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12W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精品多篇】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篇一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大自然的語言2。(字略)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略)

3.閲讀課文,思考自讀提示及課後練習。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作者竺可幀,物候學家。

2.導語

本文的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所謂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麼會有語言?我們讀了這篇文章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現象,如草木枯榮,候鳥去來等,實際上起着預報農時的作用,從這一點上説,物候現象彷彿就是傳遞信息的“大自然的語言”。本文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

三、正課

1.速讀課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閲讀課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聲,不回視,用筆畫出主要詞語,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爭取2分鐘內讀完。

2.請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第一段:從開頭到“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説明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

第二段:從“物候觀測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説明物候學對農業的重要性。

第三段;從“物候現象的來!腦決定於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天”。説明決定物候現象遲早的各種因素。

第四段:從物候學這門研究……”到結束。説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3.提問:第一自然段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按照什麼順序?

討論並歸納:按照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

4.提問:這一段哪些詞語説明時間的推移?

討論並歸納:用了“過後”“再過”“不久”“於是轉入”“到了”“準備迎接”等詞語,變化靈活。

5.提問:這一段哪些詞語寫得生動典雅?

討論並歸納;

(1)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大地”人格化,顯得親切動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融化萌發次第用詞典雅,富有形象性。)

(3)燕子翩然歸來。(翩然指輕快地飛舞的樣子,用來描繪燕子的飛行十分恰當、形象。)

(4)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用詞典雅,如果改為植物“結果”則顯得口語化。

(5)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簌簌”是紛紛落下的樣子,用詞形象、典雅。)

(6)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銷聲匿跡”指消失了鳴叫聲,藏起了形跡,用詞形象、典雅。如果改為“消失了”則顯得口語化。)

(7)到處呈現一片蓑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

(“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用詞形象、典雅,給人美感,國中一年級語文教案《大自然的語言2》。)

(8)年年如是,周而復始。(用詞典雅,有文言色彩。)

以上以優美生動的寫景筆調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的畫卷,給人種種有關物候的豐富聯想。用詞形象、典雅。

6.提問:第二自然段舉了哪些例子説明“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

討論並歸納;舉了三個例子。

7.提問:這一段舉的三個例子按照什麼順序?

討論並歸納:按時間先後順序。

8.提問:這一段哪些詞語寫得生動活潑形象?

討論並歸納:

(l)用“傳語”“暗示”“唱歌”這些詞語形象地説明大自然的語言,擬人生動。

(2)用“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花香鳥語”“草長駕飛”這些詞寫物候現象,用詞形象、典雅。

(3)用“阿公阿婆,割麥插禾”俗語,模仿布穀鳥的叫聲,説成催促農民及時耕作的話,十分形象生動。

9.提問:第三自然段講到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請一個同學用概括的語言回答。

討論並歸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些自然現象稱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叫作物候學。

10.提問:這一段説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討論並歸納:按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展,從知識到科學,言之有序。

四、小結

課文的第一部分以優美生動的寫景筆調,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形象地説明了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現象。每一個段落裏面的句序也講究條理性。

五、作業(略)

第二課時

一、預習

閲讀課文第二、三、四段,思考課後練習。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這部分以優美的筆調,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形象地説明了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

下面請幾個同學使用下列詞語複述課文中關於四季的描述。

(甦醒萌發次第孕育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周而復始)

三、正課

1.提問:文章第二段為什麼説利用物候於農事活動比較簡便,容易掌握?

討論並歸納:

(l)從觀測手段上看,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複雜得多,靈敏得多。

(2)從數據意義上看,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温、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

2.提問:文章第H段舉北京的物候記錄的例子説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説明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

3.提問: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

討論並歸納:

(l)緯度的差異。

(2)經度的差異。

(3)高下的差異。

(4)古今的差異。

4.提問:這四個因素按什麼順序説明?

