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土地流轉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26W

土地流轉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縣土地流轉情況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全縣各地在堅持穩定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積極引進業主,不斷探索和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推進土地集約化經營,有效地促進和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轉變。為深入瞭解全縣土地流轉和經營狀況,對全縣土地流轉情況進行了調查,並就目前土地流轉中還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討。

一、基本情況

二、主要形式

3、借用。承包農户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無償借給他人使用,借用人無需向出借人支付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使用費,農業税仍由原承包人承擔。涉及農户500餘户,1500餘人,土地面積1000餘畝,約佔流轉面積的6%。

4、入股。承包農户在自願的基礎上,將擁有的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與其他生產要素相結合,組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業。如雙河鎮銅鑼、佛頭、大佛、筆架、犁頭、楊柳等8個村社,通過土地入股,建立股份合作製茶場,經營收入在扣除應交税費和成本後,按股分紅,農户還可應聘進企業務工,獲得勞動報酬。

三、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我縣土地流轉機制改革還處於探索階段,總體上是健康、有序的,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起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土地使用權流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當前在一些地方仍然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政策宣傳不到位,羣眾思想認識有待提高。一些鄉鎮政府沒有把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放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這個大局來認識。對土地流轉政策的宣傳不夠深入,羣眾對土地流轉的認識還存在誤區,主要表現為一些農户和部份土地承包業主對推進土地流轉還存在三怕:一是部份農民怕土地轉包出去後,自己喪失了土地經營權,沒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線,因此部份農民外出打工後,寧願土地荒蕪也不願轉包出去。二是部份業主怕政策不穩,政府收回土地承包租賃權,不敢大膽投入。三是部份業主怕市場前景不佳,承包無效益,不敢大規模搞開發。

(二)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不健全,制約了土地流轉的進程。當前土地流轉大都是羣眾的自發性行為,缺乏約束力和規範性,政府在土地流轉上缺少應有的管理、引導和服務,制約了土地流轉的規模和速度。一些鄉鎮和村社沒有認識到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民,在工作中還存在錯位、越位的現象,在土地流轉問題上採勸一刀切的簡單化操作方式,個別村社強行要求農民退出承包地統一轉包給業主,羣眾對此不滿意,甚至引發了新的幹羣矛盾。

(三)土地集中成片流轉難,業主開發難成規模。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下,土地分户經營的分散性、隨意性與土地流轉的計劃性、規模性之間存在矛盾。由於推行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業主在實施土地規模流轉時,往往因為一户或幾户承包户不能談妥,而使土地規模化流轉難以成功,從而導致土地流轉比較分散,制約了規模經濟的發展。

(四)融資困難,業主開發資金匱乏,制約了土地流轉的規模。大面積承包土地從事高效農業開發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而土地承包大户一般沒有貸款擔保單位,又不能將土地使用作為貸款抵押,因此很難從銀信部門貸到貸款,加之一些地方交通等基礎設施和自然基礎條件較差,更難籌集資金或引進資金,致使部份業主在土地開發上存在嚴重的資金困難,規模難以擴大,效益難以提高。

(五)部份土地流轉合同不規範,容易產生合同糾紛,影響農村社會、政治穩定。突出表現為一是合同的主體不合法,《農村土地承包法》明確規定家庭承包經營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户,集體四荒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業社,而部份業主承包土地時不管是何種土地,一律與村社直接簽訂協議,致合同的主體不合法,不能生效。二是合同承包期限不合法。協議中籤定的土地流轉的期限超過了第二輪土地延包期的剩餘期限,致使合同無法履行。三是部份業主借土地流轉改變了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致使合同不合法。這三種表現形式都會造成維繫農户與承包經營户、業主之間土地承包關係的協議無法生效和履行,加之農民的法律意識不強,受市場經濟的趨利性、排他性的影響,使作為農民最後生活底線的土地,必然是農民的最終選擇,從而形成農民與承包户間的矛盾,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新的社會矛盾,阻礙土地流轉進程,影響農村穩定。

四、對策建議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切實解決好認識問題。

土地流轉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內容,是實現規模農業、效益農業,推動農業產化經營的前提和基矗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民。因此,解決好農民的思想認識問題,打破阻止土地適度規模流轉的思想桎梏尤為重要。首先,要打破傳統的小農經濟意識,摒棄搞土地流轉就是搞土地私有化、搞資本主義等思想觀念,牢固樹立發展的觀念、創新的觀念、市場的觀念、效益的觀念。其次,政府要切實轉變觀念,要把土地流轉放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農村經濟這個大局來認識,正確引導規範,強化服務意識,改進工作方法,切實將農民的積極性保護好、發揮好、引導好。

(二)加強引導和規範,切實解決好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的問題。

正確引導和規範是加快土地流轉速度的關鍵。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促進土地流轉的健康快速發展。一是要政策引。要加大土地流轉政策的宣傳力度,切實做好土地流轉示範工作。在平等、自願、互利原則下,通過公司加農户、業主加農户等方式,鼓勵、支持、引導農民大膽試點,以點帶面,滾動發展,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同時,要堅決杜絕一刀切、運動式、簡單化的操作處置。二是要環境促。加強軟硬環境建設,對運用土地流轉進行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立項開發的,給予資金、技術、税費等方面的傾斜。同時,要抓好市場建設,疏通流通環節,縮短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距離,讓農民、業主有想頭、有幹頭。三是要服務幫。加強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為農民、土地承包户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和科技信息,主動做好政策、法律的諮詢和指導調解工作,引導土地流轉步入正軌。

(三)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切實解決土地流轉的規模問題。

現代經濟越來越朝着規模經濟的方向發展。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也就沒有市場競爭力。加快土地流轉速度,突出規模效益的關鍵是要解決好土地難以集中成片,不易形成規模的問題。解決土地流轉規模問題,首先,地方鄉村兩級在完善土地承包經營責任制時要統一規劃,科學安排。其次,要做好四荒土地的調查和統計,在此基礎上超前規劃,合理安排,要在耕地的深度開發,非耕地的廣度開發上下功夫。第三,要在充分尊重農民自願的基礎上,以土地託管為載體,對撂荒土地進行統一規劃和開發。建立土地信託服務中心,對擬流轉的土地集中統一管理,使之形成規模開發。政府要積極引導,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充分發揮農民、業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依託資源優勢,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土地流轉的規模經營,體現規模效應,促進土地合理、有序流轉。

(四)加大資金扶持,切實解決好業主開發資金匱乏的問題。

生產啟動資金匱乏是阻礙土地流轉進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須從多方面加大對土地流轉所需資金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銀信部門的貸款支持力度。對利用流轉土地搞規模開發,比較效益高,優勢明顯的項目,要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扶持,銀信部門要積極給予貸款支持。二是積極向上爭取專項資金。政府要加大農業資金投放力度,對利用流轉土地搞高效農業、規模農業的優先投放資金。三是通過公司、業主的投入解決資金問題。採取承租反包、購買土地使用權、股份合作等模式,讓公司、業主和農户共同投入資金搞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從而降低業主和農户風險,有效解決土地流轉資金難的問題。

(五)加強對契約的規範管理,切實解決好土地流轉契約不規範的問題。

當前,農民與承包經營户、業主之間的承包關係都是用契約來維繫,而且大部分契約又具有不規範性、不穩定性和鬆散性。因此,在推進土地流轉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強對契約的規範管理,進一步明確承租雙方的責、權、利,引導承包方和農民遵守合同協議,積極做好法律諮詢和法律服務。另一方面,要切實加大《合同法》、《農業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規範雙方的履約行為,促進土地流轉健康有序發展。

【第2篇】土地流轉情況調查報告

為鞏固和擴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進一步轉變不適應科學發展的工作作風,增強黨員幹部的宗旨意識、服務意識、羣眾觀念,2022年初,萬年縣委、縣政府要求全縣幹部結合“創業服務年”活動,下鄉進村入户做羣眾工作。萬年縣人保局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全局幹部分成三組分別到**村,通過民情調查、上門訪談等形式宣傳黨的基本政策及法律知識;發現矛盾與糾紛,積極協助基層幹部進行調解,從源頭上防範和化解矛盾;協助基層黨組織抓好基層各項工作的落實,進一步加強對基層組織黨建工作的指導;圍繞提高羣眾收入水平這一中心,為發展出謀劃策,促進羣眾增收。配合基層做好防災減災、項目推進和羣眾工作。本文為局幹部在對**村土地流轉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後形成的調研報告。

**地處梓埠鎮東南方,東面、北面與**接壤,是進入梓埠鎮的東大門。全村轄10個村小組,800户,農業人口4000人。實有耕地面積**畝,山林6000多畝。近年來,該村根據《土地承包法》及有關政策精神,按照“依法、有償、自願”的原則,率先在全縣實行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推動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一、土地流轉的主要特點

**村土地流轉始於2022年,在全縣屬於較早實行土地經營權轉包的行政村。經過6年來的不斷探索,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土地流轉形式以出租和轉包為主。在全村土地流轉中,以出租形式流轉1210畝,佔流轉面積的46%;以轉包形式流轉1420畝,佔流轉面積的54%。

2、土地流轉類型多為耕地流轉。到目前為止,全村3420畝耕地面積,用於土地流轉面積達2630畝,佔家庭承包面積的77%;涉及全村719户農户,佔家庭承包户的93%。從土地流轉的類型上看,主要是耕地流轉,佔流轉總面積的100%;6000多畝林地和“四荒地”流轉較少。

3、土地發包以黨員“首議制”制度集中發包。該村在土地經營權轉讓中按照“黨員先醖釀、支委定方向、兩委拿意見、羣眾作決定”的黨員“首議制”原則集中發包,增加了土地轉包過程中的透明度,土地租金逐年提高。2022年,土地轉包租金平均達到300元/畝。

