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6.42K

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篇一

董亞君,2015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國小語文青年教師,先後任職於濟南市高新區鳳凰路學校,濟南市北坦國小。曾獲得濟南市高新區鳳凰路學校教師演講比賽一等獎,校優秀班主任等榮譽。愛語文,愛閲讀,堅信教育的本質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學為主體 細讀品味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難歷程,讚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這是一首七律詩,全詩共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首聯以直白的詞彙、豪邁的語勢,高屋建瓴,總領全詩,高度概括出紅軍在長征中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它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革命浪漫主義風格,成為全篇的綱領。"不怕"兩字,回答響亮,下筆千鈞,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面對長征過程中的千難萬險,全無懼色,頂天立地。"等閒"兩字則將困難輕輕一瞥,加深了對"不怕"的表述,表現出紅軍藐視困難、從容不迫的自豪感。"萬水千山"以靜寫動,以艱難險阻為主體,展現了一幅濃縮紅軍長征壯闊歷程的總覽圖。

【學習目標】

1、正確拼讀本課詞語,會寫"崖、岷、丸"三個生字,藉助相關的資料理解詩句意思,背誦全詩。

2、通過反覆誦讀,理解詩意,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領會對比、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對錶達情感的作用和效果。

3、通過對詩句的理解,感受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後無比喜悦的心情,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的高昂氣概。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理解本文中生字、詞的含義及關鍵詞飽含的感情。

2、體會偉人的胸懷,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課題

1、同學們,課前我們閲讀了單元導語,本單元的主題是走進毛澤東。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25課《七律-長征》,去感受毛澤東偉人的風采和情懷。

請大家齊讀課題。中間的這個小點叫做間隔號,讀的時候也要稍作停頓,來,請大家再讀一遍!

2、這是我們在國小階段第一次接觸七律這種格律詩,誰來介紹一下你對七律的瞭解?(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全詩共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毛澤東寫的這首長征就是按照七律的格式來寫的,全詩共8行4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這是一個知識點,請大家在書上做上標註。

二、預習展示  初學交流

1、七律的格式大家都瞭解了,那本課的生詞你會讀嗎?

①誰來領讀

②讀的真準確,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解釋重點詞義:逶迤、磅礴、雲崖

三、初讀全詩  整體感知

1、好,生詞大家掌握了。接下來,讓我們到詩中去感受詩歌的魅力,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好節奏。

2、誰來給大家展示一下,請你來!

你讀的很通順,節奏掌握的也很準確,讀詩呀,講究平長仄短,停而不斷,聽我來讀首聯(師範讀),誰來像老師這樣讀讀全詩。

3、這樣一讀,我們就體會到了七律詩的韻味,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

4、那接下來,請同學們思考,在這首詩中,哪一句概括了全詩的主要內容?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等閒"什麼意思?那這句詩的意思是?(生説)

請大家再看首聯,詩中有兩個字寫出了長征的真實情況,是什麼(遠、難),讀讀首聯,有多遠?(萬水千山)這是一個虛詞,他指的是紅軍長征中翻過一座座山,跨過一條條河,我們再看看137頁的資料袋,它詳細地介紹了"萬水千山"(出示路線圖)

5、二萬五千裏,如果把這條路線拉直,那就相當於跨越了半個地球呀!所以長征,我們用詩中的三個字概括真是"遠征難"(板書:遠征難)。

6、那紅軍是如何看待這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呢?"只等閒"(板書:只等閒)。

把跨越萬水千山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等閒小事,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呀?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怕困難)

讓我們一起讀出這種不怕困難的勇氣,(齊讀首聯)

四、小組交流  精讀文本

縱觀全詩,你還從哪些詩句中看出紅軍把艱難險阻當做平平常常的事?

1、學生交流頷聯,並説説詩意

點撥:這個同學很會學習,通過結合註釋的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出示五嶺的圖片)大家看這就是五嶺羣山,它縱橫四省,綿延千里,用詩中的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逶迤)。如果讓你跨越這樣的五嶺,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預設:可能會肚子餓、路不好走、有敵人的圍追堵截……)

師:可在紅軍眼裏這連綿起伏的五嶺卻是細小的波浪。

師:(出示烏蒙山的圖片)這是烏蒙山,它海拔3000米以上,比兩個泰山加起來還要高,而且懸崖峭壁,山勢險峻,用詩中的一個詞説那就是(磅礴),可在紅軍眼裏這高大磅礴的烏蒙山卻是(腳下的小泥球)。

那頷聯這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呢?(預設:比喻、對比)

師:還有一種修辭手法,那就是誇張。誇張可誇大,比如燕山雪花大如席。也可誇小,把五嶺誇小成細浪……這一句巧妙運用了比喻、誇張的修辭來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這也正是毛澤東詩詞的藝術魅力。

讓我們男女生合作讀一下這一句,(男藍女紅)。

通過讀,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不怕困難)讓我們一起再來讀(齊讀頷聯)

2、學生交流頸聯,並説説詩義

①師:剛才這個同學的表述中有一個地方不太準確,誰聽出來了?(靈活處理)暖不僅僅是天氣暖,寒也不僅僅是鐵索寒冷,那這一暖一寒究竟意指的'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巧渡金沙江"這一段資料,(出示課件:1935年5月,金沙江沿岸懸崖峭壁,敵人重兵把守並揚言:一隻鳥也休想飛過!我軍巧施妙計,利用7只小船和37名船工,神不知鬼不覺地活捉敵兵,不費一槍一彈,不損一兵一卒,就奪取了敵軍陣地。)

②如果你是其中一員,回想我軍不費一槍一炮巧渡金沙江時,你心情如何?(激動 喜悦)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暖。讓我們一起讀出內心的感受來。(齊讀:金沙水拍雲崖暖)

③大家看,結合背景資料能幫助我們把詩讀懂、讀透。下面,我們看一段視頻,插入微視頻:(紅軍過瀘定橋的時候年,當時的敵人為了阻止紅軍前進,抽去了橋上所有的木板,只剩下13根鐵索,這些鐵索長103米,高30多米,更為驚險的是,紅軍的頭頂上有敵人的槍林彈雨,腳下還有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所以過大渡河這一段路程,我們經常用"飛奪瀘定橋"來形容當時驚心動魄的場景。)

你能從中理解"寒"字所藴含的情感了嗎?

