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探索“四建四有”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23W

**新區**鎮**村2017年底成立全鎮首個村集體公司,按照項目轉股、土地轉股、集體創業、羣眾創收的“雙轉雙創”模式,建立“村集體+工商資本+產業大户+農户(已脱貧户)”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土地變股本、農户變股東。採取“四建四有”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三年時間實現了從“零”收入到140萬元的華麗逆轉,跑出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超音速”。

探索“四建四有”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一、產業支部建基地,村有發展方向

通過統籌聯動建組織、人才聚引壯隊伍、完善機制強運行等措施,有效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積極整合鄉村振興資源,實現各方聯動、多方協同、共同發展。 按“一總五支”的組織構架,建立**村鄉村振興黨總支,設村黨支部和柑橘、竹筍、肉牛3個產業黨支部、公司黨支部。黨總支統籌協調、科學規劃,村黨支部組織發動、提供要素保障,產業黨支部和公司黨支部具體實施、建立利益強聯結,推進主導產業健康快速穩定發展,形成了長短結合、持續造血的產業架構。截至目前,已建成柑橘基地3000餘畝、竹筍基地2131畝(含流轉毗蘆村723畝)、肉牛基地33畝。

二、黨員帶動建平台,户有致富門路。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村大力實施“雙培雙帶”工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充分發揮黨員帶頭致富、帶領致富作用,積極搭建平台、讓黨員在鄉村振興中帶好頭、作表率。特別是在組織羣眾外出務工和推進柑橘、竹筍、肉牛三大產業發展過程中,廣大黨員用自己的行動,做好鄉村振興的榜樣,教育引導貧困羣眾破除“等要靠”思想,激發奮鬥激情,幫助尋求致富新路子。通過本村黨員牽線推薦,24户已脱貧户在“三大”產業基地務工、23户已脱貧户有組織外出務工、12户已脱貧户就近務工,吸引了72名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就業;通過做強黨員精準扶貧示範工程,引領帶動25户已脱貧户發展養殖業、11户已脱貧户發展種植業。已脱貧户張家榮、江仁友分別被市委、區委表彰為“勵志脱貧先進個人”。

三、股份合作建機制,均有增收保障

積極探索構建利益聯結新模式,促進集體經濟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保障已脱貧户和村集體持續增收。一是資產盤活增路子。村黨支部牽頭,引領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組建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對“三資”情況集中清理,積極盤活閒置土地、房產等各類集體資產,交予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進行經營,通過收取租金和經營利潤分成,變存量為增量。二是量化股權鼓幹勁。積極探索“公司+專合社+農户(已脱貧户)”的利益聯結,將財政投入資金量化為村集體和已脱貧户股份,農户土地入股,大户現金入股,實施項目轉股、資金轉股,按佔股比例分紅,推動土地變股本、村民變股東。柑橘、竹筍肉牛3個基地股本已達1866萬元。三是整合資源添動力。全力統籌村級自有資源和外來資源,依託工業園區平台,積極引進農副產品精加工企業、文旅公司、鄉村酒店管理企業等,充分實現資源銜接和融合,既把農户土地變成“金缽缽”,又使專業公司力量得到充分發揮,有效帶調動農户參與積極性,助立鄉村振興和集體經濟發展。

四、整合資源建夜校,人有致富技能

增強農民夜校黨性教育、政策宣傳、能力提升、移風易俗等功能,唱響“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主旋律。一是探索建立由市區專家54人組成的**村農村綜合配套改革人才智庫;二是按照“支部主導、羣眾主體、”本土特色、緊扣鄉村振興的辦學原則,整合區鎮村三級培訓資源,提供“菜單式”選學,採取課堂教學、現場觀摩、基地實踐、外出參觀等多種方式開展教育培訓;三是以“培訓1人,改變1家、致富1户”為目標,採取“結對幫+跟蹤幫”方式,建立專家結對致富能手、能手結對已脱貧户機制,重點解決已脱貧户致富能力不強、脱貧技能缺少、觀念守舊落後等問題;四是堅持在農民夜校中融入“黨性、區情、鄉村振興、感恩教育”四項教育,引領羣眾感黨恩、跟黨走。從開展至今,共開展培訓60餘次、培訓2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