討論並歸納:這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條理。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地點高下的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後一個因素則是時間因素。由三個空間方面的因素到一個時間因素,又是一種條理。

5.提問:“首先是緯度”這一段,舉出挑花和刺槐的例子説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説明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温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6.提問:“經度的差異”這一段,舉了哪些例子,説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舉了連翹和榆葉梅、蘋果開花兩個例子,説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理解文章內容,歸納段意及文章的內容要點。

2.培養速讀習慣和能力。

3.積累一些詞語。

重點、難點

重點:

(l)分段、歸納段意及文章的內容要點。

(2)積累詞彙。

難點:

速讀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衰草連天      鬢 毛 衰     翹 尾 巴       連     翹

觀    測      道    觀     播    種       耕     種

差    異      差    遣     差    勁       參     差

落    葉      丟三落四     落    枕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1)融化:(冰、雪等)變成水。

(2)萌發:種子、草木發芽。萌、發同義。

(3)次第:一個挨一個地。

(4)呈現:顯出、露出。

(5)周而復始:形容不斷地循環往復。

(6)花香鳥語: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風光。

(7)物候;生物的週期性現象與氣候的關係。

(8)觀測:本課指觀察並測驗。

(9)懸殊:相差很遠。

3.閲讀課文,思考自讀提示及課後練習。

二、導入

1.作者簡介:作者竺可幀,物候學家。

2.導語

本文的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所謂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

息的工具,大自然怎麼會有語言?我們讀了這篇文章才會恍然大悟,原來

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現象,如草木枯榮,候鳥去來等,實際上起着預報農

時的作用,從這一點上説,物候現象彷彿就是傳遞信息的“大自然的語言”。

本文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

三、正課

1.速讀課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閲讀課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

聲,不回視,用筆畫出主要詞語,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爭取2分鐘內讀

完。

2.請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

第一段:從開頭到“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説明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

第二段:從“物候觀測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

説明物候學對農業的重要性。

第三段;從“物候現象的來!腦決定於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

天”。

説明決定物候現象遲早的各種因素。

第四段:從物候學這門研究……”到完。

説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3.提問:第一自然段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按照什麼順序?

討論並歸納:按照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

4.提問:這一段哪些詞語説明時間的推移?

討論並歸納:用了“過後”“再過”“不久”“於是轉入”“到了”“準備迎

接”等詞語,變化靈活。

5提問:這一段哪些詞語寫得生動典雅?

討論並歸納;

(1)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大地” 人格化,

顯得親切動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融化 萌發 次第  用詞典雅,富有

形象性。)

(3)燕子翩然歸來。(翩然指輕快地飛舞的樣子,用來描繪燕子的飛

行十分恰當、形象。)

(4)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用詞典雅,如果改為植物“結果”則

顯得口語化。

(5)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簌簌”是紛紛 落下

的樣子,用詞形象、典雅。)

(6)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銷聲匿跡”指消失了 鳴叫聲,

藏起了形跡,用詞形象、典雅。如果改為“消失了”則顯得口語 化。)

(7)到處呈現一片蓑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

(“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用詞形象、典雅,給人美感。)

(8)年年如是,周而復始。(用詞典雅,有文言色彩。)

以上以優美生動的寫景筆調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如 同展現一幅

四季風光的畫卷,給人種種有關物候的豐富聯想。用詞形 象、典雅。

6提問:第二自然段舉了哪些例子説明“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 枯、候鳥去

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

討論並歸納;舉了三個例子。

7.提問:這一段舉的三個例子按照什麼順序?

討論並歸納:按時間先後順序。

8。提問:這一段哪些詞語寫得生動活潑形象?

討論並歸納:

(l)用“傳語”“暗示”“唱歌”這些詞語形象地説明大自然的語言,擬

人生動。

(2)用“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花香鳥語”“草長駕飛”這些詞寫物

候現象,用詞形象、典雅。

(3)用“阿公阿婆,割麥插禾”俗語,模仿布穀鳥的叫聲,説成催促農

民及時耕作的話,十分形象生動。

9.提問:第三自然段講到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請一個同學

用概括的語言回答。

討論並歸納: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些自然現象稱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

識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叫作物候學。

10.提問:這一段説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討論並歸納:按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展,從知識到科學,言之有序。

四、小結

課文的第一部分以優美生動的寫景筆調,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

形象地説明了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現象。每一個段落裏面的句序也講究條

理性。

五、作業

1.課後練習二、四。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閲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①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②在地球上温

帶和亞熱帶區域裏,年年如是,周而復始。③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

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④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

睡中甦醒過來。⑤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③

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則處呈現一片衰草

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

次第開放。

1.請按時間順序,重新調整語序。

2.找出上文中的一句擬人句,並指出運用這種修辭手法的好處。

擬人句:_

好處:_

3.上文用詞典雅,如果把下面的詞改為口語説法,其意思不變,應

該怎麼改?

