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勸學顏真卿心得體會簡短 顏真卿勸學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4W

勸學顏真卿心得體會簡短 顏真卿勸學讀後感(精品多篇)

關於勸學顏真卿心得體會簡短 篇一

知識目標

1.瞭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度的論述。

2.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2.掌握"絕、強、假、望、聞"五個多義詞的義項,積累四個通假字,三個文言虛詞。

德育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繫。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於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覆論證的特點。

教學方法

1.提綱式教學法。以板書為提綱帶動各個教學環節,利於學生背誦、理解。

2.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合。分解比喻句含義,分析與中心論點的關係,教師示範分析第二段,用圖示法教會學生方法,然後以三人為一組用此方法解決其他句子的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推理能力,提高他們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設計一些探究性思考題目,如:"《勸學》到底勸人們學什麼?""有人説,《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始終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進行論述。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等等,訓練學生探究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教具準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投影儀、多媒體cai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提綱

1.朗讀課文,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掌握重要詞語的音、形、義。

2.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解題。熟讀課文,把握文意。師生共同研習第1、2、3段,背誦1、2、3段。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培根説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説,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應有的方法、態度,是一篇鞭辟入裏、膾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板書文題)

二、荀子簡介

學生讀註釋①,教師補充(多媒體顯示):

荀子,名況,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到齊國、)本站○(秦國、楚國遊學,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同早於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他對儒家的復古保守傾向有所揚棄,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注意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教育功能的重要,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進步。

荀子的散文説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

三、解題荀子塑像

《勸學》中的"勸"起統領全篇的作用。"勸"是"勸勉"的意思。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數有"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四、熟讀課文,把握文意

1.聽錄音或教師範讀

2.檢查學生字詞積累情況

五、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3)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它們是平行並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説明。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分兩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鍊才幹,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非平行並列的,而是延伸拓展的。

(4)學生齊讀第2段,以詞語提綱為線索背誦第2段。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②有③就④中。

2.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教案《‘教案’9、勸學教案》。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説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提問:作者選哪些比喻來論證這一觀點的?在段落提綱的基礎上擴展增附詞語提綱。

明確:跂而望登高博見

登高招見者遠

順風呼聞者彰

假輿馬致千里

假舟輯絕江河

(3)要求學生模仿第2段的思維推理模式,前後桌四人為一組討論分析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

教師引申: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每個同學都具有一定的外在環境和條件,有順境,有逆境。關鍵在於每個人自身的努力,發揚主觀能動精神,不但會利用現有的條件,而且要學會創造條件改造環境。英國首相丘吉爾本來口吃,後來成為演説家,就是把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的一個典型例子。

(4)學生齊讀第3段,對照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教師強調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跂②致③絕④假

3.學生朗讀2、3段,背誦1、2、3段。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背誦第4段;歸納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進行探究性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分類歸納文言知識,小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學生齊背一遍,再抽查兩名學生獨立背誦。

二、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

1.學生齊讀第4段。

2.請學生列出本段的詞語提綱,並用圖示法展示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明確

3.藉助詞語提綱、思路推理圖示,學生按圖索驥,嘗試背誦。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跬②鏤③一④焉⑤至

對"至"作重點分析:下面兩個句子中的"至"和"致"有何區別?

①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至"在《説文解字》中本義是"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引申為"及,達到",①句強調指出自身積累"跬步"達到的結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致"在《説文解字》中解釋為"送詣也,送而必至其處也。"含有"使…達到"的意思,②句強調"善假於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當地表達了語意。

4.學生齊背第4段。

三、分析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提問:本文作為一篇議論文,寫作特點是什麼?

學生從課文中選擇相關句子作答。

明確:①比喻説理,形象透徹;②正反對比論證,靈活而富於變化;③氣勢充沛,説理流暢,多用對偶、排比句式。

要求學生在朗讀中反覆體會。

四、探究性閲讀訓練

1.提問: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人們學習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學習文化知識。

教師否定,點撥並引申:課文中,荀子説:"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故"字看,這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德,聖心備焉"這一句同樣着眼於品德的養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勸學》中未選入本文的語句有"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這些語句也可以證明荀子勸勉人們學習就是讓人們完善自己,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歷史和現實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宏聲巨音仍迴響在現代都市和鄉村的上空,引領着人們求美、求善。以德治國,公民道德規範的實施不正印證了這一點嗎?劉海洋傷熊事件確實值得我們深思,讓我們深刻地領悟到現代教育的些許缺憾。

當然,荀子講學習要積累、堅持、專一的方法和態度,對我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也具有啟發意義和指導作用。

2.提問:有人説,《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從開篇到結尾始終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進行論述,"人"實質上是本文反覆詠唱的主旋律,透過文字,我們可以發現文中寫了哪些人呢?

