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產業對標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14W

產業對標調研報告多篇

產業對標調研報告篇1

××在經濟上是小縣,但在生態建設上卻是大縣,林地面積241。93萬畝,佔全縣國土面積的57。9%,森林覆蓋率53。8%。林業作為生態保護核心、經濟發展的支柱、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肩負着改善生態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事關農村發展,事關“綠色××、富裕××、和諧××”建設,為了解全縣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總結髮展中創造的成功經驗,從根本上解決林業體制機制不順等突出問題,把林業產業推向全面科學發展階段,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按照縣委辦師辦通〔20xx〕54號文件精神,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我局對全縣林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特報告如下:

一、林業產業發展現狀

××縣是典型的山區縣,山地面積佔91。2%,是××省重點林區和速生豐產林基地縣,多年來,林業局按照省委、省政*“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林業發展要求,圍繞構建“綠色××,富裕××,和諧××”這一主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大地增綠、農民增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為目的,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多項生態建設工程為支撐,從增加林業貢獻率着手,嚴格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實施了速生豐產林、世行貸款造林、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一批生態建設工程,森林資源持續增加、質量不斷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明顯加強;深化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業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態效益、產業效益、林農效益凸現;打造了全省重要的木材生產、加工和交易基地,林業產業實力顯著增強、結構漸趨合理,林業產業建設邁入科學發展的新階段。目前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241。93萬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417。45萬畝的57。9%,其中有林地面積196。99萬畝,灌木林地面積27。76萬畝,疏林地面積6。52萬畝,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0。66萬畝。森林覆蓋率5從1978年的20。1%增至20xx年的53。8%,活立木總蓄積量533。82萬立方米,20xx年林業產值突破了2億元,20xx年力爭超過3億元。

(一)第一產業穩步發展。林木培育業在林改、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場建設驅動下,全縣羣眾造林積極性高漲,以杉木、川滇榿木為主速生豐產林發展迅速。目前有速生豐產林93萬畝,其中杉木30萬畝、華山鬆20萬畝、桉樹15萬畝、川滇榿木等速生商品林28萬餘畝。20xx年建設10萬畝以杉木、川滇榿木為主速生豐產林,實現100萬畝以上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設目標;經濟林樹種結構漸趨合理。核桃、板栗、油茶等特色經濟林從20xx年的2。57萬畝增至20xx年的10。39萬畝,產量89。18萬噸,20xx年繼續建設核桃10萬畝、油茶1000畝;綠化苗木事業發展加快。育苗面積從20xx年的213畝增至20xx年的3375畝,年產綠化苗木及花卉2120餘萬株(盆)。特別是以“滇東木蓮”為品牌的綠化苗木基地初具規模。

(二)第二產業初具規模。全縣共有林產品加工企業45家,20xx年生產鋸材12931 m3,實現產值2564萬元;生產細木工板10961 m3,實現產值2849萬元,20xx年預計實現產值8000餘萬元。

(三)第三產業逐步壯大。菌子山、鳳凰谷具有較好的景觀優勢和森林旅遊資源,20xx年接待遊客27。9萬人次,涉林產值7027萬元。

二、基本做法與典型經驗。

(一)突出重點,科學規劃,有序推進林產業發展。數量充足、佈局合理、結構科學、質量優良的各類森林覆蓋,才能發揮生態系統整體防護功能,才能構築良好的森林生態屏障;建設林木利用率高、產品增值效益明顯、產業鏈條長、符合現代林業發展要求的企業,才能較好的聯結帶動農户增收,才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因此,建立符合縣情、林情的發展思路與制定科學的產業建設規劃,走有序、可持續發展之路是現代林業發展的精髓。我縣根據區位、氣候等優勢,確立了速生豐產林基地、特色經濟林基地、綠化苗木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設規劃,並始終不一的堅持,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作用,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注入了活力。

(二)明確責任,嚴格落實,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機制。我們實行各級領導幹部任期林業產業目標責任制,簽定責任狀,將林產業成績作為政績考核重要內容,每年按制定的考核獎懲辦法,嚴格考核並兑現獎懲。責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強化了領導幹部的責任意識。

(三)調整結構,靠山致富,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煥發出羣眾空前的造林、營林、護林熱情,投資發展商品林成為羣眾增收致富的“熱門”;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場整體功能進一步完善,推動了林業服務體系、經營體系、森林資源管護體系 和流轉體系的建設,加速了林產業結構升級和良性循環發展,使林業收入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事實證明,林業既能顯現生態、社會效益,又能很好發揮經濟效益,實現脱貧致富目標。

