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好孩子》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81K

《好孩子》教案【多篇】

《好孩子》教案 篇一

一、知識背景

《好孩子》敍寫兩個孩子在雨天幫助同學的故事,讚揚他們樂於助人的品質。本文主要特點為:

1、設置懸念。本文共有7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奶奶擔心沒帶傘的小玲會被雨淋濕;第2~4自然段寫沒帶傘的小玲被小梅送回家,衣服沒淋濕,奶奶誇小梅是好孩子;第5~7自然段寫帶傘的京京衣服全濕回到家,原來他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自己卻冒雨回家,奶奶也誇他是好孩子。事情的發展和結果恰好與奶奶的料想相反,曲折有致,由此讚美同學間的友情。

2、避實就虛。本文並未正面敍述和描寫小梅和京京如何幫助同學,而是通過小玲和京京回到家中截然不同的情形以及奶奶的神態和語言加以表現,置留空間,耐人尋味,以此凸現同學間的關愛。

3、結構規整。本文第2~4自然段和第5~7自然段行文相同,均為:小玲(京京)進門——奶奶奇怪——小玲(京京)説明原因——奶奶稱讚。相同的段式結構,學生易讀易懂。

4、語言精到。本文中的奶奶是一線索人物,其心理、神態和語言,無不為學生指明行為導向,尤其是“着急”、“奇怪”、“摸”、“笑”、“心疼”等詞,用語精到,奶奶的慈祥和藹可圈可點。

二、學情分析

本文語言樸實,事例平常,貼近學生生活,彷彿是身邊之事和熟悉之人,富有親近感和感染力。低年級學生雖為獨生子女,備受父母寵愛,但對互相關愛、樂於助人已有初步認識,思想情感上有一定基礎,價值取向不難判定。加之本文篇幅短小,內容淺顯,讀懂學好亦無難度。教學中,應充滿情感色彩,避免簡單説教,尊重學生獨特體驗,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參與過程,在品讀語言文字同時,探求做人道理。

三、教學理念

1、重視薰陶感染作用。《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教材改革中,應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優勢,使教材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本課設計不作簡單説教,而是讓學生在感悟語句、拓展想像、練讀對話、聯繫實際過程中,自然受到薰陶感染,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課標》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從學生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感世界。本課通過“聯繫實際,指導行為”等環節,以學生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學生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

3、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課標》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應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教材不是凝固、僵化的符號堆砌,而是師生互動、平等對話的媒體。本課擇要讓學生憑藉語境展開想象,既是對課文思想內容的豐富,又是對文本的發展和超越,有利於開拓學生思維,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4、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閲讀教學中,可先由教師指導學習,再讓學生進 行知識遷移,悟出學法。學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更能體現出學生的創造性。本文結構規整,教學中以一例帶一例,重視過程,觸類旁通,有肋於學習遷移,有助於實際應用。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有感情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詞句含義。通過品析人物、交流討論和反覆誦讀,明白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並感受助人之樂。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體驗和感受,從內心喜歡課文中的人物,從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明曉同學間應互相關愛、樂於助人,並融入個體言行之中。

五、片段設計

本文是一篇選讀課文,此類課文不作統一要求,可根據需要結合講讀課文進行教學。處理方式可靈活多樣,體現彈性:

(一)理解拓展

1、自主學習,初步探究

(1)初讀課文,瞭解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

(2)再讀課文,瞭解奶奶這一線索人物的性格特徵。

此環節的設計,在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研讀詞句,發現小梅和京京身上的閃光點,體味同學間的友情和關愛;感受奶奶身上的美德,獲取正確的價值取向。

2、小組合作,豐富內涵

“小梅怎樣冒雨送小玲回家?”

“京京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後,自己在回家途中會遇到哪些不便?”

此環節的設計,在於啟發學生根據故事情節並結合生活經驗作合理想像,填補課文空白,既使人物形象更趨飽滿,加深體驗,同時又使學生想像能力得以發展。

3、聯繫實際,指導行為

“在你的身邊發生過哪些樂於助人的事?該怎麼稱讚他(她)?”

“如果你遇到類似的情況,會怎麼做呢?”