學生明確:"君子""吾"。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知明而行無過""善假於物";吾"嘗終日而思""跂而望",知道"不如須臾之所學""登高之博見",知道"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的效果,是"知假物"的人。但"吾"比"君子"低一個境界。

教師適當引申: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主張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抑"惡"揚"善",避"惡"就"善",所以文中向我們展示了兩種不同境界的人,突出學習的重要性。

3.請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兩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適合的段落中去,並簡要説明理由。

學生思考。

教師略作解釋:冥冥:精誠專一,埋頭苦幹。昭昭:明顯的樣子。惛惛:同"冥冥"。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

關於勸學顏真卿心得體會簡短 篇二

1、一朵花的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廢不了整個人生。

2、勇敢的面對陽光,陰影自然都在身後。

3、我們這個世界,從不會給一個傷心的落伍者頒發獎牌。

4、山路曲折盤旋,但畢竟朝着頂峯延伸。

5、命運是不存在的,它不過是失敗者拿來逃避現實的藉口。

6、生命要得到豐盛的收穫,必需陽光;同時,也需要“雨”的澆灌。

7、火把倒下,火焰依然向上。

8、人人都會錯過,人人都曾經錯過,真正屬於你的,永遠不會錯過。

9、當一個人真正覺悟的一刻,他放棄追尋外在世界的財富,而開始追尋他?刃氖瀾緄惱嬲?財富。

10、成功沒有快車道,幸福沒有高速路。所有的成功,都來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來自平凡的奮鬥和堅持。

11、如果你的生活已處於低谷,那就,大膽走,因為你怎樣走都是在向上。

12、你的選擇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遠不會有機會。

13、當你快樂的時候,生活是美好的,當有人因你而快樂的時候,生活才是最美好的。

14、就算你留戀開放在水中嬌豔的水仙,別忘了山谷中寂寞的角落深處,野百合也有自己的春天!

15、生命太過短暫,今天放棄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16、夢想是一個天真的詞,實現夢想是個殘酷的詞。

17、只有輪迴繼續轉,日升月沉草木枯榮。是誰説過:時間仍在,是我們在飛逝。

18、人總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遺忘了所擁有的。

19、擁有遠見比擁有資產重要,擁有能力比擁有知識重要,擁有人才比擁有機器重要,擁有健康比擁有金錢重要!

20、決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對人生的態度;決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對事業的作為。我們的今天由過去決定,我們的明天由今天決定!

21、嘲諷是一種力量,消極的力量。讚揚也是一種力量,但卻是積極的力量。

22、不是井裏沒有水,而是挖的不夠深;不是成功來的慢,而是放棄速度快。得到一件東西需要智慧,放棄一樣東西則需要勇氣!

23、相信就是強大,懷疑只會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24、所有的不甘,都是因為還心存夢想,在你放棄之前,好好拼一把,只怕心老,不怕路長。

25、沒有理所當然的成功,也沒有毫無道理的平庸。

26、而時光的力量恰恰在於更改記憶中的模樣

27、生氣就好像自己喝毒藥而指望別人會痛苦。

28、不要質疑你的付出,這些都會一種累積一種沉澱,它們會默默鋪路,只為讓你成為更優秀的人。

29、如果你想要什麼,那就勇敢地去追求,不要管別人是怎麼想的,因為這就是實現夢想的方式——行動。

30、世界上,真正比你強的人,誰有閒工夫搭理你啊,所以不必在意別人的冷嘲熱諷。

31、學習雖然也包含有好工作,有素質,別人看的有文化這種成分,但目的絕對不能設為這些微不足道的“微量元素”,向我上面説的,學習主要目的是為了追求高尚,完美。

32、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奮同樣能做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奮也能做到。

