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項脊軒志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3W

項脊軒志教案(新版多篇)

《項脊軒志》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的:

1.掌握一些重要的實詞和虛詞/句式;

2.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3.學習本文的寫景及抒情

4.感受親情

5.理清思路

二。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完成目標:

1.誦讀全文,理清思路(局部思路 全文思路)

2.背誦第一 二自然段

3.掌握並積累幾個重點實詞和特殊句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下面的成語,並以這個成語為謎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謎面:衣錦還鄉。

謎底:歸 有 光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歸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項脊軒志》。

(二)解題:

1.作者簡介:

明代:

字: 號:

文學主張:獨出於胸臆

有人稱讚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

強調真實感情

被譽為:“明文第一” ﹑ “今之歐陽修”

2.作品簡介:

項脊軒 :註解①

志:註解①

其它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三)品讀

全班學生朗讀全文:

自讀全文:

提出不能解釋的詞語和疑難問題(抄寫在一張紙上)

朗讀第一 二段:

朗讀第三 四 五段:

(四) 集體朗讀第一段,協作完成下列問題

1. 你認為該段應該用什麼語調朗讀?應讀出什麼效果?

平緩 親切

2. 修葺前的項脊軒有何特點?作者嫌棄它嗎?

特點: 小 舊 破 漏 暗

感情: 喜愛

3. 經過修葺後的項脊軒變得如何了?

不漏

不暗 ( 亮 )

幽雅(美 )

在這樣的環境裏讀書,你覺得如何?試用一個詞概括作者的感受。

4.思考並討論:

“萬籟有聲”是什麼意思?是寫幽靜還是寫喧囂?

體會“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一句。

(五) 理清思路,背誦第一段。

思路:

(六) 背誦練習:

理解記憶:根據寫作思路練習

(七) 練習

1.課本第一題的1和2小題。

2.課本第二、三題。

3.小屋與作者內心感情的聯繫。

第一,此軒牽繫着歸家的幾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

第二,小軒牽繫着自己和家族的許多事,小軒的變遷反映了家族命運的變化。

第三,小屋是自己喜悦與悲哀、希望與夢想的見證。

此文處處寫小屋,實際上是處處在寫自己的感情,小屋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個綰結,成為抒發內心感受的一個觸發點。

項 脊 軒 志  作者:歸有光

譯 文

原 文

項脊軒,就是原來的南閣子。室內面積僅一丈見方,可容一人居住。由於是一間百年老屋,灰塵和泥土常從屋頂上漏下來,(尤其是)下雨時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動桌子,環顧四周沒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門朝北開,不能得到陽光照射,太陽一過中午,屋裏就暗了下來。我稍微加以修補,使屋頂不再漏雨。室前就開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圍牆,用來擋住南邊射來的陽光,經日光反射,屋子裏才明亮起來。(在庭前)又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舊時的欄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來的書堆滿了書架,我在這裏生活悠然自得,有時長嘯或吟唱,有時靜悄悄地獨自坐着,自然界的聲響都能清晰地聽到;庭前階下異常寂靜,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離開。在農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牆上,月光下桂樹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煞是可愛。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餘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可是我在這裏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愴的感受也多。在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個整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後,院內外小門多了,隔牆到處都是。東家的狗對着西家叫,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棲宿。庭中開始用籬笆隔開,後來又用牆隔開,變動過好幾次了。家裏有一個老媽媽,曾經在這裏住過。這位老媽媽,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僕人,在我家做過兩代人的乳母,母親在世時待她很好。軒的西邊和內室相連,母親曾經到軒中來。老媽媽時常對我説:“這地方,是你母親曾經站過的。”老媽媽還説:“你姐姐小時候,我抱在懷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親聽見了就用手指敲着房門説:‘孩子冷嗎?想吃東西嗎?’我從門外一一向你母親回答。”(老媽媽)話未説完,我(感動地)哭了,老媽媽也流下了(激動的)眼淚。我從童年起就在軒中讀書,有一天,祖母來看我,她説:“我的孩子,好長時間沒見你的影子,怎麼整天默默地在這裏?真象個女孩子呀?”臨走時,她用手輕輕地掩上軒門,自言自語地説:“我家的讀書人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功名,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不一會兒,拿了一個象牙做的手板來,説:“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間拿着去朝見皇帝時用的,日後你應當用它!”回憶往日的這些事,好象昨天剛發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場。

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餘泣,嫗亦泣。餘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的東邊以前曾做過廚房,人們到廚房去,必然從軒前經過,我關着窗門住在裏邊,時間長了,能根據人們走路的腳步聲辨別是誰。項脊軒共遭過四次火災,竟然沒有焚燬,大概是有神靈保護的緣故吧。……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餘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我已經作了上面這篇志,又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到軒中,向我問到一些古往的事,有時靠着桌子學寫字。妻子回孃家去省親,(回來後)轉述她的小妹妹們的話説:“聽説姐姐家裏有閣子,那麼什麼叫閣子呢?”從那以後又過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項脊軒逐漸破敗,也不修理。此後又過了兩年,我卧病在牀,在閒暇無聊的時候,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閣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後我長期羈留在外,不常回家到軒中居住。

