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勸學》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49W

《勸學》教案多篇

《勸學》教案 篇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讓學生熟讀課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翻譯全文,理解文意。

步驟與方法:

1.看“預習提示”,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初步瞭解課文。

2.教師出示應掌握的實詞和虛詞,讓學生默讀課文,對照註釋弄明白。若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集體解答。

3.同位(桌)輪流口譯課文。翻譯不準確的,對方應指出來加以糾正或共同討論;二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集體解決。

4.教師提問幾個重、難點的語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5.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上課)

師:同學們,荀況特別強調教育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勸學》就闡明瞭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方法,請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生:(集體)“學不可以已。”

(板書:學不可以已)

師:請同學們齊背第一自然段。

生:(集體)“學不可以已……君子博不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師:請問本段論述了什麼內容?(學生舉手)××同學回答。

生(1):論述了學習的意義。

師:運用什麼方法論述的?

生(1):比喻。

師:很好。本文作者運用了5個比喻,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者以青青於藍、冰寒於水兩個比喻,説明了什麼道理?(板書:青青於藍,冰寒水)××同學,請你回答。

生(2):説明事物經過一定的過程會發生變化。

師: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生(2):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發展。

師:對。作者又以“直木為輪”為喻,説明什麼道理呢?(板書:直木為輪)(學生舉手)××同學。

生(3):説明事物可以後天改造。

師:對。誰能説得更全面、更具體些?(學生舉手)××同學。

生(4):比喻説明人的資質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而且一旦提高和發展了,就不會回覆到原來的狀態,即人若不斷地學習下去,會發生質的變化。

師:很好。“金就礪”“木受繩”兩個比喻引出什麼結論?(板書:金就礪、木受繩)

生:(集體)“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板書:知明而行無過)

師:此句與本段哪句相照應?

生:(集體)“學不可以已。”

師:對。荀子提出人性本惡的思想,認為只有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把這種生而具有的“惡”轉變為“善”。這裏作者運用5個比喻闡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人發展的過程,如果不停止地學習,人的知識、才能、品德會不斷地增進、提高,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界。

請××同學背誦第二自然段。

生(5):“吾嘗終日而思矣……善假於物也。”

師:很好。同學們思考一下本段寫了幾層內容?××同學回答。

生(6):分三層。第1句為第一層,第2、3句為第二層,第4句為第三層。

師:對。第一層闡明什麼內容?××同學。

生(7):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

師:對。第二層與第三層是什麼關係?××同學。

生(8):分總關係。

師:對。第二層是具體闡述“假於物”的重要,第三得出結論:“君子善假於物”。聯繫前文思考“善假於物的”“物”暗指什麼?

生:(部分)學習。

師:對。由此看來,第二層用什麼方法闡述學習的重要性?

生:(集體)比喻。

師:用哪幾個比喻?××同學。

生(9):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板書: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善假於物)

師: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大量的比喻,從各個方面對中心論點加以闡釋,使論點既鮮明又生動。

師:請同學們齊背第三段,“積土成山”,開始。

生:“積土成山……用心躁也。”

師:本段主要論述什麼問題?分幾層?(學生舉手)××同學回答。

生(10):這段主要論述學習態度。分三層:第一層,從“積土成山”到“金石可鏤”,闡述要有持之以恆的態度;第三層,從“蚓無爪牙之利”到本段末,闡述學習要專心。(板書:學習態度—積累、恆心、專心)

師:很好。作者是用什麼方法論述問題的?××同學。

生(11):比喻。

師:每一層的兩個比喻句是什麼關係?

