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物理必修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98W

高一物理必修教案多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平拋運動的定義及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

2、理解平拋運動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

3、掌握平拋運動的規律。

4、樹立嚴謹,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的科學態度。

5、滲透物理學“建立理想化模型”、“化繁為簡”“等效代替”等思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

重點:平拋運動的規律。

難點:對平拋運動的兩個分運動的理解。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引入

通過柯受良飛越黃河精彩視頻和生活中常見拋體運動的圖片引入到拋體運動,在對拋體運動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回憶以前學過的拋體運動;對拋體運動進行分類。由拋體運動引入平拋運動。

(一)知道什麼樣的運動是平拋運動?

1.定義: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上拋出,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叫做平拋運動。

2.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

(1)有水平初速度,

(2)只受重力作用。

通過活動讓學生理解平拋運動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讓學生體會研究問題時,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

(二)實驗探究平拋運動

問題1:平拋運動是怎樣的運動?

問題2:怎樣分解平拋運動?

探究一: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什麼樣的運動?(學生演示,提醒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同時釋放兩個相同小球,其中一個小球從高處做平拋運動,另一個小球從較低的地方同時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

現象:在初速度相同的情況下,兩個小球都會撞在一起(學生回答)

結論:平拋運動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師生共同總結)

探究二: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是什麼樣的運動?(分組探究,提醒:a小球是帶有小孔的小球;b裝置靠近水槽;c觀察兩小球落到水槽中的情況)

【分組實驗】用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時,前方小球向水平方向飛出,做平拋運動,而同時後方小球被釋放,做自由落體運動。

現象:兩小球球同時落地。(學生回答)

結論: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師生共同總結)

課後小結

小結

一、平拋運動

1、平拋運動的定義:將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拋出,物體只在重

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

2、條件: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只受重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詳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課標要求是:“通過實驗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現象”,要求學生能通過一些實驗或具體的活動來了解和體驗自由落體運動。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產生的條件與實質。

2.本節教材是學生學完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後,知識的遷移和應用部分,因此本節是本章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典型的應用型知識點。表現其一:落體運動快慢的產生原因分析,要用到實驗探究,突破原有認知,體會並應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這一科學思維方法,這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分析物理問題的方法,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其二,這是一個貼近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會物理的生活化。

3.自由落體運動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理現象,學生往往能感受到,但並沒有注意到這一現象的特點,也不明確這就是自由落體運動現象。怎樣才能讓學生不是機械化地記住自由落體運動的現象,而是通過各種方式真正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與本質所在,才是本堂課學習重點和難點。

二、學情分析

自由落體運動,學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體會,但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概念,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難。我覺得主要來自兩方面,首先是物理語言的誤導,使學生認為只要從某一高度隨意下落的物體做的就是自由落體運動;其次生活中的落體運動與自由落體運動的區別──現實與理想的差異。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利用了實驗和理論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己體驗、分析、歸納、討論、評價等得出結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動手與合作能力,生成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物理意識。

學生有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打點計時器及紙帶分析的學習基礎,完全可以通過自主體驗與自主學習來完成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可能將自由落體運動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知識割裂,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將新知識納入舊知識結構,讓學生體會到自由落體運動只是特殊勻變速直線運動而已。

三、設計思想

為了體現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在教法上,採取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以小組的合作為主要方式,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親身體驗科學實驗探究的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意識,淡化機械式訓練,摒棄灌輸式教學;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適時適度地“引導”和“參與”,決不能搞型式化的探究。在以往的教學中,課堂教學實施往往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傾向,學生被動地接受,很難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興趣入手,精心設計學生活動──以趣味實驗的新手段引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探究慾望,通過分組實驗,感受物體下落快慢的原因;進而小組討論、驗證、交流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感悟自由落體這一理想化模型的實質;成功解釋生活中自由落體現象;強調學生思維和體驗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變過去教師要學生學,而為學生自己“我要學、我想學、從中我學到了什麼”的主動建構知識的自主學習;通過交流、合作的互動過程,更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當然同時要發揮教師的課堂機智,適時地去引導,去啟發,去控制,去答疑,去評價,這是符合新課標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要求,成功實現新課程理念下師生關係的轉換。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現象;

