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教案説課稿【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88K

幼兒教案説課稿【精品多篇】

優秀説課稿 篇一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整數和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藉助具體的量和幾何直觀,直觀感受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關係,初步認識小數。認識小數都要基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組圖,從質量、價格、體温、身高四方面説明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隨後以“量身高”為主要情境組織教學,通過人民幣、米制系統、面積、數軸這樣的直觀、半直觀來幫助學生體會、認識小數的含義。學好這部分內容,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為以後系統學習小數的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會讀、寫不超過兩位的小數。通過具體實例,知道以米為單位,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意義。

2、藉助“米尺”模型,認識0.1米與1分米與十分之一米之間的關係,直觀感受小數與十進制分數之間的聯繫,滲透數形結合的方法。

3、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的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會認、讀、寫一位小數,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小數的含義。

藉助“米尺”模型,認識0.1米與1分米與十分之一米之間的關係,直觀感受小數與十進制分數之間的聯繫。

二、説學情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但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都已經見過小數,部分學生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但對小數的含義、讀寫法都沒有正確、統一的認識。對小數的含義學生理解起來有還有就一定難度,教學時要藉助現實背景和具體的量去認識。

三、説教法、學法

本課屬於概念教學,較為抽象,所以,本節課我以直觀演示法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知識遷移法等方法的優化組合。

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四、説教學過程

(一)結合情境,認識小數

1、激趣導入,引出小數。

新課開始我創設了數王國運動會的情境,用動畫的形式出示3.45,讓學生試讀,問學生知道他是什麼數嗎?從而揭示本節課的內容的學習。

2、認讀小數。

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在哪見過小數?並出示書中的情景圖,讓學生感受到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小數和我們原來學過的整數有什麼不同,再此基礎上指出,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通過學生熟悉的場景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以3.45這個小數為例,放手讓學生嘗試讀小數,並自己總結出小數的讀法。

(二)藉助米尺,初識小數

1、出示例1情境圖,提出問題。

王東身高1米3分米用米做單位怎麼表示,學生嘗試解決,學生可能會説出1米3分米等於1、3米,但説不清原因。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進入學習。

2、教學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

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這一部分內容既是全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用米尺直觀演示幫助學生回憶分數的知識,告訴學生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數表示,還可以寫成小數0.1米。學生直觀感受到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之間的關係。接着讓學生在米尺上再找一找哪是0.1米,讓學生感受只要把1米平均分成十份,這每一份都是0.1米,加深對小數含義的理解。

然後問學生3分米你能用小數表示嗎?請你寫在本上,從而教學小數的寫法。

接着讓兩人一組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到米尺上找小數,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直觀感受,進一步理解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

學到這例1的問題學生會很容易解決了。重點讓學生體會1.3米表示的現實意義,加深對小數的認識,然後通過課件演示在尺子上表示1.3米,為數軸上表示小數做鋪墊。那老師身高1.6米是多高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鞏固練習,運用小數

1、完成課本92頁做一做。

2、填一填,畫一畫。

3、在數軸上寫出相應的小數。

所有的習題設計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小數含義的理解,並鞏固小數的寫法,其中第一題的設計關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知識遷移,理解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具體含義,第2題利用正方形使學生內化分數和小數的關係,第3題引入數軸,不僅鞏固了小數的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4、瞭解古代小數的表示方法,豐富學生對小數的認識。

(四)全課總結,分享收穫

學生談談本節課有那些收穫?使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優秀説課教案 篇二

一、説教材

我説的課文是國小語文人教版第十二冊中的《手指》。這篇課文通過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及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楚,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總寫手指的特點,2-5自然段是分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最後一個自然段又總寫,點明瞭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語言樸實又富有風趣,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手指的不同特點寫得淋漓盡致。這樣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根據以上教材的特點以及新課標所特別關注的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能力”這三個維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讀帶有拼音的生詞,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窈窕,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瞭解作者描寫手指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3、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是本組課文“人生領悟”中的最後一篇,我將引導學生自覺地學習,通過完成圖表,讀讀,議議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將隨機地引導學生進行學法歸納總結。通過其他幾篇課文的內容總結,明白這篇課文的寫作意圖。其次,我還將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這組課文表達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達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給人以啟示。《頂碗少年》是將説明的道理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從中受到啟迪。再次,我將充分利用文前的導讀和文後的閲讀鏈接,讓生長閲讀前明確閲讀任務,閲讀後,在課文鏈接的指導下,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三、説教學過程