33、一個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遠不會成功大事業。

34、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着想。

35、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36、提起學習這個字眼,同學們是在認識不過了,在字典裏學習的意思是:從閲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其實這只是它的表面意思,但是一些同學卻沒有理解它的真正內涵。

37、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38、文學之知識乃是學問之門禁。

39、時間是偉大的作者,她能寫出未來的結局。

40、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42、自古聖賢,盛德大業,未有不由學而成者也。

4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44、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45、忘記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記。

46、信仰是偉大的情感,一種創造力量。

47、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48、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連一分鐘都無法休息。

49、不參加變革社會的鬥爭,理想永遠是一種幻影。

50、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有本領的人,一定謙虛。

51、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52、時間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返,毫不流連。

53、少年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54、把握時間觀念,同認識一個人一樣,相見易,相識難。

55、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56、平時不好學,臨考悔已遲。

57、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58、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樓!

59、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

60、勤勉是幸運的右手,世儉是幸運的左手。

61、人生就像一團毛線球,越扯越亂。

62、人生就像十字繡,表面看着風風光光、又有誰能注意到背面交縱錯雜的線頭!

63、人生就像一首江南雨巷的詩,如夢亦如幻。

64、人生就像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65、人生就像一出自導自演的戲劇,隨時都有可能改變裏面的戲節,只不過到頭來的結局不同了。

66、人生就像一場夢,夢醒了生命也就結束了。

67、人生如魚,永不被束縛,永不歇足,往來穿梭匯凝成一彎流星趕月的清流。任潮漲潮落,循着自己的軌跡。

68、人生像杯濃酒,不經三番五次的提煉,就不會這樣可口。

69、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味道。

70、人生就像一條大河,由於急流本身的衝擊力,在從前沒有水流的地方,沖刷出嶄新的意料不到的河道。

71、人生像一首詩,它有自己的韻律和節奏,也有生長和腐壞的內在週期。

72、人生好像火柴,嚴禁使用是愚蠢的,濫用則是危險的。

73、人生就像向日葵在黑夜裏堅持一樣!等待陽光,為了陽光而來到世上!

74、人生就像一條河,河裏的水流到哪裏都還是水。但是河有狹、有寬、有平靜、有清澈、有冰冷、有混濁、有温暖等現象。

75、人生如下棋,深謀遠慮者獲勝。

76、人生就像一杯佳釀,越品越醇。

77、人生如同日記,每人都想記下自己的經歷。但當他把記好的日記和他的誓言進行比較時,心情是何等謙卑啊!

78、人生是一頭馬,輕快而健壯的馬。人要像騎手那樣大膽而細心地駕馭它。

79、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險,也是尋寶;是眼淚,也是歌聲。

80、人生就像u盤,拷貝自己需要的,刪除自己不需要的。

81、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82、人生如遊戲,一個不視規矩為規矩之人,再怎麼強求其按規矩而行,也不過是徒勞。

83、人生如夢,醒來方知一場空,不曾帶來什麼,也不將留下什麼,不,應該留下點什麼,留下點美好的東西吧!也不算白來一場。

84、人生如天氣,説變就變,方才朗朗晴空,現如今已烏雲密佈。

85、人生如棋,一局不可以回頭的棋,一步一個腳印,一旦走了就不能悔棋。

關於勸學顏真卿心得體會簡短 篇三

1. 積累文言詞語,翻譯課文,知道作者、作品、及相關背景。

2. 講述文章內容,背誦課文,揣摩語言,説出文章給人的啟示。

1. 課前收集有關作者等資料,孫權和呂蒙的故事。反覆朗讀課文,揣摩文中生動的對話描寫,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畫。

2. 小組合作,對比閲讀《孫權勸學》與《傷仲永》,逐步提高閲讀能力。

1. 認識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於國於己都意義重大。

2. 勉勵學生重視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翻譯、背誦課文。揣摩文中的對話,感受人物形象。

難點:美讀課文,讀出人物個性,讀出文章韻味 。體味對話的情味

教學資源:自制多媒體課件;打印好的練習資料;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活動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這部作品道出了三國時多少英雄人物的英雄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瞭解一下三國時呂蒙的故事。

