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記金華的雙龍洞》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06W

《記金華的雙龍洞》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敍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敍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教學重點使學生感受到這一神奇的溶洞。激發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寫作特點,培養有條理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釋題,讀第一段。

1、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老作家、老教育家葉聖陶爺爺的遊記記金華的雙龍洞。

2、釋題。記是什麼意思?

3、讀第一段。

二、初讀課文。

1、激趣。聽説,雙龍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遊覽一番,你們想去嗎?要想去,事先要對雙龍洞有些瞭解,課文會告訴你。趕快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讀幾遍。快讀吧。

2、自由讀課文。

3、檢查學習字詞和課文的情況。

三、理清順序。

1、看,這是什麼?(出示小紅旗小黃帽)誰用的?説起導遊這個職業,可真好,天南海北,遊山玩水。現在,有一個當導遊的機會,你們想不想當?想當的都來當吧,現在,你們都是導遊,就我一個遊客。(讓一個女生起立)導遊小姐,你怎麼安排我今天的旅遊路線?教你一個方法,可以畫一張遊覽示意圖。怎麼畫?細細讀課文,藉助課文中地點轉換的語句來畫。例如:四人小組合作製作一張。一組板演。導遊小姐,你怎麼安排我今天的旅遊路線?你這個導遊當得真好,這個旅遊帽作為獎品獎給你。

四、學習第二段。

1、剛才就我一個遊客太冷清了,你們還是陪伴我一起來當遊客吧。現在讓我們從金華出發到雙龍洞去,請你注意欣賞沿途景物。(出示相機)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你們也帶了嗎?下面請同學們當攝影師,把路上的美景拍攝下來,並且配上解説詞。(出示一張照片做例子)拍鏡頭時,要拍一個你最喜歡的景物,配解説詞時,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讀23段。

2、學生自由朗讀23段。

3、討論。

(1)你拍了什麼鏡頭?為什麼拍了這了這個鏡頭?隨學生出示圖,補充介紹:映山紅花色眾多,有紫紅、紅、桃紅、粉紅、橙、金黃、雪青、純白等顏色。

(2)還有誰也拍了這個鏡頭,你們願不願意來一次配解説詞的比賽。

(3)猜一猜,油桐開的花是什麼顏色的?出示圖。

(4)出示實物,新綠。

4、看到大家拍了這麼多的鏡頭,我也憋不住了,我讓你們看看我拍的鏡頭,不過,我有一個問題。(出示問題:溪聲為什麼會變換調子,溪流與雙龍洞有什麼關係?)播放錄象,看完後討論。指導朗讀。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麗,請你能否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些景色。比如,葉聖陶爺爺就用了一個詞明豔,你用什麼詞?

6、景色美,文章美,我們來把它背下來,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句話背給同桌聽。

五、課堂總結,作業。

這堂課,我們遊了路上,又遊了洞口和外洞,玩得開心嗎?今天回去,把你的見聞告訴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記金華的雙龍洞》。齊讀課題。

過渡:我們一同隨着葉聖陶老先生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就漸漸入山。一路上大家有説有笑,眼前一片明豔,耳邊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頭望去,看!雙龍洞到了!

二、學習課文。

過渡:請大家打開書,朗讀課文的三、四、五大段,看看我們都隨葉老遊覽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為什麼?(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過渡: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們一起來到洞口,看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請你用筆劃下來,再讀一讀。

1.洞口寬像橋洞

(1)指讀,讀出寬大的感受。

(2)明確學法:洞口這部分我們是先找出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再把體會讀出來。

過渡: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繼續學習。經過寬大的洞口,就來到了外洞。這裏又是怎樣的景觀呢?

2.自學外洞,把自己的收穫彙報給大家。

高、大

彷彿到了個大會堂

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誰能把這種奇特的感受讀出來?

過渡: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經讓我們感到很奇特,更令人驚歎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來看看吧!

3.出示資料:

內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僅通水道,長10餘米,寬3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如欲觀賞,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頭,有驚而無險,妙趣橫生,堪稱遊覽方式之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

(1)看錄像後説説你看到了什麼?孔隙給你什麼感受?(窄小、低矮)

(2)自讀第四大段,説説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自以為、沒有一處、擠壓、稍微、準會)

(3)感情朗讀。(喜歡讀哪一句就讀哪一句)

(4)看電腦填空。

過渡:這樣的水石奇觀,遊覽後真令人拍案叫絕。下面讓我們有感情的朗讀第四大段。

(5)有感情朗讀全段。

過渡:我們乘船從孔隙經過,大約走了八、九米就來到了內洞。這裏又有什麼樣奇特的景觀呢?

