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5.95K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過程

一、浮想畫面,感受古寺環境的破敗

1、讓學生默讀課文,説説:課文寫了什麼?

請大家將語言組織好,先自己説,再交流:課文主要寫了——李時珍師徒為了察訪藥材,住進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乾糧,品嚐藥草,記錄一天的尋訪所得。

【閲讀教學要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這一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整體”的觀照下學習全文。這一教學過程既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表達訓練。】

2、課文題目是“李時珍夜宿古寺”,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集中描寫“古寺”的自然段讀一讀,想想:哪個詞最能反映古寺的特點?

3、學生找出古寺的特點是“破敗”後,師範讀第4自然段,要求學生閉上眼睛:你彷彿看到了哪些破敗的情景?

組織交流。

①情景: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

②分析:“到處是灰塵、厚厚的蜘蛛網”説明了——(長時間沒人住);“斷垣殘壁、長滿了青苔”説明了古寺一些牆壁倒塌了,無人修整,寺裏陰暗潮濕)。

4、出示:李時珍和龐憲住在這裏,陪伴他們的是,是,是,是。在這裏,沒有,沒有,沒有。

5、指導朗讀這一自然段。

【語文教學要重視形象性。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浮想相關畫面,感受到李時珍師徒夜宿的古寺是破敗的。在這裏陪伴他們的是灰塵,是斷垣殘壁,是青苔,是厚厚的蜘蛛網,在這裏沒有完好的桌椅,沒有平整的牀鋪,沒有口渴的飯菜,沒有……所出示的填空題,有助於學生理解投宿環境的艱苦。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前後聯繫,品析察訪過程的艱辛

1、師:請大家聯繫第1—3自然段,説説:李時珍師徒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住進這座破敗的古寺的?

2、學生自讀後,組織討論:

①是在路上走了好幾個月的情況下(第1自然段)。這幾個月是怎麼走過來的?——飢餐渴飲、曉行夜宿。請結合第5自然段內容,想想:在路上,他們餓了——(啃幾口乾糧。比較:課文為什麼用“啃”不用“吃或咬”?),渴了——(喝幾口泉水)。他們白天——(趕路察訪藥材),晚上——(隨便找個地方住下來)。他們真是太辛苦了!

【李時珍的辛苦不僅僅是在住宿條件上,還在於整個察訪過程。這一教學環節在前後文的聯繫中引導學生進行品析、體會:在這好幾個月的察訪中“飢餐渴飲、曉行夜宿”,餓了吃什麼?渴了喝什麼?白天干什麼?晚上幹什麼?從而感受察訪過程的艱辛。】

②結合第二自然段:因為他們一心走路,錯過了客店。想想:客店和古寺在環境上有什麼不同?

出示:在客店裏,沒有,沒有,沒有。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

他們為什麼不住在這樣温馨的客店裏,他們趕路為了什麼?(察訪藥材,修訂《本草》)

3、李時珍師徒飢餐渴飲、曉行夜宿,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真是太辛苦了。指導有感情地朗讀1—5自然段。

4、李時珍覺得這樣苦嗎?李時珍是怎樣説的?指名讀第7自然段。

抓住“吃點苦是值得的”深化理解李時珍“為了修訂《本草》造福人類,甘於吃苦”的精神。①李時珍吃的苦少嗎?為什麼説“吃點苦”?②“是值得的”,為什麼值得?

5、再次有感情地朗讀第1—7自然段。

【這一環節在進一步將客店與古寺的對照中,在視“諸多之苦”為“吃點苦”的比較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李時珍為了修訂《本草》那種甘於吃苦的偉大精神。這樣的設計是簡單的,這樣的過程中紮實的,學生的理解是深入的。】

三、適度拓展,體會冒險嘗草的精神

1、指名讀第8—13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深受感動?

