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竹產業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6.4K

竹產業調研報告多篇

竹產業調研報告篇1

我縣是浙江省的產茶重點縣,茶葉也是我縣農村經濟的傳統骨幹產業,產茶歷史悠久,鳩坑茶唐代既為貢品,我縣也是國家“十大茶種”之一“鳩坑種”的原產地。

我縣所產茶葉品質優異,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良好聲譽,是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縣。

全縣有茶園面積14.5萬畝,其中採摘茶園面積12萬畝,20xx年全縣茶葉產值實現2.69億元,全縣農民人均年茶葉收入達到690元。

茶葉產值佔農業總產值15.8%,茶葉產業真正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成為我縣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

20xx年以來,杭州市委市政府啟動實施“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戰略,積極把杭州創建成為中國茶葉展示中心、茶葉信息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茶葉貿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遊中心。

我縣是杭州的後花園,也是杭州地區最大的產茶縣,茶園面積佔杭州市的32.4%,產量、產值分別佔杭州的12.4%和26.4%,在實施“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戰略中,我縣的地位舉足輕重。

我們應積極響應和主動接軌這一戰略,充分發揮我縣茶業資源優勢和千島湖生態環境、旅遊優勢,進一步發展壯大茶葉產銷規模,積極實施“千島玉葉”品牌戰略,努力引進培育茶加工企業,拉長茶產業鏈,強化千島湖鳩坑茶文化宣傳,開發茶葉生態觀光遊,把我縣建設成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遊基地、茶研發基地,真正實現“杭為茶都,淳為茶鄉”。

1、確立新戰略“杭為茶都、淳為茶鄉”這一戰略的提出和付諸實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機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謂任重而道遠。

一要統一思想,營造氛圍。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全縣上下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茶葉協會要圍繞打造“淳安茶鄉”這一目標,切實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積極做好全面接軌杭州“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戰略的準備,綜合各方力量,不僅要做好茶產業領域的文章,還要在旅遊、文化、休閒、市場等諸方面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充分營造“茶鄉”氛圍;

二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

在深入調查研究、專家研討的基礎上,對涉及茶鄉打造的各方面進行科學的規劃。

首先要全面規劃,茶鄉的打造,不僅涉及茶產業的發展,還包含茶工業、茶旅遊、茶文化等諸多方面,農業、供銷、旅遊、城建、計劃、經貿、宣傳等多個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學規劃,合理劃分茶園基地、茶葉加工、茶葉銷售的重點區域,對產茶自然環境優越、生產基礎紮實的區域實施重點扶持,在城鎮、旅遊設施建設進程中,應充分考慮茶館、茶休閒購物等茶葉休閒區的規劃,同時,利用我縣一流的生態旅遊環境和茶文化遺存,科學規劃好1~2條茶業旅遊線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規劃執行監督檢查制度,強化規劃的強制性、嚴肅性和一貫性;

三要強化領導,協調發展。

“接軌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鄉”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為保障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成立以縣委、縣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農辦、農業、供銷、旅遊、城建、計劃、文化、財政、茶協等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領導小組,下設各部門經辦人員組成的工作協調小組,對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遊基地、茶研發基地的建設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協調,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夯實茶基礎沒有規模就沒有競爭力,沒有規模就沒有希望。

一要繼續擴大無性系良種茶的發展。

無性系良種在名茶生產中發揮的效益已日益凸現。

通過發展,力爭使良種茶園所佔的比例五年後增至60%。

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強化新建基地的標準化,品種選擇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與高質的協調格局;

二要加大老茶園改造力度。

我縣茶園總面積14萬畝,其中經省級認定的無公害茶園7、1萬畝,獲得有機茶認證的茶園近千畝。

因自然條件、培管水平的差異,尚有2萬畝地勢環境較好的茶園處於荒蕪和半荒蕪狀態,急需對這些茶園進行改造,提升茶園基礎水平。

同時強化無公害、綠色、有機茶認證;

三要全面推進茶廠的優化改造。

利用浙江省實施茶廠優化改造項目的契機,積極開展我縣的茶廠優化改造工程。

整合現有資源,鼓勵扶持有條件的茶葉生產大户進行茶葉加工廠無公害標準建設和改造。

並通過標準化加工廠的示範帶動,推動我縣茶葉生產的無公害標準化進程,培育茶葉加工大户和企業。

3、強化茶開發

一是強化普通茶類的多種類開發。

在全面提升千島玉葉、千島湖銀針、鳩坑毛尖等現有名茶質量的基礎上,並積極適應市場發展趨勢,適時地進行適合機採名茶的開發,以實現全面應用機械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名茶質量,增加茶葉生產效益;

二是積極招商引資。

利用千島湖的知名度、優質的一級水體、“工業興縣”的濃厚氛圍,依託鼓山、坪山等工業園區等載體,積極引進、扶持有實力的企業進行蒸青茶、花茶、茶飲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葉深加工開發,拉長茶葉產業鏈,提高茶葉原料的利用率,促進茶葉經濟的增長;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開發。

我縣的黃金茶、苦丁茶很有開發潛力,要有意識地利用區域和山地資源優勢,積極培植特色茶基地,創新開發機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區茶農收入。

4、加強茶研發首先要強化合作,建立茶葉研發中心。

利用淳安縣委、縣政府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的契機,全面加強與在杭“國”字號茶葉科研、學術部門的交流與合作,依託我縣豐富的茶葉資源、優越的生態環境、濃厚的文化積澱,建立茶葉研發中心,力爭在茶葉生產、深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前列;其次,要健全茶葉科技推廣網絡。

我縣茶葉在這幾年取得長足發展,離不開全縣茶葉科技推廣隊伍為提高全縣茶葉生產技術水平所做的努力。

縣財政要設立茶葉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用於茶葉新品種引進推廣、標準化生產示範、加工新工藝研究、無公害技術示範等方面,確保茶葉科技推廣的順利實施,使茶農、經營者能有效地將先進科技應用於生產;

三是要建立國家級茶葉科技示範場。

以縣茶葉良種試驗場為基礎,以實施農業部項目“茶樹良種科技示範場建設”為契機,切實增強場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備相應的生產、教學設備,將其建設成為國家級的茶葉科技示範場,為全縣茶葉科技的試驗、示範、應用推廣提供支持。

5、激活茶貿易我縣的茶產業是市場主導型的產業,要進一步激活茶貿易,重點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要完善市場網絡。

抓好新千島湖茶葉市場的建設,努力將之建設成為功能配套、設施齊全、管理規範集茶葉交易、茶葉休閒於一體的省內一流茶葉市場,全面提升市場的檔次和品位。

同時以此為基礎,扶持鄉鎮產地市場、茶葉龍頭企業的建設,加強管理,促進“企業+基地+農户”、“市場+訂單+農户”經營模式的形成,搞活茶葉流通;

二要加強信息網絡建設。

加強與淳籍在外茶葉經營者和外地茶葉市場的聯繫,收集市場信息和營銷經驗

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開展廣泛宣傳,並在互聯網上設立千島湖茶的網站,加強信息網絡體系建設,掌握可靠、及時的市場信息,更好地指導茶葉生產;

三要鼓勵經營者在外開設茶莊、門店。

對在大中城市開設茶莊、門店,銷售千島湖茶的經營進行獎勵扶持,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來宣傳推銷我縣的茶葉,提高千島湖茶的市場佔有率。

6、打造茶品牌品牌是一個產品能經久不衰的源泉,沒有品牌的支撐,產業的發展很難健康長久,茶葉產業的發展,品牌的作用尤為明顯。

一是要統一思想,突出重點。

“千島玉葉”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歷經十餘年打造,已是浙江省著名商標,對我縣茶葉產業發展意義非凡,各鄉鎮、部門、企業要切實統一思想,集中力量打響“千島玉葉”品牌,將之打造成為淳安的地方品牌、千島湖茶的“金名片”和淳安的“藍寶石”;

二是要加大宣傳促銷。

依託杭州茶都這一龍頭,利用千島湖的生態旅遊優勢,擴大宣傳,積極促銷。

縣財政應逐年增加茶葉品牌宣傳資金,用於千島湖茶的品牌宣傳促銷。

利用各種機會在我縣組織各種茶事活動,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業來淳,積極參與外地舉辦的茶事活動,加強交流,全面推介千島湖茶;

三是要強化品牌管理。

要以茶葉產品推行qs認證為契機,聯合有關部門,加強對茶葉品牌、茶葉質量、茶葉包裝的管理。

7、弘揚茶文化我縣產茶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要積極接軌杭州茶都,充分挖掘我縣茶歷史、文化遺存,積極籌建三大中心:茶藝表演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千島湖茶推介中心。

