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進展情況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85K

關於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進展情況調研報告

政府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伴隨着生產力發展而不斷改革變遷。當前,受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影響,全球不同國家的政府由行政型向治理型轉變,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在我國,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指出:“必須堅持一切行政機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黨的二十大報告則強調:“紮實推進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服務型政府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推進依法行政、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其核心和關鍵是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放管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簡稱)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這也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根本目標和行動價值。進入新時代,我國持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建設責任政府、有限政府、效能政府、法治政府,無論是責任政府、有限政府、效能政府、法治政府,都必須體現為人民服務的本質屬性,因此,責任政府、有限政府、效能政府、法治政府也必然是服務型政府。服務型政府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指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屬性,在公民本位和社會本位理念指導下,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框架下,體現人民意願,為人民提供公共服務的政府。服務型政府既是一種政府治理模式,也是一種行政理念,更是政府行為的態度。建設新時代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對於推進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強化公共服務,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整體促進地方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意義。

一、我市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概況

近年來,我市持續優化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組織架構及工作機制,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政府祕書長、副祕書長以及市政府辦公室、市屬相關區(縣)、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改革協調領導小組。對標東中部省份省會城市優化政務服務便捷化水平,組織開展政務服務事項梳理,以“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為目標,加快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各級政務服務場所規範化運行,實現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行政務服務“一站式”辦理模式,推行“最多跑一次”“最快送一次”和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並聯審批、限時辦結等措施,建立健全過程控制和問效制度,實現更多事項“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

(一)實施“政務便捷”工程

建設市級政務服務大廳,2022年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的市屬部門39個、窗口116個,706項具備進駐條件的依申請類事項全部進駐;10個市級政務服務分項大廳標準化建設和掛牌工作完成,共設置窗口196個,進駐政務服務事項183項。完成各區(縣)政務服務大廳改造項目,集約化辦公有序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政務服務中心按照行業分類、部門業務關聯的原則,設立社會事務、社保、公積金、税務、公共服務、商事服務、公安等9大窗口受理區,形成“綜窗+專窗”的受理體系,實行“一窗分類受理、集成服務”工作模式,設置辦事窗口102個,進駐部門34家,實現681項事項辦理,其中454項可實現“最多跑一趟”,636項可實現“網上辦”,該中心入選2022年度自治區政務服務標杆大廳⑤。全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全部完成便民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標準化建設和掛牌工作,實行街道(鄉鎮)、社區(村)政務服務事項在全市範圍內統一名稱、統一依據、統一申報材料、統一辦事流程和統一管理“五統一”,提升“就近辦、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的“四辦”水平。

(二)實行“最多跑一趟”“最快送一次”改革

對市屬44個部門、區(縣)308個部門實施的5483個政務服務事項涉及要素進行全面核查,294項行政許可事項實行清單管理,183項權責事項和174項公共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壓縮80%以上,同步調整了市一體化平台辦事指南,進一步方便企業和羣眾辦事。市級政務服務大廳(含分大廳)各進駐單位、各區(縣)梳理審批流程,實現全市90%的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以企業和羣眾關注度較高的政務服務事項為着力點,探索推行“一件事”集成改革,122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區城通辦”,11類主題服務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深化與郵政快遞“政務服務+EMS”合作模式,依託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辦理政務服務事項,實現100%免費寄遞,為企業和羣眾節省寄遞費用。在市、區(縣)兩級政務服務大廳採取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舉措,線下,在政務服務場所設置“老年人辦事綠色通道”,大廳顯著位置張貼“老年人優先”標識,配備適老化服務設施,配備專門引導人員提供登記和引導陪伴辦理等多種服務,同時,加快推進政務服務四級體系建設,力爭更多涉老事項在社區“就近辦”。線上,積極與自治區政務服務與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對接,在自治區政務服務網設置老年人服務專區,老年人登錄後可查詢個人參保、城鄉養老保險繳費等信息,並在PC端、移動端提供更多適老化應用。

