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生物學八年級上冊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81W

生物學八年級上冊教案【多篇】

八年級上生物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胸圍差等活動,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

2、通過觀察模型和演示實驗,提高觀察、判斷、推理以及科學實驗能力。

3、通過分析資料等活動,概述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4、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由於學生未學到物理課中的擴散作用,且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是學生看不見、摸不着的,比較抽象)

教學重點

1、外界氣體如何進入肺

2、肺內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

方案一:深吸氣後屏住呼吸,看能維持多久,體驗氣體交換的意義。

組織活動,引導學生説出氣體交換的重要性。

方案二:聯繫自己的身體結構,對照模型或掛圖,觀察肺在人體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

出示模型或掛圖,進行直觀教學引導學生觀察並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

方案三:觀看錄像,小組交流討論。

播放錄像,通過直觀手段引導學生了解肺的功能。

方案四:回憶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回答提出的問題。

複習舊知識,提出問題: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肺有什麼功能?

2、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

2.1測量胸圍差

方案一:閲讀有關的課文後,一組同學上講台給全班同學進行科學的操作,其他同學觀察操作過程。課後每位同學測量自己的胸圍差。

提供軟尺,引導學生閲讀和觀察組織交流,並做出評價。

方案二:上講台演示的同學故意進行錯誤的操作,讓其他同學找出錯誤並糾正。

在學生閲讀的基礎上,強調要仔細觀察,引導學生糾錯。

方案三:學生課前測量自己的胸圍差,上課時小組成員將測量結果展示出來,並果進行交流討論。(課前佈置,上課時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或分組討論分析提綱中的問題,得出正確結論。

2.2在測量結束後,嘗試提出問題,並進行交流討論。

測重出示討論提綱,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討論提綱如下:

你和其他同學的胸圍差有區別嗎?你認為你們的胸圍差的差別和什麼有關?

胸圍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積的變化嗎? 胸圍差的大小説明了什麼?外界氣體如何進入肺?呼吸肌運動引起胸廓容積的變化活動:將手置於肋骨處,感受呼吸時胸廓的變化,交流討論,歸納出由於肋間肌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的前後徑、左右徑的增大和縮小的結淪。

2.3組織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探究呼吸時胸廓的變化。

2.4觀察錄像或模型演示,在教師的引導廠思考,並得出結論。

2.5放映有關呼吸時胸廓變化的錄像或演示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明確容積變化引起氣壓變化,氣壓變化引起換氣。

2.6質疑:胸廓的變化與呼吸有什麼關係?到底是胸廓擴大導致吸氣,還是吸氣導致胸廓擴大呢?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

引導學生觀察,降低學習難度。

通過打氣筒給氣球充氣的演示説明。

2.3模擬膈肌運動

2.3.1觀察教師的演示,分析討論並歸納出膈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上下徑的變化。

2.3.2通過演示引導學生觀察討論。

2.3.3小組討論後,全班進行概括小結: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容積變化,容積變化引起肺內氣壓變化,從而完成呼吸運動。

2.3.4引導學生小結呼吸運動的過程。

説出日常生活中—一些有關胸廓擴張縮小與呼吸關係的例子(如冬天蓋厚被子感到胸悶等)。

引導學生聯繫日常生活經驗,啟發學生説出胸廓擴張縮小與呼吸的關係,留下懸念:氣體進入肺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第二課時)

1、複習上節課的內容

回憶上節課所學知識,複習提問:胸廓的變化與呼吸運動有何關係?由學生的回答引入本節課內容:氣體進入肺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2、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氣體進入肺內之後發生了什麼變化?