組建茶藝表演隊,尋找一套適合千島湖茶特點的品茗茶藝,在茶藝表演中心,充分展示千島湖茶的風采;挖掘、收集整理我縣茶歷史、文化遺存,建立茶文化展示中心,向遊人、客商介紹我縣茶葉文化,提升千島湖茶文化內涵;建立千島湖茶推介中心,精心設置推介載體,向外推介我縣茶資源、茶產品、茶企業、茶貿易,提升我縣茶業知名度和影響力。

8、發展茶旅遊我縣擁有舉世聞名的千島湖,為發展茶文化、茶旅遊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我們要藉助這個平台,做優做強茶旅遊文章。

一是要開發茶旅遊產品,製作開發適合旅遊銷售的茶葉產品及相關紀念品,創新營銷模式,與旅遊緊密結合,即促進茶產品的營銷,又提升旅遊內涵;

二是要開闢1~2條茶旅遊觀光線路,依託千島湖強大的旅遊優勢,在茶葉生產、茶文化氛圍濃厚的地方,開闢茶文化、茶觀光、茶休閒等旅遊線路,吸引遊客關注茶葉,宣傳茶葉;

三是開發休閒觀光茶園,選擇交通較便利、茶園景觀秀美之地,配套相應的供遊人採製設備、品茶休閒場所,積極拓展茶園休閒觀光遊;四是推進茶館業的興起,千島湖鎮作為“休閒度假勝地”,要科學規劃建設一批文化味濃、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館,增添城市休閒內涵,延伸旅遊產業鏈,促進茶文化、茶旅遊、茶產業的和諧發展。

竹產業調研報告篇2

農業機械化發展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茶機械之於茶產業,正如發動機之於火車。作為全國茶葉重要產區,宣州區茶葉生產和加工環節機械化發展具有一定的傳統和規模。茶葉機械製造企業也一路相伴、共同發展。根據區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安排,為進一步深入瞭解全區茶葉機械產業化發展情況,區人大常委會成立調研組,先後到溪口、楊柳、洪林、孫埠等地茶葉生產企業、茶葉機械製造企業實地走訪,並組織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各方面對茶葉機械產業化發展的意見建議;同時到省內六安市金寨縣、黃山市祁門縣、徽州區等地考察學習。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茶機產業化發展基本情況

經過多年努力,全區茶葉機械產業化發展在全國具有相當知名度,在省內處於第一方陣。全區現有茶葉機械生產企業7家,其中所生產產品進入國家和省級農業部門推廣目錄的共有6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年度累計生產加工機械近萬台;主要涵蓋紅茶、綠茶、黃茶等單機加工及生產流水線;銷售範圍覆蓋省內及貴州、雲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蘇等地;實現年度產值約1億元,納税約500萬元。

創新是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引擎。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綠源機械和三九茶機有限公司與安徽農業大學聯合開展產學研合作,堅持市場導向和問題導向,不斷開發茶葉生產加工各環節機械新產品,其中部分產品在國內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產品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部分企業積極參加宣城市20xx年、20xx年和安徽省20xx年茶葉博覽會,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品牌知名度。全區茶葉機械製造企業共擁有專利104件。

20xx年,由綠源茶機投資的安徽茶之源機械研發有限責任公司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預計投產後將實現年產5000台(套)機械產品目標。茶之源機械與安農大李尚慶教授(全國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研發團隊合作,經過多年科技攻關,研究開發的最新一代採茶機已經取得關鍵性突破,在採摘環節的機械產品研發上搶佔了先機,前景可期。

二、全區茶機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層面對茶機產業化發展重視程度不夠。長期以來,由於政府在茶機產業化發展規劃引導和政策幫扶、資金支持等方面明顯滯後和不足,基本上企業發展主要以自身打拼為主,導致區內茶機企業普遍規模不大、實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不高,中高端產品市場佔有率偏低,缺少在全國範圍內有一定影響力的行業領軍本土企業。

(二)企業產品研發能力不強,提檔升級力度不夠。多數企業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產品研發能力薄弱,產品品種單一,多以茶葉加工環節機械為主、生產環節機械少,技術含量不高,生存的市場空間低端、狹窄。少數高新企業由於人才、資金等因素制約,在清潔化、自動化、智能化、連續化流水線產品設備研發投入方面不足,產品提檔升級力度不夠,企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不快。加之茶機行業標準滯後,也客觀上影響茶機企業規範化發展,幾個茶機企業沒能報團取暖,有時市場競爭無序,多款茶葉加工機械科技含量不高,易於模仿,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即使取得專利證書的,知識產權保護也力度不夠。如謝裕大等眾多老字號茶葉生產企業的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均產自浙江省,安徽省包括宣州區在內的茶機企業在高端茶機生產領域與先進地區相比差距非常明顯。

(三)企業擴大再生產與土地等要素制約矛盾突出。我區絕大多數茶機企業規模小、研發力量弱、裝備水平低。由於受到土地、資金等要素制約,企業擴大再生產困難重重。如三九茶機根據發展需要,亟需擴大廠區建設,雖然擬擴建區域涉及的土地已完成前期主要工作,但因為土地調規等手續未批覆落實,只能延緩開工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擴大再生產的商機。

三、推進全區茶機產業化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要素保障力度。建議政府層面把扶持茶機產業做大做強作為推進茶產業發展的重要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加大對茶機械行業的扶持和監管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茶葉機械科技含量,對那些勇於自主創新的企業,積極給予政策和物質上的支持。聚焦發展規劃、土地、資金等方面精準發力、落細落實。制定茶機產業化發展規劃,力爭納入“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遠謀近施;通過籌建茶機企業產業園、在兩園區三集中工業區中劃定一定區域建設園中園、“騰籠換鳥”把園區閒置廠房租賃給茶機企業等方式,破解企業擴大發展與土地供給之間的矛盾問題,發揮企業集聚效應,提升產業知名度、產品競爭力;多措並舉積極爭取農業專項資金,強化金融幫扶,鼓勵涉農銀行、擔保機構加大對涉茶企資金支持力度,重點幫助茶機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二)加強產學研融合力度。事業興衰、關鍵在人。政府應加大農業部門招錄涉茶專業技術人員力度,保持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穩定;茶機企業要從長遠發展着眼,以優厚待遇聚人才用之。政府要服務好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有機深化融合工作;引導扶持規模化茶葉企業建設標準化生產車間,成為茶機企業產品研發的實驗基地、展示基地,着力提升研發成果到市場運用的效能。茶機企業要聚焦茶葉採摘、植保、施肥等環節的機械研發短板,聚力科技攻關,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標準下好先手棋,搶佔產品創新制高點,彎道超車開新局;向研發自動化的單機和清潔化、智能化、連續化的流水線設備挺進,以實力定勢力。

(三)加強新產品推廣力度。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推廣茶園標準化改造和管理工作力度,為茶機新產品在本區域推廣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科技部門要做好茶機研發專利申報工作的服務。加強與國家和省級農業部門溝通聯繫,力爭更多茶機新產品納入推廣目錄,確保購機補貼政策全面兑現、應補盡補。加大茶機新產品試驗示範推廣力度,不斷提升售後服務質量。政府搭台舉辦茶機博覽會、茶機推廣現場會、茶機理論研討會等活動,不斷提升區域知名度,打造宣州茶機品牌。

竹產業調研報告篇3

都江堰獼猴桃產業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種植面積已達11.5萬畝,掛果面積6萬畝,年產量2.3萬噸。按當前市場價,產值超過1.5億元。20xx年以來,我市獼猴桃先後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奧運推薦果品一等獎”等多項榮譽。20xx年我市被評為“中國獼猴桃無公害科技創新示範市”並順利通過國標委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驗收。目前我市獼猴桃已出口到日本、韓國、歐盟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為我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及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三產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獼猴桃產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突出,為此,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開展調查研究,結合國際和國內獼猴桃產業發展,認真分析我市獼猴桃產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建議和意見。

