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96W

根據領導班子“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查研究工作要求,我於10月前後率隊到各縣區,多個鄉鎮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調研方式主要為實地走訪、調閲資料、座談交流等,調研中我堅持問題導向,重點查找分析我局牽頭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對進一步做好農村“垃圾革命”工作進行了深入思考,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基本情況

全市六縣區共有60個鄉鎮,837個行政村,5681個社(組),29.67萬農户。近年來,隨着全市全域無垃圾治理行動和農村“垃圾革命”不斷深入,農村環境衞生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觀。一是農村環衞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完善,全市共建立村級垃圾收集點518處,配置壓縮式垃圾車96輛,配套垃圾鬥8778個,全市“一鄉(鎮)一車、一社一斗”的要求基本實現;全市配備農村户用垃圾桶13.26萬個,農村户用垃圾桶平均配置率57%。二是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體系基本建立,依託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和6座縣級生活垃圾填埋場, “户保潔,村收集,鄉(鎮)轉運,縣(區)處理”的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體系基本建立。三是環衞長效管理機制不斷完善,60個鄉鎮全部設立環衞管理機構,行政村固定保潔員平均達到4-5名,健全完善農村環境衞生清掃保潔、垃圾清運、設備使用、檢查評比等管理制度,日常環衞保潔機制基本形成。

二、存在問題

(一)資金保障嚴重不足

1.設施配套不足。山丹縣和民樂縣村一級正規垃圾收集點和農户垃圾桶配備達不到“一村一處、一户一桶”要求,配備率達不到50%。各縣區均存在村級保潔工具、保潔車配套不足的情況,農户保潔產生的生活垃圾不能及時收集轉運,致使生活垃圾容易積存,加之鄉鎮轉運車輛運力普遍不足,垃圾不能及時轉運,導致亂倒現象和焚燒垃圾現象屢禁不絕。

2.設施運維經費保障困難。目前,我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資金來源由市財政補助、縣區財政撥付、鄉鎮和村級組織自籌組成。市財政補助、縣區財政撥付的資金大部分用來支持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運維、縣級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維和城市生活垃圾轉運,鄉鎮轉運、村級日常保潔、收集環節配套資金缺口較大。部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項目設計時只預算初建投資,沒有預留運行、維護、管理所需經費。我市鄉鎮普遍地廣人稀,垃圾壓縮清運車輛轉運路線較長,最遠可達近200公里,農忙時節,農業生產垃圾大部分進入垃圾鬥,導致垃圾壓縮清運車輛經常故障,提高了運行成本,存在“建得起養不起”的問題。

3.日常保潔經費來源單一。要讓村莊保持乾淨整潔衞生,日常保潔必須常態化,需持續投入資金,發放保潔人員公資和維護清掃車輛和工具。從調研來看,除納入城鄉一體收運的鄉鎮外,其餘鄉鎮基本自擔村鎮日常保潔經費,由於鄉鎮財政緊張,經常出現保潔人員公資拖延發放的情況。較偏遠村莊和空心村的生活垃圾因無人清運基本是自行收集、自行處理,有檢查時才突擊清掃,日常保潔形同虛設。

(二)長效機制亟待完善。

1.各縣區均普遍存在“重整治輕管理”“邊整治邊反彈”的現象。村莊內部、居民點、鄉鎮集市區域內日常保潔機制落實相對較好,做到衞生整潔。城郊結合部、鐵路沿線、村莊周邊、農村溝渠、荒灘死角等區域衞生基本靠集中整治和突擊清理。

2、網格化管理落實不到位。各縣區均存在網格化管理責任靠不實的現象,巡查制度走形式。網格責任人缺少對網格內問題處理權限,發現問題只能向上彙報,很少能現場糾辦。巡查手段滯後,基本靠走,發現問題靠經驗、碰運氣,非正規垃圾點不能及時發現。

3.日常保潔制度落實不好。鄉鎮、村社對保潔人員管理不嚴格,保潔員對保潔責任不清晰,有檢查時突擊式保潔,沒檢查時無人打掃。缺少監管,幹多幹少都一樣,沒有績效考核。檢查評比制度基本沒有落實和沒人去落實。

(三)現有設施設備利用率不高。個別縣區存在現有收運設施作用發揮不好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個別垃圾收集點和垃圾鬥設置位置不科學,距離村民較遠,利用率低。垃圾鬥邊沿較高,村保潔收運的垃圾無法直接入鬥,還需人工翻運入鬥,工作效率較低。分類户桶部分閒置或被村民挪作它用,沒有發揮本來效用。

(四)垃圾分類體系構建滯後。由於觀念認識和生活習俗等因素,目前生活垃圾混合收運,收集方式主要是人工清掃、機械清掃以及利用垃圾收集點集中收集,各種垃圾不能完全做到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整體工作看似推進有序,實際則是徒有虛表。目前,甘州區的農村垃圾分類及資源化利用示範工作只做到了資源化利用“垃圾焚燒”,但在垃圾分類上還沒有凸顯出來,沒有形成相應的機制體系。臨澤縣作為市級試點,雖然在不斷擴大試點推廣,鼓勵羣眾分類獎補,但還未形成具體的垃圾分類獎補辦法。

(五)羣眾思想意識和參與積極性有待提升。通過近幾年的環境整治和宣傳發動,大部分羣眾逐步有了衞生定期清掃、垃圾定點傾倒等良好習慣,但個別居民、企業沒有形成集中堆放、定點收集垃圾的習慣和觀念,非正規垃圾堆放點依然存在。垃圾分類推廣難度較大,受觀念認識和生活習俗等因素影響,鄉村羣眾生活垃圾分類意識尚未建立,參與度不高。目前生活垃圾混合收運,收集方式主要是人工清掃、機械清掃以及利用垃圾收集點集中收集,各種垃圾不能完全做到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