觀看教師的演示實驗

a.按資料分析中的實驗裝置操作;

b.取兩個錐形瓶,分別裝入等量的石灰水,向其中一瓶內的石灰水吹氣,為什麼在實驗置中設置甲瓶?

c.用口吹入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説明了什麼?

d.人呼出的氣體和環境中的氣體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 (耳球向另一瓶內的石灰水吹氣),並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3、氣體交換原理

嗅到教師噴出的香水,理解氣體總會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

向教室內噴灑香水,引導學生了解氣體擴散的原理,説明氣體進入人體也遵循3.1擴散原理。

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3.1.1觀看掛圖,認真聽老師講解。理清思路,綜合概括。

3.1.2回憶所學知識,合作交流,歸納問題的答案。

3.1.3引導學生歸納外界氣體進入人體組織內的過程,並對學生的答案及時進行反饋。

將前後知識聯繫起來,自己解決疑惑。

提問:進入血液的氧最終在細胞中的什麼部位被利用?引導學生聯繫前後知識,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3.1.4小結和練習

引導學生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小蛄本節內容,並指導學生做課後練習。

課後實踐

課後測量自己的肺活量,並和其他同學的肺活量進行對比。

引導學生參與課後活動,並給予評價。

八年級上生物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説出大量根毛對植物吸水的意義。

2、説明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初步瞭解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作用。

3、運用有關綠色植物吸收水和運輸水的器官特點的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相關現象。

重點和難點

1、描述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解釋生活生產中的相關現象。

2、從生物圈水循環的高度認識大量根毛吸水的意義。

方案一:學生四人一組,結合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猜想、歸納,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整體感知本節內容。

方案二:學生觀看水分進入植物體的CAI課牛(或自制投影片),描述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大體途徑,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整體感知。

方案三:學生迅速瀏覽課本,概括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猜想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對本節內容進行整體感知。

1、根適於吸水的特點

方案一:生物課外小組的同學講述參與老師培養長出根毛的幼苗的過程,對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並分析原因。然後學生閲讀課本P111《觀察與思考》,確認根適於吸水的特點。

方案二: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導,結合平日的觀察,大膽猜想根適於吸水的特點,然後通過觀察老師發放的已長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組討論歸納確認猜想的正確性。

方案三:學生直接觀察老師發放的已長出根毛的幼根,結合已有的知識,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共同確認根適於吸水的特點。

方案四:學生直接閲讀課本上的《觀察與思考》四人一組討論思考題,通過小組間的表達和交流,共同確認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教師指導課外小組的學生髮言,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確認根適於吸水的特點。

2、從生物圈水循環的角度來理解根適於吸水的意義。

方案一: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後,暫不下結論,讓問題留在頭腦中隨知識擴展不斷完善。

方案二:學生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後,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實際上等於參與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環。教師引導學生隨着知識增多從生物圈水循環的角度來理解根吸水的意義。教師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二、水分運輸的途徑

1、莖的結構

方案一: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在教師的引導下首先結合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猜想莖的結構,再通過觀察莖橫切和縱切示意圖或觀察實物,瞭解莖的結構,確認猜想的正確性,最後瞭解莖的結構。

方案二:學生四人小組通過觀察莖的橫切和縱切示意圖以及本節課最後一個自然段,經討論、歸納,小組間表達和交流後,歸納出莖的結構。

方案三:學生觀察教師製作的莖的結構CAI課件或投影片,經討論、歸納,小組間表達和交流後,歸納出莖的結構。教師引導學生聯繫俗語、日常生活經驗,並通過觀察莖的橫切和縱切示意圖或觀察實物,讓學生初步瞭解莖的結構。

2、莖各部分的作用

方案一:學生通過看本節課的後三個自然段,通過四人小組討論歸納,小組間合作交流,歸納出導管、篩管和形成層的作用。

方案二:對學生水平較高的班級,學生可個人看書自學,提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經同學間的表達和交流,歸納出導管、篩管和形成層的作用。教師指導學生自學看書,參與小組間合作學習。

3、探究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方案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的實驗,經同學間表達和交流,確認方案。通過看課本上的P111的《觀察與思考》,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方案二:先讓生物課外活動小組的學生講述自己參與教師製作木質部已變紅的植物莖的過程以及對所觀察現象的思考和分析。學生閲讀課本Plll的《觀察與思考》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方案一:學生個人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説出本節課的知識和能力兩方面的收穫。最後師生共同小結。

方案二: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經小組間的表達和交流,師生共同小結(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小結本節課內容。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三

一、教學知識要點和教學目標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是研究各種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人教版教科書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以生態學為主線,突出人與生物圈的關係;同時滲透了科學、技術、社會關係的教育,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還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構建了系統的、循序漸進的能力體系。

