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化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53K

國中化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國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一

我認為不足之處:做“活動與探究”演示實驗時因為沒有吸乾白磷上面的水使實驗延長了3min,原因是在探究時間控制上把握欠佳,討論問題過細,花費時間較長。説明什麼時候探究、什麼時候討論,要探究多長時間,討論什麼問題、討論多長時間等,需要調整。思考的問題。為此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幾方面:

1、貼近生活,聯繫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貼近生活、聯繫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學生的強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需要。因此,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引導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增強學習的興趣,發現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加深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認識,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有關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2、把握已有經驗是激發學生創新潛能、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從教學過程與調查所見,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逐步提高、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學時立足於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根據其形象思維、感性思維和經驗型的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設計必要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我發現其原有認識中的不科學和片面的成分,主動構建抽象的概念和結論,理解化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加強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是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改進我的教學方式的有利途徑;本節課教學過程中,不僅採用了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反思,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活動成果;更在學習結束後,自我反思探究過程的活動表現,對自己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儘可能大的進步與發展,以達到學生自我激勵發展的目的。

國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二

參加xxxx屆海南省國中化學課堂教學評比大賽,實乃我之幸。接到參賽通知的時候,既興奮又有壓力,由此開啟了我終身難忘的“修煉之路”。這條路上經歷諸多,奮鬥、糾結、困惑、迷茫、堅持、喜悦、感動……非常感謝精心指導我的林晶老師、丁麗老師,還有鼓勵幫助過我的學校老師和朋友。下面談談我參賽的一些反思:

一、選課題。

單單是選課題,就已經是各種糾結,我第一次發現原來一節比賽的課題要定下來竟也不簡單。我最初擬定了三個課題“酸鹼鹽的複習課”、“化學用語的複習課”、“氣體的實驗室製取複習課”,考慮到“酸鹼鹽的複習課”內容繁多且難,如果只完成酸和鹼的化學性質,又感覺知識沒有完全建構起來,而“化學用語的複習”是我開始最中意的,並且有了一些思路,但是最終因為沒有學生動手實驗這方面被否掉了,對此,我也產生了迷惑:賽課中沒有學生動手實驗到底會不會受到影響?最後選擇了“氣體的實驗室製取”,並且將課題縮小範圍,定為《o2、co2的實驗室製取複習課》。感悟是:萬事開頭難,古話誠不欺人也。

二、大量收集資料,進行教學設計。

之前參加學校比賽、市比賽的時候都是新課教學,相對來説我比較熟悉,但是省賽的要求是複習課比賽,第一感覺就是:難。一方面難在於我從來沒有上過複習課型的公開課,另一方面複習課內容多,時間短,而且學生對複習課的學習激情普遍不高,已經沒有了學習新課程的新鮮感。

前期收集資料也發現了網上關於複習課型比賽的資料相對新課型比賽的要少很多,因此蒐集資料方面也並不容易,百度、知網上搜索如何上好複習課,研究了一些文獻之後,對複習課授課有了進一步瞭解。而在海口參加吳主任卓越教師工作室第一次集中培訓,才更有了明確的方向,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力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發展,體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等。

1、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問題產生條件下的學習只能是“接受式學習”,複習課教學同樣不能例外。原先考慮課題的引入是從歷年中招考試情況分析開始,發現這樣雖然讓學生明白本知識點的重要性,產生“必須學”、“一定要學好”的心理,但是如此明顯的考試目的着實不好,因此還是決定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從三亞的空氣質量好入手,原先想過圖片新聞形式,發現如此並不生動,後來決定錄小視頻———《晨練》,既調動學生的興趣,又讓學生明白為何學,感到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2、知識梳理,建構知識網絡。

從設計之初,就明確複習課一定要建構好知識網絡,知識網絡建構常採用思維導圖,這個思維導圖可是費了我不少腦細胞,蒐集的資料常用的是樹狀圖,可是總覺得不太適合我的課,思考好幾天,突然靈感一現促成了我自己比較滿意的知識網絡圖,最後在PPT上一步一步完成,因為是原創,所以一度還有些膜拜自己這都想並做出來了,所以説這次賽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我的一些現有能力。比如思維,比如PPT製作水平。

