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化學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21W

九年級化學教案新版多篇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點學習的內容之一,是對非金屬元素知識的拓展和深化,在國中化學中佔有承上啟下的地位。

根據《課標》要求,本單元包括三個課題,金剛石、石墨和C60,本課題包括兩部分:1、碳的單質;2、碳的化學性質。通過這一課題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因此,教材內容在呈現方式上注意教學情境的創設和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例如,在介紹金剛石和石墨的用途時,注意聯繫學生生活中用到或見到的物質,如玻璃刀、鑽石、無軌電車等。本課題緊密聯繫社會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紹了人造金剛石和金剛石薄膜、C60分子及管碳等,最大特點是圖文並茂,許多內容以圖代文,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教材內容,增強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讀性,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C60的瞭解,初步認識結構與性質,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係。

2、通過實驗和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化學穩定性和高温時的化學活動性。

3、知道不同種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種物質,同一種元素也可以組成不同種物質,能以發展的觀點看待碳的單質,領悟物質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4、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培養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三、教學重難點

1、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瞭解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及用途;

2、引導學生以發展的觀點看待碳的單質;

3、C和CuO的化學反應。

四、教法建議

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掌握知識和學生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本節教材特點可採取以下教學策略和方法。

1、讓學生充分利用對實物的感知,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在《金剛石、石墨和C60》一節的教學中,可採取謎語,引出碳族“三兄弟”,通過猜謎語,對“三兄弟”有一個初步認識,從而大大激發學生髮現問題的慾望和探究問題的熱情。教師出示實物鑽石、石墨等,學生自己觀察、觸摸、實驗總結出二者的物理性質區別,從而引出用途的不同原因,教師設問:二者組成相同為什麼物理性質有那麼大的差異?出示結構模型,學生對比──分析──討論──總結得出結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於有的學生有錯的認識,這時教師要善於引導,適時評價,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交流,學會合作,進一步建立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突出實驗教學,加強能力的培養。

(1)做好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在加強直觀認識的同時,通過反應發生的條件、現象,進一步理解反應的規律,順利形成要領和確信理論的真實性。為了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教師要明確提出問題──學生猜想──討論設計方案──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另外,還要強調實驗操作安全及應掌握的實驗技能等,如在探究C還原CuO反應的實險中,教師先對學生提出問題:①C和CuO都是什麼顏色?②加熱,試管中粉末顏色有什麼變化?③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觀察到什麼現象?④反應後生成什麼物質?使學生帶着問題觀察,加強其對直觀現象的認識,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理解現象的本質得出:碳具有還原性的結論。

(2)開展探索性實驗,增強學生的體驗,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能力。

在教學中適當安排學生進行實驗,既訓練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可使學生在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思考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知識的興趣,如木炭吸附性,先讓學生猜測紅墨水中加入木炭的現象,過濾後看到什麼現象,原因是什麼,然後讓學生動手實驗,做兩個對比實驗,通過討論,得出結論,木炭具有吸附性,使紅墨水顏色逐漸褪去。

(3)指導學生做好家庭小實驗

讓學生通過動手做生活中的實驗,親身體會到化學知識就在我身邊,學到書本知識,可以自己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五、學法指導

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對於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的不同內容,指導學生掌握不同的學習方法。

如採用:1、對比討論法;2、實驗探究法;3、自學閲讀法;各種方法並用。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培養了創造性思維。

六、應用與拓展

1、金剛石失蹤案;

2、猜真假李逵

總之,通過以上教學策略和方法,使學生在知識的形成、聯繫、應用和交流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的體驗探究過程。在“用科學”、“做科學”的探究和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為社會做出貢獻奠定基礎。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時,知道石油煉製幾種主要產品及其用途。

⑵瞭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⒉過程與方法:通過一些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採和節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環保問題。

教學重難點

⒈煤、石油、天然氣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學變化中能量的變化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

播放生活中的圖片,設問:

1、家庭中炒菜、做飯、洗浴等使用什麼燃料?

2、汽車、輪船、飛機、拖拉機等使用什麼燃料?

3、鍊鋼廠、熱點廠等常使用什麼燃料?

