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打贏精準脱貧攻堅戰的思考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8.76K

關於打贏精準脱貧攻堅戰的思考

關於打贏精準脱貧攻堅戰的思考

宜章建縣於公元617年(隋大業13年),已有1401年的歷史,古稱“楚粵之孔道”,今為湖南“南大門”、湘粵對接第一城,全縣總面積21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4.5萬畝,林地面積226.3萬畝,轄14鎮5鄉246個行政村19個社區(居委會),3個國有林場,總人口65.47萬人,其中貧困人口20410户76115人。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重要論述,堅持“一確保、兩完善”“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的脱貧標準,紮實推進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真抓實幹,加壓苦幹,全面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累計實現18484户71457名貧困人口脱貧,出列貧困村80個,全縣貧困發生率為0.87%(目前有1926户4658人未脱貧),今年初,順利實現整縣脱貧摘帽。

一、主要工作舉措及成效

(一)脱貧攻堅責任壓緊壓實。調整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的“雙組長”制領導小組,明確單位一把手、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的責任。按照“兩個增加”“三個不變”“三個確保”的原則,實現全縣246個行政村聯繫縣級領導和派出單位全覆蓋。在全省率先出台結對幫扶工作管理辦法,全縣7572人結對幫扶2萬餘户貧困户。創新開展“送政策、住農家、促幫扶”“訪民情、聽民聲、解民憂”“五個講清楚”“摘窮帽、迎新年、譜新篇”等活動,去年9至12月全縣幹部職工放棄雙休、節假日,“結窮親”“斬窮根”,全縣幹部職工累計走訪貧困户、非貧困户94156户,收集問題21405個,回覆率達100%,辦結率達98.83%。

貧困納入退出精準精細。創新“五進八退”貧困對象識別機制,做到“應扶盡扶”。認真抓好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先後開展6次動態調整,把好貧困對象退出關,在貧困户脱貧時,對照“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的脱貧標準,按照村民主評議、貧困户確認、村級公示、鄉鎮入户核實、鄉鎮公示上報、縣比對抽查、市州核查、縣市區批准公告程序進行,並由村支部書記、主任對脱貧户簽字。在貧困村退出時,對照“一個確保、兩個完善”標準,按照村自主申請、鄉鎮監測上報、縣市區審核、市州核查、退出銷號的流程進行,並由縣委書記、縣長對出列村簽字,嚴防假脱貧、數字脱貧,確保了真脱貧、脱真貧。

)產業扶貧措施到村到户。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思路,提出“面對市場選產業、選準產業找能人、找好能人幫窮人、能人窮人共發展”的扶貧路徑,把扶貧小額信貸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重要助力,推進扶貧小額信貸與產業扶貧深度融合,探索出“我脱貧、共發展”的宜章產業扶貧模式,全縣累計發放扶貧貸款10445筆4.26億元。建立“四評”機制,引導貧困户將信貸、財扶資金與112家優質帶貧主體緊密聯結,帶動4萬餘名貧困人口發展產業增收,累計實現分紅1.33億元,户均增收6000餘元。通過實施9個省級重點產業項目和7個縣級重點產業項目,再精準幫扶5萬餘名貧困人口,對有產業發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户實現產業幫扶全覆蓋。為解決產業項目同質化、不均衡的問題,出台《關於進一步深化產業扶貧的實施意見》,積極探索推進產業扶貧“政府+市場主體+貧困户+基地+金融保險”的五位一體模式,着力提升產業扶貧持續性、穩定性。培育省、市、縣農業龍頭企業89家,組建農村專業合作社990家,產業基地覆蓋246個行政村,與11880户貧困户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村村有項目、有產業、有合作社。出台《宜章縣鼓勵農業經營主體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户務工“春風行動”工作方案》,引導全縣154家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1364人,建立扶貧車間111個,人均工資達1800元/月,真正實現了有正常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同時,針對弱勞動力户、收入邊緣户,統籌安排以生態護林員、保潔員為主的1641個公益性崗位進行對接,累計發放公益性崗位工資1800餘萬元。