(一)、從導語入手,明確閲讀要求

1、板書課題《手指》,今天,我們來學習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單元導言所説,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啟發。

2、引導全班讀“導語”,明確學習任務。

(①五個手指各有什麼特點,②手指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3、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二)、學生自讀,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完成表格。

1、檢查讀書情況,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指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可以用“首先 ……接着……最後”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總起句。

4、本文章表達方法上與其他幾篇課文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學生小組合作自主學,完成表格。

手指 長處 短處 啟發

拇指 肯吃苦 形體不美,構造簡單 人各有所長,

各有所短,

團結就是力量

食指 機敏,幹活以他為主 不窈窕 常受傷

中指 相貌堂皇,曲線美 幹活不出力

無名指

小指 體態秀麗,樣子可愛 能力薄弱

(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長文短教,通過一張表格把文章的重點問題明朗化、簡單化,讓學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時,加強對手指各自特點的認識,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集體反饋,深入探究,體會寫法

1、指名反饋表格中的內容,師適當引導。

2、師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表現手法

觀察表格,結合課文內容想想:作者採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引導學生從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麗,樣子可愛“等詞語體會文中擬人化的手法。)

通過觀察表格,體會出文中的對比手法

(長處——短處,五指之間的不同特點對比着來寫)

3、作者説:“卻無愛憎在其中”,真的沒有愛憎傾向嗎?談談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員,你願意做哪一個手指,為什麼?以此來發散生動思維、活躍他們的思想。

(在此過程中,注重個性的理解,隨機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養尊處優”的意思。)

4、教師導讀:是呀,正如作者所説——(屏幕出示)

“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覺得姿態與性格,有如上的差異——美醜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1、師創設情境:一天,五指發生了矛盾,他們為什麼會發生矛盾?結果又怎樣呢?請你也仿照本文擬人的手法來編寫一個童話故事,讓人從中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

(這既是對全文寫法的練習,也是讓生從寫作中加強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寫作意圖,這也將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五)、總結課文:引讀閲讀鏈接,是的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團結起來力量就會更強,就是豐子愷先生從手指上得到啟示。有位詩人又是這麼讚美手的!齊讀閲讀鏈接。豐富對手的理解。

①齊讀最後一自然段,②師小結課文

四、説板書設計:

5※ 手指

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總) 擬人

(互相合作,取長補短) (分)

對比

團結就是力量 (總)

優秀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棗兒》是一個話劇小品,它是新時期戲劇百花園中一朵盛開的小花。全劇運用象徵手法,圍繞“棗兒”展開情節,描寫了老人和男孩之間的一段親切交往,表現了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深切親情,反映了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變遷。全劇的主要藝術特點是它的象徵性。因此,教讀這個話劇小品,重在領悟其中藴含的象徵意義,體會作品的象徵手法,理解作品的 主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劇情,瞭解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人們生存狀態的變化。

2.瞭解現代戲劇藝術中常用的象徵手法。

過程與方法:

1,熟悉劇情,領悟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節、語言,理解作品的象徵意義,培養學生對戲劇的品評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我國社會轉型期人們的生存狀況,正確認識和適應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走出封閉,走出傳統,邁進現代社會的新生活。

教學重點

1.把握劇中老人和男孩兩個人物形象,理解他們的思想情感。

2.體會作品的象徵手法。

教學難點

領悟劇本所藴含的象徵意義,理解劇本的主題。

二、説教學方法

1.演讀法

2.討論法

3,延伸拓展法

三、説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

教師播放自行製作的動漫flash,一顆棗,兩顆棗,一筐棗,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作呼喊狀,一個小男孩雙手作喇叭狀呼喊……

教師畫外音:數不清的棗兒,爹喊自己的娃來吃,別人的娃卻來了;娃喊自己的爹吃,身邊卻只是別人的爹。他們使勁喊,娃不應,爹也不應。漫山遍野無人應。田野裏只回蕩着祖孫二人無比熱烈卻又近乎無望的呼喊。為什麼這飽含着爹孃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喚不回從小也是由它奶大養大的兒孫?這棗兒啊。到底是苦澀還是香甜?