三、存在的問題

目前全縣共有林業用地面積241。93萬畝,人均擁有林地面積6。13畝,林業在發展農村經濟中佔有較大優勢,但由於種種原因,資源優勢並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林業資源整體開發利用仍處於相當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鏈條殘缺。目前,我縣林業產業中,第一產業比重大,二、三產業滯後。第二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龍頭企業少,產業鏈條短,林產品加工轉化率低,未能真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

(二)缺少龍頭企業,生產集約化程度低。加工企業多以原材料初加工或粗加工為主,技術和工藝落後,經營方式粗放,原材料利用率極低,產品增值效益不明顯,缺少生產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聯結帶動農户能力強、具有一定規模的龍頭企業。

(三)配套體系建設跟不上,市場服務功能不完善。一是市場建設跟不上,經營規模小,標準化、規範化程度低,存儲能力和流通服務水平相對較差,影響林產品的流通。二是林業技術、信息、生產資料服務體系不完善。特別是經營者需要種植信息、病蟲害防治技術、藥品等,得不到及時諮詢和購置。三是先進的森林培育技術、林產品加工利用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普及應用落後,不適應新階段林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四是農民的科技素質也與新階段的要求不適應。

(四)政策扶持力度小,項目投資少。國家投資側重於生態建設,用於產業建設的投資少,政策性貸款爭取難度大。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場的建設,雖使林木價值增值、林農增收,產業經濟整體水平得到提高,林產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但20xx年金融危機給木材深加工基地帶來巨大沖擊,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資金週轉緩慢,融資難,無法正常存儲木材原料,不能滿負荷生產,造成企業生產效益低,挫傷發展熱情,也影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五)林業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林業工作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工作難度大,肩負林業執法、資源管理、公益服務等管理職能,目前機構設置不合理、體制複雜等因素嚴重製約了林業發展。

四、意見與建議

(一)完善配套體系建設,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和質量。完善市場,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龍頭企業,以行業繁榮帶動產業發展;開創品牌,實施名牌戰略;加強林業標準化建設,積極開展森林認證;加大科技投入,加強教育與人才培養。

(二)進一步深化林業各項改革,理順林業體制機制。一是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構建林業科學發展體制機制。要把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主題,作為林業部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全力破解影響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構建現代林業體制機制,使廣大農民真正成為山林的主人,獲得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發家致富的創業平台,充分釋放38萬農民和241萬畝林地的巨大潛力,為實現林業科學發展和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二要創新管理體制機制,科學利用人力資源。以依法理順林業主管部門的職能職責和工作關係為根本,以創新林業管理機制,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探索林業執法、資源管理、公益服務管理新體制為重點,規範林業服務體系建設,按照新時期林業發展新趨勢,依照現代林業發展要求,強化管理、服務等意識,轉變單位職能,科學合理設置機構,從根本上解決林業發展“瓶頸”問題,促進林產業科學發展。

(三)繼續加速推進造林綠化,改善生態狀況。我們應始終把造林綠化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把森林經營作為發展現代林業的永恆主題,把科學經營的理念貫穿到林業建設的全過程,堅持“管嚴公益林、放活商品林、改造低效林、培育珍貴林、發展速生林”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快推進天保工程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積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大力推動重點區域造林綠化,着力推行身邊增綠活動,讓林上山、進城、上路、入村,推進“綠色××、富裕××、和諧××”的建設進程。

(四)進一步全面加強資源保護和管理,鞏固擴大生態建設成果。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開展,積極主動建立森林災害應急反應機制和防治服務網絡,健全和穩定林業行政管理體系,整合林業執法資源,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從提升林業部門執法權威和社會公信力着手,着力實施森林防火工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程,規範種苗、林木生產經營秩序,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生態安全。

(五)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做強做大林產業。我們應堅持開發利用與資源培育保護相統一原則,以“大地增綠、農民增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為目的,從增加林業貢獻率着手,積極培育森林資源,優化產業結構,着力打造100萬畝生態公益林、100萬畝速生商品林、30萬畝優質核桃、30萬畝油茶、1000萬株綠化苗木“五大基地”,做大做強以華海木業為龍頭的林產品加工、交易業。

(六)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投入,提供林業發展堅實保障。當前,我們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林業對促進農民增收、增加就業機會的潛力和優勢,在爭取上級生態工程、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基礎上,暢通投資渠道,吸引社會投資向林業流動。其次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健全林業資金目標管理約束機制和責任體系,強化資金使用和運行管理,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着力改善民生。

(七)強化組織領導,提高科學執政能力和水平。結合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從黨風廉政建設着手,轉變工作作風,落實工作責任,加強隊伍建設,把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的總體要求轉化為廣大林業幹部職工的自覺行動,全面提升林業幹部職工推動林業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產業對標調研報告篇2