4、村集體組織和農民的維權意識較強。流轉合同都以書面形式簽訂,據調查統計,全村所有流轉耕地均簽訂了正式的書面合同,佔總流轉面積的100%。

二、椒源村土地流轉產生的成效

1、促進了規模化經營,實現了農民專業化。農户將土地經營權委託給村小組,由村小組統一發包給經營大户。土地經營權的轉變,既解決了土地季節性拋荒的難題,又使土地經營權向大户集聚。隨着規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一批新型的專業農民正在形成。

2、促進了村集體事業建設,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椒源村在土地流轉中實行土地租金歸集體所有,國家對土地的補貼歸家庭承包户所有,使村集體建設有了經濟來源。全村2630畝土地參與流轉,每年給全村帶來70多萬元的財務總收入,村裏把這部分錢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全村10個村小組都對道路進行了硬化。幾年時間,使鄉村道路變通暢了、環境變得優美了。如:椒上村建起了村文化廣場、老人活動中心、硬化了近10公里的村內道路;毛公山村建起了村小組辦公場所。

3、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土地使用權的流轉,使村內勞動力持續穩定地向非農產業轉移提供了可能,越來越多的農民轉讓土地經營權,實現了就業轉移,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農民一是外出務工。全村外出務工人員達860多人,每個務工農民一年可增加收入近萬元;二是從事養殖業。該村養殖20頭母豬以上的家庭有30多户,成立了生豬養殖協會,帶動了生豬養殖的發展;三是從事廢品收購。在村廢品收購協會的幫助下,目前從業人員已達600多人,遍佈省、內外十多個城市,已成為椒源村民重要的創收渠道。通過土地流轉,村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全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由2022年的2700元年增到2022年的4600元。

三、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的指導。調查中發現,在所有的承包户中還是依靠較為傳統的方式種植,大多沒有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農民種田、養殖的科技水平還比較低。要建設現代農業和繁榮農村經濟,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是必不可少的。

2、缺乏土地流轉中介組織和支持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措施。我縣目前尚無土地流轉中介組織,更未形成統一規範的土地流轉市場,流轉信息渠道少而不暢。

3、規模經營效益不高。目前,承包户規模還不大,20多家承包户共承包了2630畝耕地,最多的承包了210畝,最少的只有10多畝。承包户不敢大規模搞農業開發,土地規模經營效益不高。

4、種植品種較為單一。據調查,全村轉包的土地中種植的農作物大多是水稻,蔬菜、花卉等其它高產值的經濟作物種植較少,土地收益率不高。

5、租賃期限較短,投資回報率不高,不敢大膽投入。全村所有出租和轉包的土地期限都是一年時間,期限短,承包户不敢加大投入,特別是水利設施得不到有效建設,影響土地綜合利用率和產出率。

四、對策及建議

居快農村土地流轉,既是當前我縣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規模效應,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當前解決農民收入不高、增長不快的關鍵所在。不僅有利於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和產業發展,推動農村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單位土地產出效益和農業生產比較收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而且有利於促進資本進村、科技和信息進村,農村勞動力出村、農產品出村的“雙進雙出”,實現農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1、成立土地流轉中介組織。依託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組建土地流轉中介組織,及時提供和更新土地流轉、技術諮詢等方面的消息,確保土地流轉供求信息的暢通。

2、加強對土地流轉合同的管理,積極引導農民在進行土地流轉時簽訂書面協議,制定切合實際的流轉合同樣本,並加強對簽訂合同的指導,明確雙方的責、權、利,避免因此造成的糾紛隱患。

3、建議制定全縣土地經營權合法流轉的暫行辦法,確保土地流轉規範、有序進行。

4、借鑑外地土地流轉的成功經驗,鼓勵農民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興辦企業或合作組織,提高土地收益效率。

【第3篇】關於寧夏土地流轉的調查報告

實踐報告是學生從事科研工作的成果的主要表現,它集中表明瞭作者在調查工作中獲得的新的發明、理論或見解,是寧夏師範學院本科生社會實踐的重要依據,也是科研領域中的重要文獻資料和社會的寶貴財富。

一、前言

(一)調查目的:

為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掌握瞭解銀川市賀蘭縣土地流轉現狀,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土地流轉,實現農村土地流轉又好又快進行,寧夏師範學由思政部領導的大學生踐行社對此項實踐活動高度重視,在寒假中,讓同學們對寧夏土地流轉情況進行了調研,在活動中,使同學們更深一步瞭解寧夏這幾年在土地流轉方面的可喜變化。作為踐行社裏的一員,我積極參加了此次實踐調查活動,希望同過此次調查能有效的提高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水平。

(二)調查對象:

從人大農業委、政府辦、農辦、經管局、林業局、農業局、國土局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共抽調50名幹部,走訪了全縣15個鄉鎮場30個行政村100户農户。

(三)調查方式:

採用問卷的調查方式(隨機抽樣),併兼有個別訪談。

(四)調查工作分配:

在各鄉、村分別召開了座談會,充分聽取了基層羣眾意見,並隨機發放了100份調查問卷,統計了有關情況。

(五)調查人員:

調查員:劉海娜 撰寫報告:劉海娜

(六)調查時間和地點:

(七)調查過程:

寧師大學生踐行社在接到思政部馬老師關於寧夏土地流轉的實踐調查通知後,我積極參與、配合,這次調查的主題是關於寧夏土地流轉的調查。我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人,在寒假中利用各種機會,通過跟隨村支書走訪各村部瞭解情況,並通過座談會和對村民的訪問中,得知他們對土地流轉後的看法。綜合了不同人的認識設計了這一問卷,以期多維度、綜合地對賀蘭縣人的土地流轉情況進行調查。

二、問題的分析與討論

(一)瞭解土地流轉的基本常識

(1)土地流轉指的是土地使用權流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含義,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户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户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

(2)產生背景 編輯本段: 2022年,國務院頒佈《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其中關於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流轉的規定,強調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村莊、集鎮、建制鎮中的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流轉。

(3)相關內容:編輯本段中國關於農村土地使用權流動的政策剛出台,上海就在積極實施。據悉,上海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的思路框架基本形成:將按照土地確權、兩權(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價值顯化、市場運作、利益共享方針,依據土地有償使用原則,對上海郊區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使用權實行有償有期限流轉土地。 互換土地,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户,為方便耕種和各自的需要,對各自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進行的簡單交換,是促進農村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經營的必由之路。30年前,中國農村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分到了土地。但由於土地肥瘦不一,大塊的土地被分割成條條塊塊。劃分土地時留下的種種弊病,嚴重製約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產量的提高。如何讓土地集中連片,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於是互換這種最為原始的交易方式,進入農民視野。(4)管理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

(5)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編輯本段互換是指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種或者各自需要,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地塊進行交換,同時交換相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在互換期間,如流轉土地被依法徵收徵用後,補償費的分配應當由流轉雙方在流轉合同中約定。

(6)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入股:入股是指實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為發展農業經濟,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為股份投入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入股期間,如流轉土地被依法徵收徵用,依法應當支付給被徵地農户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應當歸承包方。

(二)賀蘭縣土地流轉現狀及成效

賀蘭縣政府對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組織的村,現已探索出土地流轉的7種模式:龍頭企業帶適時成立了蘭光村勞務輸出協會,將全村的勞動力全部吸納合作社成員。組建多動型、全程機械化服務型、經營大户帶動型、農民自發聯合型、支部+協會引領型、科技人員創業促進型、土地股份合作型,增加了農民收入。

據瞭解,蘭光村共有耕地7680畝,共計547户,總人口達2300多人。2022年,全村土地流轉面積達85%。今年,全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00%。為保證兩茬種植,村裏從温州等地引進客商發展起了盤菜種植基地;建立移動温棚瓜菜基地,打造蘭光品牌西瓜、蔬菜;在稻田養蟹基地,發展立體生態種養示範區。跳出土地,外出經營,解放勞力,勞務經濟。蘭光村農民通過土地流轉成為了農業產業工人,村委會個施工隊,村兩委成員任各施工隊隊長,安排人員在本村、本鎮的農田水利建設、土地整理項目、小農水項目以及組織其它務工形式。年均勞務收入達150餘萬元。同時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一是要進一步創新流轉機制,推動土地健康有序流轉;二是引入中介組織和服務組織參與土地流轉;三是教育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土地流轉,把土地流轉做為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四是土地流轉一定要堅持農民自願、有償、合法、有序流轉的原則。

(三) 存在的問題及主要原因

觀念未改進。一是守地思想嚴重。由於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土地就是農村人的立業之本,不願輕易放棄。特別擔心土地流轉後找不到新的就業途徑。二是奮進意識不強。部分農民小農意識較重,小富即安,投資興業怕擔風險,不敢投資也不願投資。三是既得想法過重。隨着農業税全面取消、種糧補貼不斷增加,農民把土地看得更加珍貴。四是政策理解難度大。

規模未形成。一是總體上來説,近些年來賀蘭縣土地流轉面積偏少。二是流轉規模不大。三是流轉期限較短。

程序未規範。一是流轉前交易形式不規範。由於缺乏土地流轉交易機構,大多數農民為不讓自己承包耕地拋荒,臨時委託他人耕種。二是流轉中合同簽訂較隨意。

機制未健全。一是信息相對閉塞。我縣的土地流轉農户想要流轉土地多數是通過鄰里四周的口傳才能打聽到消息。二是監督制約機制未形成。由於合同的不規範引發糾紛缺乏流轉調處機制,致使當事人因爭執不下而爆發衝突的現象較多,成為農村不穩定因素的又一誘因。三是機關評估機構缺乏。流轉價格基本由雙方自行協商。一旦出現價格糾紛,無法仲裁。

三、建議

在政策層面上,應加快流轉體制建設,優化流轉服務環境。

一是實行備案登記,規範土地流轉。由縣經管局負責統計彙總。同時,在經管部門內部建立一套完善的電子檔案管理系統。二是開展中介服務,推動土地流轉。建議允許社會各界資金投資土地流轉市場,特別對準備實施整理的土地。三是出台相關政策,引導土地流轉。在政策措施方面,建議集中所有涉農政策和資金全力推動土地流轉,服務現代農業的發展。四是加大基礎投入,夯實流轉基礎。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土地整理、水利設施修建和農機化推廣。建議按照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對全縣所有農田和其他農村土地進行上述三個方面的詳細規劃,並逐年解決,不斷提高農村土地基礎條件,以利於土地規模化流轉和生產。