此環節的設計,既是語文能力的培養——簡要敍述事情經過,借鑑課文表達方式進行稱讚,同時又將課文內容與學生個人實際相聯繫,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自然滲透於教學過程之中。

(二)填補空白

師生和教材的關係,即讀者和文本的關係,文本的意義是由讀者創造的。作為選讀課文,教師不必拘泥於教材原有結構,可靈活處理,變教材為學材,變教本為學本。根據本文避實就虛這一特點,可讓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想像:

想像之一:小梅幫助小玲時所想所説所做,小玲到家後所説和小梅所説。

想像之二:京京在幫助同學時所想所説所做,那個同學所想所説所做。

想像之三:奶奶看見帶了傘的京京全身淋濕回到家時所想。

想像之四:京京受奶奶稱讚後所想所説。

學生可選擇其一,根據自己獨有的經驗、獨特的理解和體驗參與解讀文本,填補文本留下的“不確定空白”,使閲讀活動更為豐富多彩。

(三)朗讀練習

本文以對話為主,富含情趣,適合進行朗讀練習。朗讀時,應尊重學生獨特體驗,讓學生入情入境,把握人物不同特點。朗讀時可注重以下幾點:

1、注意人物語氣的變化

奶奶因擔心小玲被淋濕而着急,因結果出乎所料而驚奇,因明白就裏而欣喜,因京京衣服全濕而心疼,又因知曉原因而高興。

2、把握人物語氣的基調

小玲為有小梅這樣的同學而高興、自豪,京京為能解人所難而快樂、自豪。

(四)遷移運用

語文教學應注意選擇切合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的教學方法,並使學生逐漸掌握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以一例帶出多例,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悟出學習語文的規律。根據本文結構規整這一特點,可以第2~4自然段為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習第5~7自然段。

1、指導學習第2~4自然段

“哪幾個自然段寫第一幅插圖的內容?小玲沒帶傘衣服為什麼沒淋濕?該怎樣讀奶奶和小玲的對話?”之後從“找、悟、讀”等方面進行小結。

2、自主學習第5~7自然段

“你能用剛才的方法學習第5~7自然段嗎?如果有困難,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

六、拓展資料

一位盲人的感謝信

感謝你們,校長和老師,

你們教育的孩子真好。

我説不出她的名字,

只知道她在你們學校。

一天,我頂着風雪回家,

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

她趕緊跑來把我扶起,

還替我找回甩遠的書包。

從此,我們認識了,

她每天都來做我的嚮導。

一見面,甜甜地叫我阿姨,

清脆的嗓音總是帶着笑。

早晨,她準時把我送過大街,

傍晚,準時把我接過小橋。

下雪天,她緊緊把我攙扶,

下雨了,為我把雨傘使勁舉高。

我説不出她的名字,

可我知道:

鮮豔的紅領巾準在她胸前飄,

雷鋒精神在她身上閃耀。

《好孩子》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的過程中,觀察比較圖畫故事中的角色(猴哥哥、猴妹妹、猴弟弟)的不同行為,大膽連貫地表述理解的閲讀信息。

2、在活動中,學習認真傾聽、大膽猜測、樂於表達。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幼兒有乘車的經驗

3、猴哥哥、猴妹妹、猴弟弟的'頭飾各一個

4、一段輕鬆的音樂、小圖書幼兒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一、乘車經驗交流

二、觀察圖片,引入主題

1、出示(PPT1),看!他們是誰?在幹些什麼?

2、請幼兒仔細觀察,並會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圖片內容。

3、教師根據幼兒觀察到的進行總結。

三、分段講述,理解故事

(一)、通過觀察,理解並判斷誰是好孩子。

1、出示(PPT2)

提問:

(1)猴哥哥怎麼了?

(2)猴弟弟、猴妹妹表情怎樣?

(3)這樣做是對還是不對?

2、出示(PPT3)

提問:

(1)猴哥哥上了車,幹什麼了?

(2)猴哥哥為什麼要這樣做?

3、出示(PPT4)

提問:

(1)接下來猴哥哥、猴弟弟、猴妹妹怎麼了?

(2)誰上車了?

4、出示(PPT5)

提問:

(1)他們是誰?在幹什麼?