保障人民羣眾基本醫療衞生服務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也是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有效擴大就業、形成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健康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健康服務業是以維護和促進人民羣眾身心健康為目標的相關服務行業的統稱,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產品等支撐產業。隨着廣大羣眾對健康服務需求的持續增長,加快發展內容豐富、層次多樣的健康服務業,是切實保障人民羣眾基本醫療衞生服務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也是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有效擴大就業、形成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一、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健康服務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居民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服務領域全方位拓展,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一)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日臻完善

1、基本醫保覆蓋面不斷擴大。20xx年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人數達到萬人,參保率達到98%,全市萬名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和萬名困難企業職工全部參加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市政府將“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列為承諾為民辦的實事之一,比省定標準290元高出10元,成為全省人均籌資唯一達到300元的地市。新農合參合人數萬人,參合率達%。

2、基本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xx年我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萬元提高到28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萬元提高到15萬元,是我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3%,初步建立了城鎮醫療保險市級統籌信息系統;大力推行社保“一卡通”工作,共發放社保卡58萬張,超額完成省下達的45萬張發放任務。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市級統一的補償方案,20xx年全市統籌區域政策範圍內補償比達到了75%以上,封頂線達到12萬元,均超過省定目標。

3、商業健康保險制度基本確立。20xx年6月,我市建立了城鎮職工大病統籌保險制度,制定了《xx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實施辦法》,並將此工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中國大地保險公司山西分公司承辦。同時,我市還建立了城鎮居民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制定了《xx市城鎮居民補充醫療保險實施意見》,規定了參保居民在報銷醫藥費用時的相關細則。

4、基本藥物制度逐漸完善。我市目前在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已全部配備使用了基本藥物,按規定實施了醫保支付政策。全市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和村衞生室全部實行省級網上招標採購和統一結算,確保了基本藥物供應及時和貨款安全、按時上繳。20xx年,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各級醫療機構向配送企業回款萬元,建立完善基本藥物採購新機制工作取得新進展。

5、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綜合改革進一步深化,建立了多渠道補償機制。20xx年基本藥物零差率市縣財政配套資金共計646萬元,基本公共衞生經費3183萬元。各縣(區)根據《xx市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補償辦法》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核定收入項目為醫療服務收入、基本公共衞生服務補助收入、藥品收入及其他收入;核定支出項目為人員經費支出、業務經費支出、藥品支出及其他支出。

6、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服務能力穩步提高。一是強化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和轉崗培訓、基層醫療衞生人員在崗培訓工作;二是認真落實鄉村醫生多渠道補償和養老政策,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我市1620名鄉村醫生現都已參加新農保。對承擔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的村衞生室,按行政村核定30%的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予以補助。對無衞生室的村公開招聘的大學生村醫,在聘用期間其補助標準因不低於每人每月800元,20xx年全市下撥村醫補助經費350萬元。

7、基層中醫藥創建工作穩步推進。我市對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非常重視,各縣區政府均加大了投資力度,為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配備了中醫醫療設備,在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開展適宜的中醫藥服務項目。其中:xx縣創建成為山西省唯一一家國家級計到“十二五”末,我市老年人口將佔到全市總人口的%以上。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養老服務業發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優化養老設施建設,積極創新養老服務形式,逐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民政牽頭、社會參與、市場運作,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1、政策環境日漸完善。20xx年,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全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陽政辦發[20xx]53號),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政策得到進一步細化,該《意見》具體明確了我市“十二五”期間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監督管理和保障措施,從土地保障、資金補助、人才培訓、税費減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進一步擴大扶助範圍和內容,提高扶持標準,扶持政策更加完善。

2、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社會養老福利機構46所,其中市級公辦養老機構2所;縣(區)級公辦養老機構2所,xx縣、郊區各1所;鄉鎮敬

老院33所,分別為xx縣10所,xx縣15所(包括分院1所),郊區8所;民辦養老機構9所,分別為市級1所,xx縣1所,xx縣3所,郊區3所,礦區1所。

3、城鄉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全面啟動。為了更好地落實市政府出台的《關於加快推進全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在已有5所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基礎上,今年7月份,民政局制定出台了《xx市20xx年城鄉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市今年要完成14個城市社區和50個農村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任務。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羣眾不斷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以上項目完工後,日間照料養老牀位將達到700張。

4、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建設逐步推進。近年來,我市積極開展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並逐步推行養老服務人員持證上崗制度,養老服務隊伍整體素質的穩步提升。20xx年以來,全市共參加民政部、省民政廳組織的各類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80餘人,同時積極開展各類公益性養老助老服務活動,全市現有助老服務志願者近5000名,為全市提高

