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治理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14K

農村治理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加強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調研報告

一、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重點和難點

1.基層領導對農村環保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在調研中發現,不少農村的基層領導對加快發展農村經濟,解決農民温飽問題比較重視,但往往是注重一時的經濟發展,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忽視環境保護,認為農村的天地廣闊,有點污染沒關係。

2.環境監管、保障體系不健全。與城市系統、嚴密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相比,農村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嚴重滯後。環境監測、環境監理和環境規劃在農村難見身影,農村環境治理的範圍廣,牽涉部門多,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而按現行的監管體系,農村幾乎成了環境保護的死角。職能部門各自為陣,沒有全面形成銜接協調的執法管理網絡。同時環保部門管理人員不足,裝備器材落後,鄉鎮一級環保幾乎空白。農村沒有環保基礎設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於受條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橫流,垃圾亂堆,蚊蠅滿天飛的景象。

3.農民本身的環保意識差。認識不到環境污染深層次的危害性和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之長期傳統的生活習慣短期難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環境污染的主觀能動性。在農村調研時,指着門前、路邊的垃圾、到處亂扔的塑料袋,問村民:“你們就看着這樣髒,也不管嗎?”村民的答覆幾乎都是“我們農村就是這樣子的”。濫施濫用農藥化肥、隨意丟棄生產生活廢棄物等行為,農村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農村垃圾沒有進行專門處理,農村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二、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是要進一步強化領導責任。縣、鄉、村層面堅持主要領導自親抓,負總責,積極為整治工作創造良好條件,給予大力支持,確保工作紮實推進,強化宣傳引導,進一步動員全民積極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為倡導文明新風,共建美好家園貢獻力量。抓整治重點,既要解決“淺層次”問題,也要解決“深層次”問題,從解決最突出的問題入手,着力抓好場鎮街道、市場等薄弱環節的治理工作。抓好背街小巷,居發院落衞生設施規劃建設,以點帶面推進治理工作深入開展。

二是要加強論監督和宣傳,普及農村生態環保知識。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強環保知識宣傳,提高城鄉幹部羣眾生態觀念,形成全民參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良好氛圍。一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認識,使其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必要性、緊迫性,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摒棄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建設城市綠色生態屏障作為農業發展的長期戰略,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強對農民羣眾的思想教育。積極開展生態環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動,利用舉辦展覽,發放環保書籍和宣傳畫,表演文藝節目等多種形式,逐步在農村普及環境科學知識,促進農民更新觀念,不斷從自身做起,保護身邊環境。

三是要直面現實,找準差距,抓關鍵環節。鄉鎮環境整治的重中之重主要是治理“五亂”即亂丟亂吐、亂停亂放、亂擺亂賣、亂貼亂畫、亂搭亂建等,覆蓋面大,觸及千家萬户,涉及街道小巷,要真正把這項這工作抓實、抓好、抓出成效,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居民素質,從而實現羣眾素質大提升,發展環境大優化。通過不斷基礎工作,強化社區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功能,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規範化,法制化進一步落實好門前“三包”責任制,羣眾真正參與到城鄉環綜合治理工作中來。

【第2篇】2022年農村環境治理調查報告

,在縣政協副主席藍國富的帶領下,縣政協文教衞體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重點對舊縣、白砂、臨城、湖洋、稔田、下都等6個鄉鎮12個村(居委會)的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工作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並召開了有鄉(鎮)主要領導參加的座談會,聽取彙報,廣泛徵求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況

20**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鄉(鎮)、村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為載體,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為重點,按照農村“管網通、溝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彙集污水、集中無害化處理”的工作思路,集中開展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工作,農村環境衞生面貌明顯改觀,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領導重視,不斷夯實工作基礎。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環境衞生整治工作,各鄉(鎮)、村和相關部門迅速行動,及時成立了“家園清潔行動”領導小組,抽調人員,組建專門工作機構,並層層分解工作任務,逐級夯實工作責任,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村莊環境衞生基礎設施,將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列入縣對鄉鎮目標管理考評內容,編制了上杭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制定了農村垃圾清運和集中衞生填埋機制,建立健全了鄉鎮水質交接斷面責任制,全面推動生豬養殖業污染綜合治理等,確保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有章可循、有效開展。

(二)宣傳造勢,形成良好輿論氛圍。

通過懸掛橫幅、宣傳欄、廣播電視、散發宣傳資料和健康教育手冊等形式,廣泛深入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大力宣傳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的重要性,提高了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羣眾的公共衞生意識,使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為重點的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較好地推動了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深入持久開展,為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營造了良好氛圍。

(三)加大投入,基礎設施逐步改善。

20**年以來,為提高鄉(鎮)、村兩級“家園清潔行動”工作積極性,縣政府出台“以獎代補”政策,對列入縣垃圾治理試點村,經有關部門按照《福建省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垃圾治理驗收試行標準》要求驗收合格以上的每村補助2萬元,對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的行政村垃圾填埋場建設,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的每村補助5萬元。截止xx年10月份,縣財政共下撥補助資金約270萬元,爭取省、市級資金補助500萬元。農村“家園清潔行動”試點鄉(鎮)、試點村按照“百户一池、百米一箱、千人一員、每員一車”的標準配備了垃圾收集池、垃圾箱、保潔員和手推車等。xx年,全縣78個家園清潔行動試點村設置了22507個垃圾桶,208個垃圾池、78部垃圾清運車,配置了170名保潔員。今年起,對實行垃圾收集收費制度的古田、南陽、蛟洋、白砂、臨城、才溪、官莊、珊瑚、稔田、步雲10個鄉鎮所有行政村,按照800人以下、800—1600人、1600人以上的行政村分別聘請1名、2名、3名保潔員,保潔員工資1萬元/人/年,古田、南陽、蛟洋三個鄉鎮的工資費用按市、縣、鄉(鎮)1:1:1的比例,白砂、臨城、才溪、官莊、珊瑚、稔田、步雲7個鄉鎮工資費按縣、鄉1:1的比例,給予配套補助。

(四)突出重點,整治效果較為明顯。

一是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各鄉(鎮)、村開展以垃圾污染治理為主要內容的“家園清潔行動”,以治理“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路、改廚、改廁、改圈)為整治重點目標,組織發動羣眾對村內外的積存垃圾進行集中清理,特別是對轄區內的道路河道沿線、市場、小溪、集中居住區的房前屋後多年積聚的垃圾進行重點清運。二是加快推進垃圾集中收集、焚燒和填埋。目前,古田鎮、白砂鎮、舊縣鄉、才溪鎮、蛟洋鄉、稔田鎮、南陽鎮、步雲鄉、太拔鄉等19個鄉鎮都建設了垃圾填埋場;古田鎮、中都鎮、茶地鄉、舊縣鄉、下都鄉、才溪鎮、蛟洋鄉、稔田鎮、南陽鎮、步雲鄉、太拔鄉、官莊鄉等12個鄉鎮建設了垃圾焚燒爐;廬豐鄉、藍溪鎮建設了垃圾中轉站。各試點鄉鎮、試點村都按照要求建設了相應的垃圾集中收集池,同時,古田鎮金湖村、南陽鎮黃坑村、白砂鎮軍橋村等40個行政村建設了垃圾填埋場,保證了農村垃圾“掃得起來,運得出去,處理得掉”。三是建立環境衞生長效保潔機制。試點村制訂了村規民約、衞生監督制度、衞生管理公約,實行門前三包和徵收垃圾處理費等制度措施,建立了“村監督、鄉鎮自查、縣月查”的農村垃圾治理分級巡查制度,做好農村垃圾治理巡查登記,發現問題及時發出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並要求反饋整改情況。

二、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村莊佈局規劃滯後,村容村貌不容樂觀。

一是村莊佈局規劃滯後。我縣農村大部分村莊佈局規劃不盡合理,整體佈局散亂,沒有綜合考慮排水、排污、綠化、雜物堆放、家畜飼養等農村實際問題,存在搶佔、亂佔現象,給農村綜合整治工作帶來很大難度。二是亂堆亂放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後亂堆亂放現象比較突出,且不同程度存在亂倒建築、生活垃圾現象,影響了整治效果。三是綠化、美化不到位。大部分村沒有一個統一的綠化方案,借用自然綠化,沒有體現農村生態特色。四是農村飲用水普遍沒有經過無害化處理。五是城鄉結合部成為衞生“死角”。城鄉結合部經常出現衞生責任互相推諉、環境衞生無人管理的現象,導致城鄉結合部交接處往往成為環境衞生死角,長期得不到根治。

(二)工作進展不平衡,長效管理機制不夠健全。

從總體看,試點鄉(鎮)、試點村好於相對偏僻的村,經濟條件好的村好於村級經濟薄弱村,村級班子強的村好於班子渙散村。全縣已有14個鄉鎮、141個村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工作,分別佔任務數64%、41%。今年計劃完成2個鄉鎮、45個村莊的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和20個偏遠山村的村級垃圾填埋場建設。由於我縣的行政村數量多,有342個村(居)委會,目前已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村莊還未過半,根據省、市相關要求,爭取在“xx”期末完成村莊總數的80%,任務還非常艱鉅。同時,多數試點村雖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園清潔行動”工作制度和措施,但有些長效管理機制不夠健全,有的也沒有落實到位,“重治理、重建設,輕管護、輕規範”的現象依然存在。

(三)綜合整治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

一是農村環境衞生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我縣絕大部分村的主幹道雖然有硬化,但是村內的道路卻基本沒有硬化,且排水、排污設施不完備,存在垃圾、污水亂倒亂潑現象。農村垃圾填埋難易做到無害化處理,填埋場選址得不到羣眾的支持,有的村還遭到阻撓,選址十分困難。大部分村沒有垃圾筒,垃圾池也只是開放式沒有建成密閉式的垃圾屋,環衞車輛數量較少。二是大部分村經濟薄弱,工作經費短缺,保潔人員工資無法落實,只好在上級檢查時組織發動羣眾突擊打掃清理,“垃圾靠風颳,地面借水刷”的現象依然存在。三是徵收垃圾處理費涉及面廣、收費難,收費情況好的在80%,一般都是在50%左右。

(四)“五小”、“十五小”企業和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難度大。

一是“五小”、“十五小”企業治理難。一些小造紙廠、小塑料米廠、小化工廠等小型企業因生產工藝落後、環保設施建設滯後,受經濟利益驅使,出現偷排工業污水現象,導致部分河段水質惡化。對這類企業經常是整治後又死灰復燃。如古田、蛟洋15家無證小造紙廠、7家小塑料米廠在去年11月12日經過環保、工商、電力等部門聯合執法後,廠主又偷接私拉電線繼續違法生產,今年3月26日縣政府又再次組織聯合執法,拆除其供電設施。徹底取締工作阻力很大。二是養殖業污染治理難。我縣生豬養殖業量多面廣,涉及千家萬户,尤其是大量的散養户及500頭以下的豬場,雖建有沼氣池,但容量小,重建設輕管理現象突出,對小河、小溪的污染治理難。豬場環評審批手續程序多,費用高,養殖户有牴觸情緒。三是生活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難。近年來,各鄉鎮通過實施“家園清潔行動”,垃圾治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大多數垃圾填埋場堆積如山的垃圾如何有效實施衞生填埋、焚燒處理困難,極易造成環境二次污染。

(五)宣傳教育亟待加強,羣眾環衞意識急需提高。

目前,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工作存在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縣鄉兩級重視,工作力度大,但有的村組幹部積極性不高,還存在畏難情緒、信心不足、等待觀望態度,工作敷衍塞責,搞形式,走過程,缺乏主動性;廣大農民羣眾長期形成的不良生產生活習慣難以改變,隨意將建築垃圾堆棄河道、生活垃圾亂扔亂倒現象普遍存在,對開展農村環境衞生整治活動缺乏足夠認識,“創衞靠大家”羣眾性、基礎性工作難以深層次推進。

三、對推進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工作的對策措施

(一)、明確目標任務。

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真正為民謀福利、讓民得實惠的一項民生工程,也是推進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工作的重要載體。根據省、市相關要求,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的村在“xx”期末要完成村莊總數的80%。目前,全縣342個村(居)委會已實施“家園清潔行動”的有14個鄉鎮141個村,仍有一半多的村還沒有開展。為此建議:縣政府把目前還未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201個村全部列入今年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並要求村建立一套管理機制、落實保潔人員、建設垃圾收集池硬件設施且啟動垃圾處理費徵收工作。

(二)、加快新村規劃。

新村規劃是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工作取得長久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規劃不合理,勢必影響農村的後序建設與發展。為此建議:

一是城鄉規劃建設局要高度重視新村規劃工作,加快新村規劃編制進程。編制新村規劃要做到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結合我縣當地農民羣眾發展養殖、堆放柴草及農機具等生產生活實際,綜合考慮道路、水溝、公廁、公共場所、公益事業設施、綠化美化等多種因素,注重體現人文特色和生態特色,做到高標準又實用,一村一特色。規劃實施時,城鄉規劃建設局及鄉(鎮)、村兩級要加強指導,強化服務,使新村建設科學合理,整潔雅觀。對新村規劃編制已完成的村,在實施過程中要根據變化發展了的情況及時進行規劃調整完善,以彌補規劃滯後帶來的缺失。

二是各鄉鎮政府要因地制宜對農村垃圾焚燒爐、填埋場進行科學規劃、合理選址、統籌考慮。每個鄉鎮的垃圾焚燒爐、填埋場的建設數量要根據人口數量狀況而科學設定,並經過充分論證。環保部門要加強對選址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避免產生新的環境污染。

(三)、創新運行模式。

垃圾處理模式要堅持以農村垃圾治理為突破口,以建立農村垃圾整治長效機制為核心,以改善農村環境衞生現狀為目標,以農村人口密集區和重要流域垃圾治理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為此建議:

一是在縣城和縣城近郊範圍內,可以採用“村收集、鄉(鎮)清運、縣集中處理”的模式。

二是在地理位置離城比較遠的鄉(鎮),可以採用“户歸集、組(片)建池、村清運、鄉(鎮)處理”的模式;“户歸集”,即農户做好自家房前屋後的環境衞生保潔,提倡對垃圾進行分類,易降解可利用的有機物儘量返田,不易降解的垃圾歸集到垃圾池(桶);“組(片)建池”,即以村為主,組(片)或自然村為單位,按人口數量比例,選擇適合地點,建固定的垃圾中轉池;“村清運”,即村統一安排保潔人員負責村莊內道路、水溝等公共場所衞生保潔,並負責將垃圾池(桶)的垃圾清運到垃圾中轉池;“鄉(鎮)處理”,即由鄉(鎮)政府確定統一環衞人員,配備運輸工具,負責將各村垃圾中轉池垃圾清運至焚燒場或填埋場地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是邊遠地區、山區等交通不便的鄉(鎮),可以中心村為單元,採用“統一收集、就地分類、綜合處理”的模式進行處理。對個別確實無法集中處理的偏遠自然村,鼓勵推行農家堆肥方式,就地處理垃圾,實現垃圾無害化、資源化。

(三)健全長效機制。

機制既是活力、動力的源泉,又是約束的保證。建立和落實長效工作機制是搞好“家園清潔行動”的關鍵,開展“家園清潔行動”點多線長面廣,是一項高難度的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艱鉅性、動態性和反彈性的特點,僅靠緊一陣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須結合實際,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才能確保工作“不斷線”,持續深入有效開展。為此建議:

一是要建立管理機構。縣、鄉、村都必須成立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長效管理機構,配備好專職人員,明確工作職責,統一指導和管理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工作的開展。制定年度整治計劃,定期或不定期組織農村環境衞生大掃除,引導村(居)民自覺對門前佔道及亂堆亂放現象進行清理,定點裝卸農業生產用料,及時清運保潔。

二是要加快編制《xx~2022年上杭縣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上杭縣區域垃圾處理專項規劃編制指導意見》,並由縣人大進行審議通過。

三是要建立健全聯動互動責任體系。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在持續方面的難題,需要建立“縣城鄉規劃建設局負責牽頭,縣直有關部門配合、鄉鎮政府負責實施,村(居)委會具體落實,村民廣泛參與”的聯動互動責任體系。

四是各鄉鎮政府要按人口比例配備村級環境衞生保潔員,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精幹的專業保潔員隊伍,明確工作職責和範圍,每天負責對生活垃圾進行清理和運送,監督和勸導村(居)民不亂倒垃圾,不亂堆雜物和亂搭蓋。制定《村級環境衞生保潔員管理辦法》和《村級環境衞生保潔員工作職責與獎懲措施》。

