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繪本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56K

幼兒園繪本教案(精品多篇)

大班繪本教案 篇一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各有各的本領。

2、感受故事的有趣,願意跟老師猜猜、講講。

二、活動準備:

實物(蘋果)多媒體課件動物圖片

三、活動過程:

1、回憶經驗,激發興趣。

(老師出示實物蘋果)

(1)寶寶,這是什麼?是一個怎樣的蘋果?你吃過蘋果嗎?是什麼味道的?

(2)蘋果長在哪裏呢?瞧,高高的樹上有許多紅蘋果,數一數有幾個蘋果?

2、猜猜講講

(1)誰來了?鼠小弟抬頭看着紅蘋果在想什麼?鼠小弟能吃到蘋果嗎?

(2)它正在想辦法的時候,誰來了?(出示小鳥、小猴圖片)小鳥、小猴它們也想吃樹上的蘋果,那它們能摘到蘋果嗎?小鳥會怎麼摘?(看PPT:小鳥飛到樹上摘了一個蘋果。同時在小鳥圖片旁貼上一個紅蘋果)小猴的方法同上。

鼠小弟看到小鳥和小猴都摘到了蘋果,它心裏會怎麼樣?

(3)瞧,又來了誰?(出示大象、長頸鹿圖片)它們能摘到蘋果嗎?大象會怎麼摘呢?(看PPT:大象有長長的鼻子一下子就摘了一個蘋果。同時在大象圖片旁貼上一個紅蘋果)長頸鹿的方法同上

(4)又來了誰?(出示袋鼠圖片)它能摘到蘋果嗎?

表演:老師手裏拿着蘋果,請一寶寶來做袋鼠,跳一跳,看看能摘得到嗎?

(看PPT:袋鼠跳得高,摘到了一個蘋果)

(5)又誰來了?(出示犀牛圖片)它能摘到蘋果嗎?怎麼摘?

(看PPT:犀牛力氣大,撞樹幹,蘋果就掉下來了,它也拿到了一個蘋果)表演:現在老師做大樹,請一寶寶來做犀牛,學撞樹幹(犀牛跑得快,撞樹幹,蘋果就掉下來了)

(6)小動物們用自己的本領摘到了蘋果,樹上的蘋果越來越少了,只剩下幾個了?現在鼠小弟心裏怎麼樣?(更加着急了)

3、動作模仿

(1)瞧,它在做什麼?(學小鳥飛)出示鼠小弟動作圖放在小鳥圖片後面。

它一邊學一邊想:要是我也會飛該有多好呀!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鼠小弟的樣子。

(2)方法同上:逐一出示鼠小弟的動作圖放在動物圖片的後面。

讓幼兒説説;鼠小弟在幹什麼?想什麼?

句型感受:要是我也有……那該有多好呀

(3)鼠小弟想了這麼多的辦法,它摘到蘋果了嗎?那我們來幫它想想辦法:怎樣能摘到樹上的蘋果?

4、情境設疑咦,鼠小弟在哪裏?它摘到蘋果了嗎?它怎麼會在樹上,是誰幫助了它呢,哦,原來是海獅幫助了它,海獅有什麼本領呢?(海獅用頂球的本領,把鼠小弟拋到了樹上,鼠小弟摘到了蘋果,你一個,我一個,它們吃得多開心呀!)

5、完整欣賞故事

6、寶寶,你們想吃蘋果嗎?那我們一起去和朋友們分享吧!

活動反思:

從實習到成為一個真正的幼兒園教師,這應該是我的第一次的公開教學活動,這次園內公開教學是針對早期閲讀這個領域的,我對繪本教學接觸和了解的不是很多,最終確定的是《想吃蘋果的鼠小弟》這個繪本,因為覺得這個繪本內容很有趣,雖然畫面很單一,沒有像其他的繪本那樣色彩豐富,但是裏面的圖片非常有趣和精彩,它沒有複雜和繁多的語言,只有精煉的畫面,生動活潑的小動物形象也是小班的孩子非常喜歡的。活動結束後,發現有好多值得反思的東西。