④是呀!這是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寫成的一句詩呀(生讀這半句)這也是毛主席緬懷戰友的一句詩呀(生②讀這半句)

兩場戰役、兩種心情,一暖一寒,兩種感歎,讓我們再來齊讀頸聯。

3、交流尾聯。抓關鍵詞、談體會。

補充:過雪山的故事:長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提到雪山,幾乎每一位經歷過長征的人,都用了一個"苦"字。92歲的張紹全至今記得很清楚,"來自南方的紅軍戰士身着破爛的單衣,佈滿血泡的腳上纏着幹樹皮……""實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擠在一起。繼續行軍時,總有一些戰友凍得再也不能起來。

師: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戰士們傷的傷,死的死,翻越這樣的雪山喜從何來呀!(提問)

師:翻越了岷山,長征的勝利就近在眼前,指日可待了。紅軍戰士們歷經無數艱難坎坷,槍林彈雨,終於看到成功的曙光了。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如何?

②此處"更喜"這個詞更讓我們體會到紅軍什麼樣的精神?積極樂觀(板書)

③是啊,看見了雪山,就如同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就如同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於是堅強的信念,堅定的決心全都化為一句話:齊讀尾聯。

五、學以致用 感悟精神

1、面對千難萬險,紅軍的回答是"只等閒",他們的表情是"盡開顏"。由此同學們想想,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又該怎麼辦?(請2-3位學生回答)

2、一首詩、一段歷史,負載着長征路上的千難萬險,包含着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學習長征,不僅僅是在回顧一段歷史,更要銘記長征精神給予我們的力量和啟迪!今天就讓我們懷着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再次感受一下毛澤東詩歌的魅力吧。齊讀全詩。

3、作為詩人,毛澤東一生寫過100多首詩,在詩中看不到"小橋流水"、"鶯歌燕舞";看不到愁思哀緒,看到的是"氣壯山河"、"豪邁情懷",看到的是浩然磅礴之氣。(出示:《清平樂。六盤山》)這是在長征翻過最後一座山寫下的《清平樂。六盤山》,請大家齊讀一下。課後請大家積極搜索毛澤東的詩詞。口語交際課中,我們將進行毛澤東詩詞朗誦活動。

板書:        25 七律  長征

25 七律  長征

長征難  五嶺 細浪     不怕困難

烏蒙 泥丸

金沙 暖

大渡 寒

只等閒               積極樂觀

《七律·長征》教案學案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全詩。

2、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士們對待困難的態度,領會全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

教學用具:長征路線圖;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錄象

一、導入,簡介作者,瞭解七律。

1出示毛澤東圖片:他是誰?有關他你知道些什麼?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毛澤東寫的一首詩——《七律 長征》。生讀課題。

3 知道什麼叫“七律”嗎?打開書,數一數總共有幾行?每行幾個字?(七律是古詩的一種體裁,每一首詩是8行,每一行字是7個。偶句押韻。“長征”是這一首詩要寫的內容,所以中間有一個間隔號,要注意停頓。)

4 咱們再來讀一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讀準讀通。

1、請同學們先自由地讀一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課文中有哪些生字新詞?先咱們來讀讀。(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3、個別讀,齊讀。

4、檢查個別讀詩。

5、七律是一首詩,要想讀得更好,咱們得注意讀出韻味,讀出節奏來。(七律的節奏一般是二二三。)

6、自由讀,指名個別讀,齊讀。

三  交流主要內容。

現在你讀懂了詩歌的大概意思了嗎?誰能説説。

四  深入探究,感悟體會

(一)體會“長”

1詩歌的大概意思你們明白了,現在同學們再到詩中找找,紅軍在這條漫漫的長征路上走過哪些地方?用筆把這些地名劃出來。

2 出示“五嶺 烏蒙 金沙 大渡 岷山”,有這麼多的地方,咱們一起來讀讀。

(五嶺 烏蒙 岷山是山名,金沙 大渡是水名 )

3 紅軍長征途中,僅僅只走過這三座山,兩道水嗎?你從那句詩看出他們走過許許多多的山山水水?(出示第一句詩,生讀,板書:千山萬水)

4 你們看這就是當年紅軍走過的那條長征路。出示線路圖。(師述:紅軍長征的原因、時間、出發點、沿途經過的地方、結束時間。)

5 是啊,紅軍戰士從江西瑞金出發,一直走,走過了這麼多地方。這裏有段文字簡要介紹了紅軍長征的歷程。(出示長征簡介。學生讀。)

6 咱們特別來留意一下這段話中的這幾個數據:在短短一年時間裏,紅軍穿過了——11個省,翻過了——12座大山,跨過了——24條長河,行程——二萬五千裏。

7 這條行程兩萬五千裏的長征路途,如果把它拉直了,那就是跨了半個地球啊。現在再來讀一讀課題,你會怎麼讀?

(二)、體會“徵”

1 看着地圖,讀着毛澤東的詩,我們感受了這條長征路的“漫長”。但是,作為紅軍的領路人,作為人民的領袖,毛澤東僅僅是在向我們介紹長征路的“漫長”嗎?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想想你還有什麼新的體會和發現?

2 生自由讀全詩。讀後討論。(體會到了紅軍的不怕難)

3 感受紅軍一路的艱辛。

紅軍先後遇到了那些困難?

1)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這一句你從哪個詞體會到了紅軍翻山越嶺的艱辛?他們遇到了怎樣的艱辛?(簡介五嶺、烏蒙)在紅軍眼裏,在詩人眼裏,那逶迤640公里的五嶺只不過是什麼?那氣勢磅礴的烏蒙在紅軍眼裏不過是什麼?你再讀讀這句你還能從中體會到什麼?(體會紅軍的大無畏精神)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這種精神嗎?

個別讀,齊讀。

作者是通過什麼表達方式讓我們感受到紅軍的這種大無畏精神的?(誇張)

山再高,路再險也無法阻擋紅軍前進的步伐,然而困難卻接踵而至……

2)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你從哪個詞體會到了紅軍渡江過河的艱辛?(出示金沙江圖)

誰知道紅軍過金沙江的故事?“暖”讓你體會到了什麼?