A.融化(      ) B.萌發(      ) C.次第(       )

D.簌簌(      ) E.銷聲匿跡(   )F.衰草連天(    )

G.風雪載途(   )H.年年如是(    )

4.簡答;

(1)什麼是物候?

(2)什麼是物候學?

第二課時

一、預習

閲讀課文第二、三、四段,思考課後練習。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這部分以優美的筆調,描繪了 一年四季

豐富的物候現象,形象地説明了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下面請幾個同學使

用下列詞語複述課文中關於四季的描述。

甦醒  萌發  次第  孕育  銷聲匿跡  衰草連天  風雪載途  周而復始

三、正課

1.提問:文章第二段為什麼説利用物候於農事活動比較簡便,容易掌握?

討論並歸納:

(l)從觀測手段上看,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氣象儀器複雜得多,靈敏得多。

(3)從數據意義上看,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温、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

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

2.提問:文章第H段舉北京的物候記錄的例子説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説明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

3.提問: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

討論並歸納:

(l)緯度的差異。(2)經度的差異。(3)高下的差異。(4)古今的差異。

4.提問:這四個因素按什麼順序説明?

討論並歸納:

這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條理。緯度和經

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地點高下的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

因素;最後一個因素則是時間因素。由三個空間方面的因素到一個時間因素,又是

一種條理。

5.提問:“首先是緯度”這一段,舉出挑花和刺槐的例子説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

説明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温度 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6.提問:“經度的差異”這一段,舉了哪些例子,説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

舉了連翹和榆葉梅、蘋果開花兩個例子,説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

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出內陸要遲若干天。

7.提問:“高下的差異”這一段講到“逆温層”。什麼叫逆温層,逆温層是怎麼

形成的?

討論並歸納:

按正常的物候現象,植物的抽育開花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

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温反比

低處高。這叫逆温層。逆温層的形成是由於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

便向低處流。

8.提問:研究物候學有哪些意義?

討論並歸納;

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第二,物候資料對於安排農作物

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第三,還可以利用

來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第四,也可以利用來避免或減輕害蟲的

侵害。

9•提問:這四個方面的意義按什麼順序安排?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討論並歸納:

按從主到次的順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義,其他意義用兩個‘對於”

兩個“還可以利用來”“也可以利用來”這些詞語可以看出。

10.提問;研究物候學對我國山區農業發展有什麼意義?

討論並歸納。

我國有很大面積的山區土地可以耕種,而山區的氣候、土壤對農作物的適

應情況,有很多地方還有待調查。特別是目前黨中央提出的開發大西北的號召,

因此,開展山區物候觀測是很有意義的。

四、小結

本文從具體生動的四季物候現象説起,條理分明地説明了物候現象的有關

知識。運用舉例子説明,使人清楚明瞭,確信無疑。此外,本文用詞形象、典雅。

五、作業

1.課後練習一、三。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填空。

1.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___、___、___、____

2•_____、____,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3.物候學就是利用_____來研究_______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大自然的

語言”為_____、_____。

4•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根據____、____、____.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來安

排農事。

5.物候學的研究首先是為了_____,選擇______。

(二)請課外收集一些農諺。如“阿公阿婆,割麥插未”。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 篇三

【教材理解】

這是一首文筆優美、語言生動的科普兒童詩。全詩共十小節,從最常見的自然現象入手,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語言的奧妙。作者把大自然擬人化了,讀起來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情不自禁地一遍一遍地讀下去,在讀中思考、想象、感悟、理解;在讀中走進神奇的大自然,去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產生對大自然的興趣。