(2)學習售票員熊貓阿姨的話:這位老爺爺身體不好,請哪位乘客讓個座兒。

5、出示(PPT6)

提問:猴哥哥、猴弟弟、猴妹妹他們的是怎麼做的?

6、逐一出示(PPT7、8、9)

提問:

(1)最後是誰讓座了?

(2)猴爸爸對猴弟弟説了些什麼?

(3)猴哥哥為什麼要帶上假面具?

(4)你認為誰是好孩子?

四、教師帶着幼兒點讀故事

《好孩子》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道愛清潔講衞生是文明的行為,有利於身體健康,要從小養成講衞生的好習慣。

2、知道個人衞生的基本要求。

教學過程:

一、比一比

1、小朋友們,我們來比一比,看一看,誰的手、臉、衣服最乾淨?

2、小朋友們按小組進行比賽。

3、各組評出最愛乾淨的好孩子。

二、學一學

1、圖片出示:小朋友早上起牀後,馬上刷牙、洗臉的圖片。

2、小組交流:這位同學是怎樣講衞生的?刷牙有什麼好處?除了每天早上刷牙之外,還有什麼時候應該刷牙?不刷牙有什麼壞處?他刷牙之後又幹了什麼?

3、小結:每天早晚刷牙、洗臉有益身心健康。刷牙對保護牙齒有好處,如果早晚不刷牙,吃完東西的殘渣塞進牙縫裏,會滋生細菌,牙齒就會疼痛,影響健康。而且,不刷牙,與別人説話會發出難聞的氣味,這對別人也是不尊重、不禮貌的行為。

4、學習兒歌:刷牙歌

小牙刷,捏得牢。早晚刷牙很重要。刷裏邊,刷外邊,上下左右全刷到。認真刷,牙齒好,牙膏樂得吐泡泡。

三、議一議

1、誰來説説看,還要養成哪些習慣呢?

2、學習學校一日常規。

3、學習兒歌:愛清潔,講衞生,手臉衣服要乾淨。保康健,講文明,良好習慣早養成。

四、誇一誇

現場採訪班級中愛清潔的好孩子:你是怎樣講衞生的?

五、演一演

請幾個學生表演在家怎麼講衞生的。

六、制定措施

大家共同制定愛清潔講衞生的效措施,定期評比。

《好孩子》教案 篇四

俗話説:“表揚能使豬上樹,好孩子是諞出來的。”今年,班級調整,讓我擔任四年級,是我最不希望的。原因是什麼呢?是班級基礎差嗎?不是!是成績不好嗎?也不是!原因是有一個調皮出了名的學生。

他叫王強(化名),有人要問,他有多厲害,多調皮。我就簡單地説給你聽。他能讓女教師上課氣得哭了起來,他能讓男教師把手弄破,他能在開家長會時問能不能把自家的狗牽來頂家長,他能在板演完之後,回座位時把其他同學的書推倒地上,他能當面説得“好好好,是是是”,回頭就朝小同學拳腳相加,打得鼻青臉腫,他能……。他的能量太大了,別説上課,你能把班級秩序搞的象樣就很不錯了。

既來之,則安之。領導的安排,同志的信任,我擔任這個班的班主任,語文教師是學校的教導副主任,英語教師的管理經驗也很豐富,我們商量對策,一致同意,方法就是兩個字“表揚”。從短期軍訓開始,行進走得好,就説“你看王強走得多好,多有勁”,他高興了;做操,就説“同學們看,王強做得多合節拍”,他更認真了;勞動時,特別能吃苦,要大家向他學習,高興得他休息時也不休息了。説到上課,他可積極了,不等老師講,他會多少,喊多少;叫其他同學回答的問題,他不管是對還是錯,總先回答。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還是表揚他,課堂上積極發言。因為“插嘴”往往是靈感的突然迸發,是智慧火花的閃現,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激活即時思維,調動學習積極性。課後,教師建議他,也要把機會讓給別人,當其他同學回答完畢後,再做補充,做更正。這樣原來課堂上搗亂的現象基本不見了。

前幾天,任紅梅校長來聽課,見王強一節課很積極,向我表揚了他。再上課時,教師當着全班同學又特別表揚了他。

現在,王強常常給老師出主意,班級管理是否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不僅不再做對班集體不利的事,還關心班集體了。我們越來越喜歡他了。

