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李璟《浣溪沙》的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25W

李璟《浣溪沙》的教學設計

李璟《浣溪沙》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蘇軾有關的文學常識。

2、反覆朗誦,品味用詞的凝鍊,理解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養成以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變故和挫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即景抒懷的寫作手法。

2、體會詞中所表現的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教學方法

誦讀法。反覆吟誦,讓優美的詞句引導學生進入詞的意境,細細品味詞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問答法。在梳理詞作時,教師相機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在問答中品析詞作內容。

討論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對詞藴含的思想感情,讓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歎。那麼,蘇軾又是以怎樣的精神狀態來面對生活中的變故呢?讓我們隨着蘇軾的筆觸一起走進《浣溪沙》去尋找答案。

二、走進作者,感受其創作衝動

1、作者

詳見《記承天寺夜遊》

2、感受創作衝動

元豐五年(1082)三月,詞人謫居黃州期間作的一首遊記詞。“烏台詩案”後,蘇軾被貶黃州,在城東一個叫東坡的地方墾荒耕種,自號東坡居士,物質生活也比較艱苦。但他能抱着“但令人飽我愁無”的態度,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這首《浣溪沙》就表現出了他對人生抱着樂觀的態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

3、解題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沙”或作“紗”。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此調有平仄兩體,分上下兩闋。

三、難解詞句

參見課本註釋

補充:

浸溪:浸在溪水中。子規:布穀鳥,又稱“杜鵑”。

四、鑑賞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詞前小序,點明寫作詞的緣由。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上闋: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這兩句既點出遊清泉寺的時令,也點明瞭蘭溪之名的由來。“蕭蕭暮雨子規啼”既照應了前面對溪水、沙路的描寫,又烘托了一種淒冷的環境。

提問:上闋寫景,描繪了哪三幅畫面?這些畫面渲染出一派怎樣的春景?

明確:描繪了溪邊蘭草、鬆間沙路、雨中杜鵑三幅畫面。蘭花發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漲滿了水的小溪裏,松林間一塵不染的沙路,黃昏時瀟瀟細雨聲中杜鵑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優美潔淨的春景,又帶有作者當時絲絲落寞之情。

上闋寫暮春三月遊清泉寺所見之幽雅的風光和環境。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兩句以反問起,以借喻回答,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復返,青春對人只有一次,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然而詞人面對着眼前“溪水西流”,卻產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麼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人生之“再少”,這是説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因為人並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休將白髮唱黃雞”則唱出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着為白髮蒼顏而歎氣。表現了詞人在貶謫期間樂觀豁達的精神狀態。

下闋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髮感慨和議論。抒發老當益壯、奮發進取的思想感情。

五、小結

這是一首觸景生情(即景抒懷)、藴含人生的小詞,抒發老當益壯、奮發進取的思想感情。表現了詩人對人生抱着樂觀的態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

六、板書

溪邊蘭草

上闋:寫景三幅畫面鬆間沙路清新幽雅

雨中杜鵑

浣溪沙

下闋:抒懷溪水西流——青春可永駐——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七、作業

(一)理解填空

1、這首詞中描寫了春光明媚萬物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藉此抒發了作者喜悦心情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中,既描寫了春景,有烘托了一種悽清的氣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詞中表現詞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的句子是:

4、這首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首詞中抒發詞人老當益壯、奮發進取之心情的句子是:?。

6、從所積累的古詩詞曲中(課內外不限),寫出與“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兩句句意相反的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從所積累的古詩詞曲中(課內外不限),寫出意義相連的兩句,表現珍惜時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從所積累的古詩詞曲中(課內外不限),寫出意義相連的兩句,表現積極進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課外作業

1、背誦這首詞

2、《浣溪沙》這首詞體現了詞人對生活抱着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這種情緒撞擊着我們的胸膛,引發我們產生一些感想,請把你的感想寫出來吧。(100字左右)

李璟《浣溪沙》的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詩意

●理解詞人情感主線。背誦全詞

2、過程與方法:

●理清借景抒發人生哲理層次,體味描寫的精妙

●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詞的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詞中藴含的人生感悟

●培養樂觀曠達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誦讀詞,進而把握詞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

2、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設想:

通過朗讀、想象把無形的意境轉化為有形的畫面,以此來品味詞的妙處;借用多媒體手段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並積極鼓勵學生互助學習。

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蘇軾圖片、古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並出示“學習目標”:

明確:一首詞的意境往往是由畫面構成的,我們要學會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詞的意境;每一首詞都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我們今天要體會的是詞中藴含的人生感悟。

二、蘇軾及其背景介紹(結合幻燈片);教師配樂範讀全詞(課件出示課文內容):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發言,教師總結:

蘇軾又叫蘇東坡,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他性格直率開朗,而政治道路不順。他寫這首詩的時候便是因“譏諷朝廷”被貶官至黃州。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2、教師問:“這樣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們心裏會怎樣?” (幻燈片出示問題)