【設計理念】

教學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引導他們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感悟詩歌語言文字運用之巧妙,感受祖國語言的獨特魅力;通過啟發學生思考“‘準是’還可以用哪個詞代替?仿照第二小節內容自己編寫第三小節”等問題加強對學生言語分析的訓練,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

【學情簡介】

本班學生具有良好的預習習慣,朗讀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大多數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集體學習,也能夠進行自學活動,自主學習。

【教學目標】

1、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認讀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讀中懂得大自然的語言是什麼。

3、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發學生積極探索大自然語言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大自然的語言是什麼。

【教學方法】

朗讀法

1、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語言”。

2、通過朗讀詩歌,思考交流“從詩中你又瞭解到哪些大自然語言”?指導學生增強對詩歌的理解。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想向大家提個問題可以嗎?(可以)那誰來回答一下,我們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是通過什麼進行的?(語言)師:別以為只有人才説話,大自然也有語言。不信嗎?大家看——

出示課件:看雲識天氣等一些由自然現象揭示自然奧祕的圖片,並配以解説。

2、師:這種語言到處都有,睜開眼就能看見。同學們,你們想了解更多大自然的語言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大自然的語言》。

出示課件:課文題目,板書課題(大家齊讀課題)

二、走進文本,初讀正音。

1、教師範讀(出示課件)

師:老師相信這首小詩你們也一定讀的很棒,大家看自讀提示a、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把每個字音讀準,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B、同桌互讀正音。

2、課件出示生字詞

師:同學們課文中的詞語寶寶想急於和大家見面,看看誰最先和它們交上朋友。

出示詞語。

a、同桌互讀文中的生詞。

b.先指讀,後開火車讀。教師重點指導“略、磷、顛”的字音。

c、板書多音字“撒”

3、檢查讀文情況:分小節讀詩歌,課件出示:

a、認真傾聽給予評價。

B、思考你從文中發現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4、找生評價,同桌間試着用“大自然用------告訴我們------”的句式説一説自己讀懂的內容。

5、彙報交流:誰願意來把自己讀懂的內容説給大家聽一聽?

三、品讀文本,體會情感

好了,從同學的交流中老師看得出你們還真懂得不少大自然的語言,剛剛誰讀懂了白雲這種大自然的語言?

1、學習第二節

師:既然你讀懂了大自然的這種語言,那你能不能把這一小節讀給大家聽聽?

a、理解“準是”(一定)你發現過嗎?

b、課件出示(白雲高飄——晴天)

c、誰願意帶着對這種現象的肯定把這一節再讀給大家聽聽。

2、學習第三節

師:在大自然中有趣的語言多着呢!你們快看(出示螞蟻搬家畫面),螞蟻搬家表示什麼?(快下雨了)

a、看着這幅畫面,你能仿照上一小節,試着説出第三小節的內容嗎?(找生説)

b、打開書,找生讀第三小節(評價:看來同學也可以成為小詩人了)

c、這節中那個詞可以看出作者運用了擬人(搬家)螞蟻搬家真的會下雨嗎?

d、帶着肯定的語氣讀給同桌聽。

3、學習第四小節

出示蝌蚪遊動的畫面

a、你覺得水中的蝌蚪像什麼?

B、我們來看看書中是怎麼説的(找生讀)

c、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動,招呼朋友多高興呀,它們會説什麼呢?你聽了心情會怎樣呢?該怎麼讀好這一節呢?

D、自由練讀,再讀給小組或全班同學聽,結合點評指導朗讀。

4、學習第五小節

師:大自然不僅把語言寫在了水裏,也留在了藍天。

a、出示大雁南飛畫面,師:你讀懂什麼?

b、看看他們像什麼?

c、仿照第四小節試説第五小節

d、生齊讀第五小節

5、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懂了什麼?

