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上企業調研報告範本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W

上企業調研報告範本多篇

上企業調研報告篇1

一、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税收政策方面問題按照《關於糧食企業增值税徵免問題的通知》*,凡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銷售糧食,暫一律開具增值税專用發票。但事實上如果購貨方取得增值税專用發票將少抵扣進項税額,所以多數購貨企業要求糧食企業開具普通發票或不索取發票而有自己開具收購發票。

(二)糧食企業營銷不規範,上門收購、現金交易,收購價格不穩定,税務部門無法準確掌握其經營情況,這就給國税部門税收徵收管理帶來了很大困難。

(三)收購發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由於農產品收購發票是由收購者自行填開,地點不確定,涉及面廣,虛開收購發票現象普遍存在。少進多開、低進高開,擅自提高購進價格或增加購進數量,甚至將運雜費、裝卸費和一些無法取得發票的費用都計入收購價格之內,大大提高了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造成收購發票金額超過了實際支付金額。

2、管理手段落後,由於收購發票使用量大,因此在確認收購對象時,只能一户一户的進行實地核查,在確認收購產品的單價、金額等方面,由於無法掌握相關信息,也就無法監督企業是否做到了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賬表相符,而這樣做即浪費人力物力,又無法查出實際問題。

二、對糧食企業税收徵管現狀的幾點建議

(一)取消國有糧食企業免税的税收政策,糧食經銷企業銷售差價小和進項税按收購價低扣的原因,所有經營糧食的增值税一般納税人企業都是進項税額大於銷項税額,認定國有糧食企業免税已無實際意義。

(二)加強對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的日常管理

1、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的發放必須從嚴。根據企業經營規模實行按月限量發放,驗舊購新。

2、嚴格執行《國家税務總局關於加強糧食收購發票管理問題的通知》規定:“凡從事糧食收購業務的企業,在與賣糧人進行糧款結算時,必須使用税務機關統一印製的糧食收購發票。不得以其他憑證代替糧食收購發票使用,或作為會計入賬憑證。”對會計核算不健全的企業,一律不得領用收購發票,由税務機關替開。嚴禁跨地區使用收購發票,既堅持屬地管理的原則。

(三)加大對農副產品收購企業的納税評估力度。一是要從收購渠道上嚴格把關。要堅持必須是從農業生產者手中直接收購的農業初級產品,方可開具收購發票;其餘通過其他渠道收購的農產品一律不得使用收購發票;必須嚴格控制企業跨地區使用農產品收購發票,嚴格核查收購金額較大且同一銷售者多次銷售的`情況。二是要從收購的數量及價格上進行核查。對於收購的數量,要通過實地查驗核實庫存數量與實際收購數量是否一致。三是要通過資金往來情況查找問題。農產品收購一般以現金支付為主要方式,對於企業的收購資金運動情況,可通過原始憑據和企業賬目核實企業資金往來的真實性。

上企業調研報告篇2

xx年是我鎮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重要一年。鎮黨委、政府立足大局,審時度勢,提出了 工業強鎮、科技立鎮 的發展戰略,同時積極開展 企業服務年 及 項目建設提升年 活動,把發展工業經濟擺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鎮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實抓出成效。為認真落實鎮黨委、政府的戰略部署,為我鎮工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決策依據,我對全鎮工業企業進行了調研,先後深入小浪底無紡布公司、濟鄭礦業公司等數十家重點企業,就企業經營情況;人員結構、行業態勢、面臨的發展瓶頸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調查瞭解。現將具體情況彙報如下:

我鎮企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基礎,並初具規模。目前,我鎮共有企業2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家,固定資產1.2億元,20xx年,全鎮企業共實現利税103.9萬元,其中國税61.6萬元、地税42.3萬元。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鎮的工業經濟基礎依然十分薄弱,面臨的形勢極其嚴峻,突出表現在企業個頭小、數量少、底子薄、財税貢獻率低、抗風險能力弱、缺乏行業影響力等方面,工業對地方經濟的支撐作用沒有充分發揮。而且,就現有的幾家企業來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和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