(二)、分角色朗讀,整體感知,把握劇情

1.學生自薦朗讀課文,一人讀老人,一人讀男孩。其餘同學點評。

提示:男孩的語言應讀出純真、活潑、稚嫩、可愛的情調來;老人的語言應讀得親切一些,讀出長者的風範,讀出較強的人生滄桑感和濃濃的鄉土氣息。

2.選一位同學概括劇情。

(三)、引讀提高,理解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揣摩劇情,把握人物形象。

多媒體顯示:

關於老人

1.老人在與男孩的談話中,回憶了哪些事情?如何認識老人的心態?

2.老人對男孩的態度如何?

3.如何評價老人這個形象?

關於男孩

4.請談談你對劇中男孩這一形象的認識。

關於老人的兒子和男孩的父親

5.你對劇中未出場的這兩個人物怎麼看?

這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關於棗兒

6.棗兒在劇中起什麼作用?

7.關於棗兒的童謠在劇本首尾出現兩次,這樣寫,有什麼特殊的表達效果?

學生分組討論。小組長記錄發言要點,並代表小組全班交流,其餘小組成員可補充,也可點評。

(四)、深層探究,突破難點

1.揣摩語言,分析下列台詞中加橫線的句子的象徵意味。

多媒體顯示:

(1)老人 老子個兒大,兒子個兒能小嗎?

男孩 嘻,爺爺,我説棗兒個兒大。

老人 (自豪地)我的兒子就叫“棗兒”

(2)老人 (捏捏男孩的臉)爺爺小時候,還不跟你一樣?臉皮兒像這青棗,嫩白光滑 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過去了——快吃棗兒吧。(從匾子裏挑了顆熟透曬乾的棗兒)你吃這顆。

男孩 (拿起熟棗兒放進嘴裏)還是皺巴巴的甜呢。

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誰要啊。

(3)老人 聽好,我講完一個故事,你才能吃一顆棗。噢,慢慢吃才能吃出個甜味。

(4)男孩 棗兒叔叔啥時候回來?

老人 不知道。

男孩 迷路了吧?(見老人沉默,自語)不會的。這棵樹好大好大,會老遠就瞧見了,棗兒叔叔哪兒會看不見?(見老人不語)爺爺,你怎麼了?

(5)男孩 爹回來會帶巧克力,巧克力你吃過嗎?可好吃了!

老人 (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會來了。

男孩 來呢,你的棗兒甜!

(6)男孩 我娘説,出遠門的人有時候不認識回家的路了,只要家裏人天天喊,他早晚會回來的。

2.探究棗兒的象徵意義,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教師提問:劇本採用了象徵手法,“棗兒”象徵着什麼?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題?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優秀的劇本,其主題思想往往是多義的,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供人思考,令人遐想,讓讀者的想象盡情飛揚。

(五)、延伸拓展,深化認識

提示:聯繫現實生活,關注自己周圍的老人和小孩孤獨的現象,瞭解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為他們做點什麼?

學生暢談見聞、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關心自己周圍的老人和兒童。

(六)、課堂小結

《棗兒》是香甜的棗兒,也是苦澀的棗兒。那一聲聲蒼涼的、稚嫩的呼喊.發自內心,像根在呼吸,像泉在噴湧。那呼喊,不只是期盼,更是一種給予,一種天賜——是爹孃賜予兒孫賴以生存的精神維繫和生命依託,正是這呼喊健全着他們神經。仁滿着他們的羽翼,使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棗兒是一座永久的家園,又是一座需要護理和更新的家園,我們相信,爹孃享用那移栽他鄉的奇異的甜果果時,會品出那甜果果中兒孫小時的尿香味;兒孫回鄉品嚐爹孃留給自己的棗兒時,仍會由衷地讚歎“還是家鄉的棗兒好吃”。

(七)、佈置作業

1.劇中,爺爺要求男孩“我講完一個故事,你才能吃一顆棗”“慢慢吃,才能吃出個甜味 來”;後來爺爺見男孩不高興了,又説“快吃快吃,幾顆棗兒一起吃,使勁吃”,前後是否矛盾?為什麼?

2.自選角度,針對《棗兒》寫一篇戲劇短評。

幼兒教案説課稿 篇四

最近幼兒園進行“好課”評選活動,老師們紛紛從雜誌上、網絡上找來了教案,可謂都是一些很“優秀”的教案,可是一篇好的教案,並不一定就能上出一節“好課”。

首先,如果一個基本功不夠紮實的老師,拿到一篇好的教案,儘管她知道應該怎麼做,無奈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將教案完整地實施。比如一位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老師在“認識絲巾”的活動中,她説:“請小朋友觀察絲巾。”原本要請幼兒看看絲巾的形狀、色彩以及上面的圖案,可她只會照本宣科,你説,這樣的老師怎麼能上出好課呢?

