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教育敍事:鞋子的“黑洞”之旅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7W

我們班的圖書區位於教室午睡室的最裏處,比較安靜,孩子們很喜歡在裏面看書、表演等等。這天,幾個女孩兒正在遊戲,突然圖書區傳來了一陣哭聲,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天美的鞋子被凝凝不小心踢到了旁邊的牀底下。

幼兒教育敍事:鞋子的“黑洞”之旅

凝凝:“老師,陳天美的鞋子被我不小心踢到了牀底下,在很裏面,我拿不到了。”

天美邊哭邊説:“這裏面黑黑的,好像一個黑洞,我們不敢爬進去。”

【故事實錄一】 夠不着,怎麼辦?

凝凝:“老師,你幫我們拿一下吧!”

教師:“可是,這麼黑的黑洞,我也有點害怕,再説老師也爬不進去,該怎麼辦呢?”

樂樂先趴在地上,用手試了試,發現夠不到,接着他大喊一聲:“我知道了!”只見他跑向最近的建構區,拿了一塊建構區最長的積木來,趴着用積木往裏面夠。

“還是不行,積木太短了,鞋子還在裏面呢!”

“那還有沒有更長的工具呢?”我問到

小穎:“那我們去拿掃把吧!掃把很長的!”小田:“還可以拿拖把!”

孩子們拿來了自己選擇的工具,小穎先用掃把試了試,還是夠不到;小田拿着拖把趴在地上,順利的把鞋子給勾了出來。

“哇,成功啦!”響起了一片歡呼聲。我問:“小田,你是怎麼把鞋子拿出來的呀?”

“就是用這個拖把,用這個把鞋子勾出來的。”小田邊説邊指着拖把底部,原來是拖把的底部有個角,更方便把鞋子勾出來。

(用積木)(選擇更長的工具)(拖把的腳)

【行為解讀】

孩子們遇到了鞋子掉進黑洞裏的問題,來求助老師,我並沒有立刻幫助他,而是適時示弱,引導幼兒自己想辦法,到底可以通過什麼辦法將鞋子從黑洞(牀底)裏取出來呢?樂樂在伸手夠無果後立刻想出了用積木去夠鞋子的辦法,這説明樂樂是一個樂意思考,願意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孩子。他嘗試用積木撈鞋子後發現積木太短了,夠不到鞋子。而此時教師的提問“還有沒有更長的工具?”引發了孩子的思考,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想到了掃把、拖把等,並進行了嘗試,知道了拖把更長,而且更方便,成功取出了鞋子。

【故事實錄二】

自主遊戲遊戲結束後,我們一起回顧了鞋子的黑洞之旅,有孩子表示自己的鞋子有時候只有一隻了,有時候會找不到,也有孩子表示自己的鞋子也掉進去過。

為什麼鞋子會掉進去?

馨馨:因為我們的鞋子沒有排隊排好。

琪琪:因為我們玩的時候沒有好好玩,扔東西的時候會碰到鞋子,鞋子就掉進黑洞了。

怎麼做才可以讓鞋子不掉進去?

可可:看書的時候要好好看書,不能扔書,跑來跑去,這樣鞋子就不會踢進黑洞了。

樂樂:我們把黑洞補起來就好了!

馨馨:我家裏有一個鞋架的,我們也把鞋子放在鞋架裏,就不會掉進黑洞裏了。

孩子們紛紛説着自己的辦法……

(鞋架) (收納盒)

【行為解讀】

小班幼兒正處於常規建立的最佳時期,在分享環節通過有意思的黑洞讓幼兒自己發現“鞋子亂、找不到、掉進黑洞”是因為“在圖書區扔東西、跑”。找到了原因以後,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除了封住黑洞、做個鞋架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此支架引導了幼兒自己來發現和建立自己的遊戲、一日生活常規,即鞋子要排整齊、在圖書區不亂扔書本等物品。

【故事實錄三】

有了計劃,孩子們就開始行動了:

1. 做鞋架

球球:可是幼兒園沒有鞋架,怎麼辦啊?

美美:那我們可以用鞋盒裝,我爸爸的鞋子就是放在盒子裏,疊的高高的。於是孩子們就將收集來的小鞋盒一個個擺好放在了圖書區的墊子外面。約定好誰想要到閲讀區遊戲就要將鞋子放在盒子裏。

2. 封黑洞

大家一起討論着,樂樂認為可以用布把洞包上,美美提出用積木粘在牀邊上,岍岍提出用紙磚…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都一一進行了嘗試,操作後發現布太軟了,鞋子還是會踢進去;積木太硬了,睡覺的時候小朋友會受傷;塑料紙又小又軟,還不好固定;而紙磚不僅高度剛好,睡覺的小朋友不會碰到而受傷;並且不是很軟,鞋子也不會被踢進去。

於是他們就用雙面膠將紙磚粘在黑洞的洞口,一塊塊的排好,並用膠帶將紙磚外面也連住,終於,黑洞被補起來了!