2、組織交流。

①白天,趕路、採藥,已經很累了,晚上還在趁着月光記錄尋訪所得,真令人感動。他們就是這樣一天一天過來的。

②抓住“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裏嚼嚼,若有所悟。”體會李時珍為了修訂《本草》不怕冒險的精神。

討論:李時珍嘗藥草可能會帶來什麼後果?(中毒,甚至死亡。)

3、出示補充資料:

有一次,李時珍拿着“山茄子”回到家,搞清了這種草藥的學名是“蔓陀羅”。為了解它的藥效,李時珍把蔓陀羅泡到了酒裏。酒泡好了,李時珍把家人和徒弟找來,囑咐了他們幾句話,就喝了許多藥酒,不一會兒就失去了知覺。

過了好長時間,李時珍還沒醒過來,家人和徒弟趕忙端來事先準備好的綠豆甘草湯,灌到他嘴裏,沒多大功夫,李時珍醒了過來,大家才鬆了一口氣。當家人和弟子埋怨他太冒險時,李時珍笑着説:“不親自嚐嚐,怎麼斷定它的藥效呢?”説完,趕忙記錄下蔓陀羅的作用、功效以及反應過程等。

【對教學內容的拓展要體現“適度”原則。為了引導學生體會李時珍嘗百草的冒險精神,教學中補充了這個小故事,這個故事文字淺顯,但內容感人,能很好地加深學生對李時珍的認識。】

4、指名讀第13自然段,讀後出示,要求學生口頭填一填:

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着。寺內 。他們餓了,;渴了,;冷了,;累了,。夜漸漸深了,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第二天一早,他們又要踏上察訪藥材的路程了。

【這一填空題,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在眼前浮現夜深人靜時李時珍師徒活動的畫面。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學生感受到白天他們是累的,夜晚他們仍然很辛苦。】

5、組織討論後,指導讀第8—13自然段。

6、師:同學們,這樣的生活苦嗎?(的確很苦。)但李時珍怎麼説的,讀第7自然段。

7、動筆寫寫:同學們,你學了本文後對李時珍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請給李時珍寫一段心裏話。組織交流,結束課堂。

【這一環節的教學其實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進一步感受李時珍的偉大,同時也是引導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自己情感的過程。】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當凸顯語文學科的個性,立足工具,弘揚人文。”全國小語會崔巒會長説:“閲讀教學要憑藉文本的語言,着重培養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啟迪……”這些論述其實説明了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基於以上認識,筆者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應該努力體現在品味文本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李時珍那種“甘於吃苦、不怕冒險”的精神。具體地説,就是抓住古寺環境的破敗、察訪過程的艱辛、品嚐藥草的危險等文本內容,引導學生聯繫前後文,深入地品詞析句,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並水到渠成地對李時珍產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重點,在前後聯繫中品詞析句,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時珍所宿古寺環境之破敗、察訪藥材過程之艱辛,體會李時珍為了修訂《本草》而甘於吃苦、不怕冒險的偉大精神,激發學生由衷地產生對李時珍的敬佩之情。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課文,通過重要段落,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回顧文本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齊讀課題。

2、先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詞語。

出示:

飢餐渴飲 曉行夜宿

斷垣殘壁 長年累月

本草綱目 萬民得福

你能選用上面的詞語説説課文的主要講了什麼嗎?

3、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走近李時珍。

二、精讀感悟,走近李時珍

出示 “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着。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段話,説説你有什麼感覺?你是從哪裏體會到的?

預設:從山風呼嘯、貓頭鷹尖叫感覺陰森森的,叫人恐怖、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師:再讀一讀,讀出讓人毛骨悚然的感覺。

同學們的朗讀確實製造出了陰森恐怖的氣氛。是的,如果我們一個人在荒郊野外的古寺裏,唯一能引起我們注意的就是由山風呼嘯和貓頭鷹尖叫所帶來的恐怖氣氛。但是,彼時,卻有一個人的心似“一輪明月”,他是誰?這時他在哪呢?在古寺。

那麼李時珍究竟住的是什麼樣的古寺呢?清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古寺的自然段讀一讀,想一想:哪個詞最能反映古寺的特點?【破敗】

出示: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座破敗的古寺。

2、交流。

古寺破敗到什麼樣子?

出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裏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

到處是灰塵--很髒;積了厚厚的一層;斷垣殘壁--年代久遠,牆壁破損了;

長滿了青苔--陰暗潮濕;可能還有蛇蟲鼠蟻;

厚厚的蜘蛛網--很久沒有人住了、很久都沒人來過了;

4、假如讓你在這兒住下,你願意嗎?為什麼?(室內很髒;四處都沒有人,讓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險…還可引導與家對比,沒有温暖的牀鋪、可口的飯菜、完好的桌椅……)(請你讀。你讀出了古寺的荒涼;把體現"髒"的地方都讀出來。你再試試)

(請你讀。你讀出了古寺的殘破;我眼前彷彿出現了灰濛濛的蜘蛛網)

(請你讀。你讀出了古寺的危險。這樣的地方,不要説"住",就是看一眼,都覺得——把你的感受送進文字,讀。)

同學們理解這麼到位,一定也能讀好是嗎?我們一起讀。

品析察訪過程的艱辛

1、李時珍師徒倆是在什麼情況下住進這座破敗的古寺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1到3自然段。

2、交流。

(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他們是偶爾遇到這樣的情況呢,還是經常?(經常)你從哪看出來的?

