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2W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新版多篇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教案 篇一

一、導入: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一些耳熟能詳、充滿智慧、內涵豐富、膾炙人口的成語,如“欲速則不達”“小不忍則亂大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等。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成語都出自哪兒嗎?其實這些成語都出自幾千年前的孔子之口。

孔子這位先哲聖人,給後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寶庫,從他身上我們能夠感受到一些有關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去從中感受這些有啟發性的人生格言。

二、本文的內容比較簡單,同學們可以先看註釋,掌握重要詞語。

1、為下列加紅詞語注音。

莒父( ) 輗( ) 軏( ) 彫(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指出是通什麼字。

(1)誨女知之乎 (女 通 汝)

(2)如日月之食焉 (食 通 蝕)

(3)無慾速 (無 通 毋)

(4)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彫 通 凋)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判斷句

(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判斷句

(3)其何以行之哉? 疑問句中的賓語前置

4、指出下列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知之為知之 為____________

子夏為莒父宰 為____________

(2)過而不改 而____________

人而無信 而____________

三、翻譯課文

首先,請同學們嘗試把文中的部分句子進行翻譯,熟知文意。

(1)子曰:“由,誨女知[1]之乎?知[2]之為知[2]之,不知[2]為不知[2],是知[3]也。”

翻譯重點: 誨:教導; “女”通“汝”(rǔ),你。 為:表判斷,相當於“是”。 [1]知:明白;[2]知:知道;[3]知:通“智”,智慧,明智。是:指示代詞,“這”。

翻譯:孔子説:"仲由,我教你的知識明白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度才是明智的!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無末如之何也已矣!”

翻譯重點:①如之何:古代漢語中的凝固形式,意為“怎麼辦”或“怎麼”;②末如之何:也作無如之何;末:指沒有辦法;(總)拿他沒有辦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了”。

翻譯:孔子説:“不説‘怎麼辦,怎麼辦’的人,我對他也不知怎麼辦了。”(我拿他也沒有辦法)

(3)、自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點翻譯:①之1:結構助詞,譯為“的”;②之2:表修飾,無義不譯;③食通“蝕”;④之3:代詞,他。⑤更:改正(變)

翻譯:君子的過錯好比日月蝕,他犯過錯,人們都能看得見;他改正過錯,人們都仰望着他。

(4)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重點翻譯:①厚,薄:多,少;②而:連詞,表並列,不譯;③遠:形容詞作動詞,避免.

翻譯:孔子説:“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這樣做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

(5)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 ,其何以行之哉?”

重點翻譯:①其:副詞,怎麼;②何以行:賓語前置,以何行,靠什麼行走.

翻譯:孔子説:“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車沒輗 ,小車沒有軏一樣,那它靠什麼行走呢?”

(6)自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

重點翻譯:①必不得已:隱含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②於斯:於,介詞,在,對;斯:指代詞,這.③何先:賓語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項.

翻譯:自貢説:“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麼在三項中先去掉那一項呢?”

四、文中節選孔子與三位弟子的對話,分別從那幾方面折射孔子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從中我們將得到怎樣的啟發?

提示: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信息的檢索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將本文中的句子進行篩選,如下:

1、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角度:求知方面-------實事求是

啟發:對於文化知識和其他社會知識,我們應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儘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麼,就應當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2、①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無末如之何也已矣。”;②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角度:對待錯誤-------知錯能改

啟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關鍵不在於過,而在於能否改過,保證今後不再重犯同樣的錯誤。也就是説,有了過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堅持錯誤,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的簡煉語言,向人們道出了“知錯能改”這一對待錯誤的唯一正確態度。

3、子曰:“躬子厚而薄責於人,則遠矣!”

角度:與人相處方面---------責己嚴,待人 寬

啟發: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各種矛盾與糾紛。那麼,為人處世應該多替別人考慮,從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若一旦發生了矛盾,人應該多作自我批評,而不能一味指責別人的不是。所以,“嚴於律己,寬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所不能缺少的原則。

4、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角度:從政方面 --------欲速則不達

啟發:“欲速則不達”,貫穿着辯證法思想,即對對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轉化。所以文中孔子強 烈要求子夏從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則就無法達到目的;不要貪求小利,否則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幹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否則,“欲速則不達”。

5、子曰: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②“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角度:為人治國---------講究誠信

啟發:孔子認為人沒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靠什麼行走呢?誠信對於個人來説,是處世之本。沒有誠信的人可以在暫時取得成功,卻不可能最終取得成功。對社會來説,誠信是政府有效運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穩固。誠信是社會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根本。