(2)知道產生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

(3)能夠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分析、解決有關自由落體運動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實驗觀察、實例探究討論交流的過程,體驗自由落體運動現象。

(2)經歷實驗和理論探究過程,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領略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生活中的自由落體運動現象,生成“學以致用”的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體驗自主學習過程,養成樂於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學習習慣和合作精神。

五、重點 難點

重點:什麼是自由落體運動及產生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實質。

難點:(1)物體下落快慢影響因素的探究;

(2)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性質的分析。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情景設置──問題鏈接──自主探究──形成共識──得出結論”的學生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七、課前準備──媒體的設計與準備

演示實驗:多媒體設備一套,鈎碼,牛頓管,抽氣機,天平,自制課件。學生每四人一組:刻度尺,鐵架台,打點計時器,小石頭,羽毛,紙帶,鐵片、書籤若干(長10釐米左右),紙片若干張、鋼球(大小各一個)、面積相等的金屬片和紙片等。

八、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教師節的時候,大家有禮物送給老師,來而不往非禮也,今天老師也有禮物回贈給大家,是有我親筆簽名的精美書籤。

(師生活動,請幾個學生參與活動,誰能捏住書籤就送給誰,由於書籤比較短,少有學生能捏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教師:同學們一定想知道為什麼有人捏不住書籤?,它與我們今天所要認識和研究的一種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密切相關。同學們仔細觀察過落體運動嗎?我們來看,從同一高度釋放小石頭和羽毛,很顯然石頭比羽毛先落地(教師演示)。

提出問題:是否重的物體一定比輕的物體下落的快?(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板書)

(1)分組實驗,發現問題。

教師將學生分組。學生分組實驗──利用面積相等的金屬片和紙片,設計小實驗,動手做一做,並對看到的現象進行説明。(學生的實驗方案可能有:將紙片團成紙團,紙團、金屬片同時釋放;將紙片團成紙團,紙團、紙片同時釋放;金屬片、紙片呈豎直同時釋放;紙片放在金屬片上,釋放等等。)

組內討論交流。小組代表説説,小組成員在實驗中發現的現象,以及想知道的疑問。

教師對學生的實驗方式和交流問題,做出適當的反饋與評價。(引導學生關注觀察兩物體落地的前後的次序,將其原因暫時擱置)

(2)師生合作研討,得出自由落體運動概念。

學生的實驗方法可能各種各樣,為了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明確概念。教師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的輕重物體下落的快慢,並歸納總結。

步驟①:先讓金屬片和一張等面積的薄紙片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觀察結果:重的物體下落得快)

步驟②:把薄紙片揉成紙團再和金屬片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讓同學用耳朵聽聲音,結果:只有一個聲音,説明輕重不同的物體同時落地。)

步驟③:把金屬片和一張面積較大的薄紙片從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桌面。(觀察結果:輕的物體下落得快)

師生結合實驗探討得出結論:物體下落的快慢不是由它們的輕重決定的。生活中看到的物體下落有快慢是由於空氣阻力的原因。

提出問題:那麼在沒有空氣阻力時物體的下落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氣相當稀薄)的牛頓管拿出來,讓牛頓管中的硬幣、雞毛、紙片、粉筆頭從靜止一起下落。

學生:同時落下。

老師:這就是自由落體運動。教師再把牛頓管放氣,重複實驗,構成強烈的對比。

知識介紹:

1971年美國宇航員斯科特在月球表面上讓一把錘子、一根羽毛同時下落,觀察到它們同時落到月球表面上。

同學們根據這些過程、結論,給自由落體運動下一個定義:

1.自由落體運動:(板書)

(1)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2)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在同一地點從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

點評:此環節,讓學生自己猜想、觀察、思考、理解、體會,學生在體驗中突破與原有認識的衝突,在教師引導下可以從以上實驗中總結結論,提出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質量無關的設想。另外,學生可能會提出關於下一環節的一些問題,教師也要做出適當評價,併為下面作鋪墊。

教師:在認識了什麼是自由落體運動之後,新的問題就產生了,同學們一定想知道它是什麼性質的運動呢?