(第一自然段)

出示:【飢餐渴飲、曉行夜宿】

這八個字,概括了李時珍和弟子的這一路艱辛。住的地方我們剛才已經知道了,就這樣的一座破敗的古寺。那麼餓了他們吃什麼?渴了他們喝什麼?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 篇三

一、導入。

1、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李時珍(讀),你們瞭解他嗎?學生自由發言。

2、從同學們的發言中,老師捕捉到了一個信息:李時珍這個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綱目》的藥書有着密切的關係。你們對《本草綱目》又瞭解多少呢?學生髮言。請聽聽世人對它的評價吧——(出示課件)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述:是啊!作為中國人,我們為有這樣一部驚世之作而自豪。可是你們知道李時珍是如何編寫這部鉅作的嗎?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個李時珍編《本書》的小故事。(板書:夜宿古寺)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習生字詞。

出示詞語:

飢餐渴飲 曉行夜宿 行囊 前不見村、後不着店 啃乾糧 斷垣殘壁

先指名讀2遍,再齊讀,説一説讀後的感受(很辛苦)

過渡:是啊!為了修《本草》,李時珍歷盡了千辛萬苦。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他們吃了哪些苦?你能找到文中語句來體會嗎?

三、學習課文。

一)、體味生活之苦。

1、自由讀課文。

2、交流:

1)第一節。

“飢餐渴飲” 飲食差; “曉行夜宿” 一天的工作時間長;

“……等地……”路程遠; “好幾個月” 連續時間長。

述:好幾個月,多少個日日夜夜,李時珍師徒跋山涉水(板書:跋山涉水),為的是什麼呀?(板書:訪藥材)

因為要編一本藥書,必須對每一種藥材進行考察,有時還要去拜訪有經驗的村民,以獲得最準確的資料。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一小節。

2)第4節。

① 學生找到後出示語段。

② 交流:住宿條件差。古寺荒涼、破敗。

③ 誰能用朗讀,讓我們感受古寺的荒涼、破敗呢?指名讀。

④ 評價:聽了他的朗讀,老師好象看到在古寺的每一個角落都佈滿了灰塵,因為他有一個詞讀得特別好——“到處”(點擊紅點)你們也能學着老師的樣子評一評這位同學的朗讀嗎?

⑤ 學生抓住關鍵字評價。一一點擊詞語“斷垣殘壁” “長滿”、“厚厚”。

⑥ 同學們真像個小老師,評價很到位。那你能讀好這段話嗎?指名讀。

3)第5節。 吃得苦。

4)第9第1句。 工作條件簡陋。

小結:是啊,為了察訪藥材,李時珍師徒白天跋山涉水察訪藥材,晚上就只能在破敗不堪的古寺中過夜,有時連最起碼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面對生活上的苦,李時珍師徒的態度用書上的一個字,就是——“笑”。從這個字你體會到了什麼?

過渡:要編好一本藥書,除了要承受生活上的苦,他們還要承擔更為繁重複雜甚至危及生命的工作,你們知道有哪些嗎?請讀一讀課文8——12節。

二)品味工作之苦。

1、學生自由讀課文8——12節。

2、交流:

①做記錄。“把尋訪所得記下來”“邊憶邊寫”讀一讀相關句子。

②試藥性。(板書:試藥性)

述:同學們,藥性的準確與否,可是與人們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呀,所以試藥性至關重要。有時,兩種草藥——讀“葉子十分相似”李時珍就會——讀“端詳了一陣子”,點擊“端詳”什麼意思?外形看不出,就只能——讀“放在嘴裏嚼嚼”親自嘗試,“若有所悟”,他悟出了什麼?——讀“雞腸草 ……”藥性的不同區別開了,只因為李時珍的“放在嘴裏嚼嚼”同學們,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咀嚼動作嗎?不是,在不知道藥性的情況下,親自嘗草藥是十分危險的,李時珍是冒着生命危險在研究呀。此時此刻,你想對李時珍説些什麼呢?