養老服務整體水平發揮着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三邊工程”為主要內容的羣眾體育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

1、場地設施建設數量大幅增加。已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960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69條,鄉鎮全民健身活動廣場8個,全民健身中心1個,全市人均體育設施面積達到㎡,羣眾體育的物質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

2、健身組織不斷壯大。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批准成立了24個體育協會,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20xx人,創建完成國家級體育先進社區2個,省級體育先進社區2個,全國體育先進鄉鎮7個,省級體育先進鄉鎮11個,羣眾體育的網絡組織不斷完善。

3、羣體活動品牌創建成效凸顯。以“五個百萬人羣”和“兩個關愛人羣”為重點的羣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打造了“全民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動”、“xx市足球聯賽”、“xx市乒乓球聯賽”、“國際籃球邀請賽”、“元旦登高、長跑、越野活動”、“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型體育展演活動”等眾多品牌賽事,舉辦了“汽車場地越野賽全國邀請賽”、“山西省

設尚需繼續完善。我市現有醫療機構尤其是縣級以下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醫療技術和設備以及人才等,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羣眾的就醫要求;二是基本藥物制度配套措施有待進一步加強。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人員少,基本藥物品種、數量少的問題,加之沒有單獨的醫保網絡系統和收費系統,極大地制約了醫保職工購買基本藥物的積極性;同時,由於配送機制不完善,配送不及時,基本藥物品種與需求不相適應,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後的財政補償資金到位緩慢等,導致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使用基本藥物積極性不高,基本藥物的推廣受到一定影響。

(三)居民養老服務體系方面:

一是養老服務發展落後於經濟建設的步伐,養老服務的整體水平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發展步伐遲緩,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牀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是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資金嚴重匱乏,財政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夠,沒有很好地調動社會化養老的積極性,存在基礎設施數量少、條件簡陋、功能不全等諸多問題,難以滿足人民羣眾對養老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

三是養老服務建設用地難以解決,成為制約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多年來,我市在制定城市居住區規劃時,無論是新區建設還是舊區改造,都沒有很好地將社會福利設施特別是老年人服務設施納入公共設施進行統一規劃,存在着養老服務設施用地難的問題;四是服務理念落後,服務內容單一。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不僅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相對滯後,而且在服務理念上也存在很大差距。如:佔全市養老機構比重%的鄉鎮敬老院,在服務內容上,僅僅侷限於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而其他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項目尚未有效開展;五是隨着我市老年人口基數不斷增大,三口之家等家庭日益增多,“421”家庭結構已大量出現,加上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日益激烈,子女工作壓力大、閒暇時間少,外出讀書、工作、經商、留學人員增加,“空巢家庭”越來越多,傳統的家庭養老服務功能日益弱化,急需社會化的養老服務來解決;六是嚴重缺乏高標準多功能的大型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目前,我市市級老年福利機構只有2所,空餘牀位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城市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四)全民健身構建方面:

一是羣眾健身意識有待提高,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人數比例偏低;

二是公共場地設施不足,公共體育設施數量、面積和質量不能滿足羣眾多元化健身的需求;

三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覆蓋範圍不夠廣泛,城鄉基層公共服務能力薄弱;

四是城市、農村區域之間羣眾體育事業發展差距較大,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事業,興辦體育健身產業的積極性尚未充分發揮;五是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財政投入機制等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關於促進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健康的國民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國民健康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民族興旺的重要保障。健康是生產力的基礎,對經濟發展來説,投資於健康,就是投資於生產力和投資於未來。疾病、傷殘和死亡會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為此,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推進,政府引導、市場驅動,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社會公益、全民參與的原則,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提升居民健康素質,以此來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健康服務業

建立公開、透明、平等、規範的健康服務業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並不斷擴大開放領域;凡是對本地資本開放的領域,都要向外地資本開放。民辦非營利性機構享受與同行業公辦機構同等待遇。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優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積極發展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推進護理服務的專業化、規範化。對連鎖經營的服務企業實行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註冊登記手續。

(二)加強規劃佈局和用地保障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健康服務業發展需要,擴大健康服務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非營利性機構用地。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按相關規定在公共服務設施中保障醫療衞生、文化體育、社區服務等健康服務業相關設施的配套。支持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和原有土地興辦健康服務業。

(三)優化投融資引導政策

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健康服務業的支持力度,創新適合健康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擴大業務規模。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對健康服務領域創新型新業態、小微企業開展業務。政府要採取積極措施,引導、推動設立由金融和產業資本共同籌資的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鼓勵和引導融資性擔保機構等支持健康服務業發展。