生(11):對比關係。

師:對。本段的三層內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什麼好處?××同學,你説説。

生(12):使中心論點更生動更鮮明,增強了文章的説服力和感染力。

師:很好。請同學們拿出紙來,按要求作練習。要求:每人寫一個比喻句闡述知識的重要性,比喻要恰當。(學生動筆寫,5分鐘)。

師:請同學們交流一下,誰説?(學生舉手)××同學。

生(13):知識如血液一樣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就會枯竭。

師:比喻貼切嗎?(學生答:“貼切。”)××同學,你怎樣寫的。

生(14):空虛的頭腦若以知識來充實,猶如雨水澆灌着乾旱的土地,使它能恢復生氣。

師:很好。××同學,你説一個。

生(15):知識是生活的明燈,沒有知識的生活,猶如在黑暗中的遠征。

師:好。××同學。

生(16):沒有知識的頭腦,像不長谷物的荒地。

師:他從反面設喻,也很好。××同學。

生(17):沒有知識的人,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東搖西晃,虛度年華。

師:請同學們推敲一下是否貼切。××同學,説説你的意見。

生(18):不貼切。“斷線的風箏,東搖西晃”主要是説無明確的飛行方向,與“沒有知識”無相似之處。

師:若將本體改動一下,就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句,請你改一下。

生(19):將“知識”改為“志向”。

師:對。改為“志向”“目標”“理想”等,就是個很生動貼切的比喻。好的比喻必須符合合理、生動、新穎的要求。

師:再請同學們運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學習要勤奮或謙虛。(學生寫,6分鐘)

師:我看同學們基本上作完了,下面分成幾個小組交流一下,寫得好的向全班同學推薦一下。(6人一組,交流7分鐘)

師:哪些同學寫得不錯,請組長推薦一下(第二組組長舉手説:××同學),請××同學讀讀。

生(20):謙虛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鷹,知道天高地闊、學海無涯,因而刻苦好學,永不自滿;驕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為天空只有井口那麼大,因而淺嘗輒止、夜朗自大。

師:好。這是以對比設喻闡述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還有好的嗎?(第五組組長站起來説:××同學請××同學讀一下。

生(21):勤奮的人,像一顆明珠,無時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懶惰的人,像生了鏽的鐵,毫無用處。

師:不錯。這是以對比設喻闡述要有勤奮的學習態度。(還有組長舉手)(下課鈴響)還有好的句子,請課代表收集起來,貼在學習專欄裏。今天的作業 :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議論文,論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適當運用比喻論證法。下課。

勸學教案 篇二

執教:成都市樹德中學尹德華

説明:該課在20xx年11、26四川省高中語文課堂大賽,獲省級一等獎

授課班級:宜賓市宜賓一中高20xx級七班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型:四川省高中語文課堂大賽賽課課堂實錄

輔助用具:三張幻燈片。

教師問:“請大家看幻燈片,21世紀最受歡迎的人才應該具備哪幾種技能?你們想想,大家説一説”

學生答:知識、口才、創新、設計、計算機、想象力……

教師講:黑曼在美國的《未來學家》雜誌上列出了21世紀最受歡迎的人才應該具備的七種技能?:(展示幻燈片1)展示幻燈片的七種能力,同學們記住,你要想成為21世紀最受歡迎的人就要從這七個方面去努力。今天我在這個課堂上我要教大家這當中的三種能力:一、篩選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二、説服他人的能力。三、不斷學習的能力。這堂課來學習《勸學》

(教師板書課題:勸學)

教師講:細心的同學就會發現“勸”字我寫的是一個繁體字,這是一個形聲字,形聲字中帶“力”字的普遍有個規律:多有“勉勵”的意思,所以,勸學不能解釋為“規勸學習”或“勸阻學習”,而應該是勉勵學習。之前提到的七種能力,在《未來學家》雜誌上提及,似乎是對未來的暢想,但是我們的祖先在2300多年荀子就用最為形象的語言做了最響亮的論述:“學不可以已”(教師板書)這也是全文的首句。同學請回答該怎樣斷句?

