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與對策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05W

畢節,作為老、少、邊、窮地區,人們很是渴望生活富裕,日子幸福。為此,不少父母棄小別老,奔向沿海一帶發達地區,加入打工掙錢的潮流。於是,大量農村留守兒童在我鎮不斷產生。據初步統計,全鎮38個村七萬左右人口中學齡前留守兒童(包括已入園入托和未入園入托)多達3800左右人,在校兒童少年(1-9年級)就有1200人左右,大約分別佔全鎮總人口數的5.42%和1.72%。近些年來,針對我鎮留守兒童數量多,情況複雜等情況,本人就如何培養留守兒童,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展了一系列教育實踐活動。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與對策

2009年3月6日,省教育廳蒲老師一行三人來我鎮中心校開展如何對農村留守兒童培養的調研活動。我和其他7位對留守兒童的培養做得比較好的教師有幸參加了這次調研活動,會上老師們就如何培養農村留守兒童作了經驗交流。通過這次調研,發現這些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嬸、伯父母、姑舅、姨父母或父母要好的朋友等)大多侷限於管飯管穿的淺層關注,很少或根本不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身心健康、思想道德和社會交往等。長期下去,這個特殊而令人心酸的弱勢羣體就產生了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上課走神。一些以前在家裏倍受疼愛的兒童,父母突然外出打工,一下子見不到自己的父母,使孩子產生“戀乳”現象,課堂上隨時都會想起曾經那段甜密的日子。導致上課走神,影響聽課質量,學習成績不好。

二是情緒煩燥,厭惡學習。在學校,老師上課時,“身在曹營,心在漢”,不認真聽課,對學習不感興趣,常常不完成作業,學習成績差,和教師作對。在家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多不識字,無法對孩子進行教育,學習上得不到及時幫助,言行頂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認為“爸爸、媽媽沒有在家,回家不學習也沒人管”。

三是性格很孤僻。留守兒童性格比其他兒童內向得多,不喜歡與他人交往,上學、放學獨來獨往,很少和其他同學一起玩耍。

四是無安全感。父母離開自己,總覺得失去安全“保護傘”,導致性格畏懼、膽怯,對不正義的東西不敢抵制。有一位女生,被託付在自己的姨媽家,由於農民無法制意識,該女生竟然遭到姨父的強暴。

五是早熟早戀。早熟主要表現在學會洗衣做飯,照顧弟妹,承擔起成人所幹的活,對家庭有一定的責任感。早戀主要是五、六年級的學生,父母不在,有愛的渴望,以寫情書的方式去尋找愛。

六是女孩受到歧視。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總覺得女孩終究不是自家的人,所以沒有必要對女孩付出太多。

以上比較突出的六個方面,歸結起來,實際上就只有一點:缺失父母之愛,孩子成長扭曲。有以下孩子的心聲作證:四年級(1)班11歲的張媛媛同學説:“我很想爸爸媽媽,但我不太清楚爸爸媽媽長什麼樣,對爸爸媽媽的印象就是電話中的聲音和家裏的照片”。二年級(2)班8歲的李佳欣同學説:“一想到媽媽,就想親一下數學老師(女老師)的臉”;三年級(1)班學生曹晶同學説:“就是想爸爸、媽媽,他們不在家就是感到孤獨”;還有前面提到的受到自己姨父強暴的那位女孩含着淚水説:“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可以相信的人了,爸爸媽媽為什麼不想到這些?” ……真是一雙雙渴望父母之愛的晶眸讓人揪心,一個個呼喚幸福安全的稚嫩聲音令人酸夢。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這是新課程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對兒童來説最好的環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説:“母親必須餵養子女,當她出門時不應單獨將他們留在家中,因為她們可以解決兒童適應上的困難。”部分兒童由於父母外出打工,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留守兒童在人生第一步的成長過程中出現了“適應”上的諸多問題。作為學校,作為孩子的老師應有更多更大的責任來關愛他們,讓他們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為此,我們積極地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第一、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成長記錄袋。對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活動中的表現及健康狀況進行登記,並將他們父母的通迅地址、電話、務工地點以及臨時監護人身體狀況、文化程度和有無違法犯罪情況等進行歸檔。做到心中有數,以便跟蹤管理,定期將孩子的表現情況和孩子的父母交流、溝通。

第二、真情關愛。在學習上優先輔導,把對留守兒童的輔導工作逐一分解到每一位教師、教師制訂出輔導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在生活上優先照管,對留守兒童多照管,使他們開心,留守兒童生病時,教師要善於釋放無私的大愛,視生為自己的子女,悉心照料。

第三、學校設立愛心電話。把學校的通迅地址、電話和老師手機號告訴留守兒童家長,經常以電話、發短信和書信的形式與家長聯繫,把孩子在校的表現告知家長,讓留守兒童和家長通話,使孩子感覺到父母隨時都在關注自己。

第四、結合團市委開展的“三關愛”志願者服務活動,建立“微笑小屋”,由志願者在課餘時間、周未、假期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組織他們進行娛樂活動。

第五、由學校組織,進行“親情陪護”。陪留守兒童一起遊戲、聊天,瞭解其思想狀況,關心他們的情感生活,對早戀、自卑、孤僻、自負現象進行教育,引導他們養成都樂觀、自信、大方、開朗、大氣的健全人格。

第六、對留守兒童專門開展法制教育活動,培養他們堅強勇敢的精神,敢於和壞人壞事鬥爭,讓他們知法守法,敢於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相關建議:一是政法機關加大《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宣傳力度,公安部門加大對未成年人受到侵犯的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二是政府加大投入,建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由學校來代管,管其生活、管其學習、管其成長,這樣,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學生也很有安全感。

總之,對留守兒童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細緻的工作,是我們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同時還要呼籲全社會,發動多方力量,都來給留守兒童的一點關愛,讓每一位留守兒童的心靈充滿陽光,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温暖,使他們能同其他孩子一樣茁壯成長,形成健全人的人格,成為建設祖國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