師:結合前面物體下落的現象,你覺得自由落體運動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運動?

2.實驗探究二──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

(1)回味現象,進行猜想。

讓學生回憶上面實驗現象,大膽猜想。(學生可能會提出:變速直線運動、加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等)

(2)組內討論驗證

小組內成員針對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討論主題:可以利用實驗桌上提供的器材自行設計實驗,用你們的實驗方式操作、記錄、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學生的實驗設計方案可能有多種,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預設。

(1)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利用打點計時器記錄重物的下落過程。(提醒學生操作注意事項)

(2)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如何合理利用紙帶記錄的信息作初步分析:

小組實驗、操作、記錄、思考、交流討論,

a.軌跡──直線 方向──豎直向下

b.變速──速度越來越大──比較相等時間內發生的位移。

3.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板書)

⑴在地面附近的同一地點,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這個加速度叫做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⑵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⑶教師強調我們這裏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9.801 m/s2。在粗略的計算中,可以把g取作10 m/s2。

請學生看書本p46的表格,説説能得到的信息:

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從赤道到北極,隨着緯度的升高而增大。

4.做一做 (反饋應用 鞏固知識)

教師:老師最近發明了一個儀器,能測出你到底是反應靈敏還是反應遲鈍(開玩笑),只要你一捏我就能知道你的反應時間,(邊在過道走,邊為學生測量,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很高)我把它叫做“反應時間測量尺”,你能知道我這把尺子的奧祕嗎?

學生:知道(很不服氣)

教師:現實生活中人們遇到某種情況時,大腦能迅速作出反應。人從發現情況到作出反應採取行動所需的時間叫做反應時間。有些人反應時間對他們很重要,像運動員,戰士,飛行員,司機等。你們也能做一把“反應時間測量尺”嗎?,同桌之間相互測一測彼此的反應時間,我們現在不是有一門研究性學習的課程嗎!你完全可以用你自己製作的“反應時間測量尺”定一下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人的反應時間是多少?也可以看一個人在一天是什麼時候反應最快?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性學習小課題。

點評:通過、“做一做”進一步鞏固了結論,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力,讓人真正感受到自由落體運動就在我們身邊,體驗物理知識的生活化。據教學時間情況,不一定在課堂內完成,尤其“做一做”讓學生在課外動手體驗。)

5.自我評價小結

課堂小結:讓學生以“本節課我學到了什麼”為話題進行評價性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從知識和方法兩個角度來小結。

九、佈置作業 課後習題與做一做

十、教學反思

1.本節課採取“情景設置──問題鏈接──自主探究──形成共識,得出結論”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趣味實驗的激發中,問題的引領下,“我要學、我想學”的情緒洋溢在整個課堂。通過自主體驗、小組互動、組間互評、自我評價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體現新課程提倡自主學習的新理念。

2.趣味實驗雖簡單,但對其的熱情高漲出乎教學前的預料;自行製作的測定反映時間尺效果非常好;教學軟件的使用也讓學生體會到科技的力量。

3.學生自主探究時,有的學生不知道從哪裏下手,要求教師給以必要的指導,應該提示學生自主探究的三個環節,如果疏於引導,將會拖延時間,導致教學被動。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篇三

一、課題:運動、空間和時間(第二章運動的描述第一節)司南版

二、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運動有多種類型,機械運動是一種簡單的運動形式

(2)、知道參考系的概念,知道對同一物體選擇不同的參考系時,觀察的結果可能不同,通常選擇參考系時,要考慮研究問題的方便;在比較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時,必須選擇同一參考系才有意義。