4.默讀第五大段,用我們上面的學習方法進行個人學習。再分小組討論。思考:在內洞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然後有語氣地讀出來。(1)黑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見(2)洞頂的雙龍(3)石鐘乳和石筍名目有四十多種。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4)看圖片加深體會。(5)把句子補充完整。

(6)出示資料:

洞內鐘乳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佈局巧妙,有黃龍吐水、倒掛編幅、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等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過渡: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像神仙、像動物、像宮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搖曳的燈光,忽明忽暗,讓我們置身於神祕的境界,怎能不令我們驚歎自然的奇異,請大家有感情地讀讀內洞這部分。

(7)感情朗讀。指讀。

過渡:就這樣,我們隨葉老又仰卧在小船裏,通過孔隙出了洞。

三、總結:

(1)

結合板書總結全文,體會雙龍洞景觀的奇特。

這節課,我們不僅隨葉老遊覽了金華的雙龍洞,洞中的景觀令人驚歎。那孔隙的奇妙,石鐘乳和石筍造型的奇特,真不愧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觀。(景象奇特)而且,還掌握了遊記的學習方法,那就是抓住遊覽中作者的所見、所聞,體會作者的所感和對山水、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2)

發散:學生出示相關的圖片或文字,進行課內外結合。

老師知道,同學們在課下也結合課文從書中、報刊中、網絡上找到了許多與課文相似或相關的材料,下面我們就來展示給大家吧。

(3)

針對學生的展示進行總結。

同學們從網絡上、書中、報刊中以及親身的遊歷中,蒐集到豐富的材料,《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給我們帶來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更豐富的知識,和蒐集資料的途徑、方法,希望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也能這樣做。

板書設計

23、記金華的雙龍洞

景象奇異

金華→羅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高大

窄小

黑大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案 篇二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⒉體會作者的遊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⒉體會作者的遊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準備:課文朗讀配樂磁帶。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

2、自學本課生字新詞,老師檢查自學情況。

3、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能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人課題。

同學們都喜歡遊覽,旅遊後還有寫寫遊記。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遊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後,就寫了一篇遊記,這篇遊記就是——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葉聖陶先生是怎樣寫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瞭解學生預習課文情況。

1、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你讀了“預習”瞭解了些什麼內容?

2、通過讀課外書,收集資料。你瞭解了關於本課的什麼知識?

生答:我知道葉聖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和語言學家。

生答:葉聖陶解放前當過國小、中學、大學教師,編輯,解放後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等職務。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餘,葉老還到多處風景名勝區參觀遊覽,並寫下了許多清新優美的遊記,《記金華的兩個巖洞》就是其中之一。“兩個巖洞”就是金華北山“五洞十景”中最為著名的兩個溶洞:雙龍洞和冰壺洞。

生答:目前,雙龍洞已被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每天遊人如織。

⒊老師小結:同學們瞭解的情況真豐富,看來同學們在課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聽老師範讀課文,思考問題。

⒈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

⒉學生思考:⑴想一想每段講什麼?

⑵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

⑶把講到洞中雙龍的句子畫下來。

⒊討論以上思考題。

四、檢查學生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⒈開火車分析生字的音、形、義。

⒉抽讀課文。(瞭解學生通讀課文情況。)

⒊理解生詞。(學生在讀課文時隨機檢查。如:蜿蜒、明豔、突兀、森鬱等詞。)

五、給課文分段。

⒈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⒉同座談論分段和段意。

⒊老師總結歸納。

六、作業:

⒈抄寫生字。

⒉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⒈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⒉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⒊ 體會作者的遊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行片段練習。

⒋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⒈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⒉體會作者的遊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⒈聽寫生詞。

⒉請説説本文分幾段,段意是什麼?

⒊作者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

二、學習第一段。

⒈抽學生讀本段。

⒉思考:

⑴葉聖陶爺爺在去雙龍洞的路上看見了什麼?(請用:“ ”畫出來)。作者用了什麼方法去描寫?

⑵“明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作者會“眼前一片明豔”?

⑶溪水為什麼會變換調子?這裏寫溪水實際上是寫什麼?這溪水是從哪裏流出來的?