五是要強化考核,實行滾動式管理。縣對鄉、鄉對村要層層建立年度目標責任制、督促協調機制、動態管理制度和准入退出機制。嚴格依據“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標準,每年組織對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鄉(鎮)、村採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訪、跟蹤互查等多種方式進行驗收考評考核。經過考評考核驗收達到合格要求的鄉(鎮)、村,由縣政府給予適當獎勵補助;對未達到合格要求的鄉(鎮)、村不得參加各級文明村、衞生村、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的評選,取消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補助資格,並對相關責任人給予效能告誡。

六是要建立健全明查暗訪、民意調查、檢查評議和巡查督察機制,完善“村監督、鄉(鎮)自查、縣月查”的農村垃圾治理分級巡查制度,實行村兩委和村民代表、老年協會對保潔工作成效進行“一記二查三評四考”工作方法,即專人記錄保潔情況、羣眾抽查、村民代表評議、村兩委考核,評議結果與保潔員工資獎勵掛鈎。對於出現垃圾污染嚴重回潮的,要對鄉(鎮)、村予以黃牌警告直至追究責任領導的責任。

七是要加強村級“兩委會”班子建設,為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四)加大資金投入。

資金投入是落實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實施“家園清潔行動”的關鍵所在,應建立完善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分級負擔資金籌措投入機制,確保“家園清潔行動”持續長效運行。為此建議:

一是縣政府繼續積極爭取省、市政府對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項目資金支持補助。

二是縣政府每年在編制財政預算時專門切出一塊資金作為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專項資金,繼續實行新村規劃編制的補助政策,且對所有已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又實行了徵收垃圾收集處理費制度的村級環境衞生保潔員的工資費用按縣、鄉1:1比例給予配套補貼。縣城鄉規劃建設局要按照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標準要求,組織力量對全縣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村級環衞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行一次摸底調查,根據摸底的情況和各鄉(鎮)、村財力狀況,縣財要按比例對環境衞生基礎設施建設、清運車輛及設備購置給予補貼,做到每户要配置一個垃圾桶,每村設立若干垃圾集中場所,配備一定數量的垃圾清運車,使鄉(鎮)、村垃圾做到集中投放、及時清運、無暴露的垃圾堆。

三是要支持有條件的鄉(鎮)、村成立民間環保機構,並設立環保專項基金賬户,向社會募捐,多方籌措環衞經費,以保障工作運轉。

四是村民委員會要形成合理的環境衞生保潔費籌措機制。通過村民代表大會“一事一議”方式,確定每個村民、每間店鋪、每家企業每月交納的環境衞生保潔費標準,使羣眾自覺參與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縣政府要儘快研究制定出台《上杭縣農村垃圾處理費徵收管理指導性意見》,規範農村垃圾收集處理費的徵收和使用,做到專款專用,收支公開。

(五)強化綜合執法。

綜合執法是解決重點部位、重點區域環境衞生突出問題的一個有效措施,應持續開展企業、養殖業污染物排放的綜合整治工作。為此建議:

一是要由城鄉規劃建設局牽頭,衞生、農業、國土、水利以及鄉(鎮)政府等部門緊密配合,對向河道亂倒建築和生活垃圾的現象,組織開展聯合整治行動,一抓到底,不留死角,取得實效。

二是環保部門要加大對農村工礦企業環境監管力度,強化環境保護,將工業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逐步向清潔生產方式過渡,建設生態文明廠區;嚴格控制企業污染物排放,推進小流域水環境整治,認真貫徹實施《福建省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一崗雙責”暫行規定 》,明確責任,加大對無證“五小”、“十五小”企業打擊治理力度,尤其是在電力供應上實行嚴厲管控。

三是畜牧獸醫水產部門和環保部門要協同配合,通力合作,對去年已拆除關閉的豬場加大巡查力度,防止回潮反彈;對禁養區外的養殖場進行綜合治理,督促場主採取生態立體養殖或施行零排放養殖技術;突出抓好人羣集中區域散養户的管理,督促其限制養殖規模,達不到治理標準的,繼續組織拆除或關閉。

四是對轄區江河中的水電站要嚴格做到最小下泄流量達標要求,以助淨化水質。

五是要進一步明確城鄉結合部位的環境衞生整治界限、職責和責任。由於城區在擴大,主次幹道在相應增加,縣環衞所或保潔公司應將管理範圍逐步延伸。按照“城區主次幹道由縣環衞所負責”的規定,應將城南琴崗路、光華路、金鑫路、新塘路、城西豐山溪東和西路等劃入縣環衞所或保潔公司負責保潔。

(六)加強宣傳教育。

提升“家園清潔行動”的工作水平,人的素質是根本。因此,各級政府要致力於正面的輿論宣傳,通過各種媒體和方式,大張旗鼓地開展宣傳活動,進一步擴大“家園清潔行動”工作的影響面,努力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增強公民“講文明、講衞生,保護環境、潔我家園”的思想意識,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為此建議:

第一要以發放宣傳單和廣播、牆報、宣傳欄等形式,進村入户,加大“家園清潔行動”工作的目的意義措施方法的宣傳教育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衞生和健康知識的宣傳普及,引導羣眾自覺保護環境,增強衞生觀念;

第二要通過制定衞生公約等村規民約,規範約束個人家庭衞生、居住小區衞生和公共場所衞生行為,對不衞生、不文明行為給予批評教育或一定的經濟處罰,並給予公開曝光,有效促使羣眾規範個人衞生行為,以鞏固垃圾處理成效。同時,要通過開展評選“優秀保潔員”、“十星文明户”、“文明衞生户”等活動來擴大羣眾的參與面和受教育面;

第三把“講文明、講衞生,保護環境、潔我家園”納入各中、國小校、幼兒園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內容,從小樹立環境衞生良好思想觀念,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

第四要注重樹立和推廣典型,對在開展“家園清潔行動”工作中湧現出來的好的工作經驗、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傳推廣,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和良好的工作環境。

【第3篇】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報告

鄉按着縣關於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治理的總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會議精神,自年初以來,鄉政府加強領導、突出重點、強化措施,使鄉村衞生環境有了新起色,鄉容村貌有了新改觀,為鄉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不斷加大監督管理力度,有效整治村容村貌、大搞環境衞生,推進環境衞生長效管理運行機制,使環境衞生整一片,淨一片,使我鄉環境衞生專項整治活動,取得了初步成效,環境衞生面貌大為改觀。現就衞生整治情況進行彙報。

一、黨委政府重視,措施得力,是開展環境衞生專項整治的重要保證。

今年以來,王土房鄉為鞏固和發展整治成果,為生態旅遊發展的需要,十分重視我鄉環境衞生的綜合整治工作,把它始終列入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當作 一項主要工作來安排。一是加強了對環境衞生整治的組織領導,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辦公室、司法、公安、旅遊等部門為成員的環境衞生治理領導小組,負責指導此項工作。二是制定下發了環境衞生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專項整治工作做到了目標明確,分工具體,措施到位;三是實施了“一把手”責任工程,使環境衞生整治工作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責任。保證了專項整治各項工作任務的全面落實;四是充分發揮包村幹部作用及時安排人員下村督導,落實衞生整治工作,科學合理的安排部署整治工作任務,確保整治任務按期完成;五是村成立了環保清潔隊伍集中清理,落實了衞生垃圾池的建設,同時為不斷加強和提高環境衞生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大環境衞生整治力度,先後下發了《限期清理通知書》和《門前三包責任書》,為順利開展環境衞生專項整治活動確定了具體的工作目標。

二、關注民生、把握重點、切實抓好環境整治工程。

環境衞生的好與不好,體現了一個鄉鎮文明形象,隨着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的願望日益增強。環境衞生狀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抓好環境衞生整治,已成為廣大羣眾的要求和願望。

根據我鄉2022年環境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村容環境衞生的現狀,從三月份開始到現在,重點做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春季大搞環境衞生月活動有利時機,廣泛動員,充分發動全鄉幹部羣眾,掀起春季愛國衞生運動的高潮,重點清理主幹路衞生、公共場所衞生和“五亂”現象,消滅衞生死角,清除各類垃圾,淨化路邊環境的專項治理活動;

二是各村積極行動成立清潔隊伍進行集中清理,對公路兩側環境衞生的進行了綜合整治,清理了各類垃圾、廢棄物,清理了去冬以來產生遺留的灰、渣等生活垃圾;

三是查處了沿街“五亂”現象,秸稈和柴垛、垃圾、亂堆亂放現象基本清理完畢。五亂得到有效解決。由於各級領導重視,狠抓落實,使環境衞生整體面貌大為改觀。

四是明確任務,限期清理。為確保在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中取得明顯成效,先後下發了《限期清理通知書》500餘份,《門前三包責任書》50餘份,取得了明顯效果。

五是加大督導檢查。為進一步推動了此項工作,在各包村領導深入所包村進行督導檢查的基礎上,王土房鄉組織鄉人大主席團對全鄉環境衞生狀況進行了視察,對主要街道衞生、店鋪門前衞生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解決方案。

六是制定獎懲制度。鄉政府將此項工作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對治理好的村給予2022元獎勵資金,差的村將進行處罰。

七是建立長效機制。為進一步加強全鄉環境治理,改善村民居住環境,是環境治理工作成為長期的行動,成為羣眾的自覺活動,鄉里制訂了環境衞生整治村民公約,保證了全鄉居民在生產生活中有章可循,全力打造優美環境,加大整治力度。

三、建章立制,完善制度,確保環境衞生長效管理落到實處。

為了使全鄉人民有個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加大對外來人員的投資吸引,為把環境衞生長效管理落到實處,在建章立制上做好文章,在管理措施上狠下功夫,根據我鄉實際結合目前環境衞生現狀,我們應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了對村環境衞生管理的投入力度,建立衞生保潔員隊伍,以便長久保持良好衞生環境。二是不斷加強環境衞生的監管力度,全鄉每名幹部都有義務和權力,負責巡查全鄉環境衞生的的整治工作。三是加大對衞生處理力度,對於違反環境衞生法規和規定,亂倒垃圾和“五亂”的,認真執行村民公約。四是不斷加大對居民的環境衞生法規規章宣傳力度,不斷增強他們的環境衞生和環境保護自我意識,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截至目前,全鄉出動車輛140輛次,人員1500餘人次,共清理垃圾13000餘噸。

在全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與上級的要求和人民羣眾的期望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們有信心,在今後的環境衞生整治工作中,按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集中精力,以更大的力度、更實在的舉措、更有效的手段,務實的工作態度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努力把我鄉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整潔有序、和諧自然的鄉村而奮鬥。

【第4篇】縣農村信用社系統治理商業賄賂自查報告

XX年舉國上下掀起了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活動。中國銀監會下發了《關於銀行業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市辦、聯社成立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為我縣農村信用社系統開展商業賄賂指明瞭方向,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與措施。為了將此項工作落到實處,聯社領導班子審時度勢,迅速在全縣掀起了開展案件專項治理活動,通過全面傳達會議精神,達共識,找差距,增信心,抓落實,現就活動開展以來情況自查如下:

一、積極貫徹,充分領悟文件精神內涵

治理商業賄賂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和部署,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確保發展的保障。我社收到文件精神後,立即召開全體員工會議,要求廣大員工認真學習,統籌兼顧,合理安排,按照方案內容、抓檢查、抓整改,紮實有效地推動治理商業賄賂工作有效開展。通過學習,大家一致認為:只有紮實開展治理商業賄賂活動,並與開展案件專項治理活動等結合起來,才能有效遏制違法違規案件的發生,全面提升內控和風險管理水平,為農村信用社改革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加強領導,積極落實案件治理組織體系

治理商業賄賂工作是一項嚴肅的管理工作,也是農村信用社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需求。為使文件精神落到實處,我社及時建立了以社主任XXX同志任組長,副主任XXX同志為副組長,其他同志為成員的“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領導小組。

三、結合實際,按方案認真開展自查

我們圍繞“標本兼治、實行綜合治理,統籌謀劃部署,穩步有序推進,明確工作重點,解決突出問題,嚴格把握政策,維護髮展大局”的指導原則,按照上級會議精神和自身工作實際,重點自查自糾授權(授信)管理、客户經理及擔保出具擔保方式的貸款手續、業餘攬儲、不良貸款清收的手續費支出、大額財務費用的開支、基建工程、房屋租賃、大宗物品採購、資金拆借、出具信用證(保函、資信證明)、抵債資產的入帳與處置及其它大宗資產的拍賣、出售等不正當交易行為;重點排查授權(授信)管理、基建工程、營業網點(辦公用房)裝修、大宗物品採購、大宗資產處置等商業賄賂案件;重點加強對內部控制、授權(授信)管理、資本約束管理、財務收支管理、資產的構建和出租出售、勞動用工以及合規文化和商業道德建設的長效機制建設進行自查。

四、紮實推進商業賄賂治理工作

採取多種形式,防止走過場,嚴格實行“雙線”問責制,即對我社業務操作崗在業務經營過程中發生的違規、違紀問題進行問責;對監督不力、失職瀆職行為進行責任追究。按照“法人負責,分級自查、雙線問責”的原則,嚴格自查自糾和案件排查工作責任制,一級檢查一級。對自查自糾和案件排查中發現的問題,隱瞞不報、整改不力、糾正不及時、處理不嚴肅的,要對有關部門、有關責任人實行問責,嚴肅追究黨紀、政紀責任。加大案件排查力度,嚴肅查處商業賄賂案件。設立和完善了信訪舉報制度,拓寬案源渠道。利用各種途徑掌握案件線索,依靠社會力量擴大案源,充分發揮信訪舉報網絡的作用,公佈投訴、舉報電話,設立舉報箱,拓寬舉報渠道。鼓勵內部人員和相關企業舉報投訴,充分調動和發揮人民羣眾舉報商業賄賂問題的積極作用。加強了溝通協調,建立案件協查和移送制度。積極與有關部門加強溝通和配合,構建商業賄賂信息交流平台,建立案件協查和移送機制,形成辦案合力。對發現的賄賂案件線索要及時向上級報告,並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對涉案金額巨大、情節嚴重、性質惡劣、嚴重侵害羣眾利益和破壞金融市場秩序的案件,必須依法查處,嚴懲違法犯罪分子。着眼解決深層問題,健全防治商業賄賂的長效機制。一是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全社要堅決摒棄重發展輕管理、重規模輕內控的傾向,糾正片面追求市場佔有率、為謀求競爭優勢而忽視風險進行不正當交易的問題,要實行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辦法,加大對違法違規等案件及其責任人的查處追究力度,營造遏制不正當交易行為和反商業賄賂良好內部環境。二是加強操作風險管理。全體員工要將治理商業賄賂與案件專項治理工作相結合,把銀行業操作風險管理作為一項常規性工作來抓,切實降低案件發生率,提高案件內查發現率和堵截率,嚴厲打擊金融犯罪活動,鞏固案件專項治理成果。三是加強合規文化、廉政文化和商業道德建設。要求員工社樹立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行為規範,提高廣大從業人員對不正當交易行為和商業賄賂危害性的認識,改變和糾正商業賄賂是“潤滑劑”、“潛規則”等錯誤觀念,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為我社健康發展、合規經營提供保障。

【第5篇】關於縣農村面源污染治理調研報告範文示例

根據xx市農委關於切實抓好農村環境和農業生態建設工作的通知(遵市農發〔2022〕12號)精神,為貫徹省、市生態文明建設精神,加快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着力推進xx縣“十三五”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依據《xx市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遵府辦發〔20**〕147號)要求,xx縣農牧局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農村面源污染是指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物,如肥料養分、農藥、禽畜糞便、生活垃圾等,從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徑流沖刷作用下,通過農田地表徑流、農田排水和地下滲漏,使污染物進入自然水體、土壤或存於地表所引起的污染。

當下,xx縣農村社會、經濟水平已得到長足發展、進步。但是,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xx縣農業面源污染問已日益突顯。根據xx市農委關於切實抓好農村環境和農業生態建設工作的要求,為貫徹省、市生態文明建設精神,加快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着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對xx縣農村面源污染狀況進行了初步調查,並提出了開展治理的初步建議及“十三五”治理目標。