2、強調對學生的觀察、操作、探究、思維和應用等能力的培養。

具體內容分為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是認識生命,這裏總括地介紹了生命的世界裏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也簡要的介紹了生物學的來歷和學習生物學的基本方法。

第二單元是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這單元具體介紹了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單位和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同時用實驗和演示的方法介紹了細胞分化形成組織,驗證了生物體由器官和系統組成。這兩單元內容不多,具有綜合性,但必須要慎重對待,特別是要介紹本學科的重要性,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要講究方式方法,使同學們一下子進入學習生物學狀態,而且對以後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第三單元是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本單元的內容較多,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它具體詳細的介紹了綠色植物是怎樣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騰作用和運輸作用。這部份是本單元的教學的難點。也是、本教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要多運用生活實例,讓同學們在生活中學習生物學。第二部份是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在這兒告訴我們了種子萌發形成幼苗、營養器官的生長和生殖器官的生長。第三部份是綠色植物與生物圈,這部份是需要同學們多看課外資料,多觀察生活環境,明確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關係,使他們認識到為什麼要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城市。

二、教學措施及教學方法

教法方面

1、課前充分備好課,備好教材、教參、教具及學生基本狀況。

2、上課有目標,突出教這重點,引導學生攻破難點。

3、活躍課堂氣氛,讓部分同學能對本科產生濃厚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法方面

1、注意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的生物知識。例如:可佈置課外做實驗、觀察、調查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不但提高了能力,也獲得了知識。

2、注重訓煉學生的自學能力,使他們能利用現有資源:教科書、課外書、網絡資源獲生物學知識。

3、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給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的課題題目就是:校園綠化設計方案。

教學措施:

本學科運用以探究為核心的多種教學方式。探究是生物學科學的基本特徵之一,生物學教學應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生物學的這一特徵,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使他們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領悟科學的特點,獲取知識和能力,形成科學態度,本教材在每個單元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不同選題的探究活動,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親自參與探究。

探究性學習活動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但不應成為唯一的教學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還會運用多樣化的教方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計劃採用以下教學方式:講授與演示、模型製作,小組討論、角色遊戲等。

三、第二課堂活動

為了加深和鞏固本學科的知識和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鼓勵和倡導學生勘察本校園綠化狀況,收集資料並設計校園綠化方案。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四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三節開花和結果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性學習和科學探究活動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結構。

2、聯繫生活實際,大膽推測描述出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從而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係。

3、模擬人工輔助傳粉,認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養成愛護花的良好習慣。

重點和難點

1、雄蕊和雌蕊(花蕊)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係。

2、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後子房的發育。

3、愛花習慣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動。

一、花的結構

1、花托

2.萼片

3.花瓣

4.雄蕊

5.雌蕊

小結:花的主要結構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兩人合作,結合書中的插圖,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的順序,觀察、解剖桃花(鮮花、冰凍鮮花或浸製標本)或當地常見的典型的一種被子植物的花。認識花的各部分結構,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

方案二:四人合作,根據假設,結合書中的插圖,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的順序,觀察桃花模型,認識花的結構,分析、交流,明確雌蕊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係,驗證假設,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

方案三:結合生活實際,自主性學習,回憶平時常見的被子植物的花,對照彩圖進行聯想、觀察,認識花的結構,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

方案四:兩人合作,結合書中的插圖,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的順序觀察花的結構,對照已經解剖開的桃花(鮮花或掛圖)黏貼圖,根據疑惑,進一步認識花的結構,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組織學生畫花、説花,圍繞困惑:與果實和種子形成有關的結構可能是什麼?進行學法指導,利用CAI組織學生探究花的結構,巡視指導,幫助學生得出結論。利用桃花模型質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蟲吃掉了,它還能發育成果實嗎?請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觀察模型,認識結構,檢驗假設,得出結論。

用優美的詩句帶領學生回到那鮮花盛開的季節,充分調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觀察能力,請學生帶着疑惑,自學、相互交流,認識花的結構,明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

用花的黏貼圖引導學生思考花是怎樣結出果實的?組織學生合作探究花的結構。由於花粉和胚珠的結構不易看到,在探究時要注意聯繫實際,用掛圖或板圖進行説明,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二、傳粉和受精