那就讓我們讀出深深的敬意吧。8——11節自言自語,12節齊讀。

3、拓展。

述: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着。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古寺內,李時珍師徒…… 拿出筆來,把你腦海中的畫面描繪出來。

3、如果白天他們是為了查訪藥材跋山涉水,那麼夜晚他們又為了記錄與試驗藥性——披星戴月(板書:披星戴月)

三)揭示中心。

述:生活的苦,生命的危,李時珍師徒早已置之度外,他們只有一個信念——出示:“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蔡老師補充説一下:中醫給人治病,要根據藥書開藥 ,在以前,有許多種藥書,但是記載有很多錯誤,有的一種藥有幾個名稱,有的種類不齊全,有的藥性不明確,有的甚至還摻雜迷信荒謬的東西。這可是關係到人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的大事呀。

現在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嗎?

拓展:課件。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為《本草綱目》而受益得福,李時珍的夙願得以實現了,讓我們再一次地重温這一句樸素的話語——齊讀。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 篇四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7課《李時珍夜宿古寺》,齊讀課題。(提前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

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我這裏有幾份同學們的預習單,大家看,這些生字會讀嗎?(出示)一起讀一讀

2、字音讀準了,咱們來看看他們字寫得怎麼樣?

正確嗎?

規範嗎?

這一課中左窄右寬結構的字特別多。

你發現了嗎?在寫這類字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注意左窄右寬,還要注意筆畫的避讓和穿插。

比如“徒”字,“走”的一撇就要寫得短一些,這樣才不會和左邊的豎連在一起。

“訂”言字旁的點高一點,右邊的長橫略低一點,兩個筆畫穿插避讓,字形美觀。以後大家在讀帖時,要善於發現這些規律。

看看你寫的這類字,挑一個寫得不滿意的,再寫一個。

3、文中還有這樣幾個詞語,你們也能讀準確嗎?

(出示詞語:夜幕降臨隱隱約約飛鳥歸林

皎潔輪廓大好月色曉行夜宿

第一行誰來讀?(扣正確評價)

第二行誰來讀?(扣正確評價)

懂不懂這些詞的意思?(不回答)這些詞語主要用來描寫什麼?(寫景、寫夜景)

寫景,寫夜景,那咱們想象着它們所描寫的景色,再來一起讀一讀。

你能不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詞語説一段話,幾句都可以,描述夜晚的景色。

(鼓勵評價點,用上了幾個詞語,還很恰當,句子意思明白,句子也比較通順)

4、讀了詞語,課文能不能讀正確、流利呢?下面請大家同位兩人為一組,每人一段接讀課文,看能不能做到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正音,指導點:9——13節)小結: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檢查得也很認真,很多同學還幫助同位糾正了錯誤。大家來看這幾個小節,除了有一些生僻的字以外,還有許多中草藥的名字,比較生疏,試試能不能讀正確,……(老師畫詞語,生齊讀)還有幾個詞語也比較難讀,難懂,如“呃逆”,讀,知道什麼意思嗎?(打嗝);生嚼涎滑,讀:看“涎”這個字,左邊是——(生)“氵”右邊是——(生)“延”,合起來念——(生)“xian”。“涎”是什麼意思?(口水)那麼“生嚼涎滑”就是生吃雞腸草,嚼一嚼口水比較多,黏黏的,滑滑的;那“生嚼無涎”這個詞你懂了嗎?

大家都再自由練讀這幾個小節。

三、精讀感悟

(一)研讀1——4節

1、又讀了書,相信大家能課文讀熟了。內容讀懂了嗎?大家來看課題,李時珍夜宿古寺,七個字,已經把故事的主要內容交代得很清楚了。人物:?時間:?地點:?事件:?

2、如果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只説這幾個字,行不行?我們還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説清楚,別人才能明白。比如,李時珍為什麼要夜宿古寺呢?他夜宿古寺後又做了什麼?如果你也能把這些講出來,別人就會明白了。

3、那我們先來看李時珍和弟子龐憲為什麼要夜宿古寺呢?誰讀懂了?

