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供應鏈管理現狀分析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8.77K

一、供應鏈管理現狀分析

供應鏈管理現狀分析

(一)外部環境概述

1.經濟環境

(1) 國際環境

當前國際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上升,支持多邊主義,維護國際秩序,自由貿易摩擦曲折風險,但交流與合作仍然是世界趨勢,但時間上難有明確。對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是直接的,全球經濟“活”起來確待時日。全球經濟復甦勢頭減弱,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復甦分化。大宗商品出口國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經濟增長前景改善;經濟全球化正在像經濟地區化轉變,並且逐漸形成“多極雁行”的格局,完整的產業鏈對於國家經濟至關重要。

疫情影響持續,外部環境風險和挑戰有增無減。海外疫情爆發全面衝擊既有的全球供應鏈,持續的供需失衡,芯片短缺、港口擁堵、集裝箱配置失調,各大經濟體為保護本國經濟安全強化防控,限制貨物人員跨區域流動、鼓勵企業迴歸本土、限制外國企業投資和併購,導致中長期經濟下行預期不斷強化。面對疫情影響帶來的新挑戰,實現世界經濟重啟與復甦,加強國際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和重要。

緊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深度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工程企業帶來市場機遇。2021年,“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總指數止跌回升,從2020年的110上升至113。隨着世界主要經濟體推出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新冠疫苗全球接種進程加快,2021年“一帶一路”國家經濟復甦跡象顯著,基建行業實現恢復性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大批境外項目和園區建設克服了疫情的壓力穩步推進,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重大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2) 國內環境

當前國內經濟形勢,經濟持續恢復,生產和需求均穩步回升。貨幣政策從總量超寬鬆轉入結構性寬鬆和結構性收緊,跨週期調節兼顧穩增長與肪風險;財政政策發力基建尤其是新基建,對衝經濟下行,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

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發展階段,內需空間廣闊。中國將在有效防控疫情前提下,開闢更多人員往來“快捷通道”和貨物通道。與此同時,新型城鎮化、新基建、新西部、城市羣等多個戰略政策聯動發展。

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的通知指出,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快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推進水電路氣信等配套設施建設及小區內建築物屋面、外牆、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有條件的加裝電梯,力爭改善840萬户居民基本居住條件。更多采用市場化方式推進大城市老舊廠區改造,培育新產業、發展新功能。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大型老舊街區和城中村。健全防洪排澇設施。推動河湖水系和生態空間治理修復,增加雨水調蓄空間。推動排水管網及泵站改造與建設,提高排水防澇能力。建設排澇通道,提高雨洪行泄能力。實施防洪提升工程,降低外洪入城風險。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因地制宜推動供水供氣供熱管網向城郊鄉村和規模較大中心鎮延伸,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推動縣鄉村(户)道路聯通促進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建設聯結城鄉的冷鏈物流、電商平台、農貿市場網絡,建設重要農產品倉儲設施和城鄉冷鏈物流設施。推動城鄉基礎設施管護一體化。

《“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到2025年,綜合交通運輸基本實現一體化融合發展,智能化、綠色化取得實質性突破,綜合能力、服務品質、運行效率和整體效益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發展向世界一流水平邁進。”我們對未來基建投資判斷,整體在“十五五”之前都將保持正增長,但是後期增速將逐漸趨平,而“十四五”期間仍有增量。細分來看,“十四五” 期間傳統的公路、鐵路新建里程較“十三五”期間均有明顯下滑,預計“十四五”投資量將難有新增長,而作為交通領域的軌交領域相比於傳統道路橋樑的需求量要好很多。像電力投資等則在近期表現出較高增長,預計隨着新能源以及抽水蓄能等新領域的推薦,電力行業投資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2.科技環境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迎來新機遇。基礎建設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利用互聯網新技術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基礎設施建設深度融合,BIM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化技術將會推動建築業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式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運用。

立足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聚焦戰略前沿和制高點領域,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作用凸顯,供應鏈體系需重點完善。