)各項扶貧政策落地落實。一是大力實施教育扶貧“學有所成”幫扶工程。2015—2018年,全縣累計免義務教育學生教材、教輔費5034.44萬元,發放義務教育貧困學生補助6819.08萬元,惠及學生123071人次,落實高、中職貧困學生教育資助3725.34萬元,惠及學生25133人次。2017年,針對教育資助不平衡的問題,整合資金712.62萬元,實施義務教育非寄宿貧困學生、學前教育貧困生政策享受“補天窗”,累計補貼貧困生13719人。實施“雨露計劃”8913人次,發放金額1342.5萬元,實施貧困生三年制“兩後生”培訓1256人。2014-2018年本一上線997人,本二上線3884人,2074名貧困家庭學生通過職業教育走上了就業崗位。在全省率先實現本縣户籍在外就讀,以及外地户籍在本縣就讀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二是大力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對貧困患者實行“1234醫療救助工程”。2017年,對累計合規自付費用超過3000元以上且報銷比例未達90%的1126名重病住院貧困患者進行了追補,共落實追補資金達400餘萬元,實現了保內費用的報銷比例達90%;2018年,對縣域內個人實際住院報銷比例未達85%的貧困患者,由縣財政安排了410.6萬餘元進行兜底保障,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户縣域內住院實際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85%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縣內就診率達93.7%。在全省率先推行健康扶貧“一站式”結算,並實現“一站式”結算服務貧困户、非貧困户全覆蓋,極大方便羣眾就醫。三是大力實施“家門口”就業扶貧工程。全力抓好就業扶貧措施落實、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貧困家庭兩後生技能培訓等工作。全縣正常貧困勞動力31769人實現就業28537人,就業率89.8%。2018年全縣新增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747名,完成700人任務的106.7%。完成送市級職業院校貧困“兩後生”114人,完成106人任務的107.5%。輸送縣級職校462人,完成年初縣定任務100人的462%。2016年以來共投入各類就業扶貧資金2170.27萬元,其中2018年投入1139.36萬元(對23家單位發放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91.36萬元;對6名農村勞務經紀人發放就業創業服務補貼3000元,為11865名轉移就業的貧困勞動力發放交通補助155.07萬元;拔付縣職校“兩後生”培訓補貼、精準扶貧短訓補貼等各類培訓補貼892.63萬元),達到了“一人就業、整户脱貧”的預期目標。四是大力實施易地搬遷及危房改造工程。採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投入資金2.84億元完成了6個集中安置點及分散安置點建設,搬遷1299户4740人,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村寨做到了“應搬盡搬”,並引導搬遷户積極參與產業幫扶、自主創業,安排後續幫扶資金574.41萬元,達到了“搬得出、住得進、能致富”的目的。按照“應改盡改、應修盡修”原則,大力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對全縣所有貧困户住房、非貧困户疑似危房進行全面鑑定,統籌做好貧困户、非貧困户危房改造,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8230户,其中貧困户7052户,非貧困户11178户。

風險防範築牢築實。一是防範化解扶貧小額信貸風險。探索扶貧小額信貸清收“五步工作法”(即部門聯動、形成合力,摸清底子、分類管理,強化監督、跟蹤服務,加大宣傳、提醒到位,重點跟進、依法清收),以及“四提前”工作機制(即支行、鄉鎮提前一個季度走訪用貸户;提前一個月提醒用貸户做好還款籌資準備;提前一週提醒用貸户準備還款資金;扶貧小額信貸還款資金提前一天到位),建立金融扶貧服務中心、風險防控平台,實行公、檢、法、扶貧辦、銀監等部門合署辦公,建立逾期扶貧小額貸款快訴、快審、快結、快執機制,採取主動上門清收、集中約談警示、設立應急專户、依法起訴等手段予以清收追繳。目前已累計收回到期貸款5906筆2.54億元,收回率達100%。二是防範化解輿情風險。建立涉貧領域縣委書記、縣長熱線,完善“三平台”管理機制,落實涉貧領域信訪案件化解、處置責任,認真落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動員廣大幹部通過排查摸底等方式及時瞭解羣眾的心聲和扶貧政策落實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訴求合理並有政策規定應該解決的,及時就地解決;對訴求不合理的,通過宣傳政策,耐心細緻地做好思想疏導工作,依法、及時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切實將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二、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目前,我縣已順利實現了整縣脱貧摘帽,但對照中央、省、市高質量脱貧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在提升脱貧質量、鞏固脱貧成效上還面臨一定困難。

