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體育教學論文 體育教學論文2000字(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54W

體育教學論文 體育教學論文2000字(新版多篇)

體育教師教學論文 篇一

一、影響中學體育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體育教師學會心理調適,保持心理健康,為學生創設出和諧、健康、向上的心理成長環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體育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創造使人心理健康的條件。

(1)學校壓力因素。師資力量嚴重短缺,體育教師往往不僅要上體育課,還要兼顧幾門語文、數學等文化課。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學體育教師的負擔。

(2)中學體育教師自身因素。教師的心理健康意識不足。總的來看,影響中學體育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會與學校等外部因素,教師自身的因素等,都影響着教師的心理健康,但是自身的因素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教師自己要注意、發現、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另外,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自身因素屬於內部因素,離不開教師自己的調節。

二、體育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與調適

(1)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都會多多少少遇到一定的挫折和困難,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因此,人人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失常,這就要求我們正確地看待這些困難和挫折,偶爾出現的心理失常是正常現象,連續的心理失常才是心理疾病。就像我們常説的心理疾病,它們就像感冒一樣並不是特別的可怕,只要通過有效的心理治療和諮詢,就能進行自我調節,並且逐漸恢復。

(2)成立教師心理疏導與諮詢中心。學校在教師的心理疏導和諮詢方面要採取一定的措施,例如成立教師的心理疏導和諮詢中心,還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心理的疏導,真正做到在第一時間發現在校教師心理所出現的問題,並且採取措施進行解決。

(3)教師要增強權益意識,依法保護自己。在加強對教師心理監管的外部條件的同時,還需要教師自己增強權益意識,依法保護自己的權益,在自己的利益、權利受到損害的時候,不要一味地擔心、害怕,以至於出現心理問題,要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維護自己的權益。

(4)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和維護心理健康。體育教師要善於建立能夠自我疏導的心理優勢,面對工作、人際、家庭等所引起的緊張和疲勞,要學會用平常心對待,相信一切會重新好起來而保持積極樂觀心態。每一個人、每一份工作,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其生命潛能就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既關係到自身的生活質量,也關係到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要高度重視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既要正視所出現的問題,也要想辦法進行解決。

體育教學論文(推薦 篇二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體育與健康教育”新課標,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滲入到新課程中。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意識。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位同學受。在高中學習中,文化課固然重要,可是身體素質也是很重要的,這就是體育鍛煉和健康教育的問題了,所以説在高中的時候,體育和健康教學必須要實行下去。

二、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進入高二上期,身體素質較國中有了明顯提高,各方面能力也在提高,而同時學習任務較重,這個時期的教學要注意教學的藝術,要提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使學生在體育課上全員參與,提高身體素質,減輕學習壓力。

三、本期學習的主要任務和目的

本學期教學內容為高中體育第一冊: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田徑、體操、球類等內容。學生雖然進入了高中,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有了一定的瞭解,但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的自覺性、主動性仍較差。為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去練習,提高學生的體育與健康素養。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能力的培養。

學習目的

1、深入瞭解體育教材的內容和教學手段,懂得體育鍛煉對身體的作用,增長體育知識,並自覺地進行身體鍛鍊。

2、學習一些基本體操,加強協調性練習。通過素質練習,提高學生跑、跳、投的能力。進一步促進身體正常發育和內臟器官機能的發展。

3、進一步學習和掌握上期所學的內容。使之學為所用,提高體育達標成績。

4、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頑強拼搏精神、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措施

1、課堂教學時儘量利用學校現有的場地和器材,力求基礎知識教學與基本技能訓練相結合。

2、上課講解時,做到聲音要宏亮、吐詞清晰,組織得端,示範準確。教法要因地制宜,靈活多變。

3、抓好兩操及課外活動,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展。

4、積極配合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

五、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第1周開學工作、制定教學計劃、器材準備等

第2—5周 複習並純熟掌握第三套廣播體操—舞動青春

第6—9周 球類 籃球單手肩上投籃和排球正面雙手傳接球

第10—14周 跑:耐久跑 200米全程計時跑、彎道跑

跳躍:跳長繩、短繩

投擲:雙手從體前後拋實心球

遊戲:猜猜誰是領頭羊、聽數抱團、開火車

第15—18周 力量、柔韌性訓練、俯卧撐、坐位體前屈

跳躍訓練 單雙腿連續跳

第19周 温習預備體育測驗

第20周 報送成績

體育教師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概念、結構、現狀進行了分析。研究認為,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結構主要由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能力、教學評價與反思能力、教學研究與創新能力等組成,主要存在體育教學基本功較差、體育專業技能能力與理論知識儲備不同步、體育教學科研能力不高、體育教學責任感不強等問題,並提出了提升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優化路徑,以期為其教學能力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

