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義務教育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66W

義務教育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城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調研報告

城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調研報告

我國義務教育的公益性和基礎性,決定了義務教育必須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求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資源,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讓所有適齡兒童和少年平等地接受優質教育。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對確保教育公平,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和構建和諧xx,意義十分重大。近年來,我區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措施積極,成效初顯。由於錯綜複雜的原因,我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存在的差距和問題也不容低估。當前,務必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在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中,努力實現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一、xx義務教育發展總體情況

(一)全區義務教育學校現狀

目前,全區有公立國小265所,1607個班,在校學生56898人。其中,農村國小234所,1068個班,在校生29266人,平均每校4.6個班,每班學生27人。在農村學校中,有村小176所,483個班,在校生8253人,平均每校2.6個班,每班學生17人,其中10人以下的小班佔三分之一左右。有城區國小31所,539個班,在校生27632人,平均每校17.4個班,每班學生51.2人,其中55人以上大班額和超大班額佔37%。全區有國中學校49所,676個班,在校學生32030人。其中農村國中33所,401個班,在校生13585人,平均每校11.4個班 ,每班學生33.8人。有城區中學16所,275個班,在校生18445人,平均每校17個班,每班學生67人。

(二)近年來xx義務教育發展主要舉措

1、財政投入向農村教育傾斜。按照“三個增長”要求,財政對教育投入從20xx年8087.4萬元,增加到了20xx年的1.89億元。區財政每年投入1800萬元,在全市率先實現農村義務教育“三免一補”;每年投入1500萬元用於農村中國小公用經費保障;每年投入500萬元,建立起了農村中國小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等等。

2、通過“撤、遷、並、建、擴、改”等有效途徑,整合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以來,全區撤銷村小75所,遷建國小1所,合併國中3所國小1所,擴建國中16所國小156所。投資5300萬元,對165所中國小的10萬平方米危房進行了改造。

3、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在全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中,實施了學歷跨越工程,定期開展崗位業務培訓。對農村教師實施了地區補貼和工作補貼,財政為學校注入了醫保經費。對269名農村代課教師按政策規定及時轉為了公辦教師。

4、建立強校帶弱校的對口幫扶機制。有23所城區學校與46所農村中國小結為幫扶對子。

(三)xx義務教育發展基本評價

區委、區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教育為本、科教興區戰略,營造了義務教育發展必要的政策環境、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教育投入持續加大,辦學條件快速改善,師資素質不斷提高,全區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提升,人民羣眾對教育事業發展的滿意度逐步升高。但是,目前城區居民子女“入學難”,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差等矛盾依然凸顯,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已成為xx當前熱點問題。

二、xx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突出表現

(一)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差距過大

1、基本辦學條件懸殊

兩路、龍溪地區的多數義務教育學校,與工業化和城市化同步發展,具有佈局集中,規模大、綜合實力強等特點,基本辦學條件按照直轄市主城區要求,校園校舍建設高標準,設施設備高質量,功能齊全配套,學校處處散發出濃郁的現代化氣息。分佈在1000多平方公里面積上的農村學校,散、小、弱是其主要特徵,校園校舍陳舊簡陋,設施設備不配套,與城區學校形成強烈反差。

2、師資素質差異明顯

城區學校規模大,條件好,吸引了大量農村骨幹教師“孔雀向南飛”,匯聚了大批高素質教育人才。據龍興鎮反映,20xx年以來,該鎮教師調入城區學校任領導和骨幹教師已達85人。城區教師編制充裕,學科教師配套,專科專任,專業水平普遍較高。城區學校經費充足,教師進修交流機會多,福利待遇好,專心教育,思想穩定。農村學校規模小,條件差,缺乏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的必要條件,骨幹教師大量流向城區。農村教師編制少,學科教師不配套,在村小往往1師1班,在完小被迫多級多科上課,“萬金油”教師是農村學校的常態。農村學校經費緊缺,進修提高機會極少,福利待遇微薄,農村教師不安心農村,不安心教育,不求進取,已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一大障礙。

3、生源質量區別太大

在城區,市場經濟競爭激烈,進校讀書已成為城區兒童和少年成長的迫切要求,渴望學習,安心讀書是學生中的主流,生源質量普遍較好。城區學校條件好,農村優秀學生和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學生,大量進城“擇校 ”讀書。據區教委統計,20xx—20xx學年中,全區農村學生轉入城區學校達1419人。在農村,受市場經濟影響和農民所處環境侷限,尤其在義務教育出口被堵和不暢的情況下,家長和子女產生了新的“讀書無用論”,忽視子女教育,學生無心讀書不在少數,農村學校生源質量一般不高。古路鎮中國小中,在校生有一半屬單親家庭、隔代親教育、暴力型家庭教育、溺愛型家庭教育的孩子。在洛磧鎮中國小中,留守兒童達到40%,個別學校高達60%。

(二)區域間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

1、城區街道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

城區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為學校佈局不合理,城區居民子女入學難矛盾過於集中。在兩路城區,16萬人口的雙鳳橋街道,佈局中國小15所,配備教師936人,xx中學、實驗中學、實驗國小等多所名校在這裏薈萃,優質教育資源在此處高度集中。按區政府規劃,市級聯招學校南華中學也即將入駐該地區,雙鳳橋街道義務教育屆時將錦上添花。擁有12萬人口的雙龍湖街道,配備了3所完小、2所村小,“入學難”壓力在轉嫁給回興和雙鳳橋兩街道之後矛盾依舊凸顯。21萬人口的回興街道,僅1所中學3所國小,招生已達極限,學校不堪重負,大量適齡兒童和少年不能就近就地入學,嚴重影響社會穩定,早已亮起了“入學難”紅燈。屬在建城區的龍塔街道亟待增設規範的公立中國小,“入學難”矛盾也開始顯現。

2、農村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圍繞中心鎮逐步遞減

全區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主要表現在中心鎮的中學、中心國小集中的優質教育資源多,吸引的農村生源多,“入學難”現象在一些地方開始出現。一般鎮和被撤銷的原鄉鎮政府所在場鎮的中國小校,集中的教育資源相對較小,華鎣山等邊遠山區鎮學校顯得更少,村小是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最薄弱的地方。這些地方學校的辦學條件普遍較差,往往留不住教師和學生。

(三)校際差距兩極化

強校更強,弱校更弱,是我區義務教育學校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真實寫照。城區重點中國小校,象強大的磁石一樣吸納了較多優質教育資源,一年上一個台階,各自瞄準更高目標全力推進跨越式發展。地處兩路城區的五星國小,10.8畝地上承載着1874名學生,全部辦公室、功能室在強大的入學壓力下改作了教室,教師被迫擠在走廊裏辦公,學生只能分兩批輪流上課間操。回興中心校1626名師生,擠在102平方米的食堂就餐,男女廁所共98平方米,分別10和14個蹲位,課間10分鐘休息時間裏,學校必須安排男女各4名教師維持廁所秩序。龍山街道工農國小,實屬“都市裏的村小”,70年代的亂石牆瓦屋蓋教室,已成c級危房,常有垮塌危險,教室旁邊廢舊物品回收站噪聲干擾教學,周邊環境髒亂差目不忍睹。城區有這樣薄弱的學校,農村學校差距更大。龍興中心校地處禹王廟和龍藏寺兩大寺廟之間,讀書聲、頌經聲,聲聲相和,三分之二的校舍是瓦屋蓋,只有校長辦公室有1部電話機。普福完小的教師仍在清代建造的寺廟裏辦公。石船中學、梅溪國小、東山國小等一批學校因操場未硬化,師生體育活動長期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功能室不配套,計算機老化不能用……,農村薄弱學校太多。

三、xx義務教育發展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必然現象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導致工業化、城市化優先發展戰略的實施,從而引導着教育資源向城區集中,優先發展城區教育。同時,由於生產力水平不高,教育資源十分有限,為了使現有資源效用最大化,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推進重點地區教育發展,加快重點學校建設,培育教育品牌,從而帶動整個區域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也是一定歷史階段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面廣人多,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扭轉散小弱的被動局面,只能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第2篇】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效盤活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強縣戰略,是我縣教育發展的宏觀戰略決策。近日結合科學發展觀活動要求和調研主題,經深入全縣城鄉各中國小進行調查,並在認真分析我縣城鄉教育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我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對我縣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議。

一、現狀分析

(一)全縣教育佈局概況

全縣幅員面積5678平方公里,轄6鎮兩鄉,82個行政村,216個自然屯,總人口24萬,其中農業人口10.7萬。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76所,其中獨立國中1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完全國小11所,村級學校52所。在校學生17,108人,其中國中5,933人,國小11,175人。現有教職工2135人。全縣中國小校舍總面積15.1萬平方米,國小、國中生均校舍面積分別為5.48平方米、10.7平方米。

(二)全縣教育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和全縣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城鄉義務教育得到了明顯提高。一是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新建校舍30所,維修、改建、擴建校舍63所、10.3萬平方米。全縣中國小d級危房全部消除,b、c級危房低於10%。10所國中有8所為樓房,11所完全國小有7所為樓房。二是農村學校佈局得到適度調整。採取撤、並、擴、建,聯等形勢,撤併中國小校38所、村級下伸點39個,佔學校總數的27.9%,全縣學校總數由原來的136所減少到76所。三是優質教育資源持續擴大。新建多媒體教室15個,新增計算機480台,中國小生機比達到20:1。部分學校還實現了寬帶上網,教育現代化水平居全市農村上游。先後建成省一類學校3所,市一類學校7所、市綠色學校5所、市校園文化先進學校2所。四是教師素質不斷提高。國中教師學歷合格率96.8%,本科率達到24.5%,國小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專科率為42.5%。培養了國家級優秀教師3人,省、市級優秀教師340人;省、市級學科骨幹27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36人。五是辦學質量穩中有提升。xx年,全縣國小入學率為99.8%;國中入學率為98.7%;國小在校生年輟學率0;國中在校生年輟學率1.5%;國小畢業率100%,國中畢業率99.5%。全縣國小畢業水平測試雙科合格率達到97.4%,國中畢業水平測試各科合格率達到87.6%。

二、當前我縣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存在問題

我縣城鄉教育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鞏固“普九”成果的標準也在提高,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人民羣眾對教育數量和質量的需求不斷增長,社會經濟發展對與之相適應的教育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由於教育經費增長速度的相對緩慢,我縣教育資源短缺以及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性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制約了我縣城鄉義務教育發展的一體化步伐。主要表現為:

(一)教育投入逐年增長,但仍不能滿足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的需要。農村生均公用經費普遍不足。其因有三:教育現代化程度越高,其運行及維護的成本也越高;隨着素質教育的實施,學生實踐活動日趨豐富,學校開支增大;物價指數上漲。國家,省撥公用經費投入確實做到了逐年增長,但每所學校一年僅取暖費一項就幾乎佔去經費的50%,農村生均305元和425元的國小、國中的生均公用經費與學校實際需要仍有較大差距,無法滿足學校正常運轉,跟不上高位均衡發展現狀的需要,導致了學校硬件普遍“不硬”,農村中、國小雖然硬件設施基本實現了標準化,但受公用經費高位增長的影響,普遍存在利用率較低的問題,中、國小圖書室、實驗室、電腦室普遍使用不多,一部分村級國小的教學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張桌子、一塊黑板的原始階段,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跟不上辦學條件改善步伐。

(二)城鎮學校班級“超載”嚴重。城鎮學校“大班額”現象嚴重。隨着羣眾對優質教育需求的強烈,加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的免除,學生擇校現象增多,造成城區學校辦學壓力過大,出現大班額。目前,我縣鎮內3所國小及2所國中均存在大班額現象。其中第一國小平均班額59人,年級最大平均班額72人,最少的也在53人左右;實驗國小平均班額63人,年級最大平均班額68人,最少的也在56人左右;2所國中平均班額為54人,最大班額62人,最小班額41人。超過教育部頒發的每班上限標準近1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村小布局調整任務艱鉅。目前,全縣共有60所農村國小、311個班、6464名學生。不足100人的村小50所,佔農村國小的83.3%;不足50人的村小27所,佔農村國小的45%。以濃河鎮為例:17所村級國小、733名學生,校均43人,平均班額11.3人。其中有11所學校平均班額不到7人。最少的一個村級國小僅有3名學生。類似情況大多數鄉鎮普遍存在。隨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生源狀況急劇變化,全縣農村不足50人的微型學校、不足20人的袖珍班越來越多,原來較大的村小變成了教學點,甚至出現了“空殼校”。由於村小普遍規模過小、生源不足,且分佈不均衡,導致了農村辦學效益低下,有限教育資源浪費較大。要完成農村國小的科學佈局,壓力很大。

(四)農村師資整體力量薄弱。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得不到及時的充實,青黃不接的現象較為嚴重。全縣40歲以上的教師佔教師總數的66.3%,其中45歲以上的教師佔48.6%。從總體上看,農村學校教師的平均年齡比城區教師大。二是學科比例失調。“小科目”專任教師不同程度缺乏,音樂、體育、美術教師嚴重缺乏,面臨着難以開齊科目、開足課時的困難。三是教師地域分佈不合理。多數鄉鎮受學生人數減少影響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師超編現象,而偏遠山區優秀教師又相對缺乏,部分教師多是“民轉公”,其綜合素質跟現代教育的要求差距明顯。