在操作層面上,以農户自主經營為主體,政府重點扶助為支撐,全力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一是加大宣傳。建議加大對農村土地承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二是推介典型。一方面,建議縣委、縣政府工作人員及各村羣眾到土地流轉工作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學習考察,吸取經驗。另一方面,重點組織力量對縣內土地流轉典型進行剖析、總結,對優秀典型進行表彰,擴大典型在全縣範圍的影響。三是強化服務。建議農口部門加強技術服務,及時提供技術、氣象、農資、農機和病蟲害防治等信息及相關服務。

.加大對農村土地的基礎投入。

根據調查瞭解的情況,羣眾普遍反映,儘管近幾年國家對農村土地的投入不斷增加,但仍顯不夠。因農業效益較低,農民自籌資金比較困難,農村土地基礎設施還不能達到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因此,我們建議國家繼續加大對農村土地的基礎投入,重點包括土地整理、水利設施修建、農機化推廣等方面。尤其建議專門列出資金用於不適宜土地整理的山區農田修建機耕道,便於農機化耕作。

.允許中介組織介入農村土地市場。

儘管目前已經明確土地使用權承包長期不變,但老百姓仍然擔心政策會變,土地流轉時要求一次性付清流轉費用的較多,而生產企業或個人因擔心收不回成本,總想逐年付款,容易出現一些矛盾。為促進土地效益發揮,我們建議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研究出台相關政策,明確允許土地流轉中介機構進入土地流轉市場,可以賺取適當差價和利潤,以分散農户和生產企業的投資風險。

.制定流轉土地被徵後利益分配政策。

調查中發現,由於政府規劃或基礎建設需要,流轉後的土地被依法徵用後,徵地補償款已經成為流轉雙方爭奪的焦點,雖可由相關部門調解,但仍缺乏相關政策依據。特別擔心引起流轉雙方走上訴訟之路。為此,建議市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出台政策指導已流轉土地被徵後的補償款分配,明確分配原則和比例。

四、結束語

通過此次調查,讓我真正明白寧夏應該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機制,規範土地流轉工作,政策性強、敏感度大、涉及面廣,事關農民的切身利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基礎,資本、勞力、生產資料、技術等生產要素如此,土地作為生產要素也不應例外。做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既具有長遠的重要性,又具有現實的緊迫性,是時代的要求、發展的必然。全社會必須從全面做好三農工作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開展農村土地流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作為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議事日程,抓緊抓好。

【第4篇】土地流轉助推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建致富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是農村生產發展的關健。最近,如何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引起了市級相關部門的廣泛重視,為了切實弄清農村土地流轉和加快農村生產發展的關係,永川區板橋鎮新農村建設土地流轉工作調查組從XX年4月5日至4月18日對全鎮土地流轉的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情況整理報告如下:

一、土地流轉的總體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從1998年二輪土地承包截止今年3月底,該鎮農村土地流轉涉及的村數12個,佔總村數的100%,涉及的農户3003户,佔總農户的26%,其中土地流出的農户2843户,佔總農户的24.6%,土地流入的農户160户(另外,單位和外地業主來鎮承包3起),佔總農户的1.4%,土地流轉面積3794畝,佔承包土地面積的12%。

二、土地流轉的幾種模式

流轉的主要形式是轉包、轉讓和入股。在總的農地流轉面積中,轉包、轉讓的比重最大,兩者相加所佔比重55.2%,入股土地面積佔總面積的44.8%。

1、幹交錢糧型。一是魚鴨工程建設,業主轉包稻田,每年按600-800公斤稻穀/畝支付轉出方或按照當年稻穀市場中等價支付現金;二是業主承包退耕還林地間隙種植苦蒿,每年按50元/畝支付租金。

2、入股分紅型。農户以退耕還林地入股,業主投入種苗、管護等資金,收益按比例分紅。

三、土地流轉的特點

隨着取消農業税,新一輪的農地流轉呈現出以下新特點:一是從無償流轉向有償流轉轉變。過去種糧大户承包的糧田大都是免費的,個別還要轉出户自己負責上交農業税,隨着農業税的取消和效益農業的發展,土地承包費水漲船高,每畝水田年承包費高的已接近600元。二是土地流轉全面擴展。不管是農業產業發展或是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經商,土地流轉步伐明顯加快。三是從農民相互間的自發流轉向組織化、有序化流轉發展。通過該鎮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員會幾年的不懈努力,搞好服務和鑑證,促進了土地流轉。四是農地流轉後的經營內容從種糧為主轉向發展高效種養殖業。五是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土地流轉,制定了加快土地流轉、發展效益農業的優惠政策,免收土地承包合同鑑證費用。四、農村土地流轉的效果

1、克服了小規模家庭經營的侷限性,有利於土地的充分利用。

在家庭經營長期不變的情況下,克服當前農户小規模經營的侷限性,走專業化、規模化、商品化、現代化之路。通過土地流轉把零星的土地使用權從千家萬户農民手中集中連片,按效率原則重新安排使用土地,進行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農業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有利於農民間的分工與專業化、使農業生產逐步走上“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的發展道路,實現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

2、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土地流轉,加速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了該鎮農業特色經濟的建設和發展。

一是以涼風埡等村為基礎的魚鴨工程基地。通過農户轉包、倒包等形式共流轉土地1294畝,現全鎮已形成池塘養殖面積5500畝,年出欄商品鴨400萬隻、產成魚1700噸,魚鴨總收入達7700萬元,純收入實現1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75元。如涼風埡村流轉農户土地284畝,現已建成魚鴨立體養殖面積800畝,其中尖山9社流轉土地59户73畝,使土地不斷向大户集中,現形成集中成片魚鴨立體養殖面積150畝;同時,有3户農户到臨近村社承包土地13畝,發展魚鴨立體養殖,現共有養殖大户20餘户,使該社成為全鎮魚鴨立體養殖的核心示範區。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效益農業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一方面土地流出農户的承包收入明顯增加,據調查分析,淨種稻田一般中稻畝產500公斤,再生稻畝產100公斤(部分稻田和深腳冷浸田無再生稻),全年稻穀總收入600元左右,畝生產成本250元,純收入350元左右;而農户間轉讓的土地年幹收稻穀650-800斤/畝,畝平純收入在450元以上。另一方面,土地流入的農户通過規模經營同樣增加了收入,如涼風埡村尖山9社的徐開紅,XX年建有魚鴨立體養殖面積12畝(其中轉入土地7.5畝),年產成魚4.5噸,出欄商品鴨3萬隻,魚、鴨總收入47萬元,除去承包費用3400元,再除去其它生產成本,年獲純利潤7萬元,全家3口人,人平純收入實現23000元。又如大橋6社的候雲剛,XX年底承包汪家巖村菜園4社24户稻田15.6畝發展魚鴨養殖,預計今年可產成魚4噸,出欄商品鴨1萬隻,獲純利2萬元以上。 二是林業特色經濟。結合退耕還林政策,為了加強林地管護,充分發揮林地效益,我鎮積極引進業主,流轉林地2500畝:一是在柳溪村流轉林地700餘畝,發展花椒種植,現已基本見效。二是在大坪、柳溪、古佛村流轉林地1000餘畝,發展速生桉種植,現正在栽植。三是在汪家巖村流轉林地800畝,發展苦蒿種植,預計今年即可見效。通過林地流轉,退耕農户不用投入種苗、肥料和管護費用,每年便可獲得245元/畝的國家糧食補助費和管護費。同時可為業主務工獲取收入,產品收穫後並取得5:5—2.5:7.5不等的分紅,促進了農民增收。

3、有利於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土地流轉機制的建立,改變了部分農民“亦工亦農、亦商亦農”的兼業化狀態,解除了土地對這些農民的束縛,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向城鎮集聚,推動了城市化、農村現代化進程。全鎮已有1XX多個勞動力轉向二三產業,佔勞動力總數的52%以上,XX年的人均收入達到3760元。涼風埡村尖山9社通過土地流轉,全社52户有5户落户場鎮,做起了生意,有10餘户外出務工,如該社董永奎一户到場鎮辦起了竹木加工廠,年收入四萬元,年輕人陳龍海外出務工,年收入XX0元。汪家巖村菜園4社通過土地流轉,全社230人有128人外出經商務工,如候天才一家(2個勞動力)外出附近“付家洞”煤礦務工,年純收入5萬元以上;吳健一户(2個勞動力)到壽永場鎮經商,每年純收入3萬元。

五、對今後農村土地流轉的思考

1、廣泛宣傳,充分認識土地流轉和土地保障功能的關係。土地是我國大多數農民賴以生存的主要生產資料,為中國農民提供了基本的社會保障。但是,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會隨着土地在農民收入來源中的重要性的下降或農民人均收入(尤其是非農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減弱,人們以貨幣收入抵禦風險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已逐步弱化。從另一方面看,土地流轉所流轉的是土地的使用權,並不會損害農民對土地的承包權。農民在進行土地流轉的選擇時,一個最基本的考慮是能否通過土地流轉獲得更多收入,因此,土地流轉不但不會削弱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反而會因農民收入的提高而使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得以強化。一些農民擔心把土地流轉出去後,到城市裏務工經商,在經濟條件好時可以穩定下來,一旦經濟條件不好就只能迴流農村,到時卻沒有了土地,失去了生活保障。從表面上看,這種認識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我們始終堅持土地的集體所有制,堅持家庭承包責任制,那麼這種擔心就是不必要的。這是因為:第一,土地流轉是使用權轉讓而不是土地買賣,始終存在一定的流轉期限,並不會使農民永久失去土地。第 二,土地流轉的收益一般都不是一次性支付的,農民不能提前支取未來收益,因此,即使農民迴流農村,也有一定的收入來源。第三,土地流轉的收益通常也不是永久固定的,一般以當年的市場價格確定租金,並留有土地租金在未來一定時間內重新商談約定的空間和餘地。土地流轉收益應該是有保障的。