指名説:(指1-2生談談自己的想法)

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些內容?請大家瀏覽課文,找一找。(2-4、1-4)(老師可以提示:他們一心趕路,錯過客店,發現古寺,住下來,這是哪幾個自然段的內容)

4、我請幾位同學來讀一讀這幾個小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着當時的情景。

(生讀書,教師隨機指出錯誤。要關注讀書和傾聽的情況)

5、聽了他們的朗讀,大家有沒有想象到當時的一幕幕情景?你的腦海中有沒有出現這樣一座古寺?(出示句子:近前一看……蜘蛛網。)

這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古寺呢?如果用這段話中的一個詞語來説,你看是哪一個詞語來,把它標出來。(板書:破敗)

6、“破敗”你懂嗎?(生説:破舊、破爛)剛才大家説的意思主要集中在“破”上,那“敗”是什麼意思?(學生嘗試談理解)

不太明白不要着急,大家可以再來讀讀這句描寫古寺的話,你看那些詞語可以看出古寺是破敗的?

(抓住:殘垣斷壁、到處是灰塵、長滿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網)

哪個詞在描寫古寺破爛?(殘垣斷壁——對,垣的意思就是——,殘、斷——在説牆壁——)

那麼這座古寺為什麼灰塵——到處都是;青苔都——長滿了;蜘蛛網是——厚厚的;(到處是、長滿了、蜘蛛網隨時變紅)為什麼呢?

(生談自己的想法,就是很久沒有人收拾了。)

師:對,古寺原本是有僧人的,也有來燒香拜佛的香客,可能還有遊人。可現在沒有僧人、也沒有香客,也沒有遊人。一個人也沒有了,很久沒有人來了,所以,這座古寺不僅殘垣斷壁,而且早已衰敗,荒涼不堪。這就是——破敗。(生)

看,作者就用了這樣幾個詞就很具體地寫出了寺廟的破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可以適當重讀紅色的詞語表現古寺的破敗。(生齊讀)

7、面對這樣破敗的一座古寺,李時珍對龐憲説——(出示句子:李時珍對龐憲説:“我們就在這裏住一夜吧!”)讀。

這時,李時珍説的這句話,他會用怎樣的語氣來説?

説説並讀讀。為什麼這樣讀?

A、(鼓勵不同的解讀:高興、無奈、失望……)

B、如果學生説“很失望、很傷心”時,老師引導:你是這樣理解的,我想你聯繫下文想一想,也許你的理解就可能不同了。請大家都來讀一讀第七小節,想想此時李時珍會不會是失望、難過的,看看有沒有新的想法。引導學生談出並不是難過、失望的

C、説不出淡定,教師説自己的感受:我在讀這句話的時候也覺得他可能比較高興,也可能有些無奈,但後來多讀了幾遍,尤其是聯繫上下文讀了讀,我又認為,李時珍在説這句話時是很淡定、很坦然的。是不是這樣呢?請大家都來聯繫第一小節和第七小節讀一讀、想一想。指名説(説出他遇到的困難很多了,他有認為吃點苦是值得的,做住在古寺裏這個決定並不難,所以説這句話時也有可能是淡淡的、很坦然、淡定)

8、讀到這裏,你覺得此時的李時珍是個怎樣的人?(不怕苦、甘願吃苦)

9、小結提升:剛才我們讀了2-4(1—4)小節,特別是細讀了第四小節,不僅知道了李時珍夜宿古寺的原因,還看到一座破敗的古寺,感受到李時珍是一個不怕苦的人。

我們還可以看作者的寫法,這裏,作者想讓我們知道李時珍不怕苦,但是對他的直接描寫只不過是他的一句話,而把古寺的破敗寫得很具體,意在寫人,卻去寫人所處的環境,通過這樣的環境描寫就把人物這種精神品質襯托出來了。

你看,讀書就要細細的、反反覆覆地去讀,不僅讀懂作者寫了什麼,還要想想作者為什麼這樣寫,這樣寫得好處,你的收穫就更多。

10、李時珍師徒二人夜宿古寺後又做了些什麼呢?請大家默讀課文5——13小節,先概括出他們做了哪些事?