1、傳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

2、受精:精子和卵細胞相融合的過程。

方案一:調動經驗儲備,運用邏輯思維能力,想像、回憶,用精煉、生動的語言,描述(蟲媒花和風媒花)傳粉的過程,在教師指導下,進一步瞭解傳粉過程,總結出什麼是傳粉。

方案二:根據問題,仔細觀看錄像(CAI課件),合作交流,描述(蟲媒花和風媒花)傳粉的過程,在教師指導下,總結出什麼是傳粉。

方案三:課前小組合作排練,課上以小組為單位模擬表演(蟲媒花和風煤花)傳粉過程,在活動中,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出什麼是傳粉。

三、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方案一:根據問題,調動經驗儲備,聯繫生活實際,大膽推測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最終在合作交流中,進一步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係。

方案三:針對書中的不解之處,在教師指導下,利用活動教具,黏貼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從而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係。方案四:在教師幫助下,列表回顧種子的結構、果實的組成和子房的結構等知識。

運用邏輯思維和推理的方法,大膽推測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從而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係。創設問題情境:花落後能結出果實。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指導學生模擬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分析推理,得出結論。

花習慣模擬表演人工輔助傳粉的方法,認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養成愛護花的習慣。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注入量筒,輕輕搖動幾次

3、靜置觀察(為什麼要加檸檬酸鈉?檸檬酸鈉是一種抗凝劑,加入後可防止血液凝固)觀察:1、血液是否分層?分幾層?2.各層的顏色怎樣?大致比例如何?

明的液體,約佔血液總量的55%,下面部分呈暗紅色,不透明,約佔血液總量的45%,兩者之間還有薄薄一層物質,呈白色。

實驗二顯微鏡下觀察人血的永久塗片

方法步驟:

1、。用低倍鏡觀察人血的永久塗片,找到物象

2、轉動轉換器,把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3、用細準焦螺旋調準焦距,直到物鏡清晰為止

觀察與思考:

1、看到幾種類型細胞?(移動裝片找)

2、最多的是哪種細胞?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

3、最大的是哪種細胞?有無細胞核?

4、最小的是哪種?

反饋觀察結果:

學生回答實驗現象:血塗片裏三種血細胞:紅細胞:量最多,呈紅色,圓餅狀,無細胞核;白細胞:最大,有細胞核;血小板:最小,無細胞核

小結:由觀察血液的組成和血塗片得知:血液由淡黃色液體部分叫血漿和三種有細胞結構的部分——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構成(板書)

2、三種血細胞的功能

(1)探索紅細胞的功能:

①介紹紅細胞呈現紅色的原因:紅細胞裏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叫做血紅蛋白,所以紅細胞呈紅色。

②血紅蛋白有什麼特性?紅細胞有什麼功能?

觀察演示實驗總結血紅蛋白的特性。

演示實驗:取一隻試管加有抗凝劑的血液,待血細胞沉澱後,倒去上層的血漿和部分血細胞,觀察留在試管內的紅細胞呈暗紅色。然後將試管傾斜放置,十分鐘後讓學生觀察:觀察內容:斜面的紅細胞與試管底部紅細胞的顏色是否一樣?

思考:血紅蛋白有什麼特性?(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斜面的紅細胞呈鮮紅色,試管底部的紅細胞呈暗紅色。)

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此現象説明血紅蛋白與氧結合或分離的條件與氧多少有關。斜面上的紅細胞暴露在空氣中,周圍氧較多,即血紅蛋白與氧結合,形成鮮紅的氧合血紅蛋白,而底部的紅細胞接觸的空氣少,血紅蛋白尚未與氧結合,仍呈暗紅色。

得出結論:血紅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氣濃度低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氣濃度高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

根據血紅蛋白的特性,總結紅細胞有什麼功能?(生:運輸氧氣的功能。)

教師指出:紅細胞除了運輸氧氣以外,還運輸部分的二氧化碳。

(2)探索白細胞的功能

.當身體某一部分被細菌感染時,白細胞是如何到達感染處?傷口化膿時流出的膿液分別含有哪些成分?(學生回答:白細胞可做變形運動,穿過血管壁,到達感染處,去吞噬病菌。傷口流出的膿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細胞。(