關於大渡河你又知道些什麼?(補充圖片資料、)

想看看當年那場令人驚心動魄的戰爭嗎?(播放影片)

你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這場戰爭打得異常艱辛,紅軍傷亡慘重。)

你體會到“寒”的意思了嗎?

這一寒一暖讓我們感受了紅軍巧度金沙江的大快人心,體會到了飛奪瀘定橋的心驚膽寒。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裏去讀一讀。

3)更喜岷山千里雪,千軍過後盡開顏。

“千里雪”讓你想到了什麼?(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關於雪山你知道些什麼?

連鳥兒都飛不過去的茫茫雪山,紅軍卻——,他們的心情——,你從哪裏體會到了?

是啊,翻過了這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大雪山,紅軍勝利在望,戰士們怎能不歡欣鼓舞呢?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去分享這種喜悦,這種勝利吧!生讀。

4)紅軍在歷時一年的行軍路上發生了許多故事,你還知道哪些?

(老師補充:回想1934年10月,毛澤東率領八萬六千紅軍,踏上了漫漫的長征路。滔滔湘江見證了他們血戰湘江的血雨腥風,悠悠赤水演繹了他們四度赤水的壯烈神奇,冷冷鐵索感受了他們飛奪瀘定橋的驚心動魄,皚皚雪山鐫刻着他們頑強攀登的斑斑足跡,莽莽草地目睹了他們彈盡糧絕時的艱辛生活……終於,在1935年10月紅軍走完了二萬五千裏行軍路,勝利到達了目的地——陝北!)

5)此時此刻,你想説什麼?

4、現在讓我們再來讀讀課題,此刻你讀懂了這個“徵”字嗎?帶着你的理解再讀課題。

五、情感朗讀,昇華感情

如此艱辛的旅途,如此重重的困難,是什麼讓他們的腳步如此堅定?是什麼讓他們擁有與天鬥,與地鬥,與敵人斗的決心?(板書:英勇頑強樂觀主義)是啊,就是這種英勇頑強的樂觀主義精神讓戰士們征服了逶迤的五嶺,征服了磅礴的烏蒙,征服了驚濤拍岸的金沙江,征服了驚心動魄的大渡河,征服了茫茫白雪的岷山,譜寫了一曲氣貫長虹的英雄凱歌!學生再讀全詩。

六  拓展

讀者這首詩,咱們從“不怕”體會到了毛澤東豪邁的偉人風度,從“騰細浪”“走泥丸”感受到了他浪漫的詩人氣質,從“一暖一寒”領會到了偉人也有喜悦,也有痛心,這就是毛澤東的凡人情懷。在漫漫的長征路上,毛澤東就是帶着他的這份偉人風采、詩人氣質和凡人情懷,寫下一首又一首詩篇。接下來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首毛澤東寫的詞《清平樂六盤山》,這是紅軍登上了岷山之後的最後一座山峯時毛澤東寫的。大家試着讀讀。

《清平樂·六盤山》

1935年10月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峯,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你從哪裏感受到了詩人的風格?

課後大家還可以再去欣賞欣賞毛澤東的其他詩詞。

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詩句,瞭解中國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

2.體會紅軍戰士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及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能力目標:

1、能借助有關圖書資料尋找有關長征的史實資料。

2、能借助校園網絡上有關長征的網絡資源瞭解長征時發生在紅軍中的感人的故事。能借助參考資料理解七律詩《長征》,並且能通過查找資料瞭解毛澤東寫的另外的詩詞,語言積累。

3、能理解詩中所要頌揚的紅軍不怕遠征難精神,並且能用自己的話語來談談從詩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

4、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通過朗讀體會紅軍長征的艱險,紅軍面對困難的大無畏精神和英雄豪邁的氣概。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者特徵分析主要是根據教師平時對學生的瞭解和課前的談話及調查而做出的。

·學生是麗苑國小五年級一班的學生。

·學生的渴求之知識,不滿足於課文已有的內容。

·學生有着很強的學習熱情,通過引導學生課外詩詞拓展,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三、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全詩。

四、教學難點

透過詩句領會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影音朗讀教學課件、長征主題歌、

自制幻燈片、課前查找的資料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a)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記得我們學過哪些關於紅軍長征的課文?”

(《倔強的小紅軍》、《豐碑》、《飛奪瀘定橋》、《金色的魚鈎》)

“你們能否具體説出這些課文描述的內容發生在長征的什麼時候”?

(《倔強的小紅軍》過草地、《豐碑》翻雪山、《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金色的魚鈎》過草地)

b)師語激情導入:

“是啊!茫茫的草地吞噬了多少紅軍戰士的生命,皚皚白雪讓多少戰士化成了座座晶瑩的豐碑,滔滔的江水淹沒了多少熱血兒女的身軀,然而我們的鋼鐵戰士懷着那份對革命堅定的信念,完成了驚人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勝利到達陝北,創造了前無古人的奇蹟。他們翻山越嶺,涉河渡江歷經十一個省,歷時一年,在腥風血雨中譜寫了驚天動地的史詩,奏響了一曲氣貫長虹的英雄讚歌。就在這勝利之時,親自率軍的毛澤東回顧長征的一幕幕情景,不禁心潮澎湃,他飽蘸熱情寫下了《長征》這首壯麗的詩篇,今天讓我們來學習這首詩來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c)板書課題:長征

d)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一、利用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採用了“意境導讀”的方法開頭

1、播影音課件,引情入境

師:讓我們看畫面,聽朗讀,共同踏入長征途。

2、播課件,重在聽讀

師:剛才同學們被生動的畫面吸引,讓我們再來看一遍,仔細聽聽播音員如何朗讀的。

3、生自由練讀

幻燈片出示飛奪瀘定橋為背景的全詩,為學生提供了直觀練讀的平台

4、指名讀詩

思考:全詩圍繞哪一句來寫的,用筆畫下來。

5、評讀

方式:先自評再同學評議

彙報:全詩圍繞哪一句來寫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二、引領體會(詩的第一句)

幻燈片出示句子: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電教手段的運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件出示詩句,實現高效反饋。激學生投入到教學情境之中。

1、指名讀句子

2、質疑:①你能説出詩中哪個次説明紅軍翻過的山多,涉過的水多嗎?