三、原因分析

(一)治理工作不細緻。面對目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的成績,各級難免出現一些倦怠心理。下一步工作如何深化,如何抓準薄弱環節讓治理工作更細緻精準,如何解決垃圾鬥清運不及時、非公共區域垃圾胡亂堆放等老大難問題上思考不夠深入,管理缺乏耐心,直到問題被通報一次才集中解決一次。

(二)規劃編制不合理。大部分縣區未根據地理地形、交通條件、居民點佈局和環境影響因素等,編制符合本地實際的垃圾收運系統和處理設施(場)建設規劃。上報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相關的項目缺少統籌考慮,基本都沒有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爭取到的各類項目資金分配比較分散,不能系統的改善補齊設施設備的短板。

(三)管理措施不完善。尤其在村莊日常保潔、垃圾按時轉運、垃圾亂堆亂髮處罰等方面,雖然有各種制度和方案,但真正執行到位的不多。

(四)宣傳引導不深入。宣傳動員效果急需深化,宣傳的廣度、深度仍需加強,對羣眾的宣傳教育手段單一,特別是鄉村常住人口中老人居多,改變羣眾生活習慣的工作任重道遠

(五)監督考核不較真。各縣區能夠落實兩個月一督查制度,但督查未能碰硬較真,下發的《督查通報》被查單位未上報整改情況,存在走形式、走過場的現象。督查內容大多限於找可視垃圾、抓當前整改,未對垃圾亂堆亂倒問題剖析深層次原因,未追究相關人員工作責任,未建立垃圾堆放點的長效管控。

四、對策建議

(一)充分發揮羣眾的主體作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面廣,只有充分調動廣大羣眾參與愛護環境的積極性,才能全面有效推動工作。要製作通俗易懂、貼近農村生活的宣傳片及宣傳材料,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和“兩微一端”等新媒體,深入宣傳農村垃圾治理的重要意義、基礎知識和生態環保常識,做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要結合開展文明村社、五星文明户、美麗庭院、最美家庭等創評活動,大力宣傳農村垃圾治理的先進經驗和成果做法,樹立和表彰優秀典型,營造全方位動員、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

(二)因地制宜建設收運設施。農村垃圾收集設施和轉運設備的一次性投入費用太大,部分建成的處理設施運維費用高,運行效率低。要根據村莊或村組區位分佈、農民生活習慣等條件,因地制宜選擇城鄉一體化治理、片區相對集中治理、偏遠村莊分散治理等模式。要打破鎮、村組行政區域界線,部分人口數量少、收集距離近、地域相鄰的行政村可引導多村共建共享村級垃圾收集點。合理規劃建設垃圾中轉設施,相鄰鄉鎮可實現垃圾轉運設施共建共享。對一些轉運距離較遠的鄉鎮,可利用新技術就近對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節省治理成本。近期內無法為農户配備户用垃圾桶的鄉鎮,可鼓勵村民利用已有容器自制户用垃圾收集容器。為確保農村垃圾治理縣區統籌,充分利用資金,取得最大效益,建議各縣區應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分別編制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規劃,通過規劃引領,科學合理指導縣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三)推動農村環衞保潔市場化。農村環境衞生要實現每日保潔,生活垃圾達到日產日清,村社內外、轄區四邊和居民點房前屋後乾淨整潔,積極推行市場化運作模式,委託具有一定規模和資質的保潔公司參與農村環境衞生保潔管理,對鎮村社公共區域、道路及周邊區域進行日常清掃保潔,收集、清運。各鎮督促指導各村建立嚴格有效的村規民約,教育引導農户破除陋習,養成良好衞生習慣,負責對各村環境衞生進行常態監督管理,對保潔公司進行績效考核,逐步實現農村環衞市場化、規範化、精細化、常態化。

(四)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農村垃圾治理需要資金投入和項目支撐,也是工作推進中的“難點”和“痛點”。一是要積極探索引入市場機制,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入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建立村户分擔機制。農户作為農村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直接受益主體,合理分擔運維管理資金名正言順,還能接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區精神。可以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費收繳納入村規民約,在現有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費基礎上提高額度,村集體作為長效運維的直接組織者,具體負責村級管理員誤工補貼,並對管網維護不足部分進行補貼。

(五)健全長效機制,堅持建管並重。農村環境衞生整治是場硬仗,重整治,輕管理,長期以往必然會出現反彈現象。因此,要健全長效機制,既要重視建,更要重視管,堅持建管並重。一是不斷探索和實踐適應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的辦法和措施。引導縣區、鄉鎮要結合工作開展的現狀,認真分析困難原因,加強研究,結合地方特點,探索適應本地環境衞生整治的辦法和措施,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二是督促各縣區嚴格落實區域衞生監管“網格化”管理制度,定期進行巡查督促,確保網格化區域垃圾專人監管、專人清運、有人考核、有人負責。制定農村垃圾簡易分類、統一收集、集中處理的長效管理制度,明確收運和處理設施管理維護的責任主體,建立設施設備定期維護檢查制度,確保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各項工作有章可遵、有據可依。建立健全監管體系,落實鄉鎮、村委會監管責任,定期培訓操作人員和保潔員,嚴格執行垃圾收運和處理技術要求,確保垃圾收運及時、到位、長效。三要儘快制定出台《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垃圾分類收費制度》等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明確生活垃圾分類設施體系建設、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源頭減量等方面的要求,依法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