1普通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概念釋析

從哲學上講,能力是指主體對於所完成任務的作用。教學能力是從事教學活動的主體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是教學活動任務被完成的條件和方式的反映。對於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內涵的界定,應在教學能力定義的基礎上來闡述其特殊性。籍此,筆者認為,青年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是指體育教師以認知能力為基礎,以一定的生理(身體素質)和心理(個人職業價值取向)為支持條件,以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為必要條件,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帶有體育學科特徵的專業能力。

2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結構

體育教學的一般程序可分為教學準備活動、教學實施活動、教學評價活動和教學總結活動。因而,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應當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能力、教學評價能力、教學反思能力、教學創新能力,這五項能力是體育教師應當具備的基本教學能力。對於體育教師教學能力來講,這些能力的表述可以有所不同,但這些能力所要求的內容缺一不可。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結構見。

2.1體育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能力就是常説的備課能力。在體育教學的設計過程中,教師要依據體育教學目的的決定性原則、教材內容的規定性原則、教學對象的可接受性原則、教學方法的適應性原則和教學活動的教育性原則進行備課。根據這五個原則,我們認為體育教學設計能力包括:處理教材和使用教參的能力、選擇教學方法能力、教具設計和操作能力、教案編寫能力等4個方面。

2.2體育教學組織能力

體育教學組織能力是指將備課內容在體育教學中組織實施的能力。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動作技術示範能力、因材施教能力等3個方面。

2.3體育教學評價與反思能力

對學生學習的狀況進行評價診斷的目的是觀察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成功度,排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障礙。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與反思,一是可以判斷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適應程度,由此修定教學目標和改進教學方法;二是可以判斷一些差生不能進步的原因。除了教學方面的原因外,還有非教學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心理、生理、環境等方面。因此,體育教師的教學評價與反思能力在促進體育教學、提升教學質量方面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4體育教學研究與創新能力

體育教學研究與創新能力是指體育教師運用科學的方法,對體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處理,揭示教學問題的本質,得出科學結論,併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在教材教法、教學手段、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創造性教學的一種能力。

3普通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

3.1體育教學基本功較差

對於高校青年體育教師而言,由於剛從事體育教學工作不久,尚未完全適應從學生向老師角度的轉變,對於體育教學實踐中的基本問題往往難以駕馭。例如,部分青年體育教師在編寫體育教學教案時常常在網絡資源上下載,直接套用。能夠參考體育教程,自己編寫體育教學教案的老師較少。在體育教學教案設計、體育教學活動設計、體育教學內容掌握事實、體育教學組織形式轉換與銜接等方面存在較大問題。此外,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往往照本宣科地傳授體育技能,往往忽視學生的掌握情況,較少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交流,致使體育教學效果不理想,難以實現體育教學目標。

3.2體育專業技能能力與理論知識儲備不同步

比較而言,高校青年體育教師一般都具有1~2項專業技能,持有相關專業技能資格證書,能夠完成相關體育運動技能。因此,在體育專業技能的展示與示範方面,高校青年體育教師能夠將體育專業技能完成過程進行清晰呈現,並獲得較好的效果。但是,在講解體育專業技能的基本原理、動作要領等方面較為欠缺,體育專業技能與理論知識儲備不同步,致使學生難以深層次地理解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從而降低了體育教學效果。

3.3體育教學科研能力不高

對於高校青年體育教師而言,除了完成高校基本體育教學任務之外,還應積極從事體育教學科研工作,研究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反思體育教學效果與改進措施。實際上,多數高校青年體育教師較少對體育教學過程進行反思、交流,並且在體育課程改革、體育教育教學設計等方面的積極性不高。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發表科研論文的數量不多,從事體育教學科研的能力水平有限。

3.4體育教學責任感不強

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在提升自身體育教學能力、增強體育教學責任感方面的意識不強。多數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沒有為明確職業生涯設計規劃,沒有在專業發展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其中,相當一部分青年體育教師甚至連自己的工作職責都不清楚。此外,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責任感方面的意識也不強,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練習不聞不問,較少對自由散漫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有的甚至聽之任之,將“體育教學”視作“養家餬口”的工具。