內生動力難以激發目前,我縣還有1926户4658貧困人口未脱貧,這部分羣體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特別是重病、重殘、弱勞動力貧困户更是“最重的擔子、最硬的骨頭”,少數貧困户依賴思想強,動力不足,不想脱貧,想得到更多的幫扶。同時,因貧困户與非貧困户、貧困村與非貧困村在政策享受上的差異,部分非貧困户、非貧困村存在攀比思想,在村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上主動性不強,“等靠要”思想嚴重。

)產業扶貧力度不產業扶貧是提升脱貧質量,鞏固脱貧成果的重要支撐,是羣眾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我縣產業帶動能力仍然不強,部分貧困村主導產業難以培育,一些農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不到位,利益聯結不緊密,帶貧益貧機制弱。如,根據上級產業政策,“分貸統還”扶貧小額信貸資金的期限為1-3年,隨着貸款陸續到期,貧困户結對企業分紅將終止而影響增收。同時,自主創業的貧困户,因產業培育週期長、市場風險、技術等原因短期內也難以見效。此外,駐村工作隊、結對幫扶責任人指導農村、農民發展產業的能力也有欠缺。

(三)政策變化快難以適應。幾年來,精準扶貧工作從探索中不斷規範,但也導致了一些政策調整頻繁,致使基層無所適從。如易地扶貧搬遷面積、住房功能調整,涉農整合資金使用範圍調整,扶貧小額信貸“户貸企用”範圍調整等方面,導致基層要花費很大精力去糾正原已實施的政策政策。

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幾年來,縣委、縣政府為了推進脱貧攻堅工作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靠縣級自籌。按照“四脱四不脱”“四個只增不減”的要求,要實現高質量穩定脱貧,鞏固脱貧成果還要投入巨大財力,但財政涉農整合資金及上級下撥扶貧專項資金有限,同時受制於化解地方政府債務政策,資金籌集渠道進一步壓縮,資金壓力進一步加大。

(五)幹部激勵機制不優。幾年來,全縣各級幹部為脱貧攻堅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上級對扶貧幹部的關心和激勵機制不健全,特別是幹部幹事創業容錯機制沒有真正有效發揮作用,影響了幹部的積極性。

三、相關建議

(一)完善內生動力的激勵機制。目前,國家相關部委相繼出台了《關於開展扶貧扶志行動的意見》《關於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的激發內生動力的政策,建議在支持貧困户自主創業方面制定更具體、更具操作性的政策,同時,針對貧困村、非貧困村政策享受、支持力度差異化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統籌平衡推進貧困村、非貧困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的具體政策。

(二)加強產業扶貧扶持力度。按照“一村一業一企一社”的要求,建議在農村產業培育上給予更具體的指導、支持。一是在圍繞產業培育所需的基礎建設、規劃設計、產銷對接等基礎性工作在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圍繞產業規模化、市場化在技術指導、經營管理、風險預警、產業保險上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圍繞產業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培育多更的“鄉土”能人,帶動更多的貧困户增收致富。

(三)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建議上級進一步加強財政涉農資金的整合力度,加大對片區縣的資金傾斜力度,建議將教育扶貧、健康扶貧資金納入扶貧專項資金“籃子”,減輕基層財政壓力。

(四)加大對深度貧困人羣的幫扶力度。目前,脱貧攻堅進入最後“攻堅”時期,餘下的未脱貧户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特別是一些殘障、重病人羣的幫扶措施要更具體化、更多元化,並建立健全企業、社會人士、愛心組織參與脱貧攻堅的激勵體系,引導更多的企業、愛心人士參與幫貧扶困。

(五)加大對扶貧幹部的關心。按照《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文件,對扶貧幹部在生活上、工作上、待遇上予以關心和幫助,真正用好乾部幹事創業“容錯”機制,為幹部減負減壓,讓幹部能放心幹事、大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