首先,從目標達成來説,我的第一個目標是:從鼠小弟想吃蘋果到達成願望的過程中感受鼠小弟的內心活動和故事的趣味,鼓勵幼兒大膽猜猜、説説。但是活動中並沒有重點展開或是體現,沒有讓幼兒去想像瞭解鼠小弟的內心活動,而是一個接着一個地出示小動物,只是問:“接下來又是誰來了?它是怎麼摘到蘋果的呢?”並沒有接着引導幼兒説:“鼠小弟心裏會怎麼想呢?(引導幼兒説“要是我也能……就好了”)”其實原本教案設計中是有的,但是在活動中就忘記了展開,所以這點我覺得活動的目標沒有達到是最大的失敗。

其次,在活動過程中,沒有注重環節的強弱緩輕,每個小動物的出場都是一樣的過程,雖然前面兩個小動物出場以後,我對後面的大象、長頸鹿和犀牛採用了連續出場的方式,但是由於不是自己放的幻燈片,感覺效果還是雷同,另外就是活動中我的言語表達我覺得還有欠缺,不夠生動,那樣的話,更能吸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最後要説的就是我的心態,活動中有點緊張,導致貫穿整個活動的“鼠小弟”形象一直都説成了“小老鼠”,活動開始後就有發現自己説錯了,但是已經沒辦法改過來了,只能硬着頭皮説下去。

總的來説,整個活動幼兒的表現還是比較活躍的,爭先恐後地回答問題並模仿着小動物的本領,最後海獅出場時我提問:“你們知道海獅有什麼本領麼?”有的。幼兒説會挖土,有的幼兒説會打洞,他們之所以會這麼説,是因為受了昨天活動中“小鼴鼠”的影響,但是我卻捏了把汗,就當我要告訴幼兒答案的時候沒有一個幼兒回答了:“海獅會在水裏面游泳,還是頂球呢。”這是因為他去過海洋館看到過海獅有了這方面的知識經驗,可見我們班的寶寶還是挺聰明的。

總之,整個活動過程有太多的不足之處,有太多需要自己反思的地方,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想在以後的任教生涯中這樣的公開教學機會還會有很多,我想通過每一次的活動逐步積累經驗,逐步學習和反思,讓自己有所提高。

小班繪本教案 篇二

目標

體驗閲讀的樂趣。

進一步熟悉故事情節,感受重複句式的特點,學習角色間的對話。

學習有序地翻閲圖書,跟隨故事講述的節奏翻頁,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準備

實物展示台,師幼人手一本繪本,小花裙、小貓、小鳥、大象等胸飾。

過程

一、有序翻頁,閲讀圖書

1.教師運用“打招呼”小遊戲,調動幼兒的閲讀興趣。

師:請你們把圖書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擺正。

師:眼睛看着書上的小姑娘,手指點在上面,和小姑娘打個招呼吧。

師: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和小動物打個招呼。

2.教師運用實物展示台,和幼兒同步翻閲圖書,指導幼兒正確翻頁。

(1) 看封面。

師幼一起指着封面上的問號,説出故事的名字“誰的腳印”。

(2)介紹翻書方法。

師:請你們把兩隻手放在書的兩邊,左手輕輕壓住書的左邊,用右手翻書。(鏡面示範。)

(3)教師用較慢的速度講故事,講述中要求幼兒用手指出畫面中的主要情節,眼睛跟隨畫面。一頁講完後,提醒幼兒翻頁。

二、角色表演,練習對話

1.教師和幼兒分別扮演小姑娘、小貓,表演對話。

師幼翻書至小花貓頁面。

(1)師:小姑娘問了什麼?小貓是怎樣回答的?我來扮演小姑娘,請小朋友扮演小花貓,一起來説説吧。

(2)請個別不善於表達的幼兒扮演小花貓,和教師扮演的小姑娘進行對話表演。

2.幼兒分組扮演小姑娘、小鳥,進行對話表演。

師幼翻書至小鳥頁面。

師:他們説了什麼?誰願意來扮演他們?

(1)請幼兒兩個一組表演對話。

(2)引導幼兒在對話中加入角色特點,用細細的聲音學小鳥講話。

師:小鳥那麼嬌小,它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呢?