1 基本縣情

xx縣位於貴州省北部大婁山中段xx市東北面,國土面積2546.40平方公里。縣城距離xx市區40公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均温15.6℃,年均降水量1160毫米,雨熱同期。海拔多在800—1200米之間,境內地形複雜,以山地為主,有不少壩地,萬畝大壩4個,千畝大壩5個。全縣有耕地總資源73127公頃,統計常用耕地面積27387公頃,其中田14131公頃、土13256公頃。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主要河流65條,總長936.9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6.16億立方米。xx縣屬於中亞熱帶植物區,森林覆蓋率現有50.8%,境內寬闊水原始森林保護區是地球同緯度僅存的一片原始森林。xx縣是一個傳統農業縣,素有“黔北糧倉”之稱,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中國辣椒之鄉、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中國金銀花之鄉。

xx縣下轄12個鎮、3個鄉、1個自然保護區、2個工業園區,12個社區、105個村民委員會,2385個村民小組。現有總人口54.6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9.52萬人。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73.17億元,財政總收入8.5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0元,糧食總產量27.1萬噸。

2 xx縣農村面源污染現狀

從產生渠道來看,xx縣農村面源污染主要來自種植業、養殖業以及農村生活源這些方面。一是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薄膜等投入物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污染;二是畜禽飼養排泄物、污水的污染;三是水產養殖對水體的污染;四是農村生活垃圾、排污的污染。

2.1 種植業面源污染概況

xx縣以種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煙、蔬菜、辣椒等農作物為主,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近年全縣農作物年播種面積約76934公頃。當下,xx縣農作物種植中農家肥施用量大幅度減少,而化肥、農藥、薄膜使用量大大增加,帶來了農業面源污染。

2.1.1化肥施用的污染。

肥料主要通過流失進入水域或地下水而致水體污染。據統計,近年xx縣年肥料施用量21648噸,其中:氮10694噸,佔施肥總量的49.4%,磷 5690噸,佔施肥總量的24.9%,鉀5264噸,佔施肥總量的25.7%,氮、磷比例為1:0.53。以全縣農作物年種植總面積76934公頃計算,平均施用量每公頃281.4kg。xx縣的施肥狀況,一是施用量偏高,與國際公認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225kg/公頃相比,超了25%;二是與科學施肥要求相比,氮、磷比偏大,比廣泛推薦的化肥安全施用氮、磷比1:0.4高了0.13,造成肥料施用不平衡。這種施肥狀況導致肥料利用率低下,肥料流失量大。據統計,xx縣肥料利用率總體上約為37.2%,預示着另62.8%的施用除一部分被土壤固定外,相當一部分被流失而致污染。

2.1.2 農藥使用的污染。

農藥的長期大量使用,雖然保住了一定量的產量,但同時也致使大量害蟲天敵被殺滅,破壞了農田生態平衡,且害蟲抗藥性愈來愈強,以及造成土體、水體、農產品的污染。經調查,縣內主要使用的農藥為毒死蜱、吡蟲啉、阿維菌素、辛硫磷、敵敵畏、菊酯類、多菌靈、甲基託布津、代森錳鋅、三環唑、粉鏽靈、敵克鬆、草胺膦、百草枯、稻田除草劑等農藥。近年全縣農藥年施用量約28.23噸,折算年畝用量有68.7克。農藥通過作物吸收、自然降解後,流失率微乎其微,但調查發現,由於施藥器械和方法限制,大部分藥液灑落於土壤表面或飛散入空氣,農藥的利用率一般不足30%,而廢棄農藥瓶、袋一般都被置於野外,餘留藥物會隨雨水衝淋進入土體、水體。

2.1.3 秸稈亂堆亂放也帶來污染。

經統計,近年全縣秸稈年生產量89.98萬噸,其中:秸稈還田量13.01萬噸,佔14.46%;秸稈田間焚燒量3.56萬噸,佔3.96%;秸稈棄置亂堆量4.16萬噸,佔4.62%;秸稈飼料量57.64萬噸,佔64.06%;秸稈作為家庭燃料量8.18萬噸,佔9.09%;秸稈原料量3.43萬噸,佔3.81%。

統計表明,一是目前xx縣秸稈還田率較低,秸稈使用量最大的為飼料,最小的為做原料;二是棄置亂堆的秸稈造成環境污染,每遇大雨,即有大量秸稈被地表徑流衝入溝渠、河道、坑塘、水庫等水域,在水體中腐爛而污染水體。另外,隨着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的進一步發展,經濟效益較高的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擴展,而蔬菜等農作物所伴生廢料,其產量大、含水量高、腐敗時間短,不及時處理容易造成污染,局部地點廢菜葉污染問題已有表現。

2.1.4 農膜的污染。

當下,xx縣農業生產使用農膜已較為普遍,用量較大,據統計,全縣種植業年使用農膜量約為402.7噸,以全縣27387公頃的常用耕地面積計算,年畝用量約0.98公斤。所使用的農膜中,僅有約4噸為可降解農膜,僅佔總用量的不到1%,絕大多數屬於不可降解農膜。農膜使用後,均未開展回收利用,也未進行規範的回收處置,一部分殘留在田間,殘留量約為35%,即年殘留140餘噸,直接對土體造成來得的污染;一部分隨意收置在田邊地角,每遇大雨,即有廢膜集入河道、低地、坑塘、水庫、田壩,造成環境污染。

2.2 畜禽養殖業的污染

xx縣畜禽養殖以豬、牛、羊、禽為主,除傳統一家一户自養外,近年來,畜牧產業的發展受到高度重視,得到一定發展,相當數量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畜禽養殖户、場逐步增加,畜牧業將成為xx縣農業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當下全縣已有規模養殖户261户,養殖場89個,已建養殖小區11個。主要畜禽年出欄量生豬31.84萬頭、牛1.02萬頭、羊1.83萬頭、家禽107.27萬隻。主要畜禽的糞便年產生量約23.62萬噸、尿液與養殖污水年產生量約3.96億升。

傳統一家一户養殖模式下,畜禽糞便基本上未經無害化處理,是xx縣農村人居環境主要污染源之一。後來所發展起來的規模養殖户、養殖場、養殖小區,其所散發出的臭味,所排放的污物、污水,對人居環境造成明顯污染,也對水體及土壤造成污染,已成為了xx縣農業面源污染源頭之一,對其不可輕視,治污工作需要跟上。xx縣自2022年起着手養殖場的標準化建設、改造,解決其治污等問題,但至今,據統計,還有30%左右未改造到位。

2.3 水產業污染情況。

xx縣水產養殖模式主要有池塘養殖、水庫養殖、流水養殖等。全縣有適宜水產養殖水面10140畝,其中山塘、池塘養殖面積2268畝,水庫養殖面積2600畝,河流管護養殖水面5272畝。近來,全縣水產品養殖產量約1872噸,水產業飼料總用量約2000噸,漁藥總使用量約2噸。

水產養殖廢水排放量大,循環使用量小,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水產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在水體中分解,污染水體。一些水產養殖户,由於經濟利益的驅動和科學知識的不足,存在濫用藥物現象,造成水產品的藥物殘留和對水環境污染。

2.4 農村生活源污染情況。

據調查,xx縣農村人均日產生生活垃圾1公斤、日排放污水20公斤、日排放糞便0.8公斤計算。按xx縣現有農村人口49.3萬計算,全縣農村每年產生垃圾50餘萬公斤,生活污水1000餘萬公斤,糞便約40餘萬公斤。其中尤為嚴重的,一是各種塑料包裝物垃圾大量出現,帶來的污染更是明顯;二是生活污水中,普遍溶含各類化學洗滌用品殘餘,污染性較強。而當前xx縣農村廢棄物、廢水和糞便無害化處理基本未開展,普通存在垃圾亂放、污水亂排、糞池處於開放式等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業生態及農村環境衞生。

3 對xx縣“十三五”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議

3.1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大會和市委四屆二次、三次、四次全會精神,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貫穿於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及農業、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各方面,堅持源頭防控、過程控制、終端治理的原則,積極推進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構建農業生產過程清潔化、廢物利用資源化、產品安全優質化,促進xx縣農村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3.2 工作目標。

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動植物繁育和疫病防控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加強農業生產資料的監管,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標準化養殖場建設。全面開展畜禽水產養殖整治、農田清潔、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全縣農村山綠、水清、田潔、村美,資源循環利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全面建成美麗鄉村。

3.3 主要工作任務。

3.3.1大力推行“清潔”農業。

全面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測土配方施肥、綠色病蟲害防控等項目,實現主要糧油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指導全覆蓋,提升科學施肥、用藥水平,增加有機肥用量,盡力減少化肥用量,從而顯著減少肥料養分、農藥的富餘,將肥料、農藥引起的污染控制到低微的水平。到2022年,測土配方施肥和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普及率分別達到95%和85%以上,使肥料施用量降到225kg/ha的安全標準以下,使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全面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進一步開展畜禽、水產標準化養殖場建設、改造。要對養殖場進行合理佈局,劃定禁養區、控制區和養殖區。對高密度養殖區,嚴格控制養殖規模,對新建、改擴畜禽水產養殖場(户)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到2022年,實現全縣規模養殖場、區的標準化建設全覆蓋,全達標。

大力推進田園清潔工程,解決農田“白色”污染。防止低於一定厚度的農膜流入市場,並盡力減少農膜的使用,增強對廢舊農膜的回收與管理,防止在土壤中積累。建立廢舊農膜收購和加工企業,通過適當提高收購價格、政策優惠、財政補貼等措施,激勵農民回收售賣及促進企業回收廢舊農膜。

3.3.2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更是xx縣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產品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必須着力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是要廣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營造全縣齊抓共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社會氛圍。二是要重抓農業投入品市場監管,保障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特別是在農藥方面,必須要100%查禁售賣、使用禁用農藥。三是要大力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大推進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生產、認證,農產品中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到2022年種植面積達到72.5萬畝以上,佔主要農產品種植面積115.4萬畝的62.8%以上。四是要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推行市場準入制度,打造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市場環境,到2022年達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常態化。五是要繼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測隊伍建設,切實提高xx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

3.3.3 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全面開展沼氣工程建設。

發展循環農業,以沼氣工程和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為紐帶,以辣椒、蔬菜、精品水果、茶、優質稻米、石斛種植,烏骨雞、肉牛、肉豬、黔北麻羊等特色畜禽養殖為重點,大力發展“養殖—沼氣工程—種植”等循環農業模式。推進養殖場糞污能源化、肥料化利用,對規模養殖户(場)建有機肥加工廠、沼氣池進行補助,對分散養殖農户(場)的畜糞則建立畜糞收集處理中心進行集中處理,通過資金補助等形式建立簡易的有機肥加工點,將畜禽糞便處理和有機肥的生產、沼氣池的建立有機的結合起來。

普及“一池三改”的農村户用沼氣工程,到2022年,沼氣池使用户率達到80%以上;全面開展畜禽養殖場的沼氣工程建設,建設率達到100%,使畜禽養殖場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大力抓秸稈資源化利用,實施秸稈還田、貯飼料生產、食用菌栽培等秸稈再利用工程。到2022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均達到90%以上。

3.3.4 搶抓機遇,大力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提升農村生態大環境。

積極爭取中央、省級支持,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結合xx縣特色產業、積極探索林茶、林藥等模式,開展“玉米下山,生態林、經果林上山”行動,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3.3.5 大抓農村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

以改變農村環境髒、亂、差現狀為目標,結合“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加快建設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有條件的可建設農村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因地制宜建設排污管網及小型生活污水集中處理中心,處理的廢水還可用於農田灌溉;建造垃圾中轉站,配套安裝相應的垃圾處理設施,採用“户收集、村運轉、鎮處理”的系統化模式處理農村生活垃圾。並着力改變廣大農民的生活習慣,落實清掃保潔、垃圾收集、集中處理制度,形成農村衞生保潔長效機制。到2022年,完成全縣主要村落“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創造整潔、優美、文明的農村人居環境,達到房前屋後基本沒有零星垃圾、庭院沒有隨地流淌污水,村間、野外沒有散放的垃圾。

3.3.6 加強土壤污染防治。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十條措施》,嚴格環境准入,防止新建項目造成土壤污染。大力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實施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工程。在已完成的土壤污染調查基礎上,對土壤污染進行全方位評價,提出控制、利用和保護對策。確定土壤污染防控重點領域、區域,開展典型污染土壤尤其是化學污染場、主要農產品產地、工礦廢棄地等區域的土壤污染監測和修復示範工作。摸清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底數,建立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檔案,開展日常監測和預警。到2022年完成農產品產地污染等級劃分,實行分級管理。

4 組織保障建設

4.1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人員隊伍。

建立農村面源污染治理領導機構,組織、協調、督查、考核全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並建立健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監測隊伍,配備人員、設備,成立農村面源污染治理辦公室,制訂工作計劃,分解工作責任,指導工作開展,並開展農村環境常態化監測。還建議全縣分片區設立環保部門在鄉鎮的派出機構,來開展工作。

4.2 提高認識,加強對該項工作的重視

崇尚綠色gdp績效意識,建立農村環保責任制,促政府、部門樹立“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清山”理念。各鎮鄉村對本轄區農村環保負責,把廣大農村的生態環保問題提上日程、納入工作計劃,建議各鎮鄉至少要配備一名行政編制的環保專職幹部。

4.3 爭取資金支撐。

大力爭取資金投入,一是爭取本級排污費資金的徵繳返回,每年預算專項資金投入;二是爭取國家、省、市專項資金投入,三是爭取社會資金的投入。

4.4 加強政策宣傳與科學普及,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台、報紙、網絡等媒體,結合農民培訓、科技下鄉等載體,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宣傳力度,多層次、多形式地普及農業生態環境知識,提高公眾的認知度、環保意識和參與意識,着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組織編寫面向社會各界的科普讀物,建議農村環境保護、防止污染意識要“從娃娃抓起”,在中國小開展相應教育,普及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擴大公民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設立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投訴中心和公眾舉報電話。

【第6篇】農村養殖業環境污染治理情況調查報告

xx鄉位於xx省xx市xx區西北郊,全鄉總面積33.61平方公里,總人口1.6萬人,農業人口1.38萬,耕地面積17148畝,鄉境內交通發達,距xx城區13.6公里,xx市經濟技術開發區6公里。新建設的長韶婁高速公路和婁北連接線給小碧帶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這裏距長沙95公里,一個小時的車程,從婁北連接線到xx城區僅15分鐘車程,已成為投資新熱土。

小碧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省高效生態農業示範試點鄉,近年來形成了xx黑豬、家雞、油菜蔬菜、花卉苗木、楊梅、葡萄等為主的規模化種養業,產業結構調整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但隨着養殖業的高速發展和擴張,由於發展與養殖治理污染的矛盾未得到同步解決,養殖排污的問題也日趨嚴重,排放的污水對周邊的水體、土壤與空氣等環境造成一定污染,給環境保護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因此,加強對養殖業污染防治也成為xx鄉養殖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和難題。

一、xx鄉養殖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xx鄉的養殖業在國家各種惠農政策的扶持和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得到了快速發展,全鄉養殖規模化、標準化、良種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鄉共有規模化肉牛養殖場1個,蛋雞和肉雞養殖場兩家,年出籠成品蛋雞、肉雞56萬餘羽,養羊專業合作社1個。重點產業牲豬養殖業發展迅猛,已建成規模養殖標準化養殖小區(場)11個,全鄉xx年出欄牲豬84000餘頭,常年存欄牲豬48000多頭,其中存欄萬頭以上養殖場1個—xx湘村黑豬原種場。存欄xx頭以上的養殖大户6户,存欄150頭以上的養殖户105户。

二、養殖業造成環境污染情況及原因分析

(一)環境污染情況

目前,全鄉共有養殖户約1800多户,其中絕大部分為散養户,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户)有200多家。我鄉是牲豬養殖大鄉,污染主要集中在豬糞、污水的排放上,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污水、糞、尿,排放的主體主要是規模養殖場和規模比較大的養殖户,上規模的養殖場(户)在養殖過程中都大力推行“畜禽—沼—果(魚、菜、稻)”等生態養殖,使養殖排放的污水、糞便、尿液在循環利用及無害化處理上得到了一定程度解決。但隨着養殖量的不斷增長,由於發展與養殖治理污染的矛盾未得到同步解決,各種養殖排污的問題也日趨嚴重:湘村高科黑豬原種場常年存欄養殖黑豬萬頭以上,建設有標準化欄舍18棟,豬糞和污水處理也最規範,建設了800立方的沼氣池、死豬處理池等環保處理設施,但污染問題仍未得到緩解,所在的集和村有五個組100多畝水田因豬糞污水注入導致土壤過肥,導致水稻空穗,顆粒無收,十餘口池塘魚蝦絕跡,成為臭水塘,周邊地表和地下水也受到污染,經檢測養殖場周邊水質,各種細菌含嚴重超標,人畜安全飲用水不得不從其他地方解決;十字養殖小區存欄豬xx多頭,儘管建設了污水收集池,生化池等各種設施,並且定期將豬糞、污水運上山澆樹,但由於養殖規模大,豬糞污水多,無法及時全部處理,雨季曾發生過污水溢出,流入池塘導致大規模死魚現象;高坪村原是全鄉第一個養殖大村,全村共有大小規模養殖户40餘户,存欄牲豬6000多頭,由於地勢較高,豬糞污水大量流入高燈河,導致xx鄉境內高燈河沿線7個村受影響,現限制養殖,規模養殖户大幅減少。各養殖場由於排放的污水對周邊的水體、土壤與空氣等環境造成一定污染,給環境保護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因此,加強養殖業污染防治也成為xx鄉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和重要內容。