(配以多媒體播放煤、石油、天然氣的形成過程)

邊看邊聯繫已有生活經驗,思考:

柴、煤、煤氣。

汽油、柴油。

閲讀教材,觀看錄像,回答問題。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由古代生物的遺骸經一系列複雜變化而形成的。 使學生聯繫生活,關心生活從已有的經驗入手,引出新知識,強調在學習中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讓學生了解生活,瞭解社會,知道燃料的種類、化石燃料的形成過程和用途。

知識拓展

1、煤是純淨物還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產物有哪些?

3、煤分解這個過程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為什麼?

播放錄像:煤的用途

學生帶着問題觀看錄像

學生討論並回答問題:

1、混合物

2、焦碳、煤焦油、煤氣

3、化學變化,因為反應前是碳,反應後生成新物質:焦碳、煤焦油、煤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嗎?為什麼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純淨物還是混合物?為什麼?

3、石油是根據什麼原理進行煉製的?

播放錄像:石油的用途

介紹石油的用途。

學生帶着問題觀看錄像

學生討論並回答問題:

1、不可以,因為這樣會浪費資源,不經濟,不科學,應該綜合利用。

2、混合物,因為其中含有多種成分。

3、根據石油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來分離,是物理變化。

讓學生説出石油煉製的各產品與其用途用。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

過渡

投影圖片:海上採油和天然起在燃燒

引出天然氣

讓學生知道:天然氣主要是由碳和氫組成的氣態碳氫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煤、石油、天然氣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骸經過幾億年複雜的變化而形成的,所以被稱為化石燃料,它們是不可再生的。

1、人類大量開採,將使化石燃料最終被耗盡。

2、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由於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因此一定要合理開採和節約使用化石燃料。

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能源,開發新能源。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會分析水的電解實驗。

2、理解並區分單質、化合物和氧化物

【重點難點】

1、水的電解實驗

2、區分單質、化合物和氧化物

【使用説明】

1、請大家仔細閲讀課本第三單元課題1,努力識記概念,然後合起課本,獨立完成學案(展示時要求脱稿)

2、自學完後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將實驗部分完成

3、將預習中出現的問題和學案中出現的問題用紅筆標註,以備集中討論解決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見的物質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維繫需要水,各種生物體內都含有水,你能你説出水的那些物理性質?水是純淨物還是混合物?是有一種元素組成的嗎?

【自學指導】

一、結合課本P46-47回答下列問題

1、水的電解實驗:

實驗現象①通電後,兩極上都有_________;

②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氣體體積____,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___,體積比大約是____。 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產物檢驗①正極上產生的氣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證明是_____;

②負極上產生的氣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

實驗結論①水是由______和_______元素組成的;②化學變化前後________不變。

2、思考與討論:

(1)實驗前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氫氧化鈉的目的是什麼?

(2)實驗開始時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大於2:1,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3、知識鏈接:

氫氣是一種____、_____、________的氣體,密度_______。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____火焰,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混有一定量空氣或氧氣的氫氣遇明火會發生爆炸,點燃氫氣前必須_____________,試管口___,用拇指堵住集滿氫氣的試管靠近火焰,移開拇指,發出____________表明氫氣不純,聲音_____表示氫氣較純。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在認識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係的基礎上,學會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掌握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和格式,理清解題思路,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認識定量研究化學反應對於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意義

【情境導入】

氫氣是未來的理想能源,人們正在探索一種光解反應器,裝載入汽車中,可直接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作為汽車能源。那麼,同學們能否計算出加滿一桶水18千克,能讓汽車跑多遠呢?首先應弄清楚的是:18千克水能分解產生多少氫氣?

【回顧反思】

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 。

以上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

(1) ;

(2) ;

(3) 。

【探求新知】

(1)從微觀的角度分析電解水過程中分子之間的定量關係:水分子、氫分子、氧分子間的質量比恆等於 ∶ ∶ 。

(2)從宏觀的角度分析電解水過程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係:水、氫氣、氧氣之間的質量比恆等於 ∶ ∶ 。

【歸納小結】

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比等於化學反應方程式各物質的 與相應 乘積之比。

【討論交流】

1、如果有36g水通電完全分解,可生成多少克氫氣

2、如果要生成16g氧氣需電解多少克水?

【歸納小結】根據化學方式計算的解題步驟:

(1) ;(2) (3) ;(4) ;(5) ;(6) 。

【實際應用】根據前面你掌握的計算方法,嘗試解決下列問題。

1.工業上通過電解Al2O3制金屬鋁,反應方程式為2Al2O3通電4Al++3O2↑。如果加工一個鋁鍋需要1kg鋁,至少需電解多少千克Al2O3?