(3)男女分組扮演角色進行對話表演。

3.幼兒模擬大象的聲音,進行對話表演。

師幼翻書至大象頁面。

(1)師:他們説了什麼?誰來試一下?

(2)學習用大象的聲音講話。

師:用什麼樣的聲音來説話會比較像大象呢?(粗粗的、比較低沉的聲音。)

(3)請女孩扮演小姑娘,男孩扮演大象,進行對話表演。

4.集體表達最後一句話。

師幼翻書至第18、19、20頁,一起學小姑娘用開心的聲音説:“我知道了,原來是我自己的鞋印呀。”

三、師幼一起邊閲讀邊講述

師:你們喜歡這本圖書嗎?讓我們再來看一遍吧,一邊看一邊跟着老師一起講故事。

四、整理收拾圖書

師:請把書合起來,送到書架上,摞成一疊

小班繪本教案 篇三

設計意圖:

繪本《我們要去捉狗熊》極具遊戲精神,描述了一家人克服種種困難前去捉熊,最後安全逃回家的故事。小班幼兒具有很強的同情心和泛靈意識,特別容易進入故事情境。如能借助故事情景,順應幼兒的知識經驗和興趣指向設計活動,能使動作練習變得有趣,讓幼兒百玩不厭。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是小班幼兒動作發展的目標之一。在我園,有一種質地極軟、彈性很好的海綿墊子,平時用來給孩子們進行爬、滾的練習。在這次活動中,根據故事情節的需要,它們變成了“又深又軟的爛泥潭”,幼兒在通過時需要把腳抬高、保持身體平衡,這種新的鍛鍊方式與平衡木做成的“橋”一起對不同水平幼兒的平衡能力形成了適度的挑戰,引發了幼兒強烈的活動慾望。

另外,在本活動中,我們把浴巾簡單地捲起來做成“寶寶”,讓幼兒帶着“寶寶”活動,既增加了動作難度、提高了鍛鍊效果、激發了幼兒興趣,又起到了安撫幼兒緊張情緒的作用。遊戲情境中的互動語言充滿人文氣息,不僅起到環節過渡的作用,還滲透了關愛、互助的價值觀。本活動融合了有關社會性、創造力和主動性等發展目標,具有促進幼兒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雙重價值。

目標:

1.練習在平衡木、海綿墊上行走,發展平衡能力。

2.能夠根據一定的路線行進,遵守遊戲規則。

3.敢於挑戰自己,並樂於跟同伴一起參加遊戲。

準備:

1、幼兒曾聽過故事《我們要去捉狗熊》。

2.在場地上,用地墊鋪成“家”,用紅、黃、藍三組海綿墊子當“爛泥潭”,用紅、黃、藍三組平衡木當“橋”,用紙箱等材料做“山洞”。

3.用浴巾做成的“寶寶”每人一個,紅、黃、藍三色的三角巾每人一塊系在脖子上。

4.請一位教師配合扮演“熊”。

過程:

一、熱身活動:和寶寶做遊戲

師:你喜歡你的寶寶嗎?你會帶他怎麼玩?

幼:我會背寶寶走路/我會抱着寶寶轉圈/我會扶着寶寶走路/我會舉着寶寶跳跳跳……

(幼兒每説到一種玩法,教師和幼兒便抱着“寶寶”一起做動作。)

師:寶寶累了,我們帶着寶寶安靜地休息一會兒吧。(幼兒搖“寶寶”睡覺,然後輕輕放下“寶寶”。)

二、情境遊戲:捉熊去

1.瞭解遊戲玩法和規則,初步嘗試玩遊戲。

師:還記得《我們要去捉狗熊》的故事嗎?故事講了什麼?

師:今天,我們也來玩捉狗熊的遊戲。大家看,這裏是小橋,前面有一塊大大的爛泥潭,遠處有一個山洞,山洞裏住着一隻大熊。寶寶這會兒睡着了,我們一起去捉熊,好不好?