(萬水千山)

②這歷史上從未有過二萬五千里長徵,紅軍越過千山萬水,歷盡坎坷磨難,毛澤東在詩中用哪一個字對此歷程進行了高度概括?(難)

③僅僅是萬水千山的阻隔嗎?結合課前查找的資料説説你知道的長征的困難。(每天都有敵人的圍追堵截,敵機在天空不停的轟炸,戰士們飢寒交迫,彈盡糧絕……)

3、結合課外查找資料,互相交流。

④面對千山萬水的阻隔,面對艱難的險阻,我們的紅軍戰士怕不怕?

⑤你從詩中那依據具體感受到了紅軍的不怕?讀一讀(萬水千山只等閒)

4、讀中感悟:

①讀一讀,説説你體會到這句的意思。

②談一談,你感受到了什麼?

③想一想,應該如何讀,才能讀出這種感受?

④指名讀,齊讀詩句。

過渡: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的山,淌過了一條又一條的河,可謂山重水複,然而毛澤東在詩中高度凝鍊的選取了哪些山,哪些水作為長征途中千山萬水的代表來具體寫出的紅軍遠征遇到的困難?(五嶺、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橋、岷山)

5、本文選取五嶺、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橋、岷山作為千山萬水的代表具體寫出紅軍遇到的“難”這些描述在課文的哪幾句?(二三四句)

三、小組合作學習。(詩的二、三句)

1、幻燈片出示學習內容和學習提示。

課件方便快捷直觀的出示了學習內容和學習提示

學習內容:

★通過學習你能談談紅軍如何不怕遠征難的,你是從哪體會出來的,談談你體會到的思想感情。

學習提示:

★找出紅軍遇到哪些困難。

★紅軍是怎樣看待這些困難的。

★有感情的讀讀,讀中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想想由此你體會到紅軍具有什麼樣的精神。

2、指名讀學習內容及提示:

明確學習內容,師引領學生根據學習提示進行深入學習

3、引導學法:

師:“學習之前老師想知道你們想如何開展學習的?”

(四步學習法:讀、想、畫、議)

“你們能談談你想運用什麼樣的學習方法來讀書?”

(抓重點詞句、理解詩意、關注寫法、結合課外資料體會)

4、教師鼓勵:

“條理清晰,真是會學習的孩子!運用你選擇的學習方法開始學習吧!”

5、學習交流,教師指導

6、彙報:

①學生朗讀:喜歡哪句就讀哪句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

②談談紅軍如何不怕遠征難的,你是從哪體會出來的,談談你體會到的思想感情。

為什麼要這樣讀?

③彙報過程中教師相機點撥

句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課件出示配圖詩句,通過畫面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感受到五嶺和烏蒙山的的險要。

A教師引導結合自己學法進行彙報

理解詩意、關注寫法

(生:高低起伏彎彎曲曲綿延不斷的山嶺在紅軍眼裏就像跳動的細小浪花,烏蒙山氣勢雄偉,崇山峻嶺在戰士的眼裏也不過是腳下滾動的小泥丸。毛澤東用一組生動的誇張形象的寫出了戰士的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不怕困難的樂觀主義精神,)

抓重點詞

(生:抓住逶迤,磅礴,説明山之險氣勢之大;細浪,泥丸這幾個詞是説小小浪花,小小泥丸。由此抓住這幾個重點詞看出戰士的大無畏精神,樂觀精神)

結合課外資料

(生:“五嶺”,是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烏蒙”即烏蒙山,在雲南、貴州兩省間通過查資料,我深深體會到長征之路艱險,感悟到紅軍不怕困難的精神)

B如何朗讀,讀出你體會到的思想感情?

(生:慷慨激昂、高亢有力……)

C指導朗讀

句二: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課件出示配畫詩句,吸引學生從背景的圖片,回憶起飛奪瀘定橋的慷慨悲壯。

A教師引導結合自己學法進行彙報

理解詩意

(生:金沙江兩岸都是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瀘定橋的鐵索高高懸掛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給人以寒氣逼人的感覺。巧渡金沙江之的喜悦心情,飛奪瀘定橋時的驚險悲壯場面體會到戰士的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

抓重點詞

(生:“暖”與“寒”兩個字,既寫了勝利的喜悦又寫了驚險悲壯的

戰鬥場面,體現出紅軍不怕流血犧牲,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

(生:從“寒”字體會到三方面的含義,一瀘定橋鐵索高高懸掛,

鐵鏈構成,鐵鏈寒光閃閃;二瀘定橋高高懸掛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讓人看了心驚膽寒;三多少戰士犧牲讓我們心中充滿寒意寫出對戰士的深深緬懷之情。)

課外資料

(生:通過查找資料瞭解巧渡金沙江是在雲南那時正是五月初温暖的天氣,我軍戰士聲東擊西的辦法,擾亂敵人視線,同時又順利地俘獲了敵人偵察用的兩隻船。結果我軍不費一槍一彈,捉到俘虜六十多個,奪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紅軍所有大隊人馬,全部勝利渡過金沙江,跳出了幾十萬敵人的包圍圈,取得勝利。寫出了紅軍巧渡金沙江後的熱烈情緒及勝利的喜悦給人以暖的感覺。)

B如何朗讀,指導朗讀

前半句——讀出勝利後的喜悦之情

後半句——讀出悲壯激昂的情感。

C讀中品味

過渡:經過艱難險阻之後,紅軍迎來的是(勝利)。好!勝利的喜悦讓我們共同分享,請同學們做小老師,認真讀讀詩句,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提問。

四、角色扮演,質疑自學(詩的第四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課件出示詩句形象的畫面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紅軍長征勝利之後的無比喜悦的心情,有利於打開學生思維。

1、自主質疑,讀書設計提問。

2、角色摹擬,推薦生為師,展開學習。

3、師生共同評價

4、齊讀全詩

師結: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就是一首久唱不衰的歌,讓這首曾經讓我們的父輩、祖輩位之滿腔豪情,熱血沸騰的長征之歌帶我們領略長征的驚險悲壯,去感受紛飛的戰火,去呼吸那瀰漫的硝煙,去追尋先輩的足跡。

