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73K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體會篇1

專家王曉春老師曾用“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作為標題,是啊,對學生每位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

有學生因為特殊原因課落下了,我會利用業餘時間給他們補課,及時與家長聯繫尋找解決辦法。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讚,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們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學生之間打打鬧鬧,鬥嘴絆腳,總認為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穫會讓我們驚喜。

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這並不陌生,卻又那麼陌生。它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學生,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學生,我會怎麼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多彩的心靈世界,換位思考成了我和學生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

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學生也是如此。

批評不是解決學生問題的唯一方式

批評只是一種帶有情緒性的管理方式,沒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緒化的教育,是教師素質提高的最大障礙。往往在沒弄清楚學生是怎麼回事,自己就大動肝火真是不值。如何正確地批評學生,而且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當你理解了學生,批評學生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方法,孩子也自然能夠接受,不掩蓋問題,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學生,才能正確地實施挫折教育與批評。這是我從這本書上得到的啟示。

教育智慧是一門藝術

教育是一門學問很深的藝術,藴藏着許多智慧。一直以來,我也是那些忙忙碌碌的愚人,書中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好多就發生在我身邊,也曾經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也曾經讓我憂心忡忡,也曾讓我牢騷滿腹,而我機械地做着、忙着、拼搏着。尤其,讀到“水彩筆的故事”這一案例,使我想到自己平時也經常的遇到此類問題,但很少去動腦筋思考和觀察學生的表現,而是“無研究的教育”,這種簡單的教育,沒有從根本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而對教師的能力也沒有絲毫的提高。非常好的'思維習慣是,遇到事情總想問個為什麼,猜猜有幾種可能的原因,然後,加以驗證,有時不妨多轉個彎想一想。

面對教育中頻頻出現的各種問題,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首先慌了手腳,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各種各樣的原因左右着他們的行為,我們要有容忍之心,更要具平常之心;我們要有大將風度,不要用我們的急躁表情和過激言語讓孩子害怕、叛逆、壓抑,而要尋找到合適的“點”,讓孩子自我成長。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呢?教育智慧從日常善於捕捉的點滴小事中來,從科學的思維方式中來,從概括反思中來,從良好的心態中來只要我們以研究的心態來看待問題,向研究型教師努力,可以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明瞭化,你可以發現:原來教育可以如此輕鬆又愉悦!

讀了《教育智慧從哪裏來》一書,我發現了真正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用愛心啟迪學生的智慧,用智慧開啟學生的潛質。當然,我知道僅僅看完這本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正確運用該書中的正確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反思和創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學工作效率和質量,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體會篇2

蘇霍姆林斯基説:“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

這本書與以往的一些教育書籍有所不同,案例分析式講評,幾乎可以涵蓋一線老師平時教育中的所有常見問題,具有實踐性可操作性。整本書讀完,我最深刻的體會是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通過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幫組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素養。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成長,可是孩子成長又是一個極富個性的複雜的過程,但這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會出現種種問題,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但是這種問題不是隻憑几句簡單的話或者一兩個舉動就能解決的,也就是説,我們需要加緊研究“教育智慧”的問題,沒有“教育智慧”,也就沒有教學智慧,也就難以處理好教與學的問題。而這一切智慧又源於理性的研究。王老師認為,沒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是教師素質提高與專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教師應有研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而教育絕不可能會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成功範式,因為我們的對象是一個個個性鮮明的生命體,整個教育過程,不僅要教育好學生,還需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

我想教育智慧來自日常點點滴滴的教育教學實踐,這是毋庸置疑的。那麼如何正確對待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呢?記錄分析這日常的點點滴滴當然是一種很好的研究方法。怎樣以科學的態度記錄和分析自己的實踐,王曉春老師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指導:

1.“擺脱‘只准成功,不準失敗’的束縛。”我們只是在探索

2.“不就事論事,要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學,在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3.追蹤學生和教師今日想法、做法的根源,個人成長史的根源和歷史根源。要特別注重家庭影響。

4.要客觀分析,保持研究者的主體性和獨立視角。

5.要先分析事情可能的原因。假設多種可能性,不能做“單打一”的歸因方式。

教育智慧來自實踐,又指導着我們的實踐,讓我們在追求教育教學藝術的漫漫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擁有源頭活水般的教育智慧。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體會篇3

合上張平的《教育的智慧》,書中的一些話語仍在我腦海中迴盪,“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應該從培養思維品質入手”“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的重點必須放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這些內容給了我很多啟示,瞭解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傳播知識的同時靈活的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從學生的長遠發展着想,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思維是智力與智能的核心,他強調要重視各種邏輯思維的發展,既要發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又要發展他們的形象邏輯思維和動作邏輯思維。在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對於某一道題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種,教師就要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形成求異思維;對於一些定理的歸納,要讓學生自己學會總結,形成求同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觀點,大膽的在課堂上提出有疑問的知識點進行全班討論交流。

一個學生的成才,不僅依賴於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條主要措施,即發展興趣、顧及氣質、鍛鍊性格、養成習慣。從興趣入手,能培養師生感情,提高教學水平。的確是的,在課堂上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相當重要。程頤説過:“教人未見其趣,心不樂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通過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實驗中特別重視“勤奮”,並要求實驗班抓住“勤奮”學習的良好性格特徵,養成勤奮的學習習慣。

作為一名教師,把“工作就是服務”落到實處,學生的需要就是自己的服務內容,學生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學生,以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事事為學生做出榜樣。把認真為學生負責作為自己的.左右銘,用自己職業良心衡量自己,鞭策自己,讓“工作就是服務”成為自己的自覺行為,推進到自己的每項工作,讓所有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應該享受的服務。

