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

欄目: 學校管理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2.43W

中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見》(教師【 2019 】 1 號)和《省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2. 0 的實施意見》(吉教師【 2020 】 1 號 )( 以下簡稱提升工程 2.0), 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金山中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2 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髮展新機制,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每人 5 年不少於 50 學時,其中線上自主學習25 學時,實踐應用 25+ 學時),基本實現 “三 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校長信息化領導能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科學設計,合理統籌。結合學校實際、教師需求、分類分層分學科培訓,支持、推動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明確提升工程實施路徑與環節,以學、練、用、評、建五個環節為一體,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創新。

(二)整校考核,重在應用。根據提升工程實施方案要求,我校要開展全員的提升工程 2.0 培訓和校本應用考核,統籌全校各項工作,將考核工作與學校開展信息化教學相結合,與教師專業發展相結合,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相結合,重點考核信息技術的應用。

三、考核內容

1.對教師的考核:按照提升工程 2. 0 目標任務要求,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情況、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教師隊伍現狀,堅持立足應用,依據《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校本考核規範》,從三種環境(多媒體環境、混合式環境、智慧環境)、四個維度(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30 個微能力點中選取 8—12 個微能力作為校本研修主要內容。教師在學校確定的微能力點範圍內,再從中選擇至少 3 個微能力點進行學習,完成不少於 50 學時的混合式培訓,即線上自主學習25 學時,線下實踐應用校本研修 25+ 學時。在微能力點選擇上,原則上採取 “1+1+X” 模式,即交互式白板(一體機)使用,作為我校教師全員必選的一個微能力點;根據我校信息環境和信息化教學發展規劃,自主確定第二個微能力點;教師根據所教學科及工作崗位,自主選擇第三個微能力點或多個微能力點。“ X ”既代表不同的微能力點,也可代表多個微能力點。我校根據信息化發展規劃,建設不同層次的兩至三個梯級團隊,引領信息化教學發展方向。考核時,既考核線上研修學習情況,又考核三個微能力點學習成果,尤其是考核教師信息技術在實際工作中的實踐應用情況。

2.考核指標(見附件)

四、考核實施

1.線上自主學習考核,以平台積分為準。

2.實踐應用能力考核重點為 “整校 推進”的實施效果。教師微能力考核採用 “校 本自測教師互評校本應用”的考核路徑。

(1)校本自測是,在培訓過程中,教師依據學校的發展目標、學科教學特點或自身的崗位職責,藉助平台工具,據《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規範》確定的標準,對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診斷。

(2)教師互評,教師向校本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證明時,依據平台的提示,對他人提交的成果進行評價。

(3)校本應用考核,學校管理團隊對教師個人提交的成果及信息技術實踐應用進行考核。教師的應用能力考核側重評估教師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信息技術操作的熟練程度等,教師提供的證據應符合《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規範》要求,證據具有有效性,凡提供的證據未包含教師本人影像的或不能確定是教師本人制作的,視為無效證據。

3.教師最終考核成績由教師互評、校內專家評價兩個部分構成。

五、考核管理

1.校長負責統一組織全縣教師的校本應用考核工作,對我校校本應用考核的實施進行監督和管理。

2.副校長,教導主任負責校本應用考核的日常事務,對各校提升工程整體實施情況進行過程性考核和成果考核,負責我校的整校推進的考核鑑定,並將考核結果及學時計入教師繼續教育檔案。

3.電教主任配合學校做好參訓教師校本應用考核工作,重點做好教師學習與評價、校本自測、教師互評等工作。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

根據《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結合我區“互聯網+教育”示範區建設與發展需求,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2年構建 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 的教師信息素養髮展新機制,通過實施能力提升工程2.0,帶動全區各地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 每人不少於50學時,其中實踐應用學時不少於50% ),基本實現 “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顯著提升 ,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信息化管理團隊建設,提升信息化領導力。建立校長牽頭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由校領導擔任學校首席信息官(C10),組建由校長領銜、主管教學副校長、教學主任(教科室主任)等相關管理人員、教研或學科組長、信息技術教師等 3-8人構成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 。通過短期集中、網絡研修等混合式培訓和跟蹤指導,提升校長團隊的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教師研修計劃的制訂與落實能力,提升校長組織和指導教師實施信息化課堂應用的能力。

(二)加強信息化培訓團隊建設,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指導力。建立自治區、市、縣(區)三級信息化應用指導團隊,選拔信息化應用有專長的高校專家、教研員和學科教師,按照自治區15一20人、市10-15人、縣(區)8-10人的標準組建專家團隊 ,逐級研製培訓團隊的建設標準、管理辦法與動態考評機制。採取短期集中、網絡研修、“做中學”相結合的形式,提升培訓團隊的頂層設計、方案研製、送培送教、指導校本研修、指導技術變革課堂、實施應用測評等能力。

(三)實施全員教師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自治區教育廳通過“國培計劃”支持,三年內完成對全區所有市、縣(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整縣推進。 組織每名教師完成至少50學時的研修學時任務(其中線上研修25學時,線下實踐應用25學時),提升全體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

線上研修為25學時,培訓機構根據能力提升工程2.0要求和教師需求,設計系列課程模塊,將必修與選學相結合,開展全員教師網絡研修;同時,充分發揮自治區、市、縣(區)三級培訓團隊的指導作用,在教育廳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培訓機構的協同下,組織培訓團隊開展線上線下應用指導,保證網絡研修質量。