(四)完善健康消費的保障機制

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多樣化、多層次、規範化的產品和服務,開發長期護理險,推行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等多種形式醫療執業保險。建立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的機制,探索健康管理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

(五)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大力支持健康知識傳播機構發展,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深入宣傳健康知識,鼓勵開辦專門的健康頻道或節目欄目,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開展心理健康諮詢活動,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把醫保工作的重點由花錢治現病轉向健身防未病上來,在全社會形成重視和促進健康的社會風氣。規範藥品、保健食品、醫療機構等方面廣告和相關信息發佈行為,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不實報道,積極營造良好的健康服務業發展氛圍。

產業對標調研報告篇3

我國養老產業主要有三種形式: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根據各省市地區的規劃,居家養老的形式佔比最高普遍在90%以上,其次為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今年8月我們調研了以上幾種形式的養老機構,結論如下:

一、機構養老

未來三年將是機構養老的一個整合過程。機構養老因其資金的投入週期比較長,其盈利見效也比較慢,是政府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國養老機構差異化很大,短期內盈利的機構不足10%,其中盈利超過5%的僅佔20%。主要原因是資源的配置沒有合理利用,空牀率較高的一般都是在地裏位置比較偏的郊區。業內認為,未來三年將是機構養老的一個整合過程。

二、地產養老

地產養老看好有地產資源優勢的企業。地產養老是將居家養老、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相結合為一體的社會化養老形式。地產養老相比於傳統地產而言,前期投資較少、土地使用更靈活,政府扶持等便利條件。

除此之外,在業態上地產養老更注重配套醫療、體檢、護理等相關服務設施。運營模式主要是會員制或租用,會員制更有利於前提投資的回收。有地產資源優勢的企業在地產養老上會節約很大成本。

三、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的核心是對社區資源的整合和掌控。社區養老是依託老人所熟悉的社區,在得到家庭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為老人提供穩定的活動場所,以及家庭力所不能及的照顧幫助服務,主要包括文化娛樂、健身康復、學習交流、家政、緊急救助、康復護理等。社區養老更看重資源的價值,只有公益性質的組織才能夠參與政府的招投標、更易被街道所接納,對養老產業參與值利大於弊。

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對居家養老很重要。居家養老佔據90%以上的市場,主要需求是醫療護理、生活護理。生活護理沒有太高的門檻,而醫療護理需要具備醫療資質,辦理該證件時間需要1年半到2年的週期。目前部分地區對部分人羣的居家護理的支出,可以通過醫保,未來有望放鬆到退休之後即可。

產業對標調研報告篇4

一、市基本概況

市位於省東北沿海,面積188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44公里,水陸交通便捷,瀋海高速公路、建設中的温福鐵路、將動工建設的寧武高速公路、規劃中的福泰高速公路和寧衢鐵路交叉貫全境,構成鐵路、公路立體交通體系,並將成為沿海通向內陸省份的重要通道。產業特色明顯,工業形成了以三個主導產業,即電機電器、船舶修造和以茶葉加工為主食品加工業,電力、冶金鑄造、建材、醫藥化工和包裝印刷為特色的地方工業體系,20xx年生產總值147.39億元,增長12.6%,躍居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第三位;工業總產值248.88億元,增長11.3%,省20xx年縣市國內生產總值前20名+人均gdp市位於省內第十二位。

二、市房地產行業前景

政府發展思路:按照“強化中心社區,建設小城鎮集羣”的發展思路,“十五”期間,以建設中心市區為主體,中心集鎮為骨幹,加快了南部“金三角”城鎮羣的建設和以國道104線、省道小浦線、楓湖路為軸線的城鎮帶發展。初步建立起了有利於增強城市整體服務功能、有利於生產生活、城市市容美觀、市政設施較完善的中心城區和佈局合理、交通便捷、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的小城鎮羣。通過中心城區和小城鎮羣的功能互動和優勢互補,為建成城市化水平較高、輻射能力較強、規模較大,集政治、經濟文化為一體的港口工業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礎。

市人口60多萬,城區20多萬人口,人口占寧德市的1/5左右,gdp佔寧德市的1/4左右,工業總量佔寧德市的1/3左右,是寧德市的經濟中心城市和閩東工業重鎮。龐大的人口基數本身就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居住消費、投資的市場。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水平達47.2%,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完成富春溪兩岸、阪中片區、南湖舊城片區、賽岐鎮區、甘棠鎮區控制性詳規以及溪尾鎮、溪柄鎮、曉陽鎮總體規劃編制。該點突出表現了市為促進海西建設打造文明城市的合理規劃,從中領悟到市合理規劃中加快了房地產市場的迅速發展,在這人口密集居住的城市,房產做為可增值性固定資產的投資及有效的利用、合理的市場資本運作,促進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市政府“十一五”規劃草案中加快城市建設爭取至2020年,城市建設用地面積達30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面積達18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達31萬人。

