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職業教育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84W

職業教育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縣職業教育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縣政協常委會xx年度工作要點和主席會議安排,政協科教文衞體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於xx年7-8月,深入到縣職中、農廣校、民族技工學校進行走訪座談,就我縣職業教育的現狀、設施配置、師資配備、課程設置、生源情況以及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開展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職中)。該校隸屬於教育局管理,是一所集中等學歷教育、成人本專科函授教育、短期職業技能培訓於一體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學校佔地82.2畝,校舍建築面積達到2.04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員工188人,其中在職141人,專任教師115人。xx年春季學期有30個教學班,在籍學生2835人。開設有汽車運用與維修、數控技術、旅遊服務與管理、計算機技術及應用等16個專業,累計為社會輸送xx0餘名各類技能人才。xx年以來,先後被省相關單位確定或評為“512工程合格學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基地,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省農民科技培訓星火學校,州廣播電視大學咸豐分校,學校可進行專科和本科函授教育。

(二)湖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市分校(以下簡稱農廣校)。該校隸屬於農業局管理,現有10個教學班,在籍學生675人。現有教職工34人。農廣校還沒有自己的教學場所,暫租借縣委黨校教學。開設有北大青鳥aptech計算機軟件應用、電子應用、平面設計、電子商務、文祕等專業。xx年與巴東農廣校聯合辦學,xx年學校與北大青鳥集團簽訂聯合辦學協議,並與多家國際知名企業聯辦實習基地。xx年屆畢業生已分別安置到珠海偉大集團和蘇州成方電子有限公司就業。xx年以來,先後被確定為“清華大學遠程教育培訓咸豐工作站”、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品牌基地、縣退耕還林農村技能培訓學校、縣庫區移民培訓學校。學校設立有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

(三)民族技工學校(以下簡稱技工學校)。該校隸屬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管理,於xx年3月經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新成立的民辦全日制中等民族技工學校,學校佔地20餘畝,總建築面積1xx餘平方米,教學區、生活區、實習區、運動區相對獨立,教學條件優越。現有教職工26人,其中,專任教師16人,實習指導老師4人。在籍學生429人。開設有電氣自動化、文祕與辦公自動化、模具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現代物流等12個專業。教學用計算機達200餘台,模具、數控設備和場地價值達80萬元,汽車維修設備、機電、電器、電焊、氬弧焊、車、鑽等設備齊全。學校已與富士康、比亞迪等多家“世界五百強”集團簽訂了《校企業合作人才培訓協議書》,實行“訂單式”辦學。經縣政府批准設立“旅遊人才培訓基地”,扶貧開發辦確定為“雨露計劃培訓基地”。

二、主要成績

(一)領導重視,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把職業教育工作納入全縣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進行謀劃。一方面堅持以公辦教育為主,縣政府多次專題研究職業教育發展問題,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職中現場辦公,解決徵地和擴校問題,對職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意見;另一方面積極支持民辦職業教育,技工學校在籌建過程中,縣領導多次實地考察,解決建校過程中的徵地和建設問題。xx年4月,縣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按照國發〔xx〕16號文件,鄂政發〔xx〕37號文件要求,城市“三税”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於20%。近三年來,職中多渠道爭取投入4462萬元,改善辦學條件。三所職業學校都落實了貧困生國家資助政策,僅職中就發放各項資助金800多萬元。這些政策的落實,有力地促進了我縣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

(二)整合資源,職教規模不斷擴大。xx年,縣政府將原二中、職業高中、農機學校整合為咸豐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xx年將縣教師進修學校、成人中專合併到職校,擴大了辦學規模,完善了職教職能。xx年秋,縣編委發文認定縣內13所國中學校為該校分校。xx年春季,全縣職業教育共開設52個教學班、30個專業,在籍學生達到3939人。幾年來,全縣各類職校共為社會輸送各類技能人才51500餘人。

(三)創新機制,職教辦學形式多樣。一是走政府、部門、民辦職業教育之路。堅持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力量辦學為補充的原則,按照“積極鼓勵、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依法獨資或以股份形式合資辦學;二是走校企聯辦勞動就業市場對接之路。充分發揮職校理論教學的優勢,學校完成理論教學後,由企業提供實習場所和實習設備,頂崗實習,學生畢業後可留廠就業。託寬了就業渠道,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專業課程,實行“訂單式教學”;三是走強校聯辦之路。縣職中與恩施州職校、農廣校與巴東農廣校聯合辦校,實現了強校聯合,資源共享的目標,走出了一條“優勢互補、工學結合、帶薪實習”的路子,為我縣發展職業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農廣校丁寨籍學生郭萍帶薪實習5個月,獲打工收入13200多元,扣除學費後,給家長退款達5000多元。帶薪實習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減輕了貧困家庭負擔,很受學生家長歡迎。

三、存在的問題

(一)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現象突出。從社會層面看,“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認為職校招錄的學生都是“淘汰生”,用升學率評判職校,用能否考上大學來衡量學生,忽視了發展職業教育是執行國家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從學校層面看,“重理論教學,輕實踐實訓”情況較為突出,專業教師難招聘,實訓操作無設備,學生厭學,老師煩教,忽視了職業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這一特性;從家長層面看,“重學歷,輕技能”現象相當普遍,認為讀職校低人一等,讀高校讓人高看,職校畢業生是打工仔,高校畢業當幹部,千方百計想讓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讀大學,其結果大學沒考上,職校不願讀,沒有任何技能就去打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成才之路。

(二)專業教師、實習指導教師奇缺。我縣職校專職教師大多數是由基礎文化課教學和普高轉行而來,有實踐經驗的實習指導教師或“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從普高轉行的老師專業知識缺乏,實踐經驗不足,難以擺脱普通教學模式,實習指導老師高校分不來,社會聘請實訓指導老師又沒有教師資格證,職校仍延用“以課堂知識傳授為主,技能實訓為輔”傳統的教育方式,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差,沒有技能,畢業生仍是普通的打工仔。因此,職校專業教師、實習指導老師的奇缺,嚴重地影響了技能教學質量、職校生源、實用型人才需求與勞動力就業市場的有效對接。

(三)特色不突出,專業課程設置缺品牌。全縣3所職校,專業課程設置大多雷同,所設專業課程基本上是教學成本低,不需任何實訓設備的專業,有實訓設備的只有計算機專業。因此,學校沒特色,專業缺品牌,學生無專長,畢業生就業只能當普工,不能當技工,更談不上當技師。如教學成本相對較高機電專業的畢業生,技術含量高,社會需求量大,勞動就業市場競爭能力強,畢業生每月工資都在5000元左右,但因缺乏專業指導老師、實訓設備而沒有開設,或開設得不完全。一個機電專業的車、刨、鑽、鏜、銑、鉗、電焊、氬孤焊等工種的畢業生,只要精通上述1-2門專業技能,就可享用終身。

(四)招生不規範,有償招生愈演愈烈。中職招生管理不夠規範,招生計劃、學籍檔案管理規定執行不嚴。一是有償招生現象突出。我縣每年有國中畢業生約4700人,除高中和職業技術學校每年招收2800人外,大部分被招生販子以每生xx元-800元不等的價位招收到外地就讀,導致當地部分職校“吃不飽”。如技工學校今年秋季應招600人,實招200餘人,缺口400人;二是招生秩序混亂。由於中職、中技招生實行自願進校,導致招生販子有可乘之機,“自願”逐步演變成無序競爭,招生工作越來越困難;三是冒牌招生現象突出。社會各種良莠不齊的短訓班,打着職校招生的幌子,走村竄户虛假承諾招生,學生在不明真假的情況下報名入學,上當受騙。甚至的有鄉村幹部也幫了冒牌招生的倒忙。

(五)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較差。前幾年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了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欠帳太多,職中負債近800萬元,部門辦、民辦的職業教育政府基本上沒有投入,辦學條件較差。目前,辦學條件除民族技工學校比較好以外,職中缺學生宿舍、學生食堂、實驗場地、實驗設備。縣農廣校無辦學場所,租借在縣委黨校,教學、實驗、生活場所十分擁擠,必需另選校址,才能達到辦學條件。技工學校除計算機教學設備外,有車牀和鑽牀供學生實訓,職中除計算機外,實習車牀、鑽牀都是老式淘汰設備,駕培專業雖有場地,但只有5台大車4台小車,必須改造升級為二類駕校才能達標。3所職校存在不足的共性(除計算機專業外)都是實訓設備不足。其它無實訓設備的專業只能進行理論教育,在沒有實訓設備和沒有投入的前提下,要辦好職業學校是不可能的。

四、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領導,規範投入與管理。一是要繼續落實省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縣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積極落實職業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督促相關各職能部門認真履行發展職業教育的相關職責,繼續把職業教育納入全縣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統一謀劃,把職業教育放在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位置去實施;二是要增加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按照省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設立職業教育專項發展經費並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於20%,農村成人教育經費定額從年人均30元提高到人50元”。把這些經費集中起來,用於職中的學生食堂、學生宿舍、實驗樓的建設,用於3所職業學校的教學儀器、實訓設備添制;三是要加強管理,建立職業教育管理工作新機制。教育主管部門要將資金保障、設備購置、師資配備與培訓、日常管理納入規範化管理軌道,不斷提升我縣職業教育水平;四是要進一步規範職校招生行為,繼續將中職招生計劃下達到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保證各職校生源。對有償招生,買賣生源等現象,相關部門要聯合調查取證,對違反招生規定的學校及個人進行嚴肅處理。