學生答:學/不可/以/已“已”是“停止”,全句就是説:要不斷的學習。這是七種能力之一。再看應該怎樣説理?我們都不喜歡別人板着臉孔説教,那麼怎樣有説服力,怎樣將忠言不是説得逆耳而是説得順耳?這是一個人的本事和能力,這就是論證。所以,怎樣有説服力是有方法的,那就是要學會一些論證方法。

好,現在我們來訓練第一種能力:篩選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並用這個能力來練習背誦。也許有同學會説背誦多簡單;也許有同學會説背誦太難。那麼通過這堂課的訓練,所有的同學都會覺得很容易。有一個詞彙:“讀書”,不知大家留意了嗎?生活中我們也常聽到這樣的對話:“王大媽:孩子在哪裏讀書?”“在宜賓中學讀書。”但是實際上,應該改成:“在宜賓中學做作業。”(學生、教師齊笑)“讀書”一詞成為整個學習行為的代名詞,足見其重要性,但是卻被我們大家忽略了,今天我要在這個課堂再一次唱響這個詞彙:“讀書”。

教師非常規範而精彩的朗讀。(當堂博得全體師生的熱烈掌聲,在頒獎和總結的大會上再次做了朗讀)。教師指令:“聽教師朗讀的時候要拿起筆來句讀或做圈點”。

學生齊讀

教師糾正幾個語音:穴(xué)中規(zhòng)

學生再齊讀一遍。

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來訓練:怎樣篩選信息?怎樣用篩選信息的方法來幫助我們的背誦?先來看看作者選取了哪些比喻的對象,同時講解一些字詞:

(教師板書:藍草講: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靛青從藍草中提取;

水――冰講: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説明客觀事物是可以改變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木講: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中:合乎)直木被火烘烤就變得彎曲。

講: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雖”字是轉折點,也是背誦的一個重要信息。

金講:故木受繩則直,金就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廣博地學習反省自己,那麼就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錯。

土講: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教師:請同學看這些所選比喻對象的特點。

學生:(七嘴八舌的2搶答:是金、木、水、火、土,是五行)

教師:你們很了不起,我有個問題:哪裏是火?

學生:使之然也“”字通“,用火烘烤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是一個重大發現,長期以來這個問題都被人們忽略了。《教師教學用書》高中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208頁上這樣寫到:《勸學》的寫作特點是“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説明白,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從今天同學們的發現來看,這句話是值得商榷的,我認為沒有充分地解讀出該篇的精髓。作者不但不是隨意地選取比喻的對象,而恰恰是用心良苦。“五行”在中國古文化中的重要性自不用説,看看,草木是萬物之本,水是萬物之源。而論據的代表性和概括性更是得以充分的體現。比喻論證不僅要求形象還要求美。這個內容應該可以成為教參的補充。(全場熱烈的掌聲)

請同學們頭腦中裝着這幾個信息,再次朗誦這個段落,準備背誦。課後用這個相同的方法背誦全文。

學生齊讀。

教師糾正:故/木/受繩/則/直

學習第三段:捕捉信息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學習方法)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教師問:“這整個段落的核心句是哪句?”

學生答:“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教師問:“這當中的核心詞彙呢?”

學生:“善假於物也。”

教師講:我記得有句話説:一個最有本事的人,不是看他多有本事,而是所有有本事的人都心甘情願地為他服務。(全場熱烈的掌聲)

這就是善假於物。那麼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假”什麼?怎樣“假”?也就是説在碰到困難的時候,怎樣藉助外物來解決問題?

同學1回答:看資料、查工具書。

同學2回答:我記得一個老總説:21世紀最大的智慧就是剽竊別人的智慧。當然這個“剽竊”是不對的應該改成“借鑑”。要想學好就應該借鑑別人的方法,再勞逸結合。(全場熱烈的掌聲)

教師:很好!大家的掌聲就是對你最好的評價。強調幾點:善――擅長假――藉助物――外物

教師:最後一個自然段,這裏主要説學習中最重要的方法――積累。平時你們有積累的習慣嗎?今天帶了筆記本沒有?是平時就沒有,還是忙着來上課忘了?應該有,所有學科都應該有。不僅要積累,還要分類。

分析: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土――山――風雨

這在哲學上就稱為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也體現了學科之間是相通的,荀子特別強調積累。

分析:什麼是君子?

學生答:學不可以已就是積累。

教師:一個人不斷地學習,積累,就明瞭禮義。明瞭禮義,就是稱為君子。這是第一層體現了積累的重要性。第二層: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學生:這是説積累的堅持不懈,要日積月累。

第三層:專心致志。這裏有個難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彝族的語言有一個特點,比如:“一塊黑板擦”他們會説“黑板擦一塊”。請看這裏有個什麼語言現象?