產業結構不夠合理,重複建設較為普遍

一是產業結構層次較低。我鎮企業大多集中在加工製造業這種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其產品大多停留在簡單製作的水平上。相當數量的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低,產品質量、產品附加值低。二是重複建設,重複投入。由於我國消費品市場和資金市場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時期內的消費熱點,短期的利潤促使大量資金迅速湧入,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觀的經濟引導,此後隨着生產能力的擴大,需求趨於飽和,在此情況下,企業不得不展開低水平的競爭。三是產業關聯度低。在縱向合作上,即在關聯的企業之間,沒有建立起合作關係,缺乏統一的技術和質量標準;在橫向合作上,即在生產相同或類似產品的企業之間缺乏明確的市場分工,沒有在信息、人員培訓等方面共享社會資源。例如我鎮的一定數量的磚廠,就存在製造水平低,重複建設,關聯度低等問題。

究其原因,一是多數企業主要集中在生產基礎產品的產業上,這些產業對企業的規模、技術、資金、勞動力素質的要求都不高,產業的進入壁壘低,生產經營以 低質跑量 為主,在消費的短期熱點中,容易造成持續上項目而形成行業的惡性競爭。二是從產品價值鏈的角度看,我鎮仍處於贏利較少的生產製造環節,而利潤豐厚的研發、設計以及市場營銷、品牌推廣等環節基本沒有涉及。三是由於大量企業處於高度專業化分工狀態,其固定資產專用程度較高,一旦出現全行業衰退或企業虧損,經營者也很難使設備轉用或轉賣,所以企業只能艱難維持經營,或偷工減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場上產品質量不斷退化。這種侷限於中低檔生產製造環節,處於產品價值鏈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場影響力,企業所獲得的附加值和利潤偏低就是必然結果了。

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產品更新換代緩慢

我鎮企業大多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只是以目前市場上極為普遍的甚至於落後的技術作為生產工藝,品牌意識不強。由於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缺乏對技術創新投入的力度,產品更新換代緩慢,僅僅依靠低價取勝。這在我鎮企業中是極其普遍的現象,調查的這些企業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術人員,有的甚至沒有技術人員,這造成了企業缺乏發展後勁,缺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經歷短暫的輝煌後,發展動力不足,甚至會出現消亡的現象。

發展理念不夠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後

我鎮企業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這一管理方式為企業建立之初的生存與發展曾做出過很大貢獻。但是,在當前形勢下,特別是在企業發展的中期,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轉化為消極的阻滯,容易造成經營效率的低下和激勵機制的偏頗。同時,大部分企業主小農意識嚴重, 小富即安、小進即滿 的心態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調查中發現,部分企業完全有可能通過融資等手段進一步擴張,但由於擔心怕 外人 來分蛋糕,為了避免風險,企業只願維持現狀,不想再去進一步發展。

究其原因,一是價值觀錯位。管理者將企業存在的價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體,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會價值層面, 私利 與 功利 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閉,拒絕改變,,導致企業管理僵化。二是思維僵化。由於長期以來受小農文化薰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滿、看問題的片面性決定了無法在瞬息萬變的經濟浪潮中作出及時的改變。

抗風險能力不足,融資困難

目前,銀行出於對降低信貸風險的考慮,對企業申請貸款的條件較為嚴格,一般都要求貸款企業提供連帶擔保或財產抵押,又由於抵押財產變現難等風險因素,銀行一般不接受財產抵押。信譽度較高的企業為了避免資產風險,大多不願意提供貸款擔保。加之我鎮企業由於規模小、實力弱、信用等級低等原因,一般很難找到穩定暢通的融資渠道,從而造成了貸款難、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例如我鎮的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和鼎泰精化實業有限公司等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融資問題。