再者,有些教師對教案只是死記硬背,並不知道所以然,為什麼要這樣設計?為什麼必須要這個環節?哪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哪些環節不能省略?這些都一知半解,上課也只是機械地生搬硬套。有的時候任意地對其中的環節進行修改,將重要的環節進行刪除,過渡性的環節卻當成重點,大做文章,完全顛倒了教學的重點。比如,在教幼兒認識“茶葉”,瞭解茶葉製作的活動中,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了介紹茶葉形狀、顏色上,在前面的環節花去了大量時間,而後面的茶葉製作介紹卻一帶而過。這又怎麼能算是優秀課呢?完全違背了活動設計者的設計意圖,也偏離了活動的目標。

更有一些教師由於知識面狹隘,儘管找到了優秀的活動教案,可是在實施中,一旦幼兒提出了意想不到的問題,或是出現事先沒有料到的情況,便露出了“馬腳”,要不就是搪塞,要不就是胡編亂造。原本很完美的教案,卻出現了“變味”,有些甚至出現了科學性的'錯誤。

當然,還有其他的多種原因影響着一節活動最終的效果。比如孩子預知的經驗,比如教具的準備,比如時間、空間的選擇等等。所以找到了一篇好的教案。或是設計出了一篇感覺良好的教案,僅僅是上好一節課的第一步!

優秀説課稿 篇五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十二冊語文教材第四組中的一篇課文,課題是《孔子游春》。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寫了孔子帶領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邊遊玩,孔子借河水來教育他的弟子們做人的道理,表達了孔子師生之間的真摯情感,同時也説明了孔子是一個善於教育弟子的名師。

學情分析: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平時的課外閲讀量比較少,對這類文章接觸的不是很多,故理解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時有一定的困難。

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緯度特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能夠學會並運用本課的7個生字,並能理解和運用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兩條綠線內的2個生字只要認識就行,不一定要會書寫。

3、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受泗水河畔景色的優美,同時也感悟一下孔子通過河水對弟子的教誨,並從其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用與自己日後的為人處事。

其中目標一和二是教學的重點,目標三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分兩課時組織教學。下面簡單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

我將主要通過“四讀”即通過引導學生自讀、檢查朗讀、開火車讀和默讀分段實現讓學生能夠讀通課文,瞭解字詞,理清課文層次。

首先,與學生交流有關孔子的知識,教師在學生的講述情況下,做一個簡單的總結,然後直接引入本課的學習。

緊接着就安排四讀:一讀是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以掃除字詞障礙。二是檢查朗讀,指名要求學生按照自然段和課文的具體內容來朗讀課文,其間,要抓住時機來認識一些容易讀錯的字“眸”、“畔”;以及“茵、瀾”是前鼻音;“洋”是後鼻音等。同時在檢查朗讀的同時,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的內容、查字典、同學交流等多種方法來理解“司空見慣、温文而雅、深思熟慮、側耳傾聽、推辭、深奧、意味深長……”等詞語的意思。三是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分好段落,並瞭解每段的意思和段與段之間的相互聯繫。四是讓學生挑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自由的朗讀,然後教師指名讓學生讀一下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作適當的評講和指導。

最後佈置作業:抄寫文中的新詞,並對着第二個練習題好好描一下,加強一下生字的學習效果。

接下去我就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打算按“複習導入,自讀自悟,精讀感悟,拓展延伸”這四個環節來進行教學,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複習導入

可以在上一堂課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先討論一下自己已經瞭解的課文的具體內容,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發言直接揭示中心句“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讓學生反覆朗讀一下這句話。細細體會一下。

二自讀自悟

我以“為什麼説‘泗水河畔春意更濃了。’?”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自讀全文,在文中找出相關內容,仔細體會,還可以在書上具體的語句邊上寫寫自己的體會,這樣培養獨立閲讀、獨立思考、獨立感悟的能力。以上學習過程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可以巡視作適當的指導。

三精讀感悟

我先讓學生説文中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然後我根據學生交流的具體情況逐步出示文章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理解。