學生:“倒裝”!

教師:什麼倒裝,再具體一點。

學生:定語後置。

教師:彝族的語言現象有些接近古漢語。國中學過的有:“馬之千里者。”(《馬説》)譯為:千里馬

“石之鏗然有聲者。”(《石種山記》)譯為:鏗然有聲的石頭。課文的這一句應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

第三個能力:説服他人的能力,常用的是打比方的方法,比喻不僅僅是把抽象的事物現象化,而且比喻句本身也很美。下面我們一“寬容”這一對象來做一個練習,學習。要求用比喻句來表達,一句或兩句都行,三個連續的就更棒了,請同學們把它寫下來。(兩分鐘)

學生1:寬容是寒日裏一縷朝陽,寬容是酷暑裏的一屢輕風。

學生2:天空接納了每一片雲彩,無論美醜,所以廣袤無邊;大地擁抱了每一寸土地,無論貧富,所以寬廣無邊,大地擁抱了每一條河流,無論大小,所以無邊無際。(全場掌聲)

教師:看來我們不是缺少這種能力,只是缺少開掘,今天我就是來開掘的。接下來我們再來做一次大膽的嘗試。荀子很了不起,德國號稱哲學之鄉,在那裏產生了無數的哲學界的頂級人才,如:黑格爾、康德、叔本華等。但是現在從這裏的聲音説:“錯了!真正的哲學是在中國,趕快派傳教士到中國去。”這是多麼令人驕傲的信息。那麼在今天的這個名篇當中,就論證這一點來説有沒有不盡如人意甚至是不夠科學的地方呢?同學們敢不敢去懷疑?

學生齊聲説:“敢!”

(讓學生討論了兩分鐘)

學生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蟹是有八隻腳,而不是六隻腳。兒歌裏唱到:螃蟹一呀,爪八個,兩隻眼睛那麼大一個。

學生2:螃蟹的兩個爪不是用來挖洞的,不是它不用心,而是它沒有那個能力。

學生3:蟹和蛇是會挖洞的。蟹和蛇是利用天然的縫隙,用頭鑽進去,轉動身子,產生動力,從而挖成洞穴的。

教師:這也是善假於物。今天教給大家的三種能力,大家有收穫嗎?

學生齊聲説:有!

《勸學》教學設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文體制宏大,邏輯性強。這篇課文論述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勉勵人們努力學習。本篇課文當中的文言常用字詞和特殊句式有一定的代表性,探究本文時,要注意夯實文言知識。同時,本文大量運用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説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便於接受。

學情分析:

作為高中學習的起始年級,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認讀文言文的能力,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增強學生質疑解難的能力。學生可以通過點撥,學會聯繫上下文,融會貫通,結合實際,化難為易,並能積極參與討論,相互啟發。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 掌握並積累基本的文言字詞。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3、認識本文論述的學習意義作用、態度方法,並用以指導自己的學習。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並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2、品味荀子的寫作風格。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文學大家韓愈曾説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人並非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呢?詩壇怪傑孟郊則表示:“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在對待學習這件事上,大家都保持着極其嚴肅、端正的態度。同時,也積極勸勉他人,需要學習。如果請同學們自選角度,寫一篇勸勉他人學習的文章,你們會有哪些想法呢?又會從哪些角度展開立意行文。

請兩位同學談一談(由老師進行適當點評)。

今天,我們就再次跟隨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荀子,一起走進他的作品——《勸學》,看看他是如何勸勉他人學習的。(板書標題)

二、學習新課

1、全班齊聲朗讀《勸學》,同時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

生:學不可以已。(齊聲回答)

(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

2、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這些比喻之間的關係。並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各小組分別對應第二、三、四自然段內容,具體討論作者是如何展開對中心論點的論述。

哪一位同學(第一大組)願意帶大家來分析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內容。

問:你能帶大家找出這一段中的比喻句嗎?

學生指出五個比喻句。

師問:這五個比喻句與學習之間的聯繫是怎樣的呢?

