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江保衞戰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7W

大江保衞戰教案精品多篇

大江保衞戰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三個典型事蹟,從側面體會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激發對子弟兵的敬仰。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句子的訓練,感受長江遇特大洪水的旋急形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運用各種手段,通過激勵、點撥、引導,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之深刻體會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衞大堤和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三個富有典型意義的材料,敍議結合,以情動人,從三個不同側面體會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體會課文中有關句子的思想感情。

難點:從課文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會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與人民羣眾的魚水深情激發對子弟兵的敬仰之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感情朗讀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5分)

1、出示長江風景圖,師述:

長江,我國的第一大江,她哺育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長江風景秀麗,氣勢磅礴。可是一向温順的它卻在1998年的夏天出事了。而且在這件事情中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們還特別譜寫了一首歌頌這些英雄的讚歌,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同學們想聽一聽嗎?(播放錄音“為了誰”)

2、師問: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是讚揚誰的嗎?生齊答。(人民解放軍)

那為什麼要讚揚他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

二、初讀課文(10分)

1、板書課題(22.大江保衞戰),生齊讀課題

提問:“大江”指的就是?生:長江

2、生自讀課文,要求在讀的時候咬準字音,把句子讀順。

3、檢查自讀效果:

(1)按課文分段請6個學生分別讀,在讀中相機正音。

標出幾個容易讀錯的音:崩(bēng)塌一綹(liǔ)電杆(gān)血(xuè)肉之軀

(2)質疑:讀了課文之後,同學們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指名説)那哪些自然段寫的是搶險護堤,(2-4)哪些自然段寫的是救人呢(5)?

(3)那麼這節課我們重點來學習子弟兵搶險的這些部分,就讓我們走進這場“大江保衞戰”。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10分)

1、[錄像:電閃雷鳴]師配音: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場接着一場。奔騰不息的長江,轉瞬間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課件:出長江流域圖,指長江、荊江、武漢、九江等地理

位置]荊江出現險情!武漢出現險情!九江出現險情!長江中下游地區全面告急。

2、同學們知道嗎?A、資料:長江中下游平原區人口密集,是我國工農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但由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區地面高度普遍低於高洪水位數米至10餘米,完全依靠兩岸江堤抵擋洪水。

B、提問:常言道:水火不留情,萬一大江決堤會造成什麼後果?生討論。

師小結:是呀,如果大江決堤,那麼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將受到巨大的威脅,此時此刻,情況真是(板書:萬分危急)。看課文,課件出示課文中用了三個(告急)、三個(感歎號)和一個(省略號),這讓我們感覺到情況的(萬分危急)

C、如何把這種危急的情況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3、過渡:災情就是命令,災區就是戰場。看,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進。(點擊課件:出示部隊出發的圖片和文字,齊讀)

4、同學們看到了:

解放軍官兵們在炎炎烈日下,朝着大江——挺進

在瓢潑大雨中,朝着大江

不分白天不分黑夜的,朝着大江

這就是---------生答-日夜兼程。你從“日夜兼程”這個詞中體會到了什麼?情況非常危急;人民子弟兵心中的着急,以及他們的英勇無畏。他們是急人民所急呀,再把這個句子讀一讀。齊讀

5、教師深情講述:是啊,此時此刻,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勝利!所以,幾十萬解放軍官兵將和幾百萬人民羣眾一起,打響一場氣壯山河的[讀題目:大江保衞戰,],他們將與洪魔進行殊死博鬥,進行一場驚心動魄的——讀題目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課文是怎樣描寫這場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衞戰的?請大家默讀

第2自然段,找出官兵搶時間護大堤的句子。可以勾畫,圈出重點詞,也可以朗讀品味。

2、你找到哪一句?説説體會。這些句子中哪些詞語最能體現官兵搶險的速度快?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3、學生反饋,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4、大家在搶時間、搶速度,腳趾割破了卻全然不顧,因為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課件]齊讀:大堤,保住大堤。(加手勢)

人民戰士為人民,正是鋼鐵般的意志,堅定了他們心中唯一的信念,那就是[課件]生讀:大堤,保住大堤。(加手勢)