(二)正確引導,轉變觀念。職業教育是我國執行勞動預備和就業准入的重要制度,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幫助學生樹立“一技在手、就業無憂,身有特長、成就有望”新的成才理念和“以特長成就人生,以技術服務社會”新的價值觀念。因此,要着力解決社會存在的“重普教輕職教、重學歷輕能力”的問題,正確引導家長把學習基礎理論差,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送到職校進行職業教育,發揮其所長。各職校要因人施教,真正做到“以課堂知識傳授為輔,技能實訓為主”的教學方式,把學生培養成為有過硬的技能本領,有理論基礎知識,深受社會企業歡迎的實用型人才,努力把理論上的差異生培養成為動手能力強的特長生。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辦學質量。提高職校辦學質量,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只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一流的實用型人才。要按照省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逐步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進修制度。每年要組織培訓一批“雙師型”教師,培養選拔縣級骨幹教師。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經費用於教師培訓工作。建立職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完善職校教師職務資格評聘辦法,實行分類單獨評審,職校教師職務評聘、特級教師評審應將專業教師的職業技能、實習實訓指導能力作為主要依據。廣泛吸引和鼓勵企業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技能人員到職校任專業或兼職教師,要採取聘請兼職、特邀、客座、顧問等多種形式,逐步提高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資格或職業資格教師的比例。職校不僅要面向社會招聘人才,也要內部培養專業教師,把那些有理論功底、有操作能力、熱愛教師職業的學生留校任教,多途徑多渠道地解決專業教師短缺問題,全面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促進我縣職業教育健康快速發展。

(四)突出職校特色,創辦品牌專業。突出職校特色,創品牌專業,要有精品專業為支撐,精英教師領銜任教,實踐性強的教學環節,完備的實訓設備和基地,暢通的就業渠道為基礎,這是各職業學校生存和發展重要的前置條件。因此,全縣各職校都要根據自身優勢,研究制定建特色職校,創品牌專業的規劃和措施。把教學成本相對偏高、技術含量較高、勞動就業市場競爭能力強的專業作為首選專業課程設置。如職校傳統的基礎課程車、刨、鏜、銑、鉗、焊和現代科技電子專業等,作為創品牌專業的主攻課程,使職校形成傳統基礎專業與現代科技專業相結合的發展潛質。上述這些專業課程都是工業製造行業所需的基本技能,各職校要在“特色“和“品牌”方面狠下功夫,樹立特色立校,品牌興校的思想,把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實訓設備儀器配備、品牌專業課程設置融入建特色職校理念之中,努力培植鮮明的職校特色,把我縣的職校建設成為高級技工、高級技師的搖籃!

【第2篇】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年初工作安排,10月上、中旬,我們在市人大常委會徐光華副主任帶領下,對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開展調研,先後聽取了市教體局、人力資源社保局、市總工會關於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介紹,實地踏看了市職業中專,走訪了兩家企業,並赴曹娥街道召開了有重點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領導參加的座談會,廣泛深入地瞭解了全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評價

1.職業教育發展有政策、有保障。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及時出台《關於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等三個政策意見,明確發展目標、提出保障措施、調整專業結構、實行新興專業免學費政策,大力保障職業教育發展。制訂實施《xx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落實專項發展資金,促進職教培養和企業需求對接。市財政還每年專項投入500-600萬元,實行免費和補貼相結合的農民培訓政策,切實提高農民專業技能,促進農民就業。

2.職業教育發展有規模、有後勁。自xx年,我市啟動網點調整以來,經過十幾年的投入發展,現有2所公辦職業學校,1所部門辦學職校(市總工會辦),在校學生近萬人,另有民辦職業培訓機構7家。其中2所公辦職校已發展成為學生數均超4000人,佔地均超200畝,實訓場所總面積達26300平方米的國家級重點職校。同時,下階段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還將繼續推進兩校建設發展,將切實加強校舍、實訓基地建設,啟動校區二期工程和校舍擴建整修等工程;將控制普高招生人數,推進普職融合,確保職校規模,大力支持國家級、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創建。這為我市職業教育發展增添了充足的後勁。

3.職業教育發展有特色、有成效。近年來,圍繞“讓更多職校畢業生‘體面就業’”的目標,全市職校切實強化職教服務功能,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結合上虞實際,圍繞企業需求、社會所需,推進專業化、一體化、社會化辦學,推動職業教育更好地為上虞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目前,擁有省級示範專業8個,xx市高標準示範專業13個,企業冠名班近50個。畢業學生深受各行各業歡迎,專業對口率超95%,就業率近100%,一些緊缺技能型人才供不應求。同時,大力實施社會培訓,加快農民培訓轉移,推進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其中全市職校每年就培訓企業職工18000名左右。僅xx年,全市就開展各級各類農民培訓班214期,培訓農民12875人。為上虞的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技能人才,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困難問題

1.認識還不適應形勢。當前影響職業教育發展首要的是認識滯後、觀念陳舊。近年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對發展職業教育日益重視,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受片面的人才觀、擇業觀影響,很多人對職業教育仍存有偏見。從學生家長來看,“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認為孩子上職校低人一等,讀書就是為了上大學,上大學就是為了“跳農門”、“當白領”,讓孩子上職校成了“無奈”的選擇。從企業來看,不少企業經營者,特別是中小企業主認為,“教育就是教育、工廠就是工廠,扯不到一塊去”,企業和學校聯繫不夠緊、溝通還缺乏,校企協作的範圍和規模還不夠。可以説,推進職業教育大發展的社會意識尚未真正形成,觀念更新的任務還相當繁重。

2.保障還不適應發展。一方面,發展職業教育需要財力的持續支撐。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骨幹示範學校的創建、實訓基地的建立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目前我市職業教育的投入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發展職業教育需要優秀的師資隊伍。雖然,近年來我市職校教師隊伍結構在不斷優化,但高技能優秀教師尚缺,高學歷、高技能名優教師引不進,師資力量薄弱的現狀始終存在,一定程度制約了職教相關專業的發展。

3.培養還不適應需求。不少職校、培訓機構每年都要舉辦不同層次的學歷進修、職工培訓,面向農村、農民的職業技能、創業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等,但培訓以完成任務、拿到證書為目的,廣大培訓對象是否真正掌握一門技能、提升知識能力卻成了其次。校企結合、按需培訓還大有文章可做。同時,對全日制職校生的培養,也需要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推進課程開發。如何培養高技能、會創新,願吃苦、能創業的職校生還任重道遠。

三、建議意見

1.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宣傳引導。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樹立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發展、抓民生實事、抓社會穩定、抓產業競爭力的思想觀念,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社會、企業及廣大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和擇業觀。要通過各種媒體,採取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職業教育在區域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追蹤報道職校畢業生就業和創業的典型事例,讓更多的人認可職業教育,增強參加培訓、選擇職校的主動性,形成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2.要進一步強化保障,促進持續發展。一要強化組織保障。要強化政府對職業教育的統籌領導,加強相關部門對職業教育工作的聯動力量,建議建立由市政府牽頭,市總工會、發改、財政、人才辦、人社、農辦、科技、教體等部門單位共同參與的市職業教育聯席會議,負責全市職業教育工作的統籌協調,研究解決職業教育重大問題和相應政策措施。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相互協作,積極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現代職教體系。二要建立考評制度。市政府要加強對部門、鄉鎮參與並實施職業教育的專項督導,組織開展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等先進集體評比表彰,推行企業職工培訓經費使用專項審計,督促培訓經費專款專用。三要加大財政投入。要完善財政保障體制,適當提高職教經費增長幅度,不斷加大人員經費保障力度,逐步提高到普通高中水平。特別是對部門辦學的市總工會職校,在收費標準參照公辦學校的同時,在教師工資、辦公經費、設備投入、學生公用經費等方面,也應享受公辦學校的待遇。要加強對創建國家級、省級示範性學校的兩所職校的支持,及早落實中央獎勵資金的地方配套部分。要加快職業中專二期工程實訓樓等項目建設,及時落實投資計劃,確保及早動工。

3.要進一步推進建設,打造發展平台。要加快規劃,啟動職教園區建設,建議成立由市領導牽頭的職教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在濱海新城成立專門籌建班子,建設我市職業教育發展大平台。一是易地新建紹興文理學院上虞分院。紹興文理學院上虞分院是經省教育廳批准建立的紹興文理學院下屬高職學院,現有意根據上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擴建校園、調整專業,並爭取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做大增量。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調查研究、科學謀劃、協調推進。二是在職教中心基礎上設立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籌)。要借鑑江蘇經驗,整合各類培訓資源,逐步理順我市社會培訓管理體制,將各部門分頭組織的社會培訓全部納入到技師學院(籌),做大培訓市場,提高培訓實效。三是籌建公共實訓中心。要及早謀劃,多元投資,校企互動,建設一個集實踐教學、技能鑑定為一體,為高職學校、技師學院和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訓服務的公共實訓中心,全面建立高技能人才培養、鑑定、交流、保障體系,形成培養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格局。

4.要進一步優化措施,提升整體水平。一要創新辦學模式。在專業設置上,要主動適應上虞產業轉型、城市轉型和社會轉型,不斷提高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契合度”,使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保持一致。要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依託企業資源,創辦更多的校企聯合、產學研結合的校外實訓基地。要堅持學歷教育與資格培訓同時推進,積極開辦各種短期培訓班和長期進修班,為閒散勞動力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搭建良好平台的同時,推行和企業合作辦學、聯合辦學,提高企業職工技能水平,提升培訓實效。要適當調整招生政策,建議通過降低學費、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等措施,吸引欠發達地區貧困家庭學生到我市就學就業,在引進生源的同時,解決勞動力資源日漸緊缺的問題。二要推行就業准入。推行嚴格的就業准入制度是促進和引導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市應立足實際,加大力度,逐步落實就業准入制度,對一些具備一定危險性和較高技術難度的工種,要先行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就業准入規定,杜絕不培訓就業、不持證上崗的現象發生,並逐步向其他行業、工種推廣。同時要加大對企業實施就業准入制度執行情況的監察整治力度,定期開展企業用工專項檢查。三要完善人才政策。要對高技能人才實行獎勵政策。由人才辦牽頭,評選xx市有突出貢獻的技師、xx市技術能手,並享受政府津貼或一次性獎金。要出台技能人才工資制度。對優秀職校畢業生、高技能人才給予政治、經濟上的優惠待遇,引導企業將技能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逐步提高技能人才工資水平,落實技師、高級技師分別享受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同等待遇。要出台教體系統高技能人才引進政策。制訂專門政策,設立名師獎勵和培養專項經費,增加名優教師招聘指標,並根據職校實際,注重實用,降低高技能人才招錄學歷門檻,更多地引進特級教師、高級技師。