1. 氫氣是未來理想的汽車燃料,1kg氫氣就能供一輛功率為50kw的汽車跑大約100 km。水是氫之源,找到合適的催化劑,即可利用光能分解水製取氧氣。一桶水大約18kg,請你自編一道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題並解答。

自編題目

解答:

【能力提高】飼養觀賞魚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進人們對生活的熱愛。空運觀賞魚是必須密封,為了解決魚的吸氧問題,可在魚箱的水中投入過氧化鈣(化學式為CaO2)。過氧化鈣與水反應的方程式為:2CaO2+2H2O=2Ca(OH)2+O2↑。若每隻魚箱每天需耗氧氣52.8g,則需要投入過氧化鈣多少克?

化學素養評價5—4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Fe:56 C:12 Ca:40 Cl:35.5 Na:23

( )1.4克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水的質量為:

A、38克 B、36克 C、34克 D、240克

( )2.鐵在純氧中完全燃燒生成四氧化鐵,那麼鐵 氧氣 四氧化鐵的質量比為:

A、56:32:232 B、56:16:232 C、56:64:232 D、168:64:232

( )3.某物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則關於這種物質的組成描述正確的是:

A.該物質只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B.該物質中碳元素與氯元素的質量比為12:1

C.該物質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該物質的分子中碳原子與氫原子的個數比為1:2

( )4.在4A+5B = 4C+6D反應中,已知34gA與80gB完全反應生成了54gD。若已知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0,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A.68 B.34 C.17 D.51

( )5.將一定質量的a、b、c、d四種物質放入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後,測得反應後各物質的質量如下:

物 質

a

b

c

d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瞭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學會用元素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用微粒描述物質的微觀構成。

2、通過對純淨物和元素的分類,進一步體會分類的思想,學習分類的方法。

3、學會正確書寫元素符號,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從學生在前幾章教材中所見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歸類,建立元素的概念,並在次基礎上學習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順勢給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號,這樣把宏觀物質、微觀構成和抽象符號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易於學習和掌握。

教學對象分析

人類使用符號的歷史源遠流長,圖形、標記、語言文字、數字、公式等這些符號的使用是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的,學生以前可能不曾體會繪畫、做標記、書寫各種文字都是在使用符號實現對事物的記載和與他人的交流,沒有體會使用符號給人類帶來的便捷。當他們知道構成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質的元素不外乎一百多種,每一種元素都有一種特定的便於書寫和交流的符號,學會了這些符號和運用這些符號表示多樣化的物質的規則,就可以與全世界的人方便地進行學術交流!他們可能會對學習充滿興趣。

實驗用品分子模型、卡片、磁鐵、鐵釘、菠菜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活動設計意圖

課前教師佈置研究性課題:

1、利用橡皮泥、泡沫塑料、塑料小球、牙籤、鐵絲、雙面膠等材料在學習小組內動手製作水、氧氣、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質的分子模型。

2、蒐集各種補鈣食品的包裝盒。

學生親自動手製作模型、蒐集材料。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在製作模型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原子是有類別之分的,不同的原子大小是不同的,分子具有獨特的立體結構等許多微觀知識。

一、元素

教師組織學生展示他們的作品,並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模型與[活動天地]中模型進行對比、修改,教師進行簡短評價。

學生積極、熱切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隨教師的分析修改模型。

學生通過展示、修改模型,澄清學生在課前製作模型時的模糊認識、錯誤做法,加深對物質組成的認識,初步學習研究微觀世界最常用的方法——理想模型法。

在學生製作好5個分子模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拆分模型,將相同的原子分別放在一起,在學生的大腦中建立起需要給這一類原子一個統稱的認識,順勢概括出元素的概念。

學生觀察、拆分模型,在教師的幫助下形成對元素的認識。

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分子模型、食品包裝盒,通過觀察、想象、比較、模型化、歸納等方式使學生初步形成對元素的認識,初步學會用元素的概念去學習化學!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蒐集到的補鈣食品的包裝盒,是學生明確補鈣食品多種多樣,有效物質也各不相同,但是他們無一例外地都含有鈣元素,鈣元素就是所有物質中鈣原子的總稱。