(布) (積木)(紙磚)

【行為解讀】

馨馨提出家裏的鞋子是放在鞋架上的,這一生活經驗的提出讓美美進行了鏈接聯想,她想到了家中爸爸收納鞋子的方法並將方法分享給大家,這開啟了孩子們對鞋子收納方法這一生活經驗的拓展思考,鞋架地提出更是觸發了幼兒的思維,也可以用鞋盒來收納鞋子。

選擇封洞口材料的時候大家的想法很多,有布、積木、盒子等等,我並沒有直接告訴幼兒哪些材料合適哪些不合適,而是讓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了解了這些物品的軟硬、高矮、長短等特點,根據他們的特點選擇哪一個是最合適用來堵住黑洞的材料。

反思與感悟】

圖書區鞋子的擺放問題一直是一個讓我頭疼的事兒,即使我在區域門口鋪設了腳丫形狀地貼紙,小班的孩子們還是常常會將鞋子弄亂,這次陳天美的鞋子被踢到了牀底下,幼兒因拿不到鞋子來向我求助,我想,這不正是一次常規建立的最好契機嗎?作為教師,我及時抓住“鞋子掉進黑洞”這個問題,在整個活動的發展過程中,始終站在孩子的身後,抓住小班幼兒年齡特徵,一步一步助推和引導孩子去思考、實踐、分析,助推故事的發展,孩子們更是在這次與黑洞的探索中有了許多收穫。作為教師的我也通過這個故事,有了以下一些反思和感悟:

(一)有進有退——推波助瀾、以退為進

1.推——關鍵性“提問”助推活動發展

《指南》中指出教師應該支持幼兒自發的活動,鼓勵幼兒根據觀察或發現提出值得繼續探究的問題。而小班幼兒對於問題的探究往往停滯在表面,處於發現問題的初階段,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背後輕輕推一把,以關鍵性問題的方式去助推幼兒分析問題,尋找解決之道。例如在孩子們提出鞋子會掉進黑洞時提出關鍵問題“為什麼鞋子會掉進去”“怎麼做才可以讓鞋子不掉進去?”一個個關鍵問題支起了幼兒探究的框架,更是助推了課程後續的一系列發展。

2.退——關鍵性“後退”反促幼兒思考

當小班孩子遇到問題時,往往會選擇尋求老師的幫助,如果直接告訴幼兒如何做,便喪失許多孩子學習與發展的機會。作為教師,我們要適時的後退,適時的示弱。例如在孩子們找老師幫忙拿鞋子時教師表示自己也很害怕,所以才有了後續孩子們積極思考,尋找工具去夠鞋子的活動發展,這樣既給了孩子直面黑洞的勇氣,更是充分給予了幼兒思考的空間。

在孩子們收納鞋子時,教師沒有聽從孩子的話,直接拿來鞋架,而是在關鍵時刻選擇以退為進,“沒有鞋架,其他小朋友有辦法嗎?”將問題又轉移給了幼兒,促進了幼兒由鞋架去聯繫生活、鏈接經驗,將生活中爸爸獨特的收納鞋子的方法遷移到到遊戲的規則中來。

(二)且思且行——不斷思考、不斷行動

1.思——在逐步分析中拓展思維

有思考才有進步,教師的提問給予了幼兒思考的空間,鞋子掉進了黑洞裏後,孩子也通過自己的方法順利解決了問題。這樣就結束了嗎?這時候作為教師要進一步帶領孩子們進行思考,通過分析他們自己造成這些結果(鞋子掉進黑洞、少一隻、丟了、很亂)的原因是什麼?適時地提出“怎樣做鞋子才不會亂,不會掉進去?”幼兒再根據問題背後的問題,再次進行更全面的思考與分析,如果將鞋子排好隊、在區域內遵守規則進行看書、講故事等遊戲的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孩子們通過不斷地思考,不僅分析了鞋子掉進黑洞的原因,更是拓展思維,建立了一套圖書區的遊戲規則。

2.行——在多次嘗試中主動學習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唯有不斷的嘗試,不斷的行動才能有所獲得。鞋子掉進了黑洞裏,幼兒進行了多次嘗試,直接爬不行;尋求教師幫助不行;積木夠不行;最終用拖把勾,可以。在嘗試的過程中他們有過失敗,有過錯誤,但正是在一次次的嘗試中,孩子們發現了鞋子所處位置和需要工具的長度之間的關係,通過動手實操拿到鞋子,收穫了慢慢的成功感。

在“封住黑洞”片段中,孩子們先使用了布,發現太軟;積木太硬又長不安全;塑料紙又小又軟不利於固定;紙磚的軟硬度和長度合適,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感知不同物品軟硬、高矮、長短等特點,這些對物品特點的感知、動手操作的能力正是幼兒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的體現。

小小的一隻鞋子掉進牀底的事件,我們的老師和孩子在一個個問題驅動中不斷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孩子們的主動、專注、投入,讓我看到孩子在此過程中的學習與發展,更讓我感受到課程就在身邊的,只要我們用心去關注孩子,去捕捉好每一個課程的時機,我們就會和孩子經歷一個個有趣、有味、長能的課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