餘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餘久卧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

院中有一棵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親手栽種的,今天已經是幹直葉茂,象把打開的巨傘一樣了。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項脊軒志》教案 篇二

一、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 2.學習本文善於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細節和場面,來表情達意的方法。 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運用所學文言文知識及憑藉有關工具書閲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圍繞身邊的至愛親情,感受親情的可貴與美好。 二、文題背景 1.題目解説 本文是歸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項脊軒是歸有光的書齋名。歸有光的遠祖歸隆到曾在太倉(現在的江蘇太倉)項脊涇居住,作者自號項脊生,有把自己的書齋題名為“項脊軒”,含有懷宗追遠之意。 “志”就是“記”的意思,是古代記敍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 2.作者簡介 歸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崑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讀,9歲能文,20歲通讀五經和三史(《史記》《漢書》《後漢書》,加《三國志》稱“四史”),但考試不利,35歲才中舉,後8次考進士落第,於是遷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講學20餘年,學生頗多,稱之為“震川先生”。他直到60歲才中進士當縣令。一生鬱郁不得志。 歸有光雖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覽羣書,在散文創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是明代接觸的散文家。他反對明朝中期前後七子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擬古主義主張,自稱“好古文辭,然不與世之為古文者合”提倡“獨出與胸臆”,強調真實感情。他的這種文風,發揚了唐宋的優良傳統,後人把他和唐順之、茅坤等人並稱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的散文源出《史記》,取法於唐宋八大家,風格樸實,感情真摯,被譽為“明文第一”,當時人稱他為“今之歐陽修”。 三、知識積累 誦讀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一)注音 1.先大母婢也( )   2.迨諸父異爨( ) 3.先妣( )   4.呱呱而泣( ) 5.象笏( )   6.長號不自禁( )( ) 7.扃牖( ) (二)通假字 1.以手闔門 2.而母立於茲 (三)解釋加點字 凡再變矣先妣嘗一至殆有神護者吾妻來歸吾妻歸寧迨諸父異爨已為牆凡再變矣先大母婢也比去,以手闔門時至軒中餘自束髮餘扃牖而居大母過餘曰久不見若影而母立於茲 (四)詞類活用 1.雨澤下注(    )2.使不上漏(    )3.前闢四窗(    )4.垣牆周庭(    )5.東犬西吠(    )6.乳二世(    )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五)古今異義 1.室僅方丈2.牆往往而是 (六)特殊句式 1.項脊軒,舊南閣子也2.嫗,先大母婢也。3.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4.雞棲於廳5.其制稍異於前 (七)翻譯句子 1.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 2.吾兒,就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3.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5.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6.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四、文本鑑賞 1.概括本文主要內容。(用三個數字概括) 2.思考:修葺前後的項脊軒有何變化? 修葺前:               修葺後:             3.誦讀第三段,思考:本段可分為幾個層次? 五、歸納本文的寫作方法(略) 六、拓展閲讀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虛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薺熟,婢削之盈甌;餘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 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籲,可悲也已! [註釋] 1.媵:(yìng) 2.爇:(ruò) 3.甌:(ōu) 4.荸:(bí) 5.薺:(jì) [評析] 歸有光反對擬古,多從形式着眼,並未達到內容上的真正革新。《寒花葬志》為悼念夭殤小婢而作,全文共112字,但以兩個細節勾勒婢女形象,寫出庭闈人情,極為凝鍊。

《項脊軒志》教案 篇三

(這條文章已經被閲讀了 106 次) 時間:2004/11/28 11:01am 來源:東方雪

第一課時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一個單元的現代散文:《紀念劉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

生:《淚珠和珍珠》。

師:如果允許我們自作主張,可以按照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給這四篇散文的體例加以描述的話,那麼,我想可以把《紀念劉和珍君》叫敍事散文,那麼《故都的秋》叫什麼?

生1:抒情散文。

生2:寫景散文。

生3:寫景抒情散文。(眾笑)

師:不要笑,寫景也是為了抒情,這三種書法都是一回事,都沒問題。那麼,《道士塔》呢?

生4:文化散文。

生5:歷史散文。

師:這兩個詞要辨一下了。哪個説法比較妥帖?

生4:當然是文化散文準確,因為這篇文章不是寫中國歷史,也不是,就是説,寫了中國歷史只是為了關注中國文化的。而且,歷史是文化的構成因素,文化包容歷史。

師:説得不錯。如果要説這是歷史散文的話,恐怕與《史記》《資治通鑑》的差別還很大。就從內容的角度來命名——文化散文。(眾人表示贊同)那最後一篇——

生6:哲理散文。因為它是寫人生感悟的。

師:但是我覺得它與周國平的哲理散文不一樣,它更多是從生活的層面感悟的,哲理性不是很強。所以叫抒情散文,好嗎?

生6:這個不要緊。只要是明白了一種認識,有了看法的散文,應該是哲理散文,儘管它敍述比較多。但是作者不是書法個人情感,是有觀點的!

師:恩,有道理,我被你説服了。那就聽你的!

師:好。中國的散文源遠流長,可以説,在古代詩歌誕生之時,散文也出現了。大家可曾知道:散文為什麼叫“散文”?

