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背影的課文賞析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W

背影的課文賞析精彩多篇

背影的課文賞析 篇一

全文共7段。

第1段只有一句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是樸素的敍述,但其中藴含着深切的思念之情。特別是“已”和“了”中包含着極其複雜的感情,是敍述,但有遺憾,更多的是思念。“最”字突出了背影對自己印象之深,自然引起下文對父親“背影”的回憶。

作者開篇點題,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調。

第2~6段是全文的主體,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第2、3段),交代這次父子離別時的家庭境況,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2段一開頭就交代了“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兩件不幸的事情。“禍不單行”指不幸的事情往往不止一件,接連而來。一個“也”字正突出了“禍不單行”的現實。徐州“滿院狼藉的東西”更增添了悲涼的氣氛。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這是第一次寫“我”流淚。這是為家庭的不幸而流淚,是悲哀的淚。父親在這樣的處境下,強抑悲苦,反過來勸慰兒子,更可見父親的體貼。

第3段開頭兩句只是淡淡的敍述,卻淋漓盡致地勾勒了家庭光景的慘淡。“很是慘淡”是關鍵詞語。最後一句交代行蹤。

這一層寫父子一同回家奔喪,從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為了交代事情的開端,和“背影”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其實不然,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家境衰敗,這個開頭為整篇作品設置了慘淡的環境,渲染了悲涼的氣氛,父親的“背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氣氛中出現的,這慘淡的環境、悲涼的氣氛,與父親對兒子的滿腔温情形成對照,更顯示出父愛的崇高。父親在這千難萬苦的逆境中為兒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別是順境中所做的不知要可貴多少倍。在這種特定背景、環境下的父親的“背影”便完全不同於隨處可遇的普通的背影,而是充滿感情、飽含深意的背影。

第二層(第4、5段),寫父親在送行時對“我”的悉心關照,為寫“背影”作鋪墊。

在南京的“遊逛”,一筆帶過。然後寫了三件事:

一是終於決定送“我”去浦口車站。本已“説定”不送,加之有“熟識”的茶房陪同前去,可後來終於還是送了,這就很好地表現了父親“不放心”的心理。為什麼這樣“不放心”呢?完全是因為對兒子深摯的愛。“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是從兒子方面着筆,一是説明對父親的愛還不能理解,二是從側面表現父親的愛。“不要緊,他們去不好”一句中更包含了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

二是和腳伕講價錢。“得向腳伕行些小費”的“得”念

děi,是必須、需要的意思。“講價錢”也是“不放心”的一種表現。“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是寫作本文時,理解了父親對自己的摯愛後的自責自嘲。

三是揀座位、鋪大衣和囑託茶房書包范文照應。“揀定”説明是經過多次比較後才定下的,可見其細心、認真。在辦喪事還須借錢的。慘淡光景下,“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就更為可貴。平平常常的詞語中洋溢着濃烈的愛。“我”的心理活動再次表現了“我”對父愛的不理解,側面表現父親的愛子心切。“真是太聰明瞭”是反語,和“真是聰明過分”意思相同,都是對父親臨行前的細心關照中所藴含的愛子之心不能理解的追悔,“真”表示強調。這裏用感歎句式再重複一下,不僅行文上有所變化,更增強了“我”對“那時”態度的不滿和追悔的色彩。

這一層寫父親送兒子上車站,用質樸的語言,通過一些具體而細微的事情表現父親無微不至的悉心關照。在敍述時,從父子兩方面着筆。父親在為謀事忙得不可開交之際,躊躇再三,還是非親自送兒子不可,兩個“忙着”,兩個“囑”等對行動、語言細針密線的描寫,突出了父親對兒子的體貼、關懷,真真切切地樹立了一個慈父的形象,為下文老態蹣跚地去買橘子作了鋪墊。兒子這一方面,此刻對父親的愛還不能理解,對父親的送行並不怎麼在意。父子在此時內心感情的差異,使得文章起伏有致,為下文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愛以後感情發生變化也作了鋪墊。

第三層(第6段),描寫父親艱難地穿鐵道、爬月台去買橘子的“背影”,抒發真摯的感情。

這一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課文開頭説的“最不能忘記”的“背影”就在這一段中。事情説來也很平常,不過是寫父親送行臨別前去買了幾隻橘子,給兒子在路上吃。但是寫得非常感人,文字卻又樸實無華。為什麼寫得這麼感人,值得好好揣摩。