究其原因,一是金融體制規定嚴格的融資條件和企業融資條件的先天不足,客觀上決定了企業融資處於劣勢。由於我國缺少一個多層次的、能夠為廣大企業融資服務的資本市場,現有資本市場的高門檻使絕大多數企業難以跨越。二是企業融資手段單一,信心不足。從廣義上講,融資也叫金融,就是貨幣資金的融通,當事人通過各種方式到金融市場上籌措或貸放資金的行為。融資手段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如積極利用民間資本,尋求風險投資,吸納入股資金等,而目前我鎮企業融資往往盯着商業銀行貸款這一方面,從而造成融資手段單一,融資困難。三是鎮黨委、政府對企業融資困境認識不足。資金匱乏是我鎮企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鎮黨委、政府應高度重視企業融資難問題,出台政策,擴寬渠道,切實解決企業發展的資金問題。

針對我鎮企業存在的種種差距和不足,需要鎮黨委、政府和企業同心協力,克難攻堅,採取超常的舉措,打破常規,積極創新,解決問題,尋求突破,取得快速發發揮政策指導作用,整合資源培育特色

積極發揮政策的指導作用,要積極引導企業加入行業協會、商會,發揮其為企業溝通、協調、傳遞市場信息、引進技術等服務作用。要幫助企業調整投資結構,結合本鎮實際情況,既要積極上馬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短時期內形成企業對人口的聚集作用;又要大力引導他們向科技型、知識密集型、外向型轉移,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要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大膽兼併、收購、參股國有企業改組和資產重組,支持企業與外商投資企業合資、合作經營,促進更多的企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尤其是那些市場前景好的企業;又要引導我鎮企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緊鄰洛陽石化煉油廠的區位優勢,選擇具有較大規模、具有區域特色優勢的產業,聚合生產要素,進行重點培育,從政策、資金、技術服務平台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拉長產業鏈,儘快形成市場佔有率高的一批企業。

轉變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形成全民創業機制

我鎮黨委、政府應轉變職能,從管理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把工作中心放在企業服務上。定期召開有企業、私營業主參加的座談會,聽取他們的心聲,瞭解他們的情況,積極想辦法解決企業在發展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千方百計營造更加寬鬆的發展環境,做到留住 經營者 ,鼓勵 投資者 ,吸引 觀望者 ;通過組織高校,科研所等科研單位與企業見面會等形式來轉化科研成果,提升企業科技含量,增進企業效益;通過定期舉辦管理培訓班等方式來提高企業經營者管理經驗,開闊眼界,與世界先進管理水平相接軌;通過開展 一創雙優 六新 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努力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通過加大對企業周邊羣眾的教育力度和對破壞企業正常生產秩序行為的打擊力度,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周邊環境。同時,鎮黨委、政府應打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形成全民創業機制。要創造寬鬆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幫助引導人們積極投資創業,創辦個體、微型和企業,通過小投資、實用技術、經營管理和勞動投入,造就大量的個體和中小業主,形成資產積累,在全鎮範圍內形成創業光榮的良好氛圍。

擴寬融資渠道,改善金融環境

一是我鎮應抓住濟源市為應對金融危機,出台的加強融資、優化服務、強化保障、減調税費等八項措施和被列為省國有銀行支持小企業發展試點市的機遇,積極擴寬我鎮企業融資渠道,結合我鎮實際,建立和完善對企業的金融支持體系。要在企業資產抵押的基礎上,鼓勵企業之間實行互聯互保,減少審批環節,降低貸款抵押的保險金和業務收費。要建立和完善企業的信用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完善政府引導、企業自助的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採取有效措施提升他們的擔保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要積極創造條件,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拓寬企業直接,間接融資渠道。二是要增強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企業要有信用意識,誠信為本,建立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要加強與銀行的溝通,及時將企業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等信息反饋給銀行,增進相互瞭解,實現信息對稱,建立互相信賴的銀企合作關。