總結白細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對人體有防禦和保護作用。

指出:白細胞計數是臨牀化驗的重要項目。因為人體受病菌感染時,血中的白細胞總數高於正常,感染處也聚集大量的白細胞。

(3)血小板的功能

生活現象:當不小心,把皮膚劃破時,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問題:為什麼皮膚出血後回自然止血?(當血管受傷而流血時,血小板會在出血的傷口處聚集成團,並經傷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釋放出一種物質——凝集素,使纖維蛋白原轉為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是可溶的,纖維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織成網,把血細胞網羅在內,形成血塊而凝固。在血塊之外,所遺留的澄清的液

體,即是血清。)

由此,同學們可得出血小板有什麼作用?(結論:血小板有止血和促進凝血的作用。)教師講述:由於血小板既能止血,又能凝血,所以正常人皮膚劃破流血後不久就會自然止血,但有一種遺傳病,叫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很難破裂,不能釋放出促血液凝固的物質——凝集素,因此,血管遇上大的損傷,無法止血而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説某某有點貧血,貧血到底怎麼回事?

指出:血液裏紅細胞的數量過少(正常範圍:男子平均500萬個/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萬個/立方毫米),或者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含量過少(正常範圍:男子為12—15克/100毫升,女子為10.5—13.5/100毫升)都叫貧血。

貧血患者由於血液運輸氧的能力低,影響體內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因而常常表現出精神不振、疲勞、頭暈、面色蒼白等症狀。這時候應該找醫生診斷和治療。一般的貧血患者,應該多吃一些含蛋白質和鐵質豐富的食物。

4、血量與輸血

可見血液對人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麼人體到底有多少血?碰到意外事故失血過多怎麼辦?

(1)血量

提問:你們知道自己體內有多少血?

一個成年人的血量約為體重的7~8%,(板書)那麼,請計算一下,一個體重為60公斤的人他的血為多少?平均為多少?(學生計算後並回答:4.2~4.8千克,平均為4.5千克)。(教師舉起3個1.5升可樂瓶裏裝的3瓶的紅墨水説:就是這麼多的血。)

人體內的血量只有維持相對的穩定,才能保證人體的正常的生理活動。如果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過體內血量的30%,就會有生命危險。(讓學生計算一下體內血量的30%是多少毫升的血?)

經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一次失血不超過體內血量的10%,(讓學生計算大約是多少毫升?400毫升),所喪失的血漿成分和血細胞還能在一定的時期內相繼得到補充而恢復正常,一般喪失的水分、無機鹽在2小時內可恢復正常,血漿蛋白濃度一天左右恢復正常,紅細胞則在一個月內恢復正常。因此,一個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過體內血量的10%,是不會影響健康的。

問:你們知道我國的義務獻血每次是多少毫升?(200毫升)

人一次就獻200毫升血,對自己來説沒有什麼損害,但對那些病危躺在醫院急需輸血搶救的人來説,卻是救人一命。因此,每一個健康的公民都應積極參加義務獻血。(獻血的條件:獻血者須是無傳染病史、無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

但同學們目前處於生長髮育階段,不提倡義務獻血,當你們到了18歲後,對於每一次獻血應該踴躍報名參加。

(2)、輸血(板書)

一個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時候,必須通過輸血進行搶救,使病人補充血量。但輸血前一定要檢查獻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

輸血時,如果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輸血後紅細胞會凝集成團,阻礙血液循環,而給受血者帶來嚴重的後果,甚至死亡。因此,輸血的原則是:應該輸同型血。(板書)L血液除了ABO血型以外,還有其他血型系統。所以,安全的方法是輸血前應該進行交叉配血實驗,即受血者的血與供血者的血液相實驗,是否出現凝血現象。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的學習,同學們已掌握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同時還對輸血的意義有了深刻的瞭解。

四、板書設計:

血液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六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描述細胞衰老的特徵。

2、簡述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區別。

3、探討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係,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狀況。

4、進行與社會老齡化相關的問題的資料收集和分析。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係,細胞衰老的特徵。