4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

4.1重視崗前培訓,提高認知水平

對於新進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應重視對其進行崗前培訓,對從事體育教學所需的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等基本知識進行系統培訓,提高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認知水平,使其樹立正確的體育教育價值觀,具備從事體育教學的師德素養,從而為體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4.2指派指導教師,提高教學基本功

針對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在教案編寫、課程設計、溝通交流等方面問題,高校部門應從青年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基本情況出發,為其配備指導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專門指導,對教案編寫、課程設計進行輔助修改,並要求青年體育教師跟隨指導教師隨堂聽課,參與課後談論,撰寫聽課心得,逐步提高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4.3建立青年體育教師體育教學能力評價體系

對於青年體育教師這一羣體而言,應針對其特點建立相關的體育教學能力評價體系,不能“一刀切”地搬用學校的綜合評價體系。高校青年體育教師評價體系的建立,能夠客觀地反映青年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科學地反映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為其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參考依據。

4.4完善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教學科研培養制度

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與體育科研方面的能力培養,應形成穩定科學的制度。只有相關制度的保障,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才能更好地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才能夠更好地提高體育教學科研能力,從而更好地為高校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服務。

5結語

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結構主要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能力、教學評價與反思能力、教學研究與創新能力等組成。主要存在體育教學基本功較差、體育專業技能能力與理論知識儲備不同步、體育教學科研能力不高、體育教學責任感不強等問題。因此,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教學能力結構的構成,針對存在的問題與瓶頸,採取相關優化路徑,科學地促進其教學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彩紅。體育教育專業藝術體操專修生教學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與評價[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xx.

[2]黃大海。體育教學評價系統分析與智能評價系統設計[D]。曲阜:曲阜師範大學,20xx.

[3]申繼亮,王凱榮。論教師的教學能力[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

[4]李愛民。高師體育教育專業籃球專修學生教學能力的綜合評價[J]。江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2)。

[5]周衞,黃美瓊,蘭潤生。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培養的系統性探索[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xx(1)。

體育教學論文(推薦 篇四

我作為體育人,除了有以上特點外,思維敏捷,點子新意多,善於思考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有很強的創新思維。在校期間,擔任年級網絡部副部長和學校青年志願者協會外聯部部長,做事認真,責任心重,有很好的應變能力和辦事效率,能及時按要求完成任務。是同學眼中的“萬事通”,樂於助人,有很好的人緣關係。

在教育方法上我有自己的觀點“兩個新”。一是創新,二是更新。創新則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總結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然後創造出更好的教學方法;更新則是要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及時更新教學課件、教案,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根據他們的要求結合教學計劃實施最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教學質量。

體育教師個人自我鑑定四

進入大學以來,我首先積極端正思想態度,改變學習方法,調整生活規律,較快較好的適應了大學的學習生活氛圍和環境,使自己的大學充實而有意義。

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作為大學生,更應時刻牢記自己的目標和責任 。在本學年中,我認真完成了學校和學員安排的所有課業任務,課上踴躍配合老師,課下做好對課程的預、複習工作,自我感覺良好。

大學作為一個“亞社會”,我們生活在其中不僅要學習,更要學做人 。在寢室、班級、年級、學院、學校等不同的生活環境中,我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同學,樂於奉獻助人,不僅樹立了良好的個人形象,擴大了交際面,還為學院學校增光添彩!

作為班上的體育委員,我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並且協助班委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還有和班上同學共同探討體育方面的問題,而且和同學們一起切磋球藝,交流心得;以便達成同學團結,班級同心!