一、獼猴桃產業發展現狀

(一)國際、國內獼猴桃產業發展及市場分析

目前全球獼猴桃種植總面積200萬畝,我國佔到100萬畝,全球獼猴桃產量約150萬噸/年,我國產量約80萬噸/年。主要分佈在陝西、四川、河南。種植面積最大的為陝西省,種植面積超過60萬畝,發展歷史較久,但產業化程度較低,多為分散式生產經營,至今未形成強勢品牌。單從面積看,陝西已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全國的60%。從產量看,陝西省獼猴桃產量佔到全球三分之一。四川獼猴桃約佔全國種植面積的30%,主要集中在成都、廣元、雅安等地。從品質而論,以成都地區都江堰獼猴桃為最佳。在獼猴桃行業中有“南有新西蘭,北有都江堰”之説。

目前,國際獼猴桃市場總需求量以每年10%的比例遞增,全球獼猴桃總產量卻增幅不大,同時,由於獼猴桃產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昂的勞動力價格也給西方主要獼猴桃生產國帶來了壓力。隨着我國獼猴桃品質的提高和國際知名度的上升,我國將會成為更大的獼猴桃產銷國。目前,全球獼猴桃產量約150萬噸/年,國際進出口貿易交易量約為50萬噸/年。未來3-5年,全球獼猴桃產量將達200多萬噸,中國獼猴桃產量將接近100萬噸。獼猴桃主產區除中國外,還有新西蘭、智利、意大利等國家,從品種上分析,新興的黃肉品種以新西蘭的黃金奇異果(hort16a)和意大利的金桃為主,但目前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比較小,沒有形成競爭優勢。當前海沃德還是主流品種,但價格出現下滑趨勢。而紅肉品種已成為市場的新亮點,在國外超市推出的都江堰紅陽獼猴桃深受消費者歡迎,價格也高於黃肉品種。獼猴桃主要消費市場歐美等地區,因近年生產成本上升較快,意大利、新西蘭等獼猴桃主產國的栽培面積和產量已開始逐年減少,歐美市場缺口越來越大。

據意大利獼猴桃協會的相關市場分析報告表明,目前獼猴桃國際市場的理想市場容量為15萬噸/月。有關專家預測,如獼猴桃能平民化,價格降到普通水果的2倍,其市場容量將可擴大2倍;價格降到普通水果水平,其市場容量將可擴大10倍。南半球的新西蘭獼猴桃上市時間為5-11月,我國獼猴桃上市在9月-次年5月,與主要供應地獼猴桃上市時間互補,同時我國獼猴桃具有生產成本低、品種好、品質高等優勢,發展潛力巨大。

(二)全省情況及周邊市縣發展情況

⒈主要栽培區域。獼猴桃是四川的優勢特色產業。在30餘年發展歷程中,已基本形成了以蒼溪縣、都江堰市、什邡市、彭州市、蒲江縣、邛崍市、大邑縣等地為中心,以安縣、北川縣、雅安市、汶川縣等地為輻射區的獼猴桃產業帶,20xx年栽培面積已達1.94萬公頃,年產鮮果11.8萬餘噸,產值近10億元,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2位。

⒉品種與結構。四川在80年代初進行獼猴桃經濟栽培時只有海沃德一個品種,這種現狀維持了近20年,後來隨着我國自主培育的獼猴桃品種不斷出現以及新西蘭新品種的引入,先後發展了紅陽、川獼系列、金魁、廬山香、米良1號、秦美、華美、武植系列、華光系列、綠魁、金豔等品種。但這些品種中,目前推廣應用面積最大的為紅陽獼猴桃,佔全省栽培面積的60%以上,海沃德由於具有產量高、抗病性強等突出優點,仍為四川省主栽品種之一,佔總面積的30%,剩餘只有10%左右為其他品種。

⒊成熟期、產量及效益。紅陽為早熟品種,在四川各產區栽培,成熟期主要集中於8月下旬-9月上旬,由於平均單果重較小,盛產期株產只有15-20千克,畝產1-1.5噸,但其市場價格較高,近年來優質果平均價格均在16元/千克以上,畝產值近2萬元。海沃德為中熟品種,成熟期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平均單果重145克,畝產1.5-2噸,按單價5元/千克計算,畝產值0.8萬元左右。

⒋採後處理與市場銷售。自20xx年以來,四川省先後引進、成立了20餘個獼猴桃產業化龍頭企業,並在成都市、蒼溪縣、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什邡市等地成立了獼猴桃專業合作社10餘個,這些龍頭企業與專合組織在市場宣傳、果品採後處理、市場銷售等環節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四川生產的獼猴桃在各級政府支持與各企業推介下,40%左右的果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國內大中城市,10%左右出口至日本、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剩餘的50%以川內的成都、德陽、綿陽等大中城市及甘、阿、涼地區銷售為主。

(三)我市獼猴桃產業情況

⒈基地發展情況。目前我市已形成了虹口鄉、向峨鄉、青城山鎮、紫坪鋪鎮、中興鎮、胥家鎮、玉堂鎮、蒲陽鎮、龍池鎮、大觀鎮等十個重點發展鄉鎮為核心獼猴桃種植基地約11.5萬畝。種植品種海沃德和紅陽,其中海沃德獼猴桃7.1萬畝,主要分佈在虹口、向峨、紫坪鋪、中興、龍池、玉堂等中、高山地區;紅陽獼猴桃4.4萬畝,主要分佈在胥家、蒲陽、青城山等平壩和淺丘區。從種植和經營規模上看農户散種面達9萬多畝,佔總面積80%以上,專業種植生產企業約2萬畝,不足我市獼猴桃種植面積的20%。20xx年全市掛果面積6萬畝,年產量2.3萬噸,其中海沃德1.8萬噸、紅陽0.5萬噸,在地產值超過1.5億元,銷售收入在2.5億元左右。

⒉龍頭企業和專合組織基本情況。截止20xx年我市共培育和引進了都江堰市金色陽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伊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聚愛公司、成都青牛現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等10家專業獼猴桃生產和銷售企業。發展獼猴桃專合組織12家。全市已建成獼猴桃氣調保鮮庫萬餘噸。金色陽光農業、伊頓農業、禹王生態實業3家企業近萬畝基地獲得全球良好農業操作規範認證和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出口備案基地認證;伊頓農業300畝基地獲得了歐盟有機認證。

⒊品牌的創建情況。都江堰獼猴桃20xx年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併成功入選“奧運推薦果品”,先後獲得“奧運推薦果品一等獎”、“北京國際林業博覽會金獎”、“20xx成都市民最喜愛的成都味道品牌”、在成都市首屆獼猴桃果品鑑評會上獲得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和三等獎3個。20xx年都江堰獼猴桃被評為“十大市民最喜愛的成都品牌”,都江堰市被評為“中國獼猴桃無公害科技創新示範市”,都江堰獼猴桃基地順利通過國標委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驗收。都江堰獼猴桃已出口到日本、韓國、歐盟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海沃德獼猴桃生產出口基地。獼猴桃產業已成為我市的主導優勢產業之一,成為我市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⒋發展前景及產量預測。到20xx年全市將建成12萬畝的獼猴桃生產基地,標準化基地達10萬畝、其中基地認證面積達5萬畝。優質商品果率達90%以上,年產優質商品果3.5萬噸,產值2億元,出口8000噸以上,氣調保鮮庫容量達到3萬噸,培育引進一家實力較為雄厚的深加工企業。到20xx年,標準化基地達12萬畝,其中基地認證面積達7萬畝。年產優質獼猴桃達到10萬噸,畝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氣調保鮮庫容量達5萬噸,建成一套完善的獼猴桃深加工生產線。

二、我市獼猴桃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生產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果品品質和產量難以保障

由於我市獼猴桃種植主體為農户分散種植,佔獼猴桃種植量的80%以上,在品種選擇、建園選址、土壤改造等方面,缺乏技術指導,造成部分壩區果園夏秋季澇害嚴重,紅陽品種葉斑病普遍發生,提早落葉現象突出;坡地果園早春季節性乾旱嚴重,海拔一千米區域的紅陽獼猴桃潰瘍病、凍害等普遍發生,部分園區出現投產遲、植株長勢弱、產量底、品質差等問題。加之,在日常管理中由於技術傳導和標準執行方面存在差異性,造成全市總的投產面積較少,單產低,優質果率不高。全市現有獼猴桃11.5萬畝,掛果面積僅6萬餘畝,年產僅2.3萬噸,平均畝產還不到500公斤。優質果率僅85%,殘次果年約3000噸左右,極大地影響了我市獼猴桃產業的效益。

(二)服務體系不完善,組織化程度需進一步提高

儘管我市有專業獼猴桃企業十家,專業合作社十二家,初步形成了“公司+農户”,“基地+農户”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帶農户”的組織形式,但由於我市獼猴桃普遍是散户經營模式,加上缺乏有效的經營管理機制,使我市獼猴桃生產技術標準難以真正落實,品質參差不齊,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生產缺乏嚴密的組織,各自為政。面對大市場,企業和果農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獼猴桃龍頭企業規模偏小,帶動能力還不強。