1、譬如當學生談到春意指的是泗水河畔的景色無比美麗的時候,我就是文章的第一和第二小節。

讓學生讀讀課文的1和2小節,找出反映泗水河邊景色美麗的句子和詞語,並做好記號,然後讓大家反覆讀這些優美的語句,説説印象中的河邊美景,同時讓大家思考討論“為什麼説大自然是一位偉大的母親!”,藉以激發大家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當學生談到包含有孔子對弟子們的教育時,我適時引導學生精讀3到9節

引導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讓學生通過自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細細體會,尤其是要抓住第八小節中的重點句和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水的特點和做人的要求所具有的共同點,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從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同時抓住第九小節弟子們的由“疑惑”到“驚訝”,即悟出道理,領會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充滿了智慧,進而感知孔子的教育中的和藹,平易近人,值得我們學習。

3、接着當學生無法説到下面的內容的時候,我以“從哪兒可以看出孔子師生情誼深厚?”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讓學生找出表現孔子師生關係密切的語句好好讀讀,體會一下他們的師生情誼,然後抓住子路和顏回説的話讓學生理解一下,同時進行一下個人的理想教育,同時還可以出示一些名人名言,讓學生學一下,拓展一下課外知識。

四、拓展延伸

我以“今天大家學了這篇課文有什麼想法?”引導大家思考一下,並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然後大家交流一下,進一步讓學生從課文中接受情感的教育和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

五、作業

以“我的理想”為題,讓學生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借物喻理水君子

孔子游春循循善誘充滿智慧

優秀説課稿 篇六

一、説教材內容

《小橋流水人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的第8課。這篇課文作者開篇如詩的幾句話勾勒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寫意畫——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與流水相和喝,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接着話題一轉,寫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恬淡、閒適的生活情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無鬧市之亂耳,無疲勞之勞形,猶如世外桃源。結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懷戀和思念。

二、説目標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理解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課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優美詞句。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三、説教法

1、用馬致遠的詞導入新課。

2、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作者對故鄉的哪些景、哪些事久久不能忘懷?

體會文章表達思鄉感情的方法。

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作者家鄉的美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方法。在文中有作者深情的往事回憶,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讀書時要指導學生注意體會。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把優美的句子或段落熟讀成誦,摘錄下來,以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四、説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

1、出示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全班齊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捕捉課文重要信息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及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細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完成下面要求

1、作者對故鄉的哪些景、哪些事久久不能忘懷?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難忘的景,如課文的第一段。難忘的事,如捉魚蝦蟹、丟花、採花等。

同桌互相交流。

練習朗讀。

2、體會文章表達思鄉感情的方法。

(1)出示句子,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A、清晨,可以看到太陽從後山上的樹叢裏鑽出來。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裏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在作者眼裏,家鄉的日出是美的,清風是美的,小溪小橋是美的,楊柳也是美的,家鄉的一切都是美的,作者借景物的描寫,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

B、我和一羣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並不是捉來吃,而是養在玻璃瓶裏玩兒。(兒時的趣事,仍記憶猶新,對家鄉太有感情了。作者回憶往事,來表達思念之情。)

C、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間卧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作者出生的平房雖然矮小潮濕,但它是作者的老家,是作者的出生地。作者愛老家,不須任何理由,愛它沒商量。這裏直接表達作者對家鄉的愛和思念之情。)

(2)自讀課文,寫一寫作者表達感情的。

(3)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教學是一個豐富多變、動態發展的過程,“預設”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預設”精彩高效。在以上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老師、學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對話互動,使學生的自讀自悟有一個“質”的提升,“潤物細無聲”地把感悟語言、體會情感、指導學法、領悟學法等融於教學過程中,實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揉合。

(三)拓展:欣賞學生習作,進一步體會通過具體的人、事、景、物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我的説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幼兒園説課稿教案大全 篇七

一、説教材

本次活動是針對小班年齡感知數量5的數學探索活動。對數量的感知是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也使幼兒開始積累數學的感性經驗首先遇到的問題之一,幼兒掌握數概念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幼兒數概念的發展是從計數開始的。因此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並計數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活動的設計,我嘗試打破傳統集體教學的模式,將數學與遊戲進行整合。根據《綱要》中“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這一要求,我創設了一個充滿童趣的環境,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成有趣的遊戲,使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主動探索。基於以上分析,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確立了以下活動目標。