德育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淺析論文 篇五

【摘要】: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高尚人格,陶冶學生的道德風尚,這也是體育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隨着體育教學的深入關懷,體育教師任重道遠,除了基本的授課和教會學生掌握動作技能之外,還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德育人。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這是體育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本文從多年體育教學實踐出發,探析德育教育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滲透。

【關鍵詞】:體育教學;德育;遊戲

目前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着,思德教育逐漸在學校教育中佔據突出地位,德育教育的滲透也已經成為體育課程的重要環節。國小體育教學大綱指出,要以德育為首,追求育人的綜合效率。體育的本質不僅僅是造就人的體質,還造就人的心靈。體育課常常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課堂,因為幾乎每堂體育實踐課都有遊戲活動。體育遊戲可以全面鍛鍊身心,幫助少年兒童認識客觀事物,促進德育智力發展,陶冶高尚情操。然而,體育教學如何充分運用自身的特色教育功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根據自身的實際教學,針對體育教學和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下面淺談關於思德教育滲透於體育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以身作則,教師表率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作為老師,無時不刻不在影響着孩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心中的一面鏡子。教師在課內課外都要大方端正,文明談吐,衣裝整齊,尤其是在授課期間,要清楚講解,明確重點難點,標準示範,和藹可親。這就是常言的“身教勝於言教”,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滲透教育的良好方式。教師只有真正做到嚴於律己,為人師表,才能成為學生的典範,施教於人,培養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學生。

二、把握課堂,利用體育課堂進行德育滲透

常規的體育課堂是是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遵守的規範,是進行體育教學活動的前提保證。只有體育課堂的常規準則得到遵守,通過嚴格的考勤考核制度,加強班級的凝聚力和組織性,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組織觀念和集體精神,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和嚴謹治學的情操。

三、根據教材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滲透德育

體育教學有着廣泛的內容,不同的教材又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在體育課堂中選擇合理科學的教學組織方法,不僅僅是發展學生體質與智力的要求,更是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根據教材的不同形式,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制定創設出不同目標的德育教育計劃和相應措施,結合學生具體特點,有側重有選擇性地培養學生品德。

四、創設良好課堂情境,積極滲透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尤其是對於國小生,遊戲是體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體育教學遊戲大都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目的性,特別要符合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有競爭和對抗,才能為廣大學生接受和喜愛。在體育遊戲活動中,務必讓學生的體力和智力協同發展,發揮遊戲的思想教育作用。 而當在課堂上發生偶然事件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短暫的偶發事件,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師要做體育教育的有心人,關注學生的細微舉止變化,抓住課堂的偶發事件,在處理事情的同時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教育。

五、充分利用體育遊戲,挖掘德育教育多向途徑

體育遊戲是一項普及性的教育模式,任何身體運動的項目都可以有遊戲的形式,任意一種遊戲運動都能開發思想,成為思德教育的載體。例如籃球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機智勇敢的品德,競走可以鍛鍊學生堅持頑強、不斷拼搏的鬥志,益智類遊戲可以幫助學生開動大腦,積極思考,強體健智。

教師在認真鑽研教材之後,挖掘裏面的德育因素,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身體條件等各個因素,編排和組織各式各樣的體育遊戲,讓學生的遊戲活動中接受各種思想教育。

六、靈活運用競爭特點,積極培養學生自信心

在體育教學中,遊戲活動一般都是以成敗、輸贏為結果的,是與同學更是與自我的一種競爭較量。這種競爭有身體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所以體育遊戲的競爭教育,可以加強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鍛鍊學生的意志品質。在遊戲中,學生的求勝欲得到激發,讓他們積極參與,拼搏思考,追求勝利。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克服自身的恐懼心理和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樹立起正確的競爭觀念,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競爭,享受競爭的過程。只有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才能在全面體驗遊戲樂趣的同時,養成拼搏、思考、進取的優良品質,更好地面對日後的挑戰。

七、趣味教學,培養學生責任心和道德情操

一般富於感染力和趣味性的體育活動常常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享受在體育活動中自由展示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我們應以教學目標為基礎,合理設計豐富有趣的體育活動環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訓練。在遊戲活動中,每個學生扮演的角色不同,需要每個人把自身的角色做好,增強自身的責任心與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整個活動。與此同時,學生的紀律性和責任心都能得到提高,在樂中學,學中思,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德育教育。

總之,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要注重實際,緊跟時代步伐,要保證學生生理、心理的全面平衡發展,才能真正實現新課程體育大綱的目標,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體育教師教學論文 篇六