5、創設情景:狂風捲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戰士們高聲喊道:[課件](引讀)狂風為我吶喊…

6、[課件]師:看,洪水肆虐,眼看大堤就要保不住了,戰士們怎麼辦?讀讀課文中句子。齊讀。

來看,這是課文中的插圖,圖上畫的就是解放軍戰士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築起的一道——人牆,這就是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吶,你們願意加入這抗洪的人潮中來嗎?生演示

7、戰士們,狂風來了怕不怕?暴雨來了怕不怕?巨浪來了怕不怕?對,英勇的戰士們,讓我們一起高喊:[出課件:抗洪口號:狂風為我們吶喊。。。為我們加油]

8、師:好一羣樂觀的戰士!難道你們的身體真是鐵打的嗎?你們的身體也是血肉之軀啊,但是你們又着鋼鐵般的意志,你們真是一羣錚錚鐵漢啊![板書:錚錚鐵漢]理解。

9、過渡(語調弱):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終於保住了,此時的官兵們已是怎麼樣?(傷痕累累)。同學們,老師把這感人的畫面帶來了,請看(出示畫面[課件:搶險後的官兵])

面對着這羣疲憊不堪的抗洪戰士,面對着這羣傷痕累累的錚錚鐵漢,你們想説些什麼?

10、我們的老百姓也對子弟兵們也充滿了無比的敬意,他們把這份深情融入到了一幅對聯當中,課件出示[點課件:出對聯],指名讀,正音指導:這是老百姓對人民子弟兵的愛呀,師範讀。(讀得再深情些)齊讀這副對聯,是對人民子弟兵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中英雄形象真實寫照

11、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卻是氣壯山河,驚心動魄呀!齊讀第二段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如果説剛才描寫的是一組抗洪搶險的羣英圖,那第4自然段就是對連長黃曉文的一個大特寫。

2、默讀第四自然段,劃出令你感動的句子?體會一下黃曉文是一個怎樣的戰士?指名

做上批註,全班交流。請2、3個回答。

3、描寫的時候主要抓住了什麼對人物進行描寫?動作。還寫到了什麼?語言。抓住語言和動作品讀體會。

4、從黃曉文身上,我們再次感受到了錚錚鐵漢的本色,像黃曉文這樣的戰士僅僅是一個嗎?雖然只寫了黃曉文一個,但卻代表的`是一個整體,“在那幾十個難忘……事蹟啊!”

五、小結課文,昇華情感

是啊,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像黃曉文這樣的戰士用他們鋼鐵般的意志,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讚歌,讓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這首歌(播放“為了誰”)。現在,你們知道這些子弟兵是為了誰嗎?是為了我們的祖國,為了我們的人民呀!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感受[出示對聯],師生齊讀。

《大江保衞戰》 篇二

在上《大江保衞戰》前夕,我試着在網上去找有關解放軍戰士與洪水作戰的錄像,沒想到,居然被我找到了別的老師剪輯好的《大江保衞戰》的錄像。

點下了“播放”,我便看到了一組組令人感動的鏡頭,再配上《為了誰》這首曲子,我的眼中當時就噙滿淚花。好啊!真好的視頻!我不能錯過這次讓學生感動的機會!我要讓這段視頻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於是我就思考,究竟在什麼時候插入這個視頻起到的效果最顯著呢?這篇文章中的第五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而且是描述了戰士們如何拯救羣眾的,與視頻的內容較符合,就放這裏吧,感情到位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到學生對這一段文字的記憶呢。