1、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説出總數。

2、學習按照數量對應擺設物體,體驗5以內的數序。

3、大膽思考與嘗試,增強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有點數5以內數量物的數學基礎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質材料:火車頭模型一個,火車廂3節,15張小椅子、3張桌子、3個杯子、2個襪子、1根棍子、5個手帕、2頂帽子、數字1-5的圖片若干、音樂《火車開了》、糖果若干。

3、環境準備:佈置一個數學城堡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教師通過引導讓幼兒嘗試自己對物體的點數,生動、形象、直觀的感知5以內的數量和數序。小班幼兒好動且注意不集中,需要教師的引導與時常提醒,幫助幼兒逐步抽象出數概念。

2、難點:小班幼兒常常不能正確點數實物,教師通過各種感官和邊出示實物邊數的方法,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並説出總數。

二、説教法

1、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園教學的靈魂,在教學中運用遊戲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輕鬆愉快地理解知識,因此,在本次活動的過程中,我堅持以遊戲的輕鬆氛圍和遊戲方式來開展教學,如教師以遊戲的形式開火車帶孩子們去數學城堡,引導幼兒幫助數學老爺爺整理房間,開火車帶孩子們離開等等≮≯。

2、情境教學法。

由於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以及幼兒對生活和周圍的事物感興趣但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的特點,我選擇了設計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通過設定一個“數字城堡”的環境,帶領幼兒去探索數量的奧祕。

3、操作法。

活動中,我為幼兒準備了許多的操作材料,如花瓶和花、襪子、帽子、手帕等物品,通過將不同數量的花插進標有相同數量的標籤的花瓶上,通過點數不同數量的襪子、帽子、手帕,幼兒能更好地動手感知數量的存在,從而更好地建立數量的概念。

三、説教學過程

1、開火車到數學城堡去玩

首先教師邀請幼兒坐火車前往數字城堡。然後用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幼兒: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乘火車到數學城堡去玩,請小朋友數一數我們的小火車有幾節車廂?請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車廂。這一環節的設計把對點數的要求融入到遊戲的之中,幼兒很自然地練習了點數。

2、參觀數學城堡

伴隨着《火車開了》的音樂,教師帶領幼兒來到了數學城堡。接着教師提出問題:請小朋友們下車,看一看城堡裏有什麼?。這是幼兒通過目測及觀察,交流自己的發現。本環節的設計是依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童話情境,以參觀數學城堡的形式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先讓幼兒觀察一下城堡中有哪些好玩的東西,而不是直接讓幼兒點數物品,使幼兒在輕鬆快樂的情境中自主學習,為孩子們下一步的點數做好鋪墊。

3、做客數學城堡

這個環節中,教師請幼兒觀察出有幾張桌子,並請幼兒根據每張桌子貼着的數量卡,搬椅子做好。等幼兒坐好後,教師再根據每張桌子幼兒坐的數量進行檢查和調整。接着,教師以神祕的口吻説:“在這個城堡裏,住着一位數字老爺爺,這位數字老爺爺知道小朋友來做客,可開心了。他説要跟我們小朋友玩數字遊戲”。教師通過遊戲引導幼兒根據花瓶上的標籤的提醒,給花瓶插上數量5的小花。並幫助老爺爺整理帽子、椅子、枴杖、手帕,根據物品數量的多少擺放在不同標籤的籃子裏。讓幼兒在觀察的基礎反覆練習點數數字1-5。幼兒在説的時候教師把相應的數字卡片貼在黑板上。最後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數字老爺爺送出的5個小糖果作為獎勵,而5個小糖果需要幼兒自己手口一致地取。

4、開火車帶小朋友回幼兒園

在最後一個環節,教師請小朋友乘火車回幼兒園,並提出乘車規則:要求小朋友們不要擁擠,排隊上車,每節車廂只能乘坐5個小朋友。

本環節與開頭部分首尾呼應,但目標不同,讓幼兒從開始部分的點數落腳到最後的數物對應,有層次,有梯度。讓孩子們對數字5進行了鞏固練習。

集合説課稿 篇八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今天我的説課題目是集合。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稱為集合論,是近、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一方面,許多重要的數學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論的基礎上。另一方面,集合論及其所反映的數學思想,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種得到應用。

本節課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理解集合的定義及一些基本特徵。二是掌握集合與元素之間的關係。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瞭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之間的關係以及理解"屬於"關係;

(2)能選擇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2、能力目標

(1)能夠把一句話一個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來。

(2)準確理解集合與及集合內的元素之間的關係。

3、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的把實際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來,從而培養數學敏感性,了

解到數學於生活中。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集合的基本概念與表示方法;

難點 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四、教學方法

(1)本課將採用探究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分層教學,這樣可顧及到全體學生,達到優生得到培養,後進生也有所收穫的效果;

(2)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閲讀教材,自主學習、思考、交流、討論和概括,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五、學習方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

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

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

優扶差,滿足不同。"

六、教學思路

具體的思路如下

引入課題

軍訓前學校通知:8月15日8點,高一年段在體育館集合進行軍訓動員;試問這個通知的對象是全體的高一學生還是個別學生?