五、播放歌曲《長征》VCD激發情感。

創設情境,長征歌曲聲中結束全詩,加強了師生情感上的共鳴。增強感染效果同時,通過運用電教手段,拉進了學生與戰爭場面的時空距離,更加激發學生對紅軍的敬仰之情,使學生的思想感情得以昇華。為學生較深入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讓激情與感悟齊飛,對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起到得很好的輔助作用。

過渡:壯麗的詩篇再現了光輝的歷史,讓我們滿懷豪情地背一背課前閲讀的毛主席詩詞,再度掀開這一頁頁歷史的畫卷。

六、活動實踐,背誦賽讀,語言積累。

學生激情背誦,背誦毛主席的詩歌,拓展閲讀,課外延伸。

七、作業超市。

1、讀讀長征的故事

2、看看有關長征的影視作品。

3、唱唱讚頌長征的歌曲

4、寫寫讀《長征》的讀後感

5、利用查到的資料開一個《走進長征》主題班會

《七律·長征》教案學案設計 篇四

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險阻,他滿懷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本站○(的偉大詩篇。

一、學習目標

1、學習詩中關鍵詞的音、義,把握詩的內容。

2、欣賞本詩高度的藝術概括性的特色和極度誇張的手法。

3、學習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二、學習要點

1、基礎知識

逶迤(wēi yí):彎曲綿延的樣子。

磅礴(páng bó):氣勢雄偉的樣子。

走泥丸:像小泥丸一樣地滾動。

三軍:古代指上軍、中軍、下軍三路軍隊。本詩中指紅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

開顏:顏,臉;臉上的表情。開顏,歡悦的意思。

2、詩文賞析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

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帥下於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綿延不絕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裏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

這兩句緊承首聯中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作者選擇山勢陡峭、峯巒起伏的五嶺和烏蒙山為代表,既合乎紅軍長征的實際行程,又形象地概括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經過的無數座崇山峻嶺。綿延不斷的五嶺和巍峨高大的烏蒙山在紅軍眼中不過是“細浪”、“泥丸”,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着高聳如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着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這兩句具體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鬥,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道激流險灘。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裏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結尾兩句寫長征的最後路程,這是全詩的高潮。

3、這首詩展示的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徵難圖”有哪幾幅?

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徵難圖”:翻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4、本詩的寫作特點

(1).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正確處理個別與一般的關係,全面再現紅軍長征這一偉大的革命史實。二是正確處理敍事和抒情的關係,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2).誇張手法的巧用。作者在這首詩中把巍峨雄偉、綿延不絕的大山寫得微不足道。如連綿起伏的五嶺,不過像輕輕翻騰的微波細浪,氣勢磅礴的烏蒙山,猶如小小的泥丸在移動。

三、研究性學習

閲讀《毛澤東詩詞選》,瞭解毛主席詩詞的藝術特色。 中 考 解 析

(2001,新疆烏魯木齊)下列詞語中紅色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 玷污(diàn) 踱步(duó) 提防(tí) 瞥見(piē)

b. 松柏(bó) 緘默(jiān) 腦畔(pàn) 摘取(zhāi)

c. 即使(jí) 魁梧(kuí) 庇護(bì) 造詣(yì)

d. 詰責(jié) 乾涸(hé) 旌旗(jīng) 粗獷(kuáng)

【考點】:對多音字、形似字讀音的辨識

【分析】:答案為 c項。a項中“提防”的“提”,b項中“松柏”的“柏”,都為多音字,應分別讀作“dī”“bǎi”;d項中“粗獷”的“獷”是和“狂”形似的字,應讀作“guǎng”。

(2002,北京市東城區)在橫線處按指定音節填字組詞。

生活(jié)____________據 不(chuò)___________勞作

不屑置(biàn)__________ 保持(jiān)___________默

【考點】:正確書寫漢字

【分析】:根據所給拼音寫漢字組詞是傳統而有效的考查題型,同學們平時學習時應重視對字詞的練習,把詞語的音形義結合起來記憶,以積累詞語。答案為:生活拮据、不輟勞作、不屑置辯、保持緘默。

(2001,江蘇省淮安市)標點使用有錯誤的是( )

a.今年4月7日,中外聯合科考隊開始對“天坑博物館”——廣西樂業天坑羣進行大規模的科學考察。

b.聞一多先生説:“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c.開荒、種莊稼,種蔬菜,是足食的保證,紡羊毛、紡棉花,是豐衣的保證。

d.人總是要死的,就看怎樣死法,是屈辱而死呢,還是為民族利益而死。

【考點】: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分析】:答案為c項。c句中“開荒”與“種莊稼”“種蔬菜”是並列關係,“紡羊毛”與“紡棉花” 是並列關係,中間都應該用逗號。“開荒,種莊稼,種蔬菜,是足食的保證”與“紡羊毛,紡棉花,是豐衣的保證”是並列關係,中間應該用分號。

(2001,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對下列句中紅色詞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形容描繪得十分精妙逼真。

用在句中形容盧溝橋橋面柱頭上的石刻獅子雕刻得十分形象,如同真的一樣。

b.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着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

蕭索:荒涼、冷落。

用在句中描寫了遠處的村莊呈現出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象,反映出農村經濟日益凋敝的狀況。

c.我歡悦,是因那時我已粗識文字,知道愛讀書,接觸了書,只覺得自己無知而空蕩的腦瓜日益充盈起來。

充盈:充滿。

用在句中寫出了“我”經過讀書之後,知識日漸增長的喜悦心情。

d.燈光射在他們五顏六色的絲繡和頭飾上,激起一片金碧輝煌的彩霞。

金碧輝煌:形容建築物等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用在句中形象地描繪出了彩霞色彩斑斕,絢麗耀眼的特點。

【考點】:正確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

【分析】:答案為d項。d項對“金碧輝煌”的作用分析有誤,“燈光射在他們五顏六色的絲繡和頭飾上,激起一片金碧輝煌的彩霞”,“金碧輝煌”描繪的對象不是“彩霞”,而是“絲繡和頭飾”。