(如下課,就收課:李時珍師徒二人夜宿古寺後做了哪些事呢?作者又是怎樣來表現李時珍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地呢?我們下節課再來探究。

也可以,談論哪些事至下課,收課:作者又是怎樣來表現李時珍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地呢?我們下節課再來探究。)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 篇五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根據時間脈絡再現情景式複述課文

一、引入

在前一課《説勤奮》學習中,我們認識兩位可敬的人(生答)。從他們身上,我們認識到: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學生接應背:他們用汗水與心血澆灌出來的)。今天,我們學習16課,又將認識一個人,他是板書:李時珍。課前預習,對他有什麼瞭解呢?用簡潔的語言來介紹。

從同學們的介紹中,我們知道了李時珍同樣是一個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他手中的鮮花是板書:《本草綱目》。這是一部怎樣的醫學鉅著?在《李時珍與》一文中,我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

投示:《本草綱目》全書共計190萬字,分為五十二卷,共收錄了1892種藥物,收集醫方11096個,書中還繪製了l111幅精美的插圖,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

讓學生談談感受。

是的,這要付出多少汗水,這又要耗去李時珍多少心血。今天我們學習的“李時珍夜宿古寺”就是其中的一個鏡頭。補充板書:夜宿古寺。我們來讀讀吧

二、朗讀課文

1、自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對照生字表注音讀準,遇到讀不順的句子想想意思練習讀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畫上問號,看看文章讀完後這樣的問題能否明白,如果還不明白就問同學問老師。學生對於文中出現的幾個藥草一定好奇想了解,圖片介紹。

2、考驗一下同學們課文讀得怎麼樣。

(1)把課後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課文中組詞。例:憲,龐憲;徽,安徽。(意圖:既檢查生字的正確認讀,又檢查對課文的熟悉情況。一個個生字詞在課文中找到位置,生字詞會學得更牢,讀着詞語還會勾起課文內容的回憶。)

(2)出示:飢餐渴飲 曉行夜宿 斷垣殘壁 枯枝雜草 長年累月 解暑消熱

a、上面的四字詞語讀課文時注意了嗎?讀一讀。

b、在課文中將這六個詞語圈出來,讀一讀句子,試着想一想詞語的意思。

(3)指名學生朗讀,根據學生現場表現用適當的話語去激發、引導。下面的話語供參考:

a同學,你剛才自由朗讀十分投入,表情生動,所以第一節老師想請你讀,你一定能給大家帶個好頭。

a同學讀書時,b同學聽得多專注。b同學,第2節你來讀。

對,讀書時,身子站正,書本捧好,吸氣、定神、再開口,這是會讀書的表現。第3節c同學來試試。

11小節這麼難的段落d同學不打結地讀了下來,不簡單。當然朗讀時頭腦中有畫面,並通過恰當的音高聲調將畫面再現出來,這是需要技術,更需要勇氣。誰來應戰。

最後一小節我們把機會讓給離老師較遠的e同學朗讀。

一定還有同學沒讀,來,咱們一起來讀課文最重要的最後兩小節。注意:坐姿,書本,情緒,好,開始。

三、初步複述課文

1、聽同學朗讀,真是一種享受。下面再請同學讀課文,不過這一次提高要求:一,不許出聲,也就是默讀;二,在默讀過程中畫出反映時間變化的句子來。默讀是有速度的,給同學們三分鐘時間。(學生默讀,畫句)

2、交流,摘要板書:太陽漸漸下山了夜幕降臨了月亮升起來了月亮移到了中天

3、下面請同學閉上眼睛,跟着老師的提示,在腦中放電影:太陽漸漸下山了,李時珍和他的徒弟龐憲正在……夜幕降臨了,師徒倆……皎潔的月亮升起來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不覺月亮已移到了當空,李時珍……

4、怎麼樣,頭腦中有畫面嗎?是的,一定有的。看着黑板上的時間提示,把腦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話清楚説出來。同桌合作練説。

5、推薦三名同學分別複述:“傍晚尋宿”“生火談話”“月下記錄”。師生評點補充。

6、和學生一起總結複述的方法:讀課文,理出時間線根據時間,腦中“放電影”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腦中的畫面。(強調複述不是背誦,複述時想的應當是情節畫面,説出的是自己的話,不要總是想着課文裏是怎麼説的。即使説得沒有文本語言精練,這有什麼要緊呢,複述本來應當用的就是口語,很自然的生活話語。多説一點:每當看到電視裏講話念稿的鏡頭,我心裏就不是滋味,我在想,這種語言不自信的表現,是不是需要從小就培養,從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開始培養。)

四、作業(前兩條課堂完成,第3條課後完成)

1、選字填空:[詳 祥]

端( ) 吉( ) 慈( ) 安( ) ( )細

2、寫一段話,描寫月色,用上下面的詞語:

飛鳥歸林 夜幕降臨 隱隱約約 皎潔 輪廓

3、把“李時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要求按時間順序講清過程。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體會情感;根據課文中一些精彩詞句展開想象,創造性複述課文。