(3)、知道時間和時刻的概念以及它們的區別。知道時間的法定計量單位及其符號。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用座標系來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2)、學會用時間數軸來描述物體運動過程的時間和時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科學技術的新進展,關注物理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培養愛國注意情感

四、教學重點:

1、參考系的概念,及學會合理選擇參考系判斷物理的運動情況

2、學會用座標系來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3、學會用時間數軸來描述物體運動過程的時間和時刻

五、教學難點:

1、學會合理選擇參考系判斷物理的運動情況

2、學會用座標系來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六、教學工具: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與內容

(一)、本章課程的引入:

結合課本16頁內容,在學生自行閲讀的基礎,教師引入本章內容並簡要講解本章的學習要求(可見課本16頁)

(二)主要教學內容

1、機械運動和參考系:

(1)、各種運動:機械運動、熱運動、電磁運動等

(2)、機械運動的定義:一個物理相對別的物理位置的變化,簡稱運動,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基本形式

(3)、參考系的概念:在描述物體運動時,選作標準的參照物,叫參考系教學過程:以課本所介紹的電梯運動為例來説明選擇參考系的必要性並強調:對於同一運動,選擇的參考系不同,觀察和描述的結果可能會不同的。

(4)、參考系的確定方法

教學過程1:學生討論以下題目

例1、下列關於參考系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參考系必須是和地面連在一起的物體;

b、被研究的物體必須沿參考系的連線運動;

c、參考系必須正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或是相對於地面靜止的物體;

d、參考系是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而假定為不動的那個物體。

答案:d

教師評析: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在具體問題上,一般以對運動的描述簡單方便作為基本原則,通常選地面或相對地面靜止的物體為參考系。

教學過程2:強化訓練:

例2、某同學坐火車郊遊,當火車開動以後他一直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地看雜誌,當他忽然抬頭向車外望去,看見路旁的建築物飛快地後退。這段話中畫線的三種運動情況分別是以什麼為參考系?

答案:地面、車廂、火車

例3、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甲車內的人看見窗外的樹木向東移動,乙車內的人發現甲車沒有運動。若以地面為參考第,上述事實説明:()

a、甲車向西運動,乙車不動;

b、乙車向西運動,甲車不動;

c、甲車向西運動,乙車向東運動;

d、甲、乙兩車都向西運動,且運動快慢相同。

答案:d

2、空間位置的描述

教學過程1:通過兩個例子的討論:一是向陌生人説明你在龍巖三中的位置,二是課本中所例舉的汽車位置的描述例子,讓學生自已歸納總結得出確定空間位置的步驟

(1)、選擇大家做熟悉的標誌作為參考

(2)、説明在該標誌的那個方向

(3)、距離多少

師:在物理學中,藉助於數學方法,建立座標系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過程2:舉課本14頁及15頁中的兩個例子,説明如何利用一維和二維座標系來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教學過程3:學生討論以下題目:一輛汽車由校門向東行駛,要描述汽車的位置,應建立怎樣的座標系?

答案:應建立一維座標系,以校門為原點,正東方向為正方向,以1米(或其它單位長度)為單位長度建立座標系。

教師評析:建什麼樣的座標系,關鍵是看物體運動軌跡的形狀:如果是直線則建立一維座標系,如果是平面上的曲線,則建立平面直角座標系,如果是立體的曲線,則建立三維座標系。建立座標系時要規定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例如:要描述做飛行表演的飛機的位置變化,則要建立三維座標系。

教學過程4:知識延伸:用鐘錶的時針指向幾點來確定空間位置的方法,也是實際應用時常採用的方法之一。

3、時間的描述

教學過程1:以課本16頁中“神舟”5號飛船飛行的部分重要時刻表為例(黑板上畫出),同學生一起討論得出以下幾點:

(1)、區分時間與時刻:時刻指的是某一瞬時,在時間座標軸上對應一點;時間間隔指的是兩個時刻的間隔,在時間座標軸上對應一段線段。

(2)、時間的單位:s、min、h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物理學概況,瞭解物理學的研究範圍。知道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意義。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自學能力。

3、激發、探索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重點

物理學的研究範圍和學習方法

難點

物體重心的確定。

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動手能力

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科學實驗的方法素質。

教學方法

實驗法、閲讀教學法、歸納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磚(三塊)、泡沫塑料、瓦、四個生雞蛋、金屬屏蔽罩、感應起電機機、小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講解、設問:國中,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的物理知識,高中物理會有哪些新的內容

和要求,我們怎樣來學好高中物理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便會知道。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教師活動】

①。板書課題

②。投影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③。分別介紹、指導演示幾個小實驗:

雞蛋開磚

高壓電火花下的小鳥

【學生活動】

兩個學生上台親自做實驗,其餘學生觀察

④問:怎麼會出現這些現象呢?

2、物理學的研究範圍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和運動基本規律的學科

【教師活動】

①板書

②巡迴指導

③投影思考題:

⑴物理學有哪幾個分支學科?

⑵物理學研究的內容從時間尺度上看從_____秒到_____秒,共跨越_____個數量級;從空間尺度上看從_____米到_____米,共跨越_____個數量級

⑶你知道當今物理學研究的前沿嗎?

④總結並板書

3、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意義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之一,它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被應用於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物理學是現代技術的重要基礎;物理學對推動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

【教師活動】

①板書

②巡迴指導

③投影思考題:

⑴物理學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繫、交叉產生了哪些交叉學科?

⑵許多高新技術的發展都與物理學密不可分你能舉例説明嗎?

⑶試結合實例説明物理學對推動社會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④引導總結

4、怎樣學好高中物理

⑴重視觀察和實驗

⑵重在理解

⑶學會應用知識

⑷做好練習

【教師活動】

①板書

②巡迴指導

③投影要點:

④講解並提出具體要求

⑤組織討論後提問

【學生活動】

①聽講記錄

②分組討論

表態發言

後記:

①本節課的最主要作用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好幾個演示實驗是關鍵②少講思想準備,明確具體要求更有效

5、有趣性。僅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説明

1)遠處崩山,轟隆隆的聲音足以讓窗户振顫,甚至把酒杯震碎。一次海上大風暴來臨之前,曾使一船乘客竟毫無外傷地死去,解剖結果發現均為心臟破裂——這是聲波惹的禍!

2)小實驗。將收音機調準某電台,正常播音,用一鐵盒罩住收音機,聲音機小,拿離鐵盒,聲音又恢復原來音量——電磁屏蔽現象。

3)小實驗。做教材p151頁用漏斗吹乒乓球實驗。實驗前讓學生猜測實驗結果,結果大多猜想與實驗結果不符——飛機之所以會飛的原理。

4)小實驗。電子在磁場中的偏轉,用蹄形磁鐵靠近陰極射線管,會發現電子束髮生偏轉好像一把無形的“手”在操縱——磁場力的作用。

在現代大型魔術中,聲、光、電的巧妙應用,會產生出神入化的效果——物理真奇妙!

三、如何才能學好高中物理?

物理學是如此有趣,如此有用,當然應當學好高中物理。

1、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願意學習。願意學習,才能找到學習的樂趣。有了樂趣,長期堅持,就產生了較穩定的學習興趣—志趣。把學習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是成長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經日積月累,終會有所成效。

2、掌握學習策略,善於整體把握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學習支前,先從整體、宏觀去了解其主要內容和方法、結構和思路、內在的邏輯關係等,再從局部、細節入手,掌握各自知識點,明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並強調應用,在應用中內化、感悟,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方式,豐富學生們的知識結構,建立多節點相連的知識網絡。最後在從整體的角度審視學習過程,對陳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識能充分的理解和應用。如“緒言”教學設計中我們是先粗讀課本,從封面、插圖、目錄到各章內容、安排題例等,整體上了解高一物理是幹什麼的,有哪些內容,是如何安排的。然後再説“緒言”的內容,我們仍然是先找出“緒言”分幾部分,每部分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麼,該核心問題舉了哪些例子等,最後希望同學們通過緒言的學習達到如下公識:高中物理的有用性、有趣性;有信心學好高中物理;學好物理有法可依。