父親已把“我”送上車,揀定座位,囑“我”小心,託付茶房,一切停當,而且“我”已催他走,可他還戀戀不捨,還要去為兒子買橘子,已使人感動。但買橘子的過程更令人感動。先烘托父親去買橘子的費事,一則“須跳下去又爬上去”,二則父親是一個胖子。接着寫父親的穿着,勾畫一個大體的外貌:“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這裏三次突出“布”字,呼應了前文所述的慘淡家境。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忘為兒子買橘子,又使人感動。再接着寫父親穿過鐵道的情況和爬上月台的“背影”。“蹣跚”是父親平地走路的樣子,可見他的肥胖體衰、步履艱難。平地走路尚且如此,過鐵道、爬月台的艱難就可想而知了。“下去”只寫了“慢慢探身下去”,一個“探”字就極其準確地寫出了下去的過程:先兩手撐地,把兩腳伸出月台邊,然後身子向外沿月台慢慢往下挪,直到腳踏到地。爬那邊月台的“背影”寫得比較詳細。“攀”是寫手的動作,顯示了對父親來説,月台的高、陡;“縮”是寫腳的動作,表現了父親的年老體衰、動作遲緩,不可能像年輕人那樣動作靈活,一撐即上;“向左微傾”是寫身子的動作,“向左微傾”有兩個原因,一是右手支撐比較有力,二是要把右腳跨上月台有困難,要藉助身子的傾斜。這裏連用“攀”“縮”“傾”三個動詞,細膩而又簡練地寫出了父親爬月台的整個動態過程,表現了父親爬上月台的艱難。如此艱難地去買,這就感人至深了。橘子買回來以後,父親“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撲撲衣上的泥土”補充了前面爬上月台的形象,“心裏很輕鬆似的”是“我”的眼光看出來的,把撲泥土的動作襯托得非常生動。這種輕鬆的心情正是一種愛心,道出了父親不肯讓“我”去,一定要自己去的道理:越是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心裏越是感到踏實滿足。為了照顧好兒子,什麼災禍、勞累,全都置之度外了。

這個背影寫得所以感人,還因為作者寫出了自己的感情。作者當時是20歲的人了,上文又幾次寫到對父親的行事不以為然的心理,而現在“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正因為這背影太感人了。這一筆特別富有感染力,當時作者想到的一定很多,但一概不寫,只用眼淚烘托這感人的背影。這是第二次寫“我”流淚,這是為父親的愛所感動而流淚,是感動的淚。這時兒子終於完全理解了父親對自己的愛。兒子感情的變化,顯示了“背影”感人的力量。再如寫“背影”時對父親的穿着、體態、動作都觀察得十分仔細,父親買橘子回來“我趕緊去攙他”,這都是因為動了感情,對父親的疼惜之情油然而生。

最後的告別主要用語言、動作描寫。“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是告別,惦念兒子旅途的平安;“回頭”是依依不捨;“進去吧,裏邊沒人”是細心的關照。話和動作都是很平常的,沒有什麼特別,但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因此容易引起聯想,增進人們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由此發現人世間平平常常而又最為珍貴的美好感情。

段末再提“背影”。因為對父親已有了深切的理解,這回的分別就感到特別的憐惜、悵惘、依戀。“再”字表現了對父親的眷戀。“我的眼淚又來了”,這是第三次寫“我”流淚。“又”照應上文。這是因父親“背影”的消逝而流淚,是惜別的淚。這一結尾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

從買橘子到分別的整個過程寫得都很具體,但取材的詳略上又有所取捨。因為是寫“背影”,所以去買寫得比較詳細,回頭寫得比較簡略;去買時又因為下去“尚不大難”,所以寫得比較簡略,而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所以爬月台又寫得比較詳細。回頭時的爬月台一則不是“背影”,二則有我“攙”,沒有去時那麼吃力,就從略了。這樣處理材料,更突出了“背影”的感人力量,也避免了行文的重複,使文章更為精練。

通過一件細小的事情,捕捉到生活中最美的形象,寫出自己對父愛的突然感悟,從而引發讀者更深地感受生活,增進一種普遍需要的“良知”,正是這一段文字令人感動的原因。

第7段是對“背影”描寫的深化。

“近幾年來”再次轉入對家庭境況的回憶,接着自然地進入對父親一生的回憶,字裏行間充滿淡淡的哀愁。家境的衰落並非是父親的無能,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而是當時社會衰敗、民不聊生,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生活境遇每況愈下的一個縮影。從父親的老境中可以想見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千百萬知識分子困頓的身影。然後寫父親老年性格的變化。這裏有兩個“觸”,“觸目傷懷”的“觸”是接觸的意思,“觸他之怒”的“觸”是引起的意思。如果深究一下父親的性格為什麼會變得這樣呢?這是家境和社會狀況日益惡化在父親身上的反映,這裏所要説明的並非是父愛的減退,而是表現生活對父親的壓力和磨難。這裏所寫的對父親的理解,比“我”在浦口車站時的感觸又深化了一層。