上述現象的存在,體現了我縣城鄉義務教育還存在較大差距,整體薄弱的狀況還未得到根本改變。這種現象,使我縣農村中國小教育與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不相適應,義務教育的“均衡化”和“平等性”不能落到實處,嚴重影響着我縣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建設進程。

三、對策建議

統籌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實現城鄉教育教育一體化是建設教育強縣的必然要求。在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新形勢下,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一體化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加快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步伐,努力推進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加大投入,加快實施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工程。要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化、充分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必須加快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要加大利用國家,省、市投入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資金的力度,按照現實性與前瞻性相結合、一次規劃與突出重點分層推進相結合的原則,適度調整中國小布局,建設規模適度、設施完備的農村中國小校。學校撤併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聽取民情,反映民意,條件成熟一所撤併一所,努力解決學校規模過小,班額、學生過小問題。力爭到xx年完成濃河、鳳山、三站3個鄉鎮33所中國小校調整。2022年完成清河、富林2個鄉鎮19所中國小調整。2022年完成祥順、烏鴉泡、xx鎮3個鄉鎮18所中國小調整。基本實現全縣農村義務教育佈局科學合理,學校功能完善的目標要求。

(二)促進交流,加快實施城鄉學校對口幫扶工程。發揮縣內國中、國小優質教育資源多的優勢,實施名校帶弱校、帶農校工程,縣內國中和國小分別輻射一個片區,從硬件、師資、管理等方面向所轄片區國中和國小實施扶持,部分教師實行雙向交流、定期輪換;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一一結隊掛鈎,聯動發展。合理配置教師資源,鼓勵城鎮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和擔任領導職務,建立城鎮教師到農村學校輪崗、中心校教師到村小輪崗制度。通過名校輸出辦學理念、管理方式、幹部和優秀教師、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等,提高農校、弱校的辦學質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打造優質教育品牌。結合我縣現狀,目前可以通過“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和“名校+農校”三種模式,藉助名校的資源優勢發展農村學校、改造薄弱學校、扶持新建學校,以名校帶動的方式,推動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行“小班化”試點工作,逐步破解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吸引外來人口來我縣購房入學。

(三)統籌社會力量,加快實施農村中國小幫困助學工程。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統籌社會力量,組建“xx縣教育發展基金會”,實施“幫困助學工程”。切實保證每一個失地農民、下崗職工、城鄉貧困户子女公平地接受教育,努力做到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縣、鎮兩級政府設立“幫困助學”專項資金,不斷擴大全縣接受“兩免一補”的學生範圍。

(四)加大培訓力度,加快實施農村優質師資建設工程。

整合城鄉師資力量,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認真落實《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切實抓好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逐步推行師德誠信卡制度,家訪制度,將教師的師德表現作為聘用和確定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依據之一。通過支(送)教下鄉、集中培訓、特級教師和學科帶頭人與農村教師結隊等多種形式,儘快提高農村教師的業務素質。加強教師繼續教育,重點解決農村教師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的更新和教學水平的提高等問題。整合教師繼續教育資源,強化骨幹教師培訓,促進教師學歷水平、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實現城鄉教師專業發展的均衡化。

(五)推進教育信息化,加快實施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快推進“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以學校為龍頭,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為主體,按照“整體規劃、先行試點、重點突破、分步實施”的原則,抓好“基本運用、整合利用、拓展利用”三個關鍵環節,積極推進遠程教育的實施。逐步實現所有中心校以上學校具備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教室和閉路電視系統,建立中國小校園網,所有中心校以上學校通過寬帶接入實現“校校通”。使遠教資源得到最優化的利用,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第3篇】我國農村地區義務教育中的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我國農村地區義務教育中的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隨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2年)》的頒佈,我國西部地區相繼啟動了“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和“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部分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得到“兩免一補”資助,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智力支持為西部地區的“兩基”工作注入了強勁動力。但由於種種原因,西部地區義務教育仍然存在着諸多問題。

一、西部農村地區義務教育中的突出問題

(一)教學質量普遍不高,及格率較低,輟學率也出現了反彈。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西部農村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還不高,農村教育整體薄弱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轉變。西部農村中國小的教學質量低下。例如,雲南省景洪市景哈鄉中心國小-學年六年級樣本班,市統考語文成績及格率57%,數學及格率41%,全科及格率僅為32.6%。國小升國中不及格率佔到70%-80%。九年級年級教學質量檢測成績,語文及格率21.35%,英語及格率5.62%,數學及格率20.79%,全科及格率僅為2.75%。另據調查,雲南省瀾滄縣木嘎鄉的國小畢業成績主要集中於3-9分和20-29分之間,沒有一個學生達到及格線60分。近年來,西部地區農村學生輟學、流失率偏高,有的地方農村輟學率高達15%以上,嚴重影響了西部地區義務教育質量的提高。

【第4篇】全市義務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全市義務教育情況調研報告,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為推進我市九年義務教育健康持續發展,根據市政協統一安排,自7月下旬開始,市政協社會發展委員會組織政協委員,在朱朝林副主席的帶領下,縣、市、區政協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歷時兩個多月的時間,對全市九年義務教育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分別深入市直有關單位、市經濟開發區、大洪山風景區、鄉鎮辦事處,採取聽取彙報、實地察看、上門走訪、問卷調查、分類座談等方式,對義務教育情況進行全面詳細瞭解。在調研期間,深入21個鄉鎮辦事處,實地察看了70所中國小校,召開市直部門負責人、中國小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等不同類型的座談會36場次,廣泛收集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發展現狀

我市現有義務教育學校289所,其中國小200所,在校生113612人,教師在崗在編7218人,在崗非在編224人,行管人員在崗在編464人,在崗非在編307人;國中89所,在校生85943人,教師在崗在編6966人,在崗非在編130人,行管人員在崗在編583人,在崗非在編351人。特殊教育學校2所,私立中國小1所。國小生入學率和鞏固率100%,國中生入學率98.7%,輟學率1.3%。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實施以來,我市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將普九擺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保障義務教育經費,提高義務教育普及程度,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市義務教育在調整中得到較快發展。

義務教育深入人心。新《義務教育法》頒佈實施以來,全市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把義務教育工作作為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工程,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使《義務教育法》家喻户曉,深入人心,在全市形成了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支教為榮,師以從教為樂的良好氛圍。

教育投入力度加大。自2022年春季開始,我市按照 明確各級職責、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原則,開展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改革,強化了政府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中的重要責任,建立了以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機制,我市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長。近年來,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交雜費和教科書費;擴大和提高了貧困學生生活費的發放範圍和發放標準;教職工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年提高,已初步建立起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

防流控輟多措並舉。為提高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我市採取整體聯動依法促學,責任促動走訪勸學,愛心推動捐資助學、豐富校園生活善教樂學等多項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厭學、輟學行為的發生,保障了義務教育的入學率和鞏固率。近年來,我市國小階段掇學率為0,國中階段控制在3%以內,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受到國家、省、市普九檢查組的好評。

調整農村學校佈局,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按照國小就近集中,國中鎮上集中的原則,統籌規劃,適時推進農村學校佈局調整,使國小向總支集中,調整減少村級國小600多所,普九債務得到有效化解和鎖定。調整佈局和寄宿制學校的增加,使辦學條件改善面臨資金投入的壓力。為彌補我市財力的不足,2022年以來,我市教育系統向上爭取資金項目共計6248萬元,用來實施新農村衞生新校園、農村中國小校舍維修改造、中國小校舍安全等一批重點工程,使我市中國小的辦學條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全市實施了272所學校校舍維修改造建設,改造校舍231305平方米,其中d級危房25154平方米。xx區和xx市實施了21所學校的改廁、改灶和新建沼氣池項目。目前學校的狀況是,城區好於鄉鎮,鄉鎮好於總支,經濟條件好的鄉鎮好於邊遠山區,國中好於國小。我市教育技術裝備工作較前些年有了一定的發展。2022年以來,全市中國小共投入資金約4000萬元開展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和信息化建設,其中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投入1500萬元。全市建立光盤播放點53 個,建衞星接收站310個,建計算機網絡教室73個,全市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覆蓋我市農村學校達到100%。截止2022年底,全市共有15所學校申報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11所學校通過驗收,有10所學校實現班班通,帶動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我市學校中的推廣和應用。

教師素質逐步提高。我市始終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不斷創新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舉措。全市結合中國小教師供求關係的變化和中國小布局調整,加大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優化、調整教師隊伍結構,全市妥善處理民辦教師5000多人。建立健全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教師、管理人員和校長的對口援助、定期交流和定期輪換制度,做好對口幫扶工作。各地採取走教、送教下鄉等形式,充分發揮學科骨幹教師作用,幫助農村學校尤其偏遠鄉鎮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隨縣將19個鄉鎮劃分為隨北、隨南、隨中三個教育協作區,協作區域內師資均衡配置,流動互助,教科研相互協作,共同提高,努力達到區域教育質量均衡。xx區啟動了國培計劃2022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對國小和國中的16個學科的2000多名中青年教師進行培訓。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雖然我市義務教育取得可喜成績,但按照《義務教育法》要求,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還有一定的差距,也存在諸多困難和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一)學校佈局不盡合理

學校佈局調整是辦好教育長期的工作,我市農村中國小校仍需優化調整,部分鄉鎮超級大班仍然存在。目前,市經濟開發區、城區表現尤為突出。伴隨城市化進程步伐加快,城區快速擴張,城區學校的規劃和建設卻未能跟上步伐,中國小布點不足,不能適應城區發展的需要。如市委、市政府所在區域,以及新火車站周圍,新建了大量的居民小區,有常住居民將近十萬人,但只有新還建的文峯塔一所國小,根本不能容納這些居民子女入學,他們只能向xx區學校湧進。又由於教育基礎不同,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在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質量等方面還不夠均衡,家長花錢買品牌,學生擇校入學,導致超級大班的產生。如實驗國小在校生 3763人,共開設43個教學班,平均班額在80人以上,部分班級達到了90多人,學生前抵講台,後抵牆壁,非常擁擠。超級大班帶來的負面效應非常嚴重,一方面,條件好的學校吃不消,人滿為患,造成教師資源緊張、教學資源缺乏、教學管理難度加大,學生上學、放學交通擁擠等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附近農村和薄弱學校吃不飽,生源流失,資源閒置浪費。如開發區原東城6個村6所村小,撤併後還有4所村小,其中寨灣、熊家2所村國小生均在100人左右,吳家老灣、十里鋪2所村國小生均不到400人。

(二)教師隊伍基礎薄弱

1、教師隊伍年齡老化。自2022年核編以來,我市教師至今未進行核編,這種狀況與教育事業的發展不相適應。因受編制等因素的制約,教師隊伍進出不暢, 進口靠編制,出口一條路(退休),導致教師隊伍年齡嚴重老化。近十年來,全市中國小几乎沒有補充年輕教師,爺爺奶奶教國小,叔叔阿姨教國中是這一問題的真實寫照。調查問卷顯示,全市義務教育國小階段教師,30歲以下僅1569人,佔在編教師總數的11.06%; 46歲以上的3778人,佔在編教師總數的50.73%。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學校教師年齡老化更為突出。隨縣國小教師平均年齡高達50.1歲,陳巷鎮壽山中心國小有14名教師,上崗11人,其中50歲以上有10人,還有2人接近退休年齡。更令人擔憂的是,近10年內我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將退休3863人,佔現任教師的近27.23%。若不及時補員,我市教師隊伍將青黃不接。

2、教師隊伍配置不合理。主要存在兩多兩少。從學科結構看,傳統學科的教師多,短線學科教師少。語文、數學等傳統學科教師有富餘,因為年齡、專業等原因又不能改行。而英語、計算機、音體美等短線學科教師緊缺,有的甚至沒有。如隨縣全縣國小僅有生物教師4名,有4個鄉鎮沒有體育專任教師,有3個鄉鎮沒有音樂專任教師,有6個鄉鎮沒有美術專任教師,有9個鄉鎮沒有微機專任教師。全縣國中僅有科學課教師8人,有3個鄉鎮沒有音樂專任教師,有8個鄉鎮沒有美術專任教師,全縣缺英語教師58人,音體美等短線學科教師240人。因此,很多學校不能開齊課開全課,即使開了課,教師也是趕鴨子上架,根本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和學生全面發展需要。像開發區十里鋪國小2個教師包一個班,承包式教學的現象在一些地區還普遍存在。多的教師不能走,缺的教師沒人進,導致結構性缺編。為了保證正常教學需要,有些學校只得對外聘請代課教師,全市非在編代課教師共354人。從地域結構看,城鎮較好的學校教師多,邊遠農村較差的學校教師少。由於教育的發展不均衡,一些城區、鄉鎮基礎較好的學校教師充足乃至富餘,而一些邊遠農村較差的學校教師嚴重不足。如隨北各鄉鎮缺編尤為嚴重,淮河、小林、萬和3個鄉鎮缺編170人。