【第3篇】2022年11月縣職業教育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的安排,為進一步瞭解我縣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帶領教科文衞工委,於月日至日對我縣職業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分別聽取了縣教體局、人力資源和社保局相關工作情況彙報,併到縣職教中心、縣開發區部分企業實地開展走訪座談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縣政府認真貫徹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堅持“”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探索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基礎能力建設,職業教育有了新的發展。

一是積極宣傳引導,擴大職教招生。縣教體育、人力資源和社保局等部門認真宣傳貫徹《職業教育法》,着力營造全社會重視職教、支持職教的良好環境。面對社會上對職業技術學校能否學到真本事,就業能否保證等種種疑慮,全縣上下通過對職業技術教育優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勢、就業信息和勞務需求信息方面的宣傳,使一部分羣眾和學生家長對職業教育逐步改變觀念。同時,各職校每年還組織教職工集中時間深入學校、學生家庭,大力宣傳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和國家相關政策,動員職教對象參加職業教育,千方百計增加生源。

二是面向市場辦學,拓寬發展空間。為了使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結合經濟發展需要,開始逐步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力求開設具有市場空間、就業前景看好的專業。目前縣職教中心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工藝美術、電子電工、機械加工、汽車檢測與維修、數控技術應用、旅遊服務與管理和現代農藝技術、農村經濟綜合管理、農村電器技術等專業。在省市中職技能大賽中,縣職教中心有人獲得省三等獎、人獲得市一等獎人獲得市三等獎,學校獲得市團體三等獎。

三是開展短期培訓,注重技能培養。非學歷的短期培訓,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勞動者職業素質的重要形式。據縣人力資源和社保部門統計,在政府和行業企業的推動下,近三年職業技能培訓達人次,培訓工種涉及縫紉、電子電工、數控機牀、黃酒釀造、焊工、鉗工等,為我縣勞動力轉移就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技能服務支撐。

四是加強基礎建設,提升辦學水平。縣職教中心,藉助原中學的教學資源,加快學校轉型。經過兩年多來的努力,學校於年月通過省示範中等職業學校驗收。民辦江南職校自年創建以來,投入餘萬元,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校園面積已達萬平米,校舍面積萬平米。新的實訓大樓和教學大樓正在建設之中。縣人力資源和社保局還積極向上爭取萬元實訓器材為職校提供實訓服務。在師資建設方面,職校通過脱產培訓、自我轉型、社會聘用等多種途徑,着力加強教師的業務培訓,努力打造一支適應職教發展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如職校先後有名教師參加了汽車維修、機械、工程、數控、旅遊管理等5個專業的國家級職業中學教師培訓,名教師參加了省級教師培訓,選聘名優秀技術員和工程師來校長期培養年輕專業教師和擔當實訓指導教師。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校招生難和企業用工難現象較為突出。據統計,我縣每年國中畢業生餘人,除有相當一部分進入到普通高中學習外,再加上外出務工、縣外職業學校的爭搶生源,實際進入縣內職業學校就讀不足人,普職比遠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年縣職教中心和職校兩所職校實際招生只有人。同時,隨着開發區落户企業的迅速擴張,企業用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現是:一方面企業用工在數量上缺口較大,招工難問題開始凸現;另一方面縣內職校學生畢業後首次就業到縣外佔有較大的比例,加上所學專業、課程與企業不能有效對接,人才需求進一步脱節,企業在當地難以招到滿意的技能工人。

【第4篇】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舉足輕重。它是培養經濟建設第一線人才的主陣地,是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結合點。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發展職業教育,特別在近幾年更是把職業教育擺在了發展經濟的戰略位置,從政策導向到經濟扶持等方面都採取了不少措施。我縣職業教育起步也不算晚,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但總體上看仍然顯得薄弱,發展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存在不少問題。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與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在此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結合教育實際,圍繞當前教育發展的重大任務,深入開展調研。現把對職業教育專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及今後工作建議報告如下:

一、職業教育發展概況

(一)職業教育發展沿革

據史料記載,職業技術起源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距今近百年的歷史。先後創辦過兩所農業學校和一所職業學校。農業學校開設園藝實習班,開展茶、果栽培和加工技術傳授。職業學校從請來兩個師傅為教員,教學內容是教學生紡線織布、染布等技術,學員學習大小花格子布的紡織和印染技術。享有盛名的馬鄧茶的栽培、製作加工以及振太街花布均是農業學校和職業學校傳授技術後得以提升和延續的結果。

新中國成立後,人們對文化和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各類文化學習班和技術培訓輔導班大量舉辦。

1958年在大辦農業中學的要求下,全縣區社辦起農業中學32校,學生712人。

1959年農業中學調整為兩個公社一校,全縣保留10校,學生220人。

1961年至1963年農業中學再度調整保留為1校(者東農業中學),學生129人。

1966年,全縣農業中學校數又增至5校,學生261人。在恩樂開辦了農業技術學校,學員44人。

1967年,全縣農業中學校數發展到9校,學生261人。其中縣扶持指導辦者東農業中學,公社辦勐大平掌農業中學,其餘農業中學均為區辦。

“文化大革命”期間,各級農業中學先後停辦。

1972年,縣農科所開辦一所農業技術學校,招收新生1班,40餘人,2年後停辦。

1973年,者東農業中學改為“第三中學”(普通中學)。

1978年8月,開辦“師範班”。1980年10月經思茅行署批准改建為“縣國小教師進修學校”。1985年經省教育廳備案協同省計委批准正式屬中等師範學校規格建制,開始招收全日制離職系統進修中等師範學員。1987年停招系統進修中師班,轉為在職教師崗位培訓。,教師進修學校與民族學院聯合招收函授本科漢語言文學班。同時面向社會在職幹部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等多項職業技能培訓。

1985年,以教育部門為主,農、牧、衞生部門聯合創辦了“縣農職業中學”,同時掛“中央農業廣播學校分校”牌子。1986年開始只招國中畢業生,進而過渡成“職業高級中學”。

1986年10月,縣委、政府決定將縣農機站改辦“縣農業機械技術學校”。到1989年止,共舉辦50班(駕駛39班,管理員11班),學員2392人次(駕駛1911人次,管理員481人次)。

1991年,按板鎮成人技術學校創建。1999年6月被省政府認定為“省級示範性成人技術學校”。學校以科教興鎮、科技致富為宗旨,培訓迎着季節走,按照農閒學,立足文化、着眼技術、服務生產,全面提高農民素質的指導思想,切實抓好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發展至今,全縣還有合格成技校2所,村成技校110所。

進入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紀初以來,社會各部門,各種組織從自己工作需要出發,紛紛舉辦各種職業技能培訓班、培訓站、輔導站等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增多,培訓範圍增大。縣委黨校、婚育學校、駕駛技術培訓學校、農廣校、農函大運應而生,社會化的職業教育網絡已經形成。職業教育真正成了部門單位普及業務知識,提高職工素質、職工個人提高業務水平、就業機會所必須,參與接受職業教育的意識增強、自覺性提高。

【第5篇】職業教育發展問題的調研報告

通過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和省委七界五次會議精神,圍繞全會的主題,着眼於我們的工作實際,做為一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的校長,我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思考,依據多年來的工作經驗,以及各式各類的針對教職員工、學生、學員的問卷調查結果,我分條理析,甄別篩選,本着實事求是、合情合理、合乎現狀的基本原則,本着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原則,寫出調研報告,核心性質的問題是三個方面,一是學以致用,一是精細管理,一是硬件建設。

眼下,我區的職業教育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今年暑假,實現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合併,唐山工貿中專與古冶職教中心合併,實現了強強聯合,這在教育管理、師資配備、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新情況會有新問題,我們更需要依據現實情況,調查研究,鞏固成績,找出不足,提出方案,解決問題。

以往的職業教育,粗放型管理在職業學校中佔有重要地位,分析原因是教育管理方式不科學,專業變化大,教師配備變化大,很難做到管理上的精細化。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導致學生所學技術不過細、不過硬。兩校合併後,專業更多,教師類型更多,如何做到精細化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如何做到精細化管理,打造職業名校,創辦拳頭專業,培養技術過硬的優秀人才,我們曾進行過深入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從科學的角度去考慮,去分析,針對這一問題,我校確立了立校、強校的精細化管理方案,確立了總體管理思路,制定了“1、2、3、4工程”做為工作思路。“1、2、3、4工程”就是貫徹一個體系,突出兩條主線,抓好三個重點,強調四個建設。

貫徹一個體系:貫徹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努力實現認證。

突出兩條主線:一是招生就業工作;二是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精細化。

抓好三個重點:其一是安全問題要常抓不懈;其二是迎接省教育評估督導以及省教育質量驗收;其三是焊接實訓樓的基建工程。

強調四個建設:一是隊伍建設;二是專業建設;三是文化建設;四是功能建設。

隨着這一管理思路的深入實施,必將逐步規範我校的管理,使工作深化、細化、科學化。使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在波瀾不驚中得到昇華。

學以致用的問題,也是長年困擾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校所學技術知識,步入社會後無用武之地。學非所用,做為學校徒勞無功。做為社會技術人員匱乏。那麼,職業學校服務社會的技術平台作用就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這一問題是我們長期關注的問題,因為,它關係到我校的生死存亡,關係到我校的繁榮發展。

針對這一問題,根據對我區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考察調研,我們不斷調整專業設置,並開闢途徑、尋找渠道,開動腦經想辦法,我們的具體做法是,以大企業作為依託,努力實現定向培養,以名校作為依託,努力實現聯合辦學,自xx年與首鋼技校聯合辦學以來,聯辦校已達5家。我們與山海關橋樑廠高級技工學校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得到了市區領導的高度重視,政府副區長王俊合同志曾親自到會並講話。我們主辦了聯辦學校研討會,使“聯合辦學互利雙贏”更具規範化、長效化,為我區學生就業開闢了新領域。