(2)細胞凋亡的含義。

2、教學難點

細胞凋亡的含義以及與細胞壞死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老年人的特徵

以老年人的衰老特徵提問,引出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係

二、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係

1、單細胞生物,細胞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衰老或死亡。

2、多細胞生物,個體衰老的過程也是組成個體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三、細胞衰老的特徵

細胞衰老的特徵:一大(細胞核)

一小(細胞體積)

一多(色素含量)

四低(代謝速率、酶活性、呼吸速率、運輸速率)

四、細胞凋亡

1、細胞凋亡的概念

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2、細胞凋亡舉例

蝌蚪尾的消失、胎兒手的發育

3、細胞凋亡的特徵

有益、主動

4、細胞凋亡的`意義

完成生物體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穩定,抵禦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

五、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區別

1、細胞壞死的概念

種種不利因素下,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

2、細胞壞死舉例

割傷、燙傷的細胞

3、細胞壞死的特徵

有害、被動

4、細胞凋亡和壞死的區別

凋亡強調主動、有益,壞死強調被動、有害。

六、課堂練習

書後練習

生物八年級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注健關康。

2、在學習和生活中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3、認同酗酒和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選擇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全面理解健康的概念。

2、學會調節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能説出健康的概念;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健康生活方式的內容與作用。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合作探究。

1、完成P89-90項目測試,看看你能得多少分?健康狀態如何?

測試題中哪些題目是評價身體健康的?哪些題目是評價心理健康的?哪些題目是評價社會適應方面的?

2、按世界衞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和 方面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

3、健康的生活不僅需要加強__________,搞好_________,還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態,同時還應當學會與人相處,維持良好的___________。

4、保持愉快的心情

(1)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

(2)兒童青少年積極健康的心態是

(3)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創新

運用本節所學知識和方法,對家人或親友的健康狀況作出評價,並提出改進建議。

————————————————————————————

(二)、非選擇題

1、按世界衞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和 方面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

2、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良好的和適度的 ,表示兒童青少年的身心處於積極的健康狀態。

3、老師和同學都認為小南是一個品學兼優、真正健康的人,因為他:①情緒經常保持穩定;②和任何人都相處得很好;③體育成績都已達標;④能成功地調整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合理地適應環境;⑤有良好的身體素質;⑥能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爭取班級的榮譽。

在這些表現中屬於身體健康的是 ;屬於心理健康的是 ;屬於社會適應能力的是 。

二、課前預習

1、自我檢測:

世界衞生組織根據健康的含義,制定了健康的10條標準:

①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過分緊張與疲勞。

②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③善於休息,睡眠好。

④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中的各種變化。

⑤能夠抵禦一般感冒和傳染病。

⑥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位置協調。

⑦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發炎。

⑧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⑨頭髮有光澤,無頭屑。

⑩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以上10條,體現了健康所包含的身體、心理的良好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這三方面的內容。要想擁有健康,就必須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2、質疑:什麼是生活方式?

3、討論小結: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種習慣,如飲食習慣、起居習慣、日常生活安排、娛樂方式和參與社會活動等。

三、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一:認識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

1、大家在課餘時間收集哪些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危害的資料?

2、把自己收集的資料向小組同學交流。

3、你們知道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對人們健康的威脅,原因是什麼?請同學們帶着問題看教材P94的“資料分析”,並結合下面的兩個討論題進行分組討論。

資料分析:1957年和1999年中國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

討論:(1)40多年來,導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種類發生了哪些變化?

(2)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這些變化説明了什麼題?

4、結合數據資料,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再與同學一起閲讀教材P95的第一、二自然段的內容。

5、小結:在現代社會中,影響人們健康的疾病已經發生了變化,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

6、探究活動:探究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以小組為單位制定探究實驗計劃

實驗指導:這個實驗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在制定實驗步驟和具體操作時有很多細節值得注意和重視。如選擇什麼樣的酒精濃度、水蚤心臟的位置、心率的計數、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選擇等等。在實驗中,每一組的學生選擇3個以上對照實驗完成,即清水中水蚤的心率、兩組以上有一定梯度的酒精溶液中水蚤的心率,每一組必須有一定的實驗次數以求取平均值,然後從這幾種組的平均數據中分析現象和得出結論。如果是選擇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則應注意在實驗前用不同體積的清水浸泡一種品牌的香煙煙絲。