生7:因為內容比較多,比較雜,什麼都可以寫。

生8:寫得隨意。

師:你説的是結構上看上去鬆散。

生9:有時我讀散文就覺得它往往會離題,但是好文章是不離題的,這也大概是“散”吧。

師:你説的還是內容、材料上的感覺。其實散文最大特點是形散——

生:神不散。

師:我覺得用“神聚”比較好。什麼叫“不散”?否定的描述是不準確的,以前我們做的習題中,概括語段就是要把否定句剔除掉的吧。正面説,才可以給人清晰的印象。“形散神聚”,這還不是散文之所以叫“散”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應該是:詩歌講究壓韻,而散文則不壓韻,聲律上顯得散亂卻很自由。下面你們要聽我對散文的發展羅嗦一番,並且還要把我羅嗦的話寫在筆記上——

(生動手準備)

師:一、先秦散文主要分兩大類:一是諸子散文,如《孟子》《莊子》,大家説還有什麼?

生:《荀子》《墨子》《老子》《韓非子》。

師:算不算《論語》。

生10:算。也算是記錄孔子言行的著作了。

師:好。另一類散文是歷史散文。比如《春秋》《左傳》《國語》。大家説《戰國策》算不算?

生11:當然算。

師:它反映的是戰國的歷史,但是成書於西漢,籠統的説,可以歸到先秦散文裏。我要着重説的還有一篇很棒的散文,就是秦相李斯的《諫逐客書》,是寫給嬴政的一封信。針對秦王嬴政將其他各諸侯國的人才驅逐出境,發表了廣攬賢才為秦國服務的主張,非常華美。魯迅都説“秦無文章,唯李斯《諫逐客書》一篇而已。”但是這封信是秦王朝建立前寫的,我們也可以將它歸到先秦散文一類。

師:二、漢魏六朝散文。這階段散文秉承了先秦散文的發展體式,有歷史散文、政論散文等。歷史散文有《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被稱為“前四史”。政論散文呢,我們就學過賈誼的《過秦論》。另外還誕生出一種詩歌與散文結合的一類散文,叫賦,賦有大賦和小賦之分。大賦可以説是鴻篇鉅製,洋洋灑灑,但內容上大都記述皇家生活,“勸百而諷一”,讚美一百處,最後提一條建議:園林固然美麗,皇帝您老人家出遊,也別忘了保護龍體之類。所以現實感差了一些。不過當時寫大賦的文人有不少。比較出名的“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前三位大賦都寫得很大。張衡是天文學家,也是文學家,他的小賦篇幅雖小,但是有現實意義,針對性強。六朝散文主要以書信、奏章、辭賦為主。我們學過的有《出師表》《歸去來兮辭》等。另外,才高八斗的曹植寫過《洛神賦》,其中有“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寫出洛神步履輕盈,身材婀娜之美。南朝被稱過“江郎才盡”中的“江郎”,也就是江淹,在名篇《別賦》一開頭就來一句非常煽情的話:“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可惜生花的妙筆一旦失去,再也寫不出美麗的散文裏。還有一個我非常敬重的任務,他叫嵇康。在我們看的《遙遠的絕響》裏,曾記述過嵇康寫過一封比較有名的書信,跟他的好朋友山濤絕交,叫《與山巨源絕交書》,很有趣,自己不跟他來往了,卻把兒子交託給他撫養。山濤也欣然應允。這大概就是傳説中的魏晉風度吧。

師:説得比較累了。還要不要講下去了?

生:要!

師:隋王朝與秦朝一樣短命,文學上總把它附着在強大的唐王朝一起來説。隋唐散文是中國散文的轉型期。我們看初唐的魏徵的《諫太宗十思書》時,大概有個印象,內容是有的,形式上還是比較華麗,這是宮廷文學的作風。到“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振作起來,極力批判六朝以來形成的綺麗虛弱的文風,與柳宗元發起古文運動,聲若洪鐘,振聾發聵。他們的文章説是“古文”,其實是自己的創造,自由而實在,韓愈的《師説》多有現實意義啊,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還有“永州八記”《黔之驢》等,清新,現實,暗含譏刺,卻又體現為人請命的深沉。真君子也!杜牧這人比較有才華,《阿房宮賦》説是寫歷史,何嘗不是他早已覺察到衰落的唐王朝的政治嗅覺的表現呢。這是第三階段。

師:第四階段是宋代散文。任何一朝的散文都要解決形式與內容之間脱離的關係。歐陽修就大力割除形式主義文風,他做進士考試的主考時,就明確宣佈“玩形式只能玩死自己的前程”之類的話,使“西昆派”無處遁形。實際上,歐陽修、蘇軾等人散文眼光很寬廣,取法範圍也很大,他們對駢文並不那麼深惡痛絕,相反還頗有喜好,所以他們的散文兼收駢文之長。在語言風格上,他們特別強調“切意”,雖也關心修辭,講究章法、節奏,但都要符合“達意”的要求。不過相較於韓柳的散文,可以感覺到北宋幾位大家散文的感情強度及語言張力是有所減退的。宋代理學興起,在程朱看來,無論韓柳還是歐蘇,儘管他們標榜儒道,卻還是文人氣過重,他們的文學追求仍然有害於道。隨着理學漸盛,宋代散文也不得不走向衰落。