生:“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和“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是將前後不同的狀態和性質加以對照,以此用來比喻人們經過學習,其思想、道德的境界提高。

生:“直木為輪”説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所強調的是改造的結果。

師總結:事物經過加工可以得到提高,有所改變。而荀子也用這五個比喻句點明人通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以此來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板書:學習的重要性)

正如荀子所言,學習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大家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又有怎樣的個人看法呢?同學們可以拿出昨天的隨堂練筆,進行適當的修改。

(PPT展示學生練筆的內容,老師從論證方法的角度簡單點評)

那我們再一起來看看,荀子又是如何繼續闡明學習的重要性。

第三段由學生找出比喻句,並投影出來,問(第二組)學生,這些比喻句與學習之間的聯繫又是怎樣的呢?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登高而招”則“見者遠”;“順風而呼”則“聞者彰”;“假輿馬”可“致千里”;“假舟楫”可“絕江河”。

這五個比喻的共同點是:“善假於物”。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瞭在實際生活中由於藉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善假於物,可以彌補不足,達到目標。

師總結:人自身會有一些不足之處,落實到學業中,便可以通過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成為君子。

荀子採用比喻論證的手法,通過一系列的比喻句,向我們交代,學習可以提升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既然文章的第二三段都寫到學習的重要性,那為什麼又要分成兩段呢?誰來説説看。

師答:在傳統文化中,“內聖外王”之道的統一是儒家學者們追求的最高境界,“內聖”就是修身養德,“外王”則是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學習的重要性,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從人的自身來説,可以通過學習來提高個人修養,成就高尚品德,便是文章第二段涉及到的相關內容。而我們的學習還應該立足社會,藉助一定的外物,如社會實踐等,完善自己,達到目標。

齊聲朗讀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

請第三組的同學,將自己找到的比喻句,按照一定規律,填寫下列表格

第四段:用了十個比喻。

老師依照填寫表格總結: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説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説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説明學習要積累。

將 “騏驥”、“駑馬”對比,説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鍥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説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成就。説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説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師總結再強調本文所使用的論證方法。

3、荀子的文章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請大家結合材料,自行總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

展示文本資料

【甲】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行,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1、巧妙運用大量的比喻論證,增強文章的藝術性。

2、採用對比論證,形成鮮明對照 ,增強文章的説服力。

3、多用對偶句,夾用排比,句式鏗鏘有力。

4、句式整齊,節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

三、探究延伸

在學和思這兩個問題上,古代大家觀點各異,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荀子則説:“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對此,你們又有什麼的個人見解呢?

四、佈置作業

在學習《勸學》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他深邃的思想美,論證的邏輯美和鮮活的語言美。接下來,請仿照荀子的創作風格,使用文言形式,寫一寫到底學習什麼東西?

五、課堂小結

荀子的文章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鋪陳揚厲,説理透闢,精煉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在學習《勸學》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他深邃的思想美,論證的邏輯美和鮮活的語言美。課下,我們也可以閲讀荀子的其他作品,感受他的語言魅力。

六、教學反思

《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課文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課文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課文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課文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課文。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課文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

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説有何作用?

現身説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説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説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説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藴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説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

《孫權勸學》閲讀答案

(一)課內閲讀理解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議論,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文學常識填空。

《孫權勸學》一文作者是,是時代的政治家、史學家。他主持編攥的,是我國最大的一部史書。

2、找出《孫權勸學》一文中的成語並解釋。(寫一個)

3、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

(1)卿今當塗掌事( )

(2)但當涉獵( )

(3)蒙辭以軍中多務( )

(4)及魯肅過尋陽( )

4、根據語段內容回答。

(1)表現孫權對下屬呂蒙愛護、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話是:

(2)“刮目相待”後,魯肅有何舉動?説明了什麼?

5、將下面的文言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6、從呂蒙的變化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發?請結合《傷仲永》一文簡要談談自己的看法

(二)課外閲讀理解

炳燭夜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①乎?”平公

“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②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

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③行乎?”平公

“善哉!”。

【註釋】①炳燭:點燭。②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釋下面句子中的黑體詞。

A.恐已暮矣( )

B。盲臣安敢戲君乎( )

C。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D。及魯肅過尋陽( )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9、晉平公擔心學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呂蒙不願學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不超過五個字)

10、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讀完後你得到什麼啟發?