《好孩子》教案 篇五

設計意圖:

進入大班後,我發現班上部分孩子有遲到現象,還有部分中午回家吃飯的孩子下午遊戲時常常萎靡、昏昏欲睡,有的甚至伏在桌上睡覺。經過了解得知,這些孩子遲到,是因為前一天晚上睡得太晚,導致第二天醒的太遲;而一些孩子下午遊戲時打瞌睡則是由於沒有午睡,大腦沒有得到充分休息。為了使孩子養成早睡早起和午睡的習慣,我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早睡早起和午休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2、學習制定起居計劃,養成按時起居的好習慣。

3、引導幼兒初步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自制故事動畫《淘氣的小黃鶯》。

2、圖片兩幅,內容為:

(1)一個長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女孩;

(2)一個長得瘦弱矮小的男孩。

3、投影儀一台,自制鐘錶。

4、“我的作息時間表”上有姓名、睡覺時間和起牀時間三欄。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動畫故事《淘氣的小黃鶯》,理解故事內涵。

師:小黃鶯的歌唱得怎麼樣?它為什麼沒得到大獎?(引導幼兒明白小黃鶯沒得大獎是因為它遲到了。)

師:小黃鶯心裏怎麼樣?第二次小黃鶯參加比賽有沒有得到大獎?為什麼?

二、幼兒對比觀察圖片,感受按時起居和不按時起居對身體健康的不同影響。

師:(出示圖片一):這個男孩長得怎麼樣?為什麼長得又矮又瘦?

師:(出示圖片二):這個小女孩長得怎麼樣?為什麼小女孩長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

師:你喜歡哪個小朋友?為什麼?

師小結):按時起居的好習慣有利於身體健康。

三、討論入睡和起牀的合適時間。

師:(出示自制鐘錶):你們覺得晚上什麼時間睡覺、早上什麼時間起牀合適呢?

師:(小結):晚上大約8點上牀睡覺,早上大約7點起牀,這樣比較合適。

四、幼兒學習制訂自己的起居時間表

師:以後你打算什麼時間睡覺、什麼時間起牀呢?請在表格中的鐘表圖畫上指針表示時間。(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瞭解幼兒的制定情況。)

五、延伸活動

要求幼兒將制定好的作息時間表貼在牀邊,請家長督促幼兒按作息時間表睡覺和起牀,用笑臉圖譜和哭臉圖譜對幼兒能否按時睡覺和起牀進行評價,鼓勵幼兒做按時起居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開展這一活動以來,我班孩子遲到現象逐漸減少,幼兒遊戲時也非常活潑,專注。部分家長和我進行了溝通,説孩子基本能按作息時間表進行起居和休息,同時,家長們表示深受教育,自己平時不太注重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要好好的反省自己。其實,幼兒園的工作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只有引起家長的重視,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才能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好孩子》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掌握“着急、進來、衣服、頭髮、雨水”等詞語,認識“緊、忘、奇、怪、疼、擦”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要互相幫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兒童生活故事。講的是下雨天,奶奶心裏很着急。她認為京京帶着傘,不要緊;小玲忘了帶傘,一定要淋濕了。結果出乎奶奶的意料,小玲衣服沒淋濕,是因為小梅送她回來;京京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全身淋濕了。奶奶讚揚關心別人的小梅和京京都是好孩子。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還要通過讀課文,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

詞語解釋

嘩嘩:象聲詞,課文是下雨的聲音。

着急:擔心,不安。

嘭嘭嘭:象聲詞,課文是指敲門的聲音。

奇怪:感到不理解,不明白。

噔噔噔:象聲詞,課文指急衝衝跑步聲音。

直:本課是“不住地”意思。

心疼:疼愛,捨不得。

近、反義詞

近義詞:奇怪——驚奇 全——都 急忙——趕忙

反義詞:外——裏 進來——出去 借——還

剖析段篇章

全文共有7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節):寫下雨了,小玲忘了帶傘,奶奶心裏着急。

第二段(第2-4節):寫小梅送小明回家,奶奶誇她是好孩子。

第三段(第5-7節):寫京京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奶奶誇他也是好孩子。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下雨天小梅打傘送小玲回家和京京借傘給路遠的同學,奶奶誇獎他們倆是好孩子的事,讚美了他們熱心幫助同學,關心同學的`好品質。

句段賞析

奶奶笑着説:“她真是個好孩子!”