⒊ 配樂 有感情地朗讀本段,感受作者是什麼心情。

⒋讀完本段你眼前有什麼景物,請你説出來,你是怎樣的心情。(讓學生產生想象)

⒌總結學習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這段文字的。

學生總結:

⑴瞭解作者描寫了什麼景物。

⑵作者用了什麼方法描寫。

⑶體會作者有怎樣的感受。

⑷想象作者描繪的景色。

三、學習第二段。

⒈學生自學本段。同學們我們運用學習第一段的方法學習本段。請同學們隨着葉聖陶爺爺繼續向前遊。

⒉學生自由朗讀學習課文。

⒊質疑問難。

⒋老師提問:

⑴你來到了雙龍洞 看見了什麼樣的景觀?你有怎樣的感受?

⑵泉水的位置在哪裏?

⒌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本段。想象作者描寫的外洞是什麼樣子的。

四、學習第四段。

⒈學習方法同上1 ~3步。

⒉老師提問:

⑴我們與葉聖陶爺爺游到外洞,必須幹什麼?(生:坐船)

⑵葉聖陶爺爺給我們介紹的小船是什麼樣的呢?葉聖陶爺爺是怎樣乘船的呢?

⑶這小船是順水而行,還是逆流而上?

⒊我們也來感受在船上進洞的感覺。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

⒋老師題問:“擠壓”是什麼意思?葉聖陶爺爺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你有怎樣的感覺?(要學生產生想象。)

五、學習第五段。

⒈學生自學方法同上。

⒉老師題問:坐船進入內洞,內洞是什麼樣子的?當工人提着汽油燈看到了什麼?

⒊配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洞中石鐘乳和石筍的形狀。

⒋讀完以後你的腦海裏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要學生產生想象。)

⒌老師題問:現在你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裏嗎?

六、齊讀第六段。

七、總結全文。

⒈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全文。

⒉思考:讀完本課你有何收穫或感受?

八、文字訓練。

片段練習:根據課文所描寫的場景,你選擇一處產生想象,寫出百字以上的短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2、圍繞中心,根據遊覽順序,學着給課文列提綱。

3、指導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學着給課文列提綱。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請説説作者的遊覽順序是怎樣的?

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想一想:⒈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⒉作者通過記敍有表達什麼思想感情?

三、學習給課文列提綱。

⒈基本方法:

⑴通過審題明確題目的要求,確定作文記敍的主要內容和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⑵要選擇好材料按一定的順序排列,並確定分幾段寫。

⑶給每一段寫個簡短的段意或列個小標題。

⒉格式:

⑴題目。

⑵文章中心。

⑶材料安排。

⒊學生學着給本課列題綱。

⒋評講學生列出的題綱。

四、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五、總結學生學習情況。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學寫其中9個。正確讀寫“浙江、森鬱、聚集、合適、昏暗、稍微、額頭”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

4、閲讀與想象相結合,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喜歡春遊嗎?説説你遊覽過的地方、景點的特徵以及遊覽後的感受。(學生描述並談感受)正值陽春三月,我們隨葉聖陶老先生去遊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同學們知道課題中的“記”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理解“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遊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遊記。)雙龍洞有哪些吸引我們的景色,葉聖陶先生游完雙龍洞後是怎樣寫這篇遊記的呢?讓我們隨着課文再觀賞這神奇的雙龍洞。

二學生彙報預習後的收穫

課前同學們已經認真地預習了課文。首先我們交流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1、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要求讀準生字多音字的讀音。

浙(zhè)江 調(diào)子 一轉(zhuàn) 突兀(wù) 蜿蜒(yán) 孔隙(xì) 即(jí)使

2、出示文字投影片②,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詞語:突兀森鬱:突兀、高聳;森鬱、森林、草木茂盛、盤曲而上、變化多端、聚集

重點理解“進”:平房的一宅之內有幾排,一排為一進。

3、交流生字的寫法

學生以各種方式交流預習寫字的方法,教師重點指導: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教師提示:小組內接龍讀文章,相互評價;指名接龍朗讀,組織評價。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勾畫出作者遊覽的景點。(默讀勾畫)

2、教師引導交流,教師板書:路途——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3、師:你能以小導遊的身份上台結合板書講講作者的遊覽順序及景點嗎?