在教學上,學校組織骨幹教師分別到南廠技校、機械技校和山海關橋樑廠高級技校進行參觀、學習、交流。通過走出去使大家不僅找出了自己的差距,同時也發覺了自身的優勢。在吸收消化的同時努力做到揚長避短,逐步縮短與名校的差距。從學校的長遠發展出發,積極支持鼓勵老師進修學習,學校努力爭取名額派老師外出學習、交流,先後有教師到石家莊、天津、遼寧、寧夏、江蘇等地學習。我校王海棠老師09年9月到11月在德國進行為期6周的學習交流,成為我市職業學校教師赴德學習第一人。還聘請了20餘位企業高級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這樣,我校的師資隊伍得到進一步優化,我們的教學活動與企業需求就更加貼近,逐步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對於我校在學以致用方面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與理想狀態還有距離,我們必將揚長避短,將學以致用做為教學的主體要求力爭達到完美境地。

硬件設施曾一度成為制約我校發展的瓶頸問題,教育設施的落後,使我們無法跟上現代職業教育的節拍,知識在更新,技術更是日新月異,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在以往問卷調查中,師生反映最為強烈的便是實習工位不全,設施落後,對此,為了增強學校發展後勁,我校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四處奔波跑項目,千方百計找資金,努力加大在育人環境、實訓設施等方面的投入。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09年“國債”項目,投資900餘萬元新建焊工實習大樓和宿舍樓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完成,交付使用,我校將新增建築面積5000平米;為了進一步改善實訓條件,經過艱苦努力,我們在市局爭取到了60萬元專項資金,此項款項將全部用於購置焊接和機加工設備。同時,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我校又在積極申請2022“國債”項目,主要用在電工專業的升級改造,努力打造品牌專業、特色專業。

兩校合併後,由於專業多,硬件設施不齊備的現象仍然存在,依然需要我們加緊努力。力求合乎職業教育要求。

【第6篇】教育局職業教育調研報告

職業教育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已成為各級關注的“焦點”。最近,市委政研室會同市教育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農業局組成聯合調研組,對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深入縣鄉村、工礦企業和學校,走訪座談、查閲資料,基本摸清了全市職業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加快我市職業教育發展的建議和對策。

國家

三、對策建議。綜合分析我市職業教育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困難和問題,我們認為,職業教育發展應確立以下基本思路:堅持“大力發展”的方針,圍繞建設新的目標,以服務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緊扣我市優勢主導產業和產業集羣尋求新突破,打造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着力建構立足經濟、面向社會、服務各業的現代化職業教育新格局。按照這一思路,在整體工作擺佈上,應做到“三增”、“三創”、“三強化”。

(一)“三增”:就是增強對職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增加職業教育投入,增大職業教育辦學規模。首先,要充分認識職業教育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發展職業教育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我市實現跨越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市既是較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又是人口資源大市,推進經濟戰略轉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區域競爭力,必須把發展由依靠資源優勢為主,轉變到依靠人才、技術和勞動者素質為主上來,必須培養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技術過硬、素質優良的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可以肯定地説,我市成為人力資源工資考試、自主招生。要挖掘辦學潛力,改變傳統的正規學歷教育的思維定式,將成人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的範疇,不斷擴展職業教育生源空間,通過政策引導,讓最應成為職業教育對象的會考大學聯考落榜生、農村富餘勞動力、退轉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農民等羣體,能夠“無門檻”或“低門檻”進入職業學校,接受崗前、在崗、轉崗培訓以及繼續教育,達到“讓最需要接受職業教育的人,到最需要生源的職業學校培訓”目的,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需要。

【第7篇】高等職業教育狀況調研報告

高等職業教育狀況調研報告

省委、省政府制定,並經省十屆人大五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作出決議的《_____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指出,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性、技能型人才,形成與構建“海西”九大支撐體系相適應的職業教育體系。這一宏偉目標如何實現?今年民盟省委會聯合省中華職教社立項,並徵得省教育廳同意支持,對《_____省高等職業教育現狀、問題與發展對策研究》專題開展調研。

課題組由民盟省委會專家組組織民盟、職教社七名教育系統高職稱的人員組成。自6月至10月,在福州、廈門及內陸地區,選擇不同類別院校展開調查研究工作。調研採取蒐集資料,問卷調查,深入重點院校考察座談,瞭解師生及社會、家長反映等形式。然後課題組組織學習了職教法律法規和中央政策,進行數據統計、多次討論研究。調研中,我們均以民主黨派、職教社成員身份進行,力求深入實際,“問實事、講實話、摸實情、求良策”,講究實效。 經過各方面努力及調查的各院校積極配合,已經基本完成課題任務,現將我們調研情況,認識建議報告如下。

一、高等職業教育現狀:

_____高等職業教育是在貫徹199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三改一補”發展高職的方針,特別是在1999年教育部、國家計委提出“六車道”一起辦高職的一片熱潮中發展起來的。但_____起步要比浙江、廣東遲三年,20xx年我們才開始運作起步,此時教育部已開始調控。因此,_____高職教育存在外部環境和內部實力問題,也可謂“先天不足”。 短短近幾年,_____高等職業教育已經走出了20世紀90年代的低谷,迅速從14所發展到如今的53所(其中公辦31所,民辦22所),尚有2所公辦未備案。高等職業教育已佔據_____高等教育體系的半壁江山,發展形勢可謂相當喜人。

根據近三年高職院校招生數統計已達17.53萬人,且呈逐年增多趨勢。省教育廳提供50所高職院校資料(其中公辦33所,民辦17所)統計分析:專任教師總數已達9040人,公辦校均專任教師數為211人,民辦校均123人,公辦比民辦校均專任教師多出70.9%,明顯優於民辦。專任教師學歷結構:研究生公辦校佔10.34%(民辦為 15.95%);本科公辦佔84.39%(民辦為80%);專科以下公辦佔5.27%(民辦4.1%)。教師職務職稱結構:公辦高級佔25.91%(民辦23.54%);中級公辦佔33.49%(民辦佔19.58);初級公辦佔29.74%(民辦佔42.07%)。以上顯示高職專任教師學歷,職務結構均不盡合理。

又據我們調研涉及26所高職院校,其中收回17所(公辦11所,民辦6所),自報完整統一的“補充調查表”統計:高職院校平均校園佔地396.75畝(最大佔1200畝,最小佔147.18畝),公辦校均佔地369.4畝(民辦校均446.9畝),17所院校平均建築面積為9.78萬㎡(最多有20萬㎡,最少僅3.5萬㎡)公辦明顯高於民辦。從自報雙師型教師佔專任教師數比例來看,17所平均佔43%,最高已佔70%,最小僅佔7.0%,公辦校雙師型教師比例明顯強於民辦校。以填報的在校學生數分析,公辦在校生平均數為4972人(民辦校3273人);師生比例分類,公辦校平均為1:24,民辦校為1:26.4。再從自報畢業生就業率比較,17所高職院校平均為93.9%(其中公辦94.7%,民辦92.4%),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最高達99.6%,最低僅有81.16%。 調查的17所高職院校年生均學費平均為5975元(最高8000元,最低4800元),公辦平均是5530元,民辦6717元,民辦收繳學費明顯高於公辦。我們調查的高職院校中有銀行貸款的已佔52.9%,銀行貸款最高已達1.25億元,最少的71.4萬元,個別院校銀行貸款已成沉重的負擔。

在我們調研涉及的院校中,也有辦學條件、規模質量、效益比較好,對經濟社會貢獻較大的高職院校,如_____交通職院、福州職院、省水利水電職院、廈門城市職院以及民辦的廈門華廈職業學院等。尤其是_____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具有近代官辦百多年高等實業_____船政學堂,深厚文化底藴和明確辦學理念,是20xx年以前,_____唯一被教育部批准成立並選入全國首批28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學院建設計劃”的立項建設單位,其辦學綜合水平在_____居領先地位,選為_____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的執行主席單位。福州職業技術學院辦學綜合水平以優秀等級已獲通過了教育部評估,現為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單位,_____高職教育研究會長單位。_____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遷入內陸永安市已五十餘年,是省水利廳公辦的行業高等職院,雖然佔地僅209畝,但以其品牌的水利水電工程及國家級發電電機維護精品課程和“立足行業,面向社會,服務地方”辦學理念,注重實訓,培養出的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7%,幾乎供不應求,對區域經濟社會作出重大貢獻。民辦的廈門 華廈職業學院,深刻認識到辦學指導思想是民辦高職成敗的關鍵,也是我省民辦院校少數能正確處理好投資者與教管者關係,注重內涵建設,“以生為本,服務就業”做得比較突出的民辦高職院校。

上述狀況説明:近幾年在各級黨政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並努力下,_____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速度、規模是應當肯定的,質量也有一定提高,而且部分高職院校的辦學經驗,創新特色更是值得進一步總結推廣的。但是,發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難與問題,這是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正視克服的。 去年省教育廳組織教育專家組對_____電力職院,泉州華光、中營,省信息職院,福州職院,_____水利電力職院和廈門海洋職院等七所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工作水平預評估”,按照教育部“高職高專評估方案”標準測評,結果具備和基本具備部評條件的僅2所,必須抓緊整改的佔5所。為此,省教育廳發出通知要求各院校有針對性地制定方案“以評促改,以評促建,評建結合,重在建設”,抓緊整改。 從我們調研涉及的院校瞭解,主要是對高職教育認識還不到位,政策不落實,普遍反映辦學經費來源不暢,投資不足,已嚴重製約着專業設置,師資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特別是行業辦校和欠發達設區市辦校,投資更不落實,發展困難。部分民辦院校反映更為強烈,要求公平對待,納入政府扶持、引導、服務。從我們調研情況來看,不少新辦高職院校困難甚多,呈現“後天乏力”現象,不容樂觀。總之,辦學理念、目標、質量與加快“海西”建設發展,產業人才支撐,還有相當距離,必須引起進一步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強化提升、運作的。

二、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存在問題:

通過調研,對我省高等職業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分析,我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一)對高等職業教育目標、定位、作用認識尚不到位,緊迫感不足: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20xx)。全國28省市都先後已經召開“職教工作會議”,進行動員、部署,制定了“貫徹落實的實施辦法”。然而,我們_____雖亦積極籌備,幾易其稿,但至今省政府尚未召開會議全面動員部署貫徹,及時出台實施辦法和具體政策性措施。這對近幾年迅速發展起來的_____高等職業教育,尤其是新辦的高職院校,如何抓緊科學論證,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明確目標定位與特色,注重內涵自身建設,影響很大。

省委早已明確指出,加快_____“海西”建設與發展,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供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性,技能型人才支撐產業體系。“海西”戰略決策,要求_____職業教育必須又好又快發展。時代要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賦予了_____職教事業的責任定位和極大的戰略意義,以及重要性、緊迫性。 三教統籌,協調發展,職業教育戰略重點,需要媒體輿論的正確導向,引導社會、家長,以及青少年學子如何認識職業教育與個人謀生就業志向,這是高、中級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社會基礎,但目前還宣傳不力。

(二)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門引導、管理、服務、扶持尚不到位,具體化不足:

按中央要求,職業教育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如何理解,細化職責,明確責任,建立必要的考核機制,相互監督,目前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制度。高等職業教育建設與發展,政策性強,涉及部門行業多,事關重大民生就業和社會關心熱點。如何做強做大,又好又快發展,這是各級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門必須認真研究,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兼顧,以改革創新精神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有關實際問題的更好解決。根據調研中反映,目前存在的以下問題,有待具體辦法解決。

辦學理念不夠清晰,目標定位不夠準確,內涵建設不夠重視;有的院校領導班子尚未配齊配強,協作決策能力尚弱;土地置換、供地建設、融資渠道協調不夠,資金投入缺口較大;校企之間的互動平台、利益協調、合作互補有待加強,校企、工學、產學研結合合作亟待具體政策和運作機制建立;區域、行業界線障礙,教育資源整合運作力度不大;有的院校基礎建設存在重複、浪費現象,公共實訓基地建設亟待列入議事日程,加以落實;建立高職院校職稱獨立系列評審制度,消除專兼職、雙師型教師准入障礙有待努力;職業教育“雙認證”制的就業渠道亟待疏通,就業准入制度需要規範加強;根據_____實際和“海西”發展需求,需要合理調控高職發展規模,儘快制定本省高職院校獨立體系,評估標準;專業設置需要調整、教學內容亟待改革,重點及精品專業需要大力扶持建設;招生市場需要進一步規範,有待實行靈活指導性指標,並需要研究建立普通、職教同等學歷學生合理交流、互動及高中等職業教育銜接的機制等。

(三)高職院校自身建設滯後,嚴重影響實用性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我們調研涉及的高職院校,雖然還不夠普遍,但各種類別院校選擇還是注意到了,因此,具有代表性。我們發現外部環境條件制約因素,固然是主要的,但院校自身發展不平衡,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這是不容忽視的,其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

轉變教育思想理念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服務“海西”,明確目標作用,準確定位不足;正確處理好外延擴展與內涵建設,擺正規模、質量、效益關係缺乏力度,有的甚至盲目圈地擴展基建,靠銀行貸款負債經營;新辦院校班子建設滯後,決策能力,團結協作精神不足;學生政治思想、品德素質和專業適應能力教育不夠,學校教育管理不強;教師培養乏力,雙師型欠缺,未形成專兼職實力隊伍;有的專業設置不能量力而行,存在文、理科倒掛,工科成本高無力設置的現象,“萬金油”專業,教材難以規範,社會就業難;校內實驗、教學設施差,技能操作難以實施,校企關係鬆散,實習效果欠佳,嚴重影響職業教育本質與畢業生就業;教學管理隊伍建設重視不夠,疏於規範管理;少數院校出現官場化、企業化趨向,作風浮躁,甚至弄虛作假,治學不嚴。凡此種種現象,我們認為院校主管單位重視不夠,監管不力,教育行政部門督導不足。

(四)民辦高職院校存在不少困難與問題:

民辦高職院校已佔22所,是我省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調研中普遍反映,民辦院校不同程度存在下列問題與困難:

公平待遇問題反映普遍:在政治、雙重主管、税費、供地、融資、經費補助、教職人員待遇、保障等方面要求與公辦院校相對公平的待遇;如何正確理順舉辦者(投資者)與學校產權、管理者的利益關係及經費使用、分配原則有的尚不落實;民辦院校樹立正確辦學理念,明確公益性質,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個別尚不明確;慎重處理好外延發展與內涵建設,正確處理規模、質量、效益關係有待進一步研究;強化優勢特色加強內涵與師資、教管隊伍建設,培植品牌專業,提高就業率和社會公認度,有待強化;教師權益保障及尋求合理的職稱評定新辦法,穩定專兼職教師隊伍亟待努力;個別民辦院校尚存在短期行為,追逐營利,盲目圈地建設而又實力不足的不良傾向,必須高度重視引導督促糾正。

三、對策與建議

我國職教先驅黃炎培先生八十多年前就倡導並踐行了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作為職業教育的宗旨,“腦手並用,雙手萬能”是職教本質要求和培養途徑等,至今乃不失其指導,仿效之意義。

世界公認製造業品牌“德國製造”,實是得益於德國至今還是世界“職業教育帝國”。朱鎔基總理在位時,曾研究過世界職業教育四大模式,並崇尚於德國雙軌制工學模式。我國有識之士,前仆後繼,一直在探索着職業教育強國之路。20xx年,在國務院《決定》中明確指出“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同時中央近年來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着力推進我國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這充分説明,中央對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選擇和定位、決心。最近“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等原則要求又寫入胡總書記的十七大報告。所有這一切都説明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既指明瞭方向,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_____的責任、任務,就是全面理解、堅決執行中央的決策,結合_____實際,儘快把_____自己的高、中等職業教育的事辦實辦好,做強做大,服務“海西”,促進海西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鑑於調研情況及上述認識,我們謹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一)建議省政府儘快召開“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認真總結五年來_____職業教育發展經驗與問題的基礎上,全面動員、部署今後五年職教發展規劃,並制定出台具有“海西”特色的具體化“貫徹意見”和“實施辦法”。針對性地引導、協調、統籌解決一些帶普遍性、緊迫性的職教問題。

(二)建議省委宣傳部、省委教工委、省教育廳,根據中央和十七大精神,研究制定“職教宣傳大綱”及方案,大造媒體輿論,引導正確導向。安排省電視台、省教育電視台、省廣播電台及主要報紙刊物,增設專欄、節目,大力宣傳中央決策與我省職教發展經驗典型,使社會、學校、企業、家長形成共識,教育引導青少年正確選擇就學、就業志向,促進教育公平,社會穩定,人人關注民生和就業。

(三)建議省政府強化省、市“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把高等職業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議事計劃”和“議事規則”,明確責任分工。建議“聯席會議”原由教育廳局主持改為由省、市分管的省、市長擔任,提升“聯席會議”的統籌協調能力,增強職教“聯席會議”的地位作用,為我省高、中級職業教育發展,多辦實事好事。

(四)建議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調整力量,明確分工,加強協調,真正體現“三教統籌”,突出“職業教育戰略地位”,圍繞 “海西職業教育做強做大,又好又快發展”的發展戰略目標,進一步當好參謀,用好職權,公開政務,引入競爭機制,強化對高等職教院校的服務意識與督導力度。

(五)建議省人大常委會及科教文衞委加強“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民辦教育促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監督與評議,並結合_____實際與海西實用性、技能型人才短缺需求,儘快研究制定我省有關“實施辦法”等相應法規,推動職業教育服務海西,加快發展。

(六)建議進一步發揮各級政協、民主黨派,以及中華職教社,高、中等職教研究會和院校職教研究所中專家、學者的優勢,關注民生與就業,關注“海西職教事業”, 開展參政議政,出謀獻策活動。加強政協對職業教育的民主監督,共同推動_____職教事業健康發展,為海西建設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

【第8篇】2022年9月縣職業教育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的安排,為進一步瞭解我縣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帶領教科文衞工委,於月日至日對我縣職業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分別聽取了縣教體局、人力資源和社保局相關工作情況彙報,併到縣職教中心、縣開發區部分企業實地開展走訪座談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縣政府認真貫徹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堅持“”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探索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基礎能力建設,職業教育有了新的發展。

一是積極宣傳引導,擴大職教招生。縣教體育、人力資源和社保局等部門認真宣傳貫徹《職業教育法》,着力營造全社會重視職教、支持職教的良好環境。面對社會上對職業技術學校能否學到真本事,就業能否保證等種種疑慮,全縣上下通過對職業技術教育優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勢、就業信息和勞務需求信息方面的宣傳,使一部分羣眾和學生家長對職業教育逐步改變觀念。同時,各職校每年還組織教職工集中時間深入學校、學生家庭,大力宣傳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和國家相關政策,動員職教對象參加職業教育,千方百計增加生源。

二是面向市場辦學,拓寬發展空間。為了使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結合經濟發展需要,開始逐步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力求開設具有市場空間、就業前景看好的專業。目前縣職教中心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工藝美術、電子電工、機械加工、汽車檢測與維修、數控技術應用、旅遊服務與管理和現代農藝技術、農村經濟綜合管理、農村電器技術等專業。在省市中職技能大賽中,縣職教中心有人獲得省三等獎、人獲得市一等獎人獲得市三等獎,學校獲得市團體三等獎。

三是開展短期培訓,注重技能培養。非學歷的短期培訓,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勞動者職業素質的重要形式。據縣人力資源和社保部門統計,在政府和行業企業的推動下,近三年職業技能培訓達人次,培訓工種涉及縫紉、電子電工、數控機牀、黃酒釀造、焊工、鉗工等,為我縣勞動力轉移就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技能服務支撐。

