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智慧教育論文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4.03K

智慧教育論文多篇

智慧教育心得體會 篇一

宇軒快六歲了,已基本形成了愛護環境的好習慣,有垃圾放進垃圾桶、不會去摘花、不會扯小草、小樹、愛護小動物。

保護環境必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人人蔘與。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要想孩子成一個愛護環境的人,自己首先要做得到。

孩子還小,用大道理肯定行不通,我記得以前宇軒見到有小朋友在扯花壇上小花的葉子在扔來扔去的玩,他覺得很好玩,也扯來玩,我見了後,叫了他過來,問他:“扯了小花的葉子,小花會不會痛啊?”他説:“不知道。”這時我扯了扯他的頭髮,問他:“痛嗎?”他苦着臉説:“痛”。“你扯小花,她也會痛的。”這以後,他也有再次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但每次都這樣告訴他,而且我扯他頭髮的力度還會稍加大一些,很快的他就不會再這麼做了,而且見到有別的小朋友扯,他還會去教育小朋友説:“小花會痛,不能摘。”

常常告訴他動物、植物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好好愛護他們,地球是我們所有人的家,如果我們亂扔垃圾,地球就會壞一個大洞,到時我們人就沒地方住了,那可怎麼辦啊?

家長自己平時也會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愛護環境的行為,儘量讓自己成為孩子好的榜樣。

智慧教育心得 篇二

這個暑假,我匆匆的讀了《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點評 100 個教育案例》這本書。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教育智慧從哪裏來,我反覆的問自己?智慧從教育教學實踐中來,從一次次的教育失敗中反思而來。教師只有讀書,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實踐,才能擁有不竭的水源,不斷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增長職業智慧,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快樂。

其中的案例的之一,黃老師向王曉春老師求教讓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讀了這一段瞭解到王曉春老師的支招,真是受益匪淺。 在教學中, 原來的我沒有把握住學生生理、心理髮展規律。通過書中王老師的講解,瞭解到學生的注意有兩種: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主動的收斂的,無意注意是被動的散漫的。如今,很多的學生有意注意水平很低,東張西望,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不知自己想幹什麼,不知自己該幹什麼。他們雖然坐在教室裏,但並不是“學習者” ,這種情況在低年級學生的身上比較突出。這是教師最頭疼的。而無意注意的規律是:哪裏聲音大,哪裏色彩鮮豔,哪個人動作怪異,什麼事情新鮮好玩,他就會往哪裏看,這種情況國小生中表現很突出。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從他們生理、心理所處階段出發,靈活多樣的採取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 一種方法集中連續實施時間不能太長,以免使學生感覺厭惡、疲勞,分散注意,從而出現講話、做小動作的現象。以一種方式為主,伴以其他方式交替進行,降低學生的緊張度。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生理、心理髮展規律出發,採取多種多樣的方法,多以身邊熟悉和感興趣的例子介紹,甚至穿插一個故事,一個笑話,絕對不能單一化,從而有效的使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交替,穿插在整個教育教學中,讓學生鬆緊結合,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書中的精彩的案例很多,很能夠發人深思啟迪智慧,可惜自己水平有限不能一一品讀。

王曉春老師,從教40餘年,教學經驗豐富,本書從“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係、教師與家長關係、管理問題”這五個側面,對普遍存在的真實的教育案例進行點評和剖析。真是深入淺出,入情入理,思路獨特,發人深省,讀後令人深受啟發。這本書,我並沒有沒有全部讀完,但已經明白了,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教育智慧也不可少。愛與智慧互為犄角,才是成為優秀的教育者。

智慧教育心得 篇三

假期,我仔細閲讀了《當代教育家教育智慧》一書。書中有大家熟悉的魏書生、李希貴、李鎮西、竇桂梅、楊瑞清等名師的智慧魏書生老師的智慧是教育工作者肩負的光榮與責任。老師就是給孩子提供服務,要給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服務,要以孩子為中心,讓孩子們人人有事做,讓班級事事有人做,沒有人沒事做,沒有事沒人做!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的平常學習生活中,幫助管理班級,班主任可以積極地下放權力給學生。自己則牢固樹立服務的觀念。李希貴的教育智慧是一種精神的享受,也是一次心靈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他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帶來了更多的啟迪和思考。李鎮西構建和諧師生關係非常重要,他們不同的教育人生和共同的教育情懷,成為中國基礎教育的重要財富。讀此書感慨頗深,我的讀後感言是:一本好書如同一桌色香味俱佳的營養大餐,讓人食慾倍增,回味無窮。

感悟之一:樹立理想。讀幾位教育家的故事,雖然他們的經歷不同,但他們對教育理想和信念的執着追求和忠誠實踐,都是令人佩服的。他們都想做最好的老師!關於做最好的老師,李鎮西有着獨特的解釋,他以為:“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