1. 多媒體出示“司馬光砸缸”的圖片,請一位同學講講這個故事。

2.學生展示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作者、作品及背景 的資料。之後,多媒體顯示。

1. 初讀課文,準確認讀。

多媒體播放示範朗讀,學生聽讀,掌握字音。教師提示一些字的讀音。請一位學生認讀,由其他學生訂正。

2.譯讀課文,把握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參照註釋,理解字詞,翻譯課文。(有不會翻譯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解決不了的提交老師)

2)小組競賽。全班分四個小組,分發練習資料,完成後派代表展示。(文言字詞句解釋)

教師指導,並適時點撥。

3.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概括故事情節,理清背誦思路。學生齊背。

1)品析本文言簡意豐、富於情味的對話描寫,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説話的口吻、神態、心理。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點撥。(課件顯示)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説話者的語氣,體會人物個性。

3)積累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即刮目相看”。

提問:呂蒙由不學到乃至學有所成,這個變化過程給你什麼樣的啟示?

學生思考,踴躍發言。教師評議,讚賞中含期盼,給他們信心。

比較閲讀《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談兩文內容、寫法上的異同。

小組合作探討後交流。師生共同總結。

1)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

2)如果你的朋友也像呂蒙不愛學習,你會怎樣勸説?請寫一個片段。

關於勸學顏真卿心得體會簡短 篇四

知識目標

1.瞭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度的論述。

2.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2.掌握“絕、強、假、望、聞”五個多義詞的義項,積累四個通假字,三個文言虛詞。

德育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1.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繫。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於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覆論證的特點。

1.提綱式教學法。以板書為提綱帶動各個教學環節,利於學生背誦、理解。

2.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合。分解比喻句含義,分析與中心論點的關係,教師示範分析第二段,用圖示法教會學生方法,然後以三人為一組用此方法解決其他句子的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推理能力,提高他們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設計一些探究性思考題目,如:“《勸學》到底勸人們學什麼?”“有人説,《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始終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進行論述。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等等,訓練學生探究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錄音機、教學磁帶、投影儀、多媒體cai。

2課時

預習提綱

1.朗讀課文,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掌握重要詞語的音、形、義。

2.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作者簡介,解題。熟讀課文,把握文意。師生共同研習第1、2、3段,背誦1、2、3段。

一、導語設計

培根説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説,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應有的方法、態度,是一篇鞭辟入裏、膾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板書文題)

二、荀子簡介

學生讀註釋①,教師補充(多媒體顯示):

荀子,名況,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到齊國、秦國、楚國遊學,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同早於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他對儒家的復古保守傾向有所揚棄,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注意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教育功能的重要,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進步。

荀子的散文説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

三、解題

《勸學》中的“勸”起統領全篇的作用。“勸”是“勸勉”的意思。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數有“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的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四、熟讀課文,把握文意

1.聽錄音或教師範讀

2.檢查學生字詞積累情況

投影: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請註明。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2)吾嘗跂而望矣

(3)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4)其曲中規

五、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3)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它們是平行並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説明。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分兩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鍊才幹,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非平行並列的,而是延伸拓展的。

(4)學生齊讀第2段,以詞語提綱為線索背誦第2段。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②有③就④中。

2.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説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提問:作者選哪些比喻來論證這一觀點的?在段落提綱的基礎上擴展增附詞語提綱。

明確:跂而望 登高博見

登高招 見者遠

順風呼 聞者彰

假輿馬 致千里

假舟輯 絕江河

(3)要求學生模仿第2段的思維推理模式,前後桌四人為一組討論分析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

教師引申: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每個同學都具有一定的外在環境和條件,有順境,有逆境。關鍵在於每個人自身的努力,發揚主觀能動精神,不但會利用現有的條件,而且要學會創造條件改造環境。英國首相丘吉爾本來口吃,後來成為演説家,就是把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的一個典型例子。

(4)學生齊讀第3段,對照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教師強調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跂②致③絕④假

3.學生朗讀2、3段,背誦1、2、3段。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背誦第4段;歸納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進行探究性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分類歸納文言知識,小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學生齊背一遍,再抽查兩名學生獨立背誦。

二、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

1.學生齊讀第4段。

2.請學生列出本段的詞語提綱,並用圖示法展示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明確

3.藉助詞語提綱、思路推理圖示,學生按圖索驥,嘗試背誦。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跬②鏤③一④焉⑤至

對“至”作重點分析:下面兩個句子中的“至”和“致”有何區別?