(三)產業鏈條連接鬆散,果品商品化處理能力較差

在獼猴桃產業迅速發展同時,首先,由於配套資金不足,有的企業或種植户缺乏配套的貯藏保鮮庫以及果品商品化處理車間,這在未來幾年必將成為獼猴桃產業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其次,現階段我市每年約有3000噸殘次果,這些殘次果在目前市場相對較好的情況下,絕大部分以相對較低的價格,進入鮮銷市場,以滿足中低層消費,只有極少數進入深加工生產。但隨着獼猴桃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各地園區大量投產後,獼猴桃的深加工水平必將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三,在果品處理環節上,多數採取簡單的人工分級、包裝,低温貯運設施少,保鮮技術還不高,鮮果供應期較短,有個別企業為了延長保鮮期,在保鮮庫中噴灑藥物,雖然延長了保鮮期,但卻極大的損壞了獼猴桃品質。

(四)產銷市場混亂,需進一步規範

一是近兩年由於獼猴桃鮮銷市場走俏,部分果農注重短期利益,儘早佔有市場,早採現象屢禁不止,極大的降低了果實品質;二是部分果農在生產過程中為追求產量,濫用膨大素,導致畸形果增加、肉質粗糙、降低果實耐貯性;三是由於我市獼猴桃鮮果銷售主要採取果農自銷、客商販運、企業收購等方式,部分農户通過專合組織統一銷售,但在果實成熟季節,有的營銷商也無視合同和訂單的存在,行情好時哄抬收購價格、哄搶原料,行情差時壓級壓價或不予收購。當然也會出現企業與專合組織難以從農户那裏收購到優質果品的情況,沒有建立完善的營銷機制和高素質的營銷隊伍,極不利於形成品牌和提高市場競爭力。

(五)品牌宣傳和保護工作還較薄弱

品牌保護沒有成為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自覺行為。都江堰獼猴桃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等產業品牌推廣營銷力度小,品牌資源挖掘不充分。目前,我市雖然有十多個專合組織,十家生產型企業,但缺乏知名品牌,要真正實現標準化生產,打造我市獼猴桃知名品牌,還需要不斷的努力和完善。

(六)產業高端和產業的附加值還需進一步挖掘

我市主栽品種僅有海沃德和紅陽,其中海沃德7.1萬畝,紅陽4.4萬畝,海沃德產量居高,但由於種植面積大,口感稍差,市場價格偏低,紅陽獼猴桃雖然市場價格較高,但抗病和耐旱性較差,單果小,產量低,總之我市獼猴桃品種單一,缺乏優良的配套品種。種源收集和新品種的引入、推廣、培育工作尤為薄弱。而且對可衍生附帶產業和附加的經濟效益未加以很好的開發和利用,一、二、三產業互動尚未形成,深度開發還要進一步研究。

(七)果品深加工潛力不足

我市獼猴桃將在2xx年至20xx年進入盛產期,年產鮮果將達到10萬噸以上。在產品的深加工上,沒有與產業發展相配套的研發和加工企業。

三、對我市獼猴桃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提高標準化水平

對我市獼猴桃產業扶持的着力點,要從扶持產業規模,調整到扶持基地的標準化建設和區域品牌的創立,調整到扶持新品種的培育和專用肥料、藥物的使用。要通過對全市獼猴桃基地進行摸底調查,制定技術改造方案,對低產低質獼猴桃果園進行改良。制定和完善系列標準,加強對企業、合作社和種植户的指導,切實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標準化水平,鼓勵和引導企業和合作社進行基地備案和出口基地認證,要規範散户的種植標準,鼓勵加入合作社,實現規模化。建立調控機制,實現標準化,政府的扶持要為標準化、品牌化服務。促進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從而提高獼猴桃產量和品質。

(二)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提高組織化程度,有效規範生產秩序

由行業機構統一組織生產,加強投入品的管理和監督。充分發揮合作社與農户聯繫最為緊密,易於開展指導和監督的特點,對合作社技術人員進行統一培訓、指導,再由合作社對其社員進行統一管理和監督,逐步規範生產秩序。

(三)引導形成規範有序的市場,提高生產者和營銷商的整體素質

在行業機構的統一指導和協調下,營銷企業與合作社有效對接,形成由合作社管理和指導農户按標準生產質優、量豐的獼猴桃鮮果;農户委託合作社尋求信譽良好的營銷企業進行果品銷售;營銷企業反饋市場信息,由合作社形成優化生產技術對農户進行指導,從而形成規範有序的市場。

(四)延長產業鏈條,培育引進深加工項目

鼓勵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建設獼猴桃選果、包裝線和氣調庫,提高獼猴桃商品化處理水平。培育引進企業實施獼猴桃深加工項目,有效利用殘次果、非標果,增加產業附加值,延長獼猴桃產業鏈。

(五)加大我市獼猴桃品牌的創立和保護,拓展營銷市場

一是政府扶持,依託獼猴桃專業協會,制定獼猴桃生產標準,政府要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創立具有我市區域特色的優質知名品牌,如“青城山”牌、“都江堰”牌,完善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體系。二是進一步細化品牌保護工作方案,嚴格執行行業規範,遵循品牌形象維護“八個統一”的原則,建立舉報獎勵制度,由質監部門牽頭,聯合農發、行業機構、工商、公安等部門,嚴厲制止早採,擅自使用、濫用或偽造地理標誌名稱及專用標誌等有損我市獼猴桃品牌形象的行為。三是依託專業協會,構建營銷體系,拓展營銷網絡,加大都江堰獼猴桃品牌營銷力度,提升產業知名度。要以上海市場為基地,開拓華東地區市場,以廣州為基地,開拓珠三角地區市場,包括香港、澳門等地區。

(六)打造產業高端,夯實獼猴桃產業發展後勁

收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獼猴桃資源,建成全球最大的獼猴桃資源圃,選育市場需求的2至3個新品種,建立種源補充基地,解決品種退化矛盾。提高產業科技含量,打造產業高端,夯實獼猴桃產業發展後勁。

(七)挖掘獼猴桃產業發展文化,發展鄉村旅遊,提高產業附加值,形成一三產業互動

發展以獼猴桃產業為觀光點,一三產業互動的鄉村旅遊,開發獼猴桃旅遊產品,積極探索不同時節的觀花、賞綠、採果等鏈條式三產業發展模式。探索獼猴桃產業旅遊文化發展,打造特色文化園區,擴大附加值,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降低獼猴桃種植風險。

(八)要加大獼猴桃產業扶持力度

為促進我市獼猴桃產業進一步發展,市財政可在以下環節進行補貼扶持:

⒈鼓勵支持企業或合作社在本市建立種源基地,生產優質、純正種苗,以供自身和農户需求,可按每畝制定補貼標準。

⒉依託企業和合作社對現有基地進行技改,提高品質、產量和效益。可按每畝所需的.架材、投入品制定補貼標準。

⒊繼續執行良好農業操作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等品牌建設獎勵。增設對企業獼猴桃出口備案基地認證獎勵。

⒋鼓勵企業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獼猴桃氣調保鮮庫建設,並適當配置建設用地指標。

⒌對出口獼猴桃和進行開發利用獼猴桃深加工產品的企業進行適當獎勵。

⒍鼓勵三產業發展,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

竹產業調研報告篇4

縣山葡萄(酒)產業發展歷史悠久,有着精湛的傳統釀造工藝和深厚的山葡萄(酒)文化底藴,目前擁有全國規模較大、生產能力較強、品質較優的山葡萄種植基地,先後被評為“全國山葡萄產業創業基地”、“國家級葡萄生產標準化示範區”、“中國優質山葡萄酒之鄉”、“省級山葡萄酒產業特色園區”,成為全國優質山葡萄基地的主產地之一,並設有國家葡萄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同時,“柳河山葡萄”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柳河山葡萄”和“柳河山葡萄酒”分別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一、產業發展現狀

xx縣委、縣政府依託縣情,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將山葡萄酒產業定位為柳河未來的支柱性產業,編制“山葡萄酒產業振興規劃”,以“民族、特色、差異化” 為發展方向,結合地域與品種優勢,突出發展山葡萄酒和冰酒,提出並打造“通梅公路30公里山葡萄產業發展走廊帶”發展目標,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縣山葡萄酒產業積極向前發展。