(二)主要原因

1、養殖户環保意識薄弱,對養殖污染缺乏科學的管理。對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緊迫性認識不足,重養殖輕治理,沒建設好與養殖相配套的排污處理設施,採取直接、間接排放或蓄集污水,嚴重影響了周邊環境,沒有做到環境污染治理與養殖持續發展相協調。

2、片面追求規模,沒有嚴格執行國家的環保標準。大部分的養殖場受利益的驅動,片面追求養殖的規模,把有限的資金全部都投入到養殖生產當中,對環境污染處理設施的投入很少,沒有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進行養殖污染物排放,給養殖污染治理帶來了困難。

3、規模化養殖過於集中,密度過大,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難度。xx鄉主要有高坪、十字、集和、桐梓、同安等村牲豬養殖户較多,集中養殖有利於養殖户開展防疫、飼料、種豬採購、牲豬銷售運輸等優勢,降低養殖成本。但其缺點是排污量過大,難以治理及利用。各規模化養殖場都建設了相應的豬糞、污水處理設施,養殖户都建設了一至兩個沼氣池,污水池,但遠不足以解決污染物排放問題,並且由於量大,治理難度高,對周邊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4、治理成本高,經費不足,措施不到位。養殖業污染環境防治是一項工作難度大,資金投入多的工作,十字村養殖大户李長青養殖牲豬1000餘頭,建設了大型沼氣池和污水池,同時在屋後承包了100多畝荒山種樹、養雞,將豬糞、污水運上山澆樹,但僅限於人工挑運,現今勞動力工價高,僱工請人都不合算,而最理想的辦法是建設一個泵房抽取污水,儘管動物防疫部門有項目和扶持資金,也鼓勵養殖業這麼做,但經核算,他個人需投入的資金達90餘萬元。相比治污設施的高額投入,養殖户顯得有心無力,只能建設一些面積小的沼氣池、化糞池等處理設施經簡單處理後就直接排出外面,造成了很大的環境污染。

三、目前採取的環保措施和成效

(一)大力實施標準化建設。我鄉大力宣傳牲豬標準化養殖,引導養殖户積極轉變傳統養殖模式,大力推進標準化養殖,努力整合現有資源,發展規模化養殖小區,全鄉已建設高坪、十字、集和和湘村高科四個規模化養殖小區,使養殖環境得到不斷改善,養殖業主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

(二)推行生態養殖。大力推廣“畜禽—沼—果(魚、菜、稻)”等生態養殖模式,實行循環利用。全鄉共建設大小規模沼氣池320多口,以沼氣為紐帶,將畜禽糞便進行沼氣發酵無害化處理,沼渣沼液作為植物種植有機肥,利用沼氣副產品沼渣沼液部分替代化肥農藥,從而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提高治污效果和資源綜合利用率。

(三)控制污水排放。畜禽養殖場遠離居民生產區、生活區。養殖場的排水系統推行雨污分離,污水系統採用幹法清糞工藝,做到乾濕分離、雨污分離、料水分離,不與尿水、污水混合排出,有效地降低了污水濃度和排放量。

(四)加大環保宣傳力度。通過城鄉環境衞生整建活動和創國衞工作,我鄉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辦法》及《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相關法律法規,提高養殖户環保意識,引導養殖場做好環保工作。

四、養殖業環境污染防治的建議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點多面廣,治理難度大,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應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成立以政府為主,水產畜牧、環保、公安等部門參與的管理部門,為養殖業污染治理提供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並明確相關部門職責,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治理方案,落實工作措施,統一進行治理。

(二)加強宣傳,提高認識。要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有關法律、法規,提高養殖户的思想認識,自覺開展清潔養殖。有關部門要增強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切實把養殖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實處。

(三)堅持種養結合的一體化養殖模式,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業。整合養殖資源,採用既養殖又種植的模式,發展一體化養殖,使畜禽污染物有充足的土地利用、消化;同時推廣“豬—沼—樹(魚、菜、樹)”和“豬—沼—草—豬”等生態養殖模式,實行循環利用,達到減少環境污染和自我治理改善的目的。

(四)推廣採用科學工藝養殖,減少污染物排放。在養殖場中推行豬糞幹、濕分離的處理模式,做到乾濕分離、雨污分離、料水分離,有效在設施上和工藝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糞便和污水排放大幅減少。

(五)加大治污投入,有效解決現有污染問題。引導和扶持具備條件的規模化養殖户建設泵房,將污水抽上山澆樹,配備污水抽運車,將污水及時清運到農場、菜地,既可解決養殖地污染問題,又可使這些優質有機肥變廢為寶,提高蔬菜、瓜果等農產品的品質。

(六)堅持防治並重,杜絕新污染源的產生。在抓緊對現有養殖場環境污染治理的同時,要堅持防治並重,以防為主。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和規定,在水源保護區、生活區附近禁止新建養殖場,搬遷現有污染嚴重的養殖場。對新建養殖場在立項、選址、環評等方面嚴格把關,儘量考慮與蔬菜、水果基地等農業生產基地相結合,引導養殖場走綜合利用的路子實現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發展現代養殖業,提供優質肉類產品,是滿足城鄉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同時也是農村居民羣眾的一條生產致富路子,但在發展養殖業的同時,更要注重對農村環境的保護,xx鄉牲豬養殖業的發展壯大,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的問題,只有通過實施有效的治理,通過集中、搬遷、整合養殖場,規範養殖方式,投入治理資金,配置相應污染物處理設備,才能逐步實現污染物化廢為寶,變害為利。將養殖業產生的廢物轉化為種植業可利用的資源,最終實現種養結合、互為促進的良性生態農業生產鏈,促進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7篇】農村信用聯社營業部案件防範專項治理的自查報告

根據《xx省農村信用社20xx年案件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和xx市聯社《關於做好案件防範專項治理自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聯社營業部於20xx年xx月xx起,開展了一次案件防範的專項治理活動,聯社營業部專項治理活動的自查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上級聯社的要求、結合營業部的具體情況進行了一次自查,現將自查工作做如下報告:

一、活動開展情況。

1、對於此次活動,聯社營業部高度重視,於xx月xx日成立了防範案件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主任為組長,各崗位工作人員為成員,並明確成員之間的分工,劃分責任。

2、從xx月xx日起,每個星期專門抽出一個下午的時間,組織全體員工學習《銀行業案件防範警示教育材料》,學習有安排、有討論、有筆記、有心得。通過學習討論增強了員工案件防範能力和控制風險意識。

3、結合上級聯社的精神和案例學習,對聯社營業部執行內控制度情況進行全面的檢查。檢查採取個人自查,領導小組複查,確保不走過場。對檢查出的問題,當場予以糾正。

二、內控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

1、能夠按着上級聯社的要求,建立建全了各種內控制度,並在工作中自覺地加以遵守。建立業務線與監督線“雙線責任追究”,將責任追究覆蓋到所有崗位和人員。做到了工作有制度、制度有落實、執行有監督。

2、會計出納業務和儲蓄業務的操作基本符合制度要求。一是能及時進行按着要求進行賬務、庫存現金、內外賬目的核對,沒有白條頂庫和挪用庫款現象;二是各種重要憑證和有價單證的保管使用手續嚴密、責任分明;三是各種費用開支和大額支付能嚴格覆行審批手續。四是公、私印章保管規範,隨用隨取,離櫃收起。

3、計算機的操作以及密碼使用和授權管理符合制度要求。

4、安全保衞工作設施齊全,責任到人。

三、上年自查發現問題的處理情況。

對20xx年的專項治理自查中發現的印章保管不規範、交接手續不嚴密的問題,我們對相應的崗位、相應的責任人給予了相應的處分,並限期整改。

四、自查中發現的問題。

通過這次自查,總體的情況還是好的,但是在自查中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服務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生、冷、硬的情況;二是複核制度有時流於形式。

五、整改措施。

對於這次自查中的問題,我們:

首先對當事人給予了經濟上處罰。

二是限令當事人立即整改,並寫出書面保證。

三是在此基礎上,教育營業部全體員工,以此為戒,嚴格履行各項規章制度,把貫徹落實規章制度當成一項長期的自覺的行動。

xx市信用聯社營業部

【第8篇】農村危房改造專項治理自查自糾工作報告

農村危房改造專項治理自查自糾工作報告

近年來,我縣累計爭取中央、省補助資金4148.42萬元,共幫助3189户貧困户解決了住房安全問題,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和完成危房改造任務數均居全市前列。為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實習總書記關於脱貧攻堅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堅決查處和整治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突出問題,保障全縣扶貧工作順利推進,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我縣按照“科學規劃、統籌發展,政府引導、羣眾自願,經濟適用、確保公正”的原則,以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對危房改造工作完成情況逐項排查梳理,對已完成的任務進行“回頭看”,對正在進行的工作再照“聚光燈’。各鎮(街、園、區)成立檢查組,對已完成的危房改造户進行逐户查驗,一看新建房屋情況,二看建房户補助資金落實情況。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合理認定改造對象。將居住在危房中的農村分散供養的五保户、低保户、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户,優先確定為改造對象,優先落實補助資金。

二、嚴格改造程序。按照縣政府每年制定下發的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實施方案,規範危房改造工作程序。一是申報制度。農户自願向所在村委會提出書面申請,由村民會議或經村民代表會議評議。二是審查制度。由鎮全面審查,縣複核。三是公示制度。將補助對象基本信息和各審查環節的結果進行村、鎮、縣“三級公示”。四是驗收制度。經鎮全面檢查驗收,填寫驗收合格報告表,縣危房改造領導小組在組織驗收,確保改造落到實處。

三、嚴抓改造質量。一是嚴把改造方式關。擬改造房屋屬整棟危險(d級)的,一律採取拆除重建的方式,屬局部危險(c級)的,採取修繕加固方式,讓羣眾住上安全舒適的房屋。二是嚴把圖紙設計關。邀請設計單位設計了安全、經濟、美觀的房屋改造設計圖集,免費發放至鎮村,供農户建房使用。三是嚴把施工隊伍關。要求各鎮(街、園、區)配備一名以上建設管理員,負責對危房改造户進行技術指導和安全質量監督。優選施工隊伍,確保改造農房達到抗震、安全等設計要求。四是嚴把驗收關。縣農村住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驗收組,統一組織驗收。對未按標準或超標準改造的房屋一律不予驗收。

四、加強資金保障。對只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無法完成改造的部分特困户,積極爭取民政、殘聯等有關部門的扶持資金。加大農村危房改造資金與扶貧開發資金整合力度,通過村集體幫扶、社會捐助等多渠道籌措,解決貧困户無錢改建房的問題。建檔立卡貧困户改造資金由政府“兜底”,解決危房改造過程中出現的資金缺口。

五、抓好督導檢查。縣委、縣政府把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列入各鎮(街、園、區)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內容,壓實工作責任。縣住建局會同縣紀委、發改局、財政局對全縣危房改造補助資金落實情況不定期進行督導檢查,防止鎮村幹部向危房改造户索要回扣和好處費現象發生。

下步工作中,我們將以更加務實的措施,更大的工作力度,全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確保農村危房改造成為經得起檢驗的合格工程、羣眾滿意的放心工程。

xx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xx年12月5日

【第9篇】關於加強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情況的調研報告

提供調研報告,為您提供幫助!

隨着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農村綜合開發規模和鄉鎮工業對資源的利用強度日益擴大,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情況日趨嚴重,農村環境的總體狀況不容樂觀。多年來,環保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城市和工業污染防治,而對農村和小城鎮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重視不夠。農村是整個社會的基礎,沒有農村優良的環境,便沒有整個區域的良好環境,創建環保模範城市就沒有根本保證。治理農村環境污染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而人們生存的環境是最為基本的一項權益。黨中央以“讓人民羣眾喝上清潔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這樣質樸的目標作為彰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領導人對人民羣眾的的基本權益是非常關心、關注的,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基本內容。

農工黨合肥市委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始終關注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問題,在對我市農村環境污染情況調研的基礎上,於xx年元月向市政協提交了《加大治理農村環境污染力度,儘快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市環保局和三縣四區政府積極迴應,給予了詳細答覆。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瞭解我市農村環境污染和治理情況,為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抓好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xx年6月,農工黨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繼續將其作為我會本年度的調研課題之一,專門成立了由有關專家、政協委員等組成的調研課題小組,儲昭平主委任課題組長親自抓,制定了詳細的調研提綱,開展了深入細緻的考察調研。調研期間,分別與市環保局、包河區政府、肥西縣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及井崗鎮鄧店村舉行了五次座談會,聽取了各縣、區政府有關部門關於環境污染治理情況介紹,並就農村環保問題展開了積極的討論。調研小組還在有關部門的領導陪同下參觀了合肥市蜀園新村、包河區某規模化養豬場、大圩鄉生態農業基地、義城鎮塘西村、周坎村、長豐縣水湖鎮阮巷村無公害草莓生態種植區、義井鄉沼氣池建設、肥西縣白帝集團奶牛廠、華泰養殖廠、污水處理廠,現場聽取情況介紹。同時,調研課題組還不打招呼,分頭安排到井崗鎮的養橋村、張小郢,七裏塘鎮的躍進村,義城鎮的董城村等村鎮明察暗訪,大家不怕髒,不怕累,深入田間地頭,村户農舍,瞭解實際情況,對典型的污染或治理情況拍攝了照片。通過為期五個月的專題調研,對我市農村環境污染狀況有了比較全面深入的瞭解,寫出了調研材料的初稿。在與市環保局座談會上又深入交換了意見,市環保局對初稿提出了詳細的書面補充材料,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篇調研報告。

一、農村環境污染情況現狀及原因分析

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工業向農村的迅速轉移,化肥、農藥及地膜的頻繁使用,小城鎮和鄉村聚居點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市農村環境污染源點多面廣的現狀,已嚴重影響到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現在:

(一)農民的環境意識較差,農村生活環境“髒亂差”現象嚴重,“柴草亂堆、污水亂流、糞土亂丟、垃圾亂倒、雜物亂放、畜禽散養”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僅影響鎮容村貌,還對大氣、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環使用的,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塑料和電子等產品產生的難以降解的廢品佔比例越來越大。

(三)農村成為城市垃圾的轉移地。由於農村天地廣闊、管理鬆散,往往成為城市轉移生活、建築垃圾、有毒有害工業、醫療衞生垃圾的選擇地。

(四)村鎮佈局不合理,環衞基礎設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絕大部分未能實現無害化處理,造成某些鄉鎮特別是中遠郊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區、生產區、農田、河邊等處堆積。椐統計城市人口每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農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比城市應該低一些,但是農村人口眾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時處理,日積月累垃圾量非常驚人。

2.水污染。目前,我國城市供水水質有20%不達標準,而農村供水的不達標率則是50%。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飲用水的污染主要來自無機亞硝酸鹽及農藥、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產物等四類有機物。許多研究表明,飲用含有病原體或有機物污染的飲用水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會給人帶來血液性疾病,並與肝癌、胃癌、食道癌的發生存在相關關係。

我市地跨江淮分水嶺,人均佔有地表水資源和畝均佔有地表水資源均為全省的一半左右,水資源相對短缺。目前,由於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市農村人口飲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質、水源保證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農民反映強烈。主要表現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嚴重滯後,目前各鄉鎮污水管網基本不配套,絕大多數無序排放。大量的農村人口仍飲用苦鹹水、受化肥農藥和細菌污染的污水;沿河、湖圩區灌溉水受到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農村大量的手壓井遇到一般乾旱年份便無水可取,飲用水水源保證率不夠。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業、生活排放廢水及農業退水污染。農業退水污染是因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約化養殖業對水環境的污染問題也日益突現,畜禽糞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放,進一步加劇了水體污染。