①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至”在《説文解字》中本義是“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引申為“及,達到”,①句強調指出自身積累“跬步”達到的結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致”在《説文解字》中解釋為“送詣也,送而必至其處也。”含有“使……達到”的意思,②句強調“善假於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當地表達了語意。

4.學生齊背第4段。

三、分析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提問:本文作為一篇議論文,寫作特點是什麼?

學生從課文中選擇相關句子作答。

明確:①比喻説理,形象透徹;②正反對比論證,靈活而富於變化;③氣勢充沛,説理流暢,多用對偶、排比句式。

要求學生在朗讀中反覆體會。

四、探究性閲讀訓練

1.提問: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人們學習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學習文化知識。

教師否定,點撥並引申:課文中,荀子説:“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故”字看,這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德,聖心備焉”這一句同樣着眼於品德的養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勸學》中未選入本文的語句有“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這些語句也可以證明荀子勸勉人們學習就是讓人們完善自己,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歷史和現實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宏聲巨音仍迴響在現代都市和鄉村的上空,引領着人們求美、求善。以德治國,公民道德規範的實施不正印證了這一點嗎?劉海洋傷熊事件確實值得我們深思,讓我們深刻地領悟到現代教育的些許缺憾。

當然,荀子講學習要積累、堅持、專一的方法和態度,對我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也具有啟發意義和指導作用。

2. 提問:有人説,《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從開篇到結尾始終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進行論述,“人”實質上是本文反覆詠唱的主旋律,透過文字,我們可以發現文中寫了哪些人呢?

學生明確:“君子”“吾”。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知明而行無過”“善假於物”;吾“嘗終日而思”“跂而望”,知道“不如須臾之所學”“登高之博見”,知道“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的效果,是“知假物”的人。但“吾”比“君子”低一個境界。

教師適當引申: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主張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抑“惡”揚“善”,避“惡”就“善”,所以文中向我們展示了兩種不同境界的人,突出學習的重要性。

3.請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兩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適合的段落中去,並簡要説明理由。

學生思考。

教師略作解釋:冥冥:精誠專一,埋頭苦幹。昭昭:明顯的樣子。惛惛:同“冥冥”。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

應從詞語的照應關係來着手解答問題。“蓬生麻中”點出外部環境,與“善假於物”的“物”是合拍的,而且《勸學》第3段論述“善假於物”的作用,故應放在第3段末尾。第4段中的“積”“鍥而不捨”“用心一也”同“惛惛”相呼應,故第2句應放在第4段段尾。

(這樣分析,把課文內容的理解上升到哲理美的層次,讓學生接受美的薰陶)

五、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1.多媒體逐題顯示:

(1)選出古今義相同的一項( )

a.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b.蚓無爪牙之利

c.用心一也

d.先帝不以臣卑鄙

(2)從下列四句中,找出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 )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c.求人可使報秦者

d.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選三名學生回答。

明確:(1)b(a.寄託:託身、寄居,今義多指把理想感情託付於具體的人或物。c.用心:指思想意識的活動,今義指讀書用功,遇事肯動腦筋。d.卑鄙:指地位卑賤,見識短淺,今義多指品質、道德敗壞)

(2)b(4句都是變式句,a、c、d都是定語後置句,b為狀語後置句)

2.選五個學生完成課後練習二,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

六、課堂小結

本文是先秦時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荀子的一篇名作,連用20個比喻,反覆論證學習的意義、作用。妙語連篇,具有激盪人心的力量,不愧是語言大師。春秋戰國五霸七雄迭起,諸子百家活躍於政壇、文壇,不但留下了他們光耀千古的思想理論,也同時留下了他們語言藝術的名篇精萃。同學們要發揚好學不倦的精神,把視野投向古今中外,從大千世界中吸收豐富的營養滋潤自己。