三、市房地產行業市場調查

1、房貸市場餘額:

隨着近幾年房地產的迅速發展,08年房產抵押貸款額為萬元,同比上年增長%;09年房產抵押貸款額為萬元,同比上年增長%;20xx年1—5月份房產抵押貸款額為萬元,同比上年增長%;隨着市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危機的遠去,經濟的快速回升,從以上數字可體現出房貸市場的活躍性。部分已經抵押按揭於各大銀行的房產,隨着房價的上升,資本的市場最大化合理利用,均可能提前還貸以該司100%抵押擔保的形式有效的、最大程度的利用固定資產。

2、個人經營性貸款附房產抵押

市以三個主導產業,即電機電器、船舶修造和以茶葉加工為主食品加工業為主要經濟產業。隨着三大產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家的有效資本運作,08年個人經營性貸款附房產抵押貸款額為萬元,同比上年增長%;09年個人經營性貸款附房產抵押貸款額為萬元,同比上年增長%;20xx年1—5月個人經營性貸款附房產抵押貸款額為萬元,同比上年增長%;該部分抵押貸款附於個人經營性貸款當中審批過程煩瑣、手續複雜等問題,現可用於該司做為100%抵押擔保貸款,使其資產最大化合理利用,企業得到充足的流動資金。

3、擔保行業狀況

市現有工商註冊備案在冊擔保公司20多家,如:恆實擔保、誠信擔保、信合擔保、恆順擔保等,此20多家擔保公司現擔保對象全部以企業及企業法人經營性貸款進行扶持,截止20xx年5月的擔保額餘額為億元,在寧德地區該司所經營的以房產抵押為前提,100%對其抵押物抵押擔保的擔保模式為閩東地區首家擔保公司,在我市現有的擔保背景條件下該司以“謹慎操作、嚴防風險、確保目標、有序擴展”為方針,以“積極探索、穩健經營”為準則,擔保業務嚴格遵循公司《章程》和《實施細則》,形成“大小並舉、助強扶弱、優質優先、劣者淘汰”的擔保運行機制。是專業從事個人融資信用擔保、抵押加成個人貸款、企業融資信用擔保、風險投資擔保及金融中介服務的智力型現代化企業。

四、該司前景

信泰擔保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68萬元,該司位於市廣電大廈第十二層。該司在目前正以市政府“十一五”規劃草案相吻合,加快城市規劃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為首要,打造海西文明城市。該司可在以下幾點快速發展業務:

(1)、目前市房產抵押貸款餘額為億元,其中大部分已抵押按揭各大銀行時間期限已久,隨着近幾年房價的上升房產的增值,從中大部分客户合理利用抵押物,以該司100%的抵押貸款方式,資本市場最大化;

(2)、現有市企業法人經營性貸款附加房產抵押於中國工商銀行的貸款,由於辦理程序煩瑣、手續複雜等原因,抵押50%—60%的抵押物可轉移部分到該司以100%抵押為企業及個體工商户提供有效的流動資金;

(3)、隨着城市的有效規劃,城市建設的加快發展,開拓新的市場空間大。

五、公司優勢

(1)、專業把控風險——公司股東來自電機、貿易、蓄電池等相關行業,出資人不依賴公司融資,能更客觀把握公司對外擔保風險;

(2)、專業人員——公司主要管理人員具有銀行及擔保公司多年行業經驗;

(3)、專業服務—公司提供房產抵押加成及個人經營貸款服務,目標客户明確。

六、合作效益及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在貸款的風險控制方面,信泰擔保有限公司可以通過優化貸中管理流程,形成對於小額貸後管理的個性化服務,分擔銀行的管理成本,免去中行後顧之憂。

其次,事後風險釋放方面,信泰擔保有限公司的優勢更是無可替代的,中行直貸的項目出現風險,處置抵押物往往週期長,訴訟成本高,變現性不佳。信泰擔保有限公司的現金代償,大大解決了中行處置難的問題,使得不良貸款及時得到消除,之後更加靈活的處理手段進行風險化解。

合作優勢:信泰擔保有限公司的時效性快。有時候一些貸款模式流程,造成中小企業主大量時間浪費;而信泰擔保有限公司的恰恰表現出靈活多變的為不同企業設計專用的融資方案模式,大大節省了企業主的時間與精力,能迎合企業主急用資金的需求。