學生觀察包裝盒,對有效成分進行歸納,找出補鈣食品的共性——含有鈣元素,通過具體的事例,加深對元素的認識。

二、元素符號

在認識元素概念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元素符號。

[活動天地]

以元素週期表為研究模本,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明晰以下問題:

1、元素符號的書寫規律

2、金屬、非金屬元素中文名稱的造字規律

3、熟記18個常見的元素符號

4、對元素符號進行分類

學生認真分析元素符號的名稱和寫法,小組內交流、討論,形成對元素符號的認識。

利用新穎的活動,使學生在趣味性活動中掌握元素符號的讀寫技能,在排列"紙牌"的過程中使學生髮現元素符號的書寫規律,是學生在符號和它表徵的客觀事物之間建立聯繫,使學生認識到元素符號也能簡明的表示物質的組成,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語言,為學習和研究都帶來了方便,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為下一步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比較,瞭解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通過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並利用設計的裝置製取二氧化碳。

3.通過比較,歸納實驗室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4.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課型:新授課(學生實驗探究活動課)

教學方法:分組實驗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過程

我們前面探究了氧氣的實驗室製法,今天我們來探究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請同學們把昨天發的探究方案拿出來。

同學交流“探究方案”上的參考信息。

1.探究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探究方案”中各組實驗操作時具體的裝置:(可用自薦儀器,也可選用桌上給定的某些儀器。注:學生事先不知道桌上給定有哪些具體儀器。)

每組桌上均有的儀器:玻璃導管、橡皮管、集氣瓶、玻璃片、水槽

每組桌上提供的不同儀器分別為:

第一組:燒杯、過濾漏斗

第二組:燒杯、破試管、銅絲、單孔橡皮塞

第三組:U型管、單孔橡皮塞、鐵架台(帶鐵夾)、橡皮塞

第四組:平底燒瓶、單孔橡皮塞

第五組:錐形瓶、雙孔橡皮塞、分液漏斗

第六組:試管,單口橡皮賽、鐵架台(帶鐵夾)

第七組:錐形瓶、雙孔橡皮塞、長頸漏斗

第八組:錐形瓶.單孔橡皮塞、注射器

第九組:帶支管的燒瓶、橡皮塞

第十組:錐形瓶、單孔橡皮塞

3.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實踐操作──製備並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驗證氣體是二氧化碳。

同學交流展示本組實驗裝置,討論實驗成敗原因,並總結歸納實驗最佳裝置。

比較實驗室製取氧氣和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歸納實驗室製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同學與小組評價自己所設計和開展實驗的情況,與同學合作進一步完善所設計的試驗。寫出實驗探究報告。

附: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和實踐”報告

宜昌市九中 班 組 組長 組內成員 探究時間

一、探究時參考信息

1.碳酸鈉(Na2CO3)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等碳酸鹽均能與稀鹽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性質信息:(從生活經驗和已有事實推測)

(1)把燃燒的木條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條 ,説明 。

(2)打開汽水瓶蓋可觀察到 ,這個事實説明二氧化碳在水裏的溶解性: 且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

(3)向石灰水中吹氣,現象為 ,説明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C(OH)2]反應。

3.銅與稀鹽酸(HCl)、稀硫酸(H2SO4)等酸不反應。

4.在標準狀況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為 1.977 g/L,空氣密度為 1.293 g/L。

二、探究內客

1.探究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重點比較反應速度快慢)

可供選擇的原料有: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鈣粉末(CaCO3)、碳酸鈉粉末(Na2CO3)、稀鹽酸(有效成分HCl)、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可供選擇的儀器有:點滴板(或自制點滴板或試管)、膠頭滴管、藥匙。

步驟(可以用圖式表示):

觀察記錄:

結論:

2.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1)從下列給定的儀器(也可以從其他未給出的儀器)中選擇適當儀器,以小組為單位,你們能設計幾組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畫出它們的簡圖。並比較幾組裝置的優缺點,交流這樣設計的理由。

設計的幾組裝置為:(可用裝置圖表示)

(2)用自制儀器或代用品或其他儀器設計的裝置:

(3)實驗操作時實際採用的裝置:

3.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實踐操作──製備並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1)製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驟:

(2)驗滿方法:

4.證氣體是二氧化碳的操作:

現象為:

5 同學交流展示本組實驗裝置,討論實驗成敗原因,並總結歸納實驗最佳裝置。

6.比較實驗室製取氧氣和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歸納實驗室製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