(2001,北京市海淀區)對二重複句層次劃分及分句間關係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倘若李健能夠成功地橫渡這個海峽,②就創造了一項新的紀錄,③也實現了他多年的夢想。

a ① / ② // ③ b ① // ② / ③

假設 並列 假設 遞進

c ① // ② / ③ d ① / ② // ③

假設 並列 假設 遞進

【考點】:辨析複句

【分析】:答案為a項。 分析二重複句,既要理清層次,又要把握準各分句間的關係。分析時要有正確的步驟,即從大的關係分析起,再分析內部的關係。①與②③分句之間是第一層,根據關聯詞語“倘若……就……”可知是假設關係,②③兩個分句都是在第①分句假設的情況下產生的結果。②、③分句間是第二層,根據語義理解是並列關係。

課 外 拓 展

1.長征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蘇區進行的戰略轉移。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被迫退出蘇區,進行長征。除陝甘蘇區紅軍外,其他主要蘇區的紅軍,也退出原來的蘇區進行長征。第六軍團1934年8月從湘贛蘇區西征,10月到達貴州印江木黃地區同第三軍會師。會師後,第三軍恢復第二軍團番號。中央紅軍主力1934年l0月離開中央蘇區長征。長征初期,由於“左”傾冒險主義者實行逃跑主義,紅軍雖連續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卻受到很大損失。這時,國民黨軍重兵正向湘西集中,中央紅軍如仍往湘西會合第二、六軍團,就有覆滅的危險。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接受毛澤東改變進軍方向的主張,紅軍轉向國民黨軍力量薄弱的黔北前進。1935年1月,攻佔遵義城。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指揮下,轉戰川黔滇地區,四渡赤水河,殲滅大量國民黨軍,隨後南渡烏江,直逼貴陽,進軍雲南,搶渡金沙江,擺脱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取得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5月,順利通過彝族區,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6月中旬,在懋功(今小金)地區與第四方面軍會師。爾後,共同北上,翻越雪山,通過草地,8月到達阿壩等地區。當時領導第四方面軍的張國燾堅持退卻逃跑路線,進行分裂活動,擅自率領第四方面軍和第一方面軍的第五、三十二軍南下。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張國燾的分裂行為進行嚴肅的鬥爭,堅持北上抗日方針,率部繼續北上,攻佔臘子口,突破渭水、西(安)蘭(州)大道等封鎖線,10月19日勝利到達陝甘蘇區吳起鎮(吳旗鎮)。歷時一年,縱橫十一省,行程二萬五千裏的第一方面軍主力的長征,宣告結束。之後,在甘泉地區同第十五軍團會合。第四方面軍等部南下後,經半年苦戰,被迫於1936年4月退至西康甘孜(今屬四川)地區。1935年11月第二、六軍團退出湘鄂川黔蘇區長征,轉戰湘黔滇三省,於1936年3月攻佔貴州盤縣。接着搶渡金沙江,翻越雪山,6月到達甘孜地區,同第四方面軍會師。會師後,第二、六軍團和第三十二軍組成第二方面軍。7月初,第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10月到達甘肅會寧、靜寧地區,同第一方面軍會師。至此,紅軍長征勝利結束,中國革命出現一個新局面。    (《辭海》“長征”條目)

2.《七律  長征》詩和毛澤東關於長征的評述

作為這一歷史階段(按: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總結的,是毛澤東的《七律  長征》一詩。他以熾熱的革命熱情,堅定樂觀的革命鬥志,高瞻遠矚的雄才大略,絕無先例的藝術構思,熔鑄出這首千古絕唱,總結了艱苦卓絕的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壯舉,歌頌了紅軍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業績。如果把這首詩換成更通俗的形式,那就是:

講到長征,請問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説,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gu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説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佈,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佈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穫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  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幹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

這段神采飛揚的評述,和《長征》詩,真是異曲而同工!

(路則逢、田翠雲等編著《毛澤東的詩詞藝術》第236—237頁,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第二版)

3。怎樣認識毛澤東這位領袖詩人

柳亞子先生在和毛澤東的《沁園春》一詞中曾這樣高度評價與讚揚毛澤東的詩詞: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只解牢騷。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豔想濃情着意雕。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他認為毛澤東才華橫溢,是古代任何詞家所無法與之相比的。蘇東坡的詞雖然氣魄豪邁,但還是不如毛澤東。宋代另一位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只會在詞中發發牢騷。至於滿族詞人納蘭容若,他僅會雕飾一下詞句而已,就更不值一提了。只有毛澤東才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詞人。應該説,評價還是很有見地的。當然,蘇軾也好,辛棄疾也好,他們的遭遇是一個時代悲劇。他們個人無力與一個朝廷政府相抗衡。他們報國無門,心中委屈,在詞中舒舒自己的胸中鬱氣也是可以理解的。問題在於,險惡的環境可以窒息吞噬一個人,也可以鍛鍊造就一個人。中國革命造就了非凡的領袖人物,也造就了毛澤東這樣的偉大詩人。毛澤東的詩詞創作,曾出現兩次高峯,一次是長征前後,一次是20世紀60年代,無一不是黨的危險和艱難時期。他本人的人生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多次經歷過困難與危險,壓抑和苦悶,但是他始終以樂觀主義精神面對人間坎坷,堅信光明終會代替黑暗。他寫出的詩詞都是激盪人心的,催人奮進的,給人以力量和鼓舞的,這正是毛澤東與常人的不同之處,也是他詩詞的魅力之所在。

毛澤東的詩詞,氣勢博大恢宏,有一瀉千里之勢,給人以壯美的感受,這是人們對毛澤東詩詞的共同評價。那麼,毛澤東為什麼有在詩詞中顯示如此巨大的豪氣和魄力?對此姚雪垠曾有一段極為精闢的見解。他説:“毛澤東同志一身兼偉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偉大的軍事家,偉大的詩人。他身上的這幾個特點是統一的。如果沒有前幾個‘偉大’作為條件,他不可能寫出光輝奪目的革命詩篇。他不是為寫詩而寫詩,而是由他在長期革命鬥爭的大風大浪中培養成的革命樂觀主義與革命英雄主義的偉大人格,以及蓄積於胸中的革命激情,噴發而為詩,加上他對詩詞藝術有深厚修養兼有天賦的過人才華,所以能寫出光輝奪目的詩詞。”確實,毛澤東的詩詞不同於任何文人筆下的作品,也不隸屬於文壇上哪一個流派。它是一個領袖人物在革命過程中的抒情言志,是在一種新的思想基礎上把豪放派的詞加以發揚光大的結晶。應該説,毛澤東是中國大地上產生的偉大的詩詞大家,可算是千古絕唱第一人。