五、對照示意圖,找到有關段落再次朗讀。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一)複習鞏固,聽寫,並對聽寫的詞語按一定順序進行排列,説出排序的理由:

1、聽寫: 昏暗、盤曲而上、合適、突兀森鬱、聚集

2.排序:盤曲而上——突兀森鬱——聚集——合適——昏暗

(路途見聞)(洞口看山勢)(外洞較寬敞)(孔隙運輸)(內洞)

(二)、激趣導入

作者來到金華的雙龍洞,一路行來他觀賞了哪些風景,有哪些感受呢?這節課我們隨作者一起細細地遊賞。

二、賞讀課文

(一)、品賞路上見聞

作者去金華雙龍洞的路上,都有哪些見聞呢?讓我們隨作者一起遊覽。請同學們自由讀二、三自然段,將你喜歡的句子勾畫下來。

2、引導學生交流: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圖中景物一片明豔,一路溪水歡快流動)

3、師:哪些語句讓你感到這種明豔與歡快呢?將你勾畫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並談談你的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賞讀:

(1)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

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抓住沿途景物的顏色特點,將山色與花色的交相輝映,紅色與綠色的'相互對照的明豔加以描寫,寫出了金華一代山區明亮豔麗的春色。

(2)、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你彷彿看到溪流在怎樣的流動?

引導學生想象:(溪流時寬時窄,不時地變換着形狀,彎彎曲曲的流向遠方,因此流水的速度也有不同,有時順流而下,有時則緩步前行,潺潺的流水奏出或輕或重,或緩或急的曲調,人伴着着輕快的樂曲行走在山間,心情格外地愉快舒暢。)

帶着這種愉快的心情,我們朗讀這一句。(生朗讀)

(二)、遊覽外洞和內洞。

我們一同隨着葉聖陶老先生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就漸漸入山。一路上大家有説有笑,山中的景象一片明豔,耳邊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頭望去,我們來到了雙龍洞口。

1、體會洞口和外洞的寬、大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麼特點?(生朗讀感受)

引導交流:(洞口寬,洞內大)

(2)、導讀“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很大,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都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裏聚集一千過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引導學生體會打比方的獨到之處。

2、感受孔隙的矮小

(1)、師:我們隨葉聖陶爺爺來到外洞,要想繼續遊覽內洞,必須幹什麼?(通過孔隙)

請四人小組研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學生研讀體會孔隙特點以及作者是如何從外洞進入內洞的)。

(2)、學生彙報交流,引導學生體會:

A:孔隙的特點——窄、矮 B:作者的感受——好奇、險

(3)、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了孔隙的矮小合作者經歷的有趣的驚險呢?

引導學生感悟以下語句:

A:雖説是孔隙,可也能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在沒法容下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細緻準確地描寫方法。

B: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師:同學們讀這一句,你能體會到作者這種感受嗎?

引導學生想想體驗:只有一動不動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過孔隙。作者因真實的體驗突出了孔隙的矮小。

(3)、帶着剛才的體驗朗讀“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陸了。”

3、感受內洞的奇特

(1)、師:我們乘船從孔隙經過,大約走了八、九米就來到了內洞。這裏又有什麼樣奇特的景觀呢?請大家默讀第五大段,用我們上面的學習方法進行個人學習。再分小組討論。思考:在內洞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然後有語氣地讀出來。(生自學交流)

(2)、引導學生交流,體會內洞的如下特點:

A、內洞的特點——黑(一團漆黑)B、奇(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

C 、大(比外洞大得多)

(3)、感受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的奇特

師出示: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欣賞。你能想象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的樣子嗎?

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描述。

出示圖片並描述: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像神仙、像動物、像宮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搖曳的燈光,忽明忽暗,讓我們置身於神祕的境《www.》界,怎能不令我們驚歎自然的奇異,請大家有感情地讀讀內洞這部分。(生感情朗讀)師:欣賞了洞內自然天成的奇特景觀,我們隨葉老又仰卧在小船裏,通過孔隙出了洞。

三、練習複述

師:假如讓你當遊雙龍洞的一個小導遊,你準備怎樣向旅客介紹雙龍洞呢?請你根據遊覽示意圖用小導遊的語氣把金華雙龍洞景色特點介紹給大家。

四:回顧總結

這節課,我們隨葉老遊覽了金華的雙龍洞,洞中的景觀令人驚歎。那孔隙的奇妙,石鐘乳和石筍造型的奇特,真不愧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觀。而且,還掌握了遊記的學習方法,那就是抓住遊覽中作者的所見、所聞,體會作者的所感和對山水、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刻下同學們可將你遊覽的美景和感受以遊記的形式寫下來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一片明豔 迎着溪流