課堂上,我從戰士們搶險保堤過渡到拯救羣眾,在讓他們自由讀完第五自然段後,我對他們説:“讀完了這一段,戰士們的身影一定浮現在你的腦海裏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夏天。”接着,我放出了那段視頻。孩子們望着片中的解放軍戰士,沉默了,被他們大無畏的精神所震撼。視頻結束後,在我一句“片中,哪一個鏡頭感動了你?”之後,孩子們各抒己見起來。他們看到了組成人牆的戰士們浸泡在水中,他們看到了肩頭抗着麻袋的戰士們,身上泥濘不堪,他們看到了為了讓羣眾脱險,戰士們冒着生命危險跳入水中……其中有個孩子的發言我極其欣賞,她説:“每個解放軍都有他自己的爸爸媽媽,説不定他的家鄉也在遭受着洪水的襲擊,可是他並沒有選擇回去照顧自己的父母雙親,而是選擇留在了這裏,因為在這些戰士心中,國家的財產,老百姓的生命是比什麼都重要的。”帶着這樣的感情,孩子連讀了兩遍第五自然段,感情一遍比一遍到位,有的女孩子甚至用紙巾拭擦着眼角。這一課就在孩子們的朗讀中結束了。

1998年的夏天確實是個難忘的夏天,在那個時候,班上的孩子也就四、五歲大,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娃娃。今天的這一課,我希望他們能明白,課文中的這些戰士們才是這世界上最可愛的人。哪裏有洪水,哪裏就有軍旗飄揚;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軍徽閃爍。

《大江保衞戰》 篇三

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針對教壇中公開課“作秀”現象,越來越多的教師高聲呼籲:語文閲讀教學公開課應充分追求常態下的真實、樸素。為此,許多教師對所謂的“真實、樸素”的理解出現了偏差,認為所有的公開課不應該將同一教學內容在不同班級翻來覆去地上個“滾瓜爛熟”,否則,就失去了公開課原汁原味的“真實、樸素”。殊不知,一堂真正意義上的“好課”,是需要教師不斷地用情去澆灌文本,用心去喚醒學生,不斷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動自我。這是一個學會反思、追求完美的過程,這是一個走進學生,熔鍊自我的“重生”過程。因此,我認為,將同一教學內容在不同班級翻來覆去地“煉課”,是促進教師不斷成長,獲得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我就以公開課《大江保衞戰》開課之前的“煉課”經歷,來回顧在此過程中的種種感受、收穫和成長。

第一次所謂的“理想設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喚醒生活積累,創設緊張氣氛

1、談話:2004年年底,印尼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外的特大海嘯,誰能給大家介紹有關情況。

2、學生作介紹。(當學生介紹到“洪水肆虐”的情景時,教師相機出示第一自然段中有關詞句。)

二、學習第一段——採用“電影特寫”,激情走入文本。

過渡:除了海嘯,無休止的暴雨同樣能造成洪水氾濫,請看——

(1)學習第一層。

(出示: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場接着一場,奔騰不息的長江,轉瞬間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

①齊讀。

②出示地圖,介紹長江、荊江、武漢、九江等地理位置。

③指導感情朗讀。(讀出緊張的氣氛)

提示:一連3個“!”説明了什麼?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當時的情景?萬一大江決堤會造成什麼後果?如何把這種危急的情況讀出來?

過渡: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萬一這些地方失守,將會給人民、給國家帶來多大的損失。災情就是命令,於是——

(2)學習第二層。

(出示: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進。)

①齊讀,他們去幹什麼?

②你從“日夜兼程”“挺進”體會到什麼?

③再讀,讀出“心急如焚,急人民所急”的心情。

3、教師小結:是啊,此時此刻,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勝利!所以,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羣眾一起,戰洪水,鬥惡浪,打響了驚心動魄、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衞戰》

三、揭題釋題——抓住關鍵字,指導學生審題。

1、板題,讀題。

2、釋題:題目中的關鍵字是什麼?你認為課文圍繞着“戰”字,會寫哪些內容?(為什麼戰?怎樣戰?戰的結果如何?)

四、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中心

1、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部分寫了什麼?(即“為什麼戰?”)

2、學生初讀課文,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思考:

(1)“怎樣戰?”“戰的結果怎樣?”分別在課文中的哪幾個自然段?