孔子認為,信是儒家傳統倫理準則之一,也是人立身處世的基點。所以無論在工作、學習、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講誠信,人無信而不立。在《論語》中信的含義有兩種:一、是信任,即取得別人的信任;二是對人講信用。

6、①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 也。”;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角度:為人處事-------要有骨氣、遠大志向及惜時奮幹

啟發:文中孔子認為:人應松柏一樣,要有骨氣、有遠大志向且要經受得起各種嚴峻的考驗,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同時,孔子還認為時間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藉此勸戒後人要珍惜時間,用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去。

小結:本文節選孔子與三位弟子的對話,分別從“求知、為人、從政、治國、處世”等方面給予我們後人深遠的啟示:

1、求知-----實事求是、知錯能改

2、處世-------責人嚴,待人寬

3、從政-----切記“欲速則不達”

4、治國處事-----“民(人)無信而不立”

5、為人處事-------要有骨氣和遠大志向且要惜時奮幹

五、作業:

1、翻譯並和背誦課文中的名句名段

2、完成課後練習三

六、能力訓練。

閲讀下面兩篇小短文,回答後面的問題。

(一)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悌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二)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於匡,今又遇難於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寧鬥而死。'鬥甚疾。蒲人懼,謂孔子曰:'苟毋適衞,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孔子遂適衞。子貢曰:'盟可負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

1、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為幾類人,分別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釋下列句中加紅詞語的意思。

吾與夫子再罹難 罹_____________

苟毋適衞,吾出子 苟_____________出_____________

盟可負邪 負_____________

4、談一談孔子所主張'信'的原則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提示:三類。

2、説到做到,行動堅決。

3、遭遇;如果;放出;背棄。

4、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條件的,即必須符合正義。被脅迫的、在非正義的情況下而盟誓的。無須遵守。

教學反思: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教案 篇二

重點、難點

1.主要是講授第1則、第2則、第3則、第4則、第5則、第7則、第8則、第9則選文。

2.引導學生領會孔子的生存智慧。

自主學習:

自讀自譯全文,並背誦。教師作輔導。

合作探究:

思考:

1、不知為不知,為什麼也是“知”呢?

2、人為什麼“過而不改”呢?

3、你怎麼理解“欲速則不達”的?聯繫生活談談你的感受。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是説做事情貪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這句話有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是做事不能貪圖快。就如俗話所説:“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邊”。第二個要點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顧到百年大計。“焚林而田,竭澤而漁”,都是隻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考慮的典型例子

4、孔子很強調“信”……試結合以下兩則材料談談他所説的“信”的原則。(材料略)

提示:孔子説人必須講誠信,這是就一般的原則而言的,不是無條件地推崇“信”。孔子講誠信其實有一個前提,就是不違背道義。因此,我們不能把孔子張揚的“信”理解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會“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説:“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論語·子路》)就是説,言語一定要信實,行為一定要堅決,這是不問是非黑白、只知道貫徹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則説:“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離婁下》)公叔氏據蒲地反叛衞國,按照孔子的觀念是無道的表現,所以儘管他為了脱身而答應蒲人不去衞國,結果還是到了衞國,並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訴了衞靈公。衞靈公問孔子説:蒲這個地方可以討伐嗎?孔子回答説:可以。靈公説:我的大夫認為不可以討伐,因為現在的蒲是防禦晉、楚的屏障,用我們衞國的軍隊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説: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衞國的決心,婦女有守衞西河這塊地方的願望。我所説要討伐的只是四五個領頭叛亂的人而已。

5、你對““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子在川上曰”有什麼體會?

參考:

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一語:

意在言外,無限感慨。

不曰“不彫”,而曰“後彫”,文字直恁斟酌。(《四書評》)

評“子在川上曰”等章

天地之化,往者過,來者續,無一息之停,乃道體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見者,莫如川流。故於此發以示人,欲學者時時省察,而無毫髮之間斷也。程子曰:“此道體也。天運而不已,日往則月來,寒往則暑來,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窮,皆與道為體,運乎晝夜,未嘗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強不息。及其至也,純亦不已焉。”……愚按:自此至篇終,皆勉人進學不已之辭。宋·朱熹《論語集註》)

或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曰:“古説是見川流,因歎。大抵過去底物不息,猶天運流行不息如此,亦警學者要當如此不息。蓋聖人之心‘純亦不已’,所以能見之。”(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三十六)

《論語》形容道體之文,只是指點詠歎,不多著言語。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只就川上一指點,而道之活潑潑地無時不然者自見矣。如“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只就行事一指點,而道之活潑潑地無物不有者自見矣。“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就天時上指點詠歎,而道之充滿流行、無往而非是者自見矣。真善形容道體者也。後儒著力在精微處説,反覺費語言。