師:最後説明清散文。受到唐宋散文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明清散文基本上規唐仿宋,但復古中不斷孕育變化。明代散文與詩歌相似,走過了一個類似馬鞍形的發展歷程。明初散文比較繁盛,代表人物是宋濂、劉基、高啟和方孝孺等,《明史》本傳稱宋濂為“開國文臣之首”,他的一篇《送東陽馬生序》是歷來學子必讀篇目。文中寫他求學的時候要跑幾十里路,在大雪天達到館舍的時候,腳已經失去知覺,別人用温水澆灌,才復甦。問老師問題是要看老師臉色的。你們現在呢?老師基本上是你們奴隸了。劉基就是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軍師了,他的一篇《賣柑者言》極有諷刺意義,直指當權者高高在上、飛揚跋扈以至社會“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實。隨後是“台閣體”盛行近百年,明代散文步入低潮。直至明代中葉,文壇醖釀着新變。先是李東陽為盟主的“茶陵派”,繼以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為代表的“唐宋派”又將復古革新運動推向了高潮,為晚明狂士之文和晚明小品文的出現作好準備。另有以袁宏道三兄弟為代表的“公安派”,提出了以“性靈説”為核心的文學主張,提倡“獨抒性靈,不拘一格”,文章清新灑麗,但也過於俚俗膚淺,之後鍾惺、譚元春為首的“竟陵派”力倡“幽情”“別緒”,企圖另闢蹊徑。但他們又被後代正統文人譏為亡國之音。不管如何,晚明小品文以其清俊靈巧、富有情韻和具有時代特色而著稱於世。除了公安派、竟陵派的作家外,還有徐渭、王思任、陳繼儒、張岱等都是小品文的重要作家。清代散文也分三個時期:先是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侯方域、魏禧、汪琬等的學者散文,接着是中期以方苞、劉大櫆、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後期以龔自珍、魏源、梁啟超、康有為、譚嗣同為代表,提倡“新文體”,為“五四”時期文體改革的先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曾國藩的家書,看看他的文章究竟與哪一派有聯繫。

師:累啊。也快下課了。課後請大家熟讀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預習題請課代表中午抄在黑板上。

[打包下載] [引用該文] [發表評論] [轉寄該文] [關閉窗口]

此文章相關評論:

該文章有17個相關評論如下:(點這兒論壇方式查看)

------------------------------------------------------------

szw6998 發表於: 2004/11/28 11:45am

文學史嗎?

頂部

董隆 發表於: 2004/11/28 03:03pm

下面引用由東方雪在 2004/11/28 11:01am 發表的內容:

第一課時

……

師:累啊。也快下課了。課後請大家熟讀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預習題請課代表中午抄在黑板上。

導入  課文需要這麼長時間啊!東方兄,是不是講散文史呀。

頂部

東方雪 發表於: 2004/11/28 03:39pm

第二課時

師:上一節課我們談了中國古代散文的進化歷程。理解散文怎麼來的,曾有過哪些主張、哪些樣式、哪些手法,對我們學寫散文是很有幫助的。還需要大家多讀一些古代優秀散文篇章。上節課佈置了一道思考題,“課文內容可以用‘一間破屋,兩種情感,三個女人’來概括,説説自己的理解。”現在來檢查一下——

生1:一間破屋就是指項脊軒,兩種情感在第二段上寫了“喜”與“悲”,三個女人指的是自己死去的親人有三個:祖母、母親和妻子。

師:好,沒什麼異議吧?

生2:我覺得題目不好,懷念的應該有四個女人,還有一個“老嫗”。

師:那是不是還有叔叔伯伯一些人呢?我想站在思念的角度上,懷念應該如第一個同學説的祖母、母親和妻子。是吧?

師:好了,這篇文章我們就學到這裏了,好吧?

生:啊?不行!

師:為什麼?

生:太簡單了,內容太少了,考試過不了關的。

師:同學們真是好孩子啊。一篇文章只知道寫了什麼還是遠遠不夠的,要善解其中味,才算是真正的消化。這節課我們就來慢慢品味品味。怎麼品味呢?還是從內容開始——

師:一間破屋,是怎樣的一間破屋?

生3:是一間狹窄的下雨時候雨水就會漏下來的破屋。

師:是狹窄還是狹小?

生3:狹小。

師:怎麼看出它狹小?

生3:“方丈”,就是一丈見方,相當於現在10個平方,只能一個人住。所以很小。

師:下雨漏下的是雨水,不下雨的時候漏下的是塵泥。連放一張桌子東挪西挪,狼狽不堪。一個讀書人的書齋簡陋如此。你們家裏像這樣嗎?

生:不!

師:珍惜啊。歸有光沒有掩飾家境的清寒,也不是哭窮。這麼一寫,不僅寫出小屋特點,讀來也很有情趣。

師:除了小、漏,兩個特點,還有沒有小屋修葺前其他特點了?

生4:老。説了小屋的歷史有百年之久。另外還有暗。因為門朝北開,光線不充足,中午後就昏暗了。

師:好。修葺之後的項脊軒是怎麼樣的?