(路則逢、田翠雲等編著《毛澤東的詩詞藝術》第16—17頁,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第2版)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五

一、教材分析

(1)概括介紹教學內容:《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後,滿懷激情地回憶紅軍隊伍在長征途中排除萬難的典型事例,表現了我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發學生向紅軍戰士學習,培養不怕困難的奮鬥精神。

(2)分析教學內容特點:全詩共四聯,56個字。首聯開門見山地讚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第二、三、四聯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戰勝的困難。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作者按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五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他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第四聯是對首聯的迴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昇華了詩旨。“更喜”承上文而來,也是對上文感情的結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理解下列詞語: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閒、騰細浪、走泥丸、雲崖暖、鐵索寒;

(2)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2、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

(2)通過材料,增強對文章內容的感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充分感受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談話:毛澤東是我國第一代領導人核心,是我國著名的詩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們就學習他寫的一首詩《七律長征》。板書課題。

(2)“長征”從字面上講什麼意思?關於長征大家瞭解多少,課前查閲了資料,説一説你對長征的瞭解。學生交流資料。

(3)師小結,看紅軍走過的路線圖。看完路線圖,你有什麼感受?

2、初讀文本

(1)翻開課文,請大家自由朗讀詩文,你可以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指生讀詩,讀生詞,注意正音,特別是“逶迤、磅礴”。

(2)滲透律詩特點,請同學們跟着老師劃分的節奏自由試着讀一讀?課件出示劃分節奏的全文。指讀。

3、自讀質疑,交流啟思

(1)師:請同學們小聲朗讀課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畫出來,我們過會交流交流。先小組交流。

(2)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教師相機指導。

4、師生互動,錄像材料輔助,精讀詩文

(1)用“只等閒”一詞切入詩文。板書“只等閒”,師引:“等閒”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種解釋:那結合詩句應該選擇第幾種?

(2)詩中紅軍把什麼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板書遠征難)

(3)具體從那幾句看出紅軍把遠征難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帶着問題,默讀詩文,畫出相關詞語,寫寫你的體會。

學生畫詩句,師點撥。小組交流討論一下。

(4)重點理解(詩句意思)

5、課堂總結,昇華情感

同學們,回顧長征我們感慨萬千,7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坐在這裏決不僅僅説是學習七律長征,學習一首詩歌,更重要的是感受長征給我們的力量和啟迪!

6、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介紹學生閲讀《地球的紅飄帶》

(2)寫一寫對長征的認識和感受。

律長征微課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要求:

1、學會“礴、崖、丸、岷”四個生字,理解“遠征、等閒、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雲崖暖、鐵索寒、盡開顏、萬水千山”等詞語的意思。

2、瞭解詩歌大意,感受紅軍長征過程中的經歷的艱難險阻,體會紅軍戰士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瞭解詩歌大意,感受紅軍長征過程中的經歷的艱難險阻,體會紅軍戰士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紅軍長征路線圖。《長征》朗誦錄音。長征行軍圖片。電影《飛奪瀘定橋》片段。電視劇《長征》片段。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瞭解歷史,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距今75年前的1933年,國民黨_50萬大軍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出示長征路線示意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為粉碎敵人的進攻,於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的長征。他們一路上跋山涉水,衝過四道封鎖線,翻過逶迤的五嶺、突破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最後翻越岷山,完成了這一史無前例的壯舉。毛澤東在回首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時,不禁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出示幻燈片,播放詩歌朗誦錄音)

二、初讀詩歌,感知詩意。

1、指名讀詩歌,糾正字音。

師:但是詩歌有其自身的特點,只有讀出了詩歌的節奏,才能把詩讀的更好

2、齊讀詩歌,讀出詩歌的味道。

生齊讀

3、質疑問難,感知詩歌的大意。

師:課前大家都預習了課文,那麼通過自學,你還有哪些詞語不能理解?

(1)學生質疑:可能會提出“騰細浪”、“走泥丸”、“雲崖暖”、“鐵索寒”等詞語。

(2)教師質疑:“三軍”。

(3)學生試説詩歌大意。

4、總結詩歌的學習方法:

師: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詩意的?

生:查字詞典

生:先查字詞典,再參考相關的資料。

師:如果還不能理解,我們還可以向別人請教。這些都是理解詩意的好方法,綜合起來使用效果會更好。

三、品詞析句,感悟詩情:

1、學生暢談初讀感受,體會長征的艱難:

師:那麼讀了這首詩之後,如果讓你用一個字來概括對長征的感受,你覺得是什麼?

生:難 、長、險 ……

師:不錯,在那二萬五千裏的漫漫征途上,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其實詩中也有一句話概括的寫出了紅軍對待長征的態度,誰找到了?

生: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2、細讀詩句,品味紅軍的不怕與等閒

A“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1)體會長征的遙遠:抓“遠征”一詞,學生體會,教師補充

2)體會長征的艱難:抓“萬水千山”一詞

3)情境引讀,感受紅軍的精神

師:那麼紅軍知不知道長征途中會遇到艱難險阻,(知道)明知困難重重,仍然義無反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何等的胸襟和勇氣呀!來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生讀

師:縱然是千山萬水,哪怕是千難萬險,紅軍戰士仍然是等閒視之,勇往直前,這是何等的樂觀呀!讓我們一起讀。

生讀

師:從中你感受到了紅軍身上的一種什麼精神?