【板書設計】

白雲高飄——晴天

螞蟻搬家——要下雨

蝌蚪游泳——春來到

大雁南飛——秋來到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瞭解物候的相關知識;

2、品味本文生動優美的語言;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趣。

學習重點:

1、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説明的生動性。

學習難點:

説明的條理性。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把握文本內容(師生問好)剛才同學們和老師是怎樣問好的?我們是用“語言”來表達的。

別以為只有人才會用語言説話,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語言”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説明文《大自然的語言》。以問題形式檢查大家的預習情況。

1、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草木枯榮、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就是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意義?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上。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這四個因素能否調換順序?為什麼?緯度、經度、高下差異和古今差異。不能。課文是按照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由大到小,從空間到時間的順序來安排的,並用序詞標明,使文章條理清楚。--“緯度影響”同學們一定深有感觸,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歡去海南旅遊,因為那裏風光正明媚。

4、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二、分析結構,把握文本條理性過渡:同學們都概括得非常好,那你能説説你是怎樣快速捕捉到這麼多的重要信息的呢?

第4段中結尾有這麼一句話--“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裏。”“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首先是…… ”“……是……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是……”“此外……”“物候學的研究首先是……,此外還有多方面的意義”。找總括句:根據經驗,這些總括句一般在語段的開始或結尾,有時在中間。找設問句:設問句,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紹的內容,也是要重視的信息。銜接各段的連接詞語。(閲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劃出來,就能比較清晰掌握文章的內容了。

小結方法:學習説明文,只要抓住文章中的關鍵性詞句,理解起來就會方便、快捷和準確。希望大家平時讀書看報,經常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培養抓關鍵詞句的能力。

教師小結:本文圍繞“物候學”這門科學,先解釋什麼是物候學,再回答為什麼要研究物候學,這符合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規律,也使文章顯得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體現了説明的條理性。

三、品味語言,體悟文本生動性

1、經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全文就是圍繞“物候”、“物候學”展開的,而且課文提示語也告訴我們“這篇課文就是介紹物候學的”,而標題卻不用“物候”,為什麼偏偏要用“大自然的語言”這個説法呢?(教師温馨提醒:注意文章開頭的提示語)請同學們瀏覽課文,試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來説明。(學生瀏覽、思索、作記號)

明確:課文第≤≥2自然段末尾和第3自然段開頭有句話足以説明:課文采用了形象化的説法,可以激發我們的閲讀興趣。這兩句話是:

A、“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B、“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齊讀這兩句話)

2、課文説:“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那麼竺可楨又是用怎樣的語言來介紹這些大自然語言的呢?--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文章的語言你覺得有什麼特點?(1、2節的語言又有什麼特點)(板書:準確、生動)説明事物不僅要注意準確、科學,而且還力求做到生動形象,而此文是一篇科普作品--要求文字淺顯易懂,切合讀者對象的實際文化水準,又要貼近讀者心態。讀起來令人愛不釋手,欲罷不能。所以本文用語形象生動。

四、延伸課外,激發學生情趣教師:“大自然的語言呵,真是妙不可言:懶漢永遠看不懂,粗心人怎麼能發現。”同學們,你們甘心作懶漢,願當粗心人嗎?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要求掌握的新詞,認識個二類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熟練背誦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瞭解大自然的幾種語言。

4、開動腦筋,尋找大自然的其他語言,擴散思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5、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三、教學難點 :

理解課文內容,能説出大自然的其他語言。

四、教法、學法:

觀察法、課件演示法、小組討論法、競賽法等。

五、教具準備:

生字、新詞卡片,課件。

六、教學過程 :

(一)課前遊戲(快樂傳真)。

規則:一名學生不準説話,看着教師給出的詞語,用動作表示讓其他同學猜出來。

從剛才的遊戲中你知道了什麼?

教師小結:要是人類不會説話該會鬧出多少笑話來啊!

(二)引入新課。

大自然不會説話,但他也有自己的語言,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大自然的語言》。(出示課題並齊讀)大自然的語言會是什麼樣的呢?先請看屏幕:(課件演示自然情景:藍天白雲、高山流水、鳥語花香。)

(三)範讀課文。

大自然的語言真是五彩繽紛、賞心悦目啊!那我們怎樣才能讀懂它呢?

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欣賞。

(四)自學課文。

1、自己藉助拼音通讀課文。

2、打記生字,並多讀幾遍,記下來。

3、小組學習,完成:

A、討論:課文中講了大自然中誰的語言

B、小組齊讀課文。

(五)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質疑解疑。

你還學會了什麼?有什麼不懂得地方?