(清·方宗誠《論文章本原》)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篇三

教學要求: 1、從《宿新市徐公店》描寫的初夏鄉村的生活畫面,體會詩境之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學會兩個生字;並通過理解兩首詩中的關鍵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朗讀、背誦課文,並能默寫,培養學生愛讀、愛背古詩的興趣。 4、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用計算機操作表達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揭發詩情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學生課件

課時: 1課時

一、導入揭題 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景色,為什麼?你們説得都很有道理,一年四季 確實季季都很美。 2、這節課,老師要帶你們進入這樣一個季節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妙。{課件顯示“激勵庫”:春末初夏圖——未成蔭的樹、小徑、蝴蝶、菜花}猜猜看,這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 3、面對這樣詩情畫意的景色,此時,你想怎樣?面對這樣詩情畫意的景色,南宋有個詩人楊萬里就詩情大發作了一首詩叫《宿新市徐公店》,同學們想學這首詩嗎? 板書課題:《宿新市徐公店》

二、新授 學古詩之前,同學們能不能給自己提些要求,你覺得應該學些什麼內容? {打開課件“要求庫”: 理解詞義; 理解詩意; 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對,應該掌握這些內容,指名讀出這些標題。 1、初讀:理解字意課件顯示《宿新市徐公店》全文內容,先請同學自由讀文,要注意讀準字音。學習徐:{課件突出“徐”,帶拼音}韻母是什麼?這個字和哪個字相似?{課件顯出辨字組詞:徐、除} 學習梳:{課件突出“梳”,帶拼音}要捲舌。這個字和哪個字相似?{課件顯出辨字組詞:梳、蔬;並顯出“梳”的書寫筆順}要注意這個字的第一筆的寫法。指名讀詩,要求:讀準、讀通、讀順、讀響亮。集體看着板書卡片讀準詩句,每出示一句就讀一句,然後貼出,黑板上顯示全詩內容。

2、再讀:理解詞義。 下面我們一起來理解詩意。你覺得要弄懂詩的意思首先要弄明白什麼? {課件顯示“資料庫”理解詞語}: 宿:住宿。新市:在湖南省,是個地名。 徐公店:即姓徐的開的店。公,是對年長人的尊稱。 籬落:籬笆。 梳梳:扎得不密,很稀疏。 徑:小路。 深:深遠。未成陰:沒有形成樹陰。 走:跑。 急:追。

3、讀查:瞭解背景 楊萬里,是南宋時的大詩人。 請同學們結合這些背景介紹的內容進行自學,在自讀中假如遇到弄不懂的可以和同桌討論。 {課件消去“資料庫”,只剩詩文}剛才,同學們結合資料庫通過自學你讀懂了詩中哪些意思?學生交流。

4、讀思:理解內容 下面我們進一步理解詩意,閃爍課件中課題,問:題目是什麼意思?那麼這首詩是寫發生在徐公店裏的事情嗎?是寫什麼內容呢?課件第一、二句閃爍,讀一讀,這兩句講什麼?讀了這兩行詩,你眼前彷彿出現什麼景象。課件顯出春末初夏圖,這給你怎樣的感受?這是一種怎樣的美?課件顯出 “靜”。課件第三、四句閃爍,讀一讀,這兩句詩講什麼?讀了這兩行詩,你眼前又出現怎樣的景象?課件顯出課文插圖{比上圖增添幾個活潑的孩童},如果説上面兩行詩寫出了自然的靜態美,那麼這兩行又寫出了什麼?課件顯示出“動”。