生:不怕困難、無所畏懼、無比樂觀……(教師板書)

師:其實這種精神我們從下面這句也能感受到。

B“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通過“逶迤”和“磅礴”體會“千山”的險峻

2)補充資料體會體會“千山”的險峻,學生補充資料,教師補充資料。

3)師:假如你就是紅軍隊伍中的一員,請你想象一下,要想翻越這樣的山嶺,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生:山路崎嶇、非常難走。

生:荊棘叢生,野獸出沒。

生:飢渴難耐,體力不支。

……

4)通過“騰細浪”和“走泥丸”體會紅軍的不怕與等閒。

師:長征難,難於上青天呀!可是在紅軍戰士的眼裏,逶迤的五嶺就像——(生:騰起的細小波浪),氣勢磅礴的烏蒙山就像——(生:腳下滾過的泥丸),多麼強烈的對比呀,讓我們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生讀

師: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對困難的藐視

生:紅軍戰士很樂觀

……

5)情境引讀,深化感受:

a(出示長征圖片)翻越了一座有一座高山,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疲憊的身軀被劃出了帶血的傷痕,可是紅軍戰士一直這樣認為——

生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b面對着飢餓和死亡的威脅,承受着心理和生理地折磨,紅軍戰士仍然沒有放慢自己前進的腳步,他們總是這樣認為——

生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c面對着敵人的圍追堵截,眼看着自己的戰友紛紛倒下,紅軍戰士擦乾血淚、繼續前行,因為他們自始至終都是這樣認為——

生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這正是“巍巍青山何所懼,崇山峻嶺任我遊”呀,巍峨的高山已然翻過,這白浪滔天的大河又豈在話下,誰來讀這一句

C:“金沙水拍雲崖暖”

1)教師引發學生質疑“暖”,理解“暖”。

師:這句話的哪一個字引起了你的注意,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生:紅軍渡過金沙江為什麼會感到“暖”?

師:是呀,金沙江波濤洶湧,水流湍急;兩岸懸崖峭壁,直插雲霄。渡過這樣的一條江,紅軍戰士怎麼還會感到温暖呢?

生:因為當時正值夏天,氣温較高。

生:因為紅軍戰士……渡江得到了當地農民的幫助,所以心裏感到温暖。

生:(介紹橋渡金沙江的故事)沒有浪費一顆子彈,沒有一個士兵受傷,心裏非常高興,所以感到温暖。

2)教師引導學生感受“暖”,讀出“暖”。

師:是呀,不費一槍一炮,不損一兵一卒,沒有想到困難重重的長征路上,也會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所以紅軍戰士感到——

生:金沙水拍雲崖暖

師:從這個暖字當中你讀懂了什麼?

生: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師:讓我們一起讀,讀出這種樂觀。

生齊讀。

D:“大渡橋橫鐵索寒”

1)觀看視頻片段,體會“寒”:

師:很快紅軍戰士來到了天險大渡河,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惡戰。(播放《飛奪瀘定橋》片段)

師:(出示帶有畫面的詩句:大渡橋橫鐵索寒)現在,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詩,我想此刻你對“寒”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大渡河地勢險要,河面寬300多米,瀘定橋的13根鐵鏈寒光閃閃,看了讓人心寒。

生讀

生:這場戰鬥非常激烈,在戰鬥中死傷了很多紅軍戰士,使紅軍戰士心裏非常難受,所以感到心寒。

生讀

生:這場戰鬥是紅軍和國民黨_打仗,而國民黨也是中國人,卻對紅軍戰士趕盡殺絕,令人心裏感到非常寒冷。

師: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讓我們一起讀出這種感受。

生齊讀

師:這可是沾滿紅軍戰士鮮血的一句詩呀!再讀

生讀

師:這可是融入紅軍戰士生命的一句詩呀!再讀。

生讀

師: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惡戰,兩場戰鬥、兩種心情,讓我們一起讀出這兩種不同的感受。

生齊讀:金沙水拍雲崖暖(高興地),大渡橋橫鐵索寒(沉重地)

E:“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1)體會“喜”的內涵

師:雄關慢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經歷了無數的艱險,只要再翻過岷山,長征就要勝利結束了,戰士們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悦,個個笑逐顏開,讓我們一起讀出這份欣喜。

生齊讀

師:紅軍戰士“喜”的是什麼呢?

生:……

2)讀出紅軍的欣喜

師:讓我們一起讀出這份喜悦

生齊讀

四、拓展延伸,寫出感受:

師:五嶺、烏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難到紅軍僅僅是翻越了這樣幾座山,這樣幾條河嗎?誰能用查閲到的資料回答這個問題?

生:不是。紅軍在長征的過程中共翻越了18座高山,24條大河……

師:這麼多的高山和大河,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萬水千山)18座高山留下了紅軍的足跡,24條大河記載了英雄的歷史。除了詩中所説的自然界的困難之外,紅軍在長征的途中還遇到了哪些困難呢?讓我們看看毛澤東對長征的評價(播放電視劇《長征》片段)

師:在毛主席的心中,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那麼在你的心中,長征是什麼?請拿出你的紙和筆,寫下你自己的感受。

學生書寫,教師指導,然後交流:

生:長征是一首詩……

生:長征是一幅畫……

生:長征是一段歷史……

生:長征是一種精神……

……《七律•長征》公開課教案設計

五、總結全詩,昇華主題:

70多年過去了,遠征者的足跡早已被歲月的流水磨平,但長征的精神卻在世代相傳。氣壯山河的長征,永遠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功垂千秋的紅軍,永遠是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最後讓我們齊背這首詩。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篇七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32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五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誇張手法的巧用。

2、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2、難點: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誇張的手法。

[教學時數]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 預習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逶迤(wēi yí ) 磅礴(páng bó ) 岷山(mín )

2、解釋詞語。

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 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二、導入

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悦的戰鬥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藉助多媒體播放紅軍長征的錄像,教師介紹長征的歷史事實。

三、聽朗讀錄音,或教師範讀

學生朗讀詩歌之後,談談自己最喜歡的其中的一句詩,並説説理由。

四、學習新課

1、學生結合註釋,説説全詩的大意。

討論交流後,明確: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裏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着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着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裏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2、賞析。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率下於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示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閒”,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緊承上句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遊戲橋橫鐵索寒。”這兩句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鬥,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道急流險灘。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結尾這兩句寫長征的最後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嚮往和自信。這裏的“三軍”,專指“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並想念他們定能戰勝天險,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3、探究。

這首詩用藝術手法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徵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幅圖?説説理由。

明確: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徵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朧,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談自己最欣賞的一幅圖,可以結合具體的詩句,從對典型場景和事例的描述,對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藐視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感悟等方面來談自己的體會。

五、拓展閲讀

推薦書目:《毛澤東詩歌鑑賞》《毛澤東詩詞探索》《毛澤東和詩》等。學生交流毛澤東描繪長征的詩詞,可做讀書筆記

六、小結

1、中心意思

這首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

2、寫作特點

具體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誇張手法的巧用。

七、佈置作業

背誦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