在這一背景下,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怎樣發揮引導作用,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強化對學生的體育訓練,不斷提高學生體育水平呢?筆者結合平時的一些教學實例,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 激發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我們對此更有切身的體會。參加體育項目的訓練是艱苦的。每個人都有惰性,這是人的本性。所以,每節課的體育課教學,往往有些學生會偷懶,沒有學習興趣,沒有訓練的興致,這就、是體育教師必須解決的一個首要問題,必須邁過去的一個“門檻”。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説:“教學藝術的本職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此時這一“興趣”被激發喚醒了,學生就有了學習的熱情,就有了學習的動力,上體育課就會輕鬆了許多,就能讓體育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創設寬鬆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一個寬鬆的環境,可以讓人產生愉悦的心情,從而更加樂於從事某項活動或工作。國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寬鬆環境的創設也是不容小覷的,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並加以落實。如在教排球移動時,我沒有單純地進行移動教學,而是在教之前,用繩子綁住球,兩人一組進行一個投一個躲的遊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練習了腳步移動,然後再把移動步伐融於排球練習中,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提起來了。

2、多用激勵語言,強化學習信心

學習的興趣,需要信心的支撐。沒有信心,也就沒有興趣。學生的成長需要鼓勵,對體育課的興趣,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激發,才能讓興趣永葆青春活力,長盛不衰。學生在上體育課時有時會遭到一定的挫折,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般從不會到會,需要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有進步,也會有波動;有成功,也會有失敗。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以平常心來對待,寓情於教,循循善誘。在教學中,我多采用鼓勵、激勵的語言去鼓勵學生練習。

二 構築參與體育訓練的意識

參加體育活動意識的強弱或高低直接影響着國中體育課教學的效果。因為大家都清楚,人的意識決定着人的行動。一切人的行動都是由人的意識支配的,有什麼樣的意識形,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行動。目前,國中體育課的重視程度已經被廣大師生所接納。但體育訓練是會有波折的,此時教師在國中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努力構築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訓練的意識。

第一,講解“灌輸”。國中體育課的教學,雖然不乏體育技能的訓練,但一切教學活動都離不開教師的講解。通過講解“灌輸”,能讓國中學生明確參與體育訓練的目的,此時從而端正學習體育、積極參加體育的態度。態度一旦轉變,體育課的學習就有了一個落腳點。如,人教版第八冊“快速跑”的學習,教師通過講解快速跑的目的要求以及作用,然後再進行訓練,學生就有了一個訓練的“意識”,學習起來就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從而增強了學習效果。

第二,測試強化。一些規則或要求,雖然教師講過了,但學生有時會出現把老師的講解很快化作一縷青煙的情況。怎麼辦呢?筆者會通過事先告知學生要通過測試,此時強化他們參與體育訓練的意識。這樣,很多學生就會更加註意,積極參與一些體育活動訓練,從而推動了體育課堂教學的展開與落實。

總之,在國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課學習的熱情,注意構築學生參與體育課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訓練的問題探究,真正把國中體育課教學的有效性落到實處。

體育教師教學論文 篇七

學校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擺正學校體育工作在學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因為學校體育在實現“素質教育”,提高國民體質的過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體育的主要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為了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其身體及其機能的正常發展,國小體育教師應瞭解兒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掌握兒童少年生長髮育的一般規律,以實現體育教學的科學化。

一、獨生子女化與體育教學的相應改革

獨生子女問題是我國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目前,我國國小生中獨生子女已佔絕對多數。因此研究獨生子女的身心特點,並從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結構和組織方式等方面適時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不僅是一項關係到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和學校體育發展戰略的宏觀研究,同時也是學校體育如何適應社會需要,怎樣擴大教育功能,為社會發展服務的緊迫課題。

“獨生子女不可獨處”,要讓獨生子女從“獨處”的環境中解放出來。獨生子女與同齡人的交往機會相對較少,易產生孤獨和寂寞感,因此,獨生子女有強烈的交際慾望,追求集體活動。體育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調整體育教學內容,提高集體項目的比重。在體育教學中採用分組練習,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較有一定的優勢。分組練習就是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程度地促進全體學生的練習。以小組為主體進行體育教學,有利於增強學生體質和培養學生頑強進取的精神。分組練習是一種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是以各個小組在達到目標過程中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這有利於培養獨生子女集體主義的觀念。小組練習將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視為教學活動中賴以進行的動力源泉。小組練習不僅講合作,而且還要競爭。學生之間是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關係,有利於培養獨生子女全力以赴,與同伴和睦相處的能力。分組練習能夠增加獨生子女之間的接觸,使得優、差生在幫助和被幫助的過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有利於改變獨生子女不合羣和膽小的不良性格。