作為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級管理模式,形成班級強大的凝聚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在班集體這個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要及時糾正以往的某些錯誤認識,深刻提醒自己要科學治班,明白合理科學的管理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必要性,清楚管理不僅僅是老師約束學生,而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約束。

總之,讀過這本書之後,讓我領會到了教育也是一種享受、一種智慧,使我從中學到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當然,在品味林崇德老師的感慨和智慧時,有些地方讓我與實際的情況相聯繫,也引發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給我更多的是心靈的淨化和啟迪。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體會篇4

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讀書活動,我可能很難這樣認認真真、像模像樣地讀這樣一本教育書籍。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在封面反面的摺疊處,寫着作者李鎮西的簡介,第一句話是這樣的:一位深受孩子喜愛也深深愛着孩子的老師。“愛”這個字,是教師教育裏經常出現的,也是我經常在思考的,我有無私地把自己奉獻給教育嗎?我真正地愛學生?讀了《愛,不是教育的一切》這一章後,我覺得自己對教育裏的愛好像有了新的理解。

愛,是成為教師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便不能為師。在大學裏,曾經聽教育學的老師説過陶行知“四顆糖”的故事。現在,又重新温習了一遍這個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育人之道,愛心為先。“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是絕對站得住腳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得出“有了愛就有了教育”的結論,教育出來愛,還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

當老師需要愛心,作者李老師認為,所謂“愛心”,是童心的自然表現,愛孩子是天性流露而不是道德使然。真正的教育首先是充滿情感的教育,任何形式的體罰都離開是對學生的愛與尊重,是談不上任何教育的,都是應該根絕的,但是科學而成功的教育卻離不開懲罰。教育懲罰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觀念、平等意識、獨立人格的啟蒙教育。把教育當作一份事業,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熱愛這份事業,就會熱愛學生,對學生的那份真情就會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間迸發。既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還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把學生吸引到身邊,如果我做到了這些,我相信我也能夠讓我的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句話:“把整個心靈都奉獻給孩子吧!他們是那樣的天真、可愛,每一個都是可以成為有用之才的,你們眼裏、心裏都要裝着孩子……”對於這句話,李老師也給了我新的理解:“把心靈獻給孩子”而不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應該允許我們老師留點心靈給父母、給孩子、給愛人、給自己。對於普通教師來説,捧着一顆心來,帶走半根草也沒有什麼的。我知道自己做不到博愛,但是我相信自己能夠努力做到一視同仁地關注並尊重每一個孩子,不因其學習成績、家庭背景、經濟狀況、性格相貌等因素有所偏愛與冷落。

以上僅是我對《教育的智慧》的膚淺理解,難逃俗套的同時也是紙上談兵,希望能啟發我更好地去反思去思考我未來教育的方向,以後作為一名老師如何更好地去教育學生,如何從教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體會篇5

我的教學生涯已經有八年了,還談不上老教師,但已不再是新教師了。只教了四年半英語,由於身體原因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英語教學中,校領導為了照顧我,減輕了我的教學任務,現在只教三個班的地理。從教地理開始我發現自己逐漸變得懶惰了,沒有了上進心,也不像教英語那會兒那麼有激情、有幹勁了,當然也懶得動腦筋。再加上地理是門副課,學生都不像語、數、外那麼重視,很難教出成績。所以,我漸漸地有了倦怠的心態。

直到這學期學校給我們每位教師發放了《釋放你的教育智慧》這本書,校長語重心長地寄予希望:能夠靜下心來閲讀這部教育專著,能夠從中受益。

以前我也讀過一些教育著作,比如《陶行知文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愛心與教育》等等,這些教育專家的教育思想境界甚高,由於自己的理解、感悟能力有限,讀起來有點吃力,因此都沒有認真地讀完。徐建平校長的這本書就不一樣了,在我看他的自序時,就感覺寫得很真誠、很樸實、很親切,讓我產生了喜愛之情,就靜下心來讀了,在每天課後的業餘時間裏,我都要翻開認真得讀上幾頁,還把他的真知灼見做了筆記,時刻提醒自己反思、應用,實踐在自己的教學當中。讀着讀着,竟有些愛不釋手。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科學的、先進的、成熟的教育理念,真切的能讓人活學活用的教學案例,還有穿插的流行歌曲、熱門影視、幽默漫畫等時尚元素,都讓我倍感親切,覺得徐校長不僅僅是一位教育管理者,更是一位師者、思者,我對徐先生產生了崇高的敬意。

這本書我很快就讀完了,有寫得精彩的篇目甚至讀了好幾遍。徐校長的這部著作,真正攪動了我的內心,讓我又一次有了“愛”的衝動。我要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這份平凡的職業。徐校長説,每個人最初都是混沌、矇昧的,而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地覺悟,醒來也就是“覺醒”,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也是如此,甚至更是如此!所以也就更加需要不斷攪動自己的內心。

通過讀這本書,我的靈魂和徐校長進行了一次長談,我覺醒了,我意識到自己再也不能這樣倦怠下去了,我要展現全新的自我,變得自信,充滿活力,用我的行動,去感染、帶動我的學生。覺得自己又回到了剛走上講台那會兒,充滿激情、積極向上、喜歡思考。我要釋放出正能量,在不斷的思考、反思中釋放出我的教育智慧。

在這裏,我把自己這學期在教學上的一些反思寫出來,作為對徐校長這部著作的感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