另外,信泰擔保有限公司在抵押基礎上的授信,額度大大超過抵押資產值。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需求資金。目前,信泰擔保有限公司在貸後管理和貸款風險化解方面的規範和高效運營,獲得了各家銀行的充分信任,雙方合作都取得比較好的合作效果。

擔保公司與銀行合作是長期發展的趨勢,發達的民營企業、正規金融機構與民間擔保機構之間存在的相互促進的關係,促使金融機構與投資擔保公司加大合作,那麼金融機構在為小企業提供貸款時存在的問題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民間金融能更快更好地踏上陽光化的征途,更重要的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能得到有效緩解,形成正規金融機構、投資擔保公司、中小企業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為經濟的發展注入活力。

產業對標調研報告篇5

近10年來,我國肉羊養殖業平穩發展,肉羊生產成本較低,肉羊產品銷路看好,市場穩定。我市是國家優勢肉羊產業帶和省沿黃牛羊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目前全市羊飼養總量達265多萬隻,已具備年提供羊肉2.5萬噸的能力。今年上半年出口羊肉3204噸,創匯65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48%、20.73%,佔畜產品出口創匯總額的28.01%。最近,信息科就我市進一步發展肉羊生產的條件、存在的制約因素進行了調研分析,並提出了加快發展我市肉羊產業的建議,供參閲。

一、我市發展肉羊產業的優勢條件

(一)生產基礎良好。我市屬於黃河沖積平原,有發展畜牧業、從事肉羊養殖的傳統,生產經驗豐富。我市又是農業大市,全市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達1420萬畝,每年可提供農作物秸杆710萬噸,為肉羊養殖業發展能夠提供充足的飼草資源,加上近年來青貯氨化技術的應用和人工牧草種植的推廣,為肉羊生產奠定了良好的飼草飼料基礎條件。

(二)專業宰殺市場(村)初具規模。近年來,我市培植規範了一批規模大、標準高的肉羊宰殺專業市場和專業村,在肉羊生產銷售方面發揮了基礎性作用。如莘縣朝城、冠縣城關鎮等羊肉批發市場和茌平洪屯回民李、臨清尚店焦莊、高唐南鎮樑莊等羊肉宰殺專業村經營思路靈活,市場適應性強,產品倍受北京、天津、濟南、青島等大中城市消費者青睞。目前全市肉羊宰殺專業市場和專業村已具備年宰殺銷售羊100多萬隻的能力,年交易額達2億元。

(三)宰殺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勢頭強勁。目前,我市擁有清真肉羊加工龍頭企業兩個,總投資1468元,現已具備年宰殺加工肉羊110萬隻的能力,產品主要供應中東、俄羅斯、港澳、歐盟等國際市場。其中陽谷張秋鎮魯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總投資868萬元,年宰殺加工能力80萬隻,產品主要供應國內高端市場和中東、俄羅斯、阿聯酋等國際市場,20xx年實現銷售收入9200萬元,出口創匯1520萬美元,列全省首位。該企業現已獲得haccp認證,並取得了科威特、阿曼、阿聯酋、約旦、利比亞、巴林、剛果、海地、黎巴嫩等國家的自營進出口權。

(四)規模生產效益可觀。實踐證明,農村養羊的適度規模繁殖母羊為50-100只、育肥羊為200-500只,以小尾寒羊為例,存欄繁殖母羊80只、育肥羊400只,年可獲純收益17萬元(母羊:80只×1000元/只=80000元;育肥羊:400只×150元/只×1.5=90000元)。

二、當前肉羊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生產管理水平落後,經濟效益較差。儘管我市在肉羊養殖業發展過程中積極引導農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廣應用秸稈綜合加工利用技術,但大部分養殖户目前還沿襲着傳統的生產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產速度慢,羔羊發病率、死亡率高。肉羊養殖尚未徹底從“夏壯——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擺脱出來。

(二)羊羣結構不合理,品種老化。由於近幾年肉羊市場價格較好,羔羊肉走俏,養殖户不注重選備後備母羊,把羔羊大部分出售,造成適齡母羊比例偏低,週轉速度慢,出欄率降低。

(三)資金匱乏,發展投入短缺。儘管我市近幾年每年都投入一定數量的扶持資金用於肉羊產業發展,但其數額較小,很難滿足農民規模發展肉羊的資金需求,一些優質肉羊品種無法大量引進,高新技術難以實施。