用課件演示圖片並加以説明:

蝌蚪——春天到來

魚鱗——兩圈為一歲(結合擴展年輪——體現降雨情況)

三葉蟲——汪洋一片(三葉蟲兩億年前滅絕,背殼分為三個部分,最大70釐米,生活在海里,少數在泥沙中或漂浮生活)

2、朗讀指導。

(1)課文共有幾個小節,每小節有幾句話?

(2)重點指導2、3、4小節。

比較句子,讀出感情(形象、生動,朗朗上口):

a、多麼像遊動的“逗”。 很像遊動的“逗點”。

b、魚鱗上有一個個圈 。魚鱗上有很多圈圈。

c 、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那兒曾是汪洋。

(3)理解並讀好第五小節:

大自然的語言與人語言有什麼不同?

人的話要用耳朵聽,大自然的語言是色、香、味、聲俱全的語言,我們要怎樣才讀懂呢?(只有愛學習、善於仔細觀察的人才能發現大自然的語言。)

用“只要  就能,假如  就 。”造句來理解最後一句話。

(4)朗讀練習。

學生試讀,指名讀,小組讀,(均加以評議)齊讀。

(5)背誦課文。

(六)全課小結。

大自然的語言哪,      。

通過補充,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多彩。

(七)擴展練習。

你還發現了大自然的哪些語言呢?(學生自由發言)

如大雁南飛、滿天星斗、秋天落葉、北風呼呼、狗搖尾巴、火燒雲等。

編兒歌:

白雲飄飄是         ,    要問大樹活幾年,

螞蟻搬家要  。          數數         就知道。

蝌蚪游泳         到,                 自然語言不難懂,

大雁南飛          來。                 仔細觀察多       。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識記詞語(略)。

2.初步瞭解一些説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説明事物和舉例説明的方法。

3.瞭解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以及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能力目標:

1.訓練做讀書摘要的能力。

2.訓練生動形象進行口頭描繪景物的能力。

情感目標:

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鑽研科學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建議

一、課文主旨

文章通俗生動地介紹了物候學研究的對象,物候學現象來臨的有關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學的意義與知識,提倡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和研究促進農業生產的大豐收。

二、段落結構

本文作者圍繞物候這個中心介紹了四個方面的問題,課文因此也可劃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l—3),説明什麼是物候、物候學及其研究對象。

第二部分(4—5),説明物候研究對於農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逐項説明影響物候現象來臨的各個因素。

第四部分(11—12),説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三、層次分明的結構順序

文章首先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用短短百十來字,描寫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況,既生動形象,又高度概括,自然引起讀者的興趣,使人對物候學有了直觀的認識。接着,作者再以具體現象作例,以“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和“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這樣典雅而富有概括性的語言,告訴讀者,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第三段,作者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展,從知識到科學,自然引出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等問題。這就是由表及裏的説明。第四、五段,話題引到農業上,以具體事例説明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性。這兩段實際上與文章最後形成了照應。文章接着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緯度、經度、高下差異和古今差異。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條有理;一個設問句下有“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接詞,使這一部分層次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個問題,都有舉例,這樣文章就有説服力,也容易讓人明白。文章最後兩段,説明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首先”“對於”“還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層意思,有輕有重,突出了物候學在四個方面對於農業的重要意義。最後,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語言”,與課文第一部分照應。全文條理分明,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深刻的印象。

四、科學性與趣味性的結合

本文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對於一般讀者,尤其是文化層次較低、科學知識較少的讀者來説,物候學不是一門容易懂得的科學。而文章正是要寫給這樣的讀者看的。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充分考慮讀者對象,採取了以下策略。第一,抽象的事物儘量形象化,把豐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現象比做“大自然的語言”,使讀者容易接受。文章取名“大自然的語言”,本身表明這是一篇寓抽象於形象的科普文章。第二,作者在行文中儘量少用專門術語,而用大眾都能理解的詞句來表達,並在闡述每一個問題時都有舉例,把物候學知識介紹得一清二楚,便於讀者掌握。第三,大量運用優美詞語、描寫性語句和修辭手法,使本來枯燥的事情變得生動形象。總之,這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很強的科普佳作。