在學生的背誦聲中結束全文。

七、佈置作業

1.結合荀子的《勸學》,寫一篇讀後感,題目是:學貴有恆——讀《荀子勸學》有感。

2.完成課後思考練習三。

關於勸學顏真卿心得體會簡短 篇五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

《孫權勸學》選自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該單元是一個名人單元。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自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教學這一篇課文,應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這三個方面着手。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以及給我們的啟發意義。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該課總得來説在名人單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對人物的體會必不可少,對文言文的教學我們應重視落實字詞和朗讀的培養,可以説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的。)

(1)知識目標: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文章內容,瞭解一些文言的實詞、虛詞的意思。

(2)能力目標: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3)情感目標:理解“讀書求知的可貴”(開卷有益)

1、總得來説,“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朗讀法的運用不可缺少,同時應在課堂中教學形式多樣,齊讀、誦讀、自讀、對話朗讀等等相結合。文言文教學新課程標準提倡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思想,但是卻不能忽略了“雙基”教育,這對文言文教學可謂是一大挑戰,注重朗讀,以讀會意,可以加強對文言文的理解,同時給予文言文準確的定位很重要。對學生來説能夠閲讀淺近的文言文,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這是學習它的目的,要注重學生字、詞、句的積累,因為它是學生舉一返三,閲讀的基礎。

2、情境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入課文。

3、討論法,這是學生掌握運用,實踐能力培養的一種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來自行解決問題。教師則引而不發,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可能發現真理。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採用串講法,師授生法,字字落實。重視了文言文的工具性,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更忽略了文言文的人文性。怎樣把文言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恰倒好處的結合起來,是語文教學課堂應訓練和實踐的。

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從教與學兩方面進行點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學法具體: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方面的共同發展。

第一方面,在誦讀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詞法方面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並由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從中悟出解詞的方法。

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容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方面,感知文章的主題,對求知的正面宣傳和教育意義。

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以讀貫穿始終。

(1)導入新課:三國時期,孫權手下有一大將軍叫呂蒙,英勇善戰因此孫權十分器重,但他卻不愛學習,每次孫權勸他學習,他都推三阻四,這不今天孫權又來勸説他了,那麼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去看看,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引發好奇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2)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古人曰“熟讀百遍,其義自現。”應反覆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個讀、聽讀、競賽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在朗讀的基礎上,簡單回顧。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培養質疑問難的情緒。),所以可以設置第三個問題。

1、齊讀課文,對文中的生字、詞、句進行解疑。

2、請部分學生朗讀,找出認為特別需要重視的文言字詞。

a.如:豈,難道。辭,推託,當塗:當道,當權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道授業的學官,等等。

b.呂蒙面對孫權的勸説,有沒有接受?他後來的結果怎樣,你從哪裏看出來?

不可不學———辭+就學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3)協作質疑

(朗讀課文,同學之間合作、討論、探究)學起于思,思起於疑,要有懷疑精神。通過對文章的品讀,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藉助註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閲讀課文,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在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讓我們從一前一後先明的感受到主人公的變化。

1、文章題為“孫權勸學”重在“勸”字,他是如何來規勸的。

2、呂蒙的改變,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魯肅的論議:(一問一答)

(4)品味賞析

精讀課文使學生進入情境,感受揣摩當時人物的語言、神態以及對待讀書的態度,進一步明確文章的主題。可以説這是一種思考閲讀,這四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1、呂蒙乃一介武夫,要勸説他學習是何等困難,在這過程中孫權對此又是何等態度?

(請學生進行對話朗讀,體味孫權當時的心態。呂蒙的話課本交待不多,可以根據課文進行改編)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嚴肅、懇切

卿言多務,孰若孤———責備

乃始就學——不情願

2、文章中沒涉及呂蒙求學的過程,卻讓我們見證了他極大的變化,主要是誰的神情、態度讓我看到了這一切(朗讀呂蒙和魯肅的對話,體會説話人當時的神態)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驚讚)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而別”?

3、孫權的話與魯肅的話情調有何不同?