據調查,包河區飲用苦鹹水及污染水人數為33485人,根據包河區疾病防控中心對部分飲用水抽樣檢測結果表明:21項指標中有色、渾濁度、臭和味、總硬度、氯化物、溶解性總固體、硝酸鹽、耗氧量、細菌量等9項指標不合格,主要分佈在沿河湖圩區及城郊結合部。調研小組實地考察了義城鎮塘西村、周坎村,兩村均居住在巢湖大堤上,共有住户1150户,居住人口4494人,村民們住在巢湖邊,卻都只能望水興歎,飲用水僅靠四隻自來水集中供水點,還不能完全解決飲用水問題。據調查,巢湖西半湖及其支流多數不能滿足相應水域功能區水質要求,水質污染使水生態系統的基本物質基礎受到損害,水生生物種羣結構和漁業資源退化。站在巢湖大堤上,放眼望去,深綠色的湖面上漂浮着層層藻類植物,一陣陣的惡臭撲面而來,其污染狀況令人觸目驚心。肥西縣域內主要河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監測結果表明,縣內杭埠河、豐樂河的水質分別為三類、四類,且污染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趨勢,煙墩河、派河上派城關段為劣五類水質,有機物污染程度極為嚴重。

3.工業企業污染。近年來,各鄉鎮尤其是工業園區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基於優先發展經濟的考慮或因把關不嚴等原因也引進了一些污染型企業,其中只有部分企業能做到達標排放,相當一部分企業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廢氣,工業生產排放的污染物總量日趨增多,造成農村環境質量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4.農業面源污染。

農村面源污染種類主要有:

(1)畜禽糞便污染。近幾年,由於禽畜養殖業從分散的農户養殖轉向集約化、工廠化養殖,禽畜糞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為一個重要的污染源。截止xx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欄量為125790頭,小牲畜存欄量為1122395頭,家禽是1953萬隻。據調查,喂一頭豬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10個人的污物排放量,養一頭牛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35個人的物污排放量,一隻雞、鴨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3個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幾乎很少有規模化養殖場能對污物進行較為正規的和標準的處理。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造成了農村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現狀,已成為畜牧生產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肥西縣南崗鎮自來水水廠水源地王嘴水庫,因受安徽白帝集團產業化園、白帝乳業公司奶牛四廠等多家單位畜禽與生活廢水污染,水質惡化,南崗鎮人民強烈不滿。

(2)農藥、化肥、農膜的使用加劇環境污染。xx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為164884噸,每畝地使用化肥150餘公斤;農藥使用量為3577噸,一般來講,只有10%—20%的農藥附着在農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農膜的使用量為3571噸。不科學的施用農藥和化肥,不僅造成藥劑浪費、肥料損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敵的數量和種類劇減,更對土壤和水源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

(3)收穫時節農作物秸杆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秸杆焚燒是一個新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又是一個可以改變而還沒有改變的污染途徑。合肥地區每年要產生200多萬噸的秸杆,每年一到收後種前,為了抓時搶種,農民往往就在田間地頭、路旁採取放火焚燒秸稈的方法,一火點燃,漫天遍野,煙霧瀰漫,浮塵滾滾,不僅浪費了資源,破壞了土壤結構,同時污染了農村和市區的空氣和環境,還影響了公共交通安全。近年來,我市有關政府部門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燒的範圍和數量,但還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4)其它影響環境因素

高頻度耕作種植,採取大水漫灌的不當的灌溉方式,導致土壤有機質減少,局部土壤條件惡化。我市約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機質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我市農業以糧棉油輪作種植為主,產品輸出結構低化,資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農村生活中的主導地位逐漸下降,導致資源退化和環境污染的日趨發展。

二、我市在於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過程中已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通過與市環保部門、各區、縣相關部門的深入座談與實地考察,我們瞭解到,市級環保部門、各縣、區政府的有關部門圍繞農村環境污染綜合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相關的政策,採取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為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1.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工作體系和機制,為實現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市環保部門與城建部門組織編制完成了雙墩鎮、下塘鎮、大楊鎮等8個全省重點小城鎮的環境規劃,明確了小城鎮階段性建設目標任務,為小城鎮建設發展指明瞭方向。包河區政府為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監測力度,制定了《葡萄優質無公害生產標準》、《番茄優質無公害生產標準》、《瓠子無公害生產標準》等十幾個瓜菜品種的無公害操作規程,出台了《龍蝦池塘養殖技術操作規程》、《龍蝦稻田養殖技術操作規程》等一系列養殖技術規範,並進行大力推廣。肥西縣人民政府於1999年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規定了環境保護的目標和重點,嚴格環境管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長豐、肥東、縣政府、瑤海區、蜀山區、廬陽區政府也就環境污染治下問題出台了相關政策和規定。

2.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初見成效

目前我市建成生態示範村70個,其中,省級生態村3個,市級生態村18個,縣級生態村49個。自然保護區已由原來的273。33平方公里上升為目前的711。34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面積的9。49%。主要有:紫蓬山森林公園、浮搓山森林公園、四頂山和茶壺山森林公園。各項生態村建設、自然保護共建設發揮了試點和示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長豐縣不斷加大對農業設施投入力度,改進種植技術,建設無公害草莓、蔬菜示範區,已建成無公害草莓示範區3萬餘畝。包河區政府圍繞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加大投入,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啟動“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全區建成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7700畝,全區規模養殖綜合養殖技術使用率達80%以上。xx年大圩鄉被評為省級生態農業示範鄉,由此帶動了大圩休閒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近幾年來,大圩鄉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菜花節,二屆葡萄節,以及植樹節、垂釣比賽等活動,在全市及全省創出了農業旅遊品牌,大圩鄉休閒觀光農業不僅拉動了農民的收入,調動了農村調整種植結構積極性,也對傳統種植作物帶來的面源污染的減少產生積極作用,農業生態環境得到基本改善,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3.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飲用水源保護工作步伐加快,工業污染初步控制

目前我市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南肥河綜合治理、十五里河綜合治理、巢湖清淤工程、董鋪水庫樊窪路井崗鎮域污水支管工程完成。望塘污水處理廠、王小郢污水處理廠二期、王小郢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等重點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飲用水保護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了保證飲用水質的穩定達標,市環保局採取了多項切實可效的措施,董鋪水庫水質穩定在二類水標準;大房郢水庫水質由去年初的五類提升到三類水標準,提前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環保驗收。市環保部門通過實施“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羣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實現鄉鎮工業污染總量措施,遏制了鄉鎮工業企業污染反彈。肥西縣環保部門也不斷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先後關閉了污染污染嚴重企業7家,完成期限治理60家,有力打擊了不法排污的環境違法行為,基本實現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目標。同時,嚴格執行項目准入制度,將工業污染防治由末端轉變為從源頭抓緊起。十五期間,環保審批率達99%,“三同時”執行率為87%,注重對桃花工業園,紫蓬山風景區等重點區域環境監管,切實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4.環境執法力度加大,小鄉鎮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

每年合肥市郊的秸杆焚燒對合肥市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指導下,市環保部門積極開展禁燒區範圍內的禁燒執法工作。據統計,整個禁燒期間共出動執法人員1300多人,出動車輛250餘次,制止焚燒秸杆142起,查處違法行為18起。各區縣政府也採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開展禁燒工作。通過積極宣傳,有效檢查督導,農作物秸杆焚燒現象得到了控制。

5、集約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進展,通過嚴把新建養殖場審批關,引導養殖業走集約化、規範化、資源化、污染減量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了農村的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經調研我們瞭解到,長豐縣大力實行立體循環養殖,對大型養殖場要求企業達標排放,對小型養殖場通過建立沼氣池作為田間肥料使用,實現了糞便—沼氣—肥料的循環使用,既節約了能源,解決了農户用能問題,又對環境的治理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們調研小組到義井鄉農户家參觀時,村民們都非常激動,熱情地向我們介紹沼氣池使用情況,爭先恐後地向我們表達建立沼氣池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實惠。

三、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重點和難點

經過市、各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多年努力,我市農村生態環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有所遏制,但從總體看,農村環境問題比城鎮環境問題更復雜化和多樣化,主要表現在:

1.基層領導對農村環保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農村的基層領導對加快發展農村經濟,解決農民温飽問題比較重視,但往往是注重一時的經濟發展,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忽視環境保護,認為農村的天地廣闊,有點污染沒關係。甚至少數縣級領導,也認為發展起來了,環境污染自然就可以解決了,還存在先發展後治污的不正確觀點。

2.環境監管、保障體系不健全。與城市系統、嚴密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相比,農村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嚴重滯後。環境監測、環境監理和環境規劃在農村難見身影,農村環境治理的範圍廣,牽涉部門多,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而按現行的監管體系,農村幾乎成了環境保護的死角。職能部門各自為陣,沒有全面形成銜接協調的執法管理網絡。同時環保部門管理人員不足,裝備器材落後,鄉鎮一級環保幾乎空白。農村沒有環保基礎設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於受條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橫流,垃圾亂堆,蚊蠅滿天飛的景象。

3.農民本身的環保意識差。目前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認識不到環境污染深層次的危害性和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之長期傳統的生活習慣短期難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環境污染的主觀能動性。在我們深入農村調研時,指着門前、路邊的垃圾、到處亂扔的塑料袋,問村民:“你們就看着這樣髒,也不管嗎?”村民的答覆幾乎都是“我們農村就是這樣子的”。濫施濫用農藥化肥、濫捕濫殺野生動物,隨意丟棄生產生活廢棄物等行為,農村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農村垃圾沒有進行專門處理,農村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農村環境卻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局部環境質量越來越差。而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於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規模,污染更加集中,由此導致了許多環境問題。xx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將環境保護的要求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充分體現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一個綠色發展的規劃建議。因此,我們必須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把這項工作提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積極主動地解決好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以維護好人民羣眾最休慼相關的環境利益。

(二)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是落實生態市建設具體行動。

國務院總理温--11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加強環境保護工作中指出: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隨着未來經濟總量增加,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必須從國家長遠發展全局的高度,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要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倡導生態文明,強化環境法治,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環保事業的發展。會議提出了未來5年和15年環境保護的目標。到xx年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到2022年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近幾年來,我市環境污染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城市生活污染、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日益上升,農業、生活污染的比例、總量還在擴大。因此,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和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只有遏制住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勢頭,逐步改善環境,才能為發展工業騰出大量的環境容量,從而為加快我市發展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五、幾項建議:

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由政府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我市千億元規劃大發展的契機,從生態破壞的根源入手,轉變資源粗放利用和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在恢復與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合理利用全市自然資源的前提下,協調好經濟發展進程中生態與經濟的關係;以發展高新技術促進整體傳統產業升級,努力發展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努力建設現代生態農業,推動生態城市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我會建議如下:

1.強化環境目標責任意識,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工作的體系和機制

(1)全面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和完善促進科學發展觀落實的有關制度。要按照《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的要求,“建立科學評價發展與環境保護成果機制,完善經濟發展評價體系。將環境保護納入地方政府和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公佈考核結果,嚴格責任追究制。”調整和優化考核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將環保指標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內容,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的要求來謀劃和領導發展工作,不僅重視經濟增長指標,而且要重視資源利用指標、生態環境改善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堅持把經濟增長指標同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指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經濟和環境雙贏。

(2)健全環境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強環境法制,加大處罰力度,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實行執法責任追究制,依法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機制;嚴格執行總量控制、排污許可證制度,強化限期治理和停產治理制度的效力,從根本上改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管理不強的狀況。建立社會經濟發展決策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對各類開發建設規劃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按照生態功能區劃和區域總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制建設,嚴格審批建設項目。克服人為因素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干擾。

2.全面啟動生態農村的建設工程,加快生態農業發展。

我市各縣區農業生態建設工作取得了長足的成效,但從總體上看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農業生態建設發展不平衡。二是生態技術支持體系不夠完善,三是隨着生態農業的整體推進,特別是無公害農產品示範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對資金投入的需求增大。四是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力度不夠,服務水平和建設能力有等進一步提高。具體建議措施如下:

(1)是儘快出台“合肥市農業生態保護條例”等相應的法規和政策。抓緊編制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規劃,合理劃分生態功能區,制定和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戰略和策略,為全面促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提供法治和科學依據。

(2)把發展農業清潔生產技術作為今後工作的重點領域。大力推進農村清潔能源利用和秸稈綜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建立秸杆粉碎還田、秸杆氣化綜合利用、秸杆青貯氨化示範區,減少化肥的使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降低資源消耗。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大力扶持生產並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和有機肥。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養殖業的發展,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都要建設污染治理設施,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推廣養殖模式和養殖小區污染集中治理模式,努力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3)大力開展生態村、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經濟示範區的建設。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加強村鎮規劃、建設和管理,進一步加快集鎮建設和舊村莊改造、改水改廁進程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減少分散居住給周邊環境帶來的生活污染。同時儘快將城郊結合部的市容、環保等納入城市管理範圍,在農村逐步推行鄉鎮、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切實改善、提高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重點做好縣級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和保護工作。

3.我市水資源相對短缺,水質嚴重污染更加劇了我市水資源的不足,應該嚴格控制水體污染,加強對水資源的規劃管理和開展對廢水的處理及綜合利用:

(1)完善排水治污法規建設,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完善排水治污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強污水處理費徵收、管理和使用的機制建設。建立水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啟動水環境監測管理信息庫的建設。通過完善水環境管理機制,啟動水環境監測、污水管網等管理信息庫的建設工作。

(2)因地制宜,統籌建立城鄉污水處理系統。完善市政污水管網和截污管,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場站。嚴格按照雨污分流制完善污水收集管網,依據相關規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優先建設沿河污水收集截流乾管和污水處理廠,再逐步完善雨、污分流制的市政管網。最大程度的實現配套管網與污水處理廠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清理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加強其建設的控制引導。加強流域內舊村污染源治理,改善水質;停止對生態系統的侵害,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加強流域內用地生態功能區劃與管理。 繼續加大對工業廢水排放檢查促使工業企業實現排污穩定達標,通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改造提升企業生產工藝,實行“三廢”資源化等積極途徑,最大限度削減排污量,嚴格控制重金屬和難降解有機物直接排入河流。

(3)加強水資源的規劃管理,建設節水型城市。 通過宣傳教育、政策引導等多種手段努力建設節水型城市,多渠道開展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逐步實現污水再生利用、雨洪利用等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採取蓄水、保水、再生、回收等措施,擴大已處理中水的利用範圍,彌補供水不足。可根據廢水的性質、處理後的用途以及環境的自然淨化能力、經濟能力,採取多種處理設施,做到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的統一使處理後的廢水儘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以節約水資源。建立科學合理的用水排污價格體系,充分運用價格槓桿,開展用水、排污價格體系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用水、排污價格體系。

4.強化對農村工業企業的環境污染監管力度

一是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嚴懲,同時對工業污染物實行總量控制,確保企業污廢達標排放。二是嚴格執行環境評價制度,加快工業的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嚴把項目落户關,杜絕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的項目投產,調整產業結構,做到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三是針對工業園區企業集中的現狀,建立污水泵站,完善管網配套設施,從根本上解決可能對農村環境對造成破壞的工業污染。

5.加強論監督和宣傳,普及農村生態環保知識。

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強環保知識宣傳,提高城鄉幹部羣眾生態觀念,形成全民參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良好氛圍。一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認識,使其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必要性、緊迫性,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摒棄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建設城市綠色生態屏障作為農業發展的長期戰略,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強對農民羣眾的思想教育。積極開展生態環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動,利用舉辦展覽,發放環保書籍和宣傳畫,表演文藝節目等多種形式,逐步在農村普及環境科學知識,促進農民更新觀念,不斷從自身做起,保護身邊環境。

6.建立和完善農業環境保護的投入機制。

一是充分發揮公共財政作用,始終堅持城鄉公平原則。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建設。二是建立適應市場體制的生態環境保護多渠道投資機制,制定和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政策。通過政府政策引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吸納社會資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擴展農業環保資金的來源渠道,改變環保投資分配體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資,企業經營的市場運行機制,使農村環境保護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場化的道路。

【第10篇】農村“空心化”問題治理調研報告範例

農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費了國家有限的土地資源,惡化了農民的生活環境,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等,為此,特以近年來建設的新村聚居點空心化問題為例進行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縣農村空心化現狀及原因分析