上企業調研報告篇3

6月15日,聯合利華飲食策劃杯第七屆中國火鍋產業大會在鄭州黃河迎賓館隆重開幕,海底撈、黃記煌、東來順、小輝哥、德莊、劉一手、蜀九香等近300家火鍋企業600多名企業家代表參會。期間中國飯店協會火鍋專業委員會發布了xx-xx中國火鍋產業調查報告,成為直觀反映現在火鍋產業發展現狀的藍皮書。

xx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這是我國餐飲收入第一次突破3億元。火鍋作為大眾化餐飲的典型代表和排頭兵,xx年僅前50強企業營業額合計就突破400億元。同時由於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加之餐飲外賣、跨界眾籌、串串冒菜等小項目劇增等對火鍋的衝擊,火鍋行業的發展遇到了很多阻力,通過協會本年度針對100家不同規模的火鍋企業(31家100個門店以上火鍋企業,16家50-100個門店火鍋企業,36家10-100個名店火鍋企業,以及17家10家門店以下企業)做的調查分析,得出當前火鍋以下幾個發展特點。

1、擴張步伐進一步放緩

xx年全年火鍋門店增長率為21.58%,但是營業額增長率僅為14.95%,火鍋企業的平均淨利率比xx年下降1.5%。在我們調查的100家企業中,新開店數超過100家的僅有3家,其中直營模式1家,特許加盟模式1家,股份有限合作模式1家。xx年有10%的火鍋企業沒有增開新店,43%的企業新開店數在1-5家,相比xx年擴張速度進一步放緩,有51%的調查企業將鞏固現有店面納入xx年的工作重點。

2、直營模式備受親睞

自從黃記煌、巴奴毛肚火鍋等一大批品牌火鍋企業關閉特許加盟業務後,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直營模式對於品牌生命力的正面影響。一系類出自加盟店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讓企業繃緊了神經。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熱衷於純直營或提高部分直營比例。在本次調查中,xx年新增店面採用純直營或部分直營的火鍋企業佔到66%,只有34%的企業新增店面完全依靠特許加盟,這一變化直接反映出火鍋企業對品牌的重視程度更加強烈。

3、毛利堅挺但純利兩極分化

在本次調查的企業中,普遍看來火鍋企業的毛利率略高於特色餐飲,略低於快餐企業,全國平均毛利率達到54.75,比去年增長了0.85%。在我們調查的100家火鍋企業中52%的企業毛利超過60%,在這百分之六十的企業中絕大多數毛利集中在60%-65%之間,這些企業中有85%是人均消費60-80元之間的企業。相對毛利的堅挺,純利則分化嚴重,有21%的企業xx年利潤增長為0或者負增長。但是同時也有40%的企業純利超過20%,這其中還有10%的企業純利超過30%,單絕大多數純利還是在20-25%這一區間。純利在15%-20%的企業佔到總數的25%,有12%的企業純利在10%以下,這其中多數為大型航母級火鍋企業。

4、大眾消費佔比增加

從今年的調查數據看,大眾餐飲穩坐市場主體,火鍋企業成功實現了大眾轉型、結構優化與動力轉換。人均消費佔有率x高的是60-80元區間,佔到42%。人均消費在60元以下的佔到23%,80-100元的佔到22%,人均消費超過100元的佔有率為13%。可見絕大多數火鍋企業屬於大眾化消費範疇。

5、集團配送比例增幅明顯

為了實現火鍋企業的標準化,同時通過集團配送降低門店採購成本,降低食品安全漏洞隱患,從今年的調查數據看火鍋企業集團總部配送比例較去年有明顯增幅。18%的企業總部配送率超過80%,這其中還有部分企業實現了100%配送。24%的企業總部配送率達到50-70%,21%的企業總部配送率在30-50%,有30%的企業配送率在30%以下。