外洞:大 泉水外流 自然偉大

值得觀賞

孔隙:低矮窄小 一路水程

內洞:黑大奇 泉水緩慢

出洞:

教後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案 篇四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通過了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外洞進內洞的那一段。

教學重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錄像機、錄像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五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整體感知

過渡:葉聖陶老先生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漸漸入山,一路上,眼前一片明豔,耳邊溪流潺潺,不知不覺,大家看,雙龍洞到了。(電腦出示雙龍洞遠觀圖片)

當你看到這幅圖畫時,你想知道什麼?(學生紛紛説出自己的問題)

帶着問題,學生自由朗讀三——五段。

通過朗讀,你讀懂了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同學們讀懂了很多,老師這裏還有一個問題:這節課,作者將依次帶我們遊覽哪些地方?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外洞——孔隙——內洞

三、探究新知

(一)外洞

過渡:這高大的雙龍洞,無論是外洞、空隙,還是內洞,景色都非常的奇特,讓我們首先來看一看外洞。

生讀第三段。

用一個字來概括外洞的特點。(板書:大)

你是從哪裏體會出外洞很大的,從書中勾畫出相關的句子。

聯繫學生所在教室想一想,外洞有多大?

(二)孔隙

過渡:外洞又高又大,大得能容下一千人或八百人,不過,這還不足以讓你驚歎,更讓你想不到的還是那從外洞進入內洞的通道——孔隙,這才是雙龍洞最為奇妙的地方。

生讀第四段。

談談對孔隙的瞭解。

出示重點文字,體會作者的心情,指導朗讀。

我懷着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卧在小船裏,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着船底了,才説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分析、體會孔隙的特點。(板書:小)

放有關“孔隙”的錄像

(三)內洞

過渡:從孔隙出來,大約過了七八米就來到了內洞,內洞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

小組內自學,電腦出示自學提示:

初入內洞有什麼感覺?

內洞有哪些景物?

你如何理解“進”這個字?

整個內洞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彙報,交流。

做小導遊員,為大家介紹內洞景象。(電腦出示圖片)

小結:這美麗的景象,這動聽的泉水,都是誰給我們的(大自然),所以,要想使這美麗的景色永駐人間,我們就得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板書: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四、課下作業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像雙龍洞這樣神奇壯麗的景色,還有很多。課下,從你喜歡的景點中選擇一處設計一段導遊詞,等下次活動課上,咱們天南海北遊一遊。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複習上節課的內容,加深學生印象,瞭解外洞、內洞的物點,理出泉水流經的路線,歸納文章的寫作物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回憶遊雙龍洞的路線。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外洞、內洞的特點。

1.默讀課文,想想外洞和內洞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1)默讀課文,想想外洞和內油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外洞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大)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3)內洞的主要特點是什麼?理解“變化多端”和“形狀各異”

(4)你知道為什麼這個洞叫做雙龍洞嗎?(因為內洞有兩條龍。)

(5)這兩條龍實際上是什麼?(石鐘乳)理解“蜿蜒”

2.課文哪一部分是講作者由外洞進入內洞?

(1)這一段講了哪幾層意思?

(2)作者進洞時的感受是什麼?從作者的感受中,你體會到什麼?

(二)理解泉水流經的路線。

1.啟發思考。找出課文中寫水的句子讀一讀,再想一想泉水是從哪兒流到哪兒的?

2.四人小組討論,老師巡視指導。

3.彙報後。板書:深黑的石洞---內洞---外洞---洞口---隨着山勢流下山。

4.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想象外洞、內洞的特點,想象乘船進入內洞的情景。

三、教師小結:

課文把雙龍洞的特點寫得很具體,我們讀了,彷彿身臨其境。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把遊洞的過程和泉水流經的路線結合起來寫,條理很清楚。

四、作業設計

(一)摘抄好詞佳句。

(二)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把自己喜歡的景點介紹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3.記金華的雙龍洞

作者的遊覽順序:

路上---洞口---外洞---內洞---出洞

泉水流經的路線:

深黑的山洞--內洞--外洞--洞口--隨着山勢流下山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案 篇六

例披文入境的教學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以學生的“春遊”創設情境。“老師當導遊,帶你們到金華的雙龍洞遊玩,好嗎?汽車開動着,看看那裏的景色怎麼樣。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學們現在下車,我們一邊登山一邊欣賞這優美的景色吧廣這一創設的春遊情境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學生興趣盎然。

二、整體感知,擬定郊遊

教師讓學生通讀全文,在課堂練習本上擬出遊蹤,請一生到黑板前畫出導遊圖,教師和其餘學生一起協助修正、定圖。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擬出遊覽路線,學生頭腦中有清晰思路,為下面的分景點學習打好基礎。

三、遊覽景點,挖掘特點

緊緊扣住每個景點不同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學習遊記的寫作方法。

(一)領悟美,感受情──學習“路上”

1.課文中哪些是寫路上的?