近年來,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總體部署,大力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並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縣共建成農民新村聚居點30個,涉及農户1328户,其中:新建點16個714户,改建點14個614户。正在建設有的23個1227户,其中新建點16個974户,改建點7個253户。建成鎮吊腳樓村、鎮立山村新村綜合體2個123户。據調查,建成的新村聚居點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點3個,佔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點2個,佔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點2個,佔6.6%;沒有空置住房的聚居點23個,佔76.8%。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舉家外出户增多。

當前,農民主要靠外出務工獲得收入。隨着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民進城打工、經商或謀生的人數不斷攀升,導致農村人口密度逐年遞減,直接導致了“人去房空”現象的出現。全縣大多數村外出務工人員人數高達80%以上,其中舉家外出户達30以上。縣2022年建成的鎮村聚居點共25户85人,其中:村10户38人,吊腳樓村15户47人。該聚居點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節性外出27人,佔總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佔總人口的45.9%,該聚居點新建農房常年無人居住9户,佔總户數的34.6%,季節性無人居住10户,佔總户數的40%。

二是城市化進程加快。

部分外出務工經商先富起來的村民為改善居住條件,在城市站穩腳跟後,舉家遷往城鎮生活。國家大力推進“一主三化”發展,城鎮吸引力增加,各項就業、就醫、就學、文化等環境條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鎮建設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紛紛遷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現象日趨加重。目前,縣鎮、鎮、鎮、鎮、鎮、鄉等6個鄉鎮都在進行場鎮開發,鄰近場鎮或有能力的農户都在集鎮購房。如,鎮騎龍寨村農民新村聚居點共30農户,就有7户在城鎮購買房屋,佔總户數的23.3%。

三是政策執行不到位。

部分羣眾對老宅一直戀戀不捨,總認為老宅基地是祖上傳下來的,保存老宅就是留住了“根”。由於歷史原因,農村一户多基、超標準佔地,佔用耕地建房,農房遷建後舊宅基地普遍閒置,致使農村長期以來“只見新房不見新村”、“建新房不拆舊房”,致使一户一宅的宅基地政策沒能很好落實,許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舊房,佔新基不退老基,造成一户多宅。所調查的縣鎮村、鎮騎寨村、吳家橋村三個新村聚居點,建了新房未拆除舊房將宅基地還耕的建房户達到15户,佔新建農房户數的25.4%。

四是早期規劃不合理。

一些新村建設規劃比較簡單,對村莊功能分區佈局、基礎設施配套、羣眾生產生活習慣考慮不周,不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再加上執行規劃的法律約束力不強,村民建房存有很大的隨意性。如縣已建成的鎮村農民新村聚居點,村組織就沒考慮到農户的耕作半徑,將150户農户集中到一起,造成農户生產不方便。

二、縣治理農村空心化的主要措施

為確保新村建設“建得起、住得下、不空置”,在新村建設中堅持“四個結合”,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科學規劃佈局,強化產業支撐,突出鄉村特色,統籌推進全縣新村建設。

一是羣眾申建與政府指導相結合。

縣委、縣政府創新提出新村建設“申建制”,統一制定出台新村建設獎補政策,發動羣眾自願申建,對30户以上羣眾提出申建要求,經村組申請、鄉鎮審查、部門評審、縣級審批等流程審核通過的,納入全縣新村建設計劃。在實施過程中,由建房户成立業主建設管理委員會,自主選擇施工單位、負責材料採購、監督資金使用和建設質量,既賦予羣眾新村建設的監管權和話語權,又減輕了政府工作壓力,實現了政府意圖與羣眾意願的有機統一。目前,全縣在建的23個新村聚居點的1227户農户都是採用“申建制”建設的。

二是新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

堅持產業促新村、新村帶產業,產村相融互動,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着力發展優質柑橘、綠色蔬菜、現代畜禽、道地中藥材和高效經濟林等特色優勢農業,以及鄉村生態旅遊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全縣新發展優質甜橙、油桃等優質水果3萬畝,綠色蔬菜3萬畝,薄殼核桃、九葉青花椒等高效經濟林2萬畝,道地中藥材1萬畝,建成工廠化生豬繁育基地18個,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88個,發展生豬適度規模養殖户5516户,發展特色家禽規模養殖户254户。初步形成了郪涪兩江流域優質蔬菜產業示範區、蓬樂路優質甜橙(檸檬)產業示範區、射大路優質乾果產業示範區、羅桂路優質生豬產業示範區等“四大”產業區和隆盛現代農業園區。

三是規劃引領與尊重民意相結合。

堅持“綠色、人文、智慧、集約”的規劃理念,統籌謀劃新村的產業佈局、生態保護及基礎設施,做到新村規劃、產業規劃、交通規劃、生態規劃、旅遊規劃等多規融合。同時,充分尊重羣眾喜好,多次召開羣眾代表大會,徵求羣眾對規劃的意見和建議,並根據民意調整規劃,着力打造具有“田園風光、鄉村情趣、農家特色、羣眾滿意”的新農村,水村幸福美麗新村規劃2022年獲得了國家住建部“美麗鄉村”稱號。

四是新村建設與新村開發相結合。

在新村建設中,縣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新村建設,建設農民新村安置房的同時,打造開發新村旅遊商貿等產業,着力培植新村產業,繁榮鄉村經濟。如在建設藥香小鎮新村綜合體中,通過公開招標吸引永逸集團投資5億元參與新村安置房建設、場鎮開發建設,着力打造集養生、養老、旅遊為一體的“全國知名藥香小鎮”。

三、治理農村“空心化”問題的建議

治理農村“空心化”,是推進城鄉統籌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重大舉措,是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破解建設用地難題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必須堅持在村民自願的前提下,強化政府引導、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農民收入、構建長效管理機制上下功夫。

(一)科學規劃,完善基礎功能。科學規劃是治理農村“空心化”的關鍵。要結合城鄉一體化和農村城鎮化發展的歷史趨勢,精心設點,合理佈局。按照集約用地、少佔耕地的原則,在新村户型設計、基礎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確保長遠發展與農民的實際需要。建議將治理農村“空心化”與農村環境整治、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宅基地復墾、城鄉一體化建設及農民市民化等有機結合起來,引導農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鎮與中心村集聚,同時統籌農村的水電、道路、通信、網絡、有線電視、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礎設施建設,延伸城市公共服務,配套文體娛樂及商業設施,既村解決民生產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又優化農村的環境質量,提升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

【第11篇】農村環境治理調查報告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農村環境治理作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為進一步改善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升農村整體面貌,近期,我們深入喬司鎮12個行政村1個社區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摸底,重點是對農村村道管理、生產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的處理、河道水體污染、農貿市場周邊環境等問題進行了調查,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前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村道兩側亂搭建、亂堆放、亂傾倒的情況比較嚴重。以喬井路沿線五星村和葛家車村為例,部分沿街農户擠佔村道隨意搭建簡易棚用於出租獲利;部分建房户佔用村道,隨意堆放建築,嚴重影響了道路交通;同時,農户建房中產生的大量建築垃圾缺乏統一的消納場地,隨意將建築垃圾傾倒在河岸和路邊,不僅影響到村容村貌的改觀,同時也加大了政府對道路基礎設施的反覆投入。

2、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居住區環境衞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髒、亂、差”。三角村、勝稼村和五星村是我鎮外來務工人員比較密集區域,外來務工人員居住的出租房往往是人口居住密度大、空間小,人員環保意識淡薄,受傳統生活陋習影響深,加上原有垃圾箱等基礎設施的滯後,專職保潔員和清運設備的不足,眾多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出租房周邊的“髒、亂、差”,直接制約了出租房周邊環境衞生治理成效的提升。

3、河道水體污染嚴重。部分基礎設施不到位的區塊,部分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被隨意傾倒,在北沙河、和睦港和月牙河等河道、池塘的垃圾成堆,工業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的情況時有發生,造成了河道淤泥和水體污染。比較典型的象五星村,位於五星村的華東家禽交易市場,一方面給當地的家禽加工和生豬養殖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大量的動物內臟和糞水混合物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八字港,加大了河道治理工作的難度。

4、農貿市場周邊基礎設施薄弱,垃圾箱設置不科學。在對五星村、良熟村和喬司鎮三處農貿市場的調查中發現,農貿市場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腐爛菜葉和白色垃圾,但是市場周邊配套的垃圾箱數量嚴重不足,基本維持在2~4個,位置分佈也不科學,加上每天垃圾清運的滯後直接造成市場經營環境差。

更多調查報告

【第12篇】論文農村養殖業環境污染治理情況調查報告

xx鄉位於xx省xx市xx區西北郊,全鄉總面積33.61平方公里,總人口1.6萬人,農業人口1.38萬,耕地面積17148畝,鄉境內交通發達,距xx城區13.6公里,xx市經濟技術開發區6公里。新建設的長韶婁高速公路和婁北連接線給小碧帶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這裏距長沙95公里,一個小時的車程,從婁北連接線到xx城區僅15分鐘車程,已成為投資新熱土。

小碧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省高效生態農業示範試點鄉,近年來形成了xx黑豬、家雞、油菜蔬菜、花卉苗木、楊梅、葡萄等為主的規模化種養業,產業結構調整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但隨着養殖業的高速發展和擴張,由於發展與養殖治理污染的矛盾未得到同步解決,養殖排污的問題也日趨嚴重,排放的污水對周邊的水體、土壤與空氣等環境造成一定污染,給環境保護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因此,加強對養殖業污染防治也成為xx鄉養殖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和難題。

一、xx鄉養殖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xx鄉的養殖業在國家各種惠農政策的扶持和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得到了快速發展,全鄉養殖規模化、標準化、良種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鄉共有規模化肉牛養殖場1個,蛋雞和肉雞養殖場兩家,年出籠成品蛋雞、肉雞56萬餘羽,養羊專業合作社1個。重點產業牲豬養殖業發展迅猛,已建成規模養殖標準化養殖小區(場)11個,全鄉xx年出欄牲豬84000餘頭,常年存欄牲豬48000多頭,其中存欄萬頭以上養殖場1個—xx湘村黑豬原種場。存欄xx頭以上的養殖大户6户,存欄150頭以上的養殖户105户。

二、養殖業造成環境污染情況及原因分析

(一)環境污染情況

目前,全鄉共有養殖户約1800多户,其中絕大部分為散養户,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户)有200多家。我鄉是牲豬養殖大鄉,污染主要集中在豬糞、污水的排放上,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污水、糞、尿,排放的主體主要是規模養殖場和規模比較大的養殖户,上規模的養殖場(户)在養殖過程中都大力推行“畜禽—沼—果(魚、菜、稻)”等生態養殖,使養殖排放的污水、糞便、尿液在循環利用及無害化處理上得到了一定程度解決。但隨着養殖量的不斷增長,由於發展與養殖治理污染的矛盾未得到同步解決,各種養殖排污的問題也日趨嚴重:湘村高科黑豬原種場常年存欄養殖黑豬萬頭以上,建設有標準化欄舍18棟,豬糞和污水處理也最規範,建設了800立方的沼氣池、死豬處理池等環保處理設施,但污染問題仍未得到緩解,所在的集和村有五個組100多畝水田因豬糞污水注入導致土壤過肥,導致水稻空穗,顆粒無收,十餘口池塘魚蝦絕跡,成為臭水塘,周邊地表和地下水也受到污染,經檢測養殖場周邊水質,各種細菌含嚴重超標,人畜安全飲用水不得不從其他地方解決;十字養殖小區存欄豬xx多頭,儘管建設了污水收集池,生化池等各種設施,並且定期將豬糞、污水運上山澆樹,但由於養殖規模大,豬糞污水多,無法及時全部處理,雨季曾發生過污水溢出,流入池塘導致大規模死魚現象;高坪村原是全鄉第一個養殖大村,全村共有大小規模養殖户40餘户,存欄牲豬6000多頭,由於地勢較高,豬糞污水大量流入高燈河,導致xx鄉境內高燈河沿線7個村受影響,現限制養殖,規模養殖户大幅減少。各養殖場由於排放的污水對周邊的水體、土壤與空氣等環境造成一定污染,給環境保護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因此,加強養殖業污染防治也成為xx鄉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和重要內容。

(二)主要原因

1、養殖户環保意識薄弱,對養殖污染缺乏科學的管理。對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緊迫性認識不足,重養殖輕治理,沒建設好與養殖相配套的排污處理設施,採取直接、間接排放或蓄集污水,嚴重影響了周邊環境,沒有做到環境污染治理與養殖持續發展相協調。

2、片面追求規模,沒有嚴格執行國家的環保標準。大部分的養殖場受利益的驅動,片面追求養殖的規模,把有限的資金全部都投入到養殖生產當中,對環境污染處理設施的投入很少,沒有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進行養殖污染物排放,給養殖污染治理帶來了困難。

3、規模化養殖過於集中,密度過大,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難度。xx鄉主要有高坪、十字、集和、桐梓、同安等村牲豬養殖户較多,集中養殖有利於養殖户開展防疫、飼料、種豬採購、牲豬銷售運輸等優勢,降低養殖成本。但其缺點是排污量過大,難以治理及利用。各規模化養殖場都建設了相應的豬糞、污水處理設施,養殖户都建設了一至兩個沼氣池,污水池,但遠不足以解決污染物排放問題,並且由於量大,治理難度高,對周邊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4、治理成本高,經費不足,措施不到位。養殖業污染環境防治是一項工作難度大,資金投入多的工作,十字村養殖大户李長青養殖牲豬1000餘頭,建設了大型沼氣池和污水池,同時在屋後承包了100多畝荒山種樹、養雞,將豬糞、污水運上山澆樹,但僅限於人工挑運,現今勞動力工價高,僱工請人都不合算,而最理想的辦法是建設一個泵房抽取污水,儘管動物防疫部門有項目和扶持資金,也鼓勵養殖業這麼做,但經核算,他個人需投入的資金達90餘萬元。相比治污設施的高額投入,養殖户顯得有心無力,只能建設一些面積小的沼氣池、化糞池等處理設施經簡單處理後就直接排出外面,造成了很大的環境污染。

三、目前採取的環保措施和成效

(一)大力實施標準化建設。我鄉大力宣傳牲豬標準化養殖,引導養殖户積極轉變傳統養殖模式,大力推進標準化養殖,努力整合現有資源,發展規模化養殖小區,全鄉已建設高坪、十字、集和和湘村高科四個規模化養殖小區,使養殖環境得到不斷改善,養殖業主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

(二)推行生態養殖。大力推廣“畜禽—沼—果(魚、菜、稻)”等生態養殖模式,實行循環利用。全鄉共建設大小規模沼氣池320多口,以沼氣為紐帶,將畜禽糞便進行沼氣發酵無害化處理,沼渣沼液作為植物種植有機肥,利用沼氣副產品沼渣沼液部分替代化肥農藥,從而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提高治污效果和資源綜合利用率。

(三)控制污水排放。畜禽養殖場遠離居民生產區、生活區。養殖場的排水系統推行雨污分離,污水系統採用幹法清糞工藝,做到乾濕分離、雨污分離、料水分離,不與尿水、污水混合排出,有效地降低了污水濃度和排放量。

(四)加大環保宣傳力度。通過城鄉環境衞生整建活動和創國衞工作,我鄉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辦法》及《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相關法律法規,提高養殖户環保意識,引導養殖場做好環保工作。

四、養殖業環境污染防治的建議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點多面廣,治理難度大,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應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成立以政府為主,水產畜牧、環保、公安等部門參與的管理部門,為養殖業污染治理提供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並明確相關部門職責,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治理方案,落實工作措施,統一進行治理。

(二)加強宣傳,提高認識。要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有關法律、法規,提高養殖户的思想認識,自覺開展清潔養殖。有關部門要增強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切實把養殖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實處。

(三)堅持種養結合的一體化養殖模式,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業。整合養殖資源,採用既養殖又種植的模式,發展一體化養殖,使畜禽污染物有充足的土地利用、消化;同時推廣“豬—沼—樹(魚、菜、樹)”和“豬—沼—草—豬”等生態養殖模式,實行循環利用,達到減少環境污染和自我治理改善的目的。

(四)推廣採用科學工藝養殖,減少污染物排放。在養殖場中推行豬糞幹、濕分離的處理模式,做到乾濕分離、雨污分離、料水分離,有效在設施上和工藝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糞便和污水排放大幅減少。