2、拓寬渠道,積極探索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的方式。在總結原有轉包、轉讓、互換等流轉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渠道,創新機制,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積極開展委託轉包。農户將土地經營權委託給村社合作經濟組織,由村社合作經濟組織統一發包給農業經營大户或農業企業。二是實行股份合作。由村社集體將農户土地承包權量化入股,土地由村社統一經營或發包給農業企業、規模經營大户,村社合作經濟組織按股份將土地經營所得在年終進行分配。

3、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採取多種勞

動力培訓轉移方式:一是廣泛開展種養殖技術培訓,促進魚鴨產業上規模上檔次,進而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二是努力發展和擴大民營企業,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到企業務工;三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城鎮化建設;四是積極有序向鎮外輸出勞動力。 4、嚴格按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規範流轉合同管理。雖然農户在土地流轉後簽訂土地承包流轉書面合同的意識增強,但簽訂的程序和流轉合同的內容卻極不規範。各村社應加強土地流轉合同的監督和管理,完善土地流轉的檔案資料並及時上報鎮農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門審查備案。

5、為了確保魚鴨產業更大發展,應大力提倡水禽旱養,規範產業發展,強化環境建設,防治環境污染。使魚鴨產業上規模、上檔次,進而促進農村土地更快地流轉。

6、暢通渠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積極培植土地流轉中介組織,搭建土地流轉平台,暢通流轉渠道。特別要發揮好各村社幹部的作用,加強組織領導,動員、組織、協調和管理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本文由中國優秀範文網站

【第5篇】關於農村土地流轉情況的調查報告

幾年來,**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轉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維護農村穩定的大事來抓,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從促進農村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高度出發,積極引導和規範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取得了較好成效。截止xx年末,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81574公頃,涉及55700個農户,分別佔承包耕地面積的10.8%和總農户的11.2%。其中流向種養大户和龍頭企業的為1907公頃,佔流轉總量的2.3%;流向農民專合作組織的1980公頃,佔流轉總量的2.4%;流向農户的77687公頃,佔流轉總量的95.3%。在土地流轉總量中轉包的61574公頃,出租的8143公頃,互換的389公頃,轉讓的7252公頃,入股的1980公頃,其他形式的2236公頃,分別佔流轉總量的75.5%、10%、0.5%、8.9%、2.4%、2.7%。流轉的土地中自發流轉的75873公頃,佔流轉土地的93%;鄉村組織提供信息流轉的1461公頃,佔流轉土地的1.8%;委託鄉村組織流轉的4240公頃,佔流轉土地的5.2%。流轉出的土地主要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佔流轉總量的80%以上,種植經濟作物和蔬菜佔流轉總量的10%左右。流轉期限以中短期為主,5年以下流轉面積佔88.4%,5~xx年佔4.3%,xx年以上佔7.3%。由於**市採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託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數糧大户,搞土地規模經營,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土地流轉,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發揮了規模效益。一是促進了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通過土地入股流轉,使農村土地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有能力經營的農民集中,實現了土地規模經營。二是實現了轉移勞動力和農民增收雙贏。農村土地流轉後使一些會手藝、頭腦活、善經營的農民擺脱了土地束縛,或打工,或經商,服務於二、三產業。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活躍和繁榮了城鄉經濟,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三是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通過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規範土地流轉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轉進程,採取公司+流轉合作社+基地+農户等形式,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投向農業,促進了先進生產技術、現代裝備、現代管理在農業領域的運用和推廣。

主要問題

近年來,**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在市、縣兩級政府和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對依法推進土地流轉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一是對土地流轉的意義和認識不足。許多農民還沒有把土地流轉作為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產出率、轉變經營方式、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多種經營、拓寬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徑。有些農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傳統觀念,不願離開自己那塊有限收入的土地。二是土地流轉需要進一步規範。各地沒有完全健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有的流轉主體和行為還不能完全依法運行。對流轉情況缺乏相關備案登記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讓變更手續。合同文本還沒有統一。還存在土地流轉引起的糾紛現象。三是土地流轉的體制機制和流轉形式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換言之,以土地經營方式的變革為顯著標志的農村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協調。

對策與建議

一是要廣泛宣傳,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結合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學習宣傳活動,採取電視、廣播、標語、條幅、下發宣傳單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及土地流轉政策措施,以及流轉土地農民增收的實際效果,消除農民思想顧慮,提高土地流轉意識。

二是積極調研,及時解決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要把土地流轉作為一個課題,組成調研組,深入縣(區)、鄉村和農户對**市土地流轉情況開展調研,及時掌握全市土地流轉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新模式、新辦法。

三是加強典型引導,營造土地流轉的良好轉氛圍。要把培育土地流轉典型作為促進土地流轉的重要手段,總結典型經驗,加強引導。

四是要健全制度,依法規範土地流轉。健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確保流轉主體和行為符合有關法律和政策規定。對流轉合同及有關資料進行歸案並妥善保管,建立流轉情況登記冊,及時記載和反映流轉情況。對以轉包、出租或其它方式流轉的,及時辦理相關備案登記;對以轉讓、互換方式流轉的,及時辦理有關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讓變更手續。建立和實施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制度,指導流轉雙方在自願協商的基礎上,建立穩定規範的流轉關係。使用省裏統一制定的合同文本。較大規模或涉及主體較多的流轉,必須由農經站指導流轉雙方簽訂流轉合同,進行合同登記、鑑證。

五是重視糾紛調處,保護土地流轉。為保護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該市各縣區於xx年全部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全部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

六是創新體制機制,探索流轉形式。堅持以《土地承包法》及中央和省相關規定為準繩,鼓勵農户依法採取轉包、轉讓、出租、互換等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合作社等土地流轉組織形式。在保持原承包關係不變的前提下,由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户自願申請,並以土地經營權入社的形式,組建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由土地流轉合作社進行集中統一規劃、統一經營。這種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製為基本形式,實行“三權分離”,即村集體擁有土地所有權,農民擁有土地承包權,土地流轉合作社擁有土地經營權,實行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的管理制度,農户按入社土地面積從合作社獲取分紅收益。這種形式既能夠把土地集中流轉出來,促進高效規模現代農業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又可以克服其他土地流轉形式存在的弊端,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維護承包農户和經營業主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有利於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第6篇】在新形勢下如何抓好土地流轉工作調查報告

從家庭聯產到勞責任制以後,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發生了質的變化,從靠土地吃飯、土地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出門打工叫副業,到現在所有勞力幾乎全部出門打工,土地僅靠在家的老弱病殘人士種植,甚至發生拋荒現象;年輕人不想也根本不會種植土地,這一部分年輕人佔95%左右,我國農民在1——2代後,農民種地這個古老的技術“活兒”面臨失傳的危險。

在新形勢下如何抓好土地流轉工作,是基層財經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現有狀況

我國農村居住環境較差,特別是我國貧困山區農民居住環境極其惡劣,80%的農民住在貧困山區的山上,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落後,更談不上經濟條件,農民大多數並不富裕,貧困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農村經濟發展還面臨許多現實困難。從改革開放以後農民從依賴土地生活到主抓經濟收入,發生了翻天腹地變化,現在農村外出人口占農村人口的30%左右,18歲到45歲的青年、中年男女幾乎全部出門打工,而全家外出農户佔農村總户數的15%左右,在家的全部是婦女、老人、孩子或者是體弱多病,不能出門打工的人。雖然出門打工給農民帶來了一部分經濟效益,但是也帶來了許多負面效應;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土地是國家根本命脈,也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而現在貧困山區的年輕人全部出門打工掙錢,根本沒有年輕人想做農業生產、也根本不會做農業生產有關的“技術活兒”,中國山區年輕人再有1——2代人,到二十一世紀末期,農業生產這一種古老的特有技術“活兒”在山區年輕一代人的身上將會失傳,到那時候山區土地命運不敢想象,農民基本生活糧食就會出現問題。如果影響了農民羣眾農產品的安全供給,就會影響社會的安定和諧。雖然現在國家給以農業生產很多的優惠政策,如減免農業税、特產税等,雖然減輕了一部分農民負擔,增加了一部分農民收入,但是與羣眾實際生活需求相差太遠,對貧困山區來説是杯水車薪,對現實困境根本改變不了多少。因為農業生產是一個週期長、見效慢、效益低、很多時候種在人收在天也就是説受氣候影響很大的弱質產業。在山區一畝田地正常年景全年純收入在800——1000元之間,還趕不上出門打工10天的收入,並且農業生產得一年四季付出沉重的體力勞動,如果遇到天干雨澇連生產投入資金都得賠進去,更談不上一年有多大的收益。所以現在農村只要具有正常勞動力的羣體,幾乎全部外出打工掙錢。現在農民出門時有的將土地託付給自己信任的人,有的乾脆拋荒,使很多土地沒有通過正常的途徑流轉,因為農户有兩怕:一怕喪失土地經營權,沒有了生活的“保障線”,外出打工後寧願拋荒也不願意轉包出去,加之農民防備出門打工沒有賺到錢的時候,回到家裏隨時可以種到土地,不會與別的農户扯皮,以免傷害鄰里之間的情感;二怕土地流轉後,一旦土地被租用得不到全部補償費。農户與農户之間土地流轉大多數是口頭協議,很少經過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合同約定,使土地流轉的權、責、利不夠明確,一旦出現糾紛很難協調。從而出現了“要轉的,轉不出;要租的,租不到”的現象。山區土地流轉滯後的主要原因是,山區農村自然條件制約了土地流轉。由於山區地理條件的限制,山區土地大小、形狀不一、遠近不同而且分佈十分零散,每户最少的有4—5塊田地,多的有7——9塊田地,零散的土地不能、也不利於流轉,更影響了新農村建設步伐,阻礙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二、有效方法及途徑

一是繼續落實中共中央有關方針政策,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不僅要保持現有的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還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給農民一個“定心丸”,使農民自己能夠充分支配、自由流轉自己的土地。