3、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高。一是我市中國小專任教師學歷還有不達標的問題。全市國小教師中專及以下學歷的2678人,佔國小教師的37.1%;國中教師中專以下學歷的767人,佔國中教師總數的11%。二是教育觀念陳舊,知識底藴薄弱。由於年齡的老化,帶來教育觀念陳舊,知識底藴薄弱,他們的頭腦中已根深蒂固地植入老的、落伍的知識體系、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與新課改要求不相適應,拓寬不了教育視野、擴展不了教學內容、豐富不了課堂教學,能力的有限導致學生培養的障礙,導致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學生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窄。 特別是絕大部分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操作能力較差,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及新課程改革的需求,難以對學生進行優質教育,嚴重影響教學質量。三是少數教師的師德師風失範,不同程度地存在請吃、送禮,課堂上接打手機、酒後上課、課外打麻將等問題。

(三)辦學條件有待改善

1、寄宿制學校條件簡陋。寄宿制學校與省教委要求的十有八配套、五改、五建的標準仍有距離。相當一部分農村學校特別是邊遠山區學校的宿舍、食堂、運動場地和衞生設施達不到基本要求,吃水、吃飯、吃菜、洗澡、入廁等五難問題仍未得到很好解決。有的學校沒有餐廳,學生只能在簡易的飯棚或露天裏就餐;有的學校學生住宿簡陋、擁擠,冬天擋不住風,夏天遮不住雨,不到1米寬的牀鋪睡2個學生,4個學生一張牀,一間不足20多平方米的房子居然要睡40多個學生;有的學校宿舍裏沒有衞生間,學生夜晚入廁十分不便,為了學生的安全,只得在每間宿舍裏放個圍桶,淮河中學全校1140多名學生共用一處 24蹲位的廁所(男女各12人),下課10分鐘,根本不能解決學生如廁問題;有的學校飲水難問題仍未得到很好解決

2、校舍危房仍然存在。由於歷史原因和經濟基礎的制約,我市農村和部分城市中國小校舍建築普遍存在設計水平低、工程質量低、配置標準低、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低等五低問題,存在着較大的安全隱患。儘管近三年每年爭取項目資金,對部分學校進行改造、重建、新建,但目前還有相當部分學校校舍亟待改造。全市仍有各級危房50.23萬平方米,d級危房11.7萬平方米。僅大洪山風景區d級危房就有8185平方米,其中土門中心國小8棟校舍建於70年代,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學生讀書住宿環境極其惡劣,一旦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3、教學技術裝備建設滯後。我市傳統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實驗室、圖書室、音體美勞技教學器材等)在普九之後,幾乎沒有財政專項經費投入,原有的教學儀器和設備陳舊、老化,得不到充實和補充,已不能滿足新課程的要求,如要做到基本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尚需資金1.5-2億元。

(四)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1、全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仍有缺口。全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共需5.2億,地方財政只撥付5.1億元,仍有缺口1570萬元。

2、教師績效工資尚有缺口或偏低。曾都、隨縣財政預算中績效工資部分普遍留有年人均1800元缺口,由學校自籌資金解決。隨縣4974名在職教職工,資金缺口達695萬元;曾都3740名在職教職工,資金缺口達673萬元。xx市教師績效工資,年平均每人僅7000元,低於標準的部分由學校自籌解決,而學校沒有經費籌措渠道。另外,曾都、隨縣的教師每年還負擔養老保險金2000元左右。

3、市經濟開發區與大洪山風景區學校項目經費落實有體制障礙。由於體制原因,市經濟開發區、大洪山風景區教育管理的許多職能仍在xx區和隨縣,政策不能共享,國家對義務教育各項優惠政策不能得到很好落實,項目經費不能按時足額劃撥到位。如農村國中學校改造工程實施以來,淅河鎮至今未得到相應的資金。還有寄宿制學校改造工程、農村中國小三改工程、技術裝備等也沒有經費到帳。大洪山風景區也不例外。

4、學校債務不減反增。據統計,全市中國小校仍負債1624.09萬元。學校當年公用經費只能維持基本運轉,而必要的開支仍然必不可少,如小型維修、設備添置、臨時人員工資等,在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情況下,部分學校不得不舉債運轉。隨縣僅學校按要求聘請的部分保安人員、寄宿生生活教師工資等這一塊,因未列入財政預算,469人的經費缺口就高達468.4萬元。另外項目建設地方配套資金難以到位,也給學校增添了新的債務。規模小的學校更是舉步維艱,捉襟見肘。在某學校,教師領粉筆要一支一支地領。

(五)學校外部環境不優

雖然全市對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校周邊電子遊戲室、網吧依然存在,仍有接受未成年人上網的現象;二是寄宿制學校學生上學放學交通安全問題令人擔憂,無牌無證車輛、農用車輛接送學生現象十分突出,部分車主受利益驅使,超載營運,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三是城區學校治安問題比較突出,部分學校晚上放學後成為社會小混混敲詐勒索的集中時間,危害學生的安全;四是有些學校周圍擺攤設點、佔道經營現象突出,造成學生上放學交通擁擠,過期、不衞生食品影響學生身體健康。

三、意見與建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搞好義務教育,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是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奠基工程。實施義務教育,責任在領導,主體是政府。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教育的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堅定不移地把義務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高度重視,強化措施,認真貫徹落實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切實承擔統籌規劃、經費保障、教育管理三大責任,辦好義務教育,儘可能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教育的機會。

(一)科學規劃,合理調整學校佈局。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在規劃調整佈局的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則,深入調查本地區的人口分佈、經濟狀況、地理特徵、學校原有設置及辦學質量等情況,反覆比較論證,調整佈局方案。在調整佈局時,要着眼長遠,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特別是在城市建設時,要規劃學校佈局的發展用地。根據隨州城區目前的現狀,建議搞好兩擴兩建:擴建文峯塔、瓜園兩所學校;在城南新區、城東新區各新建一所學校,鑑於城東新區有2所村小因學生數量不足已無存在必要的現實,建議用土地轉換方式擇址新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以此緩解xx區學校的入學壓力。

(二)建立機制,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千秋基業,教育為本。硬件只是教育發展的外部條件,教師的素質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各項創新機制,儘早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一是合理核定編制。要縮短教師編制核定週期,按標準根據需要採取師生比和班級數相結合的辦法,合理定編,適當考慮增加教學輔助人員、寄宿制學校生活教師、安保等編制。二是建立教師補充機制。根據實際情況,以鄉鎮或學校為單位,採取退一進一的原則,公開招聘一定數量的大專院校畢業生,重點解決特色學科師資短缺和邊遠山區教師缺編問題;加大選調資教生的力度,鼓勵優秀資教生服務期滿留用,並予以優先考慮轉聘。三是建立教師流動機制。要實行和堅持一定行政區域內的教師流動制度,城鎮學校每年要接受一定數量的農村教師進修培訓,鼓勵城鎮優秀骨幹教師到農村中國小支教,並把它作為教師晉升職稱的條件之一,從而形成合理、有序的教師流動機制。四是建立教師考核機制。建立和完善績效工資的考核、發放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保證績效工資按時、足額發放。五是建立教師隊伍管理機制。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對不敬業的在任教師,要堅決淘汰,對少數師德缺失,又不服從調動和管理的教師,要予以解聘,空出編制用於解決新進人員的編制問題。

(三)完善設施,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要站在義務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問題這一高度,抓住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契機,明確職責、相互配合,把改善中國小辦學條件當作一項政治任務,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學校的標準化建設進程。要積極爭取國家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建設資金,集中開展危房改造,實現城鄉中國小校安全達標;改造中國小薄弱學校,儘快使教學儀器設備、圖書、體育場地基本達標;改擴建農村學校寄宿設施,重點解決五難問題,使之基本滿足需求。要鼓勵倡導成功人士、民營企業家回報社會,扶貧助學,結對幫校。

(四)落實政策,保障教育經費投入。要按照《義務教育法》經費保障的規定,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進一步加大對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尤其要加大邊遠地區薄弱學校的投入。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明確提供公共教育服務職責,完善各級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保障學校辦學經費的穩定來源和增長。成立各級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教育經費保障領導小組,為教育經費的落實提供組織保障,確保在安排使用上級轉移支付資金時優先保證教育支出,確保上級撥付的專項教育資金按時足額撥付到位,確保地方財政支出的教育經費足額列入財政預算,不留缺口。同時,要切實加強教育費附加的管理和使用,確保教育費附加真正用於改善中國小教學設施和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費附加的使用效益。對隨縣、曾都教師養老保險的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積極研究探討妥善處理的辦法,穩定教師思想。

(五)部門聯動,優化校園周邊環境。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僅僅依靠教育部門和學校的管理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加強聯動,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建議由一名市級領導牽頭,組建工作專班,綜合協調各相關部門,開展四項整治。一是整治網吧。文化部門要加大學校周邊網吧整治力度,採取安攝像頭、零點斷網等強有力措施,嚴加管理。二是整治校車。公安和交通部門要加強對校車的監管力度,摸清乘車對象,審核接送車輛,明確責任主體,加強監督。由學校與車主簽訂合約,明確責任,公安、交通突擊檢查,嚴管重罰。三是整治學校治安環境。公安部門要加強學生上放學尤其晚上放學後的人身安全保護,加大對敲詐勒索學生行為的打擊力度,暢通學生上放學安全渠道。四是整治學校周邊攤點。食品監督部門要加強對學校周邊飲食攤點的管理,對學校周邊飲食攤點進行整頓,規範攤點,持證上崗,確保學生飲食健康。

【第5篇】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現狀的調研報告

一、 調研目的

學校體育藝術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深化學校體育藝術教育改革,讓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可持續、均衡發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根據上級有關文件要求,我們對全鎮中國小體育藝術教育的開設、體育藝術羣體活動的開展、場地設施、器材、經費投入等方面進行了調研,旨在全面分析我鎮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應採取的促進策略與措施,全面提高學生體育藝術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調研對象及調研方法

(一)調研對象

冷水鎮各中國小、教學點

(二)調研方法

1、問卷法:

調查體育藝術教師師資隊伍狀況;經費投入;未來7年發展規劃。

2、訪談法:

與體育、藝術教師、校領導、辦事處教研幹事及學生面談。

3、觀察法:

看檔案資料;看場地、設施設備;看器材

三、調研綜述

(一)我鎮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發展成績

1、開齊開足了課時,嚴格組織管理

調查發現,全鎮中國小實施體育藝術教學管理的依據完全來源於上級下達的指導性文件,各校體育藝術工作由校長親自負責,下設由主管副校長和教研組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的安排和實施。各校均開齊開足了體育藝術課時,並把體育藝術活動在學校工作計劃中做了細緻認真的安排,並得以落實,組織領導與管理體制健全。

2、因地制宜落實羣體活動,競技成績、藝術成果喜人。

全鎮各校積極開展了“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保證了中國小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學校“兩操”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克服場地、器材、經費的限制,因地制宜搞好學生羣體活動,做到有時間保障,有訓練內容、方法,有訓練記載,充分調動了義務教育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以體促智,以體育美,以體育樂的目的。“課外一小時鍛鍊活動”開展率達100%。

各校體育藝術興趣小組及運動隊訓練達98%,俱樂部式的體育藝術教學法模式營造了生動、活潑、友善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集體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各校堅持舉辦1—2次春季或秋季田徑運動會,開展月或季體育藝術活動,如“三大球”、“三小球”、廣播操、拔河、踢毽子、歌詠比賽、美術作品展等小型多樣的比賽活動,在參加各級體育、藝術比賽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體育藝術教育設施簡陋,但成果喜人。

3、體育藝術教師素質迅速提高,穩定教師隊伍

冷水辦事處積極響應國家、湖北省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爭取指標先後組織體育藝術教師到武漢等專業培訓機構接受培訓,積極創造條件為體育藝術教師接受繼續教育創建平台,落實體育教師服裝等有關待遇,並在評先晉級中優先考慮。真正提高體育藝術教師地位和待遇。

(二)我鎮學校體育藝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體育藝術教師地位不高,編制不足。

調研中發現,我鎮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教師人均每週上課在14—18節不等,但額外工作量大,按照21世紀課改的要求,義務教育學校1—2年級國小體育教師應該保證每班每週4節體育課,其它年級3節體育課。目前體育藝術教師編制難以滿足教學的需要,特別是村小師資嚴重匱乏,學生只知道上體育課就是玩。

從教師年齡和職稱結構看,中年教師居多,青年教師和老教師僅佔5%,而高級職稱為零。從社會輿論看,雖然近年來反覆提倡提高體育藝術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可實際落實還是遠遠不夠,存在的差距還很大,輕視體、音、美和對體育藝術教師的偏見依然存在,多數學校在評先評職時不能夠考慮體、音、美學科的特殊性和艱苦性,晉級評優存在偏重文化課教師的現象,體育藝術學科教師評高級職稱更是可望而不可及,部分體育藝術教師被迫轉崗或下海,造成體育藝術教師隊伍不夠穩定。

2、資金投入不足,場地、設施失修。

冷水鎮義務教育經費雖然逐年有所增加,但由於經濟比較落後,財政困難,尤其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經費嚴重短缺,致使學校體育藝術不能很好開展。調研發現,許多學校體育藝術經費所佔比例不到學校教育經遇的1%。有的學校每年甚至零投入。部分學校領導對體育藝術工作不夠重視,在資金籌措方面存在等、看、靠的思想,沒有積極主動地想辦法給予解決。