(四)肉羊預混料生產、使用重視程度不夠。我市專用羊預混料基本不生產,出售商也不多。少數生產廠家的肉羊預混料中,維生素及各類微量元素含量低、價格高。養殖户添加預混料的很少且很盲目,據調查,規模飼養户近三分之一肉羊發病、死亡病例是維生素、礦物質缺乏造成的。雖然我市農作物秸稈、農產品加工副產品、下腳料產量較高,但利用率不高,加工貯存不合理,浪費嚴重。目前全市玉米秸利用率僅佔總產量的29.8%,麥秸不到10%;對各類鮮酒糟、醬油(醋)糟、玉米澱粉渣、棉皮、瓜果蔬菜加工下腳料等農產品加工副產品的利用效率也很低,貯存加工不科學,黴爛變質多,飼餵效果不好。

(五)規模化程度低,產業鏈條不健全。目前我市肉羊養殖主要是以農户為基礎的超小規模分散飼養方式,並且肉羊養殖與加工聯接不緊密,產、加、銷脱節問題普遍存在,養殖户銷售不便,加工企業貨源渠道不暢,大量外調,既影響了養殖户效益,又增加了加工企業生產成本。

三、加快發展我市肉羊產業的思路與建議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各級對農業尤其是畜牧業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立足我市優勢,緊緊抓住當前有利時機積極推進肉羊產業發展非常關鍵。積極宣傳肉羊養殖業發展面臨的大好形勢和我市發展肉羊產業的優勢,積極推廣典型經驗,切實增強農户發展肉羊養殖業的信心;重點扶持加工龍頭企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扶持肉羊品種改良、無公害畜產品認證和畜牧合作社發展;運用貼息等方式,引導和鼓勵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加大對肉羊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參與肉羊業建設,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切實落實肉羊生產用水用電用地扶持政策。

(二)搞好產業規劃,發揮好龍頭帶動作用。做好小尾寒羊主產區規劃,以陽谷、東阿、莘縣、冠縣四縣為主建設肉羊生產基地。大力推廣“公司+中介組織+基地+農户”的產業化發展經營方式,引導加工企業和農民建立起穩定的緊密關係和利益聯結機制,儘快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存關係。實施肉羊生產加工龍頭帶動戰略,積極發展肉羊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開發利用,以加工促發展帶基地。按照“扶優、扶強、做大”原則,鼓勵陽谷張秋鎮魯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和山東新世紀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擴張生產規模,儘快成為競爭優勢明顯、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規範建設高唐樑村、茌平回民李、臨清尚店等牛羊宰殺專業市場(村),使其儘快達到大城市市場準入要求標準。

(三)加大肉羊品種引進改良力度,切實提高肉羊品質。以品種改良為核心,實行引進良種和改良土種相結合的辦法,提高優質肉羊品種普及率,帶動產業升級。小尾寒羊適應性強,抗病力高,具有早熟、多羔、生長快、產肉多、肉味好、裘用價值高等遺傳特點,是優良的地方良種,被譽為“國寶”,對其雜交改良後,可以進行高檔羊肉生產。在全面搞好小尾寒羊提純復壯的基礎上,有計劃的引進國外大型肉用綿羊品種進行經濟雜交,發展肥羔和高檔羊肉生產非常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

(四)推進機制體制創新,提高服務能力。積極引導企業、農民和經濟實體發展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圍繞產業各個環節搞好服務,加快科技推廣應用,促進行業自律,提高組織化程度,實施產銷對接。組織肉羊飼養場(户)、飼料生產企業、種羊繁育場、羔羊生產場(户)、屠宰加工企業等組成肉羊合作社,形成一個上下銜接、左右配合的網絡體系,架起飼養户、企業與市場的橋樑,進一步推動肉羊產業化發展。同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組織教學、科研、生產單位,對肉羊產業化經營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聯合攻關,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圍繞標準化生產,重點推廣標準化生產場(區)設計、生產工藝、飼養技術、疫病防治技術、環境控制技術和糞污無害化處理技術,指導投入品的合理使用盡快建立起支撐標準化的技術體系,促進肉羊產品質量不斷提高。

(五)開發本地飼草料資源,篩選合理利用方案。與本地及周邊農產品加工廠簽訂長期包銷合同,成立飼草料專業調運合作組織,定期送到各養殖户並指導貯存加工使用。構建飼草料供、銷網絡,隨時聯絡、均衡供應、及時調劑、送貨上門,使規模養羊户既能保持日糧穩定供應,又能大幅度降低原料採購費用,使廠家、養羊户雙方受益。定期公佈瓜果蔬菜加工下腳料等農產品加工副產品價格、採購方向、加工保存技術、飼餵注意事項等,推廣玉米秸青貯和麥秸氨化飼餵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