二是繼續加大國家對農村的優惠政策扶持,繼續加大種糧補貼扶持力度,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三是加大政府資金投入,以突出重點為原則。集中有限的資金用於改善農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大對貧困山區交通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交通不暢是制約農村發展的關鍵,山區村級集體經濟底子薄弱,修路成本高,一公里路需要二十一萬元左右,國家每公里補助十一萬元,村級集體至少每公里要付出十萬元,以平均每個村五公里測算村級集體需要支付公路款五十萬元,五十萬元對一個貧困山區的村級集體經濟來説是一個天文數字,根本無力負擔。國家只有讓農民羣眾有一個較好的居住環境,改善了現有的生活條件後,才能留住年輕人的心,使他們能夠安心的在家務農。

四是加大土地流轉工作宣傳力度,積極引導農户主動參與土地流轉。目前土地流轉最大障礙是思想認識不統一;一方面幹部思想有誤區,認為土地流轉工作是農民自己的事情,政府、村集體沒有必要干預;另一方面流轉雙方各有擔心,農户怕喪失了土地經營權,沒有了生活保障,承包方怕政策不穩定,農民扯皮。為了保障土地流轉雙方利益和合法權益,要加強農村《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 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農民羣眾的法律知識和守法、維權意識。現在對農民閒置、拋荒土地失去約束力,沒有組織機構進行監管,農村組織機構應對閒置、拋荒土地的農户實行停發各種惠農補貼資金,並對閒置、拋荒的土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徵收土地閒置費,迫使農民出門時將土地正常流轉。

五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服務機制,規範土地流轉。作為農村土地流轉主管部門的基層財政所應該擔負起這個責任,收集供求雙方有關信息,建立農村土地流轉平台,並且利用先進的電子化工具建立起土地流轉數據庫,為供求雙方提供有關的信息,使土地流轉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並逐步走向市場化流轉,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

六是制定土地流轉基本原則。土地流轉的基本前提是要確保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長期穩定,所有權不變;在此基礎上尊重農户意願,確保農户利益,因地制宜地對土地流轉做好分類指導工作。一要堅持“自願、依法、有償、公平、公正”的原則,尊重農民願意,遵守操作程序,既要保障農民的流轉權利,又要保障農民的合法收益;二要在組織方式上堅持農民自願的原則,不侵犯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三要堅持“鼓勵、支持、引導”的原則,規範土地流轉行為,切實保障農民根本利益;四要因地制宜,切忌千篇一律。

七是發揮土地規模效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產出率。實行“國家扶持、政府推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積極參與”的發展機制,大力引導農民土地流轉,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規模經營。而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的關鍵在於招商引資,沒有企業和承包大户大規模的經營,山區農村土地流轉將變成“紙上談兵”,只有引進企業參與土地開發經營,才能使土地流轉工作有序進行,只有發展規模經營才能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其次在保證農户土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將連片的土地統一規劃,統一整理,將高低不平的土地整平連片,將各户原先小塊、零星的田地集併成大田便於管理,可採取統一組織,統一發包給一位或者多位經營能手經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

八是建立健全土地糾紛調處和仲裁機構,及時化解各種矛盾,規範土地流轉行為。基層財政所應該和各個村委會加強聯繫,隨時掌握各個村的土地流向及動態,盤好盤活流動田地,並抓好土地流轉的合同簽訂、鑑定、檔案管理、糾紛調處等日常指導和管理工作,及時有效地解決土地流轉糾紛,規範流轉雙方的履行合同行為,確保土地流轉工作依法、自願、規範進行健康發展。

【第7篇】關於新形勢下山區土地流轉工作調查報告

從家庭聯產到勞責任制以後,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發生了質的變化,從靠土地吃飯、土地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出門打工叫副業,到現在所有勞力幾乎全部出門打工,土地僅靠在家的老弱病殘人士種植,甚至發生拋荒現象;年輕人不想也根本不會種植土地,這一部分年輕人佔95%左右,我國農民在1——2代後,農民種地這個古老的技術“活兒”面臨失傳的危險。

在新形勢下如何抓好土地流轉工作,是基層財經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現有狀況

我國農村居住環境較差,特別是我國貧困山區農民居住環境極其惡劣,80%的農民住在貧困山區的山上,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落後,更談不上經濟條件,農民大多數並不富裕,貧困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農村經濟發展還面臨許多現實困難。從改革開放以後農民從依賴土地生活到主抓經濟收入,發生了翻天腹地變化,現在農村外出人口占農村人口的30%左右,18歲到45歲的青年、中年男女幾乎全部出門打工,而全家外出農户佔農村總户數的15%左右,在家的全部是婦女、老人、孩子或者是體弱多病,不能出門打工的人。雖然出門打工給農民帶來了一部分經濟效益,但是也帶來了許多負面效應;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土地是國家根本命脈,也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而現在貧困山區的年輕人全部出門打工掙錢,根本沒有年輕人想做農業生產、也根本不會做農業生產有關的“技術活兒”,中國山區年輕人再有1——2代人,到二十一世紀末期,農業生產這一種古老的特有技術“活兒”在山區年輕一代人的身上將會失傳,到那時候山區土地命運不敢想象,農民基本生活糧食就會出現問題。如果影響了農民羣眾農產品的安全供給,就會影響社會的安定和諧。雖然現在國家給以農業生產很多的優惠政策,如減免農業税、特產税等,雖然減輕了一部分農民負擔,增加了一部分農民收入,但是與羣眾實際生活需求相差太遠,對貧困山區來説是杯水車薪,對現實困境根本改變不了多少。因為農業生產是一個週期長、見效慢、效益低、很多時候種在人收在天也就是説受氣候影響很大的弱質產業。在山區一畝田地正常年景全年純收入在800——1000元之間,還趕不上出門打工10天的收入,並且農業生產得一年四季付出沉重的體力勞動,如果遇到天干雨澇連生產投入資金都得賠進去,更談不上一年有多大的收益。所以現在農村只要具有正常勞動力的羣體,幾乎全部外出打工掙錢。現在農民出門時有的將土地託付給自己信任的人,有的乾脆拋荒,使很多土地沒有通過正常的途徑流轉,因為農户有兩怕:一怕喪失土地經營權,沒有了生活的“保障線”,外出打工後寧願拋荒也不願意轉包出去,加之農民防備出門打工沒有賺到錢的時候,回到家裏隨時可以種到土地,不會與別的農户扯皮,以免傷害鄰里之間的情感;二怕土地流轉後,一旦土地被租用得不到全部補償費。農户與農户之間土地流轉大多數是口頭協議,很少經過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合同約定,使土地流轉的權、責、利不夠明確,一旦出現糾紛很難協調。從而出現了“要轉的,轉不出;要租的,租不到”的現象。山區土地流轉滯後的主要原因是,山區農村自然條件制約了土地流轉。由於山區地理條件的限制,山區土地大小、形狀不一、遠近不同而且分佈十分零散,每户最少的有4—5塊田地,多的有7——9塊田地,零散的土地不能、也不利於流轉,更影響了新農村建設步伐,阻礙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二有效方法及途徑

一是繼續落實中共中央有關方針政策,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不僅要保持現有的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還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給農民一個“定心丸”,使農民自己能夠充分支配、自由流轉自己的土地。

二是繼續加大國家對農村的優惠政策扶持,繼續加大種糧補貼扶持力度,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三是加大政府資金投入,以突出重點為原則。集中有限的資金用於改善農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大對貧困山區交通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交通不暢是制約農村發展的關鍵,山區村級集體經濟底子薄弱,修路成本高,一公里路需要二十一萬元左右,國家每公里補助十一萬元,村級集體至少每公里要付出十萬元,以平均每個村五公里測算村級集體需要支付公路款五十萬元,五十萬元對一個貧困山區的村級集體經濟來説是一個天文數字,根本無力負擔。國家只有讓農民羣眾有一個較好的居住環境,改善了現有的生活條件後,才能留住年輕人的心,使他們能夠安心的在家務農。

四是加大土地流轉工作宣傳力度,積極引導農户主動參與土地流轉。目前土地流轉最大障礙是思想認識不統一;一方面幹部思想有誤區,認為土地流轉工作是農民自己的事情,政府、村集體沒有必要干預;另一方面流轉雙方各有擔心,農户怕喪失了土地經營權,沒有了生活保障,承包方怕政策不穩定,農民扯皮。為了保障土地流轉雙方利益和合法權益,要加強農村《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 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農民羣眾的法律知識和守法、維權意識。現在對農民閒置、拋荒土地失去約束力,沒有組織機構進行監管,農村組織機構應對閒置、拋荒土地的農户實行停發各種惠農補貼資金,並對閒置、拋荒的土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徵收土地閒置費,迫使農民出門時將土地正常流轉。

五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服務機制,規範土地流轉。

作為農村土地流轉主管部門的基層財政所應該擔負起這個責任,收集供求雙方有關信息,建立農村土地流轉平台,並且利用先進的電子化工具建立起土地流轉數據庫,為供求雙方提供有關的信息,使土地流轉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並逐步走向市場化流轉,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

六是制定土地流轉基本原則。土地流轉的基本前提是要確保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長期穩定,所有權不變;在此基礎上尊重農户意願,確保農户利益,因地制宜地對土地流轉做好分類指導工作。一要堅持“自願、依法、有償、公平、公正”的原則,尊重農民願意,遵守操作程序,既要保障農民的流轉權利,又要保障農民的合法收益;二要在組織方式上堅持農民自願的原則,不侵犯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三要堅持“鼓勵、支持、引導”的原則,規範土地流轉行為,切實保障農民根本利益;四要因地制宜,切忌千篇一律。

七是發揮土地規模效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產出率。實行“國家扶持、政府推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積極參與”的發展機制,大力引導農民土地流轉,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規模經營。而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的關鍵在於招商引資,沒有企業和承包大户大規模的經營,山區農村土地流轉將變成“紙上談兵”,只有引進企業參與土地開發經營,才能使土地流轉工作有序進行,只有發展規模經營才能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其次在保證農户土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將連片的土地統一規劃,統一整理,將高低不平的土地整平連片,將各户原先小塊、零星的田地集併成大田便於管理,可採取統一組織,統一發包給一位或者多位經營能手經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