2.把描寫路上美的句子找出來,想想美在哪裏?全班齊讀這些美句。(教師把剪貼畫“路上”放在導遊圖中路上位置)

3.“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這句話寫作順序怎樣?這麼多顏色,你感覺怎麼樣?這麼美的句子值得我們好好品讀。(學生比賽回答、比賽讀)

4.為什麼“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哪位同學能讀出溪流變化?(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動變化的聲音)

5.閉上眼睛,聽老師把前三個自然段朗讀一遍,邊聽邊欣賞路上的美景。(教師配樂朗誦)

(二)扣詞句,抓特點──學習“洞口”、“外洞”

過渡:路上景色如畫,但我們目的不在這裏,我們目的在雙龍洞。

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教師把剪貼畫“外洞”放在導遊圖中的外洞位置)

2.“突兀森鬱”什麼意思?從這個詞可看出洞口什麼特點?

3.“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説明外洞什麼特徵?(教師點學生回答,師生概括)

(三)入情境,悟特點──學習“孔隙”

過渡:參觀完了外洞,順着泉源,我們來到了孔隙。

1.請兩位同學前去探探路。這兩位同學合適嗎?這兩位同學不合適可看出孔隙什麼特點?(教師點兩位較胖的學生上講台)

2.船怎樣進出孔隙呢?(師生齊讀“船兩頭繫着繩子……船就出來”)請看錄象,船是怎樣進出孔隙的。從錄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進孔隙,你的心情怎樣?(教師放錄像,配錄音介紹)

3.請一同學上講台,把黑板當小船,模擬作者是怎樣進孔隙的?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以黑板為小船做動作,師生評價)

4.分組朗讀,讀出好奇、緊張心情,看哪一組讀得最好。(教師點評朗讀)

(四)馳想象,析特點──學習“內洞”

過渡:仰卧小船進孔隙,行了兩三丈水程,我們就到了內洞。

1.“雙龍”其實是什麼?(教師點學生回答)

2.誰知道石鐘乳、石筍?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鐘乳、石筍的形狀,願想什麼就想什麼。(教師出示千奇百怪、顏色各異的石鐘乳、石筍的圖片,學生暢所欲言)

3.默讀,找內洞特點。(教師把剪貼畫“內洞”放在導遊圖中內洞位置)

四、着眼泉水,總結全文

(一)一路遊玩過來,哪幾處見到泉水?

(二)我們就是沿着溪流參觀雙龍洞的。雙龍洞遊覽完了,我們可以坐車回去了,請大家回味一下我們的遊覽路線怎樣?

(三)學完課文後,我們知道作者是用什麼順序組織全文的?(師生概括寫作特點)

五、暢談感想,學寫遊記

(一)雙龍洞游完了,你有什麼話好説,有何感想?(學生踴躍發言)

(二)暑假要到了,以此文為範例,做一篇遊記。

自主創新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一、明確目標,點明學法

(一)目標

1.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瞭解雙龍洞的特點;

2.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掌握遊記的基本寫作方法;

3.通過電教手段,感受多媒體教學特色,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4.倡導民主自由學習方式,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學能力。

(二)學法

1.看圖片,悟詞義;

2.賞景觀,抓特點;

3.理順序,學寫法;

4.勤動腦,善發現。

(教師點擊課件中的“教學目標 ”、“學習方法”)

二、邊讀邊想,列出遊蹤

(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遍,邊讀邊把作者遊覽的地方畫出來。(請學生説作者的遊覽線路)

(二)看了這個遊覽線路,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的描寫?(教師點擊課件中的“遊覽線路”)

三、自學為主,課件相輔

教師不拘泥於遊覽線路,學生感受深的部分先學,打破按課文段落前後排列順序講解的傳統教學法。

(一)學習“內洞”