6、營業額增長被支出增長消化

xx年全國火鍋營業額增長率14.95%,其中3.63%的增長來自食品加工銷售、1.67%的增長來自酒水飲料銷售,貢獻x大的是電子商務銷售的拉動,貢獻率為10.57%。但是支出比例的增加消化了增長帶來的成果。xx年原材料進貨成本佔支出比38.41%,同比上漲了2.57%。房租成本佔支出比例為10.72%,同比上漲2.93%。人力成本佔支出比例21.43%,同比增長2.07%,三項費用合計佔比33.96%,同比上漲2.06%,加上能源成本上漲的0.5%,共計增加運營支出10.13%。同時企業在裝修上投入的成本也越來越多,依據調查數據每平方米裝修投入超過2000元的佔到31%,每平方米裝修投入在1000-2000元的企業佔到46%,如此看來相比14.95%的營業額增長,企業通過增開新店等舉措獲得的營業額增長已經被增加的支出消耗殆盡。

7、更加重視人力資源問題

在我們本輪的調查中,全國火鍋企業員工年平均流失率為14.46%。為了降低流失尤其是核心團隊的流失,企業除了加強自身文化建設、完善日常培訓體系外,很多企業開始選擇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來鼓勵和穩定核心團隊。75%的被調查企業已經開展或正在籌劃開展股權激勵。

8、行業企業信心滿滿

雖然在我們以上介紹的7個行業現狀中可以看出我們火鍋行業面臨諸多挑戰與瓶頸。但是我們火鍋人的敢於拼搏與創新的力量也不容小覷。大家在穩定原有店面的同時也紛紛出牌,提升自己的市場份額與品牌價值。在調查的企業中,82%的火鍋企業在新的一年明確開設新店計劃,38%的火鍋企業將要開創新火鍋品牌,13%的企業計劃進軍新的餐飲業態,15%的火鍋企業將致力於提升外賣份額,大家都看好餐飲市場的長期發展,同時也做好了傳統服務行業面對互聯網時代與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消費行為等帶來的一系列挑戰。

上企業調研報告篇4

一、對私營企業税後利潤個人所得税徵管的現狀分析

在私營企業税後利潤個人所得税的徵收方面,由於人們的税收法制意識淡薄,税收政策不完善,以及各地區税務部門所執行的政策不統一等因素,使得私營企業税後利潤的個人所得税徵管流失嚴重,甚至在一些地區成為徵收中的空白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企業帳務失真,成本不實,基本無税可徵。由於部分私營企業納税義務觀念淡薄,法制意識不強,將偷逃税收作為致富的捷徑。從筆者對蘇北某縣城40户年產值在2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的調查中發現,20xx年度有27家企業賬面基本持平,另有9家虧損,4户盈利企業的利潤也都在10萬元以下,只有一户就税後利潤繳納過個人所得税。據業內人士稱,有相當一部分企業虧損是因為私營企業主私慾薰心,為了達到逃税的目的,視税法於不顧,採取多進成本、轉移收入等手段的結果,也有些企業在地方政府“發展私營經濟”、“照顧企業困難”等政策的保護下,公然採取“變通”方式進行偷税。

二是税務部門對應税所得的管理失控,徵收力度不夠,對偷税行為的處罰偏輕,税收流失量大面廣。由於税務機關缺乏對私營企業税後利潤的有效監管,未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徵管辦法,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税基本上是取決於私營企業主的納税意識。據調查統計表明,該縣有70%以上的私營企業主存在不申報個人所得税或申報不實的現象。在20xx年度所得税彙算及各税統查中,全年查補這類税款不足5萬元,無一例因未申報而被罰款,也沒有一件此類偷税案件被立案查處。

三是税收政策不完善,實施辦法不統一、徵收方式不規範,也造成税收流失嚴重。對私營企業税後利潤徵收個人所得税,個人所得税法中缺乏具體、明確的規定,如對查補部分的利潤是否徵收個人所得税、如何界定私營企業主的投資行為和消費行為等,在實際操作中無章可循或有章難循。加之各地區的徵管辦法差異較大,徵管手段落後,執行中存在一定的隨意性。