(一)山葡萄種植產業發展現狀

從2010年到2014年年末,全縣山葡萄種植基地面積從24,500畝發展到32,000餘畝,上漲30.6%,主要品種為公釀一號、雙優、雙紅、左優紅和北冰紅等,帶動農户3100餘户,2010年至2014年葡萄產量分別為23,262噸、24,000噸、25,600噸25,200噸和 25,500噸;預計到2016年,目前栽植的山葡萄全部成園後,可年產山葡萄汁約3萬噸,山葡萄實現產值約1.08億元,帶動農户實現增收約4,500 萬元。

為加快山葡萄種植產業快速發展,xx縣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積極合作,引進了“左優紅”、“北冰紅”、“愛格麗”和 “公主白”等葡萄新品種,及先進的栽培技術與栽培理念,豐富我縣山葡萄栽培結構,提升山葡萄酒品質,為我縣山葡萄釀酒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原料。

(二)山葡萄酒產業發展現狀

目前,全縣通過qs認證的葡萄酒企業有21户,其中清木園、紫隆山、雪蘭山等9户企業獲得市以上行業龍頭企業稱號;可生產甜酒、冰酒、幹酒、露酒、爽口起泡酒和無醇葡萄酒等六大系列、20餘個品種,年生產能力近11萬千升,清木園、雪蘭山、天池山、東特、源之王、斯普瑞、紫隆山等重點龍頭企業的產品品質上乘,在國內外各種產品質量比賽中不斷獲獎,同時,許多產品也在國內外廣大市場享有盛譽,已經成為知名品牌。清木園公司生產的濃縮山葡萄汁銷往日本,雪蘭山公司生產的山葡萄酒遠銷港澳地區,深受客户好評;清木園、特產、斯普瑞等公司生產的山葡萄酒通過有機食品認證;斯普瑞公司生產的無醇葡萄酒填補了國內空白,其山葡萄乾紅酒和半甜酒遠銷俄羅斯;天池山酒業、清木園酒業分別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研究生產山葡萄利口酒和山葡萄桂花酒,積極打造高端山葡萄甜酒系列產品。

xx縣還利用新建的國家級山葡萄酒研發中心這一技術優勢,開展了山葡萄白蘭地與山葡萄起泡酒釀造工藝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進行改良山葡萄冰酒釀造工藝的研究;對xx縣的山葡萄與山葡萄酒中各種微量元素與營養成份(香氣物質、酚類物質等)進行分析;正在進行“山葡萄新品種“北冰紅”後熟階段香氣物質變化的研究”、“左優紅葡萄成熟階段果實糖酸含量的變化研究”、“xx縣主要山葡萄品種果實與葡萄酒中20種單體酚含量的研究”等科研項目。

目前,xx縣山葡萄酒企業發展信心越來越強,種植基地建設紮實開展,固定資產投資穩步進行,產區品牌與影響力逐漸提升,山葡萄酒產業正逐步轉入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

二、產業發展措施及成效

(一)健全產業管理機構,為產業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為科學整合產業發展要素,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引導扶持企業優化發展,2008年初,縣政府組建了“三支隊伍”:即縣山葡萄酒產業服務中心、葡萄酒研發中心和山葡萄酒商會。在明確職責的基礎上,實行三塊牌子、一套人馬、合署辦公。截至目前,葡萄酒辦、研發中心和商會在制訂政策、發展基地、規範監管、引導投入、技術研究與服務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增強了產業管理、研發及服務功能,為產業發展奠定了組織管理基礎。

(二)加大種植基地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原料保障。

2008年以來,xx縣縣堅持“因地制宜、適度發展、量力而行”的原則,出台鼓勵政策,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户”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北冰紅等冰葡萄種植基地,為產業發展提供優質釀酒原料。

1、在資金籌措上,堅持多元化投入。為充分調動企業及農户發展積極性,xx縣採取了以下措施加大投入: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對發展面積達到要求、符合縣發展山葡萄種植基地驗收標準的企業,縣政府連續三年給予每畝500—700元資金補貼。二是協調貸款投入。積極幫助企業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協調金融部門為農户貸款,對信譽好的企業和農户因抵押物不足的,由政府出面提供擔保。三是引導民間投入。以社會人士租地集中連片發展為主要形式,引導民間資金投入發展山葡萄種植基地,形成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種植園。四是企業和農户共投。企業和農民簽訂種植合同,雙方共同投入,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種植發展模式。

2、在種植技術上,強化標準規範種植。對基地地塊、發展品種、栽植規格、田間管理等均做了詳細的規定,通過完善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網絡,發放技術手冊、召開現場會、中心户帶動及外出參觀學習等多種方式,向種植户宣傳和傳授技術及管理知識,確保山葡萄種植標準化、規模化、規範化和綠色無害化。與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合作,規劃建設了100畝的長白山山葡萄試驗示範園,先期發展7個品種,其中處於中試的品種1個,為產業發展提供基礎研究和試驗平台。

(三)加大固定資產投入,為產業發展提供硬件保障。

在科學制訂產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用工業化思維謀劃山葡萄產業發展,出台鼓勵引導政策,扶持企業加大固定資產投入規模與力度,積極進行廠房改擴建、異地遷址重建和機器設備更新換代。對骨幹企業,以打造“通梅公路沿線30公里山葡萄產業帶”為目標,支持其在通梅一級公路沿線遷址重建,積極借鑑其他產區發展經驗,圍繞未來發展方向,引導企業建設集山葡萄種植、山葡萄酒生產銷售和休閒觀光、文化推廣於一體、能夠體現山葡萄特點的新型企業,不求“大而全”,突出 “特而精”,着重發揮產業特色。目前,通梅一級公路沿線建成、在建的企業共有十餘户。對遷址重建和改擴建等投入較大、存在資金困難的企業,縣政府積極幫助其協調貸款。

(四)積極打造技術平台,為產業發展提供科技保障。

縣政府投資2,000萬元,新建了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範圍內首家山葡萄及山葡萄酒研發中心。中心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實驗室按照省級重點實驗室標準建設,主要功能包括試驗研發、技術人才培養、產品及文化展示和行業管理等。

為進一步加強科技研發力度,柳灑縣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等高校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基礎研發人員;與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等科研院所保持密切聯繫,在山葡萄新品種選育推廣、葡萄栽培管理、山葡萄酒技術工藝新品種研發等方面進行合作,並做好示範帶動。

(五)加大產區宣傳推介,為產業發展提供市場保障。

堅持 “走出去、請進來”的宣傳原則,積極組織本地企業外出參加相關考察學習,參加國內外各種展會和行業內各類比賽,突出宣傳山葡萄酒“民族、特色、差異化”特點,集中展示山葡萄酒特色品牌。並利用走出去的機會,和該縣山葡萄這一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2012年3,經過3年時間反覆洽談,縣委、縣政府與北京匯源集團在北京成功舉行匯源龍韻酒莊5億元投資項目簽約儀式。其中一期項目投資2億元,種植葡萄5,000畝,年產葡萄酒3,000噸,建設集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及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葡萄酒莊;二期項目投資3億元,建設葡萄汁及葡萄皮渣深加工項目,年產濃縮葡萄汁10,000噸。項目全部達產達效後,年可實現產值6億元、税金9,000萬元。目前一期建設項目已完成50%,預計2015年年末建成並投入使用。

(六)加大監管整合力度,為產業發展提供管理保障

針對企業户數多、生產規模不大、個別企業生產經營不規範等問題,實施了“三完善、三強化”,有效規範了企業生產經營行為,營造了良好的產業發展氛圍,維護了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三、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

(一)存在問題和制約因素

一是產區發展缺乏統一科學規劃。對產區發展定位、產業發展規模以及本地區合理產品結構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深化。二是產業發展基礎仍然薄弱。與其他產區相比,xx縣企業規模小,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專業技術與管理人員,科技研發創新能力差,產品同質化嚴重、附加值低,沒有成熟的市場運作體系。三是釀酒葡萄基地建設滯後。我縣擁有穩定葡萄種植基地和可控原料的企業較少,種植方式仍然粗放,農户經濟收益不穩,積極性不高。特別是近年來山葡萄的收購價格一直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發展葡萄的積極性。四是缺少龍頭企業的大力帶動。雖然xx縣有省、市級農(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多户,但仍缺少具有全國知名度的大企業、大集團。