感悟之二:親近學生。魏書生老師認為他的長處是對學生的理解,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關於親近學生,李鎮西老師説得好:不是我愛學生,而是學生愛我。學生都是愛老師的,關鍵是老師能否感知學生的愛。要親近學生,要多和孩子們接觸。首先在感情上和孩子們融為一體,融為一體之後就基本上站在管理的制高點上了。孩子們從心底裏佩服你、接受你,這時可以説嬉笑怒罵皆文章,你不用去特意多講什麼東西。而且接觸孩子一定要帶着一顆童心,以一顆童心走進童心,這裏面就包含民主的內涵。不是那種表面上蹲下來説話,李老師強調:蹲下來説話,你的心沒有蹲下來,身子蹲下來那只是故作姿態而已。教育無痕,親近學生,讓學生和老師都感受到愛與被愛的力量,方能體現教育的力量。

感悟之三:堅持積累。研究,就需要素材,需要有第一手實踐的事實與有關數據。素材、事實、數據都需要積累,而比較好的積累辦法之一就是寫日記。魏書生老師儘管工作繁忙,但這些年來,他一直堅持記日記。魏老師認為:寫日記還有利於研究自己、改變自己。很少有人寫日記讓自己狹隘、自私、消極、懶惰。神經正常的人,一般都在日記中勸自己、鼓勵自己,要寬厚、要助人、要積極、要勤奮。這發自內心的勸説和鼓勵,同來自外界的勸説和鼓勵相比,作用更大。經常這樣勸説自己,自己就能更冷靜、更清醒,更能寬厚助人、積極勤奮,更具科學頭腦。

總而言之,《當代教育家教育智慧》給我以無數的收穫和啟發,他們嶄新的教育思想、豐富的教育理論和成功的教育教學實踐如清泉一般流淌在我的心中,滋潤着我的心田,讓我受益匪淺。

智慧教育心得 篇四

近期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的智慧》一書,書封面上對李鎮西老師的評價語是“一位真誠的教育思想者,一位執着的教育實踐家”,其實在接觸這本書之前,就已經知道並接觸過關於李鎮西老師一些報道與介紹,知道他是一位深受孩子喜愛也深愛着孩子的老師,他長期擔任班主任與語文教師,在語文素質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級民主管理、後進生轉化等方面進行富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他的關於“關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當好老師”的教育理念也深入人心。在本書中,李鎮西老師對他的教育思想作了進一步的解讀與詮釋。

一、愛是教育的必要條件

如在“愛,不是教育的一切”這一篇中,他談到因為多年前出版了《愛心與教育》一書,被貼了一個“愛心教育”的標籤,對此,他表示不認可,他的思想被誤讀為有了愛就有教育,他認為愛是教育的前提條件,但除了愛,還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當老師需要愛心,這是都明白的事情,強調愛心是必要的,但還是有很多問題需要探討。愛是萬能的嗎?愛是否可以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愛心與懲罰可以兼容嗎?老話題可以產生新討論。

二、教育家首先是教書匠

在“教育是藝術還是技術”一文中,李老師對“不做教書匠,爭做教育家”這句話作了剖析,這也比較困擾我的一個觀點,我們一面在提“不做教書匠”一面又在提“工匠精神”,兩個“匠”的意義是一樣的嗎?技術上升到一定層次可以是藝術,教育究竟是一門技術活兒還是一門藝術活兒。李老師鮮明大膽的提出,現在許多學校存在的普遍問題,不是“技術”過度,而是“藝術”氾濫,他認為在中國當下這一定的時期或一定的時代,我們更應強調的是“最缺的東西”,我們一些青年教師現在過多地推崇或者説太迷戀“教育藝術”,但凡是人人都能夠拿來就用的東西,絕不是藝術。教育家必須是教書匠,沒理由鄙薄教書匠。

三、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未來。

李鎮西認為,學校創辦百年,顯然絕不只是培養了名人與所謂的成功人士,更多的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學生。他們將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同樣為國家貢獻着自己微博的力量,同樣是學校的教育成果,同樣是學校教育成功的標誌。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未來,不管他是傑出者,還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勞,都是我們的驕傲。這一觀點顛覆了我們許多教育者固有的觀念。

這本書分四個篇章,每一篇章又都有很多文章,其中既有深入獨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動鮮活的實踐案例分析,還穿插着作者對自己閃爍着理想主義光輝的教育情懷的詩意表達,在本書,李鎮西提出對一些比較時髦的觀點做了自已的解讀,體現了一個知識分子的獨立性與批判精神,這是李老師思想越來越成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