部分學校體育藝術場地設施建設不夠科學,部分設施被佔用,體育藝術設施存在着極大的浪費現象。由於養護不善,大大降低了器材設施的使用壽命,致使器材頻繁損壞,甚至報廢,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在春、秋、冬多風季節,各校體育場地揚塵現象嚴重,很大程度影響了學校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也給學生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隱患。

(三)促進體育藝術教育持續、均衡發展的策略與措施建議。

1、加強體育藝術教師隊伍建設,狠抓師資培訓。

建設一支高質量、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體育藝術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新時期學校體育藝術的開展給體育藝術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高超的教學技巧和藝術,更要有突出的學識和引人注目的人格風範,還要充分認識學校體育藝術的地位和作用,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法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求知精神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以及科學研究能力。因此必須加快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加大體育藝術教師培訓的力度,教育部門應把體育藝術教師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一方面要抓住“省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的培訓工作,制定政策吸引優秀的大學生充實到我鎮中國小教師隊伍中來,另一方面要採用多種形式,對現有在職教師進行培訓。通過開展本校教學改革試驗、校際相互觀察、交流等活動發揮骨幹教師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派出部分兼職體育教師和有興趣的富餘教師到專業院校進行培訓和函授狀大隊伍。提倡校際之間教師相互聘任。促使他們更新知識,增進專業教學能力。認真貫徹落實“教師法”,使體育藝術教師享受與其他教師相同的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條件,調動積極性,穩定體育教師隊伍。

2、不斷加大投入,逐步改善辦學條件。

嚴格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件》中規定的體育經費,努力達到全國平均,在經費的使用上,每年應有大致的固定比例,切實解決有些領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計劃但難以落實的問題。

在教育經遇大幅度增加的同時,也為學校體育藝術經費增加創造了條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不斷加大對學校體育藝術經費的投入,做到專款專用,同時也要廣開財源、多渠道、多途徑籌集經費,迅速改變學校體育藝術遭遇嚴重短缺的局面。認真貫徹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學校體育藝術場館設施不被侵佔,不斷完善學校體育藝術活動場地和器材設施的配置,從制度上保證學校體育藝術工作的正常運行,創造一個衞生、安全、整潔、舒適的現代化的育人環境,使學生在翠綠的草坪、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優美的運動場景中,去奔跑、去跳躍、充滿生機和活力地成長髮展。

3、重視羣體教育,促進良好的校園體育藝術文化氛圍形成。

實現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不僅重視體育藝術課程教學而且還應重視羣體活動和興趣小組的訓練等羣體教育,堅持每年舉辦兩次田徑運動會制度,積極組織“六一”、“五四”、“元旦”及“三八”師生體育、藝術匯演活動。因此學校應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校的羣體活動。建立青少年業餘體育藝術俱樂部,組織多種運動項目的課外訓練運動競賽,並以“體育與藝術”“積極生活”為主題,有計劃的開展體育藝術節等活動。建立羣體教育的評估標準,把體育藝術羣體活動作為對學校考核的主要內容之一。要從提高學生的體育藝術認知水平、體育藝術素質、體育藝術能力和意識着眼,構建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新體系。將體育藝術教育的實施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形成課內、課外、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有機結合的一體化教育模式。採用教育部門、體育藝術部門、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多邊互動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藝術文化氛圍。

4、加大體育藝術課程改革和建設的力度。

體育藝術是中國小生的必修課程,為更好地實現學校體育藝術的目標,國家教育部把體育課改變為體育與健康課程,這是我國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面臨新的教育觀念、新的環境、新的要求,體育藝術課程必須加大改革和建設的力度,用新的教學理念重新修訂體育藝術課程計劃,使體育藝術教學體現時代精神和素質教育要求。教學內容要多樣化、彈性化符合學生興趣和愛好,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年齡特徵,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藝術實踐能力和體育藝術素養,使學生的終生體育藝術思想形成和發展。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師生間互動為原則,改革教學方法,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平等,能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的體育藝術教學環境。

【第6篇】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調研報告

楊陵區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9所,其中初級中學5所(城區1所、農村4所),國小24所(城區3所、農村21所);在校學生12951名,其中國中學生5715(城區1524名、農村4191名)名,國小生7236(城區2484名、農村4752名)名;農村中國小教職工823名,其中農村國中教師356名,農村國小教師467名。

自xx年以來,根據國家、省、區關於“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的相關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區委、區政府統一安排部署、關心指導下,我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實施,取得了較明顯的收效。xx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對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進行了廣泛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及收效

1、“以縣為主”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全面實施。全區從“以鄉(鎮)為主”轉變為“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現了“四個統一”,即教師工資由區財政統一發放;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中國小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學校領導班子的選拔、配備、使用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避免了原體制財權與事權分離,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更有利於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全區教育教學實際,對教育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優化配置現有教師資源,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打破了鄉(鎮)界限,使經費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門重複建設,對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進一步理順了農村中國小管理體制。xx年8月,經區委會議研究,撤消了4個鄉鎮教育組,農村普通國小劃歸鄉鎮中心校管理,農村國中由區局直接管理。精簡了人員,簡化了辦事機構,提高了工作效率。xx年6月,按照區委安排農村中國小黨組織歸屬區局管理,徹底改變了學校黨政管理兩張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權,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安排教育工作,促進城鄉教育人事合理流動、均衡發展。

3、學校領導和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xx、xx年,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指導下,區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教育工作實際調整了中國小領導班子,一批年富力強、業務精良、作風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學校領導崗位,為學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學校工作有了較大起色。與此同時,順應教育發展趨勢,結合教師隊伍現狀,區局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五年規劃,出台了學校領導幹部管理規定、學科骨幹教師、帶頭人暫行管理辦法等制度,使學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規範,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培訓學習工作常規化,有效的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為教育質量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學校網點調整工作逐步落實,辦學條件得到提高。自xx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各鄉鎮、村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後撤併了楊村鄉喬家底國小、李台鄉杜家坡國小、五泉鎮湯家國小、大寨鄉杜寨國小等10所國小,優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資源。新建了楊村鄉川口國小、李台鄉陳小寨國小、楊村鄉中心國小、五泉鎮茂陵國小、王上國小等5所學校。搶抓機遇,利用上級項目支持,新建、改建、維修了部分學校教學樓或辦公樓;農村中國小全部實施了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建設,建成了18所農村中國小新農村衞生新校園。“兩基”工作中,全區共配製課桌凳2200套,價值40萬元,購買價值78萬元的實驗器材,添置30萬元的各類圖書。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促進了我區義務教育辦學水平的整體提高、發展。

5、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區上設立了基礎教育資金管理專户,教育經費撥付達到了三個增長中的“預算內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於地方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教師工資、學校辦學經費、農村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等到了落實。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預算編制制度,實行區級預算管理、分期撥付經費、嚴格審批報帳、審計監督制度,理順了新機制運行下的上下級財務關係,保證了各項資金按時撥付、合理使用,增強了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問題

1、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宣傳力度不夠、責任不明確。雖然“以縣為主”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了三年多,但社會對這種管理體制的形式和職責瞭解不多,習慣於多年來的老管理模式。鄉鎮對此認識不夠,認為目前學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門的事,與鄉鎮無關,辦學積極性不高,責任不強,缺乏支持、監督和指導。在學校建設、合校後的學校資產處置等問題上常常出現扯皮、推諉等現象,個別學校用地產權不明,存在租用關係等問題,影響了學校發展。

2、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影響了教育發展。隨着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實施,教育經費的投入主要是區本級,而區本級財力不足,難以足額撥付教育經費。如工資改革後,教師工資的津貼部分不能得到落實,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熱情,不利於教育系統穩定。學校維修、改造資金難以保證,上劃之前鄉鎮、村對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現在沒有了,學校維修、改造給教育部門、學校帶來了較大困難。

3、教師隊伍建設跟不上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國小教師年齡結構老化(45歲以上佔40%),薄弱學科無專職教師(體、音、美等學科);國中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非專業代課現象嚴重(佔34.4%)。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學科門類增加,教師培訓經費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師課業負擔過重,工作量大、知識老化等現象,給教師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4、學校硬件設施跟不上教育發展的步伐。雖然,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學校辦學條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相對滯後。目前,21所農村國小除李台鄉永安國小外(99年購置22台微機,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沒有微機室,信息技術課程無法開設,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

5、義務教育債務化解任務艱鉅。我區學校多年來因“兩基”達標、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危漏校舍改造和“兩基”提高等共舉債1666.8萬元。近幾年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關政策規定,經過努力以償還655.5萬元,尚欠債務(含利息)共計1123.9萬元。債務化解任務給本來就經費緊張的學校和教育部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影響了教育工作的穩定和發展。

三、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加大宣傳,營造全社會齊抓教育的良好氛圍。各級黨委、政府要從科教興國的戰略高度認識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宣傳。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教育管理體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強化教育內部管理,建立鄉鎮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制度,增強責任感,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2、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進教育事業全面發展。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後,鄉鎮、村對教育的投入相對減弱,學校本身又無造血功能,教育行政部門無力投入,影響了教育發展。因此,區政府應積極執行上級相關精神,保證教育政策得到落實,教育經費足額撥付,特別是教育建設資金要納入財政預算。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管理,減少浪費,保證教師工資足額發放到位,真正體現“以縣為主”,促進全區教育發展。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結合課程改革,進一步加大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在職培訓工作力度,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設立教師培訓專項基金,保證不同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順利實施。充分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作用,辦好楊凌教育網站,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為教師提供培訓、教學和交流服務。完善教育人事體制改革,加大教師合理流動,整合師資結構,科學配套師資,解決教師結構性短缺,充實緊缺教師。強化教師隊伍考核,完善用人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轉變觀念,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專長,使每個教師都成為教育和教學的中堅力量。

4、加快農村國小合校並點步伐,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完善學校網點調整佈局,科學制定學校發展長遠規劃。將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與學校佈局調整結合起來,與災後重建結合起來,建立“以縣為主”的學校危房改造和新建規劃的長效機制,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整合教育資源,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

5、統籌安排專項資金,逐步化解義務教育債務。“兩政一教”債務化解情況複雜,牽扯麪廣,欠債年限較長,數額較大,要一次性解決存在一定難度。建議政府成立清欠小組,制定清欠計劃,採取多種方式積極籌措資金,落實相關部門責任,各部門協調一致,分批次逐步化解債務,徹底解決教育所面臨的巨大困難。同時嚴格執行相關政策,制定配套制度,杜絕新的教育債務發生,給教育創造一個寬鬆的發展環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第7篇】義務教育法的調研報告

2022年12月14日在綏化市第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主任會議上主任、各位副主任、祕書長:按照市人大常委會2022年總體工作安排,市人大教科衞委員會就全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以下簡稱《義務教育法》)情況進行了調查。

在市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自查的基礎上,11月下旬,調查組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紅霞的帶領下,先後深入到市本級、北林區和望奎縣進行了重點調查。通過聽取當地政府主管領導彙報、召開有關人員參加的座談會、下發調查問卷、深入城鄉部分中國小校進行實地調查的方式,全面瞭解《義務教育法》的貫徹實施情況。現將調查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貫徹法律法規和促進義務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全市普通教育中國小2180所,其中國小1860所;普通中學20所(國中269所,完全中學19所,高中19所,九年一貫制1所)。全市中國小教職工429萬人,普通教育學校在校生601029人。近年,全市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真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在依法履行職責,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政府重視發展教育。

各級政府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支持和促進教育事業發展。一是納入日程。把推動教育加快發展作為頭等大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出台了促進教育發展的政策和規範性。二是落實責任。將教育工作目標完成情況納入領導幹部考核管理體系,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明確責任,兑現獎懲,確保教育優先發展。三是強化宣傳。將《義務教育法》的學習宣傳納入全市“五五”普法規劃,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社會宣傳活動,並組織幹部、教師和學生進行集中學習和輔導,推動教育法律法規的普及。據調查問卷顯示,義務教育法在教師學生中的知曉率達到972%,在社會的普及率達89%。

(二)加大教育投入,辦學條得到明顯改善。

各級政府突出教育經費財政投入主渠道作用,努力克服財政困難,依法保障財政對教育的優先投入,近年,全市教育經費支出逐年增長,每年安排的教育支出佔財政支出總額的%左右。在改善辦學條方面,每年投入都在1億元以上,《義務教育法》頒佈實施以,共改造農村中國小校90多所,改造危房面積近48萬平方米,基本消滅了d級危房。今年全市完成了0所標準化學校建設任務。全市辦學條得到了明顯改善,基本滿足了教學工作的需要。

(三)加強教學管理,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全市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真執行相關規定,以實施程改革為突破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探索創新堂教學模式,全力構建素質教育程體系和學生素質評價體系,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同時按照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強化教師隊伍的教育和管理,狠抓師德師風建設,使教師整體職業道德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四)規範辦學行為,依法治教力度不斷加大。

市教育局針對近年社會和羣眾反映強烈的學校大班額、教師亂辦班補、學生負擔重、擇校擇班等熱點問題,認真制訂並切實執行了《關於治理國中學校大班額工作的決定》、《陽光分班實施辦法》等規範性,集中開展了“三亂”和“三出校園”專項整頓行動。各縣(市)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結合各自實際進行了細化落實,工作成效顯著,社會反響良好。為了維護學校安全穩定,還協調相關部門對校園周邊食品衞生、化環境、交通安全等方面進行了集中排查和重點整治,營造了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