生5:問題解決了。不漏了,通過放一堵牆來反射日光,也亮了……

師:打斷一下,什麼樣的牆?

生5:院子四周的牆,牆上應該刷白石灰的。

師:就叫“粉牆”了。好,關鍵問題解決了,但是小、老沒法解決,還是給人陰森、陳舊的感覺。

生6:不是。他在小屋前種上一些樹,美化了環境。所以,小和老的侷限也沒有了。作者的心情很高興的。白天讀書應該比較舒服,愜意,晚上,特別是月圓的晚上,景色也很美。

師:説的好。寫三五之夜的景色注意到了動靜結合,別有清雅。來讀一下。“三五”——

(生齊讀)

師:老師一直想啊,老師自己的房子也小,但是精神生活豐富,這物質上簡陋也就蕩然無存了,正是應了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啊。

(學生呈鄙視狀)

師:這一段大概就是寫第二段的“喜”了,那作為過渡段的第二節,又引出下文的“悲”。主要悲在什麼地方?

生7:失去親人。

生8:還有分家。

師:説到分家,我的心也禁不住悲涼起來。想當年,我們弟兄三人分家,姐姐嘛,按農村的規矩,已經是人家的人,就不參與財產的分割了。那天晚上,我爸爸召集我們開一個家庭會議,我從來沒見過他那麼嚴肅過。爸爸語調沉重,説:“你們都成家了,不能在合一起過了。自己都要有小家庭。今天就把分家的事情説一下。”我問:“爸,在一起不是很好嗎?”爸爸説:“傻孩子,樹大分杈,人大分家嘛。説是分家,實際上家裏也沒啥分的,兩間樓房,老大、老二每人一間,你呢,在外地,就不需要了。田地呢,都是老大和老二的,每人一半。最重要的是債務啊。老大老二結婚的時候都借了不少錢,老大是五千,老二是兩萬五。造房子的債還欠外邊一萬三。這些是不是老大老二兩個人來分攤?”大哥説好。大嫂跳出來,説:“不公平啊。我們還我們結婚的那五千,他們的自己來。”二嫂立即迴應:“我們結婚的時候錢都不值錢了。再講,你結婚時花的還不是全家的錢嗎?”二哥拉過二嫂的胳膊,讓他不要説。我當時真想跳出來説,所有的債務都歸我,但是我確實沒有那麼多錢,現在購房貸款還沒多少呢。父親説:“好了,這樣吧,所有債務除以三,分別由老大、老二和我們承擔。老三沒花什麼錢,也沒得什麼。就這樣吧。”大家都不做聲。於是我把記錄的文案讓他們一一簽字。第二天就是分農具,修建廚房。父母也搬出了樓房,住到那堆放雜物的小屋去了。跟書上説的“異爨”後的“雞棲於廳”情景多麼相似啊。想起這個,我都不想回家去探親了。

生9:那説明你不孝!

師:為什麼?

生9:你應該把父母接到你這裏來住啊!

師:他們來住過一段時間,説很不習慣,比如進家後換拖鞋,再比如有時我們吃快餐,他們就説這一盒居然要十塊,你這敗家子!後來自己買菜又説這青菜居然還要五毛,家裏的連五分都賣不出去。後來他們就走了。所以還是你們現在好啊,獨生子女以後不存在分家的的悲傷了。

師:我是因這篇文章而感動啊,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會被其中的細節感動了?

生10:我覺得最後寫枇杷樹,睹物思人,懷念妻子,我覺得很悽慘。我那次到外婆家,外公已經不在世,看着他的遺像,我都要哭的。現在文章這麼寫,樹越是有生命,越是茂盛,作者就越想念啊。

生11:祖母來説的幾話,對發奮讀書的歸有光充滿關心。想想,我媽媽天天跟我説學生,我還覺得她嘮叨。不應該啊。

師:能有這樣的感悟、喚醒,很好。

生12:我有一個地方不明白。歸有光母親為什麼不跟自己孩子一起睡覺呢?而把孩子交一個老太婆帶呢?

師:大家怎麼看?

生13:大概她身邊還有孩子的。

師:這推斷有點道理。據説歸母一共生了八個孩子,有兩個夭折。歸母就是因後來節育手術不當而死的。死的那年,歸有光才八歲啊。母親隔門相問,老嫗作答,一方面看出老嫗心有壞恩,另一方面歸有光聽到這裏,也引發對母親的思念。母親的形象在他腦海裏是一片模糊,但是我想在歸有光心裏一定是最美麗的!

(學生鼓掌)

生14:我覺得祖母拿象笏來,是給了歸有光讀書的壓力。這樣做不好。

生15:我們現在學習壓力也很大。

師:那要看怎麼對待這壓力。歸有光沒有抱怨,相反是把它看作是激勵。我們是不是要學習他這種調節心態的本領啊?