四是加強基礎建設,提升辦學水平。縣職教中心,藉助原中學的教學資源,加快學校轉型。經過兩年多來的努力,學校於年月通過省示範中等職業學校驗收。民辦江南職校自年創建以來,投入餘萬元,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校園面積已達萬平米,校舍面積萬平米。新的實訓大樓和教學大樓正在建設之中。縣人力資源和社保局還積極向上爭取萬元實訓器材為職校提供實訓服務。在師資建設方面,職校通過脱產培訓、自我轉型、社會聘用等多種途徑,着力加強教師的業務培訓,努力打造一支適應職教發展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如職校先後有名教師參加了汽車維修、機械、工程、數控、旅遊管理等5個專業的國家級職業中學教師培訓,名教師參加了省級教師培訓,選聘名優秀技術員和工程師來校長期培養年輕專業教師和擔當實訓指導教師。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校招生難和企業用工難現象較為突出。據統計,我縣每年國中畢業生餘人,除有相當一部分進入到普通高中學習外,再加上外出務工、縣外職業學校的爭搶生源,實際進入縣內職業學校就讀不足人,普職比遠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年縣職教中心和職校兩所職校實際招生只有人。同時,隨着開發區落户企業的迅速擴張,企業用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現是:一方面企業用工在數量上缺口較大,招工難問題開始凸現;另一方面縣內職校學生畢業後首次就業到縣外佔有較大的比例,加上所學專業、課程與企業不能有效對接,人才需求進一步脱節,企業在當地難以招到滿意的技能工人。

【第9篇】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為切實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2月底起,市人大教科文衞委在馮淑仙副主任的帶領下,對全市職業教育工作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召開了市政府相關部門參加的情況彙報會,赴定海、普陀、岱山三個縣區進行調研,實地考察了浙江海洋學院、國際海運學院、舟職技校(技師學院)等7所院校和部分培訓機構、生產企業、重點項目建設現場,並赴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進行學習交流。其間還按照全國、省人大常委會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開展了職業教育法執法檢查和常委會對新區旅遊與健康職業學院專項視察。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來,市政府緊緊圍繞服務浙江舟山羣島新區建設,統籌規劃,整合資源,提升質量,積極構建海洋特色的新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取得了明顯成效:

1、職教體系逐步完善。

高等職教資源進一步擴大。根據新區建設的需要,在已有1所高職院校(國際海運學院)的基礎上,又創辦了新區旅遊與健康職業學院和舟山技師學院(籌);中等職業教育加快整合。全市18所中職(技工)學校整合為7所,辦學規模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專業設置更加貼近產業結構,構建了船舶修造、航運駕輪、機電製造、港口物流、文化旅遊等5大類專業羣。目前全市中職學校涉海類專業在校生比例達到87.7%,93%的畢業生直接服務舟山地方經濟,職業教育對新區主導產業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2、財政投入力度加大。

20xx年以來,我市啟動了職業教育“五大校建工程”(新區旅遊與健康職業學院、舟山技師學院〈籌〉、舟山航海學校搬遷、岱山職業技術學校、普陀職教中心),投資總額達8.93億元,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其中20xx年我市職業教育投入共計4.93億元,佔全市教育總投入的14.68%,比20xx年增加6.23%;20xx年市本級教育附加費的71.37%用於職業教育。待所有項目完成後,我市職業教育基礎設施水平將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3、內涵建設不斷深化。

實施了中職課程改革,優化重構課程體系,深化學生技能培養新機制。由舟山航海學校承擔的船舶駕駛專業教學標準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舟職技校承擔的船舶修造專業課程改革方案已成為同類專業的全省標準。以技能比賽為載體,提升師生的技能水平。近幾年來,在各類技能比賽中,高職院校獲得省級以上獎項100多項,其中一等獎10多項。中職學校的數控加工等項目在省級以上技能比賽中獲一等獎,其中機械裝配項目20xx年首次代表浙江參加全國比賽,並獲銅牌。加強精品建設,全市中職學校中有國家級改革發展示範校1所,省級改革發展示範校2所,國家級重點職校4所;建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級實訓基地4個,省級公共實訓基地2個,省級實訓基地6個。高職院校的航海、輪機等3個專業被認定為省優勢和特色專業。

4、社會培訓惠及民生。

大力開展企業職工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漁農民轉產轉業培訓、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退役士兵技能培訓等,基本做到免費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去年市本級購買培訓服務投入資金約1126萬元,全面提升了職業教育服務社會能力,服務民生成效明顯。近年來,全市職業院校社會培訓人數逐年遞增,去年培訓人數達到七萬餘人次。20xx年,全市各部門累計培訓技能人才22000餘人次、漁業船員11800餘人次、漁農民21000餘人次;新增漁農村實用技術人才2340名,轉移就業人數3726名。

二、主要問題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市職業教育工作還存在一些困難和不足,突出表現在五個“難”:

1、觀念改變難。

長期以來,受傳統“升學觀”、“擇業觀”的影響和政策導向的因素,職業教育的實際地位偏低,主要表現在:一是就當前就業主渠道而言,學歷仍是就業和選才的主要標準,社會普遍認為職業教育學歷“低人一等”。二是上升通道窄。雖然近些年,通過“3+2”、五年一貫制等途徑,中、高職相互銜接有了較大改觀,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通道依然不暢。在職業教育體系內部,由於體制的原因,技師學院畢業生得不到大專文憑,還需要通過自學考試等途徑獲得。三是就業准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不完善,造成企業用工對職業資質不重視,法律規定的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提取)使用缺乏剛性監督,職工培訓沒有受到企業的普遍重視。

2、隊伍建設難。

一是職業院校骨幹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專業技能人才缺乏,高層次專業帶頭人引進困難。二是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新區建設的推進,院校專業設置和師資配備,需要隨產業發展進行動態調整,這與現行固化的編制、師資和用人模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三是院校社會培訓規模的不斷擴大,也與當前績效工資政策之間產生矛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和職業院校開展社會培訓的數量和質量。

3、涉海專業保持難。

受持續下降的出生率影響,人口紅利減少,現在我市中職招生量不到3000人,高職院校本地生源不足招生計劃的三分之一,這對於涉海類緊缺艱苦專業(航海、輪機、海洋工程類專業等)影響尤為突出,加上行業週期的影響,學生對此類專業的報考意願大大下降,一些涉海特色專業比如海洋捕撈、水產加工等傳統專業因招不到學生已經停辦。同時,作為漁業大市,又是國家遠洋捕撈基地,我市有大小海洋捕撈漁船近萬艘(遠洋漁船400餘艘),下海漁民近10萬人,文化水平大多數在國中以下,但我市缺乏開展漁業培訓的.公共服務平台,對外來勞力和外籍遠洋船員的培訓缺乏條件保障,工作難度大。

4、校企合作難。

當前校企合作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學校熱,企業冷。企業接受職業學校的學生實習、教師實踐,需要配備熟練技術骨幹進行專門指導,生產業務的質量和進度由此會受到一定影響。同時,企業還要承擔學生因技術不熟練而損壞機器設備或發生安全事故等風險,再則政府對實習企業尚無相關鼓勵和優惠政策,所以多數企業積極性不高。

5、公共平台建設難。

一是由於場地、資金等原因,人口密集的城區缺乏職業培訓的公共服務平台,無法滿足企業和社會對職業培訓的基礎保障以及羣眾就近參加各類職業培訓的需求。二是我市目前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還比較薄弱,民辦職業培訓機構數量少、規模小、運營困難多。

三、幾點建議

1、轉變理念,提高思想認識。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發展職業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提高勞動者素質、提升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社會發展新要求具有重大而特殊的作用。要站在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的高度重新審視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對於創造更大的人才紅利、新區建設創新驅動、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強化政府責任,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及時研究解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要問題。要立足頂層設計,突出政策引導,消除學歷歧視,打通職業教育人才流動通道,提升職業教育地位。要加大宣傳引導,在社會上樹立正確的“升學觀”、“擇業觀”、“人才觀”,促進職業教育良性發展。

2、加強統籌,整合優化資源。

要加強政府對職業教育的全域統籌,建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協調機制,把職業教育發展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督導考核和專業建設指導,落實各級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具體要抓好三個方面統籌:

一是統籌辦學資源。要圍繞新區建設的重大項目和產業發展,通過合併、託管、合作辦學等形式,進一步優化全市職業學校佈局和專業布點,要繼續加大“五大校建工程”推進力度,促進職業教育特色化、規模化、優質化發展。

二是統籌培訓資源。加強職業教育中的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崗位培訓、行業培訓、繼續教育等統籌發展、協同合作,搭建職業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實現各教育主體之間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形成發展合力。

三是統籌經費保障。要建立職業教育經費統籌機制,加強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保障。落實相關規定,發揮好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在職業培訓中的作用,有機統籌就業、扶貧、技改、人才等培訓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3、完善政策,激發辦學活力。

一要加大職業教育改革力度,創新教師隊伍建設的體制機制,花大力氣抓好“雙師型”隊伍建設。研究制定職業院校實行更加靈活的編制、薪酬和用人政策,使職教專業設置和師資配備,能隨着產業發展進行靈活的動態調整,緩解目前社會培訓任務與績效工資制度之間的矛盾。

二要創新職教與普教融通機制,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加大對外交流合作和產教融合的力度,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三要鼓勵校企合作,探索學校、行業、企業的集團化辦學途徑。研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的激勵措施,對企業在校企合作辦學中的支出給予合理補償,支持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培訓人才。四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政策措施,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大力發展社會培訓機構,發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讓終身教育培訓“社會化”,滿足人民羣眾不斷增強的終身學習需求。

4、突出重點,強化“海”字特色。

一要扶持涉海特色專業。政府要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對涉海專業的公共實驗實訓平台建設、師資培養等進行傾斜扶持。

二要出台鼓勵學生報考高職院校航海、輪機等海上艱苦緊缺專業的政策,保證涉海專業的生源。積極向省裏反映,爭取給海上艱苦專業享受農業類學生的免學費政策。

三要加強海洋捕撈從業人員培訓,提升培訓服務能力和水平。要圍繞新區國家遠洋漁業基地的建設,積極爭取國家遠洋漁業工程技術中心等機構在舟山早日設立分支機構,打造國內領先的遠洋漁業人才的培訓服務中心。