線下實踐應用為25學時。構建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培訓團隊、教師“四位一體”的信息技術應用共同體,以問題解決(任務驅動)為主線,進行線上線下一體化設計,確定研修主題,以成果為導向, 實施“線上研修+線下實踐+跟進指導與研究”學用研一體化的能力提升新方式 ,實現邊學習邊應用邊研究; 各市、縣(區)教育局可設立信息技術應用專項課題,組織教師團隊申報,在培訓團隊的指導下,開展應用研究 ,以研促學、促用,形成本地應用案例和典型經驗以及可複製可推廣的成果;學校組織實施教師線下實踐應用和校本教研。

(四)開展對口幫扶,推進鄉村學校培訓模式改革。根據鄉村學校實際需求,多層次、多學科、多方式開展名師網絡課堂和遠程協同教研相結合的“雙師教學”培訓模式改革,加強鄉村教師信息化培訓精準幫扶工作。鼓勵城鄉之間、信息技術示範校與鄉村學校之間的校際合作,發揮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示範校的引領作用,利用同步課堂、名師課堂、專遞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組成教師協同教研共同體,開展“結對子”、“雙師工作坊”、“伴隨式培訓”等,促進城鄉教師、優質校與薄弱校之間的交流互動,提升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五)發揮示範引領,開展跨學科、智能化教育等“新領航”應用培訓。 整合高等學校、教科研機構、教師培訓機構、校外科技活動中心、企業等多方資源,組建培訓團隊, 開展100所“互聯網+教育”標杆校建設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共育計劃 ,面向校長和學科專業骨幹教師,分別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領導力和教育教學能力示範培訓。通過實施專項培訓、組織多校協同的跨學科教學研修、人工智能教育教學活動等方式,打造一批基於信息技術開展跨學科教學的骨幹教師、智能化教育領航名校長、名師,推動信息化教育教學創新,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打造全區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樣板間”,輻射和帶動本區域內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均衡提升和發展。

(六)堅持成果導向,組織實施全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依據教育部《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規範》、《自治區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測評實施辦法》,組建測評專家團隊, 利用xx中國小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管理平台(學分管理平台), 通過線上線下、普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師成果導向的應用能力測評,完成全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任務。

(七)加強平台建設與應用,不斷豐富課程資源建設。建設完善xx中國小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管理平台(學分管理平台),增設教師管理和能力提升測評模塊,實現培訓管理和開展在線測評等工作,實現數據實時、可視、共通,讓各級管理團隊和培訓團隊方便直觀瞭解培訓、測評等工作開展情況和進度。加強教師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資源建設和應用,開展教學技能比賽、應用成果徵集等活動,遴選優質教學案例,不斷豐富課程資源。

三、實施進程

第一階段(2020年):頂層設計,試點先行。 一是 先行遴選5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項目縣 ,實施整縣推進能力提升工程2.0.二是 組織100所“互聯網+教育”標杆校整校推進 ,實施百所“互聯網+教育”標杆校建設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共育計劃,打造全區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樣板間”。三是其他市縣(區)要按照自治區統一安排部署,結合自身實際,做好本區域能力提升規劃,啟動和實施能力提升工作。四是組建150人的自治區、市、縣(區)三級培訓團隊,開展培訓團隊指導力提升,組織培訓團隊對示範縣、標杆校開展線上線下應用指導、研究、總結提升等工作,形成一批典型經驗、應用模式與案例。五是組織培訓團隊完成示範縣、示範校的全員測評工作,年度內完成全區約30%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任務。

第二階段(2021年):示範引領,全面推進。 一是組織召開“工程”實施階段性總結會和全區示範縣區、示範校經驗推廣交流會,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二是實施第二批市、縣(區)應用能力提升任務。第一批測評不合格的教師繼續參加2021年項目,直至測評合格。三是第一批完成任務的和下年度進入的市、縣(區)可依據自身實際繼續開展能力提升工作。四是組織“工程”相關資源成果的申報與評選活動。五是各市、縣(區)組織專家團隊完成本批次學校全員教師測評工作,年度內完成全區約40%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任務。

第三階段(2022年):成果導向,總結提升。 一是剩餘市、縣(區)全部進入能力提升工程實施中,開展全員培訓和所有教師測評達標,2021年測評不合格的教師繼續測評,直到合格,全面完成兜底測評工作,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總體工作任務,基本實現既定目標。二是召開全區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總結表彰大會,全面總結能力提升工程的成效與經驗,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四、管理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教育廳建立健全自治區級專家團隊,依據教育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標和任務,統籌全區項目規劃、過程質量監控、項目評估、應用測評、資源建設等,指導做好區級示範校實施工作;各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是能力提升工程2.0組織管理的責任主體,教育局長是第一責任人,組建市、縣(區)工程辦和專家團隊,建立健全適合本地的相關制度和保障措施,負責工程的管理和實施,實施和督查評估本市、縣(區)的全員教師培訓及應用測評,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學校建立由校長牽頭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結合本校實際、從教育教學、管理等真實問題出發,科學制定學校信息化教學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和教師研修計劃,建立健全有利於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各項制度,做好校本應用考核測評工作。

(二)落實經費保障。自治區教育廳通過“國培計劃”專項經費支持 ,開展“能力提升工程2.0”專項培訓、資源開發、區級能力測評、研究跟進與成果推廣等工作。 各市、縣(區)教育局安排專項經費,依據《xx回族自治區本級黨政機關培訓管理辦法》(寧財規發〔2020]3號)等相關文件精神,確保校長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市級培訓團隊建設以及全員培訓、能力測評等工作順利開展。中國小校要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安排資金,為本校教師實踐和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良好條件。

(三)加強制度保障。自治區將各地開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情況納入教育督導評價體系。 將教師參與項目情況與教師職稱評聘掛鈎,將能力提升工程2.0學時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學時; 遵選優秀成果,納入優質課項目評選範圍,充分調動教師參訓的積極性。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圍繞廣大教師的實際需求和項目實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關激勵機制和制度保障,確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