(下課)

師:該説還有很多,但是我説一句這篇文章對我們寫散文的啟示: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小事可以打動別人,關鍵在於自己首先感動。下一節處理這課的相關練習。

頂部

東方雪 發表於: 2004/11/28 03:41pm

第三課時的內容就是書後習題,主要是詞語。還有一本配套練習上的。不再詳述。

這節課上完後我感覺有以下不足:

一是學生文章讀得還不熟。

二是字詞解釋還不到位。

三是如何把以小見大手法遷移到寫作中來還需要探討。

頂部

東方雪 發表於: 2004/11/28 03:45pm

關於第一課時,基本上沒有涉及到課文,但是我覺得應該把散文的沿革説清楚了。我們的課堂上缺少文學史、現代漢語等課程的必要的概述,學生所學知識很少能成結構的。這是個問題。

頂部

毓君 發表於: 2004/11/28 06:37pm

設計精巧,點撥自然,好課啊!歎服。

頂部

開開心心 發表於: 2004/11/28 06:49pm

下面引用由毓君在 2004/11/28 06:37pm 發表的內容:

設計精巧,點撥自然,好課啊!歎服。

頂部

szw6998 發表於: 2004/11/28 07:17pm

看來東方老師上課也在變啊,不是一味的狂灌

頂部

邊城 發表於: 2004/11/28 07:25pm

第二課時開始分析文章結構,同時有學生質疑和老師反駁。而後老師談感受,接着反問學生的感受,由此展開討論,這課堂的流程是比較順暢的。

東方的這堂課給我啟發很大。

頂部

邊城 發表於: 2004/11/28 08:23pm

望東方再多傳幾個。

頂部

東方雪 發表於: 2004/11/28 08:23pm

謝謝樓上幾位。老實説,上這課前也在網上看了一些教案,沒有什麼適合自己的。於是就在心裏盤算,自己上。到現在我的教案都沒寫好,也不想寫了。

我恪守:文本是師生交流的媒介。

只要能在文本里找到老師,找到學生,找到對方,這就夠了。

小師妹説,你這樣上,基礎知識會被忽略。這話很有道理,所以得上第三課時。第一課時實際上是整個第六單元明清散文的導語 .不是這課專門搞的東西,本想半節課説掉的,誰知道搞了一節課。就算第一課時了。

我現在對課時沒了感覺,至多是對一篇課文。

斑竹説罐,我是這樣處理的,如果學生確實不知道,那隻能罐,是不是,你能啟發什麼呢?學生可能知道的,讓他説,自己再補充。比如説小屋是什麼樣的小屋,學生説不全的,只能自己補出來,不一定要再找人説了,浪費時間。老師一説,學生思路也清楚的。我在想,現在我們教學生課堂對話,他們到大學是不是很不適應呢,鬱悶。

邊城與毓君都高抬了。這篇文章的細節還沒有深入下去,比如想象,就根本沒有。三五之夜可以説上一段想象作文的。但實在沒時間了。有的遺憾只能到其他文章分析裏了。

頂部

邊城 發表於: 2004/11/28 08:39pm

我説的是實話,就是你對文本的處理很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比如對文章細節的把握,結構的把握。

我現在上課有時候是沒有讓學生分析結構的,這到底好不好,我還在思考。

但就你的這堂課看,對某些細節的把握還是很能啟發學生的。

確實,你和我都沒注意字詞的分析,其實對學生來説,文言字詞還是很重要的。

頂部

東方雪 發表於: 2004/11/28 08:44pm

一有時間我就整理,如果高二老師每人弄一課,也就差不多了,呵呵,有點偷懶的意思了。

結構上,我倒沒有什麼新奇的地方,就是按照課文順序一路下來,至多心裏知道了課文分那兩部分。連文學常識都沒講,現在課越來越生活化了。而大學聯考越來越學院化,這才是我擔心的事情。

頂部

邊城 發表於: 2004/11/29 08:41pm

“現在課越來越生活化了。而大學聯考越來越學院化,這才是我擔心的事情。”

這也是我擔心的。

頂部

邊城 發表於: 2004/11/29 08:42pm

希望更多老師參與探討。

《項脊軒志》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能準確理解“洞、勝、過、闔、歸”等實詞的含義。(二)能力目標:1、能夠通過朗讀賞析本文筆墨清淡而情意纏綿的特色。2、學習作者從日常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徵的生活細節來抒寫情感的技巧。(三)德育目標:品味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文學品位和審美情趣,並培養健康積極的人生志趣,感悟世間真情。

教學重點:從日常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徵的生活細節來抒寫情感。

教學難點:把握作者深沉的感傷之情。

教學方法:1、誦讀法:通過反覆誦讀,增強語感。2、討論法:通過廣泛討論,培養學生深入鑑賞語言的能力。3、拓展法:學以致用,啟發學生感悟生活點滴小事中藴含的真情。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情”導入,營造課堂氛圍。

二、整體感知:

找出本文的情感線索,整體把握文章脈絡。

三、探究感悟:

(一)學生範讀第1自然段,研讀作者“多可喜”的生活。

學生找出最為欣賞的文句賞析,體會作者安貧樂道,志趣高逸的品質。

鑑賞要點:

①“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鑑賞點:“借”字看出主人公當時處境清寒卻勤讀不懈的情形,在如此簡陋的條件下,“樂詩書以自娛”,或書聲朗朗或靜坐冥思,似有無窮樂趣,可見作者安貧樂道,情操高潔。