行文至此,作者用“但”字一轉,寫父親的心情由鬱悶怒怨到“終於忘卻”,“只是惦記着我,惦記着我的兒子”,這並非是父親的心境已經變好,“只是”一詞就深刻地表明,父親對前途、對社會已經絕望,只好把最後的希望寄託在兒子和孫子身上的無可奈何的心情。這一句在前文的基礎上揭示了父親更深沉的痛苦和無望,與開頭“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的情緒形成強烈的對照。再寫接讀父親的來信。父親來信中的這句話是作者寫作本文的觸發點。“我身體平安”是怕兒子不放心的安慰的話,“大去之期不遠”才是真實的情況。按照常理,“膀子疼痛”與“大去”之間相去甚遠,但父親由膀子疼痛就想到了死,這是老境頹唐的表現,是對生活絕望的反映。“我”由父親的這句話,想起了父親坎坷的一生,想起了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不由得百感交集,寫下了這篇《背影》。

讀至此處,“我”的淚光中又再現出父親的背影。這是第四次寫“我”流淚,這是因為疼惜父親而流淚,是傷心的淚。這也是第四次寫到“背影”,不僅迴應標題和前文,使文章結構嚴密,也從兒子疼惜父親的角度反襯出父愛的力量,進一步深化了主題。最後直接抒發對父親的懷念之情,餘音裊裊,情思綿綿。一個“再”字藴含了無限的情意。

背影的課文賞析 篇二

《背影》寫於1925年10月,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抒情散文。文章寫的是1917年冬,因祖母去世作者從北京至徐州,和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辦完後,父親去南京謀事,作者返北京上學,父親同行一段路以後,不得不在浦口車站分手時的情景。

《背影》的題材極其平常,表達的感情卻極為真摯深沉。它通過描繪父親為給兒子送行時無微不至的父愛,抒發了拳拳思親的感情,同時也真實地反映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一般人們的困苦生活境遇以及淒涼灰暗的社會世態。

《背影》篇幅短小,卻具有經久不衰、叩動人心的藝術魅力。首先它構思巧妙有新意,佈局凝鍊更精美。作者把描寫的焦點凝聚在一個極普通又典型的細節--父親的“背影”上。作品開門見山地寫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文章全篇寫提真切感人的父子之情,開頭卻只説忘不了他的“背影”。這是用詩的具象方法來構思並點題的。但是點題的,作者也沒有扣住背影寫下去,而是由遠及近地、層次有序地描述了祖母的喪事,父親的虧空,並再三強調父親對遠行兒子的慈愛温情。在這簡潔的敍述中,籠上了一層濃郁的悲切氣氛,這為下文重點描寫父子離別情景作了鋪墊,十分自然地為主題的展現起了過渡作用。作品在着力刻畫背影時,避免平均着墨,儘量做到濃淡相宜,虛實結合。如作品中除開頭以背影點題外,又三次提到背景。第二次是為給兒子買橘子父親過鐵道,作品飽含深情,用筆較重,具體細膩地勾畫了父親的背景,實中有虛。第三次是寫離開車站時,父親一剎那的背影,只虛帶一句:“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這淡淡的一筆,將父子不忍分離的悲酸悵惘都活畫了出來,是對前面描寫的有力補充,這裏虛中又有實。第四次則是結尾,作者引用父親來信中的話説明父親晚年心境的淒涼,彷彿又一次見到父親的背影,這完全是記憶中的背影,是多年後由強烈的思念而產生的景象,是幻覺,也是實情,它把全篇情感升發到不可逾越的高峯,並與開頭呼應。可見作者非常重視剪裁藝術,緊扣前影這一中心來提煉素材,精心構思,佈局詳略得當,虛寫實寫結合,緊湊而和諧地表現了豐富的思想內容。

其次,作者以簡潔有力的文筆,透過背影描寫,由表及裏地展示了父親複雜的內心世界。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特寫境頭,作者沒有靜止地描繪父親的背影,而是通過白描的手法,層次分明地先描摹他的形態:身體肥胖、穿着臃腫、步履蹣跚,這簡樸的形體素描,不僅給背影提供了實感,而且寫出了父親老態、憨厚。接着作者深情地寫出了父親的一系列動作,字裏行間充溢着父親對兒子的慈愛。父親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探身下去”,“穿過鐵道”,“爬上月台”,“兩手攀着”,“兩腳向上縮”,“身子向左傾”……父親艱難的舉動,肥胖的背影打動了兒子的心,使他禁不住落下淚來。這裏背影的描寫,把父親對兒子的一腔愛憐之情以及兒子的心理變化和盤托出。

第三,抒情和敍事有機結合。《背影》是一篇至情文章,是作者在讀了父親的來信後,“淚如泉湧”,感情十分衝動的情況下寫成的,作者的感情和父親的背影完全融在一起了。對於父親的深切眷念,作品在追敍之中巧妙地以自己悔恨的情緒加以反襯,這樣使思念之情格外深沉。

第四,《背影》的語言,追求用詞的樸實和口語化,文字簡約素淡,體現了朱自清散文自然、樸素、雋秀的風格。全篇用字惜墨如金,話短情深,父親的話雖然只有六句,卻有力地表達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