孫權比較低嚴肅、認真(君臣之分)

魯肅則有調侃意味是(朋友之情)

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學生已經能夠體會到文章的深層次內容和意義,對於自身的讀書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可以説有了教育意義。在此基礎上經過反覆誦讀和品析語言,對課文內容應相當熟悉,可以開展類似於背誦比賽這樣的遊戲,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積累,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有利用記憶的鞏固。

(三)拓展遷移

有人説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要學以致用。這兩個問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對已學的知識是否可以做到拓展和遷移,做到鞏固新的,複習舊的,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和知識的積累。可以感受讀書事實正反兩面的例子,也可以從兩文的寫法特點上進行比較。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和掌握學習方法都是一種鍛鍊。

①與《傷仲永》進行比較閲讀,合作探究這兩篇文章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②既然讀書如此重要,請同學們列舉和讀書有關的的名言警句。

(四)師生小結,可以在學生總結的前提下,老師進行補充,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提高,拓展學生的縱深思維。形式也可以是“當庭陳訟式”、“新聞採訪式”。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五)作業佈置,比如抄寫字詞解釋,可以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另外作業的佈置主要是為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作訓練。

關於勸學顏真卿心得體會簡短 篇六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一百餘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敍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着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在人物描寫方面,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有情味。

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思路時,我打破了以往傳統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師逐字逐句講翻譯,學生面無表情記筆記),結合我校的“ 1236”課堂教學模式,以“讀”為突破口,以讀促思,以讀助悟,以讀帶寫。因此在設計教學流程中我採取了“四讀”的方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引領學生解讀文本。“四讀”即為“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通文章;三讀,讀懂文本;四讀,讀出個性”。而在讀的訓練中,我採取多種形式的讀:聽錄音範讀,個人讀,齊讀,小組合作讀。本設計主要以朗讀(不同形式)為主線,以學生自主感悟(不同形式)為副線,意在通過引導,學生能夠疏通文意,積累一些基礎的文言詞句,體會傳神的語言,感知生動的人物形象,習得文言文基本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教為了不教”的目的。

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學習方法。在“二讀,讀通文章”這一環節中,我並沒有過多的干預學生,而是讓他們藉助註釋和詞句理解基本內容,而我只是針對理解有障礙的字句進行點撥。在“四讀,讀出個性”這一環節中,我也沒有過多的分析和講解,為了更好地讓小組合作落到實處,我設計了“分角色朗讀”這個環節,讓他們通過“讀-品-悟”的方式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技巧提高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提升了,最後對本課的感悟也自然而然的滲透到心裏了。在設計本節課的收尾部分,我着實用了心思,如何讓學生既明確學習本文的宗旨,又能將知識從課內向課外的昇華遷移。因此我設計了兩個環節,一是課外練筆,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二是語文積累,幻燈片呈現樂府詩《長歌行》,重點突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從而進一步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

授課雖已結束,心中的那份快樂久久不去。文言文真的很難教嗎?我看不盡然。整合學生與文本的情感結合處,以讀為主線,運用不同形式的讀,帶着適宜的任務去讀,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在讀中寫,一切都那麼自然。教學中正是以讀貫穿始終,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得到提高,合作意識得到增強;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累了重要的文言詞句;通過發現問題,探究文本,展開與文本和人物的對話,也提升了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能力。整節課學生主體地位得到體現,自主學習的氣氛很濃,師生在平等的教與學中和諧共處。

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更好的反思才能打造出更好的課堂。課後我的腦海裏對本節課進行了回放,我個人覺得有些細節還是需要注意:

①如能將課外練筆放在課堂上練習,教學效果會更好一些。

②最後引導學生談感悟時,有些操之過急。如果是學生能總結出來“開卷有益”效果會更好。

③學生對老師們聽課還是有些小緊張的,我感覺學生多少還是有些拘謹,課堂上放不開。沒有平時課堂上表現突出。這是值得我今後教學思考與改進的地方。

④在歸納“開卷有益”的感悟時,本來備課時,我設計了補充“呂蒙學有所成後”的課外小鏈接的環節,結果在授課時卻忽略了,這多少有點遺憾。

教無定法。通過對本課的設計,我認為作為語文老師,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文體探究出不同的教法和學法。如文言文我們應該怎樣突破傳統教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小説我們該如何整合資源跳出文本統籌安排,説明文我們又該如何另闢蹊徑上出濃濃語文味來……這是新課改形勢下帶給我們語文教師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