二、義務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宣傳教育還不夠到位,控輟保學工作不容樂觀。

全市《義務教育法》的宣傳教育還存在死角死麪,調查中發現,平均還有1649%的應知人羣對《義務教育法》還不知道或不瞭解。部分幹部對有關政策還理解得不深不透;個別家長受讀書無用論和就業壓力的影響,對孩子接受九年義務教育認識不夠,依法送讀意識不強;另外,在應試教育評價體制下,由於教育教學方法不活、針對性不強及部分教師教學水平不高等原因,產生了一批學困生,農村國中生輟學的現象比較突出。全社會依法治教、依法興教的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第8篇】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市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位於**自治區西部,1976年建市,面積1754平方公里,轄**、**、**三個區,全市總人口50萬人,有蒙、漢、回等25個民族。經過近50年的開發建設,特別是經過近年來的改革、調整和發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為主體,第三產業和城郊型農業相配套的經濟格局,地區特色經濟的框架初步形成,全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xx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562.56億元,比上年增長14%;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4.6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區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700元,分別增長15%和17%。

截止xx年底,全市有學校、幼兒園168所,在校生84256人,教職工7598人。其中:公辦學校、幼兒園67所,在校生70292人,教職工6246人。

二、**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成效、經驗

**市現有義務教育學校47所,其中:初級中學17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生15849人,專任教師1480人;國小30所,在校生30593人,專任教師2344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92人。

全市下轄三個區,沒有旗縣,農區面積與人口很少,且已完全實現城鄉一體化。消除了農業户口,農村學校基本已經融合到城區,學校建設管理與城區學校完全執行相同標準,不存在城鄉差異。

辦學體制上分三區、市直屬四塊,民族義務教育(1所蒙古族中學)和特殊教育(1所特殊教育學校)由市直屬管理,其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歸三區政府管理,實現了以區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管理體制順暢,責任明確,工作有序,發展良好。

**市黨委、政府一直非常重視義務教育的發展,再加上多年來經濟狀況較好,全市義務教育整體水平較高,均衡狀態良好。1996年在**自治區率先實現了盟市整體'普九'達標;率先實現了城鄉一體化,消除了農户籍,整體改造了農村學校,實現了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一體化標準、一體化管理。率先在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一直能夠享受同等待遇。近幾年,經過校舍安全工程的實施,全市所有義務教育學校的校舍條件及校園環境整體上又提升了一個檔次,校際間差距基本上得以消除。目前正在推行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和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大力推進學校設施設備配備,將整體上提升義務學校裝備水平,實現學校辦學條件的均衡。

師資隊伍整體良好。由於市區人口較少,居住集中,全市設立一個教師培訓中心,教師培訓從機構、制度、內容、形式等各個方面形成了較完善的體系,常規繼續教育培訓、知識更新培訓、提高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以及分職能分類別的培訓均成為常態化,每位教師均能及時得到充電、提高。按照隸屬關係,市直及三區每年都有計劃地引進新畢業大學生及優秀教師充實到教師隊伍,並注重加強相對薄弱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師隊伍梯次連續,結構合理,形成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結構。根據實際,出高薪聘用部分名優校長,為薄弱學校增添力量。此外,各區還積極探索內部調整機制,制定激勵性政策,調整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經過幾年的努力,應該説全市師資隊伍水平在地區、校際間是均衡的。

注重並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嚴格落實國家規範辦學行為的有關規定,下力氣治理有關招生、收費、教學等行為。徹底消除了義務教育階段重點校、重點班;包括外來務工人員在內,均實現了劃片、就近、免試入學;強化學籍管理,規範'小升中'分配手段和程序,遏制擇校現象也有明顯成效。所有學校均能按國家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課程,按學科配齊各教師,學生的入學機會,升學機會均相對公平。同時積極探索實施改革,支持薄弱學校發展,近幾年實行的將一部分高中招生計劃按比例分配到各國中的改革措施,對促進薄弱學校的提升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市整體現狀看,地區、校際間的辦學條件、師資配備、課程實施、升學機會都應該是均衡的,但是,偏失的質量觀和盲目的擇校觀製造並助推着教學質量校際間的不均衡。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及城市改造,城區居住區出現收入層次和文化層次羣體差別,收入和文化層次較好居民區的學生,由於家庭教育的基礎較好,其片區學校學生成績就好一些,客觀上造成了學校質量差別,這些學校就成了羣眾極力擇校的熱點,擇校又為學校間質量從輿論到事實差距的拉大,超了助推作用。儘管採取了許多遏制擇校的手段,但由於人際關係複雜性,擇校現象仍然很熱。目前,全市核心區內2所國中和3-5所國小擇校熱現象比較突出。

四、對策和建議

1.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機制需進一步完善。我國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行了國務院領導下,地方負責,以縣為主,分級管理,省級政府統籌的體制後,對推動義務教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義務教育現狀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細化各級政府的責任。如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對義務教育投入分擔比例,各級政府制定政策的權限。特別要強調頂層設計,對長期難以解決的,地方各級政府及基層羣眾認識不統一的,關係到教育大局的,一定要強化頂層設計,出台統一政策,標準等,如,義務教育質量的標準,義務教育均衡的標準,經費投入的標準,甚至包括考試測試標準等。

2.要強化政策、法規的嚴肅性,強調令行禁止。有關中國小生減負、規範辦學行為等規定政策已很明確,而且無疑是正確的,由於執行不徹底,基層仍在'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的討論,廣大家長羣眾認識一直提不高,各地學校執行政策一直不完全到位,學生負擔仍然很重。

3.教師職稱制度需要調整完善。中國小教師職稱實行'評聘分開'後,本意要激活分配製,打破論資排輩的固化局面,但由於操作難度過大,各學校無法通過考核自行聘任職稱,仍然處於固化局面,不能以此調動職工積極性,出現了有些地區乾脆不開展聘任,導致大量評上職稱的無法聘任,而有些條件好的地區放大聘任職數,降低難度,又回到按資歷聘任的老路,而且出現了地區間教師待遇的不均衡。這一問題需要從頂層上研究解決。

4.義務教育財政投入機制與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是國家保障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但對城市既沒納入保障範圍,也未做公用經費保障的政策規定標準,由於各地城市的財力不同,重視程度也不一致,城區間存在經費水平不均衡,甚至出現城市不如農村的經費水平。

二是投資結構上普遍存在不合理。多注重房舍、校園建設,對內部設施設備的配備,更新注重不足,需要做好政策規定,對設施設備投入要加大,並對地方政府提出要求。

三是對區縣一直以'第一個增長'即,'財政對教育的增長比例高於地方經常性的財政收入增長比例'的標準與要求已經不盡合理,地方經常性財政收入忽高忽低,而對義務教育的投入應該穩定增長。應該研究調整更細更具體要求。

四是應大力推行學校公用經費科學預決算制度。目前按生均標準撥付經費,人數少的學校顯然會因生均成本高而欠缺,應推行地區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保持一定值的基礎上,按學校運行成本給予預算安排的制度,保證各學校經費公平,有利於促進均衡發展。

【第9篇】義務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模板

為推進我市九年義務教育健康持續發展,根據市政協統一安排,自7月下旬開始,市政協社會發展委員會組織政協委員,在朱朝林副主席的帶領下,縣、市、區政協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歷時兩個多月的時間,對全市九年義務教育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分別深入市直有關單位、市經濟開發區、大洪山風景區、鄉鎮辦事處,採取聽取彙報、實地察看、上門走訪、問卷調查、分類座談等方式,對義務教育情況進行全面詳細瞭解。在調研期間,深入21個鄉鎮辦事處,實地察看了70所中國小校,召開市直部門負責人、中國小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等不同類型的座談會 36場次,廣泛收集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發展現狀

我市現有義務教育學校289所,其中國小200所,在校生113612人,教師在崗在編7218人,在崗非在編224人,行管人員在崗在編464人,在崗非在編307人;國中89所,在校生85943人,教師在崗在編6966人,在崗非在編130人,行管人員在崗在編583人,在崗非在編351人。特殊教育學校2所,私立中國小1所。國小生入學率和鞏固率100%,國中生入學率98。7%,輟學率1。3%。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實施以來,我市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將“普九”擺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保障義務教育經費,提高義務教育普及程度,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市義務教育在調整中得到較快發展。

義務教育深入人心。新《義務教育法》頒佈實施以來,全市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把義務教育工作作為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工程,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使《義務教育法》家喻户曉,深入人心,在全市形成了“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支教為榮,師以從教為樂”的良好氛圍。

教育投入力度加大。自2022年春季開始,我市按照 “明確各級職責、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原則,開展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改革,強化了政府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中的重要責任,建立了以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機制,我市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長。近年來,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交雜費和教科書費;擴大和提高了貧困學生生活費的發放範圍和發放標準;教職工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年提高,已初步建立起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

防流控輟多措並舉。為提高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我市採取“整體聯動依法促學,責任促動走訪勸學,愛心推動捐資助學、豐富校園生活善教樂學”等多項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厭學、輟學行為的發生,保障了義務教育的入學率和鞏固率。近年來,我市國小階段掇學率為0,國中階段控制在3%以內,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受到國家、省、市“普九”檢查組的好評。

調整農村學校佈局,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按照“國小就近集中,國中鎮上集中”的原則,統籌規劃,適時推進農村學校佈局調整,使國小向總支集中,調整減少村級國小600多所,“普九”債務得到有效化解和鎖定。調整佈局和寄宿制學校的增加,使辦學條件改善面臨資金投入的壓力。為彌補我市財力的不足,2022年以來,我市教育系統向上爭取資金項目共計6248萬元,用來實施新農村衞生新校園、農村中國小校舍維修改造、中國小校舍安全等一批重點工程,使我市中國小的辦學條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全市實施了272所學校校舍維修改造建設,改造校舍231305平方米,其中d級危房25154平方米。xx區和xx市實施了21所學校的改廁、改灶和新建沼氣池項目。目前學校的狀況是,城區好於鄉鎮,鄉鎮好於總支,經濟條件好的鄉鎮好於邊遠山區,國中好於國小。我市教育技術裝備工作較前些年有了一定的發展。2022年以來,全市中國小共投入資金約4000萬元開展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和信息化建設,其中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投入1500萬元。全市建立光盤播放點53 個,建衞星接收站310個,建計算機網絡教室73個,全市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覆蓋我市農村學校達到100%。截止2022年底,全市共有15所學校申報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11所學校通過驗收,有10所學校實現“班班通”,帶動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我市學校中的推廣和應用。

教師素質逐步提高。我市始終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不斷創新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舉措。全市結合中國小教師供求關係的變化和中國小布局調整,加大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優化、調整教師隊伍結構,全市妥善處理民辦教師5000多人。建立健全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教師、管理人員和校長的對口援助、定期交流和定期輪換制度,做好對口幫扶工作。各地採取“走教”、“送教下鄉”等形式,充分發揮學科骨幹教師作用,幫助農村學校尤其偏遠鄉鎮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隨縣將19個鄉鎮劃分為隨北、隨南、隨中三個教育協作區,協作區域內師資均衡配置,流動互助,教科研相互協作,共同提高,努力達到區域教育質量均衡。xx區啟動了“國培計劃—2022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對國小和國中的16個學科的2000多名中青年教師進行培訓。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雖然我市義務教育取得可喜成績,但按照《義務教育法》要求,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還有一定的差距,也存在諸多困難和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一)學校佈局不盡合理

學校佈局調整是辦好教育長期的工作,我市農村中國小校仍需優化調整,部分鄉鎮超級大班仍然存在。目前,市經濟開發區、城區表現尤為突出。伴隨城市化進程步伐加快,城區快速擴張,城區學校的規劃和建設卻未能跟上步伐,中國小布點不足,不能適應城區發展的需要。如市委、市政府所在區域,以及新火車站周圍,新建了大量的居民小區,有常住居民將近十萬人,但只有新還建的文峯塔一所國小,根本不能容納這些居民子女入學,他們只能向xx區學校湧進。又由於教育基礎不同,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在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質量等方面還不夠均衡,家長花錢買“品牌”,學生擇校入學,導致“超級大班”的產生。如實驗國小在校生 3763人,共開設43個教學班,平均班額在80人以上,部分班級達到了90多人,學生前抵講台,後抵牆壁,非常擁擠。“超級大班”帶來的負面效應非常嚴重,一方面,條件好的學校“吃不消”,人滿為患,造成教師資源緊張、教學資源缺乏、教學管理難度加大,學生上學、放學交通擁擠等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附近農村和薄弱學校“吃不飽”,生源流失,資源閒置浪費。如開發區原東城6個村6所村小,撤併後還有4所村小,其中寨灣、熊家2所村國小生均在100人左右,吳家老灣、十里鋪2所村國小生均不到400人。