八是建立健全土地糾紛調處和仲裁機構,及時化解各種矛盾,規範土地流轉行為。基層財政所應該和各個村委會加強聯繫,隨時掌握各個村的土地流向及動態,盤好盤活流動田地,並抓好土地流轉的合同簽訂、鑑定、檔案管理、糾紛調處等日常指導和管理工作,及時有效地解決土地流轉糾紛,規範流轉雙方的履行合同行為,確保土地流轉工作依法、自願、規範進行健康發展。

【第8篇】農村土地流轉情況的調查報告

靖年來,**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轉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維護農村穩定的大事來抓,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從促進農村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高度出發,積極引導和規範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取得了較好成效。截止2022年末,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81574公頃,涉及55700個農户,分別佔承包耕地面積的10.8%和總農户的11.2%。其中流向種養大户和龍頭企業的為1907公頃,佔流轉總量的2.3%;流向農民專合作組織的1980公頃,佔流轉總量的2.4%;流向農户的77687公頃,佔流轉總量的95.3%。在土地流轉總量中轉包的61574公頃,出租的8143公頃,互換的389公頃,轉讓的7252公頃,入股的1980公頃,其他形式的2236公頃,分別佔流轉總量的75.5%、10%、0.5%、8.9%、2.4%、2.7%。流轉的土地中自發流轉的75873公頃,佔流轉土地的93%;鄉村組織提供信息流轉的1461公頃,佔流轉土地的1.8%;委託鄉村組織流轉的4240公頃,佔流轉土地的5.2%。流轉出的土地主要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佔流轉總量的80%以上,種植經濟作物和蔬菜佔流轉總量的10%左右。流轉期限以中短期為主,5年以下流轉面積佔88.4%,5~2022年佔4.3%,2022年以上佔7.3%。由於**市採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託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數糧大户,搞土地規模經營,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土地流轉,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發揮了規模效益。一是促進了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通過土地入股流轉,使農村土地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有能力經營的農民集中,實現了土地規模經營。二是實現了轉移勞動力和農民增收雙贏。農村土地流轉後使一些會手藝、頭腦活、善經營的農民擺脱了土地束縛,或打工,或經商,服務於二、三產業。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活躍和繁榮了城鄉經濟,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三是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通過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規範土地流轉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轉進程,採取公司+流轉合作社+基地+農户等形式,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投向農業,促進了先進生產技術、現代裝備、現代管理在農業領域的運用和推廣。

主要問題

奎年來,**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在市、縣兩級政府和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對依法推進土地流轉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一是對土地流轉的意義和認識不足。許多農民還沒有把土地流轉作為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產出率、轉變經營方式、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多種經營、拓寬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徑。有些農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傳統觀念,不願離開自己那塊有限收入的土地。二是土地流轉需要進一步規範。各地沒有完全健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有的流轉主體和行為還不能完全依法運行。對流轉情況缺乏相關備案登記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讓變更手續。合同文本還沒有統一。還存在土地流轉引起的糾紛現象。三是土地流轉的體制機制和流轉形式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換言之,以土地經營方式的變革為顯著標志的農村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協調。

對策與建議

一是要廣泛宣傳,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結合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學習宣傳活動,採取電視、廣播、標語、條幅、下發宣傳單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及土地流轉政策措施,以及流轉土地農民增收的實際效果,消除農民思想顧慮,提高土地流轉意識。

二是積極調研,及時解決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要把土地流轉作為一個課題,組成調研組,深入縣(區)、鄉村和農户對**市土地流轉情況開展調研,及時掌握全市土地流轉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新模式、新辦法。

三是加強典型引導,營造土地流轉的良好轉氛圍。要把培育土地流轉典型作為促進土地流轉的重要手段,總結典型經驗,加強引導。

四是要健全制度,依法規範土地流轉。健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確保流轉主體和行為符合有關法律和政策規定。對流轉合同及有關資料進行歸案並妥善保管,建立流轉情況登記冊,及時記載和反映流轉情況。對以轉包、出租或其它方式流轉的,及時辦理相關備案登記;對以轉讓、互換方式流轉的,及時辦理有關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讓變更手續。建立和實施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制度,指導流轉雙方在自願協商的基礎上,建立穩定規範的流轉關係。使用省裏統一制定的合同文本。較大規模或涉及主體較多的流轉,必須由農經站指導流轉雙方簽訂流轉合同,進行合同登記、鑑證。

五是重視糾紛調處,保護土地流轉。為保護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該市各縣區於2022年全部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全部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

六是創新體制機制,探索流轉形式。堅持以《土地承包法》及中央和省相關規定為準繩,鼓勵農户依法採取轉包、轉讓、出租、互換等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合作社等土地流轉組織形式。在保持原承包關係不變的前提下,由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户自願申請,並以土地經營權入社的形式,組建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由土地流轉合作社進行集中統一規劃、統一經營。這種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製為基本形式,實行“三權分離”,即村集體擁有土地所有權,農民擁有土地承包權,土地流轉合作社擁有土地經營權,實行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的管理制度,農户按入社土地面積從合作社獲取分紅收益。這種形式既能夠把土地集中流轉出來,促進高效規模現代農業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又可以克服其他土地流轉形式存在的弊端,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維護承包農户和經營業主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有利於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第9篇】土地流轉現狀社會調查報告

x村位於中部,325省道穿境而過,距鎮政府3公里,距大峽谷旅遊區7公里。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484户,人口1607人,勞動力743人,外出務工224人,其中:鄉外縣內52人,縣外省內110人,省外278人。全村農用地總面積7427畝,其中:耕地1778畝,園地2697畝,林地2952畝。外出務工收入55萬元,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806元。主導產業為茶葉、蔬菜、旅遊和生豬養殖,年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為763萬元。

一、村土地流轉現狀

到年底,全村土地經營權流轉604畝,佔全村耕地總面積1778畝33.97%,流轉土地農户183户,佔全村總農户數484户的37.81%。其中:大宗土地經營權流轉四起,流轉土地農户153户,佔全村總農户數484户的31.61%,流轉土地面積580畝,佔全村耕地總面積1778畝32.62%;農户之間零星的土地經營權流轉30户,佔全村總農户數484户的6.20%,流轉土地24畝,佔全村耕地總面積1778畝的1.35%。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形式主要為為轉包、轉讓、出租、互換,土地經營權流轉後的用途為農業用地。

二、村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特點

1、大宗土地經營權流轉已開始起步。從 年至2022年村委會班子成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和國家出台的農村土地流轉政策,解放思想,結合村情,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抓住機遇,深入到户宣講土地流轉政策。先後引進現代農業展示園、御景園、脱景園和興農蔬菜專業合作社等企業實體,落户村,形成了“三園一社”以土地流轉為為基礎,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格局。大宗土地經營權流轉四起,流轉土地580畝,佔全村耕地總面積1778畝的32.62%。涉及農户153户,佔全村總農户484户的口31.61%。

2、土地經營權流轉,土地規模經營效益增加。村大宗土地的流轉,使土地規模經營效益凸顯。一是大宗土地的流轉,使土地的投入加大。承租土地的企業對土地進行平整和水、電、路、溝的綜合整治,以及高效農業設施的引入,對土地的投入不斷加大。年,現代農業展示園入住該村,租地210畝,並對流轉的土地進行水、電、路、溝的綜合整治,並根據全縣經濟發展的要求,引進高農公司、赤誠生物、縣農科所等七家企事業單位入住展示園,進行花卉、優質茶苗、五倍子、油茶苗的培育,投入500多萬元,產值近1000萬元。二是土地經營權流轉户的年收入增加。土地流轉户土地收益穩定。土地流轉户每畝土地的租金為500元,加上國家的各項惠農補貼60元左右,土地流轉户每畝土地的固定收入可達560元左右;土地流轉户務工收入增加。農户的土地流轉後,承租土地企業的用工都優先僱用土地流轉的農户,使其在獲得穩定的土地收益的基礎上,又取得了相應的務工收入。年土地流轉户在展示園務工收入户平達17000元。其中最高的户達20000元,最低的户也有3000元。

3、土地經營權流轉,土地規模經營為當地農業持續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一是土地規模經營的示範。年,隨着現代農業展示園在該村流轉土地210畝,土地整治、現代農業設施的引入,不斷髮揮了土地規模經營的效益。隨後御景園、拓景園和興農蔬菜專業合作社等企業實體分別與該村農户簽訂了大宗土地流合同。年,興農蔬菜專業合作社將總部遷往村,一期流轉土地80畝,建高標準的蔬菜示範基地,並逐步向周邊幅射,帶動全村、全鎮乃至全縣的蔬菜發展。二是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示範。土地經營權流轉,使企業實體加大了投入,共建高標準大棚22000平方米,封閉式育苗間700平方米,引進高科技農業栽培技術,對茶苗進行無性系繁植,運用浮法穴盤育苗技術進行煙苗、香葱等經濟作物的育苗,為我縣支柱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技術支撐,也使新的農業技術得到了推廣、示範。

4、土地經營權流轉,凸顯四大效應。土地經營權流轉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產業化經營,大大提升了土地流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蓄積了農業發展後勁,顯四大效應。一是促進了規模化、區域化經營,提高了農業產業化水平。通過土地流轉,打破了一家一户的經營模式,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展示園成為我縣茶葉、煙葉、香葱的種苗繁肓基地和新的農業技術的培訓示範基地。二是促進了農業標準化生產,發展特色生態無公害農業。藉助業主投資農業生產,提高了農業的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為農業標準化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興農蔬菜專業合作社建高標準無公蔬菜基地,其產品一直銷往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今年將銷往香港市場。三是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業主將流轉來的土地作為“生產車間”,將產品及時推向市場,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益的擴張。四是加快了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成功流轉土地的農民,每年除了有固定的租金收入以外,還可以到業主基地從事生產勞動,由農民變成產業工人。同時,隨着土地的流轉,農民也把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轉嫁到抗風險能力強的業主,獲得穩定的收入。