(二)發展建議

一是明確產業發展定位,通過產業規劃引領科學發展。建議進一步明確全省葡萄酒產業發展定位,加強對葡萄酒產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完善葡萄酒產業發展長效運行管理機制和目標責任考核管理制度。通過科學編制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統籌落實好包括生產功能、生態功能、文化傳承功能、旅遊休閒功能於一體、“一、二、三”產業協調互動的產業發展理念,引領產業科學發展。

二是完善准入監管制度,通過嚴格制度體制規範發展。根據2012年7月國家工信部出台的《葡萄酒行業准入條件》要求和全省產業發展實際,建議進一步研究、制訂全省行業准入門檻,明確新建企業准入條件和現有企業完善內容,加大規範職能部門執法監管和行業自律力度,通過法律、行政、經濟等綜合舉措來規範發展基礎。

三是整合完善資金使用政策,通過重點企業引領發展。建議制訂實施重點企業培育計劃,選擇發展基礎較好、固定資產投入較大、經營管理健全、產品結構合理、質量較為穩定的骨幹企業做為行業重點扶持對象,整合財政、發改、經濟等部門項目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加快發展。

四是加大科技研發投入,通過強化科技研發促進發展。山葡萄酒相對於以赤霞珠、霞多麗等為釀酒主體和主流的歐亞品種葡萄酒來説,業內瞭解的人不多,幾乎沒有專業的科技人員,也沒有足夠的科研經費。建議強化財政投入,在有關高校開設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課程,培養基礎人才;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多方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積極進行關鍵性技術工藝研究,完善山葡萄酒相關生產標準,引導企業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和發展方向。

五是挖掘整理產區文化內涵,通過文化推廣促進發展。建議以“民族、特色、差異化”為導向,承辦、召開相關行業會議及展覽,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節慶活動,營造濃厚的產業發展氛圍。

六是加大產區整體推介力度,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帶動發展。建議“走出去”,組織參觀考察,積極參展參賽參會,通過多種形式展現產區發展特點,讓更多的人瞭解我省山葡萄與山葡萄酒;主動“請進來”,邀請行業媒體記者和業內專家來柳採風、考察,推介骨幹企業,彰顯產區特色,努力爭取行業話語權;積極“交朋友”,緊盯行業內外大企業,通過招商引資,爭取引進大型龍頭企業,帶動產區加快發展。

四、產業發展下步打算

結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導向和柳河“十二五”發展規劃,xx縣將堅定這一發展方向不動搖,依託柳河獨特的地理、氣候、資源優勢及現有產業發展基礎,整合現有資源,加大行政領導及市場推動力度,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先導,以招商引資引入域外強勢企業為產業發展龍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將山葡萄與山葡萄酒產業打造成為真正具有民族、特色、差異化特點的支柱產業。

竹產業調研報告篇5

調研總結:

1、從環保影響來看,目前多數鋼廠都已經完成了基本環保設備配臵,環保對生產影響不大;但隨着環保要求的進一步加強,後期在設備改造和維護上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環保的常規檢查企業已經基本能夠應對,但重大會議的強制限產無法迴避。

2、從淘汰落後產能來看,徐州的少數小型生鐵生產企業,唐山的少數小型調坯軋材企業,確實在退出市場;但高爐企業退出極為困難,唐山春節前停產的高爐,近期逐漸全面復產,並且由於當前原料價格低位,新開高爐税前鐵水成本能做到1330,遠低於主流1450的成本。而這部分企業之所以能復產,主要因為涉及了很多國企央企的資金,此種情況江蘇也存在。換言之,由於國企資金在鋼鐵行業中牽涉較深,所以去產能的過程也會非常漫長而糾結。

3、從國內訂單來看,多數鋼廠反饋跟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或有所下降,價格高位持續時間短、接單困難;而出口訂單來看,春節期間有過一次出口放量,但是3月以來國內外價格持續倒掛,供需僵持嚴重,導致接單較為困難。不過,最近幾天鋼坯大幅回落,方鋼出口有所回暖。

3、從鋼廠利潤來看,目前鋼廠不含税鐵水成本1330-1500不等,不同鋼廠盈利從幾十到200不等。但整體盈利從3月下旬之後才恢復,整體一季度虧損情況較為嚴重。

4、從鋼廠產量來看,由於生產有利潤加之當前訂單尚可,鋼廠都是滿負荷生產為主,部分前期停產高爐也在陸續復產,可以認為,由於國內產能基數較為龐大,鋼廠調節生產較為快速,產量供應不會成為障礙。

5、從鋼廠庫存來看,3月中旬以後,鋼廠進入到銷大於產階段,庫存逐漸下降;但是3月底以來,隨着銷量的下滑,庫存壓力又開始上升。不過整體而言,目前鋼廠庫存壓力較春節期間已經明顯減輕。

6、從下游消費來看,實地考察的結果,徐州和唐山當地新開樓盤極少,以在建和即將封頂樓盤為主,但有部分地鐵、高鐵、橋樑項目正在實施;而為了剔除鋼坯、螺紋的炒作以及囤貨成分,我們特意找了架子管、門框、散熱器等下游消費指標來看,均呈同比明顯下降趨勢,説明一季度新開工形勢確實不好。

7、從鐵礦石庫存來看,調研鋼廠表示目前庫存並不高,但仍有繼續去庫的空間,並準備以低庫存作為常態,廠庫前移至港口,隨採隨用為主,達到效益最大化。從我們觀察到的現象來看,一方面近期港口庫存持續下降,説明鋼廠復產增多,但另一方面平台成交和港口成交卻並不活躍,導致港口現貨礦價格單週下跌接近50,這兩種背離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説明,鋼廠以加快提貨、消耗前期庫存為主,並沒有加大采購行為;而鐵礦貿易商由於掉期和實貨之間存在套利機會、加上確實出貨困難,也普遍願意降價去庫。

竹產業調研報告篇6

為更加科學準確地反映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情況,充分發揮統計工作對林產業發展的指導、促進作用,按照省林業廳《關於開展林業產業統計調研工作的通知》(雲林計財〔20xx〕46號)文件要求,我局對以來的林業產業統計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林業產業建設及發展情況

(一)林業經濟發展迅速,產業結構漸趨合理。至全縣完成林業總產值分別為1.45、2.96、2.59、3.07億元,結構比分別為99:0:1,47:0:53,63:10:27,52:16:32。總體來看,二、三產業比重逐年上升,產業結構變化較大。但結構仍然不盡合理,一產業比重大,二、三產業比重小。今後林業發展應當在抓實一產業基礎上,重點發展二、三產業,提高其產業比重。

(二)產業發展勢頭迅猛,龍頭帶動力逐漸增強。多年來,我縣高度重視林業產業建設,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發展要求,積極建設100萬畝生態公益林、100萬畝速生商品林、30萬畝優質核桃、30萬畝油茶、1000萬株綠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態旅遊、苗木花卉“四大產業”。 至累計造林58萬畝,全縣建成公益林95.4萬畝,商品林基地146.5萬畝,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積114.8萬畝。經濟林10.5萬畝,薪炭林面積20.8萬畝,竹林面積0.4畝。

同時,通過龍頭帶動,非公有制林業發展快速,形成了以華海木業為龍頭的加工業基本形成(僅華海木業年銷售收入就達5000餘萬元),以雙禾生態產業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園為代表的綠化苗木培育業逐步壯大,經營面積3375畝,年產綠化苗木和生產性苗木2500餘萬株。以為例,全縣木材加工及人造板產業企業總數37個,從業人數6240人,總資產8230萬元,年實現總產值7809.9萬元,年銷售收入7385.2萬元;特色經濟林產業企業總數2個,從業人數216人,總資產170萬元,培育核桃2萬畝;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企業總數8個,從業人數137人,總資產460萬元,總產值560萬元,銷售收入485萬元。以菌子山自然保護區為主開發的森林生態旅遊業,年旅遊人次達到35萬人次 , 產值達到9859萬元。

(三)林業投入增加,發展後勁提高。林業投入主要由四個方面組成,即各級政府投入、企業自有資金投入、貸款投入和林農投勞折資。經統計,各級政府累計投入2178萬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投入),至分別為165、365、624、1024萬元;企業自有資金投入1.6億元,主要是引進龍頭企業,對原料林基地和林產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貸款投入375萬元,主要由林業企業、造林大户及林農通過金融借款,對林業基地建設方面的投入。從投入看,各級政府對林業產業建設高度重視,經費投入逐年增加,林業產業建設得到快速健康發展。