(二)教師隊伍基礎薄弱

1、教師隊伍年齡老化。自2000年核編以來,我市教師至今未進行核編,這種狀況與教育事業的發展不相適應。因受編制等因素的制約,教師隊伍進出不暢, “進口靠編制,出口一條路(退休)”,導致教師隊伍年齡嚴重老化。近十年來,全市中國小几乎沒有補充年輕教師,“爺爺奶奶教國小,叔叔阿姨教國中”是這一問題的真實寫照。調查問卷顯示,全市義務教育國小階段教師,30歲以下僅1569人,佔在編教師總數的11。06%; 46歲以上的3778人,佔在編教師總數的50。73%。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學校教師年齡老化更為突出。隨縣國小教師平均年齡高達50。1歲,陳巷鎮壽山中心國小有14名教師,上崗11人,其中50歲以上有10人,還有2人接近退休年齡。更令人擔憂的是,近10年內我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將退休3863人,佔現任教師的近27。23%。若不及時補員,我市教師隊伍將青黃不接。

2、教師隊伍配置不合理。主要存在“兩多兩少”。從學科結構看,傳統學科的教師多,短線學科教師少。語文、數學等傳統學科教師有富餘,因為年齡、專業等原因又不能改行。而英語、計算機、音體美等短線學科教師緊缺,有的甚至沒有。如隨縣全縣國小僅有生物教師4名,有4個鄉鎮沒有體育專任教師,有3個鄉鎮沒有音樂專任教師,有6個鄉鎮沒有美術專任教師,有9個鄉鎮沒有微機專任教師。全縣國中僅有科學課教師8人,有3個鄉鎮沒有音樂專任教師,有8個鄉鎮沒有美術專任教師,全縣缺英語教師58人,音體美等短線學科教師240人。因此,很多學校不能開齊課開全課,即使開了課,教師也是“趕鴨子上架”,根本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和學生全面發展需要。像開發區十里鋪國小2個教師包一個班,“承包式”教學的現象在一些地區還普遍存在。多的教師不能走,缺的教師沒人進,導致結構性缺編。為了保證正常教學需要,有些學校只得對外聘請代課教師,全市非在編代課教師共354人。從地域結構看,城鎮較好的學校教師多,邊遠農村較差的學校教師少。由於教育的發展不均衡,一些城區、鄉鎮基礎較好的學校教師充足乃至富餘,而一些邊遠農村較差的學校教師嚴重不足。如隨北各鄉鎮缺編尤為嚴重,淮河、小林、萬和3個鄉鎮缺編170人。

3、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高。一是我市中國小專任教師學歷還有不達標的問題。全市國小教師中專及以下學歷的2678人,佔國小教師的37。1%;國中教師中專以下學歷的767人,佔國中教師總數的11%。二是教育觀念陳舊,知識底藴薄弱。由於年齡的老化,帶來教育觀念陳舊,知識底藴薄弱,他們的頭腦中已根深蒂固地植入老的、落伍的知識體系、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與新課改要求不相適應,拓寬不了教育視野、擴展不了教學內容、豐富不了課堂教學,能力的有限導致學生培養的障礙,導致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學生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窄。 特別是絕大部分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操作能力較差,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及新課程改革的需求,難以對學生進行優質教育,嚴重影響教學質量。三是少數教師的師德師風失範,不同程度地存在請吃、送禮,課堂上接打手機、酒後上課、課外打麻將等問題。

(三)辦學條件有待改善

1、寄宿制學校條件簡陋。寄宿制學校與省教委要求的“十有八配套”、“五改”、“五建”的標準仍有距離。相當一部分農村學校特別是邊遠山區學校的宿舍、食堂、運動場地和衞生設施達不到基本要求,“吃水、吃飯、吃菜、洗澡、入廁”等“五難”問題仍未得到很好解決。有的學校沒有餐廳,學生只能在簡易的飯棚或露天裏就餐;有的學校學生住宿簡陋、擁擠,“冬天擋不住風,夏天遮不住雨”,不到1米寬的牀鋪睡2個學生,4個學生一張牀,一間不足20多平方米的房子居然要睡40多個學生;有的學校宿舍裏沒有衞生間,學生夜晚入廁十分不便,為了學生的安全,只得在每間宿舍裏放個圍桶,淮河中學全校1140多名學生共用一處 24蹲位的廁所(男女各12人),下課10分鐘,根本不能解決學生如廁問題;有的學校飲水難問題仍未得到很好解決……

2、校舍危房仍然存在。由於歷史原因和經濟基礎的制約,我市農村和部分城市中國小校舍建築普遍存在“設計水平低、工程質量低、配置標準低、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低”等“五低”問題,存在着較大的安全隱患。儘管近三年每年爭取項目資金,對部分學校進行改造、重建、新建,但目前還有相當部分學校校舍亟待改造。全市仍有各級危房50。23萬平方米,d級危房11。7萬平方米。僅大洪山風景區d級危房就有8185平方米,其中土門中心國小8棟校舍建於70年代,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學生讀書住宿環境極其惡劣,一旦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3、教學技術裝備建設滯後。我市傳統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實驗室、圖書室、音體美勞技教學器材等)在“普九”之後,幾乎沒有財政專項經費投入,原有的教學儀器和設備陳舊、老化,得不到充實和補充,已不能滿足新課程的要求,如要做到基本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尚需資金1。5—2億元。

(四)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1、全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仍有缺口。

全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共需5。2億,地方財政只撥付5。1億元,仍有缺口1570萬元。

2、教師績效工資尚有缺口或偏低。

曾都、隨縣財政預算中績效工資部分普遍留有年人均1800元缺口,由學校自籌資金解決。隨縣4974名在職教職工,資金缺口達695萬元;曾都3740名在職教職工,資金缺口達673萬元。xx市教師績效工資,年平均每人僅7000元,低於標準的部分由學校自籌解決,而學校沒有經費籌措渠道。另外,曾都、隨縣的教師每年還負擔養老保險金2000元左右。

3、市經濟開發區與大洪山風景區學校項目經費落實有體制障礙。

由於體制原因,市經濟開發區、大洪山風景區教育管理的許多職能仍在xx區和隨縣,政策不能共享,國家對義務教育各項優惠政策不能得到很好落實,項目經費不能按時足額劃撥到位。如“農村國中學校改造工程”實施以來,淅河鎮至今未得到相應的資金。還有“寄宿制學校改造工程”、“農村中國小‘三改’工程”、技術裝備等也沒有經費到帳。大洪山風景區也不例外。

4、學校債務不減反增。

據統計,全市中國小校仍負債1624。09萬元。學校當年公用經費只能維持基本運轉,而必要的開支仍然必不可少,如小型維修、設備添置、臨時人員工資等,在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情況下,部分學校不得不舉債運轉。隨縣僅學校按要求聘請的部分保安人員、寄宿生生活教師工資等這一塊,因未列入財政預算,469人的經費缺口就高達468。4萬元。另外項目建設地方配套資金難以到位,也給學校增添了新的債務。規模小的學校更是舉步維艱,捉襟見肘。在某學校,教師領粉筆要一支一支地領。

(五)學校外部環境不優

雖然全市對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校周邊電子遊戲室、網吧依然存在,仍有接受未成年人上網的現象;二是寄宿制學校學生上學放學交通安全問題令人擔憂,無牌無證車輛、農用車輛接送學生現象十分突出,部分車主受利益驅使,超載營運,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三是城區學校治安問題比較突出,部分學校晚上放學後成為社會小混混敲詐勒索的集中時間,危害學生的安全;四是有些學校周圍擺攤設點、佔道經營現象突出,造成學生上放學交通擁擠,過期、不衞生食品影響學生身體健康。

三、意見與建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搞好義務教育,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是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奠基工程。實施義務教育,責任在領導,主體是政府。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教育的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堅定不移地把義務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高度重視,強化措施,認真貫徹落實“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切實承擔統籌規劃、經費保障、教育管理三大責任,辦好義務教育,儘可能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教育的機會。

(一)科學規劃,合理調整學校佈局。

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在規劃調整佈局的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則,深入調查本地區的人口分佈、經濟狀況、地理特徵、學校原有設置及辦學質量等情況,反覆比較論證,調整佈局方案。在調整佈局時,要着眼長遠,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特別是在城市建設時,要規劃學校佈局的發展用地。根據隨州城區目前的現狀,建議搞好“兩擴兩建”:擴建文峯塔、瓜園兩所學校;在城南新區、城東新區各新建一所學校,鑑於城東新區有2所村小因學生數量不足已無存在必要的現實,建議用土地轉換方式擇址新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以此緩解xx區學校的入學壓力。

(二)建立機制,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千秋基業,教育為本。硬件只是教育發展的外部條件,教師的素質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各項創新機制,儘早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一是合理核定編制。要縮短教師編制核定週期,按標準根據需要採取師生比和班級數相結合的辦法,合理定編,適當考慮增加教學輔助人員、寄宿制學校生活教師、安保等編制。二是建立教師補充機制。根據實際情況,以鄉鎮或學校為單位,採取 “退一進一”的原則,公開招聘一定數量的大專院校畢業生,重點解決特色學科師資短缺和邊遠山區教師缺編問題;加大選調資教生的力度,鼓勵優秀資教生服務期滿留用,並予以優先考慮轉聘。三是建立教師流動機制。要實行和堅持一定行政區域內的教師流動制度,城鎮學校每年要接受一定數量的農村教師進修培訓,鼓勵城鎮優秀骨幹教師到農村中國小支教,並把它作為教師晉升職稱的條件之一,從而形成合理、有序的教師流動機制。四是建立教師考核機制。建立和完善績效工資的考核、發放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保證績效工資按時、足額發放。五是建立教師隊伍管理機制。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對不敬業的在任教師,要堅決淘汰,對少數師德缺失,又不服從調動和管理的教師,要予以解聘,空出編制用於解決新進人員的編制問題。

(三)完善設施,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要站在“義務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問題這一高度,抓住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契機,明確職責、相互配合,把改善中國小辦學條件當作一項政治任務,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學校的標準化建設進程。要積極爭取國家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建設資金,集中開展危房改造,實現城鄉中國小校安全達標;改造中國小薄弱學校,儘快使教學儀器設備、圖書、體育場地基本達標;改擴建農村學校寄宿設施,重點解決“五難”問題,使之基本滿足需求。要鼓勵倡導成功人士、民營企業家回報社會,扶貧助學,結對幫校。

(四)落實政策,保障教育經費投入。

要按照《義務教育法》經費保障的規定,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進一步加大對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尤其要加大邊遠地區薄弱學校的投入。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明確提供公共教育服務職責,完善各級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保障學校辦學經費的穩定來源和增長。成立各級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教育經費保障領導小組,為教育經費的落實提供組織保障,確保在安排使用上級轉移支付資金時優先保證教育支出,確保上級撥付的專項教育資金按時足額撥付到位,確保地方財政支出的教育經費足額列入財政預算,不留缺口。同時,要切實加強教育費附加的管理和使用,確保教育費附加真正用於改善中國小教學設施和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費附加的使用效益。對隨縣、曾都教師養老保險的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積極研究探討妥善處理的辦法,穩定教師思想。

(五)部門聯動,優化校園周邊環境。

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僅僅依靠教育部門和學校的管理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加強聯動,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建議由一名市級領導牽頭,組建工作專班,綜合協調各相關部門,開展四項整治。一是整治網吧。文化部門要加大學校周邊網吧整治力度,採取安攝像頭、零點斷網等強有力措施,嚴加管理。二是整治校車。公安和交通部門要加強對校車的監管力度,摸清乘車對象,審核接送車輛,明確責任主體,加強監督。由學校與車主簽訂合約,明確責任,公安、交通突擊檢查,嚴管重罰。三是整治學校治安環境。公安部門要加強學生上放學尤其晚上放學後的人身安全保護,加大對敲詐勒索學生行為的打擊力度,暢通學生上放學安全渠道。四是整治學校周邊攤點。食品監督部門要加強對學校周邊飲食攤點的管理,對學校周邊飲食攤點進行整頓,規範攤點,持證上崗,確保學生飲食健康。

【第10篇】義務教育法調研報告

關於全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

義務教育法》情況的調研報告

--xx年12月14日在綏化市第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主任會議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祕書長: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xx年總體工作安排,市人大教科文衞委員會就全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以下簡稱《義務教育法》)情況進行了調查。在市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自查的基礎上,11月下旬,調查組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紅霞的帶領下,先後深入到市本級、北林區和望奎縣進行了重點調查。通過聽取當地政府主管領導彙報、召開有關人員參加的座談會、下發調查問卷、深入城鄉部分中國小校進行實地調查的方式,全面瞭解《義務教育法》的貫徹實施情況。現將調查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貫徹法律法規和促進義務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全市普通教育中國小2180所,其中國小1860所;普通中學320所(國中269所,完全中學19所,高中19所,九年一貫制13所)。全市中國小教職工4.29萬人,普通教育學校在校生601029人。近年來,全市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真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在依法履行職責,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政府重視發展教育。各級政府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支持和促進教育事業發展。一是納入日程。把推動教育加快發展作為頭等大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出台了促進教育發展的政策和規範性文件。二是落實責任。將教育工作目標完成情況納入領導幹部考核管理體系,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明確責任,兑現獎懲,確保教育優先發展。三是強化宣傳。將《義務教育法》的學習宣傳納入全市“xx”普法規劃,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社會宣傳活動,並組織幹部、教師和學生進行集中學習和輔導,推動教育法律法規的普及。據調查問卷顯示,義務教育法在教師學生中的知曉率達到97.25%,在社會的普及率達89%。