②“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鑑賞點:作者用詩一樣的語言描繪了畫一樣的意境。皓月當空,月色如水,桂影參差,錯落有致,別有情味。微風過去,頓見光影搖動,但聞幽香陣陣,更覺心曠神怡。這裏作者寫的是景,“珊珊可愛”之景,流露出的是作者對項脊軒的那種深摯的眷戀之情。

(二)教師範讀2、3、4、5、6段,研讀作品“多可悲”的生活。

學生找出作者“可悲”之事,分組討論完成文章的賞讀。

1、叔父分家:

鑑賞要點:

①“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鑑賞點:原本該是鐘鳴鼎食的大宅院變成了雞犬不寧、烏煙瘴氣的大雜院。

②“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

鑑賞點:由籬到牆的變化實質上是叔伯隔闔程度由淺到深的外在體現。“矣”字流露出對家道中衰的深深悲慨,怨恨卻無奈。

2、慈母早逝:

鑑賞要點:

①“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

鑑賞點:這些噓寒問暖的話語,對我們不缺乏母愛的人來説,可能會覺得平常,但對8歲喪母,對母親只有着模糊印象,連對母親的回憶都要靠老嫗轉述的歸有光來説,這些瑣碎關愛也簡直是奢望。

3、祖母亡故:

鑑賞要點:

①“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鑑賞點:親切的責備裏,藴含着高度的賞識,深切地表達了祖母對孫兒的默默疼愛和欣賞之情。

②“比去,似乎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鑑賞點:“闔”有輕輕關上的意思,強調“似乎”更顯小心翼翼,説明祖母生怕打擾孫子用功,足以表現祖母對孫兒的關切之情。“自語”表現她的話發自內心,更見其期望殷切,情真意誠。

③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問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鑑賞點:這些家常口語,尋常問話,語言樸實清淡,得猶如一杯家鄉的泉水,而所表達的情意卻是那樣的委婉深沉,感人之深,勝過萬語千言。

4、夫妻永訣:

鑑賞要點:

①“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妹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鑑賞點:諸小妹為何提“閣”子的事呢?無疑是“吾妻”經常在她們面前提起的緣故,“吾妻”為什麼會經常提起“閣子”呢?上文“時至軒中”就是答案,可以想見,“吾妻”經常在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閣子”,而且還有“閣子”裏的人,他們在閣子裏親密無間〖〗的生活!

②“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 問古事,或憑几學書”

鑑賞點:古人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吾妻“時至軒中”“問古事”“學書”可見非一般的只會女工的小家碧玉。 “吾妻”與歸有光情投志合,互為知音,妻子早逝,知音難尋啊!

③“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種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鑑賞點:明寫枇杷樹,暗寫對妻子的懷念,樹長,人亡!物是,人非!光明易逝,深情難忘,思念之情,與樹俱長,與日俱增,久久縈繞,永世難忘。真可謂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四、拓展小結:(一)回顧學生所賞析的文句,總結本文特點。(二)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感受世間真情。

附:板書設計

修葺前:老、小、破、陋

怡我情 喜

修葺後: 幽靜、可愛

諸 父 異 爨

慈 母 早 逝 感我懷 悲

祖 母 亡 故

夫 妻 永 訣

《項脊軒志》教案 篇五

教學要求和目標

一、學習作者善於從日常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徵生活細節抒寫感情的技巧

二、體會課文以清淡樸素之筆抒發真摯情感的特色。

三、準確理解“當、洞、勝、凡、茲、過、競、此、殆”等九個實詞在課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四、瞭解作者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理解作者對家道衰落的傷感,對故居親人的眷戀

二:把握課文“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內涵

教學方法

誦讀法 自讀法 讀寫結合法

教具

投影、投影膠片、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播放《媽媽再愛我一次》畫面)

文貴情真,真摯的情感,是朱自清先生筆下的父親為自己買橘子過鐵路時艱難的攀援,是晚自修過後媽媽遞過來的那一杯熱牛奶,是遇到困難時爸爸那熱情的鼓勵,是遇到委屈時爸爸媽媽理解的那份心情,今天,我們來學習歸有光的一篇散文小品《項脊軒志》,看作者是如何通過記敍日常瑣事,抒發對親人的真摯情感的。

二、解題:

板書課題

項脊軒志(居中)

歸有光 (居左)明代散文家(居左)

請同學們看課文註釋①,明確:1、作者有關知識 2、課題有關知識

明確作者: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善於記敍日常生活瑣事,抒發真摯生活感受,著有《震川文集》

明確課題:“項脊軒“,書齋名,雙重含義,一言其小,二是紀念遠祖歸道隆(曾在項脊軒居住過)。志——古代一種文體

三、整體感知(出示教學目標一、三)

1、結合註釋,速讀課文,完成p108,練習一的1、2、3題

明確:貫穿全文的感情線索是什麼?