二、機構設置及統計制度執行情況

(一)健全和完善統計機構。林業是一項基礎產業,公益事業,事關農民增收致富、事關農村經濟發展,詳實準確掌握林業產業發展情況、生態建設,科學分析經濟效益,是謀劃林業發展的基石,因此統計工作重要性日益顯得突出。為搞好林業統計工作,縣林業局在財務室、營林股各設置了兼職統計人員,負責嚴格按照統計制度對全縣的林業建設進行全面、準確統計。

(二)加強統計制度執行力。林業局始終把加強林業統計能力建設,規範林業統計制度,提高林業統計工作水平納入林業工作的重要日程。認真貫徹《雲南省林業產業統計報表制度》等林業統計的有關規定,積極搞好與縣統計部門和有關業務單位的溝通和銜接,在提高林業統計數據的統一性、規範性和有效性的同時,注意抓好對統計數據的綜合分析,用好用活統計資料,為林業發展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充分發揮林業統計工作在促進林農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問題及工作建議

(一)工作量大、面廣,難度增加。當前,隨着國家高度重視林產業發展,經濟主體日趨多元化,投資方式的多樣化,經濟結構的複雜化,城鄉間收入的差異化,個體私營等非公經濟的快速發展,統計調查對象不僅數量成倍增加,而且變動頻繁,統計工作量逐年增加,難度加大。

建議:加強統計管理,改革統計方法,科學合理制定統計報表制度,達到既便捷,又實用,更科學。

(二)機構不健全,統計人員缺乏。近年來,林業工作繁雜,任務艱鉅,而我局從事林業統計工作僅有兼職的2位同志,由於統計人員的頻繁調整,水平不一,人員較少,加之培訓教育跟不上,統計口徑的理解差異大,不能適應統計工作需要。

建議:規範設置專門林業統計機構,劃定編制數額,專業化發展統計事業。

(三)培訓教育亟待加強。目前,全縣林業統計工作人員對統計法律法規及林業統計制度的執行情況不是很熟,對報表理解常有偏差,導致報表填報經常出現錯誤,無法做到及時、詳實、全面。

建議:加強統計法律法規等相關制度的培訓力度,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培訓班,提高統計人員水平。

竹產業調研報告篇7

調研時間:xx/10/14-10/16

調研方式:實地走訪

調研目的:瞭解當前貿易商經營狀況和市場資源情況以及對於後市看法

調研人員:陳士虎

調研對象:鋼廠駐杭辦事處和大型貿易商

調研總結:

1、關於鋼廠資源情況:由於價格持續下跌,大量短流程鋼廠停產減產,市場供應量大幅減少,而長流程鋼廠也考慮生產成本,轉爐、部分產線也出現了停產,市場供應出現相應減少。目前無論鋼廠設庫的資源還是貿易商資源都處於相對歷史地位,僅個別大户庫存量能在5000噸以上,大多數貿易商庫存都在xx噸以下。鋼廠廠庫裏庫存也處於低位,個別鋼廠廠庫降至xx噸以下,僅僅有兩三個規格,規格嚴重短缺。

2、關於貿易商經營狀況:今天春節後價格一路下行,貿易商上期虧損,不敢盲目備貨,採取快進快出的經營模式,確保不虧損。

3、關於廠商關係:由於今年鋼材價格持續下跌,鋼廠和貿易商生產和經營都遇到較大困難,廠商關係逐步轉變。鋼廠廣泛實行保價政策,確保貿易商不虧損略有盈利,銷售渠道暢通。

4、關於代理模式:鋼材流通行業從xx年開始全面開始洗牌,貿易商倒閉、破產和跑路等事件層出不窮,導致所代理鋼廠品牌因為經銷商變動而影響力下降。鋼廠為了保證銷售渠道穩定,確保品牌影響力持續上升,開始逐步轉向設置區域總代理或者獨家代理營銷模式。

5、關於後市看法:本週杭州市場建築鋼材部分資源價格漲幅超過110元/噸,市場由於缺貨價格有進一步上行趨勢。但是終端下游需求並沒有好轉,市場呈現有價無市跡象,市場對於上漲持續性表示擔憂。

6、關於房地產:9月底10月初,房地產調控全面放開,實行“認貸不認房”政策,並且銀行對於房地產貸款也放鬆,但是鋼材市場參與者認為目前浙江房地產庫存嚴重過剩,短期難以消化,並且目前樓市下跌趨勢已經形成,投資水分幾乎已經完全被擠出,因此房產政策雖然放鬆,但是樓市恐難以好轉。

1、某江蘇鋼廠辦事處:

鋼廠概況:杭州投放量和影響力最大,佔據市場主導地位。

定價模式:按旬定價,每旬根據市場予以補差。

杭州市場投放量:正常15萬噸/月,高峯可達20萬噸。

經銷商結構:大中小經銷商均有,大型經銷商xx0噸/月以上,中型經銷商5000-10000噸/月,還有部分拼盤的小型經銷商,平均在xx噸/月。

鋼廠杭州庫存:目前庫存在8萬噸左右,處於相對歷史低點,規格齊全,但是部分規格存貨較少。

對漲價看法:由於目前市場規格短缺,庫存偏低,價格有望進一步上漲

明年工作計劃:今年部分經銷商持續虧損,明年可能退出協議,計劃開發浙江周邊區域市場,温州和台州新設辦事處,也可能拿出部分資源辦事處自行銷售,嘗試鋼廠直售。

2、某安徽鋼廠辦事處:

鋼廠概況:杭州投放量和影響力大,佔據市場三線鋼廠主導地位

定價模式:每日發佈市場銷售指導價,經銷商按照指導價統一銷售。

杭州市場投放量:正常7-8萬噸/月,高峯可達10萬噸。

經銷商結構:大型經銷商為主,月協議量基本都在萬噸以上。

鋼廠杭州庫存:目前庫存在1萬噸左右,處於歷史低點,規格嚴重緊缺,經銷商無貨可售。

對漲價看法:認為終端需求不佳,雖然目前缺貨,但是由於整體形勢較差,對於後市市場不看好。

明年工作計劃:今年其經銷商整體盈利能力較好,經銷商合作積極性高,明年計劃擴大保價銷售區域,逐步向寧波、温州、台州和上海推廣,提高其品牌影響力。

3、某杭州大型貿易商:

貿易商背景:以前為鋼廠設立的銷售公司,鋼廠拆遷後全面進入貿易商流通領域。

經營規模:鋼廠月協議量6.5萬噸。

代理模式:三家鋼廠區域總代理,一家鋼廠直接代理

經營狀況:其憑藉資金實力強勁,庫存量大,規格齊全,迅速在市場立足,但與此同時也引起原有市場貿易商高度警惕,擔心進入自身所經營的鋼廠,佔領自身市場份額。

當前盈利狀況:10月以來,由於其庫存較大,資源相對充足,在價格上漲過程中盈利較好。

對漲價看法:目前價格快速上漲主要是缺貨,整體情況並沒有好轉,而且隨着年底臨近,市場系統性風險將會加劇,可能更多破產和跑路事件可能會發生,防範風險很重要。

後期經營策略:擴展寧波、温州和台州等周邊市場,和當前貿易商成立合資公司,擴大市場份額。

4、某杭州大型貿易商:

貿易商背景:某大型鋼廠重要代理商之一,在流通市場經營超過xx年,最近兩年快速發展。

經營規模:鋼廠月協議量2萬噸。

代理模式:兩家鋼廠代理

經營狀況:其資金實力強勁,但是近期由於其代理鋼廠近期減產檢修,尤其是其中一家鋼廠由於杭州價格低,今年發貨量很少,庫存始終處於低位,甚至出現了無貨可售的情況,自身下游客户供貨都難以保障。

當前盈利狀況:其代理鋼廠實行報價政策,在今年價格持續下跌的情況下,盈利能力較好。

對漲價看法:資源短缺導致本次價格上漲,但是長期來形勢仍舊不容樂觀。

後期經營策略:積極和大鋼廠進行接觸,爭取獲得穩定的鋼廠資源,保證自身配送渠道暢通,注意資金安全,擴展紹興等相距較近的周邊市場。

5、某杭州中型貿易商:

貿易商背景:温州來杭州經營鋼貿將近20年,傳統大户,但是近兩年重心轉移,規模相對縮小。第二代開始掌權,已經充分認識原有的貿易商模式將會走向終結,積極探索轉型之路。