表達交流:探究活動的過程及方法,統計表格的設計。

7、彙報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結果並討論教材P96的兩個題目。

學習任務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根據自己的探究活動結果,説明酗酒和吸煙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嚴重危害。

2、投影展示材料:

當人喝了含有酒精的飲料後,酒精在胃和消化道上部直接吸收入血液,吸收的速度與酒精的體積分數(濃度)成正相關。酒精在被最終分解前,能對多種器官組織起作用,尤其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最為明顯,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皮膚血管擴張。飲酒過量便是酗酒,會導致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又稱“醉酒”,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慢性酒精中毒主要表現在對胃腸道、肝臟和神經系統的損害。酒精還可使脂肪在肝臟積累,持續飲酒過量會導致脂肪肝。因此,飲酒過量的人,肝硬化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

吸煙是影響呼吸系統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煙草燃燒後生成的煙霧成分有幾百種,其中明顯有害的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煙焦油等。近幾十年來,我國的肺癌發病率急劇上升,其中約有80%的肺癌病人是因長期吸煙引起的。吸煙時,煙草的煙霧中只有約10%被吸煙者吸入,而其餘的90%卻散佈於空氣中。這些煙霧不但污染環境,而且使不吸煙者被動吸煙,間接受到傷害。吸煙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聯合國已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

吸毒對人體的危害就更嚴重了。吸毒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並使心肺受損,呼吸麻痺,嚴重的會導致死亡。吸毒者為支付吸毒巨資而不惜詐騙、偷盜等,嚴重危害社會。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時期,吸毒對身體造成的危害更大。

3、以上的材料説明,不良的生活方式給人體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我們要想擁有健康,怎麼辦呢?

4、分組討論: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

5、討論結束後,各組派一名學生代表將本組的討論情況向全班彙報,不完善的地方同組的同學可進行補充。

6、師生共同總結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營養配餐好,堅持體育鍛煉,按時作息,不吸煙、不喝酒,拒絕毒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等)

7、補充:學生生活方式不科學會影響健康

生物八年級上教案 篇八

知識目標:1、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2、舉例説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3、説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的能力;2、得高資料分析及數據處理能力。

情感目標:養成關注健康、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情感。

重點:1、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2、説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難點:舉例説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教學準備 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膚、黏膜等相關知識,分別説明三條防線的構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圖,讓學生理解相關概念。教學時應從感性知識入手,根據認知規律組織數學。

1、學生準備預防接種卡

教師準備相關圖片、動畫及視頻資料 板書設計 第三節免疫

一、人體的免疫功能

1、三道防線

2、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

二、計劃免疫 教學後記 1、對三道防線應做具體細緻的介紹,多舉事例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2、時間關係,練習做的不夠多,應當注意。 南京市玄武區中國小教師備課活頁編號

教學過程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問:1、我們的身邊充滿了病原體,為何我們仍能健康的生活?

2、疫苗是什麼?為什麼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

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節《免疫》

通過學習,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

什麼叫免疫?資料分析

三道免疫防線述:一起來看一段資料(璉球菌)

資料1:

問:為什麼塗在清潔皮膚上的細菌會很快死亡?説明皮膚有什麼樣的功能?回答

問:皮膚所起的保護作用僅僅體現在殺滅病菌上嗎?

(阻擋病原體入侵)

述:除了皮膚可直接與外界環境相接觸外,人體還有許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與外界相通。

問:這些腔道經常能接觸到環境中的病原體,它們有相應的保護人體健康的機制嗎?回答

(腔道內表面黏膜--分泌殺菌物質,呼吸道表面汗毛--阻擋病原體)

述:皮膚、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構成了人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

資料2:或者人體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經呼吸道侵入人體)

問:如果皮膚不慎被劃傷,病菌侵入了人體,人體又該做出什麼樣的防範措施呢?思考

唾液中溶菌酶--殺菌(小狗舔傷口)