答:

1、司馬光北宋《資治通鑑》

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説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3、(1)當道、當權(2)粗略的閲讀(3)推託(4)到

4、(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2)與呂蒙結友,説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5、①只是應當粗略地閲讀,瞭解歷史罷了。(只是應當粗略地閲讀,瞭解以往的事情罷了。) ②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樂於學習,善於學習,就會尋找一切機會去學習,最終有所成就。再聰明的人,如果放棄學習,終將一事無成。

7、A。遲,晚B。怎麼C。再次,重新D。到……的時候

8、(1)年少而學,就如同初升的太陽。

(2)我難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經典而成為博士嗎?

9、年紀大事務多

10、從熱愛學習,珍惜時間,善於引導,虛心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等方面闡述即可。

《孫權勸學》的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自讀課文,故事性很強。這篇文言文課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的地方有:

教學中,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學習慣,學生藉助註釋和詞句理解基本內容,教師只激發,點撥。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讀的訓練中,我以讀思結合的閲讀原則:範讀──速讀──競讀──研讀自學效果很好,大部分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提高了學生文言閲讀能力。

不足之處:

1、重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尤其是文言詞語、句子翻譯,但文言詞語的解釋有點多。建議只抓住幾個重點詞語與句式即可。大部分詞語學生有學過,即便有遺忘,在翻譯時不會再來解決,可節省時間,而不必個個點到。

2、分析文章內容時,問題設計有點多,面面兼顧,有很難兼顧。如的行文線索、的主旨、寫人的方法、人物説話的心理、語氣等,還應該根據當堂課教學的重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勸學教案 篇五

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説有何作用?現身説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説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説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説明。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藴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説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冶通鑑》

勸學:辭~就(懇切、關心)

議論:非復吳下阿蒙(驚異、讚歎)

何見事之晚(自得、自豪)

教學設計(B)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學生查字典,理解“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的含義。

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

二、學生自讀課文。

1.根據註釋疏通字詞,有疑難之處即提出來。

2.教師落實重要詞句。可結合教學設計(A)

三、學生齊讀課文,分析理解“外機功學”。

I.呂蒙是怎樣從”吳下阿蒙”一變而為讓人“刮目相待”的?聽從了孫權的勸告,”‘就學”。

2.孫權是怎樣功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①‘“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允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②“孤豈—…·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説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③“卿言……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説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四、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呂蒙與魯肅的對話,揣摩“刮目相待”的內涵。

説明:朗讀時要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説話時的心境,讀完後教師應作點評。

思考討論:

1.魯肅為什麼對呂蒙會“刮目相待”?因為他從與呂蒙的談話中,發現呂蒙才略大增,與先前的“吳下阿蒙”判若兩人。

2.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7是怎樣表明的7沒有直接表現目獲的才學大增,學有所成,而是從魯肅的佔語中側面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夏吳下阿蒙!”表現了魯市怎樣的感情?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為呂象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慾見。

4.“士別三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怎樣的心境?

“何……乎!”表示感歎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説明:呂蒙的“自豪、自得”緣於對學習有新的認識。從學習中獲益非淺。

5.“刮目相待”後。魯肅有何舉動?説明了什麼?與呂蒙結友,説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五、背誦課文。

六、佈置作業。

寫一篇讀後感.談談學了本文後你的體會。

板書設計:

孫權動學

《資治通鑑》

勸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課文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課文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課文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課文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課文。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課文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説有何作用?

現身説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説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本站·》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説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説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藴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説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

《勸學》語文教案 篇七

一、導入

既來(升入高中)之,則安之,我教《勸學》.。——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度?——進入課文二、作者簡介

“性本惡”→“明禮而化之”

三、釋題

關鍵字:勸——何解?

學——學什麼?

四、朗誦

五、理清思路,內容分析

1、作者開門見山,引用了什麼觀點?