三、讀練昇華 1、組詞:通過剛才的練習,你對這首詩理解得怎樣了呢?下面老師考考你,課件顯示出“練習庫”第一題“組詞”,同學們觀察,這第一排字都是詩中的,把第二行字與第一行字比較一下,你發現什麼?也就是説這兩行字是屬於形近字,下面對這些形近字進行組詞。復位,學生在電腦上操作組詞。指名交流。 2、默詩:下面我們來看第二題,課件顯示第二題“默寫古詩”,要默寫古詩,首先得怎樣?請學生自由背誦,會背古詩就一定會默寫嗎?請同學們特別注意剛才對比組詞中的字,不要寫作,下面默寫吧。總復位,學生在電腦上默寫。交流。剛才在默寫過程中,你發現哪些字特容易寫錯? 3、寫詩意:自由面對剛才默寫的詩説説詩的意思。課件顯出第三題“寫出詩的意思”。總復位,下面請同學們將詩的意思輸進電腦,交流。通過學習,你知道大自然是怎樣的?出示板書卡片:大自然是美妙的。 4、朗讀練習: 只有讀會了詩才能讀好詩,指名讀,要求表達出理解的意思。帶着感情跟老師朗讀。師範讀一句,生跟讀。師相應將課件中詩問每一句按節律用“/”斷開,問:這樣讀起來有什麼好處?自由練讀,指名朗讀。打開“朗讀庫”顯示詩文和景色圖,欣賞配樂朗讀。打開“朗讀庫”中音樂,學生配樂朗讀。通過剛才的朗讀,你眼前彷彿出現什麼景色? 5、創新練習:打開課件“創新庫”春末初夏圖,面對這樣美妙的景色,古人楊萬里詩興大發寫了這樣流傳千古的詩{在圖上凸顯詩文},那麼面對這樣美麗的景緻,同學們,我們作為一個現代少年兒童你是不是也想吐一吐心聲呢?我們有自己的智慧,有學到的語文知識,就請你用這些和楊萬里比試比試吧,下面老師有幾個選擇題供你選擇,看看你準備寫什麼? 打開選擇題: 1]、看圖,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你看到的景色。 2]、讀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想,把它寫下來。 3]、看圖,你能作一首小詩嗎? 指名讀,你想寫什麼?總復位,學生在電腦上自選一個內容寫下來。 指名交流。評議。同學們,你們寫的這些內容都不錯,楊萬里是大詩人,我們也不愧是小詩人了。

四、總結      今天這堂課(指板書)同學們學會了讀詩讀會了詩,還朗讀好了詩,並且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試着寫詩,你們學得真好。讓我們一起將這首流傳千古的名篇牢記在心吧。配樂集體朗讀古詩。下課。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篇四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瞭解作者: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景的古詩?《詠柳》、《絕句》、《春曉》,這些古詩都從不同側面、角度向我們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有關描寫春景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2、介紹詩人: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寫的。他一生為官清廉,為奸相所害,被罷官閒居十五年。他的詩大量吸收民間語言,描述細膩,形象鮮明,平易自然。因為他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5、下面光看題目意思:

宿:過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裏過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時見到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二、小組自學,初讀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詞劃出討論,初步理解每句詩意。

2.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的美麗。

三、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指名讀,檢查讀的情況。

2.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一起討論、交流。

3.齊讀一、二句:

a.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麼特點?

籬落: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深:深遠

理解時“調”一下: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深向遠方。

板書:籬笆一徑

這句詩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遠望到的。緊接着作者收回視線,從遠望到近觀,又看到了什麼呢?

b.齊讀第二句,又抓住了什麼景物?

板書:樹頭

理解:樹頭:樹枝頭。未:沒有。陰:樹蔭

為什麼沒形成樹蔭?(因為葉子未長大)。理解時應“補”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這一點,可見這一天天氣怎樣?(麗日當空,地面上有斑駁的樹影,星星點點的光斑。)

c.同桌對説這兩句詩意——指句説——齊讀這兩句(多媒體出示畫面)

d.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描寫(板書)。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為活潑生動的圖畫,那就是後兩句所表達的。

多媒體出示後兩句畫面(齊讀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書:兒童黃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詩意:兒童奔跑着追逐黃色的蝴蝶,追到沒有?

b.女生讀第4句:

處:地方。尋:尋找。為什麼無處尋?

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c.兩句詩意連起來,指名説詩意

d.再看圖(後兩句動畫圖)這兩句寫兒童捕蝶的情景。“跑、尋”這叫動態描寫(板書),兒童奔跑、撲蝶……讀來使我們倍感親切、耳目一新。

e.自由讀全詩,體會詩人心情?

f.檢查:指名讀全詩,齊讀

板書:喜愛

【板書設計】

詩 宿新市徐公店

情 喜愛

畫:籬落、一徑、枝頭 (靜)

畫 追入

兒童黃蝶菜花 (動)

意 色:黃(綠)(黃)

【教材分析】

這首詩史作者在新市徐公店所見到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運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與人物融為一體,描繪了一幅動靜結合的畫面。

【學生分析】

學生以往學習詩句,已經學會如何讀詩,這對於對詩句的理解有很大地幫助。

【課型】新授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詩句

2.通過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讀、背誦這首詩

4.培養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方法】講授發、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後反思】

1、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2、藉助圖片理解文字,藉助文字想象畫面。

3、為充分感受這首詩的情趣,編寫小故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學習第1、7、8、9、11、12、13則選文,引導學生領會孔子與弟子和平相處的精神。2、學習和掌握加點的重點字彙:夫子矢之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領會孔子與弟子和平相處的精神,領會孔子對弟子的關愛之情。2、理解句式“予所否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會平等、友愛的師生之情,感受聖人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和掌握重點字彙:矢之 ……

難點:鑑賞9、13則選文

【教學時數】

二課時 課型:選修課專題

【教學方法】1、吟詠法,反覆誦讀;導讀法 2、啟發探究式

【課前準備】1、課前完成導學學案2、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使用一些內涵豐富、盔炙人口的成語,比如“欲速則不達”“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小不忍則亂大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道不同,不相為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可是,你是否知道這些成語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識到僅僅是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就足以説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們的生活中閃耀呢?