在這裏,集合是我們常用的一個詞語,我們感興趣的是問題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對象的總體,而不是個別的對象,為此,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對象的總體。

正體部分

學生閲讀教材,並思考下列問題:

(1)集合有那些概念?

(2)集合有那些符號?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麼?

(4)如何給集合分類?

(一)集合的有關概念

(1)對象:我們可以感覺到的客觀存在以及我們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號,都可以稱作對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夠確定的不同的對象看成一個整體,就説這個整體是由這些對象的全體構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思考:課本p3的思考題,並再列舉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構成集合的例子,對學生的例子予以討論、點評,進而講解下面的問題。

2、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1)屬於: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説a屬於a,記作a∈a.(舉例)

集合a={2,3,4,6,9}a=2  因此我們知道 a∈a

(2)不屬於: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説a不屬於a,記作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舉例)

集合a={3,4,6,9}a=2  因此我們知道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給定一個集合,任何對象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是確定的了。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固定的順序。

4、集合分類

根據集合所含元素個屬不同,可把集合分為如下幾類: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無窮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

注:應區分 , , ,0等符號的含義

5、常用數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記作n

(2)正整數集: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或n+

(3)整數集:全體整數的集合。記作z

(4)有理數集:全體有理數的集合。記作q

(5)實數集:全體實數的集合。記作r

注:(1)自然數集包括數0.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或n+,q、z、r等其它數集內排除0的`集,也這樣表示,例如,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表示成z*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們可以用自然語言來描述一個集合,但這將給我們帶來很多不便,除此之外還常用列舉法和描述法來表示集合。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寫在大括號內。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課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説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無序性,所以用列舉法表示集合時不必考慮元素的順序。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

具體方法:在大括號內先寫上表示這個集合元素的一般符號及取值(或變化)範圍,再畫一條豎線,在豎線後寫出這個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徵。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例2.(課本例2)

説明:(課本p5最後一段)

思考3:(課本p6思考)

強調:描述法表示集合應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 x2+3x+2}與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誤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數},即代表整數集z.

辨析:這裏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寫{全體整數}。下列寫法{實數集},{r}也是錯誤的。

説明:列舉法與描述法各有優點,應該根據具體問題確定採用哪種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較多或有無限個元素時,不宜採用列舉法。

(三)課堂練習(課本p6練習)

歸納小結與作業

本節課從實例入手,非常自然貼切地引出集合與集合的概念,並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説明,然後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

書面作業:習題1.1,第1- 4題

優秀説課教案 篇九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我們小朋友對“一雙”、“一對”的概念不太清楚,經常會説出一些笑言。現在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小朋友都戴起了手套,但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找到一隻,丟了另一隻,或者是找到的兩隻不一樣。針對這種現象,我設計了雙雙對對這個數學活動,旨在幫助幼兒理解“一雙”、“一對”的含義,並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從而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知道“一雙”、“一對”的含義。

2、難點:能準確將物品進行配對。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雙”和“對”的含義。

2、能找出身邊成雙成對的東西。

3、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手套、鞋子、筷子、襪子、茶杯一對、耳環一對、小熊玩偶一對、操作材料、貼紙等。

活動過程:

(一)分類遊戲,引出“雙”、“對”的概念。

1、教師展示手套、鞋子、襪子、筷子等。

教師:請你們幫老師整理一下這些東西,好嗎?把相同的東西放在一起。

?將手套、鞋子、襪子、筷子等全部打亂放在一起,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進行分類、配對。

2、觀察分類好的物品,初步瞭解“雙”、“對”的概念。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分好的東西,説出分類的理由。