(五)加大治污投入,有效解決現有污染問題。引導和扶持具備條件的規模化養殖户建設泵房,將污水抽上山澆樹,配備污水抽運車,將污水及時清運到農場、菜地,既可解決養殖地污染問題,又可使這些優質有機肥變廢為寶,提高蔬菜、瓜果等農產品的品質。

(六)堅持防治並重,杜絕新污染源的產生。在抓緊對現有養殖場環境污染治理的同時,要堅持防治並重,以防為主。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和規定,在水源保護區、生活區附近禁止新建養殖場,搬遷現有污染嚴重的養殖場。對新建養殖場在立項、選址、環評等方面嚴格把關,儘量考慮與蔬菜、水果基地等農業生產基地相結合,引導養殖場走綜合利用的路子實現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發展現代養殖業,提供優質肉類產品,是滿足城鄉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同時也是農村居民羣眾的一條生產致富路子,但在發展養殖業的同時,更要注重對農村環境的保護,xx鄉牲豬養殖業的發展壯大,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的問題,只有通過實施有效的治理,通過集中、搬遷、整合養殖場,規範養殖方式,投入治理資金,配置相應污染物處理設備,才能逐步實現污染物化廢為寶,變害為利。將養殖業產生的廢物轉化為種植業可利用的資源,最終實現種養結合、互為促進的良性生態農業生產鏈,促進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13篇】農村“空心化”問題治理調研報告範例範文

農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費了國家有限的土地資源,惡化了農民的生活環境,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等,為此,特以近年來建設的新村聚居點空心化問題為例進行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縣農村空心化現狀及原因分析

近年來,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總體部署,大力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並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縣共建成農民新村聚居點30個,涉及農户1328户,其中:新建點16個714户,改建點14個614户。正在建設有的23個1227户,其中新建點16個974户,改建點7個253户。建成鎮吊腳樓村、鎮立山村新村綜合體2個123户。據調查,建成的新村聚居點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點3個,佔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點2個,佔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點2個,佔6.6%;沒有空置住房的聚居點23個,佔76.8%。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舉家外出户增多。

當前,農民主要靠外出務工獲得收入。隨着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民進城打工、經商或謀生的人數不斷攀升,導致農村人口密度逐年遞減,直接導致了“人去房空”現象的出現。全縣大多數村外出務工人員人數高達80%以上,其中舉家外出户達30以上。縣2011年建成的鎮村聚居點共25户85人,其中:村10户38人,吊腳樓村15户47人。該聚居點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節性外出27人,佔總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佔總人口的45.9%,該聚居點新建農房常年無人居住9户,佔總户數的34.6%,季節性無人居住10户,佔總户數的40%。

二是城市化進程加快。

部分外出務工經商先富起來的村民為改善居住條件,在城市站穩腳跟後,舉家遷往城鎮生活。國家大力推進“一主三化”發展,城鎮吸引力增加,各項就業、就醫、就學、文化等環境條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鎮建設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紛紛遷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現象日趨加重。目前,縣鎮、鎮、鎮、鎮、鎮、鄉等6個鄉鎮都在進行場鎮開發,鄰近場鎮或有能力的農户都在集鎮購房。如,鎮騎龍寨村農民新村聚居點共30農户,就有7户在城鎮購買房屋,佔總户數的23.3%。

三是政策執行不到位。

部分羣眾對老宅一直戀戀不捨,總認為老宅基地是祖上傳下來的,保存老宅就是留住了“根”。由於歷史原因,農村一户多基、超標準佔地,佔用耕地建房,農房遷建後舊宅基地普遍閒置,致使農村長期以來“只見新房不見新村”、“建新房不拆舊房”,致使一户一宅的宅基地政策沒能很好落實,許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舊房,佔新基不退老基,造成一户多宅。所調查的縣鎮村、鎮騎寨村、吳家橋村三個新村聚居點,建了新房未拆除舊房將宅基地還耕的建房户達到15户,佔新建農房户數的25.4%。

四是早期規劃不合理。

一些新村建設規劃比較簡單,對村莊功能分區佈局、基礎設施配套、羣眾生產生活習慣考慮不周,不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再加上執行規劃的法律約束力不強,村民建房存有很大的隨意性。如縣已建成的鎮村農民新村聚居點,村組織就沒考慮到農户的耕作半徑,將150户農户集中到一起,造成農户生產不方便。

二、縣治理農村空心化的主要措施

為確保新村建設“建得起、住得下、不空置”,在新村建設中堅持“四個結合”,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科學規劃佈局,強化產業支撐,突出鄉村特色,統籌推進全縣新村建設。

一是羣眾申建與政府指導相結合。

縣委、縣政府創新提出新村建設“申建制”,統一制定出台新村建設獎補政策,發動羣眾自願申建,對30户以上羣眾提出申建要求,經村組申請、鄉鎮審查、部門評審、縣級審批等流程審核通過的,納入全縣新村建設計劃。在實施過程中,由建房户成立業主建設管理委員會,自主選擇施工單位、負責材料採購、監督資金使用和建設質量,既賦予羣眾新村建設的監管權和話語權,又減輕了政府工作壓力,實現了政府意圖與羣眾意願的有機統一。目前,全縣在建的23個新村聚居點的1227户農户都是採用“申建制”建設的。

二是新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

堅持產業促新村、新村帶產業,產村相融互動,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着力發展優質柑橘、綠色蔬菜、現代畜禽、道地中藥材和高效經濟林等特色優勢農業,以及鄉村生態旅遊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全縣新發展優質甜橙、油桃等優質水果3萬畝,綠色蔬菜3萬畝,薄殼核桃、九葉青花椒等高效經濟林2萬畝,道地中藥材1萬畝,建成工廠化生豬繁育基地18個,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88個,發展生豬適度規模養殖户5516户,發展特色家禽規模養殖户254户。初步形成了郪涪兩江流域優質蔬菜產業示範區、蓬樂路優質甜橙(檸檬)產業示範區、射大路優質乾果產業示範區、羅桂路優質生豬產業示範區等“四大”產業區和隆盛現代農業園區。

三是規劃引領與尊重民意相結合。

堅持“綠色、人文、智慧、集約”的規劃理念,統籌謀劃新村的產業佈局、生態保護及基礎設施,做到新村規劃、產業規劃、交通規劃、生態規劃、旅遊規劃等多規融合。同時,充分尊重羣眾喜好,多次召開羣眾代表大會,徵求羣眾對規劃的意見和建議,並根據民意調整規劃,着力打造具有“田園風光、鄉村情趣、農家特色、羣眾滿意”的新農村,水村幸福美麗新村規劃2013年獲得了國家住建部“美麗鄉村”稱號。

四是新村建設與新村開發相結合。

在新村建設中,縣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新村建設,建設農民新村安置房的同時,打造開發新村旅遊商貿等產業,着力培植新村產業,繁榮鄉村經濟。如在建設藥香小鎮新村綜合體中,通過公開招標吸引永逸集團投資5億元參與新村安置房建設、場鎮開發建設,着力打造集養生、養老、旅遊為一體的“全國知名藥香小鎮”。

三、治理農村“空心化”問題的建議

治理農村“空心化”,是推進城鄉統籌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重大舉措,是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破解建設用地難題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必須堅持在村民自願的前提下,強化政府引導、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農民收入、構建長效管理機制上下功夫。

(一)科學規劃,完善基礎功能。科學規劃是治理農村“空心化”的關鍵。要結合城鄉一體化和農村城鎮化發展的歷史趨勢,精心設點,合理佈局。按照集約用地、少佔耕地的原則,在新村户型設計、基礎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確保長遠發展與農民的實際需要。建議將治理農村“空心化”與農村環境整治、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宅基地復墾、城鄉一體化建設及農民市民化等有機結合起來,引導農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鎮與中心村集聚,同時統籌農村的水電、道路、通信、網絡、有線電視、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礎設施建設,延伸城市公共服務,配套文體娛樂及商業設施,既村解決民生產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又優化農村的環境質量,提升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

(二)發展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有了錢,才有建新房的意願。加快幸福美麗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前提是促進農民增收。增加農民收入,關鍵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建設一批優質水果、綠色蔬菜和道地中藥材等現代農業基地和園區,構建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產業支撐。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積極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小規模與大羣體相結合的產業基地和生產體系,創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户的利益聯接機制,實現千家萬户增收致富。同時,要鼓勵引導農民積極發展交通運輸、商貿服務、鄉村旅遊等二、三產業,拓展勞務輸出,增加農民現金收入,為推進農村“空心化”治理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加大投入,加快治理進程。雄厚的財力是治理農村“空心化”的根本保障。一是將農村“空心化”治理與農村環境整治、幸福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整合各部門項目資金,向治理農村“空心化”傾斜。同時,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通過農村宅基地的整理置換和競價選位,發揮農村宅基地的一部分物權功能和價值潛能,使新農村建設產生內生動力,緩解農村基礎設施和公一事業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二是採取激勵措施,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向農村“空心化”治理提供低息貸款,以擴大資金籌集渠道。三是引入市場機制,充分利用民間資本,採用由工商資本與村民共同出資改造“空心村”,例如讓房地產開發商介入“空心村”改造,讓房地產開發商承擔部分資金,然後將新建農民公寓的部分物業用房或尾房作為其收益,實現彼此之間的互利雙贏,以解決改選資金不足的問題。發動在外成功人士資助“空心村”改造,調動在家村民參與積極性,共同建設美麗家園。

(四)強化管理,構建長效機制。要進一步加強農房規劃建設管理,堅決制止農村建房無序局面,逐步引導農民居住向新村聚居點集中,推進新村建設進程和建設水平。一是農房建設必須嚴格執行“一户一宅”制度,建新房必須拆除舊房並復墾。二是嚴格執行農村宅基地政策,控制農房建設用地標準,禁止違法佔地建設。三是農村個人建房必須申報設計方案或選用新農村標準圖集方案。四是農村個人建房不按審核通過的設計方案或標準圖集建房,則取消其享受國家一切補助資金的資格。

【第14篇】2022年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述職報告

今年我村的社會穩定工作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黨的xx大精神,牢固樹立“守土有責,保一方平安”的思想,組織動員各方力量,以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為核心,以嚴格落實責任制為抓手,拓展工作思路,以創建“平安和諧”小寨為契機,推進平安創建工作深入開展。在“五五”普法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依法治村進程,為政治穩定,社會安定和經濟建設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為人民羣眾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創造良好的環境。今年來做了許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本年度綜治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總結如下:

一、黨政重視、責任明確、真抓實幹

鄉黨委政府把綜治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長期性工作來抓,由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相關站所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到社會穩定是全鄉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鄉班子領導把依法治鄉工作納入全鄉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與其它工作共同部署研究和落實,明確目標,健全制度強化措施,整體推進。主要領導親自部署綜治工作,多次在大會會上強調綜治工作的重要性,並實行全鄉班子成員包村掛點責任制,使全鄉各村都有一名領導具體負責綜治工作。

二、切實履行職責,維護社會政治穩定

以防打架鬥毆,酗酒鬧事,防小偷小摸為重點,強化政權意識,樹立執政理念,充分依靠羣眾,認真研究對策,嚴密防範和打擊各種破壞活動,堅決防止危害羣眾利益破壞社會和諧的事件發生。

三、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

堅持科學發展,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切入點,通過加快發展,增加社會財富,改善羣眾生活,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着力解決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為題,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堅持科學決策,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完善科學的決策機制,社會穩定預警機制,切實預防、調處矛盾糾紛,成立領導組,領導和協調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同時制訂了矛盾排查責任制,使矛盾調處這一項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充分發揮鄉村的第一道防線作用,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對各類矛盾糾紛做到早發現,早調處、早化解。

四、全面加強服務管理工作

創新理念和管理方式,加強對重點人羣、重點團體、行業場所的管理,爆炸物品中的管理,做到全面監管和重點管理相結合,維護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

五、下步打算

全年綜治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不少的問題,部分不穩定因素髮現不及時,處理方法過於簡單,對部分重點人物管理還不夠到位,監管力度還不夠。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加強學習克服今年工作存在的問題,開拓創新,形成羣防羣治的良好環境。

【第15篇】農村治理問題調查研究報告

筆者通過對**及**東西北多個問題村的調研發現,農村治理的諸多亂象主要根源在於農村的利益爭奪、法治缺失和道義扭曲。

一、利益爭奪

(一)村官與村民爭利

調查發現,一些問題村的村官侵奪村民合法利益現象嚴重。在欠發達地區農村,主要靠對上截留錢款與對下欺詐百姓;在發達地區農村,主要靠私分集體資產。其攝利手法層出不窮:

1.對上截留錢款。一是利用國家扶持農村興修水利、交通設施等政策,採取收支不入賬、多報多領、虛報項目等方式,截流、貪污國家下撥款項。二是將低保名額私分給家屬親友或者送禮者,某些地區村幹部甚至把低保待遇挪到去世的親屬名下。三是以修村路集資等名義截留私分糧油補貼和優惠補助,有的還通過虛報人頭、補助土地面積等方式“吃空餉”。四是冒名頂替村民享受農業項目無息貸款等政策補助。比如,某村民是養雞專業户,可享受上級的無息貸款政策,卻被村幹部冒名頂替,村民開始不知道有優惠政策,知道後也不敢與村官翻臉。

2.對下敲詐百姓。一是濫用職權。比如超生人口落户,只要不斷送禮,村幹部就不會追繳社會撫養費,並且幫助當事人拖延時日,到人口普查將超生人口合法落户。又如,一些地區只要打點好村幹部就能私下土葬。反之,若不向村幹部輸送利益,村民一些合法權益也無法保障。比如宅基地分配,分與不分、早分晚分、分好分壞,很多時候在於有沒有向村幹部送禮、跑關係。二是巧立名目,以各種藉口向農民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三是與派出所等基層部門勾結,對村民實施小錯大罰,亂收罰款,只有送禮才能予以減免。四是提前通風報信,幫助違法違紀人員逃避上級追捕和檢查,事後向違法羣眾索利。

3.私分集體資產。一是村幹部互相勾結,利用集體資產賬目不清,私設小金庫,將集體資產轉換成私人財產。二是通過虛列開支、亂髮補貼、公款送禮,濫用集體財富。三是與第三方里外勾結,以遠低於其實際價值的價格處理集體資產。四是長期私佔村級資產,為自己創收牟利。五是採取資產不入賬、提前報廢等手段,將資產據為己有。六是控制基礎設施項目發包工作,從中謀取私利。

以上問題長期無法解決的主要原因是:

1.村民不反映情況。一是對上級政策不知情。不少地區村務公開不到位,村官與村民之間明顯存在信息不對稱,村民難以瞭解實際情況。二是怕受到打擊報復。村幹部一般都是有勢力的人,農民如果反映,既得罪村幹部,又得罪走後門的人,可能受到報復。三是上級處罰不重。很多時候即使有村民反映,村幹部若不是犯了刑事大罪,鎮幹部一般會出面講情,基層政府也會從輕處理。四是一些村民思想麻木。對村幹部貪腐行為、違法行為習以為常、事不關己,除非嚴重侵害到自身利益,一般都能容忍。五是部分村民同流合污。一些村民通過向村官送禮及熟人關係辦事情、維護自身利益,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不良風氣。

2.鄉鎮政府支持村幹部。鄉鎮政府一般通過村幹部瞭解情況、落實政令、開展工作,也需要村幹部維持農村穩定,一些部門的工作考核還需要村幹部投票支持。同時,鄉鎮幹部與村幹部相互間打交道較多,彼此熟悉,有熟人情結,不少還是“煙酒朋友”、“義氣兄弟”,有部分鄉鎮幹部還與村官存在利益鏈條。無論是朋友情誼,還是利益粘連,都可能造成鄉鎮幹部對村幹部的偏袒。

3.市縣難以瞭解真實情況。第一,市縣政府更多強調抓大局、抓大體,只要沒有發生羣體性事件,市縣領導一般不願意直接介入村裏工作。其次,市縣政府瞭解、調查情況,主要通過鎮村幹部這個主渠道,羣眾怕得罪村幹部或事不關己,一般不敢説實情,市縣難以瞭解基層的真實情況和羣眾心聲。第三,市縣的檢查工作往往是雷聲大雨聲小,嚴格檢查的次數少、查實的機率小,處罰的結果輕;一定程度存在“法不責眾”的錯誤觀念,造成了村幹部違法成本很低。