二、語段解讀:

(1)第一則:結合文章的內容,我們應該如何來對等自己的“無知”呢?

(2)第二則:根據文章的內容,説一説我們應該如何來看等自己的過錯呢?

(3)第三則:孔子在這一句話中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4)第四則:(第六則、第七則)

同學們在讀了“無慾速,無則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之後,聯繫自己的實際,能夠得到哪些啟示呢?

(5)第五則: 第八則:(第11、12、13則)

孔子善於從平常的事物和現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請同學們從文章中找出一到兩處,簡單談談自己的理解。

三、體悟探究:聯繫課後課後兩則材料,孔子提倡“誠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麼?談談孔子所説的“信”的原則。

四、課堂小結:孔子的智慧最終落實為一種行動着的生動的精神,貫穿在立身處世的各個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發端,漸漸至於偉大或神奇。它意味着遠方,又是邁向遠方的開始;意味着巔峯,又是攀向巔峯的起點。

【佈置作業】:完成學案中的〖知識鞏固部分

【板書設計】

補充材料: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下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清華校訓,兩句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地,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可以這樣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2、孔子路過一個叫蒲的地方,正好遇上公叔氏據蒲反叛衞國,蒲人扣留了孔子。弟子中有個叫公良孺的,自己帶了五輛車子跟隨孔子周遊各地。他這個人身材高大,有才德,且有勇力,對孔子説:“我從前跟隨老師周遊在匡地遇到危難,如今又在這裏遇到危難,這是命裏註定的吧。我和老師一再遭難,可搏鬥而死。”公良孺跟蒲人打得很激烈,蒲人害怕了,對孔子説:“如果你不到衞國去,我就放你們走。”孔子與他們訂立了盟約,這才放孔子他們從東門出去。孔子是到了衞國。子貢説:“盟約可以違背嗎?”孔子説:“在要挾下訂立的盟約,神是不會認可的。”

衞靈公聽説孔子到來,很高興,親自趕到郊外迎接。靈公問孔子説:“蒲這個地方可以討伐嗎?”孔子回答説:“可以。”靈公説:“我的大夫卻認為不可以討伐,因為現在的蒲是防禦晉,楚的屏障,用我們衞國的軍隊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説:“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衞國的決心,婦女有守衞西河這塊地方的願望。我所説要討伐的,只是四、五個領頭叛亂的人罷了。”衞靈公説:“很好。”但是沒有出兵去討伐的叛亂。

3、【原文】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1)矣?”子曰:“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2),硜硜(3)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4),何足算也?”

【註釋】 (1)士:士在周代貴族中位於最低層。此後,士成為古代社會知識分子的通稱。 (2)果:果斷、堅決。 (3)硜硜:音kēng,象聲詞,敲擊石頭的聲音。這裏引申為像石塊那樣堅硬。 (4)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狹小的人。

【譯文】 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説:“自己在做事時有知恥之心,出使外國各方,能夠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貢説:“請問次一等的呢?”孔子説:“宗族中的人稱讚他孝順父母,鄉黨們稱他尊敬兄長。”子貢又問:“請問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説:“説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堅持到底,不問是非地固執己見,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説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貢説:“現在的執政者,您看怎麼樣?”孔子説:“唉!這些器量狹小的人,哪裏能數得上呢?”

【評析】孔子觀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恥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夠擔負一定的國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順從兄長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於現在的當政者,他認為是器量狹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養的就是具有前兩種品德的“士” 。

【教學反思】

1、本專題要抓好背誦默寫。

2、第七則可以聯繫現實進行解讀: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對自己要求輕而對別人要求中,那些要求別人苛刻,而要求自己卻寬鬆,那些喜歡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的人,必然會招致諸多的怨尤,要改變這種情況,需從自己身上下工夫。

3、第九則要理清比喻的關係。

4、本專題的誠信觀點,要聯繫課後“思考與練習”中的兩則材料,讓學生探討明確孔子的誠信是在堅持道義的前提下,是在明辨是非的準則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