二、教學方法要兒童化、興趣化和遊戲化

1、兒童化

兒童化教學就是要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進行體育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兒童是以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為主,教學活動中,應儘量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兒童的“本性”往往毫無保留地反映在體育課中,體育教師應懂得兒童的心理特徵,按照童心、童願和童顏組織體育教學,才能防止體育教學的“成人化”。要防止單純技術傳授。有些體育教師把現代競技運動中的先進技術充實到國小教學中,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但必須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看這樣做是否有利於增強學生的體質,切勿單純以技術掌握程度來評定教學的好壞。

2、興趣化

體育教學的興趣化可以給兒童以情緒的滿足,有利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國小生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複練習,因此,教學手段要多樣化,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由於較長時間練習某一個動作而感到枯躁,教師可採用遊戲法和比賽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此外,還應做到生動形象的講解和準確的動作示範,教學方法力求多樣化、興趣化,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

3、遊戲化

國小體育教學中很好地運用遊戲教材,充分發揮遊戲教材的教育因素,對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遊戲具有趣味性和競爭性,對國小生有較大的吸引力,體育遊戲是國小生喜愛的體育教材之一。體育教師應適當地採用遊戲方法進行教學,在課的開始和結束階段,採用遊戲法對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利於課的順利進行。國小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佔優勢,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因此,要採用變換遊戲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學,使每一個遊戲都能吸引住學生。通過遊戲,提高國小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是國小生體育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三、國小生身體素質發展的特點

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運動中所表現的各種機能能力,它是衡量體質狀況的重要標誌。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五個方面。在山東省教委公佈的1985年至1995年全省學生體質調查結果中,顯示我省中國小生在耐力、柔韌和力量素質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好體育課,對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國小體育教學應重視全面地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兒童少年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1、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是指肌肉緊張或收縮時所表現的一種能力。兒童少年各年齡階段都可進行力量練習,但採用的方法和手段要與成人有區別。兒童少年時期,由於肌纖維較細,蛋白質含量較少,中樞神經系統的協調功能還欠完善,肌肉羣的活動不協調,加之兒童少年長度的發育領先寬度和體重的發育,所以,力量素質較差。在力量練習中,應採用負荷較輕,動作較快的練習,或中等負荷的練習,適宜做速度性力量練習,以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運動單位的動員能力,改善肌肉協調工作的能力,避免過重的負荷練習和過長時間的靜力緊張練習,以防引起關節損傷,抑制骨骼生長。

2、速度素質

速度素質是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兒童少年時期,由於大腦皮質興奮性和提高過程靈活性高,反應快,所以國小階段是發展速度素質的良好時期。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適當安排一些頻率高和反應速度快的教學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發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質,宜於兒童少年練習,但在具體安排中應科學地控制練習的強度、距離的長短、重複的次數和間隔的時間。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練習跑步時,對技術有一定的要求,國小生不宜採用。

3、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勞的能力。耐力素質在兒童少年身體素質自然發展過程中,是較薄弱的環節。目前我省國小生耐力明顯下降,令人十分擔憂。體育教師不能不進行耐力練習,但也不要過多地進行耐力練習,耐力練習應作為全面身體素質練習的一個必要方面安排在計劃之中,但必須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距離,適當合理地安排中等強度的耐力練習,並有間歇地逐步延長持續時間,以便發展耐力素質。

4、靈敏素質

靈敏素質是指人體迅速改變體位、轉換動作、變換身體姿勢和方向的能力。靈敏與人體對空間定位和對時間感覺的能力有關,也和速度與力量素質的發展有關。靈敏是一種綜合素質。在體育教學中,可採用活動性遊戲和各種基本體操等方式,以促進靈敏素質的發展。

5、柔韌素質

柔韌素質是指運動時各關節的活動幅度或範圍。兒童少年關節的關節軟骨較厚,關節囊和韌帶的伸展性大,關節的運動幅度大於成人,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應注意發展柔韌性的練習。年齡越小,柔韌性越好,根據素質發展的這一年齡特徵,發展柔韌素質應從小抓起,與此同時,還應注意柔韌性與肌肉力量的相互關係,如年齡小做體操“橋”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韌性差,而是軀幹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身體素質雖然是通過人體各種基本活動和動作所表現出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體內在綜合機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體素質的狀況是衡量國小生體質強弱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兒童少年來説,機體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單一的練習會造成機體發展不均衡,體育教師應採用全面發展的身體練習,以利於他們身體各種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