1.和這位同學一樣,喜歡內洞的同學一起把描寫內洞的這一段朗讀一遍。

2.剛才大家遊了內洞,內洞有什麼特點?(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內洞”)

3.這一段還有什麼不懂的?(1)“蜿蜒”是什麼意思?(2)“上源”是什麼意思?(3)“石鐘乳”與“石筍”有什麼區別?(教師點擊課件中生字詞學習,通過圖片讓學生理解“蜿蜒”、“上源”、“石鐘乳”、“石筍”等詞語)

4.大家看了這麼多的石鐘乳、石筍,想想它們都像什麼?(教師展示課件中千奇百怪的石鐘乳、石筍,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二)學習“孔隙”

過渡:除內洞外,同學們還喜歡什麼?(有生回答孔隙)

1.閉上眼睛,坐上小船,體會作者的感受,想想孔隙有什麼特點?(一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2.既然小船都能通過孔隙,為什麼還説孔隙小呢?(啟發學生思考)

3.作者躺在船上生怕什麼?請大家做動作,把椅背當小船,身子貼在椅背上,感受作者當時的心清。(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孔隙”)

(三)學習“路上”

過渡:這麼多同學喜歡路上,四人小組一起學習寫路上的段落。

1.喜歡“路上”的哪些詞句,四人小組讀一讀,説説為什麼喜歡?看到如此美景,爸爸的心情會怎樣?能讀出來嗎?(小組之間互相對朗讀進行評價)

2.“路上”有哪些特點?(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路上”)

3.有哪些地方不懂?(1)“映山紅”有哪些?“油桐”是什麼植物?(2)“新綠”、“明豔”各是什麼意思?(教師點擊課件中生字詞學習,通過圖片理解“映山紅”、“油桐”、“新綠”、“明豔”等詞語)

(四)學習“洞口”、“外洞”

1.朗讀第四自然段,看看洞口、外洞有什麼特點。(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洞口”。“洞外”)

2.不懂的地方提出來。(1)“突兀森鬱”什麼意思?(2)“像橋洞似的”怎麼理解?(教師點擊課件中生字詞學習,通過圖片理解“突兀森鬱”、“像橋洞似的”等詞語)

四、溪流引路,再擬遊序

在發揚民主,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基礎上,打亂遊覽順序教學,為避免學生思維混亂,以溪流走向為起點,再擬遊覽順序,使學生對作者“溪水流向、景點轉移”的寫作順序有清醒認識。

(一)在路上除了看到明豔的花花草草外,還看到了什麼?

(二)課文裏有幾處寫了溪流,齊讀描寫溪流的句子。

(三)為什麼“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四)做個小練習,把溪流的走向填下來。作者進洞遊覽順序與溪流走向相反,出洞遊覽順序與溪流走向相同。(教師點擊課件中“溪流走向”)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漆黑的石洞)

五、討論總結,編寫提綱

(一)四人小組討論一下,你覺得這篇遊記寫得好嗎?好在什麼地方?

(二)遊記寫作要點有哪些?(教師點擊課件中“遊記要點”)

(三)給這篇文章編寫提綱,把假期遊玩的地方寫下來。

總評:

這兩種教學設計共同同點有:

1.二者都注意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情境,激興趣”是遊記教學的重要特色。學生只有“身臨其境”,入情入境地學習,才能充分領悟遊記美,感受作者情。

2.二者都強調“讀”的重要性,緊扣新大綱閲讀教學“以讀為本”的要求,讓學生從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詞語。形式多樣的朗讀貫穿這篇遊記教學的始終,在讀中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二者都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引路”,學生“探路”,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這兩種教學設計又各具特色,不同點在於:

1.教學思路不同:前者按人們慣用的線性思維組織教學,教學次序與遊記的寫作順序一致。教學思路流暢有序,學生容易接受;後者打破定勢,用非線性思維(發散思維)組織教學,新穎獨到,頗有創見。

2.教學手段不同:前者用自然樸素的教學手段,即通過言語動作,配樂朗讀等傳統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後者利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聲”“光”“電”“影”綜合交錯,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可聽可視的畫面,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情感。

3.教學目標 不同:前者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教師“引人入勝”的語言和學生“披文入境”的朗讀,令學生不知不覺受到遊記美的薰陶;後者言簡意賅,直指單元教學要求,針對第三單元學習重聲、是編寫提綱,將遊記教學與編提綱練習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審美意識的同時,注重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