(2)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熱情讚頌瞭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精神風貌)

(3)為了讚頌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精神風貌,着重向我們介紹了哪三件感人的事蹟?(大堤搶險、鐵漢本色、救護遇難羣眾)

3、結合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五、精讀第二段——感受偉大精神,領悟寫作方法。

1、學習“大堤搶險”部分。

(1)學生自學,畫出直接描寫人民子弟兵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精神的詞句,並在旁邊寫一寫批註。

(2)同桌交流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3)觀察課文插圖,進行説話訓練:在長江大堤旁,我看到了這樣一幅感人的畫面。

(4)指導朗讀。

(5)(出示環境描寫的句子)提問:這些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可以結合《爺爺的蘆笛》一文的環境描寫進行教學提示。)

2、學習“鐵漢本色”部分。

(1)自讀,用自己的話向同學介紹黃曉文的事蹟。

(2)理解“在那幾十個難忘……事蹟啊!”説説這句話的含義。

(3)指導朗讀。

3、學習“救護遇難羣眾”部分。

(1)用“——”畫出一句排比句,想一想,從中體會到什麼?

(2)文中的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

(3)為什麼稱人民子弟兵為“大救星”?

(4)指導朗讀、背誦。

4、指導領悟“選材精當,敍議結合”的寫作特色。

(1)在大江保衞戰中有許多感人肺腑的事蹟,作者為什麼選這三件事例來寫?

(2)根據學生平時的日記進行寫作指導。

六、學習第三段——回顧全文內容,明白結構順序。

1、齊讀。

2、這段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七、佈置作業——

1、造句。(1)驚心動魄(2)閃爍

2、背誦第五自然段。

3、寫一篇讀後感。

[評議]

一個自以為“理想設計”能使師生激情澎湃的語文課,竟然上得波瀾不驚,興味索然。評課中,大家的主要觀點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

1、課文導入遠兜遠走,效果不佳。印尼海嘯雖然近在眼前,然而由於大多數學生缺乏對世界大事的關注,也就沒有所謂的“生活積累”,所以,課堂上師生之間未能引起情感共鳴,沒有起到為學習課文創設下緊張的氣氛。

2、朗讀感悟不痛不癢,浮於表面。對於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對一羣涉世不深的學生來説,如果教者不引導學生對相關資料的收集,缺少設身處地的情感體驗,僅僅*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咬文嚼字”,那麼,學生的朗讀感悟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個“冷眼旁觀者”的冷靜剖析。

3、情感激發忽冷忽熱,“淺嘗輒止”。這是一堂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主線的課,但是整堂課中,學生與教材,與戰士,與教師間卻存在着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學生始終未能深入地走進教材,沒有被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所感染。

[反思]

之一:語文課,是以教師為起點,還是以學生實際為起點?

俗話説“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直以來我都非常重視課文的導入設計。然而在《大江保衞戰》一文的教學中,我發現設計的過程中,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語文課,是以教師為起點,還是以學生實際為起點?假如設計是從教師的興趣愛好、知識結構為起點,那麼,就會造成本課中“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冷場”局面。建夠主義理論又一次提醒我: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才是教學活動的起點。脱離了學生的生活認知去解讀文本,絕對產生不了超越文本的情感和精神。所以,作為一個教師,我們要學會“從下看上”,即從“學”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需要,學生的發展狀況,以及學生髮展能力和素質,以此為出發點來設計、反思“教”的行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否則,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將成為一句空話。

之二:語文課,有了“摳”課文,是否需要“開”資源?

以前我總是認為,閲讀教學只要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進行“咬文嚼字”,引導學生以各種形式進行朗讀,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並有所體驗,語文課就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了。《大江保衞戰》一文的教學使我明白,如果語文教學把教學目標僅僅定位在學生學習語文這個層面上,起點應該是很低的。新課程不僅關注學生“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還非常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因此,現代的語文教學,不僅要用好教材,更要廣開各種有利的資源,使這些資源為閲讀教學服務,讓學生的朗讀感悟真正融進自己的精神和靈魂,從而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更能獲得享受語文所帶來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愉悦。

之三:語文課,在新理念的引領下,如何穿上新鞋走新路?