【第10篇】*縣土地流轉情況的調查報告

縣土地流轉情況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全縣各地在堅持穩定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積極引進業主,不斷探索和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推進土地集約化經營,有效地促進和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轉變。為深入瞭解全縣土地流轉和經營狀況,對全縣土地流轉情況進行了調查,並就目前土地流轉中還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討。

一、基本情況

截止目前,全縣土地流轉面積已達17000畝,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 %,涉及29個鄉鎮112個村314個組8500餘户33940餘人。全縣從事土地承包經營的業主共有108個,其中土地承包經營規模達1000畝以上的業主共有 個,承包經營面積達5000畝的 個,業主共投資1326萬元,年創造產值5060萬元,年收入3100萬元,農户年獲益896萬元,年人均增收29元。土地流轉的年限一般為30年,短的

二、三年,最長的達到50-70年(主要是荒山、荒坡),其中,土地流轉年限30年以上的約佔土地流轉總面積的 %。

二、主要形式

1、轉包。經村社同意,在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承包農户將土地經營權以不超過剩餘年限轉包給第三方,自己仍保留承包權,轉入方擁有使用權,雙方簽訂契約,明確各方權利與義務,而承包方與發包方仍按原承包合同履行雙方的權利、義務。這種方式目前較為普遍,涉及農户1500户,5000餘人,土地面積2000餘畝(主要是田),約佔流轉面積的12%。

2、租賃。集體經濟組織或承包農户,將土地使用權出租給社外的業主從事農業開發,並與之簽訂相應的土地租賃協議,由業主向農户或集體支付租金。全縣最具代表性的是##鎮南陽片區(原3#鄉)的南陽村、川山村、石桅村、南峯村和鳳陽村,土地被成都桃園實業有限公司租賃,現租賃面積 畝,公司規劃三年間在%%片區租憑土地1萬畝,獨資經營50年,發展伏季水果、種草養畜和發展旅遊業。當地農民不但可以直接從土地上每畝收入100-300元租金外,還可在該公司務工,人平年勞務收入可達3000--5000元。該種流轉形式涉及農户6000餘户,20000餘人,土地面積14000畝,約佔流轉面積的82%。

3、借用。承包農户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無償借給他人使用,借用人無需向出借人支付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使用費,農業税仍由原承包人承擔。涉及農户500餘户,1500餘人,土地面積1000餘畝,約佔流轉面積的6%。

4、入股。承包農户在自願的基礎上,將擁有的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與其他生產要素相結合,組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業。如雙河鎮銅鑼、佛頭、大佛、筆架、犁頭、楊柳等8個村社,通過土地入股,建立股份合作製茶場,經營收入在扣除應交税費和成本後,按股分紅,農户還可應聘進企業務工,獲得勞動報酬。

5、拍賣。主要是對那些閒置的“四荒”地,由鄉鎮、村社以公開招標的方式,對其年限的使用權進行拍賣。如竹海鎮益心村集體有荒山40畝,原以每畝10元/年的價格分户承包給農户經營,由於農户經營能力弱,效益低下,承包費從未收齊過,後村兩委經批准對荒山使用權進行公開招標拍賣,每畝25元/年,30年一次付清,既壯大了集體經濟,盤活了閒置資產,農户又可就近打工,增加收入。

6、互換。農户為方便耕種或流轉,與集體或其他農户在自願互利的基礎上,對各自的土地經營權進行交換。目前全縣互換土地涉及農户100餘户,200餘人,100餘畝土地,約佔流轉面積的12%。

三、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我縣土地流轉機制改革還處於探索階段,總體上是健康、有序的,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起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土地使用權流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當前在一些地方仍然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政策宣傳不到位,羣眾思想認識有待提高。一些鄉鎮政府沒有把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放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這個大局來認識。對土地流轉政策的宣傳不夠深入,羣眾對土地流轉的認識還存在誤區,主要表現為一些農户和部份土地承包業主對推進土地流轉還存在“三怕”:一是部份農民怕土地轉包出去後,自己喪失了土地經營權,沒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線”,因此部份農民外出打工後,寧願土地荒蕪也不願轉包出去。二是部份業主怕政策不穩,政府收回土地承包租賃權,不敢大膽投入。三是部份業主怕市場前景不佳,承包無效益,不敢大規模搞開發。

【第11篇】農村土地流轉的調查報告

經過改革開放二十餘年的洗禮,目前農村經濟已進入不斷向市場經濟邁進的實踐階段。分析這個階段的新實踐,農村經濟已逐步出現這樣一個明顯特點:土地活則經濟活,土地流轉正成為推動農村經濟實現新一輪發展的“興奮點”。

我縣作為一個欠發達的內陸山區農業縣,如何緊緊把握農崐村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的實現方式和途徑,促進農村土地規範、高效流轉,全面盤活、開發利用好土地這一與發展經濟聯繫至關密切、潛能極為巨大的生產要素,對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帶着這一課題,我們對全縣農村土地流轉的情況的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查。

一、我縣土地流轉的基本特點和成效憗

據不完全統計,我縣土地的流轉面積達7.62萬畝,其中耕地1.8萬畝,山林3.5萬畝,果園2.2萬畝,水面0.12萬畝。調查中,我們發現土地流轉較好的主要.中在209國道沿線和靖洪國防公路沿線的坪村、堡子、連山、林城、團河、黃茅、若水等鄉鎮,這些鄉鎮土地流轉的面積約佔全縣的54%,其中土地流轉較好的坪村鎮共流轉土地1532畝(其中耕地816畝,山地400畝,水面316畝)。綜觀我縣土地流轉情況的,主要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1、流轉的面積逐步擴大。從1995年實行第二輪土地承包責任制以來,我縣土地流轉的面積逐年增加。1995年全縣土地流轉面積不到2.1萬畝,今年已達7.62萬畝,增長了3.5倍。特別是近兩年來,初步出現了由小塊流轉向成片規模流轉的新變化。據不完全統計,全縣一次性流轉崐面積達20畝以上的就有370餘宗。

2、流轉的形式不斷豐富。據調查,我縣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有五種形式:一是委託代管,即外出務工的農户委託親戚、朋友、鄰居耕種,税費負擔與收益分配由代管人與委託人簽訂書面或口頭協議商定,全縣有80%以上的屬崐於這種形式。二是反租倒包,即鄉、村.體根據結構調.等需要將承包户的土地租過來,然後又轉租給原承包户或其他農户。如堡子鎮政府租賃該鎮新店村、樓落村農户的200畝稻田,然後又轉租給原來的農户或其他農户,用來.中連片開發無籽西瓜。三是股份合作,即.體或個人以土地入股,與他人或單位進行共同開發經營,分享效益。如林城鎮大石板村粟多坤、粟多遇等人負責技術和資金,連山鄉宋家洲村的9户農户以118畝稻田入股,實行股份合作,共同開發優質葡萄。這種分户管理的股份合作形式既解決了種田大户無田可種的矛盾,又解決了田主缺資金、缺技術搞開發的矛盾。四是.體重新發包或轉包,即村組將.體“四荒地”、農户棄耕拋荒的土地重新發包或轉包給農户。如團河鎮向陽村以150元/畝的租金,承包了該村120畝土地(其中耕地80畝,河灘荒地40畝),經..後崐以2.5萬元/年的租金,發包給本村3户農户,規劃用於建崐立雞、鴨、豬、羊、魚綜合養殖場。憘五是對外招租,憗即村崐組.體將.中連片的低產田,或將.體原來統一經營或承崐包的山林、果園、水面及荒地,以招標的形式租給大户經營。團河鎮官舟村將兩塊分別為300畝和500畝的荒地發包崐給兩名洪江籍的農户,承包期20年,承包者帶資金和技術落户團河,發展板栗和臍橙等優質水果。此外,拍賣、以租抵債等形式在土地流轉中也佔有一定的比例。

3、土地跨區域流轉逐漸增多。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土地潛能的不斷釋放,許多能人大户已不滿足於本地有限的土地資源,從而使土地跨村、跨鄉、跨縣流轉的面積逐步擴大,土地經營逐步打破了傳統的區域界限。據初步統計,全縣跨區域流轉的土地已達1.9萬畝,佔全縣流轉土地的25.2%。僅團河鎮就對外(外縣)招租1100餘畝。連山、坪村、林城鎮等交通方便的鄉鎮,對外更具吸引力。地靈鄉的草莓大户吳國華就到坪村承包了稻田20畝,在國道邊發展草莓;若水鎮的胡清在連山承包30多畝耕地,同時轉戰懷化鴨嘴巖租賃荒山發展脆蜜桃。

我縣土地流轉雖然起步較晚,但產生的效益和影響是十分明顯和積極的。一是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不少能人租賃.體或個人的土地,不再侷限於耕種質次效低的農作物,而是逐步傾向於作物耕種的多樣化、規模化,由耕種比較效益較低的油茶、水稻轉向耕種優質水果、西瓜、大棚蔬菜、葡萄等比較效益較高的作物。目前全縣在土地流轉中已湧現出了一批調.結構的“排頭兵”,為推動全縣農村產業結構調.作出了示範。如坪村鎮大順村張光前崐等6户農户承包耕地84畝,全部改種水稻為種無籽西瓜、葡萄、草莓等,帶動了當地農民調.產業結構,加快了全鎮產業結構調.的步伐。在他們的帶動下,全鎮有120多户農崐户參與承包土地300多畝,用於種植無籽西瓜,獲得了很好的收益。憘二是促進了農村剩餘勞力的合.轉移。土地流轉一方面催放了土地的巨大潛能,同時又進一步解放了勞動力。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大約有2萬餘名農村勞動力將耕地崐以流轉的形式處理後,紛紛外出經商、開店、打工,從而有效解決了目前農村勞力過剩、棄耕拋荒現象嚴重的問題。崐憘三是提高了土地使用價值。土地合.流轉後,土地逐步向大户和能人.中,經營者實現了市場化、規模化的生產,崐改變了農村經濟長期存在的品種老化、管理落後、經營小崐打小鬧的不良佈局,使土地的潛能得到了大幅度的釋放。崐如坪村鎮農户張崇華承包了32畝耕地,用來種植無籽西瓜,崐今年產值達2.8萬元,而32畝耕地用於種植水稻總收入僅1.崐4萬元,只有種植無籽西瓜的50%。