?這裏主要是為了引出“雙”、“對”的概念,讓幼兒瞭解一雙或一對由兩個組成,理解“雙”、“對”的概念。

教師:我們把他們叫做“一雙手套”、“一雙鞋子”、“一雙筷子”。

?向幼兒簡單介紹“雙”、“對”的含義及使用條件。

(二)分類遊戲,進一步瞭解“雙”、“對”的含義。

1、教師展示茶杯、耳環、玩偶等物品。

教師:請小朋友再幫老師整理一下這些東西,儘量將這些東西也配成一雙或一對,並且説説分類的理由。

?進一步強化幼兒的認知,並鼓勵幼兒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成雙成對的物品都是有關聯的,我們將這兩樣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稱作“一雙xx”或“一對xx”。

(三)找找身邊成雙成對的物品。

1、教師:除了老師準備的東西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成雙成對的東西呢?(比如:身體,教室環境等)請小朋友找找,什麼東西可以成雙成對的。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成雙成對的東西,他們雙雙對對多漂亮啊!

?通過此環節進一步的讓幼兒理解了活動的意義,也增進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對幼兒的知識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幼兒動手操作,進一步強化本活動中所學經驗。

1、教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操作材料,我們大家帶動動手將它們進行成雙配對。

2、教師展示幼兒操作材料,分組進行操作。

3、幼兒成果展示。

?這一環節裏,主要是考驗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並再次強化幼兒所獲得的經驗,對知識進行鞏固。

教師小結: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可以成雙成對的不僅僅是那些物品,我們人也可以成雙成對,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出去試一試吧!

(五)結束部分

遊戲《成雙成對》。

活動反思:

在“雙雙對對”活動中,幼兒掌握比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襪子,手套是成雙成對的,還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許多是可以成雙成對的,並能準確的用語言表述“一雙xx”或“一對xx”。幼兒對於該活動很感興趣,活動中表現的很積極。

優秀説課稿 篇十

教材分析:《趙州橋》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説明性的課文共4個自然段,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了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而且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了人們的眼前,然後講這樣設計的好處:減輕衝擊力,節省石料;並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本課教學為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美觀一段。

2、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重點)

3、理解“創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難點)

學情分析:中年級的學生已對字詞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礎,本課仍然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

教學流程:

作為中年級的學生,需要我們引導他們在自主讀書的過程中動腦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本課緊緊圍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三個環節進行。

一、複習舊知

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麼?隨機板書。

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1、讀課文,找問題。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可這樣引導:大家都知道,聰明的孩子愛提問題,又會提問題,這節課咱們就比比誰最聰明,下面咱們就自由讀課文,在你仍然不懂的地方打個問號,看誰提出的問題是最有價值的。

(生讀課文,找問題)

2、同位交流。

有些學生提出的問題屬於淺層次的問題,如一一解決,肯定會浪費大量時間,在處理這個問題上,我是這樣引導的:同學們,剛才老師發現同學們找問題找得非常認真,而且在課本上圈畫了不少的小問號,那麼我們這些問題裏面,到底誰的問題最有價值呢?教給大家一個方法:把你的問題與同位交流,如果他幫你解決了問題,那麼他就是你的老師,如果你幫他解決了問題,那麼你就是他的老師,如果你提的問題誰都解答不出來,那麼這個問題很可能就是有價值的問題了。

這樣,淺層次的問題會在同位交流中迎刃而解。剩餘的問題應該是有價值的問題。

3、班內交流。

預設問題: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趙州橋的雄偉、堅固?

作者是如何寫出趙州橋的美觀的?

泡泡魚裏提到的這句話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説趙州橋的建造是一個創舉?

……

三、深入課文,解決問題

1、理解雄偉、堅固

幻燈出示,初步學習作者利用列數字的表達方式,讀出雄偉。既初步學習了説明文中列數字的表達方式,又藉助這些數字讀出趙州橋的雄偉。

幻燈演示拱形設計及橋洞的作用,理解堅固,並讀出堅固。

2、理解美觀

幻燈出示龍的不同姿態,想象文字所表現出的畫面,讀出“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想活了一樣”,並做同位動作演示,反覆讀,讀出美觀。

藉助幻燈填空,達到背誦的程度。

3、理解過渡句

用聯繫上下文的方式學習其好處,並知道其承上啟下的作用。

4、理解創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換詞,“創造”行不行?出示現代大橋作比較。

四、總結

1、填空:

( )的趙州橋

( )的李春

( )的古代勞動人民

2、帶着自豪、讚美的感情朗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