2、荀子為什麼強調學習?

△變)(書與人、獲得教養、學習改變一生……)

△怎樣變?(比喻)

3、學習的意義與作用又何在呢?

4、學習應採取怎樣的態度與方法?

5、結構梳理:

第一段: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提高自己(兩喻)第二段:學習的意義:(五喻)改變自己(三喻)第三段: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五喻)積累(四喻)第四段:學習的方法、態度(十喻)堅持(四喻)正反對比專心(兩喻)六、分類歸納總結文言文知識1.詞類活用(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中的“水”(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中的“日”

2.特殊句式

(1)介詞結構後置A青出於藍,而青於藍,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我教《勸學》.》。B冰,水為之,而寒於水。(2)定語後置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3.一詞多義

高二語文上冊《勸學》教學設計 篇八

劉星河

教學目的

1、借鑑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2、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於、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於)”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

4、學習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設喻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習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設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虛詞和實詞。

教學難點 :對荀子的學習觀的理解。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1、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 和本文教學目的;

2、介紹作者、解題;

3、正字正音;

4、理解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5、試譯難句。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 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  新課。

從七年級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  ,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註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着統領全篇的作用。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註釋,藉助字典,正字正音

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生xìng通性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註,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結合“思考和練習”二,理解文言常用虛詞“於”、“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方。

七、佈置作業 。

1.認真閲讀註釋,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懂的句子。

2.書面作業 :“思考和練習”二、三、四。

3.熟讀課文,初步自析課文,思考題:

(1)課文的三段各是從什麼角度論述的?

(2)課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麼意思?它們之間在意義上有什麼內在聯繫?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1、每組比喻的意義和內在聯繫;

2、論述中心的三個角度;

3、設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二、研讀課文。

圍繞三個問題討論:

第一題: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題:本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麼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育什麼內在聯繫?

第三題:本文設喻有什麼特點?

由學生分段試譯,試講,教師重點點撥。

1.結合課文段落層次分析,討論第一、二題: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着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

“青出於藍”、“冰寒於水”,説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

“直木為輪”説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説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

——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係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闡明瞭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利用和藉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説明人藉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後天善於學習。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

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説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積跌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説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説明學習要積累。

面就分兩層説明如何做到積累。

“騏驥”、“駑馬”對比,説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鍥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説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成就。説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説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2.討論第三題: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

(2)設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喻、②正反設喻、③反覆設喻,

(3)設喻與説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

三、佈置作業 。

1.書面作業 :“思考和練習”一;補充練習。

2背誦全文。

3、用一個寓言故事;用五個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體的比喻

板書設計

[1]

熱門搜索
幼兒園安全工作計劃報告 民用建築 安徽省合肥市會考狀元新版 年度推廣工作總結 以風景為話題的作文650字 體育運動 越努力越幸運的演講稿 我最敬佩的人白衣天使作文400字 特別跨年活動策劃方案 哥德巴赫猜想 2023語文國培心得體會通用 白色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倉庫管理制度及流程新版 藝術插花構圖及構圖造型的特點和規律 農村脱貧攻堅工作總結 燈光讀後感400字 關於國慶見聞的作文500字 著作權授權協議書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教師讀書新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想寫你的名字作文500字 故鄉的月作文600字推薦 數控銑的心得體會範本 貧困學生救助申請書精品 我做了一個小實驗300字作文 心靈深處的煩惱作文 媽媽輔導我寫作業作文 教師個人主要事蹟簡介 關於人生的名言警句 倉庫人員月度工作總結 詩歌《教師頌》新版 辦公室行政員工工作總結 新教師2023工作計劃 坐牢 《稻草人》讀後感100字精品 2021三八婦女節營銷活動方案 戀愛的犀牛台詞精品 家長意見怎麼寫精品 畢業登記表的自我鑑定範本 大學生貧困生申請條件新版 學習劉才添心得體會通用 《厚黑學》讀後感 法治社會高三作文彙總 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中國美食》教案 難忘的六一兒童節作文經典精品 幼兒園述職報告大班多篇 海委安全生產工作報告精品多篇 精讀課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