師:請你先看看自己三角巾的顏色,然後從相同顏色的“小橋”和“爛泥潭”上走過去。

(幼兒走過“小橋”和“爛泥潭”,教師關注幼兒走“爛泥潭”時的表現。)

師:今天大熊不在家,讓我們沿着原路回去吧。

(析:第一次遊戲設置的“熊不在家”的情節,有利於幼兒在比較輕鬆的心理狀態下練習動作。)

2.交流行走的經驗,重點練習“踩”的動作。

師:剛才去大熊家的路上,哪裏最難走?誰還摔倒了?

幼:爛泥潭最難走了!

師:為什麼爛泥潭很難走?

幼:因為爛泥潭很軟/踩下去一個坑……

師:怎麼走才能不摔倒呢?

幼:要把腳抬得高一點。

師:你來試試看。

幼:要輕輕地、慢慢地走。

師:大家一起來試試。

師(小結):原來經過“爛泥潭”時要把腳抬高一點,然後輕輕地、慢慢地放下去,這樣就不會摔跤了。

師:好吧,趁着大熊這會兒不在家,我們再去練習練習!

(幼兒練習2~3遍。)

3.增加難度進行遊戲。

(1)抱着寶寶去捉熊。

師:我的寶寶也想跟着我去捉熊呢!你們的寶寶想不想去呢?

師:好,那我們就請不想去的寶寶看家吧。其他的寶寶和我們一起去捉熊。你們能保護好自己的寶寶嗎?怎麼保護呢?

幼:我抱好我的寶寶。

幼:我不摔跤,寶寶也不會摔跤。

(師幼一起抱着“寶寶”過“小橋”“爛泥潭”,到達“山洞”後,配班教師扮演大熊從“山洞”裏出來,慢慢追趕。大家原路逃回“家”。)

(析:一方面,幼兒抱了“寶寶”之後,動作難度加大;另一方面,“大熊”的存在營造出了緊張的氛圍。也加大了動作難度,從而有助於幼兒平衡能力的發展。)

(2)增加器材難度再次去捉熊。

師:大家快關上門。

師:剛才真是太緊張了,大熊追過來的時候,有兩個媽媽摔倒了,還有兩個爸爸從其他地方跑回家,差點迷路了。其實大熊的身體比我們重,他從爛泥潭裏經過時會陷得更深,走得更慢。只要我們不摔跤,他就一定追不上我們。

師:瞧,熊在做什麼?

幼:熊把“橋”變長了!

幼:熊還把“爛泥潭”變得更深了。

幼:他不想讓我們去捉他。

師:你們還敢去捉熊嗎?能順利地走到熊那裏去嗎?走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幼:我們要小心。

師:是的,我們不光自己要小心,還要相互幫助,看到有人摔倒了,旁邊的人可以扶一下。

幼:我們要把腳抬得更高。

師:好,我們帶上寶寶出發吧!

(“大熊”低聲吼着,慢慢地從“山洞”裏出來追趕幼兒。)

(析:在遊戲中,幼兒容易因情緒激動而導致動作變形甚至摔倒,因此,“大熊”只是慢速追趕,以減少幼兒的遊戲緊張感,切合小班幼兒的心理特徵。)

4.轉變情節進行遊戲。

師:我們安全地回家了,門也關緊了。你們聽到大熊説什麼了嗎?(“大熊”在“山洞”裏喊話。)

幼:大熊很傷心。

幼:大熊説他不想抓我們,想跟我們做遊戲。

師:大熊不想抓我們,只是想跟我們做遊戲。那你們願意跟他做朋友嗎?

幼:我們跟大熊做朋友吧!

師:怎麼才能讓大熊明白我們的意思呢?

幼:我們去好好跟他説。

幼:我們站在山洞夕卜面跟他説。

幼:我們唱一首歌給他聽。

(幼兒通過“小橋”和“爛泥潭”走到“山洞”外面,去安慰“大熊”,跟“大熊”做朋友。)

熊:你們好,我也有一個寶寶,你們想跟我的寶寶做朋友嗎?

幼:好啊/原來大熊也有寶寶……

師:我們請大熊到我們家去做客,好嗎?