綜觀全過程,我發現,情感激發的“忽冷忽熱”主要是我教學理念的“鐘擺式”造成的。採用“電影鏡頭特寫”的方式導入課文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未讀文就先有其情”,教師應該抓住這個良好的開端,披情入文,直奔課文重點內容的學習,然而我卻“淺嘗輒止”,回過頭去釋題審題,硬生生地把原本以進入扮演角色的演員拉出了劇本之外。這種“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學,使我屢次錯過了把課堂的“情緒場”推向更高層次的最佳機會。

第二次的“喜憂參半”和第三次的“激情澎湃”

一、[導入部分的調整]

●導入設計一:對聯導入,把握主題

1、出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震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問:這副對聯告訴我們什麼?

過渡:讓我們關心1998年夏天發生的一件國家大事。(板書課題)

2、抓關鍵字,指導審題。

(1)題目中的關鍵字是什麼?為什麼把抗洪水戰惡浪當成一場“戰鬥”?

(2)一提到“戰鬥”,你眼前會出現怎樣的情景?

【實踐與反思:把“揭題審題”提至導入環節,是為了突出説明“抗洪水戰惡浪”的過程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鬥”,並試圖通過兩個“戰鬥”的比較,讓學生認識到抗洪救險雖然不見硝煙,但同樣充滿險惡,人民子弟兵隨時隨地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原以為學生對戰鬥非常熟悉,一提及戰鬥便會有聲有色地描繪出戰場上硝煙瀰漫、戰士們奮力殺敵的情景。然而教學中學生反應平平,根本沒有觸到戰鬥的激烈與緊張。剖析原因,才發現,我忽視了“時代環境”的差別。由於我們所處的是新中國成立不久的時代,當時電影電視的內容大多數是“打仗片”,所以對“戰鬥”的概念非常清晰;而當代孩子所處的是和平、發展的年代,所以“戰爭”對於他們來説,只是一個既遙遠又陌生的文字代號。】

●導入設計二:對聯引入,歌曲導情。

1、明朝顧憲成曾寫過一副著名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震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指名學生説説大意。)

2、1998年夏天,我國就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牽動了數百萬人的心。為了歌頌在這件事中湧現的許多無名英雄,有人滿懷激情譜寫了這樣一首歌,請看——(播放vcd:歌曲《為了誰》)思考:這首歌讚的是誰?他們的所作所為又是為了誰?

【實踐與反思:這種“單刀直入”式的導入,使學生上課伊始就入情入境,歌曲中出現的一副副感人的背景畫面,不僅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設下了鋪墊,更為學生與文本、教師之間的情感共振積蓄了情感。】

二、學習第一段——鏡頭特寫,走進文本。

(1)學習第一層。

(出示: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場接着一場,奔騰不息的長江,轉瞬間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

①指名讀。(根據學生讀的情況,請學生説説為什麼要讀出緊張的語氣。)

②相關資料鏈接

a、出示地圖,介紹長江、荊江、武漢、九江等地理位置。

b、資料:長江中下游平原區人口密集,工礦企業林立,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是我國工農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但由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區地面高度普遍低於高洪水位數米至10餘米,完全依*兩岸3000餘公里的幹堤,30000餘公里的支堤抵擋抵擋洪水,洪澇災害威脅頻繁嚴重。

[可結合這幾個問題展開討論理解:萬一大江決堤會造成什麼後果?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當時的情景?如何把這種危急的情況讀出來?]

③集體感情朗讀。(讀出萬分危急的氣氛)

過渡: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萬一這些地方失守,將會給人民、給國家帶來多大的損失。災情就是命令,於是——

(2)學習第二層。

(出示: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進。)

①齊讀,他們去幹什麼?

②你從“日夜兼程”“挺進”體會到什麼?

