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項脊軒志》有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62K

讀《項脊軒志》有感精品多篇

讀《項脊軒志》有感 篇一

我今天讀了《項脊軒志》一文,它講了歸有光青年時代的書齋,抒發了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

當我看到:汝涕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似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 寥寥幾句平淡的話語,對於一個幼年喪母的孩子來説,卻是再温暖不過的慰藉了。如果拿歸有光和我比的話,我可真是太幸福了,我有一對愛我的父母,我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妹妹。我是“應有盡有”,而歸有光是“一無所有”。我應該珍惜現在我所擁有的幸福生活,感恩父母、尊重長輩,幫媽媽幹些家務活,不能再讓父母累心於我了,況且,我還要當妹妹的好榜樣呢!

當我看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只語片言幾句話,語氣親切而又詼諧,我能強烈的感覺到祖母對孫子傳達的親切、疼愛的感情。

最後,當我看到: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以亭亭如蓋矣的時候,我的腦海裏出現了一幅畫面:一個人站在一棵可以罩住天的琵琶樹下,吟着詩向樹梢上望去,淚水盛滿了他的明眸,一個女人的圖像似乎又出現在他的眼前……這個人就是歸有光,那女人是他的妻子,而這顆枇杷樹就是歸有光的妻子在她的生命被畫上句號的前一刻種下的。我讀到這裏時都快“淚飛頓作傾盆雨”了!

我希望大家也能看看《項脊軒志》,和歸有光一起走進家人的親情。

讀《項脊軒志》有感 篇二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整篇文言文中最令人難忘的千古名句。高中讀的時候只是覺得很有韻味,所以喜歡;現在讀着感同身受。

國小二年級的時候,爺爺在院子裏栽了一棵不知名的小樹,沒幾年的時間,它就頑強的長成了一棵能獨當一面的大樹。春天萬物復甦,我們家的大樹也會冒出嫩綠的小芽兒,開出甜蜜的花兒,我們淘氣的三姐弟老愛去招惹前來採蜜的小蜂,每到這時候,爺爺都膽戰心驚地訓斥我們。夏天午休起牀後,我們就迷迷糊糊的搬個小板凳坐在樹蔭裏面,聽着知了充滿活力的長嘯,繼續打盹兒。在秋高氣爽時節,弟弟纏着爺爺在樹上綁上繩子玩兒盪鞦韆。冬天樹上覆蓋一層厚厚的雪的時候,我們姐弟三個就合力使出吃奶勁地搖樹,讓雪落在身上假裝自己是雪人,每次都能逗笑爺爺。

雖然爺爺已經去世了三年,但每次看到院子裏的大樹,就會感覺到爺爺一直在我們身邊,下一瞬間就會搬着小板凳坐在樹下乘涼。最近一次回家,發現那顆承載着爺爺音容笑貌的大樹不見了,奶奶説因為要拓寬路面被強制鋸掉了,那一刻突然清晰地感覺到爺爺離我真的越來越遠了。一個恩施的室友説,她外婆在小時候栽了一棵桂花樹,長得很壯,開的花又香又漂亮,遠遠勝過普通的桂花樹,吸引了很多遊客和專家前來觀賞,當地政府甚至提出了高價購買,外婆拒絕了出售,依然自己悉心照料。去年的時候,外婆因為重病去世了。今年金秋時節,外婆的美麗桂花樹,再也沒有開花,而且有些枝丫出現了枯萎情況,鄰居説桂花樹估計活不長久了。

我們是相思之人沒有了相思之樹,而室友外婆家的相思之樹沒有了相思之人。

讀《項脊軒志》有感 篇三

每當重讀此文,我總是情不能自已,久久地沉浸於淡淡哀愁背後的濃濃真情。

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一間閣子,兩重悲喜,三位親人,在歸有光潺潺的敍述中緩緩溢出。有道是“書海嘯歌,庭階寂寂,桂影班駁,幾多憧憬幾春秋;老嫗追懷,祖母殷殷,妻子相敬,一度思親一愴然。”這愴然的感情中有對往事的追憶,有對現狀的深思,有對先人的追懷,也有對亡妻的思念,種種情愫,糾結在這間説不完道不盡的南閣子中。

慈母“兒寒乎?欲食乎?”的深深關愛,奶媽“而母立於茲”的輕輕細述,祖母“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的殷殷期盼……其中,作者對至愛親情的無限眷戀,及字裏行間流露出的那種“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無窮遺恨,從古至今,為人子女的,在享受這份親情時,往往卻不甚珍惜,只有在它悄然遠離時,才能體會到它的彌足珍貴。也許,這就是芸芸眾生永遠無法避免的悲哀,是凡塵俗子亙古難變的人生缺憾,可缺憾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美嗎?

無論是“時至軒中”,替君紅袖添香,“從餘問古事”,為君舉案齊眉,“憑几學書”,與君相敬如賓的那份纏綿旖旎;還是“吾妻死,室壞不修”,“然餘多在外,不常居”的那份睹物傷懷,都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美麗愛情和作者中年喪妻的萬分悲苦。

其中“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那種人鬼殊途、生死兩分、欲説還休的淒涼讓人黯然消魂。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其中一隻象笏,頓時讓歸有光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讀書,不僅關乎到個人的前程,更關乎家族的興衰。一句“兒之成,則可待乎”,成了他久久難以忘懷的銘心之言。“瞻顧舊跡,令人長號不自禁”……後來,祖母也離世了,那種活着沒有見到象笏發揮作用的遺憾永遠無法彌補了。家道中落卻無法重鑄繁榮,家人的期望只能化作一縷青煙,親人辭世滲透的悲涼,作者當然會“長號不自禁”。更讓人痛心的是,原本温馨的小家庭隨着妻子的逝去顯得異常冷清,葱葱郁郁的枇杷樹已欣欣向榮亭亭如蓋,而妻子的音容笑貌在記憶裏漸漸模糊,那種思念之痛怎能讓凡人消受?枇杷樹寄寓的不僅是失去了的過去,而且是無法把握的現在,更是可以想見的、完全沒有希望的未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家道中落的無比辛酸,對理想未竟的無盡惆悵及對人事滄桑的無奈喟歎。前路漫漫,心裏寒暖有誰曉,世事茫茫,胸中寂寞未人知,每當重讀此文,我總是情不能自已,久久地沉浸於淡淡哀愁背後的濃濃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