(三)對“12345”政務類服務類熱線加快整合

以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為目標,成立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完成“12345”便民熱線整合,助力智慧城市加快建設。以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為牽頭部門,與市城市管理局(市行政執法局)就加快整合“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工作召開推進會,協調解決推進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及時修改完善《市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工作方案》,完成新自治區人民政府整合歸併清單中的32條熱線,推進完成13條自治區級清單外熱線的整合歸併工作,實現全市範圍內45條熱線“一號對外”提供服務,羣眾訴求事項全口徑數據統一,使“12345”接得更快、分得更準、辦得更實,全面提升市民熱線“接訴即辦”水平。

(四)制定優化營商環境87項措施

針對市場主體活力減弱、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影響經濟發展因素,我市制定並施行《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87項措施》,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提升投資吸引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措施要求:1.優化規範公正法治環境。聚焦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大體制機制創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市場、服務企業,規範政府和市場邊界,讓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發展。2.優化便捷高效政務環境。緊盯服務流程、服務效率,全面強化職能職責,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領域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壓縮全類型項目審批時限,大力推進“減證便民”“一網通辦”“一件事一次辦”,不斷提升市場主體的滿意度、獲得感。3.優化公平開放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定期清理硬性壁壘和不合理限制,優化水電氣等市政服務,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調動和保護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4.優化宜居宜業社會環境。圍繞產業所需、人才所需、創業所需,加強創新主體培育,優化創業就業環境,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水電氣等市政服務供給水平,讓企業和居民在我市投資發展、工作生活更加便利舒適。

二、服務型政府建設面臨的挑戰

建設服務型政府在實踐中一般從行政理念、職能、制度和具體操作層面上展開,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挑戰同樣來自以上幾個方面。

(一)政府行政理念需要進一步更新

我市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核心城市。近年來,政府每年財政支出的70%都用於民生建設。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思路和決策多數情況下來自於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頂層設計和規劃,區(縣)政府和市屬部門及工作人員執行相關的安排部署,這也符合行政管理屬性。但在具體工作中,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依法行政、有限政府理念還沒有牢固樹立,個別工作人員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的精氣神不足。同時,政府部門的效能不高,有的工作人員作風拖沓、不重時效。此外,個別部門單位行政管理方式機械落後,觀察問題片面化、絕對化和簡單化,習慣於下命令、被安排,缺乏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缺乏系統思維、辯證思維,不能適應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環境、新挑戰。

(二)政府職能轉變需要進一步深化

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保護。隨着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和經濟結構的日益複雜,政府職能越來越多,無論是宏觀的還是微觀的,精神的還是物質的,經濟的還是政治的,都由政府親自管,造成政府行政管理力不從心,窮於應付各種事務,行政運行低效緩慢。究其原因,就是沒有能夠處理好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的關係,未形成有效的社會化參與機制,在發動和調動社會、公眾、第三方參與方面手段方法不足。

(三)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機制需要進一步規範

我市服務型政府建設近年來在不斷髮力,但系統部署和安排還不夠。以城市精細化管理為例,城市管理部門與其他職權部門聯動不足,各職能部門之間也缺乏有效的綜合統籌,沒有形成工作合力。在行政管理體系上,主要以政府部門條塊管理為主,城市管理跨部門協同機制不健全。同時,市區(縣)兩級城市管理部門各自發揮作用不夠,市屬部門對區(縣)督導檢查不夠,發現問題不夠細緻,各區(縣)主動發現問題、解決歷史性遺留問題不夠堅決,一些城市管理問題整治後又出現反彈。究其原因,就是城市管理領域的行政組織、行政程序法規制度不夠健全,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沒有實現法定化。

三、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對策建議

我市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其根本在於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我市建設成為團結和諧、繁榮富強、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好自治區的首善之地。

(一)樹立科學的行政理念

科學的行政理念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前提和基礎。首先,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政府工作人員,都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從我市各族羣眾根本利益出發,聚焦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其次,要樹立依法行政理念,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基本法治理念,恪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等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在法治軌道上全面推進政府各項工作。再次,要樹立責任理念,通過法律法規,明確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責、義務和行為規範,並進行責任和行政權力的分解,在各個層次、各個職位之間配置權責,建立合理的責任體系,保證各級政府向人民負責,政府工作人員向工作和職位負責。