吞噬細胞--吞噬病原體

述:溶菌酶等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構成了人體的第二道防線。

思考:1、皮膚受傷為何會紅腫?2、傷口紅腫為何會自然痊癒了?回答

非特異性免疫問:以上這兩道免疫防線是生來就有的,還是後在形成的?答:生來就有

問:這兩道防線是針對某種特定的病原體嗎?答:不是

述:那麼這兩道防線應當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因此稱為非特異性免疫。

資料3

特異性免疫述:水痘流行時,已經提前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安然無恙,而沒有接種過的往往患病。

問:為何接種過疫苗的人能抵抗病毒?(體內產生了抗體)回答

述:這裏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抗體,什麼叫抗體呢?閲讀課本

(抗體由淋巴細胞產生,淋巴cell是主要的免疫cell,免疫cell由免疫器官產生,免疫器官包括脾、扁桃體、淋巴結等)

述:提到抗體我們又可以想到另一個相關的詞--抗原

問:什麼叫抗原呢?(抗原,抗體示意圖)

述:由此可見,當侵入人體的病原體數量多、毒性強,前兩道防線都抵禦不了時,人體學有這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述:這樣一種免疫方式和前兩種方式不同,這種免疫是後天形成的,只對某一種特定病原體/異物起作用,稱為特異性免疫。

小結:免疫:非特異性免疫(概念,兩道防線)和特異性免疫(概念,第三道防線)

問:為什麼接種疫菌可以預防傳染病?思考交流

計劃免疫述:正是由於疫苗有如此作用,所以我們應當有計劃地進行疫苗接種,這就是計劃免疫。

(北京市兒童免疫程序表)

述: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兒童從出生起,就要有計劃地注射一些疫苗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問:我國衞生部規定,一歲以內的兒童要接種哪些疫苗?(P80)回答

述:我國將每個的4月25日定為“全田兒童預防接種日”

拓展1、免疫的功能2、練習完成練習

生物學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九

一、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學生,經過兩年的生物學學習,學生已經儲備了很多生物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本節課主要講述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對酶的本質和特性作了重點介紹。本章本節課內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難點內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現象皆與酶的活動有關。在本章節中通過探索驗證酶的特性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對酶的發展歷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經知道並理解。這些都與接下來的酶的特性緊密相關。也一定程度上反饋了上節課的上課質量和學生的掌握情況。並且為接下來的教學作為指導。其次,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比如説加酶洗衣粉,學生都可能接觸過,那麼他們就會有很多問題出現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麼類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裏是怎樣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呢?等等的問題。這樣,一方面學生會形成無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慾望,學習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從這方面下手,收集資料,增大信息量,活躍課堂氣氛。再者,酶的生產應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覺得生物對他們來説,不是隻是抽象的某某技術,某某發現,某某科學家等等,而是貼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見的東西,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這個,那我是不是就相當於令人羨慕的科學家了呢?”這樣,也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也為以後的擇業多一個選擇。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本節課的知識結構:

在這節課中,我打算先回顧上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酶的本質,作用。然後問大家一個問題:“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嗎?”其次,給大家展示幾張酶的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看大家反應,並嘗試總結。再者,就用幾個案例來一一説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節課的生物學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別具有的。與眾不同的性質。

(2)酶的專一性:酶對所作用的底物有嚴格的選擇性。一種酶僅能作用於一種物質,或一類分子結構相似的物質,促其進行一定的化學反應,產生一定的反應產物。

(3)酶的高效性: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條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一般是在比較温和的條件下進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鹼度。

三、學習動機的喚起和保持

1、通過提問一些看似跟學習無關的,其實大有玄機的問題。比如説:“你們家用什麼牌子的洗衣粉?你們喜愛的牛仔褲是怎樣子做成的呢?”當然,在眾多的答案中,教師要繞回主題。

2、展示一些能夠引起注意的圖片,比如説麪包,啤酒。也能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也能激發他們的有意後注意等等。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

3、教師的語言當然也要適當地調整,儘量使用貼近學生的,但又不失專業的語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嘗試佈置學生去查閲關於酶的資料,並綜合彙報展示。

四、落實課程目標

本節課要實現的高中生物學課程內容是:

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一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體內容標準

活動建議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並加以分析運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綜合彙總,然後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