【第11篇】義務教育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在推動義務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時,黨和政府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年,教育部專門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把義務教育的重心轉移到均衡發展上來。年修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將均衡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2)的重大舉措,是我國義務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基本實現區域內均衡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機制。為大力促進我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區人大常委會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工作列入今年常委會的重要議題,區人大常委會教科委對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近年來,我區加快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步伐,目前,接受了市教育督導團組織的“兩基”年檢覆查和區級教育工作督導評估,義務教育普及成果得到全面鞏固和提高。年秋季,國中學生8586人、國小生18614人,全區適齡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100%,在校生鞏固率國小達100%、國中達99.8%以上;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8%以上;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8%以上。

1、加大宏觀統籌力度,積極調整學校佈局

近年來,我區加大了義務教育規劃統籌力度,重新調整了一批中國小校,撤併了14所規模較小、用地面積不達標的國小和國中,高標準新建了華電中學、伯樂中學等學校,並將全區中國小布局調整規劃和義務教育規劃納入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之中,納入各街道建設規劃之中,從政府政策層面和規劃用地等方面給予了良好保障。同時結合“區基礎教育學校內涵發展行動研究”項目的實施,每一所學校編制三年學校發展規劃,以適應人口變化的需要和學校建設標準的要求。通過調整佈局,減少了學校數,精簡了教師,教育資源得到整合,薄弱學校的建設得到加強,實現了結構、規模、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近年來,全區累計投入資金3085萬元用於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不僅基本消除了d級危房,而且使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實現了大跨越,並升級改造標準化實驗室和計算機教室,添置多媒體教學設備,建立局域網和校園網絡,班班多媒體覆蓋率達95%,校校通網絡達100%,大力提高了全區中國小教育技術裝備。與此同時,加大了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教學設施的配備,促進辦學條件的整體改善,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3、採取切實有力措施,提升薄弱學校水平

我區一直重視薄弱學校改造工作,每年選派近郊教育基礎較好、教學質量較高的學校的骨幹教師到邊遠地區的中心國小、八卦洲中心國小、營防中學、中橋中學開展為期一學年的頂崗支教活動;邊遠地區學校也派出有培養潛力的年輕教師到區實驗國小、華電中學開展交流活動;在每一年度的新教師招聘中,向邊遠地區傾斜,安排部分新任教師到邊遠地區學校任教;安排邊遠地區中國小校長到蘇南經濟發達、教育成果顯著的重點學校掛職鍛鍊;定期組織區內名優骨幹教師、相關學科教研員針對邊遠地區學校的薄弱學科,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研討、聽課、觀摩、講座等活動,促進這些學校的學科提升,促進優質教師資源共享,促進名優骨幹教師示範作用、輻射作用和引領作用的發揮。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師資力量均衡配置

五年來,堅持“凡進必考”制度,全區中國小共錄用新教師216人,其中教育碩士11人,基本解決了數量不足、年齡老化、學歷偏低三大結構性問題。並建立了全員培訓以遠程培訓為主、骨幹培訓以面授培訓為主、個性化培訓以校本培訓為主、聘請外教開展“引智培訓”的教師繼續教育新格局,健全教師的培養培訓體系,優化教師專業知識和學業技能結構,使全區教師隊伍素質有了明顯提高,高中、國中、國小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達到94.5%、96.6%和99.2%,與年相比,高中教師本科學歷提高了7個百分點、研究生學歷提高了12.1個百分點;國中教師大專學歷提高了3.3個百分點、本科學歷提高了20個百分點;國小教師大專學歷提高了16.4個百分點、本科學歷提高了38.3個百分點,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師資保障。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佈局有待於進一步完善。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發展與學校佈局規劃不同步,原有的學校佈局與城市化的進程不相適應,特別是馬羣、等地經濟適用房小區的大量增加,適齡兒童就學壓力大大增加,給每年的劃片招生帶來了較大的困難,也使就近的中國小就學壓力猛增,因此,調整學校佈局顯得較為迫切。

2、師資力量有待於進一步加強。雖然目前我區教師整體素質較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全區名特優骨幹教師人數偏少,與師資力量雄厚的白下區、區等兄弟區相比,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白下區有特級教師23名,我區一個都沒有;白下區有市級以上名特優骨幹教師179名,我區只有72名,且分佈不均衡,近郊學校的骨幹教師比遠郊學校的骨幹教師多,全區義務教育的師資力量配置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3、義務教育的投入有待於進一步加大。我區的南灣營目前是全市最大的經濟適用房小區,全市四大保障房項目中的花崗、保障房項目也在我區開工建設,隨着人口的大量增加,配建的中國小建成後將面臨着配套設備、設施建設、運營資金等方面的壓力,資金缺口較大。

三、幾點建議

教育寄託着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關係着民族素質和國家未來。為促進我區義務教育更加均衡發展,特提出以下建議:

1、進一步規劃學校佈局。要根據城市建設的發展,着眼未來,結合新堯新城、新城的建設和燕子磯地區的改造,科學合理規範學校佈局,加快對中國小的撤併步伐,組建高標準中國小,提高辦學條件,緩解就學壓力。

2、進一步加強師資力量。要依託仙林大學城的優勢智力資源,加大對名特優教師的培養力度;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選派骨幹教師到市名優中國小掛職鍛鍊;定期選派骨幹教師赴國外深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最好的環境、最優的政策、最佳的服務引進特級教師和市學科教學帶頭人,夯實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教師基礎。

3、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要建立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的機制,不斷加大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尤其加大對、等遠郊農村義務教育的支持,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和教師待遇等方面向農村傾斜,儘快形成城鄉同標準、一體化發展的格局。

【第12篇】農村義務教育調研報告

一、引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所必須面臨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新中國成立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相繼作出了《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規,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國農村義務教育事業長足發展,為農村培養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勞動者。自從提出了黨的xx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建設新農村”的口號後,國家就在農村這一塊實行了一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努力促進農村的和諧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探索更好的道路,貢獻自己的力量是我們的責任。

三農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問題,沒有農村廣大地區的現代化,也就不可能實現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在農村普及就能義務教育,關係到廣大農村中國小健康成長的基礎,關係到億萬農民素質的提高,關係到整個農業,農村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説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着很多的困難。

毋庸諱言,作為實現'兩基'目標'重中之重'的農村教育是不容樂觀。很多典型調查表明,農村學生的實際輟學率比上述國家統計數字高得多。這種狀況與《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規定的到XX年全國農村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標準,初等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的輟學率、完成率,分別控制在1%和3%左右,尚有一定差距。此外,一些交通不便、書籍報刊難以到達的邊遠山區,國小、國中甚至高中生因為無書報閲讀,逐漸又變為新的文盲或半文盲。

科教興國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國家的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基礎是教育。任何一個取消絕對平均主義政策的社會,人口素質的差異都將直接導致效率的差異,進而導致收入結果的差異。

為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法》在大塘鎮的貫徹實施,為了更好的瞭解韶關市大塘鎮農村義務教育情況,作為在校的大學生我們積極響應校團委組織的2011年大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今年暑假根據學院安排與大塘鎮政府的協助下,基於對家鄉的熱愛,懷着希望家鄉辛勤勞作的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於2011年7月份對我市大塘鎮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情況進行為期三天的專題調研。我們期望以次促進家鄉的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推動家鄉的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二、項目設計與運作

⒈項目組成人員

區順鑽、陳熙慧、劉杏梅、李濤

⒉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問卷式與訪談式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於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於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兩種方式相互補充,相互驗證,以克服單一方法的侷限性,使我們的調查活動從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得以體現。

⑴問卷式調查

調查問卷共發放30份

問卷調查中問卷設計是最為重要的工作環節。我們將問卷內容按這樣的順序排列:被調查者家庭和個人基本情況,被調查者所在學校基本情況,被調查者學習心理及學習行為。

⑵訪談式調查

問卷式調查法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對統計數字的量化分析,保證了它的廣泛性、客觀性,但也有所侷限。例如,有些被調查者很有想法、有觀點,在調查問卷中難以體現出來,而這些想法、觀點對於我們的分析具有重要價值;有的調查內容很難通過問卷得到答案,特別是有關心理動機、認知度、價值觀等深層次的內容,機械的問卷形式和簡單概括的選項回答的問題,限制了我們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彌補單線用問卷式調查的不足。以往的調查員通過寫調查員手記將一些認為有價值的談話記錄下來。本次調查我們採用訪談法,正式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配合調查問卷,力爭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探詢武漢市黃陂區部分鄉村義務教育現狀。

在訪談人羣選擇上,我們以教育主體中心,主要對學校教師進行了訪談。

3、調查地點

本次調查活動是在韶關市大塘針的大塘中學展開的。為了進一步獲得真實數據,我們還派組員前往韶關市馬壩鎮教育局瞭解學校情況。

三、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

1、基本情況

大塘中學現有接受義務教育在校生xx人,住宿生800人,教師80人,其中80%以上大專學歷,10多名本科學歷。XX年,全鎮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9.7%。近年來,縣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工作,認真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在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推進城鄉均衡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素質教育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縣政府積極貫徹教育方針,更新教育理念,實施素質教育。一是加強和改進學校的德育工作,圍繞愛國主義、誠信教育等主題,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組織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三是改革教育教學評價機制和考試招生制度,積極探索公開公正公平的學業考試、推薦選拔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招生考試製度改革,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使素質教育的導向地位更為突顯。

(二)加強師資建設,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明顯提高。教育發展,教師為本。近年來,縣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改革教師調配製度。對畢業生分配、教師進城等實行按需考錄,把好教師進口關。二是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通過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名校長工程”和“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三是加強教師職業培訓,隨着教材的改革,政府部門也對教師進行相應的培訓上崗,使教師適應教材與社會形式的發展。

(三)學生學習環境有所提高,學校近幾年新建宿舍、實驗樓與綜合樓,這都使學生的學習環境有所改善,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政策給他們帶來的一系列好處。

(四)社會、政府、學校都給予學生莫大的幫助,在學校內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對於輟學的學生,教師也會其家長行進勸解,作思想工作。使學校切實落實學生們的義務教育。

2、存在的主要問題

大塘中學義務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離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面臨着許多困難,存在着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一)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夠均衡。近年來,各級政府致力於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趨勢日益明朗,但差距依舊較大。一是教學設施不均衡。城鄉學校在硬件設施建設、現代教學設備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二是師資配備不均衡。名師名校長多集中在城區學校,農村學校比較缺乏。三是生源配置不均衡。城區學校班額過大,“消化不了”,而農村學校班額偏小,部分村小還存在“複式教學”現象。

(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仍然較低。各級政府不斷加大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力度,但教育經費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依舊突出。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如學校生物園,只能供學生觀看而沒太大實質用途,操場過於簡陋,在黃土平地上用簡單的用粉筆勾出跑道,等等。二是現代教學設備嚴重缺乏。。三是公用經費和培訓經費緊張。部分農村中國小辦學規模小,學生數少,生均公用經費難以維持學校正常運轉。由於教師培訓經費沒有列入財政預算,學校普遍缺乏教師培訓經費。

(三)學校周邊環境仍然存在隱患。據瞭解,在大塘中學附近有一間生產碳酸鈣的廠,在工廠開工時時常會產生些粉末狀的顆粒,這對學生與教師的健康都造成一定的危險。

三、幾點建議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為了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法》的貫徹實施,不斷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全面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義務教育法》宣傳力度,依法推進義務教育工作。縣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義務教育法》的宣傳力度,各級幹部不僅要學法知法,還要學深學透,充分把握義務教育的強制性、公益性、公平性等特點,用法律規範辦學行為,自覺履行工作職責,進一步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職責和依法治教意識,真正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義務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因此縣政府要切實負起管理責任。根據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精神,一要積極包裝項目爭取省撥資金,積極爭取省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確保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達到市定基本標準(國小、國中分別不低於500元和800元),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要;縣政府用於實施義務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加比例。二要加大現代化教學設備投入力度。要從過去重點保障硬件設施建設轉入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投入上來,不斷加強學校信息化和教學現代化建設。四要適當向農村傾斜經費。縣政府編制預算,應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應當高於普通學校。

(三)進一步整合和優化教育資源,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教育公平的本質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縣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一要重視義務教育發展規劃編制,合理佈局校網,確保教育設施建設與居住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二要提高鄉鎮學校辦學水平,通過政策傾斜、城鄉學校結對幫扶等措施,加快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努力使每個鄉鎮都有一所符合當地實際的示範性學校。三要關注弱勢羣體受教育問題。縣政府要研究解決民工子女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問題,進一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環境;要按有關文件精神解決特教學生護理費問題;要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寄宿的各項管理制度,妥善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生活問題。四要成立教育督導機構,對義務教育工作執行法律法規情況、教育教學質量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等進行督導,督導報告要向社會公佈。

(四)進一步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義務教育法》規定,縣政府應當加強教師培養工作,採取措施發展教師教育,制定教師培訓規劃,積極組織校長、教師的培訓和流動。

(五)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素質教育水平。推進素質教育是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關鍵和必然要求。縣政府要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要督促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模式,探索教育規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構築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機制和平台,提升素質教育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四、回首實踐效果,細心體會收穫