(二)對服務型政府建設進行系統規劃

我市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核心城市,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醫療服務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區域金融中心主要承載地,具有向西開放的前沿優勢。2022年12月,我市在《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87項措施》基礎上,制定《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改革試點工作方案》,涉及政府改革措施172項,進一步推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構建。自治區黨委十屆八次全會指出:“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隻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當前我市處於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要認清形勢、抓住機遇,因地制宜、揚長補短,系統謀劃推進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準確把握我市服務型政府建設存在的突出短板和發展方向,全面、冷靜、客觀分析城市管理工作的情況及特點。可聘請專家團隊,充分科學論證,高標準、高水平編制服務型政府建設規劃和“行動計劃”,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行業管理頂層設計的引領作用,分年度、分批次,結合實際、科學有序、全面系統地解決服務型政府建設中的瓶頸和重點、難點問題,全面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開展。

(三)完善服務型政府建設體制機制

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在已成立的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領導小組的基礎上,設立專職辦事機構,通過市級層面協調機制,實現服務型政府建設高效的組織領導、行動設計、宏觀指導和統籌協調;釐清市、區(縣)、街道(鄉鎮)、市屬各職能部門之間在服務型政府建設中的職能定位、權責邊界和管理分工,逐步構建市、區(縣)、街道(鄉鎮)服務型政府網絡,形成協同聯動機制;重點推進城市管理權力下放,修訂《市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試行辦法》,釐清市、區(縣)、街道(鄉鎮)三級管理和執法權責,將區(縣)管理和執法力量合理配置,下沉至街道(鄉鎮),重點打造一批城市服務和精細化管理特色示範街鎮。加強對基層便民服務站(點)運行情況的監督考核,全市街道(鄉鎮)、社區(村)雖已全部完成便民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標準化建設和掛牌工作,但基層政務服務的效能質量需要進一步提升。組織成立市政務便捷工程專項考核小組,對照《街道、(鄉鎮)、社區(村)便民服務中心(站)標準化驗收清單》,實地考核驗收全市街道(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社區(村)便民服務站的運行質量和服務效果。同時,區(縣)政務服務管理部門,定期組織街道(鄉鎮)、社區(村)基層政務服務工作人員開展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協同審批系統業務流程線上測試,進一步提升基層政務服務工作人員線上操作水平。

(四)建設數字化和智慧化的服務型政府

推進我市數字化和智慧化城市建設,在城市管理運行中,由各行業主管部門牽頭對全市城市供水、排水、供電、燃氣、熱力、路燈、井蓋、停車場等市政基礎設施實施智能化升級改造和智能化管理,提升市政基礎設施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對新建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應用”的原則,統一佈設智能感知系統,建設城市道路、建築、公共設施、路燈燈杆等構成的數據集中共享體系,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加強城市安全智能化管理,推進城市服務和城市治理“一網統管”。持續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督促各級政務服務部門加快政務數據共享,完善網上服務規範。落實“一網通辦”要求,健全網上預約、申報、審批服務等流程,提供網上諮詢服務,確保企業和羣眾網上辦事流程清晰、操作便捷;實行“24小時不打烊”在線政務服務,加快與全國一體化平台對接,推動基於互聯網、自助終端、移動終端的政務服務入口全面向基層延伸。打造基層“一站式”綜合便民服務平台,推動實現“一事項”“最多跑一趟”到“一件事”“最多跑一趟”轉變,實現“一網通辦”。推行“不見面”辦事,打破時間和地域限制,不斷降低企業和羣眾辦事成本;採取並應用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體系,促進政務服務質量再提升。持續優化“12345”熱線的話務受理、派單、辦理、答覆、督辦、辦結、回訪、評價等環節的工作流程,實現企業和羣眾訴求辦理的閉環運行;建立和維護“權威準確、標準統一、實時更新、共建共享”的“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知識庫,為部門履行職責、事中事後監管、解決普遍性訴求、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加快推進“12345”便民熱線與“110”報警服務枱的融合升級、高效聯動,打通其與“一網通辦”平台的對接,切實為全市羣眾和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務熱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