“她”指的是小梅。因為小梅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主動打傘送小玲回家,這種樂於助人的行為得到了奶奶的誇獎。

教法建議

(一)課前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或教學掛圖;生字詞卡片。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本課生字中,“拉”的聲母是邊音,“京”“忘”“疼”的韻母是後鼻音,“怪”是三拼音。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着重指導學生分析識記以下幾個生字。

她:女性的第三人稱,要與“他”區別字形和字義。

衣:上下結構,上邊是點橫頭,下邊是衣字底。可想象上衣的形狀,上面像領口,兩旁像袖筒,底下為衣襟。

2.寫字教學

本課生字中,“外”“她”“拉”“跳”“服”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是,寬窄不一樣,要用田字格認真寫好這些字。

衣:點居中,不與橫畫相連。第三筆撇自橫的中點起筆,向左下撇出。豎提自撇的中上部起筆,轉折處低於撇尾,第五筆短撇寫在橫收筆的下方,最後一筆捺與左撇相背對稱。

(三)詞句教學

本課的生詞都容易懂,學生讀讀課文的句子就理解了。有個別詞語,教師可稍加點撥。如“奇怪”這個詞,可以提問:奶奶為什麼奇怪?通過讀課文,學生就明白了:小玲忘了帶傘,奶奶以為她一定要淋濕了,但小玲衣服一點兒都沒濕,所以她很奇怪。然後指導學生用奇怪的語氣讀奶奶説的話,也就懂得“奇怪”的意思了。

(四)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好孩子》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不玩火,避免發生火災。

2、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幾種常見的滅火方法,初步瞭解簡單的消防知識。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有關滅火的錄像,蠟燭2根,打火機一個,水、沙子、濕布、扇子等,人手一份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在着火的時候,幾個小朋友採取的不同的滅火方法)。

活動過程:

1、遊戲:滅蠟燭教師出示蠟燭,點燃。

"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能把蠟燭熄滅呢?"在會唱地球的基礎上,記住歌詞、學唱歌曲《畫地球》。幼兒想出辦法後,教師提供備有的材料,請幼兒到前面試一下,教師小結。

2、討論,"出現了火情,該怎麼辦?""現在天氣乾燥,如果出現火情,我們小朋友該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説出各種滅火的辦法。

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出的辦法都不錯,如果出現了火情,我們可以用水潑滅火、用濕布撲滅火、用沙子滅火、用滅火器滅火……但小朋友要記住,如果出現大火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先撥打119電話。

3、請幼兒看錄像。

"前幾天,有個地方着火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想出的辦法和我們想出的辦法一樣不一樣?"看完錄像,提問:"他們想到了哪些辦法?""哪些辦法是我們沒想到的?"(開窗,捂着嘴、鼻跑出煙火區)。

小結:火小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採取開窗,用水、沙子、濕棉被、滅火器等滅火,火很大的時候,我們撥打119電話,消防叔叔還沒到,我們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煙火區,學會保護自己。

4、幼兒操作"請小朋友看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幾個小朋友在着火的時候採取的不同的辦法,每幅圖的左下方有一個圓圈,你認為辦法好的就在圓圈內打上""號。

討論: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辦法?

"小朋友想一想,爺爺、奶奶生爐子的時候,用扇子輕輕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來滅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別的。辦法。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幼兒實際生活中有過多次體驗的事情——着火為主題,對幼兒進行滅火、防火教育,帶有普遍性與典型性。讓幼兒帶着問題“着火了,怎麼辦”,邊思邊做,從而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到“火災”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從教育活動過程來看,教師的目標意識強,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每一個提問都緊扣“着火了怎麼辦”這一中心。一開始,教師在做完“滅蠟燭”遊戲後,馬上轉入引導幼兒討論“出現了火情怎麼辦?”充分激發幼兒想出各種滅火的辦法。當幼兒看完錄像後,發現自己想出的辦法還有不足後,從而為“怎樣避免火災”問題的深入進行埋下了伏筆,使幼兒知道火災給國家、集體造成的損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危害,增強了防火、滅火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