引導學生答:“憤懣、抑鬱、淒涼。” (幻燈片出示總結)

3、教師由此發問:“然而蘇軾是用何種心態去面對這種艱難處境的呢?” (幻燈片出示問題)

學生沉思中,教師用抑揚頓挫的語調配樂範讀全詞。

全體學生初讀全詞:

1.播放朗讀的音頻文件

2.學生在音樂聲中自讀,體會朗讀要領。

3.由學生推薦朗讀較好的同學誦讀

四、整體感知全文:

學生自由朗讀全詞,並試着用自己的話講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討論幫助。然後請學生髮言,大家共同補充完善。教師提醒重點:

1、子規——布穀鳥;白髮——代指老年;黃雞——代指時光流逝。(幻燈片提示)

2、再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詞的內容。

參考:詞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蘇軾的心境引入畫面賞析:

1、教師提問:“大家覺得蘇軾在遊清泉寺時心情是怎樣的?”

對學生各種不完全的回答,教師隨機引導。

2、教師引導:“如果我們能體會出這幅畫面的意境,也許我們就能體會出詞人的心情。下 面請大家閉上眼睛聽着朗讀走進這幅畫面,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一會兒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 麼。”[上闕寫景,描繪了三幅畫面:——山下小溪邊,長着矮小嬌嫩的蘭草,山上鬆間沙路潔淨無塵,黃昏時瀟瀟細雨中杜鵑(布穀)在啼叫。畫面清新優美,淡雅寧靜;下闕轉入抒懷:——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駐。] (幻燈片出示圖片)

3、向學生介紹畫面賞析的方法:反覆誦讀、抓住特徵、調動感官、聯想想象。

六、學生評點詞的意境。

學生口頭交流所看到的畫面。學生老師共同評點,最後點出這首詞的意境是“清淡幽靜”。

全體、個人朗讀全詞。

由畫面意境引出詞人心情:

1、教師提問:“一個人在什麼樣的心情下,筆下的景物才會如此清淡幽靜?”

學生討論後答:“平靜、寧靜。” (出示幻燈片)

2、教師緊跟着問:“蘇軾面對挫折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這體現了他什麼樣的人生態度?”

學生答:“曠達樂觀。”(出示幻燈片)

3、教師再設置疑點:“那麼蘇軾會不會就此放棄世俗的一切,不再執着於自己的理想了呢?”

學生可在老師的提示下,看詞的下片,從而得出答案。

教師補充:“事實上,蘇軾在屢遭貶謫的晚年仍敢怒敢罵,可見他的堅毅執着。” (出示幻燈片)

九、朗讀下片,理解含義。

1、學生自由暢談對下片的理解或所受啟發。

2、教師結語:“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它指引 我們積極樂觀,奮發向上,對人生充滿信心。尤其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勇往直前。我們還應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同學們,你們説對嗎?” (出示幻燈片)

十、全詞小結:

全詞情景理交融,充分體現了蘇軾曠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給我們以生活的啟示。 (出示幻燈片)

情——寧靜自適

景——清淡幽靜 情景理交融

理——曠達樂觀

十一、學生自由背誦全詞:

十二、拓展練習: (出示幻燈片)

描述以下句子表現的畫面,説出其中包含了怎樣的人生感悟。

1、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對美好晚景的戀惜和對時光易逝的感慨。)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對美好事物的留連,對時光易逝的悵惋,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希望。)

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詞。

2. 積累藴含人生哲理的詩詞句五條。

教學反思:

我對傳統詩歌教學模式有自己的困惑。傳統的詩歌教學基本是一種誦讀加教師解讀賞析的教學,詩詞學習課堂,由教師範讀或聽朗誦錄音開始,接下來分析詩詞內容,這中間也有叫學生來賞析,但基本是教師把自己對詩歌的解讀講解給學生,然後再以誦讀結束。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對詩歌意境的體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等情況,教師都不能清晰地知曉掌握,學生仍然是被動學習,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體現,或者説根本不可能發揮全體學生的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效果總是不如人意。

有了網絡教學平台,就有可能解決這一問題,我想在傳統誦讀的基礎上,利用教學平台,讓每個學生對詩歌的真實理解得以展現,不管他的理解是到位深刻,還是擦邊膚淺,那都是他個人的解讀,他在試着走近詩歌。如果在主觀理解的基礎上,他能得到教師有針對性的點撥和指導,那麼他接下來的進一步鑑賞也必將會成為他個人的主動思考。在這樣的學習過程裏,學生一直是處在一種主動自發的狀態中,學習效果就比只聽教師賞析要好。

上這一課的指導思想有些亂,是兩種教學思想在衝撞,既希望學生在課上充分發揮自主,想讓他們放開來談,適當加以引導推進,又沒有擺脱自己的舊觀念,總想把自己的一些既有結論給學生,拉着學生往自己的設計好模子裏走。教什麼和引導什麼、學什麼和還需掌握什麼,這兩點在課上體現的不明顯。教師的引導作用沒有體現充分。

