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教案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7W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教案:

一、課標分析

課標:(1)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佈。

(2)舉例説明地域文化對人口的影響。

本條“標準”的具體含義如下:

A、讓學生知道什麼是人口增長模式

B、讓學生學會將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進行比較

C、讓學生會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樣分佈的。

D、讓學生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對人口出生率的影響

把這三點放在一個“課標”中,是因為三者是密切聯繫的。當學生在分析某一個增長模式的特點時,必然涉及人口增長的影響因素,而這些影響因素的現狀不同,又一定會與區域發展聯繫起來,實際上不同增長模式的分佈,反映的就是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的地區分佈。

本“課標”沒有要求學生記憶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特別強調“分析”,所以教師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可以先為學生提供一些人口數據,引導學生通過圖表得出人口增長模式,再使用學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點,幫助學生理解每種人口增長模式的意義。

在學習評價中,各種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應該是評價活動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為考核學生是否記住的內容。所以教師在設計評價習題時要注意這點。

二、教材分析

人口及人口問題是人與環境關係發展中的基本問題,是一切人文地理學習內容的核心.教材安排在必修2的第一章第一節,對其他章節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並將滲透到各個方面的內容. “舉例説明地域文化對人口或城市的影響”的課標要求部分教材沒有相應的單獨章節內容,都分散揉到第一第二章中,需要去分析挖掘教材.

三、學情分析

人口及人口問題的基本知識,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中的地理課及生物課中都已經學過。高中地理的學習是把義務教育階段的感受型為主的學習上升到理性層面.

人口問題與實際生活聯繫十分密切,也是普遍被關注的問題. 高中學生具備一定的調查研究、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對地理問題深層次的探究能力,開放性思維能力及解決地理實際問題能力。雖然在國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因不同學生的基礎知識差異較大,且還不能形成知識結構,需合作學習,並培養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長的決定因素、時間差異和空間差異。

2、瞭解人口增長模式的含義、類型並能理解其轉變的原因及時空分佈。

3、理解地域文化對人口的影響。

4、掌握地理曲線統計圖和柱狀統計圖的讀圖方法與繪圖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圖分析,讓學生歸納不同時期人口增長的特徵和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差異,理解相應國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藉助圖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討論,並通過繪製圖表,讓學生歸納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徵及差異,引導學生對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形成、轉變進行深入地分析。

3、結合調查分析,利用鄉土地理進一步理解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可持續發展觀,初步形成正確的全球意識。

2、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理解。

3、關注家鄉的人口問題,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五、教學重點

1、理解人口數量增長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

2、理解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徵和轉變原因及分佈特點。

六、教學難點

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及其原因。

七、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比較法 調查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 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

八、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九、課時安排

2課時

十、教學過程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知識點:

1、10年來人口增長

歷史時期 人類的生產勞動 人口數量和增長情況 人口變化的原因

農業革命之前 主要從事採集和狩獵 人口數量化少,增長緩慢 人們獲取食物的能力低,抵禦疾病和災難水平差,死亡率高

農業革命至工業革命期間 利用簡單的工具從事農業活動 人口數量增多,增長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術發展,食物供應變得穩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業革命以後 工業生產活動迅速擴大和發展 人口數量繼續增加,增長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人類不斷壯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們能獲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醫療服務,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長最根本因素:生產力水平的高低

決定因素: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差異

自然增長率水平人口增長特點及成因 今後變化趨勢

發達國家 保持較低水平受生育觀念、生活質量、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增長緩慢 今後幾十年,人口數量將比較穩定,一些國家還會逐漸減少

發展中國家 水平較高 由於政治獨立,民族經濟發展,醫療衞生事業進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長很快 採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長速度將趨緩,但人口數量還將增加

中國 水平較低 增長緩慢 人口基數大

4、人口的發展一定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

5、人口增長模式與相應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 人口問題

歷 原始低增長階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 人口增長過快

史 加速增長階段———“高低高”模式——傳統型——————兒童比重過大

軌 增長減緩階段—— 人口增長緩慢

跡 低速增長階段——“低低低”模式——現代型———————人口老齡化

6、影響人口模式轉變的因素:生產力水平、國家政策、自然環境、社會福利、文化觀念

7、為什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模式尚未進入現代型?

生產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會制度。

8、人口遷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範圍內發生改變。

人口遷移三要素:居住地變更、時間上長期性(1年以上)、市空間位置變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9、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人口遷移和人口數量增減。

10、我國人口遷移的意義:調節人口空間分佈和人才短缺;加強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異。

看過“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教案”的還看了:

1.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節教案

2.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節教案

3.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單元教案

4.高一地理必修2教案

5.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二章教案

6.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教案

7.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試卷及答案

8.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第一節教案

9.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試題及答案

10.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