3、掌握學習方法,用功到具體方可見成效

物理學習同其他知識學習一樣,大的方面,應把握好預習、聽課、複習、作業、反饋、再複習鞏固、再練習深化提高等環節。小的方面,要重視聽好每一節課和做好每一道題。對教材內容,第一遍讀時要細、慢、思、記。認真研讀,明確思路,積極思考、辯析概念,掌握規律,學會應用。做練習,要遵循“讀、審、建、構、解、思”六步驟。即拿到一道題後,要讀明題意,審清條件,建立聯繫,構造模型,正確解答,分類反思。對待複習,要做到及時複習,搶在遺忘之前進行。要有效複習,左鈎右連、縱橫聯繫,注意知識結構的充實,注意技能技術巧的掌握。在學習過程,注意合作學習,強調與教師、與同學的合作和交流,不怕出醜,敢於發表自己見解,勇於質疑,和教師、同學分郭理解、共同進步。對待現實事物和現象,要有問題意識,有意識地從物理學的眼光去審視,在情景之中培養探究精神。重視過程學習,加強情感體驗,側重感司提高。在學習中還要勤動手、多實驗、細觀察、善總結,獲得直接經驗,培養實踐能力。還要注意物理知識和方法與其它學科知識與方法的交叉與滲透,相互借鑑,觸類旁通,從細微處加以比較和思考,發現別人所沒有發現的方法,增強創新能力。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沒有一個現成的完全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只有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學習習貫,摸索出一套合適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

4、樹立學習信心,增強耐挫能力

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每個同學都要樹立好物理的信心,同時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學好物理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有困難,肯定受挫折,但要永不言敗,永遠追求,增強耐挫能力。要認識到學習是一個過程,只要積極投入,你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都會發生積極的變化。學習的結果也是多元的,收穫也是豐富的。在學習的階段性評估中,和自己的過去比,知識掌握的豐富了,解題方法增多了,感覺自己提高了,從而對自己增強信心;和其他同學比,我有一定的優勢,還有一些不足,準確定位,找準努力方向。要自我激勵,不要自我挫敗;要接納自己、寬容自己;自我欣賞但不自我陶醉,激勵自己更加努力學習,爭取更大進步。

四、小節內容,佈置作用

1、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諸言”內容。

2、快速翻閲高一物理課本(粗讀),回憶本書的主要內容和自己印象最深或最感興趣的地方,用一段話來説明。

3、談談自己過去學習物理的經驗教訓以及設想如何來學習高一物理。

五、課後小記:

1.從與學生的交談和“書面”表達中發現,“諸言”部分的教學基本達到教學目的,學生在以下幾方面發生了顯著變化;

1)對物理認識全面了;

2)對自己學好物理有信心了,並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

3)有些學生對物理產生了濃厚興趣,主動蒐集資料,主動做題並提出大量問題;

4)認識到改變學習方式的重要性,願意採取合作學習、探索性學習,願意與人溝通和合作,期望共同進步。

2.節是一個概論,是想通過有趣的實驗、精彩的講解,吸引學生願意步入物理學的殿堂,並通過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認識到物理能學好、會學好、學得好,但要努力並掌握正確方法,而最好的方法是適合自己的方法,只有靠自己摸索,誰也無法代替!

3.習策略的問題,是首要的問題,儘管講得很多,一是宏觀眾、不具體,二是不是學生親身經歷總結得出的。充其量,只是讓學生有一種觀念和意識。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經常講,反覆講,不斷提醒,不斷強化,學生還必須勇於實踐和總結,才能收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