體現這種情感的關鍵句子是哪一句?(投影)

2、正音正字(投影)

欄楯(shǔn) 修葺(qì) 棲息(qī)扃牖(jiōng)

先妣(bǐ) 老嫗(yù) 闔門(hé) 象笏(hù)

滲漉(shòn)冥然(míng) 異爨(cuàn)長號(háo)

偃仰嘯歌(yǎn xiào) 萬籟有聲(lài)

呱呱而泣(gū) 婢女(bì)

教師指導學生集體朗讀生字詞,並一一在課文中標出。

3、明確貫穿全文的感情:亦“喜”亦“悲”。體現這種情感的關鍵句子是哪一句: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板書)

四、研習課文重點段落,明確重點字詞,體會“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情。

1、提學生朗讀第一部分,思考?

① 項脊軒原貌如何?②作者在項脊軒中感受到哪些喜悦?

明確問題①:

項脊軒,原為小閣子,可概括為小、舊、漏、暗。對這樣的書齋,作者傾注了眷戀之情。經維修改造,不漏、不暗,成了作者讀書休息的好地方。

明確以下字詞:(投影)

方丈 —— 一丈見方

當 —— 擋

垣牆——名詞作動詞,砌上垣牆

洞 —— 明亮(洞若觀火)

勝 —— 美

顧視——回頭看

明確問題②:

作者在這裏得到的是讀書樂(板書),感受到的是環境美(板書)。小小書齋,給作者帶來無限樂趣,借書滿架,可見作者是好學之人,作者自幼苦讀,9歲能文,20歲通讀五經三史,用五種顏色筆圈點《史記》。作者在項脊軒中冥然兀坐,靜靜地思考,“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希望在學業上有新的收穫。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作者所記敍的讀書畫面,體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哪個詞語體現了這種靜:“萬籟有聲”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聲響”,與“萬籟俱寂”相比,這是以動寫靜,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詩詞中哪些詩句體現了這種手法:

明確:(投影)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

“房間靜靜的,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

“房間裏靜極了,只有牆上的時鐘在滴滴滴地走着”

作者在這裏以動寫靜,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效,白天小鳥啄食、靜,夜晚、“明月”“半牆”烘托。“桂樹”“班駁”描繪,表現作者心境的恬靜,閒適。

五、小結:

第一部分,作者着意寫自己在軒中讀書怡然自樂的情景,幽靜的環境,快樂的讀書生活,給作者帶來無限的樂趣。這種可喜與下文的可悲之事,形成鮮明的對比。

六、作業:背誦課文1、2節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研習課文三、四、五、六節

三、指導自瀆課文、思考作者記敍了幾件事?

明確:

憶分家

(投影) 多可悲 憶母親

憶祖母

憶妻子

1、研習可悲之事之一

投影:

庭中通南北為一 —— 院中南北相通是一個整體

牆往往而是——牆到處都是

東犬西吠——東西犬吠

凡再變矣——共變了三次

而母立於茲——這裏

明確:作者抓住哪幾個富有特徵的細節,寫了舊式大家庭的四分五裂?

“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分家、加院牆、開小門、給大家庭帶來混亂,帶來衰落,這是一悲。

2、可悲之事二

明確以下字詞:(投影)

乳二世——名詞用作動詞

室西連於中閨——室在西邊與內室相連

吾從板門外相為應答——相互一一應答

思考:哪句話最感人?

明確:“兒寒乎,欲食乎?” 作者幼年喪母,兒時往事已經記不清楚,借老奶媽之口,回憶母親,真切感人。六個字,催人淚下,慈母口中語,句句見真情。指導學生認真體會和借鑑。

3、可悲之事三

明確以下字詞(投影):

大母過餘——到來

何竟日默默在此——整日

比去——等到離開的時候

明確:作者回憶祖母,仍以細節為主,寫了三個動人的場面,先是一句話,既風趣,又愛憐,更隱含着誇獎;次寫關門而去,喃喃自語,有憂慮,但更含希望,對孫子功名充滿信心,自語沒當孫子面講,更見期望殷切,情真意切;接着寫祖母持“象笏至”進一步顯示了對小輩的期望和鼓勵,平平常常的場面,平平常常的話語,平平常常的動作,就把祖母對孫子的疼愛、關心、期望和信心寫得淋漓盡致。

4、可悲之事四

齊讀4、5、6節

明確以下字詞:

扃牖——關閉窗户

凡——共

來歸——出嫁

歸寧——出嫁女子回孃家省親

明確:本部分主要是回憶妻子,同樣是抓富於特徵的日常生活瑣事來寫,寫感情,可明寫,也可暗寫,如“珊珊可愛”“令人長號不自禁”,是明寫,暗寫如“某所,而母立於茲”,“亭亭如蓋矣”,暗寫耐人尋味,含而不露。

四、小結課文:

本文通過項脊軒前後變化的記述,寫出了對它的親切感情,也寫出了對親人的深切懷戀,作者善於通過富有特徵的生活細節,曲盡其妙,用家常語敍家常事,表真感情,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日常習作訓練中,我們要注意學習作者駕馭寫作材料的技巧,寫小事,寫真事,抒真情,表真意。

五、完成課後練習二、三

六、作業:

完成作文題:

一言一語總關情 ——談《項脊軒志》的選材

點點滴滴總關情 ——談《項脊軒志》的感情線索

板書設計

項脊軒志

歸有光 讀書樂

明代散文家 多可喜

記日常瑣事 環境美

抒真摯情感

憶分家

多可悲 憶母親

憶祖母

憶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