對於整合後的語文教學,不同文體的教學有什麼特點,自己認識不清。比如帶思辨性的散文、文學色彩很濃的小説和科學知識偏重的文章的教學,在虛擬和現實課堂裏教學的呈現方式和古代詩歌教學一樣嗎?如何充分的發揮虛擬和現實課堂相連接和優勢,達到古代詩歌教學的最佳效果?這個“宋詞學習”的教學設計是否充分利用了二者結合的優勢,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好更多的收穫,我現在還沒有想明白。

李璟《浣溪沙》的教學設計 篇3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 倚闌干。

教學目標

1、在誦讀吟詠中感受本詞的語言特色。

2、體會詞的意境,感悟詞人所表達的深刻感受。

課文説明:

作者是北宋時期的太平宰相,在他的詞中多以表現“閒愁”為主題。但本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了司空見慣的現象,而賦予深刻的哲理,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去思索宇宙及人生的問題,這和作者其它的“閒適”詞有所不同。同時,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

現得十分含蓄,而這些深邃的思考對於人生閲歷尚淺的中學學生來説,他們很難有深刻的體會,故學習本文的過程中,老師指導學生加強對本詞語言的體味和欣賞,在對語言的感悟中引導學生去不斷地挖掘本詞的深刻內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在讀讀背背中感受語言清麗自然的特點。

2、難點:理解詞中所藴含的深邃內涵。

一.作者簡介:

字伯玉,登帝位後,年號保大,後因受到後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廟號元宗。李璟多才藝,文士韓熙載、馮延巳、李建勛、徐鉉等時時在其左右,相與講論文學。其留下來的作品不多,只有四首詞一首詩。其詞藴藉含蓄,深沉動人。王安石盛讚“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王國維則稱其首二句“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二.賞析詞文:

1.劃出上片中能直接表達女主人公愁情的詞句。

“愁”“憔悴”“不堪看”。

2.“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兩句寫景,營造出怎樣的意境。

荷花的清香已經銷盡,翠綠的荷葉已經枯敗,荷塘綠水間吹起了秋風。營造了一幅荷塘秋殘圖,意境衰敗、淒涼。

3.上片情與景的關係。

女主人公看到一幅荷塘秋殘圖後,觸景生情,“還與韶光共憔悴”,愁苦自己的美貌也和秋荷一樣,在秋風中一天天憔悴下去。

4.請大家談談,讀到“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這兩句時,對人生有何感慨。

A再美好的事物終究會逝去。

B再繁榮的朝代也會滅亡。

C再多的榮華富貴也會流走。

D再奢侈的享受也會化為烏有。

……

王國維説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同樣是講美女跟愛情的詞,就要看你所寫的美女跟愛情裏邊有沒有境界,所以詞是以境界為最上的,有的詞裏邊寫的美女跟愛情就有境界,給你一種高遠的理想,給你很多豐富的聯想。有的歌詞寫美女跟愛情,就是很淺俗,美女就是美女,愛情就是愛情。就是因為詞這種作品,很難衡量。不能夠用詩跟文章的載道的言志的標準去衡量,所以你要看這首詞有沒有言外的意思。同樣寫美女,同樣寫愛情,有沒有給你更高的一種理想?有沒有給你很豐富的一種聯想?有沒有對你的精神有一個境界?有沒有一種提升。

5.“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兩句倍受王安石等人的讚賞。請賞析這兩句的妙處。

A“細雨”“雞塞”“小樓”“笙聲”四個意象,再加上“遠”“寒”兩個修飾語,營造了孤寂悽清的意境,充分表達了思婦的相思之苦。

B以夢境寫思念,將夢中相見的歡娛與醒來的淒涼孤寂對比來寫,傳達出相思之苦。

C情景交融

D輔助材料:

a唐詩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

b韋莊詞“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

c懂得中國音樂的,説笙要暖笙,東風日暖聞吹笙,這笙上要有一個蘆葦的薄膜,那個薄膜要在暖氣之中吹出來的聲音好聽,冷了就不好聽了。他説現在這個玉笙已經寒了,已經這個曲子吹了那麼久了。

6.“倚闌干(即欄杆)”含不盡之意,給人以聯想和想象的空間,你能説説你的聯想和想象嗎。

輔助材料:温庭筠寫過一首小詞説“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倚欄是為了望遠,望遠是為了期待遠方的徵人,所以“倚欄”是一種期待,温庭筠説梳洗罷,我要把我自己打扮得這麼美,等着我所愛的人回來。從早晨一直看到日落,斜暉脈脈、流水悠悠,這個人沒有回來,所以她説是倚欄杆,是第二天的盼望。每日的盼望,每日的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