二、對私營企業税後利潤徵收個人所得税的思考

針對私營企業税後利潤個人所得税徵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必須深入地進行分析研究,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徵管能力。筆者認為強化税後利潤個人所得税徵管的着力點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深入開展税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納税意識,除繼續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外還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宣傳教育,如在中國小開設税法常識課程,使新一代公民較早接受納税義務教育;對新業户的法人進行強制性的税法基本知識教育,對其辦税人員進行強制性的税收專業知識系統培訓,對老業户的法人及辦税人員分批進行經常性税法知識培訓教育;在各級領導幹部的輪訓內容中,也要安排税法知識講座,增強其税收法律意識和法律責任,營造一個良好的依法納税的社會氛圍。

二是統一税收政策,完善税收徵管機制,加強有效監管。在統一私營企業税後利潤徵收個人所得税税收政策的基礎上,對徵管規定進一步加以完善和明確,消除私營企業主收入隱性化、非現金化、來源多渠道化等弊端,在收入公開化基礎上,建立覆蓋其全部個人收入的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税制度。嚴格執行私營企業主個人財產、收入申報納税制度,建立科學的納税申報評審機制和稽查制度,加強對私營企業税後利潤的監控,健全納税人的納税檔案資料,建立私營企業彌補虧損和利潤分配台賬等,實行跟蹤管理;準確把握徵税前提和徵税環節,按照個人所得税法設計的預定目標正確地組織徵收;合理確定扣除標準,鼓勵私營企業增加投入,進一步擴大再生產,可以考慮規定免徵額,鼓勵私營企業主加大投入;對一些財務管理混亂、財務不健全的企業可實行定額徵收,並附徵個人所得税;體現“多得多徵,公平税負”原則,不論是採取何種方式徵收,都必須起到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只對高收入者徵税。

三是加大税務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偷逃税行為。實踐證明,偷逃税行為只有通過不斷地嚴厲懲治者能得到遏制,因此,在嚴格徵管的基礎上,要加大對税務違法案件的處罰力度,使納税人為偷税行為所付出的代價遠遠大於依法納税的付出,對私營企業主申報不足、賬務核算不實等行為,除按規定加收滯納金外,應當予以重罰,情節嚴重的,還應追究企業法人和財務人員的法律責任;同時還要廣泛開展社會共治,通過法律形式明確金融、司法、工商、社會中介等職能部門的配合義務,借鑑國外的有效監管措施,對私營企業主的信貸行為,享有的醫療、教育、養老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權益以及公共設施的使用權等同是否依法履行納税義務掛勾,約束其欺騙税務機關的僥倖心理和偷逃税慾望。

上企業調研報告篇5

社會保險基金是社會保險事業的“穩壓器”,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牽繫着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xxxx1年7月,我縣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實行“地税徵收、財政監管、社保支付”,職責明確而又相互協作、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在規範籌資機制、保證按時足額發放、安全監管等方面嚴格執行省市關於社會保險基金徵繳、支付和管理的有關規定,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強化監督,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工作現狀

(一)加強組織領導,是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證。

近年來,我縣始終把加強社保基金監督管理工作作為社會保險事業發展穩定的一件大事來抓。

一是成立了以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為組長,人社、財政、地税、各商業銀行為成員的社會保險基金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部門聯繫會制度,每季度進行一次例會,共商社會保險發展大計。

二是成立了以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為組長,由人社部門牽頭,財政、審計、税務、銀行、工會、新聞媒體等部門成立的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委員會,並公佈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二)健全管理制度,是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工作的'堅實基礎。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結合我縣實際情況,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保險基金使用與審批管理制度》、《社會保險基金預警制度》、《離退休人員生存狀況跟蹤服務制度》、《住院病人查房制度》、《定點醫院定點藥店費用審核制度》等相關制度,使我縣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工作制度更細化、操作更具體、監督更嚴密。