四是培植了一批農村崐大户。憗隨着土地流轉的推進,生產要素不斷向生產大户和崐能人.中,實現了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使生產大户和能人有了“用武之地”,一批發展農村經濟的大户脱穎而出。目前,全縣承包5畝土地以上的經營大户就有2100餘户。黃茅鄉白洋村陸明建等9户農民於1997年租賃本村300畝荒山,承包30年,至今已累計投入資金11萬元,栽種優質板栗20xx株,優質梨樹3000多株,楊梅、碰柑、脆蜜桃等崐1000多株,預計進入盛果期產值可達25萬元以上,可以為15人以上提供勞動就業機會。

二、我縣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憗

我縣的土地流轉經過幾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動了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由於思想意識、機制束縛崐等因素的影響,我縣土地流轉仍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我縣土地合.、規範、高效流動。這些崐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流轉的組織引導乏力。憗我縣土地流動主要是農户自發進行的,個體化傾向較重。各級黨委、政府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引導,至今沒有規範的政策指導操作,沒有明確具體的部門規範管理,致使我縣農村土地難以實現規範、有序和高效流轉。二是土地流轉的市場培育滯後。全縣幹部羣眾“土地市場”的觀念十分淡薄,縣、鄉、村三級都沒有建立為土地流轉服務的中介組織,崐市場培育嚴重滯後,從而導致土地流轉的供求信息、交易管理都存在諸多問題。三是土地流轉的檔次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流轉的形式檔次不高。我縣土地流轉絕大部分仍屬最低層次的委託代管形式。在我縣7.62萬崐畝流轉土地當中,委託代管形式佔82.4%以上。堡子鎮流崐轉的1235畝土地當中,委託代管形式流轉的就達1000餘畝,佔流轉總面積的81%,其它形式流轉的僅佔19%。而實踐崐證明,低層次的委託代管所產生的效益仍然是比較低的。其二是流轉地的開發檔次不高。許多流轉地仍處於自發的、粗放的、低層次的經營狀態,流轉規模小、投入低、科技崐含量不高、抵制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林城鎮一户居民低崐價承包了8畝良田,但一年四季都是栽種一些“大路菜”,幾分至2角錢一斤,效益很低,連上交那低得不能再低了的租金也成了問題。四是土地流轉的管理欠規範。由於至今沒有指導性文件,沒有具體的部門組織管理,導致土地流轉的管理欠規範。主要表現在:流轉雙方忽視必要的法律手續;交易監督滯後,.體“暗箱操作”仍有發生;流崐轉服務體系欠完善,流轉的檔案、信息、價格都沒有規範崐建立;利益保障還比較乏力,一些流轉地的經營者反映要進一步寬鬆環境,支持他們生產發展。

三、促進我縣土地合.有序流動的對策建議

根據我縣土地流轉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縣要實現崐土地的規範高效流轉,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提高認識,將推進土地流轉作為實現農村經濟新崐一輪大發展的關鍵來抓。土地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崐產要素,“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就高度概括了土地崐的巨大潛能。但從新的農村經濟發展形勢來看,離開了土崐地流轉,土地的潛能發揮受到了極大的束縛。長期形成的崐土地平均擁有、所有權和經營權機械統一的模式已明顯不崐適宜農村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打破這一沉悶局崐面,就必須讓土地流轉活起來。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和崐涉農部門要切實提高對土地流轉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土地崐流轉對合.配置農村土地資源,推動農村經濟新一輪發展崐的重大意義的認識,充分認識土地流轉是進一步深化和完崐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改革的需要,切實加強對土地流轉的崐領導。要大力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土地市場”崐的觀念,轉變領導方式和職能,利用市場引、政策推、行政促、典型帶等方式,大力活化土地這一生產要素,積極崐加快土地流轉的進程。

2、強化宣傳和引導,使土地流轉由自發逐步轉向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羣眾是土地流轉的主體。因此,崐要抓好土地流轉,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廣大羣眾的積極性。崐憘一是要加強對土地流轉現實意義的宣傳。憗要充分利用電視、崐廣播、牆報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土地流轉意義的宣傳,通過崐宣傳,讓廣大農民羣眾充分認識盤活農村土地對發展農村崐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性。基層幹部要深入村組,深崐入到土地流轉過程當中,向羣眾講清盤活土地與固守原有崐土地甚至棄耕拋荒的利弊,通過前後效益對比,提高農民崐對土地流轉的重要性的認識。憘二是要加強對土地流轉典型崐的宣傳。憗對那些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觀念較新,經營效益崐較好的經營大户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大力宣傳,切實崐發揮典型的帶動作用。通過宣傳,讓更多農村或城鎮的富崐餘勞動力感到經營土地有利可圖,從而自覺投入到土地流崐轉當中,利用好土地資源,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憘三是各崐級黨委政府、基層幹部要善於調動農户的積極性。

【第12篇】農機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調查報告

_____縣_____鎮_____農機專業合作社位於_____鎮_____村,2022年8月成立,現有社員69户,帶動農户1000餘户,在各級領導大力支持扶持下,流轉土地1400餘畝。

一、土地流轉模式

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解決村民耕作難,隨着外出務工人員增多,應廣大村民強烈要求,成立土地流轉辦公室。20xx -20xx年,承包土地200餘畝,託管部分外出人員土地300餘畝(100-200元/畝),流轉土地900餘畝,流轉形式有合作社向農户每年支付750-1800元,有合作社向農户每年支付200-1900斤糧食,有部分農户只種一塊,有合作社無償提供耕作收穫,下餘土地交合作社經營。

二、主要成效

1、機械化率提高,促進了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提高了農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利用合作社優勢,改變單一耕作方式,從化肥種子使用到土地深鬆。

2、解放勞動力,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過土地流轉和合作社服務模式,農民不需要參與勞動,徹底從繁忙的耕作、勞務中解脱出來,從事效率更高的工作,解除了農民離土離鄉的後顧之憂。農忙時空巢老人不用愁了,年輕人在外務工不用請假了,農民真正做到了省心省力。同時,有效減少了土地撂荒的現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促進了農村社會分工,提高了農民的素質。先進的理念、生產技術,為使合作社發展壯大成立了農業新產品、新技術推廣中心。20xx-20xx年,在省、市、縣農機、農業部門支持下,為我縣選定優良小麥品種2個,水稻品種6個,花生品種2個,玉米品種3個。通過合作社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花生機械化種植、機械化收穫、示範帶動,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土地等社會資源重組,進一步優化了農村社會分工。

4、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提高了農業經營效益、土地收入、就業、土地流轉,每年每畝可為農户增加直接和間接性收入600餘元。一是統一經營帶來成本降低。由於合作社統一採購農資,統一使用機械,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下降,原農户畝成本需700元,現為500元,畝節約成本200元。二是節省勞動力,增加務工性收入,土地流轉可為農户增加10個外出務工工作日,按每天60元計算,可增加600元工資性收入。如果常年在外收入更高,如_____組_____等在外月工資平均4500元,年每人增收5萬元以上。三是糧食增產帶來增收。流轉土地比分散經營土地每畝每年可增加產量180斤,按市場價格折算,可增加200餘元收入。

5、推進了農業組織創新,有利於國家扶持政策的落實。20xx-20xx年,合作社在各級領導大力支持扶持下,進行土地深鬆、土壤測肥、水稻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先進優良品種推廣等,有效地解決了勞動力緊張、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合作社自身得到發展壯大,社會效益顯著增加,新農機、新技術得到較快推廣,農機、農藝完美結合。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農機合作社通過機具、資金、技術等資源的整合,合理地調劑了農機具的有償使用,解決了農機部門包不了、村級集體統不了、一家一户幹不了的問題。既滿足了合作社自身的發展,及廣大農户對農業機械不同的需求,提高了農業機械化的使用率,又帶動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機合作社把分散的農業機械與分散的農户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土地流轉、託管、代管,有效破解了集約化、規模化經營與分散型、消耗型、傳統農業之間矛盾,在農業生產發展、農民增收致富、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社區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制約合作社發展、土地流轉主要因素:

1、推動土地流轉困難。一是農民對土地固有情節,舊習慣根深蒂固,外出務工經營的農民大多對土地眷戀很深,寧願土地撂荒,也不願轉讓土地,制約土地流轉規模。

2、不連片、不集中。合作社所流轉土地,分佈在各組,有些連生產路都沒有,致使規模成本增高,出現土地經營虧本。

3、風險大、效益低。農業是自然和市場雙重影響的弱勢產業,效益比較低,農產品賣難、自然災害突出、水利設施跟不上。20xx-20xx年,合作社工廠化育秧總計5000畝,本來是豐收年景,因天旱無雨或水利設施不到位,實際機插面積3000餘畝,造成虧本經營。

4、金融部門支持力度不夠,合作社資金短缺,嚴重製約土地流轉規模。

如何發揮農機合作社土地流轉,實現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作用,提一下幾條發展建議:

1、拓寬土地流轉的服務主體。目前,土地流轉面積較少的原因是有實力的農機合作社比較少,要拓寬服務主體,爭取大户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龍頭企業聯辦,外來工商資本協辦的方式,拓寬服務主體,形成市場化多方聯動的格局。

2、抓住機遇,建設亮點,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在現有的合作社中,重點建設一批規模大、後勁足的農機合作社,在政策上支持、資金上扶持、政治上關心、困難時幫助,儘快把這些農機合作社建成土地流轉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示範點和亮點,通過宣傳帶動,實現土地流轉全面健康、快速發展。

3、加大對土地流轉的扶持力度。土地流轉要想得到全面推廣,需要上級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對承包經營户從政策、資金、農作物保險等給予全方位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