【第10篇】縣職業教育工作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瞭解我縣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給領導決策提供科學參考,近日,縣政府辦公室組成專題調研組,就縣職業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分別聽取了縣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保局相關工作情況彙報,併到縣職教中心、縣開發區部分企業實地開展走訪座談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職教工作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 ”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探索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基礎能力建設,職業教育躍上新台階。

1、積極宣傳引導,擴大職教招生。縣教育育、人社局等部門認真宣傳貫徹《職業教育法》,積極營造全社會重視職教、支持職教的良好環境。面對社會上對職業技術學校能否學到真本事,就業能否保證等種種疑慮,全縣上下通過對職業技術教育優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勢、就業信息和勞務需求信息方面的宣傳,使一部分羣眾和學生家長對職業教育逐步改變觀念。同時,各職校每年還組織教職工集中時間深入學校、學生家庭,大力宣傳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和國家相關政策,動員職教對象參加職業教育,千方百計增加生源。

2、面向市場辦學,拓寬發展空間。為了使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結合經濟發展需要,開始逐步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訂單培訓”的人才培養模式,力求開設具有市場空間、就業前景看好的專業。目前縣職教中心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工藝美術、電子電工、機械加工、汽車檢測與維修、數控技術應用、農村電器技術等專業。在省市中職技能大賽中,縣職教中心有1人獲得省一等獎、2人獲得市一等獎、3人獲得市三等獎,學校獲得市團體三等獎。

3、開展短期培訓,注重技能培養。非學歷的短期培訓,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勞動者職業素質的重要形式。據縣人力資源和社保部門統計,在政府和行業企業的推動下,近三年職業技能培訓達3000人次,培訓工種涉及縫紉、電子電工、數控機牀、黃酒釀造、焊工、鉗工等,為我縣勞動力轉移就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技能服務支撐。

4、加強基礎建設,提升辦學水平。縣職教中心,藉助原中學的教學資源,加快學校轉型。經過兩年多來的努力,學校於xx年xx月通過省示範中等職業學校驗收。民辦xx職校自年創建以來,投入餘萬元,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校園面積已達萬平米,校舍面積xx萬平米。新的實訓大樓和教學大樓正在建設之中。縣人力資源和社保局還積極向上爭取萬元實訓器材為職校提供實訓服務。在師資建設方面,職校通過脱產培訓、自我轉型、社會聘用等多種途徑,着力加強教師的業務培訓,努力打造一支適應職教發展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如職校先後有名教師參加了汽車維修、機械、工程、數控、旅遊管理等5個專業的國家級職業中學教師培訓,名教師參加了省級教師培訓,選聘名優秀技術員和工程師來校長期培養年輕專業教師和擔當實訓指導教師。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職校招生難和企業用工難現象較為突出。據統計,我縣每年國中畢業生餘人,除有相當一部分進入到普通高中學習外,再加上外出務工、縣外職業學校的爭搶生源,實際進入縣內職業學校就讀不足xx人,普職比遠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年縣職教中心和職校兩所職校實際招生只有xx人。同時,隨着開發區落户企業的迅速擴張,企業用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現是:一方面企業用工在數量上缺口較大,招工難問題開始凸現;另一方面縣內職校學生畢業後首次就業到縣外佔有較大的比例,加上所學專業、課程與企業不能有效對接,人才需求進一步脱節,企業在當地難以招到滿意的技能工人。

2、技能教育仍是職業教育中的薄弱環節。主要是“雙師型”教師不足,實訓設備缺乏,嚴重製約了技能教學的開展。特別是縣職教中心由於教師多數是從普高改行,專業知識缺乏,實踐經驗不足,難以擺脱普通教育“以課堂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學校和企業、產業和專業、崗位和課程、車間和課堂等沒有有效對接,加上我縣職業教育投入不足,辦學規模較小、水平較低,特色不明顯,在全省、全市還處於落後的位置,職業教育的質量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仍有較大差距。

3、職業教育資源有待進一步整合統籌。我縣職業教育學校創辦於世紀年代初期,雖然起步相對較早,但中途幾經折騰,發展幾乎停滯。目前,我縣有公辦、民辦所職校,專業設置趨同,重複建設現象普遍,造成較大的資源浪費和惡性競爭,降低了辦學效益。

三、下一步對策建議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將我縣剩餘勞動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必然選擇,推動我縣工業經濟發展提供大量適用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為此,提出如下建議意見。

1、更新辦學理念,提高辦學效益。堅持對接產業,服務經濟。圍繞主導產業發展職業教育,做到專業設置與產業佈局相結合,實現專業對接產業、課堂對接車間、課程對接工藝。堅持職業院校與企業聯合辦學的原則,全面推行訂單培養、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等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和工作崗位“零距離”,促進校企、產教對接,實現校企雙贏,合作共贏。建立職業教育與企業對接的信息定期發佈機制、育人用工機制,實現教育資源與企業資源共建共享。

2、整合職教資源,打造職教品牌。建議建立由縣政府牽頭、各相關部門參加的職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科學規劃、統籌、協調好全縣的職業教育。對我縣現有的職教資源和兩所職校,建議通過聯合、兼併、重組、劃轉等形式,進行整合和優化配置,打造精品、特色專業,形成規模發展、集約發展、優化發展的強大合力。大力扶持龍頭職業學校,創造條件提升我縣職業教育的等級,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和實驗設施,切實增強職業教育發展活力。

3、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提升實訓教學水平。要突出實踐教學,突出專業技能訓練。在積極推進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促進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形成多元投資、共建共享、自主發展的新機制,實現教學和實訓實習的鏈接,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劃,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技能培訓和專業實踐,完善從企業聘請技術能手擔任兼職教師的外聘教師制度,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

4、加大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營造職業教育發展環境。正確把握輿論導向,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使全縣上下、社會各界進一步瞭解、支持職業教育,辦好職業教育,提高職業學校在校生與普通高中學校在校生的比例,推動全縣職業教育事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積極營造發展職業教育的良好輿論環境。

職業教育是解決企業用工難題,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的重要舉措,對促進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堅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只要我們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創新機制、加大投入,職業教育工作必將迅速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為縣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11篇】城區職業教育與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按照區委組織部、區人事局《關於開展“十一五”人才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城人字[XX]5號)要求,區教育局組織專門力量,對我區職業教育與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有關情況如下:

一、我區職業教育的基本情況

科教興國,核心因素是人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職業教育是與人才隊伍建設和經濟發展聯繫最直接、最緊密的教育,擔負着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各類具有專門技能人才的重任,關係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大局,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十五”以來,區委、區政府對職業教育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職業教育法》和省、市《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決定》,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落實“科教興區、人才強區”戰略的重要任務來抓,採取政府主辦,職業學校與有關部門、單位聯合辦學的方式,形成了全日制教育與業餘教育相結合,校內辦學與校外辦學相結合,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相溝通的教育體系,促進了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為全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一)職業教育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成績

一是學校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區政府不斷加大投入,改善職業學校的校舍條件、配套設施不斷改善。職業學校根據市場需要,調整專業設置,培育骨幹專業,努力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技術人才。第二職業中專開設計算機、會計電算化、市場營銷、電子電器等專業,形成了計算機和會計電算化2個骨幹專業,各項教學設施配備齊全,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需要。職業高中開設機電、財會、服裝、汽車運用與維修等專業,汽車駕駛與維修發展成為骨幹專業。兩處學校還加強了與高職學校和企業的聯繫,實行“訂單式”培養,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門路。積極鼓勵,規範民辦職業學校發展。於河摩托車技校、潘裏電子技校等社會力量辦學質量高、信譽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多年來,我區職業學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二是不斷加強職工教育。我區職工教育堅持以崗位培訓為重點,走聯合辦學的路子,組織和引導幹部職工立足本職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區教育局先後同區經貿局、民營企業局、勞動保障局、供銷社及部分企業舉辦普法教育、轉崗培訓、再就業培訓、國際貿易、鄉鎮企業管理、企業會計電算化、工商管理、涉外知識、超級營銷、購銷比價、網上定購等長短培訓班,提高了企業管理人員和職工的崗位技術水平。三是穩妥實施農民教育。農民教育以鎮(街辦)成人中心校為龍頭開展工作,主要結合各鎮、街辦的經濟支柱產業,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對農村國中應屆生進行“綠色證書培訓”,使他們學到一技之長,提高了服務經濟建設的能力。四是認真組織成人大學聯考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認真組織了成人大學聯考(函授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鼓勵成年人蔘加學習,提高學歷水平。“十五”以來,我區20266人蔘加了成人大學聯考;25367人蔘加了自學考試,有643人取得了大學本、專科畢業證書。

(二)職業教育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

我區職業教育發展取得了較大成績,但還面臨一些困難與問題。一是職業學校辦學條件有待於進一步改善。骨幹職業學校建設資金缺口較大,籌措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寬;學校教學設施存在陳舊老化現象,需要儘快更新換代。二是學生就業渠道不暢順。教育、勞動、人事部門及用人單位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聯繫,就業准入制度的執行還存在薄弱環節,企業用工執法監督檢查力度不夠,存在人才培養與就業分離的問題。三是職業學校生源還不充足。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上重視普通教育,輕視職業教育的情況較為普遍。加之高職招生院校少,且專業選擇面窄,使學生報考職業學校的積極性受到影響。四是人才隊伍結構還須優化。專業拔尖人才缺乏,尤其是具備創新、創業素質、現代城市經營理念和現代科技知識的高層次人才十分缺乏;現代管理、資本運作、金融工商管理、外經外貿、涉外法律、生物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等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還沒有形成與**城區位優勢和未來發展要求相適應的企業家隊伍。

三、我區職業教育發展與人才培養的規劃設想

“十一五”期間,我區職業教育發展與人才隊伍建設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全面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建設寬領域、高層次的人才培育基地,加強各類人才特別是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教育,為實施科教興區戰略提供人才保證。