(二)政府與村民爭利。

突出表現在徵地矛盾上。農村的利主要源於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土地資源,土地之利在於土地的升值和土地種植。農民在農村有三塊地,一塊是建設性的宅基地,一塊是耕地承包地,還有就是森林、山林、林權用地。這三塊地以前有個制度:農民集體户口,是集體一員,這三塊地是集體產權,只要離開農村不再是本村户口,就是不是集體一員,不是集體一員就要剝奪本集體利益。土地自古就是農民重要的生產生活資料,憲法已經規定農民對土地具有70年的承包權和使用權,即使在當下,不少農民進城打工、經商,但農村中的土地仍然是他們手上一筆可望保值、升值的重要財產。當前農村徵地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城鎮化進程加快,面對短時間內完成徵地的壓力,一些地方忽視徵地的法律程序,工作簡單粗暴引發糾紛。二是徵地補償安置制度存在問題,把補償和安置混在一起,補償標準偏低,損害農民利益,同時失地農民安置措施不夠完善。三是缺乏有效的糾紛調處機制。

(三)村民與村民爭利。

在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村民內部之間的利益糾紛日漸增多。一是出嫁女權益問題。一些村民擔心固有利益受損,加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通過民主投票、村規民約等形式,實施“暴力民主”,違法剝奪出嫁女的村民資格和合法權益。二是鄰里利益糾紛。主要集中在借貸糾紛、生產競爭和資源爭奪方面。比如,一些地區高利貸風氣濃厚,鄰里間的借貸糾紛可能造成雙方反目成仇。又如在缺水地區,村民對稀缺水源的激烈爭奪,甚至引發嚴重的暴力事件。三是家庭財產矛盾。主要是分家析產、婚約財物爭奪和遺產繼承等糾紛,這些糾紛常常引起親屬之間的心理隔閡乃至親情破裂。

(四)村官與村官爭利。

主要是村官之間的權、利之爭,特別是個別“在野村官”(換屆落選的村官)不是出於依法監督的目的,而是為恢復過去的既得利益格局,在暗處挾自己“小圈子”一幫人通過造謠、利誘等手段不斷挑唆一些不明真相的羣眾越級上訪、聚眾鬧事,以達到推倒現任村幹部的目的。一旦實現目的,新的“在野村官”又會“照葫蘆畫瓢”、“冤冤相報”。當然,這在客觀上也對在任的村官起到一定程度的監督。

二、法治缺失

經過三十多年建設與努力,我國已建立健全各項法律規範制度,將農村社會的主要關係和基本問題納入到國家法律規範調整當中。但是,受權力、金錢、人情、關係、非理性情緒等的稀釋、扭曲、異化,農村法治建設仍滯後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1.基層幹部法治意識不強。一是基層幹部存在“官本位”思想。當前,各級政府管理農村的手段還是以行政措施和政策文件為主,管理工作中“人治”色彩比較濃厚。村幹部在執行公務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依法辦事,侵犯羣眾的權益。有些幹部甚至習慣於按個人意志辦事,利用村民不知反抗、不敢反抗的弱點,以權壓法,以言代法。二是政令與法律相沖突。農村政令措施經常出現違反法律的現象,比如有的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私自對過境車輛收費,有的違反《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以村民代表會議代替村民會議等等。三是執法權力濫用。基層執法人員法律素質不強,有的工作方法方式簡單生硬,造成當事人的排斥和對抗;有的責任心不強,工作拖拉推諉;有的濫用自由裁量權,執法隨意性大;還有的作風敗壞,吃、拿、卡,熱衷收受人情賄賂。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法律公正、公平形象,致使農民對法律的價值產生懷疑。

2.農村民眾法律意識淡薄。一是對法律認識不足。很多民眾認為,只要自己沒有殺人放火就不會觸犯法律,自己沒有必要去學法,更談不上用法。由於宣傳不到位,農民對大多數法律法規無從知曉,很多時候把一些違法違規行為視為正常,而自身合法權益受侵害渾然不知。二是民主權利意識不強。很多農民對參政議政缺乏應有積極性和主動性,造成農村民主政治建設流於表面化和形式化。有的選民投票時“隨大流”,“人家去投我也去投”,“你們選誰我也選誰”;有的選民受人情關係、金錢影響參與投票,“誰跟我關係好就選誰”,“誰給的錢物多就選誰”。三是依法維權意識不強。在合法權益被侵犯時,要麼礙於面子畏縮忍受,忍氣吞聲,自認倒黴;要麼置法律規定而不顧,“以暴制暴”,或糾集宗族暴力抗法;還有就是找關係走後門“以錢換權”,從而造成權力對權利的侵犯,也助長了權力的腐敗。四是“信訪不信法”。一些農民敬畏權力,對法律、法院存在天然的不信任感,認為“打官司就是打關係”;當法院的裁判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預期,就會認為法律不公、法官受賄,往往不斷地舉報、上訪、申訴。農民不懂法導致不尊法,不尊法又導致不守法,公民意識、權力主體意識缺失,法律信仰匱乏,最終導致農村法律權威的弱化。

3.農村法律制度缺失。目前,涉農法律法規總體偏少,涉農的法律以行政法規或地方性法規形式出現較多,層級較低,造成了不少涉農法律真空。比如,2022年全國人大修改完善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但是對於農村民主選舉依然缺乏統一具體的實施細則規定。又如,基層法院在審理農村土地糾紛、宅基地買賣糾紛、小產權房糾紛、拆遷補償糾紛等案件時,也常常遭遇無法可依的尷尬。另外,自上而下的立法形式往往更多地取決於上級的意見和態度,農民的聲音和利益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所制定的法律往往與農民的實際生活相脱離,使某些法律難以在農村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

4.缺少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對村幹部的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以及庸、懶、散的工作作風問題,由於問責監督制約機制不完善、不到位,致使出現監督難、約束難、處理難的現象。一些鄉鎮認為村幹部經手的錢物不多,權力不大,不重視對村幹部的監督,僅是把監督停留在口頭上,而羣眾監督村幹部的渠道少而不暢,無從入手,常常出現能監督的不想監督,想監督的不能監督的現象,使監督在某種程度上流於形式,走過場,導致村幹部權力失範,出現貪腐行為。特別是個別村幹部而且是非黨員的村幹部侵犯村集體利益,情節輕微夠不上黨紀和刑事處罰,甚至免於處罰,羣眾意見很大,還容易引發信訪事件。

造成農村治理中法治缺位的原因:

1.“人治”觀念難以破除。“人治”的傳統一直影響着當今的農村社會,古代社會中“**”、**、**等依靠宗族、拳頭、金錢、關係建立統治權威,導致農村的治權都掌握在少數的強人、能人手上。這種“人治”傳統,更着眼於人,視法律為統治工具,主張“權大於法”,依然影響着當前的農村治理,與法治所要求的全社會樹立法律至上、權利本位、權力制約和公正、平等的法律理念背道而馳。

2.傳統文化深入影響。傳統農村是禮俗社會,講究的是和睦相處、安定團結的可持續性秩序,因此在糾紛解決中講究“事了”、“人和”。當前中國農村的基本結構還是熟人社會,人際關係比較緊密,互惠性關係普遍存,對簿公堂是將雙方矛盾公開化,傷面子又傷感情,並非村民的第一選擇。此外,封建意識在許多農民心中根深蒂固,封建倫理規範和鄉土規範還佔絕對支配地位,權利平等意識比較淡薄。受封建社會“法即刑”觀念影響,片面地把法作為懲罰的工具,對法天然產生厭惡與排斥。

3.依法維權成本較高。司法機關在農村地區的設置嚴重不足,羣眾、特別是邊遠地區的農民想打官司,往往要跑上百里路才能找到法庭,來回花銷費用大。同時,現有的司法體制由於訴訟過程的繁瑣複雜、高昂花費、司法腐敗、人治干擾等因素,致使農民耗了許多金錢和精力打官司,但自己的權利仍然得不到維護。

三、道義式微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及鄉村生產經營方式的不斷變革,鄉村傳統道德的承載基礎受到連續侵蝕和衝擊,農村道德滑坡、價值取向紊亂、是非評判顛倒等現象成為農村治理必須正視的問題。

一是信仰缺失。延續幾千年的傳統儒家思想,受到市場經濟和西方文化的強烈衝擊,造成農村道德價值失落,很多人處於無信仰狀態。二是過度自私自利思想嚴重。一些農民對物質和金錢的佔有慾增長過快,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抬頭。三是誠信意識衰退。傳統的純樸敦厚、老實誠信的民風逐漸退化,弄虛作假、失信失約的現象抬頭。比如,一些農民明知道農藥會致癌,為了掙錢卻不惜劑量地使用;有的人為了獲取利益昧着良心買賣病豬等,一些村民向信用社貸款了卻不守信用、賴賬不還。四是攀比之風盛行。在不良消費觀念的引導下,一些農民腰包鼓起來後,大行炫耀型、攀比型、跟風型、浪費型消費,講排場,比闊氣,大吃大喝,鋪張浪費。一些外出打工者講究衣錦還鄉,回到農村揮金如土,助長了農村的相互攀比之風。五是傳統的家庭倫理、孝道弱化。一些村民“娶了媳婦忘了娘”,視贍養父母為一種經濟負擔,很少給予農村老年人精神慰藉。一些地方的青年農民婚戀心態趨於功利。一些村民認為“在外嫖娼、包二奶、養情人是有錢有本事的象徵”。一些農民工長期在外打工而產生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問題。六是農村治安惡化。當前農村的流動性加大,不斷弱化原有的村治形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村治的權力真空,造成部分地區宗族勢力抬頭,甚至發生黑社會和惡勢力掌握了鄉村治權,橫行鄉間,滋擾禍害百姓的情況。此外,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組織等也在潛滋暗長,蠱惑人心,對農村的治安環境和道德秩序造成嚴重的危害。七是低俗文化入侵。由於農村文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與當前農村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不相適應,一些庸俗浮淺甚至黃、賭、毒的文化娛樂趁虛而入,擠佔了村民的生活娛樂空間。一些地區,打麻將、打撲克、聚眾賭博、地下賭xx等賭博風氣盛行;“脱衣舞”等低俗文化節目堂而皇之地進工地、進農村。

造成當前一些農村道德弱化、正氣式微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社會轉型衝擊農村固有道德觀念。經濟社會急劇轉型,不僅深刻影響着農民的生產生活,同時也破壞傳統優秀文化基因,造成傳統農村倫理道德體系瓦解,鄉村治理的柔性作用、自律性機制慢慢消失。二是農村道德建設和道德教化滯後。少數幹部受傳統發展模式所限,長期存在重物輕人的錯誤觀念,片面強調經濟建設,致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停滯不前;一些地方精神文化建設仍存在比較嚴重的“等、靠、要”思想,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少地方公共文化建設存在“重城市、輕農村”、“重標誌建築、輕基礎設施”的傾向,廣大農村文化設施體系仍然比較薄弱。三是輿論環境對農村傳統倫理道德的破壞與影響。一些新聞媒體為了提高發行量和知名度,過多地渲染兇殺、暴力、跳樓、事故等負面報道,肆意放大社會的陰暗面和醜陋面,給羣眾造成“做好事不得好報”、“做好事惹火燒身”等錯覺,在社會中造成審醜疲勞,不斷惡化社會的道德環境。對於文化素質相對較低、文化娛樂條件相對欠缺的廣大農民來説,容易帶來負面影響。

治理對策

當前農村的治理對策,在思路上要扣住“利、法、義”三個根本,在做法上要抓好“五大建設”。

一、農村組織建設

要正確處理好村“兩委”、村與社、村與組的關係,落實好班子成員聯席會議、黨羣聯席會議以及黨務村務財務監督的“兩聯席一監督”制度,加快構建以黨組織為領導核心、以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為決策機構、以村民委員會為執行機構、以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機構的村民自治體系和議事規範、管理科學、監督有力、工作暢順的村級組織運作機制。

(一)黨組織建設

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是農村治理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要進一步強化村居黨組織在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地位。

1、全面推行村黨組織升格。黨員人數超過50名的村(社區),應成立黨的總支部。黨員人數100名以上的村(社區),根據工作需要,經鄉鎮黨委(黨工委)審核同意,可以成立黨的基層委員會。積極探索兩新組織黨組織屬村(社區)轄地管理,實行村(社區)、兩新組織黨組織“雙向進入”,推選村(社區)內企業書記業主代表擔任村(社區)黨組織副書記或委員,選派村(社區)黨員幹部和大學生“村官”到村(社區)內企業擔任黨建指導員或聯絡員。

2、在村民小組建立黨支部。根據村(居)民居住狀況、集體土地所有權關係等,重新整合劃分若干村(居)民小組或片區,實行區域網格化管理。在村(居)民小組、經聯社或經濟社建立黨支部。村(居)民小組在黨支部的統一領導下,採取支部提事、村民代表議事的方式,管好村民小組的事務。同時,探索在村辦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建立黨支部。

3、建立黨建聯繫協調機構。在村(社區)建立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或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由村(社區)黨組織牽頭,轄區內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黨組織共同參與,討論研究轄區黨建工作,對社會管理中的重大事項進行協商,統籌協調轄區黨建資源,組織轄區內黨組織和黨員共同參與完成村(社區)的各項中心工作任務,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揮集聚資源、決策諮詢、民主議事、監督評議和參政議政作用,為轄區黨員羣眾提供服務。

4、發揮“黨代表工作室”作用。在村(社區)中建立“黨代表工作室”,完善工作室管理制度,推行黨代表下訪接案、積極提案、民主議案、監督巡案的“四案工作法”,定期安排領導班子成員“組團式”到工作室接待黨員羣眾,組織各級黨代表深入村(社區)、農户、兩新組織、出租屋開展實地走訪,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建立網絡問政平台,開設提案箱,探索開通黨代表官方微博,設立週六開放日安排黨員志願者到工作室值班,真正發揮“知黨情、聽民意、促和諧”的作用。

5、創新建立“農村網絡黨支部”。創新農村黨組織生活方式,建立“農村網絡黨支部”,利用互聯網技術,藉助電視電話、視頻對話、網絡教學等現代化手段,結合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設備,以“網絡黨日”、“在線講堂”、“網上報告廳”等形式,加強對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實現網上教學在線互動,使網絡成為黨組織生活的新平台。

(二)村民自治組織建設

實行村民自治,推進農村法治,是對農村社會各種利益關係的重構和平衡的必然路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來自傳統觀念、習俗、不同利益羣體的阻擾。因此,村民自治將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必須在法治的引領下,積極探索從個人領導到組織領導再到集體領導的發展模式,逐步實現由現在的村官治村過渡到村委治村,最後真正實現村民自治。一是充分調動農民政治參與、共建共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農民羣眾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積極發揮農民當家作主的主人翁作用,鞏固和拓展村民大會、村民代表會議等參與平台,落實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引導農民羣眾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要從“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轉變,積極引導和提高村民民主意識,培養村民民主習慣,鍛鍊提升村民自治能力,讓村民真正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二是切實減輕村(居)委會行政負擔。現在很多地方是“社區牌子多,光掛牌不做事”,“社區服務機構官僚化”,這個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建立行政管理事項社區准入制度。只有經過許可的事項才可以進入社區,並且要“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人隨事調”,通過這種辦法倒逼政府轉變職能,改進工作方法和服務方式。推進基層組織規範化建設,提高基層經濟社會管理水平。

(三)集體經濟組織建設

發達地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完善股份合作制的基礎上,進行公司制改革,引入現代企業制度,規範運營管理。鼓勵條件成熟的集體經濟組織在與社區自治組織分離的前提下,按照《公司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依法實行工商註冊登記,依法納税、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探索引入職業經理人進行經營管理,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運作管理機制。

(四)社會組織建設

着力培育壯大農村基層社會組織,發揮農村社會組織在擴大羣眾參與、反映羣眾訴求方面的積極作用,逐步建立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組織為基礎、村級社會組織為補充、村民廣泛參與的協同共治工作格局。在現階段農村應大力培育專項社會組織,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公益慈善類、社會事務類、公共服務類、文化體育類村級社會組織,慎重發展綜合性的社會組織。推進各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制、建設一支宏大的村級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充分相信社會組織,放手把一些社會管理和服務性事務交由社會組織管理,讓它們在“管理中學習管理”,並不斷成熟壯大,確保政府職能“轉得出、接得好”。進一步推動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創新,促進公益類慈善事業發展,協助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如羣眾合理訴求的表達、志願者的作用發揮、婦女權益保護、孤寡老人關愛等。與此同時,要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