五、生動的説明和典雅的用詞

開頭一段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這是一種描寫的方法,給讀者展現了一幅四季風景畫。“大地”“甦醒”是擬人的筆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兩個結構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個長句,具體描述大地的“甦醒”,同時給人一片撲面而來的春色。“次第”用得非常典雅。“燕子”是“翩然歸來”,活潑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現在眼前。變黃的樹葉在秋風中是“簌簌”地落下來,有聲有色,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此外,“北雁南飛”“田間草際”“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等詞語,典雅、簡練、生動,富有表現力,如一個個電影鏡頭。“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又是擬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寫活了,為下文用另一個擬人“大自然的語言”做準備。最後,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復始”八個字概括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況,極其簡潔。總之,作者在第一段運用的優美詞語,美不勝收,使人目不暇接,以這些優美詞語為主,又構成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簡直像一篇寫景散文的開頭。第二段的“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和“花香鳥語,草長鶯飛”兩組詞,一句四字,極其概括、雅緻,文氣撲面。這一段更讓人注意的是擬人手法的運用:“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三句話中“傳語”“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無比豐富的物候寫活了。這樣寫的效果,是大大加強了説明的生動性,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六、抓住重點進行教學的有關建議

本文的學習重點是概括要點和學習語言,必須扣住這兩個重點進行教學。概括要點就是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能夠用課文中的話或自己的話概括文章有關的內容要點,比如,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影響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觀測對於農業有什麼意義,等等。學過本文之後,對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要使學生能夠用一兩句話概括出來。而學習本文的語言,主要是學習本文生動優美的語言,特別是第一、二段描寫四季景象的語言,要指導學生把它們積累下來,並學會運用。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 篇七

這是一篇介紹物候知識的説明文。生動地有條理地説明事物,準確、生動、簡潔的説明文的教學要體現文體特點,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説明的對象及其説明文的特徵,以便能學以致用。

訓練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學致的重點。

一、激發興趣,導入 新課:

春夏秋冬,斗轉星移;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大自然豐富多彩、那麼,這些豐富多彩的物候現象與人類有何關係呢?為什麼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呢?帶着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大自然的語言》。

(一) 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思考:

1、本段主要描寫了什麼?

2、本段是按什麼順序來説明的?標出有關詞句。

明確:

1、本段以優美生動的寫景筆調描寫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時間順序來寫的。表示時間的詞語有:

立春過後再過兩個月不久於是轉入到了秋天準備迎接,條理十分清楚。

(三)提問:

描寫一年四季的物候現象運用了哪些詞語?仔細揣摩、品味。

答:開筆用沉睡甦醒等詞將大地擬人化,給人以種種有關物候的豐富聯想。

本段扣住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舉例,按時間安排農事的順序來説明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淺顯易懂。

本文的第一部分從具體、生動的物候現象説起,條理分明地説明了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釋題),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條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動形象的描寫增強了説明的生動性、趣味性。

1、熟讀第一自然段,仔細品味生動形象的寫景語言。

2、掌握本文所學的六個多音多義字。

3、用籟籟、銷聲匿跡、翩然等詞造句。

一、温故知新,複習舊知:

1、聽寫上節課所學的詞語。

2、2、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講授新課:

從觀測手段、數據意義兩方面寫出了物候觀測的重要性。觀測手段:活的儀器活生生的生物;數據意義反映氣温、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 ,也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 ;應用在農事上,比較簡便,容易掌握 。

文中運用了舉例子的説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從反面舉例説明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更具有説服力。

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四個:首先是緯度;第二個因素是經度的差異;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 ;此外,還有古今的差異

明確答案:不能。因為四個因素的影響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條理。另外,前三個都是空間因素,後一個是時間因素。

晚着5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十天(緯度因素)

如:大連的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

(四) 讀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將問題的答案在書上標記。)

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物候資料對於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還可以利用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也可以用來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