一是加強職業學校建設。對專業特色明顯、辦學效益顯著的重點職業學校加大扶持力度,改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配齊教育設施,提高育人質量,帶動各類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的發展。2011年,第二職業中專爭取達到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水平,職業高中達到省級重點職業學校水平,3—5所民辦職業學校達到全市領先水平。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優化人才培養方向,努力解決我區目前人才分佈與人才結構不合理的矛盾。通過校企聯合、校校聯合等辦學方式以及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實行“訂單式”培養,造就一大批適應**城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實用型人才。

二是拓寬人才培育渠道。積極推行人才培育多元化政策,引導社會投資興辦教育,逐步形成政府投資為主,單位、個人共同參與的人才培育新格局。大力發展農民教育、企業職工教育和成人高、中等學歷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建立健全新型的農村人才培養網絡,使大部分農村勞動力都能受到一定的農業技術培訓;積極推進社區教育試點,廣泛開展科普教育,大力發展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絡等遠程教育。

三是加大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力度。緊緊圍繞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城區重點行業、領域的需要,對專業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實施教育培訓,提高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教育培訓的法規和配套制度建設,建立培訓與考核、任職、定級、晉升職務掛鈎機制,切實保證專業技術人員和公務員每年接受教育培訓分別達到規定學時,保證培訓效果。加大企業用工執法監督檢查力度,保證就業准入制度的落實,從業人員必須做到持證上崗,提高我區勞動者技能水平。

四是注重高層次拔尖人才的培養。創新中青年專家等高層次拔尖人才的使用管理辦法,加強實績考核,增強智力幅射,提高使用效益。圍繞**城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各類難題,通過學術交流、專家會診等方式,組織科技人員集體攻關,在科研實踐與技術交流中提高青年人才的能力水平。加快培養建成一支能有效組織實施技術創新活動的高級管理人才隊伍,重點對經營管理人才加強世貿組織通用規則、外語、電子商務知識、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理論以及企業戰略規劃能力的培訓。

五是努力營造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氛圍。深入學習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注重宣傳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有路、升學有望、致富有方、創業成才的典型事蹟,對社會、家長和學生要進行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擇業觀的引導,特別是在每年會考、大學聯考前,深入做好宣傳引導工作,使他們全面瞭解職業教育,升學選擇更加準確務實,擴大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

XX年十二月

【第12篇】《職業教育法》貫徹執行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職業教育法》貫徹執行情況的調研報告

“經濟要發展,人才是保障”,人才的“引、培、借”中,職業教育和人才培養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獲得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來,由於經濟建設的客觀需要和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我縣的職業培訓機構,基本上覆蓋了城區、鄉鎮和各縣辦大中型企業,初步形成了以職業技術學校和職業培訓中心為龍頭,多行業、多種類、多形式的職業培訓網絡,並取得了較為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除教育部門舉辦的職業學校外,我縣共有職業培訓中心一個,汽車駕駛培訓學校一個,紅樓廚師培訓班、機動車修理班和蒙妮坦等美容美髮培訓班9個,此外在津西、晶品鏈條、電力、糧食、商業等大企業和系統中,還都設有專門的職業培訓學校,為崗前培訓、學徒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安全教育等提供服務。其中,以津西鋼鐵集團的職業教育工作抓的最為突出,總結其成功經驗,主要有三點:一是領導高度重視,建立健全了職業教育的組織機構,由專人專抓職業教育工作;二是捨得投入,基礎設施好。該廠每年都要拿出職工工資總額3000萬元的1.5%,用於職業教育和培訓,廠內設有能容納120人的多功能教室和圖書室,並由專兼職教師授課,分技術工種、管理人員、後勤處室三大塊,常年進行技術培訓,安全教育和素質提高培訓。《培訓規劃》中要求管理人員到2010年要全部達到大專以上學歷,後勤處室達到中專以上學歷;三是“請進來”,每年都定期邀請河北理工學院、北京科技大學等大專院校的專業人員授課。“送出去”每年到同行業、同種類先進廠礦及大專院校帶薪脱職學習的達200人以上。“自己辦學”,建立總公司、各分廠兩級職校,定期培訓。“鼓勵自學”,專門設有獎學金,凡進修大專、中專班的'職工每年分別給予800元、400元的獎勵。該廠每年參加各類培訓的達3000人次,這同時也給該廠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二、存在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瞭解到除個別單位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抓的較好外,大多數職業培訓機構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夠規範、基礎設施較差、職業教育經費短缺、多頭辦學、用非所學、就業難給職業教育帶來巨大壓力等問題。這都需要包括我們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加以解決。

三、今後打算

1、以《職業教育法》為指針,以《河北省實施〈職業教育法〉的辦法》為指導,不斷加大職業教育法的執法力度,全面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依法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職業教育法在法制化軌道上的健康發展。

2、規範各級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的管理,同時盡最大力量制定鼓勵辦學的優惠政策,讓投資辦學人員和參加培訓的人員雙方受益。

3、不斷拓寬就業渠道,擴大職業培訓的內容和範圍,努力減輕就業難給職業教育帶來的壓力。

4、在我局新建的勞動服務綜合大樓中,已規劃設計出設施齊備、功能多樣的職業培訓中心教室,遷入後將常年舉辦鍋爐工、電焊工、架子工、起重機操作工、爆破工、電工及企業廠長、經理安全知識等培訓活動,我們要努力從自身做起,推動職業教育逐步實現科學化、規範化管理,為我縣的經濟建設培養出大量的、實用的現代化人才。

【第13篇】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通過深入學習黨的xx屆xx全會和省委七界五次會議精神,圍繞全會的主題,着眼於我們的工作實際,做為一所重點職業學校的校長,我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思考,依據多年來的工作經驗,以及各式各類的針對教職員工、學生、學員的問卷調查結果,我分條理析,甄別篩選,本着實事求是、合情合理、合乎現狀的基本原則,本着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原則,寫出調研報告,核心性質的問題是三個方面,一是學以致用,二是精細管理,三是硬件建設。

眼下,我區的職業教育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今年暑假,實現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合併,唐山工貿中專與古冶職教中心合併,實現了強強聯合,這在教育管理、師資配備、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新情況會有新問題,我們更需要依據現實情況,調查研究,鞏固成績,找出不足,提出方案,解決問題。

以往的職業教育,粗放型管理在職業學校中佔有重要地位,分析原因是教育管理方式不科學,專業變化大,教師配備變化大,很難做到管理上的精細化。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導致學生所學技術不過細、不過硬。兩校合併後,專業更多,教師類型更多,如何做到精細化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如何做到精細化管理,打造職業,創辦拳頭專業,培養技術過硬的優秀人才,我們曾進行過深入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從科學的角度去考慮,去分析,針對這一問題,我校確立了立校、強校的精細化管理方案,確立了總體管理思路,制定了“1、2、3、4工程”做為工作思路。“1、2、3、4工程”就是貫徹一個體系,突出兩條主線,抓好三個重點,強調四個建設。

貫徹一個體系:貫徹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努力實現認證。

突出兩條主線:一是招生就業工作;二是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精細化。

抓好三個重點:其一是安全問題要常抓不懈;其二是迎接省教育評估督導以及省教育質量驗收;其三是焊接實訓樓的基建工程。

強調四個建設:一是隊伍建設;二是專業建設;三是文化建設;四是功能建設。

隨着這一管理思路的深入實施,必將逐步規範我校的管理,使工作深化、細化、科學化。使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在波瀾不驚中得到昇華。

學以致用的問題,也是長年困擾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校所學技術知識,步入社會後無用武之地。學非所用,做為學校徒勞無功。做為社會技術人員匱乏。那麼,職業學校服務社會的技術平台作用就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這一問題是我們長期關注的問題,因為,它關係到我校的生死存亡,關係到我校的繁榮發展。

針對這一問題,根據對我區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考察調研,我們不斷調整專業設置,並開闢途徑、尋找渠道,開動腦經想辦法,我們的具體做法是,以大企業作為依託,努力實現定向培養,以作為依託,努力實現聯合辦學,自xx年與首鋼技校聯合辦學以來,聯辦校已達5家。我們與山海關橋樑廠高級技工學校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得到了市區領導的高度重視,政府副區長王俊合同志曾親自到會並講話。我們主辦了聯辦學校研討會,使“聯合辦學互利雙贏”更具規範化、長效化,為我區學生就業開闢了新領域。

在教學上,學校組織骨幹教師分別到南廠技校、機械技校和山海關橋樑廠高級技校進行參觀、學習、交流。通過走出去使大家不僅找出了自己的差距,同時也發覺了自身的優勢。在吸收消化的同時努力做到揚長避短,逐步縮短與的差距。從學校的長遠發展出發,積極支持鼓勵老師進修學習,學校努力爭取名額派老師外出學習、交流,先後有教師到石家莊、天津、遼寧、寧夏、江蘇等地學習。我校王海棠老師09年9月到11月在德國進行為期6周的學習交流,成為我市職業學校教師赴德學習第一人。還聘請了20餘位企業高級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這樣,我校的師資隊伍得到進一步優化,我們的教學活動與企業需求就更加貼近,逐步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對於我校在學以致用方面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與理想狀態還有距離,我們必將揚長避短,將學以致用做為教學的主體要求力爭達到完美境地。

硬件設施曾一度成為制約我校發展的瓶頸問題,教育設施的落後,使我們無法跟上現代職業教育的節拍,知識在更新,技術更是日新月異,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在以往問卷調查中,師生反映最為強烈的便是實習工位不全,設施落後,對此,為了增強學校發展後勁,我校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四處奔波跑項目,千方百計找資金,努力加大在育人環境、實訓設施等方面的投入。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09年“國債”項目,投資900餘萬元新建焊工實習大樓和宿舍樓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完成,交付使用,我校將新增建築面積5000平米;為了進一步改善實訓條件,經過艱苦努力,我們在市局爭取到了60萬元專項資金,此項款項將全部用於購置焊接和機加工設備。同時,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我校又在積極申請2022“國債”項目,主要用在電工專業的升級改造,努力打造品牌專業、特色專業。

兩校合併後,由於專業多,硬件設施不齊備的現象仍然存在,依然需要我們加緊努力。力求合乎職業教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