雖然這次調研時間短暫,但我們認真落實學校關於社會實踐的要求和規定,努力開展各項工作。為每次準備要進行的活動就進行計劃。此次時間給我們帶來的很大的影響,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經受風雨,見識世面,增長才幹,以實際行動去實踐“xxxx”的重要思想。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着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學校裏學生們純真、可愛的笑臉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服務當地百姓,造福當地人民;更重要的是我們獲得了在課本里與學校內學不到的知識。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認識問題不夠全面等問題,使我們回到學校後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們將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以我們所擁有的理論知識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紀大學生開拓創新、不斷進取的風采。這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將牢記在我們的腦海裏,它讓我們理解了很多有關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第13篇】我縣義務教育狀況調研報告

鞏固提高“兩基”成果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為進一步推進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結合我縣教育實際,XX年4月16日至19日對我縣各鄉鎮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教育基本情況

XX年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15所(個)。其中,中學11所、國小8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教學點6個、幼兒園5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省級示範性成技校1所。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25503人,其中,普通高中生2457人、職高生544人、國中生6646人、國小生13172人、在園(班)幼兒2684人,少數民族在校生佔學生總數的59.8%。全縣在職教職工2266人,其中專任教師2058人。

各級各類學校校舍建築總面積252359平方米,其中:磚混和框架結構137780平方米、磚木結構94410平方米、土木結構20169平方米。危房面積57489平方米,其中:b級2114平方米、c級4122平方米、d級51253平方米,危房率為23.34%。

二、鞏固提高“兩基”所採取的措施

(一)抓組織領導,為教育均衡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1993年以來,我縣的“兩基”工作按省、市規劃部署實施,在省、市的大力關心指導下,經全縣各級各部門、廣大幹部、教育工作者及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於1996年實現了“普六”驗收,XX年順利通過了省人民政府的“普九”驗收,並報國家教育部審批,公佈我縣為全國第7批實現“兩基”驗收縣之一。“兩基”檢查驗收後,縣委、縣人民政府始終把“兩基”鞏固提高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加強對“兩基”工作的領導,做到機構不撤,人員不減,通過“雙線”考核、教育督導和“兩基”年審等措施,“兩基”各項指標不斷得到鞏固提高,XX年通過了省政府的年審複查XX-XX學年初,有7-12週歲適齡兒童13026人,已入學13014人,入學率達99.9%;有13-15週歲適齡少年6240人,國中階段在校生6646人,國中毛入學率達106.51%;國小、國中輟學率分別為1.60%、2.72%;年內掃除文盲1206人,全縣青壯年非文盲率為99.1%,農業人口中非文盲率為99%。

(二)大力宣傳《義務教育法》及國家優惠政策

1.加強《義務教育法》的宣傳。各級各類學校積極貫徹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並在每學期開學之前組織學校教師入村入户對《義務教育法》進行宣傳,動員未入學、輟學學生返校。同時,教育局抽調局領導帶隊深入各鄉(鎮)村進行了專項督察,督促學校進一步加大力度做好未入學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工作。

2.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政策,切實治理教育亂收費。

一是健全工作機制,調整充實規範教育收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單位,層層簽訂責任狀,形成規範中國小收費工作網絡;二是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全面推行“兩免一補”政策。XX年共撥付公用經費570.65萬元(中央456.53萬元、省級114.12萬元),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補助費561.8萬元(中央280.91萬元、省級224.72萬元、市級28.08萬元、縣級28.09萬元)受益學生8801名,而且從XX年春季學期開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在校生均享受免費教科書政策;三是加強對收費的管理,教育局會同縣發改局、財政局、糾風辦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收費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規範學校收費項目,健全收費公示制度,把規範學校收費工作作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中國小政務公開、校務公開的一項重要內容;四是堅持標本兼治、堵疏結合,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積極爭取財政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實施教育均衡發展戰略,有計劃地改造相對基礎薄弱學校,努力縮小校際之間的差距;五是加大檢查和查處工作力度,今年上半年,市糾風辦、教育局、財政局和發改局組成的檢查組到我縣城區四所學校進行全面檢查。這些治本措施的實施,從源頭上有力地保證了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規範教育項目的實施和資金管理,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年工程建設情況

XX年共排出危房4273平方米,危房率由上年的25.29%下降至23.34%。

(1)XX年全縣危房改造工程3所項目學校,8個單體工程,下達維修改造中央專項資金178.96萬元。目前,開工2個項目學校,完工1個項目學校,未開工1個正在設計圖紙。

(2)“6·3”地震恢復重建項目共5項,建設面積4410平方米,總投資190萬元。其中重建項目4項,建設面積2490平方米,投資170萬元;修繕項目1項,建設面積1920平方米,共投資20萬元。現全部項目已完工,相關資料已彙編成冊報市教育局、縣發展和改革局。

(3)中西部農村國中改造工程3所學校9個單體,投入中央資金658萬元。其中勐大鎮中學學生宿舍、恩樂鎮中學學生宿舍及學生食堂、和平中學學生宿舍已開工建設,勐大鎮中學學生食堂正在招標中。

(4)縣政府、團縣委、扶貧辦積極爭取希望工程款90萬元,涉及3所學校3個單體,其中2個已開工建設,1個建設項目待定。

(5)其他項目。鎮沅四中是我縣實施撤鄉並鎮後政府重點建設項目,目前四中建築面積為2675㎡的教學樓已竣工投入使用,40套教師宿舍正在建設中;逸夫項目1個,爭取項目資金110萬元;市教育局安排鎮沅職業高級中學學生宿舍樓項目資金70萬元,預計年底開工建設。

2、鞏固“普實”成果

教育局把“普實”年檢覆查同“兩基”鞏固提高工作作為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來一同佈置,一起抓落實。XX年至XX年初,爭取上級主管部門專項資金,採購3萬元教學儀器補充到中學,中國小自籌資金6萬元,用於採購教學儀器,基本滿足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為使教育技術裝備管理規範,教育局投入2.3萬元,採購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使用軟件配發到中國小校,並對全縣中國小管理員進行集中培訓。

3.加大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應用

通過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的實施,全縣建成教學光盤播放點31個、衞星教學收視點96個、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教室14個,履蓋全縣各鄉(鎮)中國小。經與電信公司協商,將互聯網接入學校模式三的計算機教室,並使模式二的教學資源與多媒體教室、模式三的計算機教室連成小型局域網。目前,全縣共有14所中國小接入互聯網,充分將網絡資源與現有教育資源進行了整合。

(四)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全面加強

年全縣新招聘教師34人,其中公開招考15人、特崗9人、引進招聘10人,解決了部分中國小教師的結構斷層問題。高中、國中、國小(含幼兒教育)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89.5%、98.35%、94.1%。全縣教育系統具有高職職稱的146人、中職職稱1083人、初職817人、未評級的96人。

2.加強學校管理和班子建設,充實學校領導班子,推進幹部年輕化進程。通過考察、測評、推薦、競爭上崗,XX年共充實、調整學校中層幹部20人。

3.搞好在職短期培訓。通過中國小繼續教育和舉辦各種培訓班等形式,對在職的校長和教師進行培訓。其中,共培訓校長26人次,培訓面達108.33%,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培訓任務;教師的培訓面達100%,人均培訓達97個學時。

4.開展“pie項目頂崗培訓”。4月初,縣人民政府與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商定對我縣進行“pie項目頂崗培訓”,即思茅師專在XX年8月28日至10月30日,對我縣的40名農村國中英語教師進行脱崗培訓,同時學校選派40名英語系畢業生赴我縣各鄉鎮頂崗實習。

(五)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教學質量大幅提高

1.認真開展校本教研,實施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用課題形式來開展教研工作,用科研方法來解決教研工作中的重點、難點,使科研貼近教學、貼近教師、貼近學生,立足實際,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目標,以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堅持以“應用性研究”為主,提高研究針對性和實效性。

2.認真抓好教研機構建設。根據《雲南省教育廳關於雲南省縣級教研機構建設發展評估方案(試行)的通知》(雲教研〔XX〕7號)和《普洱市關於縣級教研機構建設發展評估的通知》(普教研〔XX〕3號)要求,我縣積極開展教研機構建設發展評估工作,成立領導機構,認真進行檔案的收集、整理和歸類工作。並於今年10月初通過評估,認定為二級一等教研機構。

3.認真開展新課改教學指導工作。教育系統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圍繞新課程的要求,大膽實踐,勇於創新,積極參加上級教研部門組織的各項活動,認真開展新課改教學指導工作,組織召開了大學聯考會考質量分析會、高三教師座談會,組織了大學聯考會考複習研討活動,舉行了國小品德與社會、科學等學科的課堂教學競賽,為及時解決課改中出現的問題,教研人員深入教學第一線,與廣大教師一起開展教研活動,對各類學校課改工作進行分析總結,進一步完善我縣課改評價等工作。通過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等措施,我縣教學質量穩中有升。XX年,全縣大學聯考上線624人,比XX年增加98人,上線人數、上線率居全市綜合排名第三;參加會考600分以上的203人,最高分680分,600分以上人數居全市第四;參加國小畢業檢測1992人,語文平均分83.88分、及格率95.23%,數學平均分77.34分、及格率80.12%,4項指標均名列全市第四。

4.認真抓好教學用書管理。我縣嚴格執行《普洱市中國小教學用書管理規定》,在今年召開的全縣教學用書工作會議,進一步規範教科書的選用、徵訂和發行工作,每學期深入學校對教材使用情況進行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形成書面報告上報市教科所。經檢查全縣未出現濫編、濫印教學資料的現象。

三、存在是問題

我縣雖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面臨着一些問題和困難。

1.教育體制上劃管理後,由於歷史欠帳大,加之我縣是典型的農業扶持縣,財政困難,鞏固提高“普九”成果還具有一定的難度。

2.農村校舍危房改造任務重,壓力大。我縣大部門學校建蓋時間比較早、標準不高,雖然每年都有危房改造項目,但是由於自然災害不斷髮生,造成舊的危房還未清除,新的危房不斷產生。

3.隨着課改的推進,原有教學儀器和設備長期得不到充實和補充,現已陳舊、老化,不能滿足新課程的要求。

4.教師隊伍年齡整體偏大,知識結構、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與時代發展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雖然縣政府同意縣教育局向外引進、招聘教師,但是部分專業教師還是緊缺。

5.集中辦學難。由於我縣山區面積大,人口居住分散,居住在山區的基本是少數民族,學校布點佈局調整難,教育資源狀況和調合存在矛盾,總體效益差。計劃生育的效應使學生鋭減,導致不少村級國小規模不足,教育資源不能發揮應有效益,且不利於教育教學質量提高。

6.信息教育發展緩慢。雖然我縣已建成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項目,但是由於設備有限,各種模式設備開展的課時量不足。部門學校的設備管理情況不盡人意,在設備維護問題上還存在很多問題。

五、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認識,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兩基”的高標準、高質量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戰略舉措,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教育和社會公平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於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不平衡,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面臨着不少困難和問題。因此,需要各有關部門要統一思想,充分認識義務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和關鍵性作用,進一步增強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目標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履行政府公共職能的首要任務,納入當地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總體規劃,研究制定本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任務、實施步驟和政策措施,辦好每一所學校,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抓好農村義務教育是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

1.要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政策傾斜和扶持力度,推動農村教育更快更好地發展。

2.繼續按照上級部門有關管理和使用義務教育保障經費的要求,規範使用好教育經費,杜絕學校亂收費現象,對違反規定亂收費的學校領導及相關責任人,堅決查處,對情節嚴重者就地撤銷職務。落實貧困生救助政策,建立中國小貧困生檔案,對貧困生實行動態管理,嚴格按照政策規定做好救助工作,讓貧困學生切實感受到黨和國家“陽光”的温暖。

3.進一步推進農村中國小的佈局調整,合理配置農村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資源的效能,促進義務教育均衡性發展,推進全縣教育一體化進程,通過佈局結構調整,保證農村教育規模辦學。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完善學校間對口幫扶,增強農村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從而提高整個義務教育的整體質量,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同時,進一步完善師德考核制度,建立完整的師德檔案,按照《關於落實<思茅地區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實施意見》的要求,對所有在職教師進行考核。

5.要加快義務教育標準化、規範化和信息化建設步伐,提升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要積極推進中國小標準化,辦好每一所學校。要用信息化武裝教育,用教育信息化帶動區域內的薄弱學校實現跨躍式發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互補。要全面推進課改,提高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

6.不斷深化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教學質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線,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繼續以新課程改革為中心的教育教研活動,讓教師們積極探索出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創新教育督導機制,充分發揮教育督導對均衡發展的導向作用

為適應我縣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要進一步更新教育督導觀念,堅持以有效的教育督導評估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教育督導在“督政”方面,要把教育均衡發展作為評價縣級教育整體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在“督學”方面要加強對薄弱學校、農村學校的督導,積極幫助學校爭取外部資源,規範學校管理,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努力縮國小校之間的差距。

鞏固“兩基”成果,促進義務教育發展是教育工作的重點,歷來備受關注。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強教育資源合理配置,積極爭取項目,努力實施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促進我縣義務教育持續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