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背影》説課稿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4.75K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下午好,結合今天的這堂課,我説一下自己的思路。

《背影》説課稿

《背影》是統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也針對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我們教研組按照四個課段進行了《品讀名家散文,領會悠悠情思》的整體教學設計,今天這一堂課就是第一課段中的一部分,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悠悠情思。

新課標對現代文閲讀教學的要求中強調“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體會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內涵”等。這些要求是展開本課教學的依據。

首先談談教材,朱自清的《背影》是寫人記事散文的典範,它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表現父親對兒子的深切的愛和父子之間的深情,在禍不單行、陰雲籠罩的日子裏,父親看似不經意的愛顯得異乎尋常的感人。作者沒有平鋪直敍的記敍父子間的故事,而是集中表現父親的背影這一形象,切入點小而寓意深刻。文章的敍述和描寫都恰到好處,樸素的語言表達了真摯的情感。從人文內涵的角度來看,《背影》表現永恆的父子之情,感人至深。

結合本單元的學習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三個方面: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父子深情;2.通過比較閲讀,學習傳神的細節描寫;3. 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説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與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新課標也明確指出:“要貫徹啟發原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據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法:

以語言品味為主,採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通過體驗式教學,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文中的父子深情。

為解決本文重點,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針對教師對關鍵語句的提問,學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

九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在閲讀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

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指導學生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為了讓教法和學法充分運用,實現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我從以下五個方面着手:

(一) 以“一封來信”創設情境導入

展示父親給朱自清的來信,引導學生假設自己收到了兩年不見的父親寄來的這樣一封信,會有怎樣的感受,在創設的情境中,引出“背影”,讓學生帶着疑問走進文本。

(二)朗讀並賞析“一個背影”

這個環節中,主要運用體驗式學習的方式,讓孩子們把課桌當作月台,現場模仿“攀”“縮”“傾”等動作,在體驗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精妙,感受父親買橘爬月台的艱難,進而體會父親對兒子濃濃的愛。

(三)探究兒子的“一番轉變”

這一環節和上一環節緊緊相扣,通過對語言的品味賞析,理解父親的背影和父親的來信對兒子的影響,在一層層的品味中分析作者情感的變化。從起初“暗笑”父親,體會當時對父親的不理解,到看見父親的背影“淚很快留下來”,對父愛有所感動,接着引導學生把握“不相見”的內涵,藉助生活中的事例輔助體會,理解“不相見”的主動一方是兒子,進而結合背景資料解剖父子間內在微妙的情感,再到通過討論交流對文中兩個“自然”的品味,感受作者對父親的理解,最後讓學生感受父親的“不容易”不只在爬月台上,更在生活的艱難上,領會“背影”背後父親深沉的愛和不容易。

(四)體會“一段深情”

學生在上一環節的層層剖析中體會兒子對父親情感的轉變,感受父子之間關係的轉變,進一步體悟到父子之間互相關愛、相互理解的真情。縱使時間流逝,儘管家庭變故,哪怕偶爾爭吵,就算暫時分別……這些都統統不能阻斷父子之間的感情,讓學生感受到父子情深。

(五)“一封回信”寫下感悟

創設情境,讓學生帶着對父子之間深情的感悟,代替那時的朱自清給他的父親寫一封回信。

(六)生活中多“一份理解”

由本節課對父子情深的感悟,引導同學們聯想到自己的生活中那些深埋於他們內心的自己父母的背影,一起理解父母,感受世間最美的真情。

整體上來説,本節課教學緊貼文本,學習目標基本完成,在學生形成一定的情感積澱後,也增進與自己父母的溝通、交流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