3.社會環境

隨着國內經濟形勢明顯提速,市場活躍度進一步好轉,國家治理大氣環境的力度和去產能、淘汰高耗能的企業的決心,都對建築業產生負面影響。幾大因素疊加一起,建築材料漲價是必然的結果。2021年,中國建築材料行業大部分產品產量保持增長,其中商品混凝土產量為32.9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8%;水泥、水泥熟料、鋼筋等10餘種產品產量有所下降,其中水泥同比下降1.3%。水泥、建築技術玻璃、混凝土與水泥製品、輕質建築材料、隔熱保温材料、石灰石膏、粘土砂石、礦物纖維及複合材料、建築衞生陶瓷、非金屬礦等產品出廠價格同比增長。材料價格的持續波動和上漲,傳統採購模式面臨諸多新的挑戰。

4. 政策環境

基建投資作為GDP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基建穩增長的預期仍然存在。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建設”;12月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基建投資作為逆週期調節工具,2022年在結轉項目資金較多及專項債“前置”等因素影響下,投資增速有望企穩回升。2022開年以來,資本市場“大基建”相關板塊再度活躍。

5.法律環境

國家對中央企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國資委對“人、財、物”的集中管控提出更高要求,《招標投標法》和《招標投標實施條例》對招標採購的範圍、方式、流程等進行了嚴格規定,國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對中央企業的招標採購實行更加嚴格的法律行政監督和監察審計,要求企業招標採購工作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政策法規。

6.外部環境對供應管理系統的挑戰

國際業務方面,國內大型承包商的國際業務佈局相對集中,競爭激烈;疫情爆發全面衝擊既有的全球供應鏈,持續的供需失衡,芯片短缺、港口擁堵、集裝箱配置失調,各大經濟體為保護本國經濟安全強化防控,限制貨物人員跨區域流動、部分區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部分國家明確限制使用國內設備、材料,國際建築市場中的風險因素增多。

(二)企業發展戰略分析

1.公司發展戰略

以成為“價值引領、品質卓越的工程建設綜合產業集團”發展願景為引領,牢牢把握國企使命擔當,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全方位 打造“品質鐵建”,優化業務結構與佈局,推動相關元化、差異化發展,全面提高企業綜合服務與價值創造能力,不斷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全力打造集團核心競爭優勢,持續提升行業地位和影響力,大力探索具有中鐵二十一局特色的質量效益型企業發展道路。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的戰略定位,即“工程建設領域具備全產業鏈服務能力的工程承包商;鐵建系統具備較高知名度的綜合投資開發商;戰略新興領域具備較強實力的綜合服務商。國企高質量發展理念的踐行者;企業相關方值得信賴的合作者;股份公司系統改革創新的探索者”。並在此戰略願景與定位下確立了“立足國內、兼顧海外,堅定不移的實施“16451””的總體發展戰略

2.公司戰略對供應管理的要求

(1)對供應管理理念的要求

“十四五”期間,集團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探索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必須轉變供應管理的理念,充分響應集團戰略中對構建供應鏈管理體系的規劃。一是供應管理要樹立“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建立起跨企業間的相互協作,使企業之間成為協作夥伴,為追求共同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二是加快內外部資源整合,推動集團由面向工料機等生產要素的傳統管理升級為對社會資源方、供應方的協同管理。三是利用好市場化資源。

(2)對供應管理方法和手段的要求

以集團公司物資設備部為主體搭建供應鏈管理平台,系統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為實現集團公司整體效益最大化提供堅實支撐。一是進一步明確各層級職責權限,推進業務流程優化,確保供應鏈管理觸角伸向項目管理各個角落。二是持續完善公司與各節點企業之間、公司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協同運作機制,通過對物流、信息流、商務流、資金流的統籌控制。三是構建與供應鏈管理體系相匹配的供應商管理體系,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從頂層設計和集約管控上大幅降低成本。四是進一步完善集採組織體系,穩妥推進集中採購與電商採購,大力推進廠家直採、框採,挖掘規模效益。五是創新集採資金支付式,探索建立集團集採資金池或積極利用供應鏈金融等手段對集團戰略集採的分供方進行統籤統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