採用大自然的語言這個説法,將大自然擬人化,將物候現象説得生動而有情趣,也含蓄地説明了物候對於農事安排的重要意義。這樣的標題形象、生動,頗具文學性。

三、小結:本文介紹豐富生動的物候現象很有條理。第一部分的內容是説明的基礎,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從文章整體結構來看,是由淺入深地進行介紹,條理分明,邏輯性強。另外,一個部分裏段落的安排、一個段落裏的句序也講究條理性,或以時間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説明語言十分生動形象,主要體現在第一、二兩個自然段。這兩段都以時間為序、運用擬人手法把物候現象寫得有情有感,這種寓説明於生動的描寫之中的寫法,增強了説明文的生動性、趣味性。

四、課後作業 :以我的卧室為題寫一篇説明文,字數在300-400之間。

《大自然的語言》的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品味本文簡潔,準確,生動,科學的語言。

2、瞭解物候的相關知識。

3、掌握説明文的幾種説明順序和舉例子的説明方法。

【過程與方法】朗讀,小組討論,教師啟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趣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的説明順序,體會説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説明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説明順序,並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課前準備】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2、課前佈置學生蒐集一些農諺。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人類用語言來交流,那麼大自然呢?它也有語言嗎?

欣賞圖片1 欣賞圖片2 説説你看到了什麼?這些現象在告訴人們什麼?

同學們以上説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語言。這語言到處都有,睜開眼都能發現。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瞭解的大自然語言。

像這些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的現象,古代的勞動人們稱為“物候現象”。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去聆聽她們的語言。

二、學生介紹竺可楨,教師補充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紀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地理學家,被譽為“品格和學問的偉人”。1910年赴美國留學,1918年獲哈佛大學地學系博士學位。回國後先任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教員、東南大學地學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成為我國近代氣象學和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學校長,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在貴州的窮鄉僻壤,他將浙大從一所地方性大學辦成了全國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寫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我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物候學》等。

三、交代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1、快速朗讀課文,(1)標出難讀,難記的字,詞。(2)整體感知課文。【學生上講台板書】

2、你從課文中獲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並概括。

自由交流:(補充)

1、什麼叫物候和物候學?(第1.2.3段)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意義?(第4.5段)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第)

4、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第11.12段)

五、朗讀1段,品味語言。

找出這一個自然段,你最喜歡哪些好詞,好句,説説理由。

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

六、課堂小結 :欣賞四季圖片(春,夏,秋,冬)選任一季節,用生動,美麗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繪出來。

七、佈置作業 :

A(學優生):朗讀並背誦第一自然段。

B:(中等生):識記説明文知識。

C:(後三分之一學生):字詞小卷。

反思:

板書: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初試牛刀,同學朗讀上一堂課的小短文,並做評價

無論是桃紅柳綠的春日還是冰天封地的冬夜,都是大自然的現象。那麼學習大自然的語言對我們人類有什麼作用呢?它們又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呢?今天我們繼續來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二、合作探究:

朗讀6-10段,思考:

(1)物候現象的決定性因素?(緯度,經度,高下,古今)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物候現象的決定因素的?

(抓住關鍵詞:首先,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此外。)明確:主要到次要的邏輯順序或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的邏輯順序。

(2)作者主要用什麼説明方法來分別説明這些因素的影響?

明確:舉例子。(找出並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開20天。説明了緯度對物候的影響。但有時為了使説明對象更透徹,可以舉更多的例子。

(3)第10段中,“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可否刪去?為什麼?

明確:起限制作用,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你還能在文中找出體現説明文語言的準確的地方嗎?

(探討),例如:第一段末:“在地球上温帶和亞熱帶區域裏”準確地説明了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大林寺桃花》

學生齊讀詩歌,理解詩意。

明確: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峯頂。詩人在初夏時節遊覽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詩人卻意外地發現在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詩人曾為春天的逝去而傷感,重遇春景後,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裏來了。

這首詩正好説明了課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度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四、小結:

質疑問難三步曲:

第一步,默讀課文,找出疑難地方,標出。

第二步,四人一組討論問題。

第三步,每組提出“殺手鐗”(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討論。

若沒有,教師提問:同學們都知道文章介紹了物候現象,那為何要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呢?

五、佈置作業

A(學優生):在生活中,你知道還有哪些獨特的大自然語言嗎?為人類敲響了哪些警鐘?

B:(中等生):完成練習冊。

C:(後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反思:

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