③再讀,讀出“心急如焚,急人民所急”的心情。

3、教師小結:是啊,此時此刻,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勝利!所以,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羣眾一起,戰洪水,鬥惡浪,打響了驚心動魄、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衞戰》

【實踐與反思:由於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學生相關資料的鏈接,學生對“危害”的程度有了清楚的認識,從而克服了原先對“危害”認識的“紙上談兵”,因此,學生的感悟更深刻,朗讀更到位。】

三、[精讀第二段的調整]

●第二段設計:自主閲讀,體驗精神。

1、學習“大堤搶險”部分。

(1)7月27日凌晨兩點,當九江賽城湖的大堤塌陷的時候,四百多名官兵是怎麼想、怎麼做、怎麼説的?讓我們打開課文,走進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和英雄們一起經歷那激動人心的分分秒秒吧。在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反覆讀,仔細品,還可以在課文的空白處記下自己閲讀時的所思、所感、所疑。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閲讀課文,並注出自己的閲讀感受。

(3)研讀交流,體驗精神。

a、小組交流。

b、集體交流。(重點圍繞“行動神速、意志堅強、積極樂觀的心態”這幾個方面展開。)

c、教師小結:是呀,感人的場面説也説不完,英雄的事蹟道也道不盡,正如書中對聯所寫:“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學生齊讀對聯,邊讀邊想象戰士們抗洪水戰惡浪的情景,

d、説話訓練:讀着這副對聯,我彷彿聽到了,看到了。

e、指導感情朗讀。

2、學習“鐵漢本色”部分。

(1)自讀,用自己的話向同學介紹黃曉文的事蹟。(緊緊扣住“扎”“來不及了”“湧”)

(2)理解“在那幾十個難忘……事蹟啊!”説説這句話的含義。

(3)指名介紹課前學生蒐集的有關資料,教師相機進行補充説明。

(4)指導朗讀。

3、學習“救護遇難羣眾”部分。

(1)個性朗讀。

(2)聯繫上文理解“哪裏有洪水,哪裏就有軍旗飄揚;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軍徽閃爍。”

(可以圍繞文中的排比句、省略號等展開。教師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3)引讀“滔滔洪水中的羣眾……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

【實踐與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抓住課文中折射戰士們“奮不顧身、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偉大精神的重點詞句,通過摳詞摳句,細細品味,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深入感悟;並通過説的訓練和相關資料的介紹,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走近英雄,從而使戰士們的英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深深地紮下根。這一系列的設計,不僅激活了語言文字,還積蓄了學生內心的“情感風暴”,從而將“讀、説、聽”與“感、悟、思、情”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這樣的教學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要為出發點,既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要注重人文和語文的有機結合,使語文課達到了“享受語文”的極至目標。】

四、[結束部分的調整]

●結束設計一: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讚歌,用自己頑強的意志立下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出示最後一節內容)學生大聲齊讀兩遍。

●結束設計二: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讚歌,用自己頑強的意志立下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出示最後一節內容)學生大聲齊讀兩遍。

2、(以歌曲《為了誰》為音樂背景,教師動情地説)同學們,經歷了1998年夏天那一場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衞戰,此時此刻,你想説些什麼呢?

3、的確,偉大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結合最近幾年發生的國家大事來證明這一點,如抗擊非典、勇戰禽流感等)。

4、集體起立,大聲朗讀三遍“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實踐與反思:由於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不斷積蓄情感的過程,因此,課文接近尾聲時,師生的情感如決堤的洪水一觸即發,教師應充分抓住成熟的時機,將滲透於語言文字之中的精神進行昇華、內化,然而“設計一”卻錯過了良機,使語文的學習“戛然而止”,意猶未盡。與之相比,“設計二”則巧妙地引導師生將噴薄而出的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無論是説還是讀,都充滿了發自肺腑的崇敬、驕傲和自豪,從而使整堂課在激情澎湃中圓滿結束。】

五、佈置作業(同第一次)。

【實踐與反思:思索或許是令人痛苦而備受煎熬的,然而,如果沒有前兩次的實踐以及在此實踐基礎上的反思,又怎麼會有第三次精彩的“重生”?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一個育人者,一個文明火炬的傳遞者,我們不僅要成為一個實踐者,更應成為一個思考者!】

大江保衞戰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能通過對具體語言文字的感悟和朗讀,感悟人民解放軍心繫人民、團結抗洪、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

學習重、難點:

抓住重點詞語,感悟人民解放軍心繫人民、團結抗洪、應用無畏的獻身精神。

一、課前延伸

▲學習目標

1.預習課文,獨立解決生字詞。

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方法步驟

1.預習生字詞

(1)正確認讀生字詞

(2)描紅

(3)熟練組詞

2.預習課文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標出文章的自然段。

(3)畫出文中的生字詞和四字詞語。

3.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課文主要通過描述(x)和(x)這兩個事例,表現瞭解放軍官兵在大江保衞戰中的驚心動魄場面、錚錚鐵漢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蹟。

4.查找98抗洪的資料

5.寫出預習中不明白的問題

二、課內探究

(一)創設情境

播放視頻

(二)同伴互助

▲學習目標

1.同伴合作解決生字詞和課文,提高學習效率。

2.教師抽查,督促學習。

★方法步驟

1.同伴互查生字詞。

2.同伴互查課文第2、4自然段

3.反饋展示

(三)自主學習

▲學習目標:有感情地熟讀課文,對重點的語句進行理解分析。

★方法步驟:

默讀課文2-4自然段:畫出文中令你感動的詞句,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邊簡單寫體會。

※早完成的同學,帶着自己的感受朗讀畫出來的句子。

(四)合作探究

▲學習目標:通過交流,解決問題,梳理疑難。

★方法步驟:

1.小組長安排組員按照由4-1的順序,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句,每人選擇一處有感情地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

2.小組成員共同推選代表,彙報交流。

※完成以後,小組長組織組員坐端正,準備彙報。

(五)精講點撥

1.老師根據同學們的回答,進行適當地補充、點撥,並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有感情地朗讀。

(六)鞏固拓展

▲學習目標:

1.檢測對本課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

2.閲讀補充材料,感悟人民子弟兵錚錚鐵漢的英雄本色。

3.通過寫話練習,進行生成性訓練。

★內容步驟:

1.鞏固檢測

★方法步驟:

背誦第5自然段

2.補充閲讀

★方法步驟:

(1)快速閲讀。

(2)思考:讀了文章,你有什麼感受?

(3)同伴交流。

3.拓展提升

寫話練習: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內心一定有所感悟,把你的內心所想所感寫出來,説給大家聽一聽?

★方法步驟:

(1)發揮想象,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一兩句話、一首詩、一個小故事,皆可)。

(2)彙報交流。

《大江保衞戰》 篇五

《大江保衞戰》一文主要讚頌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們在到處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樣忘我地保衞大江、救助人民羣眾的事,謳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全然不顧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再現了他們光輝的形象。在教學此文時,我主要從審題入手,引導學生確立課文的研讀主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圍繞研讀的主題,開展一種全新的閲讀方式,即讓學生進行批註式的閲讀,取得了較好的閲讀效果。

要進行批註式的閲讀,需先確立課文的研讀主題,從研讀主題入手開展有針對性的、有重點的批註閲讀,避免出現學生不着要領,在課文的“外圍”上轉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從而導致閲讀效率的減低。《大江保衞戰》一文的研讀主題在師生的共同討論下得以確立,即“人民子弟兵們是怎樣保衞戰的?表現了人民子弟兵們的一種什麼精神?”學生根據研讀的主題開展批註式閲讀。

教師根據學生批註閲讀的進展情況,安排學生先進行同桌間的相互交流或小組內的相互交流,以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穫,探求別人獨到的見解等。

最後,學生就研讀主題進行批註閲讀的情況進行全班彙報,在彙報中引導學生感悟文本,閲讀文本並指導朗讀,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進一步地深入。如在彙報“在這危急關頭,幾十萬……”時,學生分別説出了自己的批註情況,有的説“説明解放軍叔叔不畏艱險,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他們的身影”;有的説“解放軍叔叔為了人民羣眾的安危,白天黑夜地忙着趕路,日夜兼程,多麼偉大呀!而我們呢,只要是略微晚了點睡覺,第二天早上就起不來,白天上課的時候甚至還打瞌睡。”……通過班級交流,使他們共享學習成果,讓他們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學習中達到學習的目的。

可見,批註式閲讀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其學習是高效的,課堂是充實的,活躍的。同時放手讓學生在生活中搜集資料,促進了語言的積累,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