經營規模:鋼廠月協議量1.3萬噸。

代理模式:兩家鋼廠代理

經營狀況:由於其代理鋼廠都為大型主導鋼廠,實行按旬定價模式。今年經營策略以“快進快出”為主,因此略有盈利,但是整體效益相比往年大幅下降。

對漲價看法:漲價只是短期的,但是由於缺貨,價格可能在10月繼續上漲,但是進入11月以後,資源到貨以後,價格沒有需求支撐下可能下行。

後期經營策略:積極探索轉型之路,考慮向上走還是向下走或者向左走,向上走和鋼廠形成戰略合作,成為鋼廠辦事處,獲取基本營銷費用,不考慮賺取差價。向下走,綁定至少一家下游企業,憑藉資金優勢,全國範圍內為其配送賺取辛苦費。向左走,回到温州,爭取壟斷一個縣域城市,全面配送服務,賺取服務費。

竹產業調研報告篇8

一、調研路線:

11月3日:柳州—柳江—柳城—柳州

11月4日:柳州—象州—武宣—來賓

11月5日:來賓—賓陽—青秀—南寧

11月6日:南寧—扶綏—上思—崇左11月7日:崇左雙高基地(雙高:畝產8噸以上、含糖量14%以上)

二、各主產區調研情況彙總

1.柳州地區

從考察沿途來看,柳州地區受颱風影響很小,幾乎沒有倒伏,反而因降雨較多,甘蔗長勢較好;面積方面,改種現象較為普遍,像柳城地區,主要改種桔子樹,據廣西糖網統計,整個柳州地區面積減少10萬畝左右,去年160萬畝,今年在150萬畝;單產方面,從實地測量看,部分地塊估產能達到5.5噸/畝,多數地區單產正常或略偏高水平,僅個別地區因新植蔗缺苗嚴重,單產較低,估產僅有3.5噸/畝,結合糖網10月份調研數據,估計整個柳州單產較去年同比略有增加,大約每畝增加0.2噸左右。

2.來賓地區

來賓境內甘蔗整體長勢良好,有甘蔗地改種桉樹和木薯現象,據糖網估計,今年甘蔗面積減少20多萬畝,去年甘蔗面積在260萬畝;驅車南行逐漸有倒伏現象,但整個來賓境內倒伏比例不大,多數輕微倒伏,少部分地塊有中度倒伏現象,倒伏嚴重地塊一方面會影響甘蔗的生長高度,另一方面影響甘蔗糖分的積累,據我們實地測量單產,來賓普遍估產在5噸/畝左右,田間錘度基本在21-23的水平,有倒伏地塊,錘度在20以下,影響後期入榨的出糖率;據廣西糖網對比去年數據,來賓境內整體單產略高於去年。

3.南寧地區

來賓與南寧交界地帶,僅有輕微倒伏,估產普遍都在5-5.5噸/畝,屬正常單產水平;進入南寧周邊地區,倒伏現象較為普遍,多數中度倒伏,據糖網人員介紹面積略減,改種玉米和花生較多,據伶俐鎮農户介紹,甘蔗價低於400元/噸的話,會大幅度改種,單產受倒伏影響較去年減0.5噸/畝左右,我們實地測產4.8噸/畝,去年普遍在5噸以上;對比去年數據南寧蔗區單產略有下降。

4.崇左地區

從南寧往崇左調研途中,倒伏現象較為普遍,多數為中度倒伏,部分地塊嚴重倒伏,但因蔗農扶直捆綁生長有所恢復,株高低於正常水平,基本在2.5-2.6m,錘度偏低,平均在20左右,每畝有效莖的個數差異較大,整體看,受颱風影響有效莖普遍低於正常水平,實地估產基本在4.5-5噸/之間,個別宿根地塊估產僅3.5噸左右;途經上思縣七門鄉一帶,據糖網人員介紹,7月份時候,甘蔗地基本完全倒伏狀態,是全區當時倒伏最嚴重的區域,從現在看,基本都呈l型重新生長起來,單產肯定會受一定影響,但比之前7月時候的預估情況要好。

5.雙高示範田的推廣目前仍處於推廣初期,今年50萬畝的任務並未完全落實,有形象工程之嫌。

三、種植成本、收益與替代品種植:

農户走訪:南寧青秀區伶俐鎮蔗農種植成本與收益(按新植1年,宿根1年計算):據瞭解,該村98%的農户都種植甘蔗,歸屬南寧糖業伶俐糖廠收購。每畝甘蔗地每年種植成本明細:尿素兩包合計180元,複合肥150元,肥料50元,農藥25元,新植蔗需要0.5噸甘蔗苗(新植額外成本)。該村一般用牛打壟,沒用機械,如果用機耕每畝需要100-120元,種植行距約60-70釐米,比較密。其他費用:地膜每畝地一捆10-20元,繩子20元,砍蔗人工費用100元/人/天,約砍0.8噸。交收到伶俐糖廠集中收蔗點短途運費10-20元/噸。這個村農户的種植成本相對較低,總計1250-1300元/畝。

關於甘蔗收購價格:在13/14榨季,每噸甘蔗440元的收購價格,實際上伶俐糖廠以435元/噸結算(包括財政補貼10元,扣除裝卸費用15元)。按這户農户家7畝地計算,其中4畝多種植甘蔗,13/14榨季收穫27噸,減去成本純收入6500-7000元。這個收入並不高,農民還是接受的,新榨季種植面積還是保持4畝以上,由於是第二年宿根蔗,加上台風天氣出現倒伏現象,今年收成會減少,估計約22-23噸,若甘蔗收購價格下調到400元,他們收入將大幅減少,明年繼續種植甘蔗的意願將很低。另外,在12/13榨季時,農户在4月份已全部收齊甘蔗款,而13/14榨季,糖廠資金壓力的原因,到8月份才全部收到蔗款,這也影響了農民的種植意願。

關於替代品種的'種植:目前桉樹的收益確實明顯比甘蔗高,但只能種山坡上,甘蔗地政府明令禁止改種桉樹。甘蔗地改種替代品最大可能是選擇玉米或花生,也有小部分套種香瓜和西瓜。種植花生或玉米每年兩次收成,純收益在1200-1300元/畝左右。一旦改種花生或玉米,隔年可以轉回種甘蔗,如果改種桉樹和其他水果,轉回種甘蔗的機會就小的多,種植桉樹需要7-8年才能重新種植甘蔗。另外廣西旱地居多,玉米受乾旱影響大,甘蔗抗旱性較強,所以還是選擇種甘蔗的農户較多。伶俐糖廠蔗區的土地情況比較好,新台糖22號是主力品種,第一年新植,第二年宿根,農户注重管理,第一年新植每畝最高能收8噸,第二年宿根收成約6噸。

四、政策方面信息

從廣西農業廳糖料處林影副處長了解到,根據農業廳的數據,去年廣西甘蔗面積1600萬畝,今年甘蔗面積減少50萬畝左右,受災面積300萬畝,其中有40萬畝絕收,因此實際甘蔗面積減少約100萬畝;單產方面,近些年來廣西平均單產基本維持在4.5噸-4.8噸/畝,今年預估在4.5噸左右,認為颱風整體影響不大;關於甘蔗收購價的問題,目前還是在調查研究中,之前410元/噸和5500元的聯動價的方案被廣西自治區政府否定,理由是該價格農民會接受不了,種植面積會萎縮,但實際根據當前的食糖市場狀況,410的價格,糖廠是最難以接受,製糖成本將達到4800左右了,對農户來講,還算比較合理可接受的價格;關於直補的相關政策,目前還尚未有較成熟的預案,仍在討論中,正式的方案出台還無明確時間。

五、調研總結以及產量預估

通過本次對廣西四大產區的調研,廣西單產較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產量減少主要集中在面積上面,按照糖協的數據,廣西種植面積減少250萬畝,按官方農業部門的數據減少100萬畝左右,市場其他機構的調研基本減少140萬畝左右,從沿途看,甘蔗面積萎縮是不爭的事實,但改種的品種較為分散,沒有哪個品種適合大面積改種,另外,440元的甘蔗價農户還仍有一定收益,個人觀點廣西種植面積減160萬畝左右;調研中實地測甘蔗錘度發現,受倒伏影響的甘蔗錘度較低,會影響後期入榨的出糖率,綜合考慮,預估2014/15榨季廣西產量在760萬噸左右;廣東和海南受此次颱風影響較大,參考糖協以及其他機構的調研,預估廣東80萬噸,海南25萬噸,加上雲南230萬噸,甜菜糖70萬噸,最終2014/15榨季食糖產量預計在1170萬噸左右,較上榨季減產160萬噸左右。此報告將隨天氣等變化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