(幼兒一起沿着原路返回。)

(析:隨着遊戲情節的發展,幼兒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他們帶着對熊的理解和同情,又一次踏上了“找熊”的路,從而使重複的動作練習變得輕鬆有趣。另外,變化的情節也激發了幼兒關心別人、主動與他人交流的願望。)

三、整理活動:學大熊與寶寶做遊戲

師:大熊平時是怎麼跟寶寶做遊戲的呢?讓我們跟着“大熊”一起帶寶寶玩吧。

熊:我會帶着寶寶騎馬(把寶寶放在膝蓋上顛一顛),我會帶着寶寶滑滑梯(讓寶寶從膝蓋往下滑),我還會讓寶寶在我的身上滾一滾(讓寶寶在腹部滾動)。

(幼兒跟隨“大熊”一起做放鬆動作。)

(析:讓幼兒和“大熊”一起帶“寶寶”遊戲,自然轉入安靜的整理活動,既承接了前面的遊戲情節,又起到了放鬆幼兒身體、調整幼兒心理的作用。)

小班繪本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閲讀畫面,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

2、知道咬指甲是一種不衞生的行為,會影響身體健康。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大頭飾(妞妞) 活動過程實錄

一、歌曲《敲門》導入

伴隨音樂開門出示妞妞圖片,今天來了一位新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妞妞,妞妞以前有一個不好的習慣,不過後來她改正了,讓我們一起聽聽故事裏説了些什麼吧!

二、多媒體課件閲讀

1、介紹故事題目,故事的題目叫《咯吱咯吱》,出示字卡“咯吱咯吱”,是形容一種聲音的詞。

2、教師和幼兒一起看課件,理解故事內容

1)看第一幅圖,小朋友在幹什麼?(聽老師講故事)妞妞的表情是怎樣的(高興)

2)看第二幅圖,請小朋友猜測“咯吱咯吱”是什麼聲音呢?(老鼠叫的聲音、開門的聲音、吹樹葉的聲音)幼兒猜測。讓我們聽聽那些小朋友以為是什麼聲音了?(是小老鼠的聲音吧?是小精靈的聲音吧?)“咯吱咯吱”到底是什麼聲音呢?(是妞妞咬指甲的聲音)

3)當小夥伴發現了妞妞咬指甲後,妞妞的表情是什麼樣的?(不高興、不好意思)你想對妞妞説什麼話嗎?(咬指甲不衞生,咬指甲會肚子疼的。.。.。.)猜一猜老師會對妞妞説什麼?妞妞以後還會咬指甲嗎?

教師小結:個故事講了妞妞喜歡咬指甲,被大家發現了,妞妞很不好意思,老師教育了妞妞,妞妞就改正了,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

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老師講得時候,請小朋友仔細聽老師和小朋友説得話。

4、討論:

1)你認為還有什麼事不好的習慣?你有不好的習慣嗎?

2)看到小夥伴有不好的習慣你會對他説些什麼?

三、遊戲:

送笑臉和哭臉 教師逐圖出示多媒體課件圖片,請幼兒先判斷圖上的行為好與否,並説出理由,為好習慣的行為總笑臉,壞習慣的行為送哭臉。

第一幅圖:摳鼻子(哭臉)

幼兒:這種行為不正確,摳鼻子容易引起鼻子流鼻血。指 甲裏還有好多細菌,會引起其他疾病。

第二幅圖:刷牙(笑臉)

幼兒:這種行為很正確,我們要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保持牙齒的清潔。

第三幅圖:洗手(笑臉)

幼兒:這種行為很正確,我們要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知道手髒了要洗手,户外活動後要洗手。.。.。

第四幅圖:亂扔西瓜皮(哭臉)

幼兒: 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亂扔瓜皮紙屑會影響環境衞生 ,不利於人的身體健康,我們要養成廢物入箱的好習慣。

四、散性思維練習

1、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引導幼兒解決問題

討論:

(1)假如我們在馬路上遇到了壞人,應該怎麼辦?

(2)爸爸媽媽不在家,有陌生人來敲門,我們應該怎麼辦?

2、教師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