(三)規範業務運作,是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為保證各項社會保險工作的健康運行,我縣從基金管理的源頭抓起。

一是以金保系統為抓手,嚴格參保單位和個人申報繳費的管理,完善“五險一單”的徵繳機制,統一基數,統一人數,提高基金徵繳率,實現依法徵收。

二是以落實省市各項政策規定為基礎,加強社會保險基金待遇支出的管理。

嚴把企業職工退休退職審批關,實行提前退休公示制度。醫療保險基金支付實行明察暗訪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失業保險待遇採取定期與不定期到單位、街道居委會調查的方式,有效控制了社會保險基金的流失,保證了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運行,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

三是以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制度為約束,保證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結餘。

截止20**年底,全縣參加社會保險人數達13.59萬人次,基金總收入18786萬元,基金總支出17922萬元,基金收繳率98%,做到了當期收支平衡、略有結餘,有力地保障了職工合法權益和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基金未出現被擠佔、挪用等現象,基金監管水平不斷提高,基金運轉良好。

二、存在問題

(一)基金收支矛盾突出。

隨着我縣原國有集體企業破產改制結束,擴面空間和潛力非常有限,加上我縣老齡人口數量的不斷上漲,享受養老金的人數又不斷增加,收支矛盾日趨凸顯。2012年,全縣參加養老保險人數20560人,其中退休6576人,當年新增退休692人,當年基金收入10979萬元,基金支出11759萬元,當期結餘-781萬元,累計結存11319萬元。2013年,全縣參加養老保險人數19558人,其中退休6938人,當年新增退休429人,當年基金收入11515萬元,基金支出13248萬元,當期結餘-1733萬元,累計結存9586萬元。2014年,全縣參加養老保險人數20179人,其中退休7273人,當年新增退休459人,當年基金收入13964萬元,基金支出13516萬元,當期結餘447萬元,累計結存1033萬元。通過近三年情況分析,我縣退休人員除政策因素外,正常退休人員增長率為7%,供養比例為1.8:1 ,就目前基金結存情況,支撐能力僅為9.6個月。

(二)監管力量有待加強。

目前,我縣雖然設立了基金監管機構,配備了基金監管人員,但由於監管工作人員大多不具備專業的監管知識和業務能力,加上工作量大、涉及部門廣,監督工作往往流於形式。

(三)信息化建設水平有待提高。

社會保險基金監管離不開工商、税務、公安等部門的信息支持,我縣目前未建立相關部門社會保險信息共享機制,影響了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和基金監管工作的推進。

三、對策與思考

(一)全力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工作。

一是加大宣傳工作力度。

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渠道大力宣傳社會保險相關政策,提高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參保意識。

二是加強相關部門協調配合。

要加強社會保險部門與税務、工商、財政、審計部門的協調配合,各司其職,整體作戰,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尤其要加強與税務、工商、審計部門的數據共享機制建設,提高徵繳率,減少徵繳成本。

三是加大執法監察力度。

利用勞動管理、勞動監察、稽核職能,定期、不定期的稽查用人單位的用工情況,申報的繳費基數及員工工資發放情況等,使用人單位養成據實參保足額繳費的自覺性,確保應保盡保、應收盡收。

(二)不斷充實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力量。

針對我縣目前社會保險基金監管人員少,業務知識不專的情況,相應配備專業的基金監管人員,並加強對監管人員多渠道的培訓,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知識水平,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監管的科學化和規範化。

(三)着力完善社會保障信息體系建設。

以“金保工程”系統軟件為平台,逐步建立社保信息管理系統和監管信息庫,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險基金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互聯網實現各地各部門監管信息的共享,使信息及時交換和溝通,充分發揮社會保險基金監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