而在建構知識網絡教學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複習全過程,特別是要讓學生參與歸納、整理的過程。建構好了知識網絡,就能讓學生從中更好地分析得出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思路,水到渠成。

國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三

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學生對本節教材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其以後對化學的學習。

本次課 複習鞏固 了 國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 , 進一步瞭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並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範圍 。使其 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 , 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就是發生了電子轉移 。

從整個課堂氛圍來看,學生積極配合,能積極主動的思考配合老師的教學計劃;從整堂課效果來説,學生學會了如何去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達到了教學目的。但本次課還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第一,由於教學經驗的缺乏,以至於在教學的過程中部分重難點把握不是很好,導致整堂課的時間分佈不是理想,有的地方講解不到位,有的地方又顯得很羅嗦;第二,講課的聲音很大,把很多學生的耳朵都震暈了,導致部分學生聽課效率不高、昏昏欲睡,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慢慢學習抑揚頓挫;第三、由於用了 ppt 教學,很多東西在黑板上板書不是很多,雖然有了新時代教學方式,但我們也不能忘了傳統的粉筆板書。

本次課,在本組老師及相關領導的指導下,自己收穫很大,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向那些有經驗的中老年教師學習,使自己的專業素養得到不斷的提高,使自己不斷進步。

國中化學教學教師反思 篇四

質量守恆定律是學生在國中化學中學習的唯一的一條定律,《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還要會運用質量守恆定律進行判斷、分析問題、進行初步的計算,同時質量守恆定律是書寫化學語言----化學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認為這節課雖然上得有點磕磕碰碰,但達到了我預先設計的目標。

不過由於在課前沒有充分地進行準備,導致課堂上出現了兩次較大的失誤。

一、宏觀上學生能根據幾個簡單的實驗進行判斷,所以我將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設計一套裝置用於驗證產生氣體的反應的質量守恆,結果學生的反饋情況較差。課後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有以下幾點因素:

1、學生對密閉容器中氣體壓強的增大或減小會造成的後果還沒有形成概念。學生在物理中還沒有學到氣體壓強,但在化學中雖然已幾次提到,但學生還不能熟練地加以運用,導致課堂上大多數學生認為可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產生氣體的實驗。

2、問題設置時沒有一個鋪墊,顯得較為唐突。雖然知道這是一個難點,但在問題的預設時沒有遵循層層遞進的原則,因而導致學生出現“卡殼”現象,雖然經過我的引導,最終得出了答案,但作為一名有經驗的教師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失誤。

3、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設計。由於考慮到時間不夠的問題,實驗設計應該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和設計,可惜顧此失彼,也許失去的是學生的創造力的發揮。

二、當學生通過一個課件能從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後,自認為將質量守恆定律進行拓展和歸納是應該的,並在此基礎上,為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我預先設計了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進行反饋。

其中根據生成物判斷石蠟的元素組成這道題沒想到學生理解情況不好,只有十五名學生做對該題。説明學生對於質量守恆定律中元素的種類不變還不能馬上理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對書寫這個反應的表達式出現錯誤,導致判斷錯誤。因此,在課堂上我立刻進行了彌補,並在課後再一次進行補充,學生才理解如何來解這類題。這也反映出在前面的教學中由原子種類不變推導出元素種類不變這個過程過於簡單,以及學生對前面知識的理解包括元素概念和燃燒需要氧氣還沒有完全掌握。

學生的知識是在原有認知水平上逐漸建構起來的。這節課的兩次失誤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有經驗的化學教師,也許備學生比備教材更為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知識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並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上出一節有質量的漂亮的課,學生才有可能在這樣的課堂中更有效地開展學習。

國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五

對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的思考之時機不當,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我們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地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如:在教學內容過難或過易的地方設計小組討論,在適合學生全班教學或教師引導的地方組織小組探究,甚至在一節課中安排了多次小組合作學習,結果收效甚微。

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並非所有的教學任務都得通過小組合作才能完成,個人學習、競爭學習、教師引領仍有着合作學習所不可取代的地位與作用。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

一般來説,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只需要個人獨立學習或教師全班教學,而較複雜、綜合的內容,比如教師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設計的探究性、發散性問題,學生的質疑等,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並且,一節課中合作學習次數不宜太多,以免隨意性與形式化。寧少勿濫,注意抓住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