一、帶着思考讀進去

1、上一課時我們通過朗讀、複述課文抓住了課文的主要信息,課文主要講(生述:傍晚尋宿”“生火談話”“月下記錄)。這叫將課文讀薄。今天我們要反過來,通過邊讀邊思,走進課文,體驗那情境,感受人物的內心情感,將課文讀厚。同學們一定感興趣。讀第1小節試試,哪些詞語能夠讓你浮想聯翩,感慨萬千?(學生練習)

2、交流,示範。

順着學生來,如果學生的理解很到位,那麼下面的示範便轉為對學生的附和肯定。

李時珍領着弟子龐憲,飢餐渴飲,曉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訪藥材已經走了好幾個月了。(“飢餐渴飲”,那是什麼樣的情景?餓了就啃一點乾糧,渴了就喝兩口水繼續趕路。生活苦。“曉行夜宿”呢?早晨天剛亮,他們師徒已經背起行囊趕路了,一直到天黑才休息。工作累。“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訪藥材已經走了好幾個月了”,三個省,這是多大的範圍。他們不是觀光,不是隻趕路,他們要到荒山野嶺尋察藥材,他們要走村竄户訪詢問藥效;一天兩天“飢餐渴飲”、“曉行夜宿”也許平常人能夠堅持,可李時珍他們幾個月了,天天如此,這需要多麼大的意志啊。)

讀,學生的聲音裏此時一定增加了幾分崇敬。在學習下面“吃點苦也是值得的”時,再回應這小節。抓住“飢餐渴飲,曉行夜宿”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兩個詞語,八個字,包含了多少內容?在學生髮言後接着學生的理解發揮:辛勞在其中,理想在其中,毅力在其中。可謂意藴豐富、凝練集中,妙!再將詞語分拆(a 、飢餐渴飲 / 曉行夜宿 b、飢餐 / 渴飲,曉行 / 夜宿)分男女生對應讀,體會詞語的對仗,音律的疊回。

3、繼續讀下去,看看下面的課文中會有哪些語句扣動你的心絃,讓你流連、回味。(學生自由讀思畫注)

4、課堂交流。

這是一個開放的交流時空。估計學生會注意下面的一些語句,下面寫下自己的體會與教學設想,以備上課時與學生有效對話,指導學習:

飛鳥歸林,師徒倆不免焦急起來。

“飛鳥夜晚回家了,師徒倆的家呢?眼看天色已晚,他們今晚宿於何地呢。他們能不焦急嗎?”估計學生大都會如此理解,也允許個別學生有所發揮的“篡解”:對於他們,難道沒有露宿野外過?那既然是常有的事,他們又為何如此焦急呢?聯繫下面,我想他們焦急的恐怕是不能夠當晚將所察訪到的情況及時記錄下來。

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座破敗的古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裏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的厚厚的蜘蛛網。

設想學生應當在這樣三方面突破:一是聯繫下面的細節想象 “破敗”,二是感受這樣具象寫的精彩,三是體會寫“破敗”實際為寫人的意義。如果學生在某點上有忽略,要引導其關注思考。特別是第三點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充分展開,比如可以這樣點撥:“破敗”不僅在這裏體現,下面還有地方得到印證,能找到嗎?(如“搬來幾塊磚壘成桌子”等)從這你想到了什麼?由學生言説李時珍修《本草》十分辛苦,順勢進入下面師徒倆關於“苦”的對話學習。

李時珍笑着問徒弟……“但我們修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這段話中有兩個點必須抓住:一是李時珍的神情“笑”,二是他説的兩個詞“吃點苦”和“值得”。點撥:他們是隻吃了一點點苦嗎?迴應第一小節,品賞“飢餐渴飲,曉行夜宿”,再讀古寺“破敗”段,討論力量的源泉:緣自理想,一個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練習填空:

a、這天忙着趕路,又一次錯過了的客店,他們只能在路旁的雨棚裏過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滿眼寒霜,冷月還在天上,李時珍這時候又起早趕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歲月不饒人,50歲了,天天和水啃乾糧,李時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已經在外好幾個月了,中秋月明,李時珍不禁思念起深愛的母親、妻子和兒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填空後小結:沒有修好《本草》,讓萬民得福這崇高的理想,沒有為萬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這不屈的信念,李時珍何以能夠如此風餐露宿,如此別家離子,在荒山野嶺間奔波。出示:“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更是他們用_____和_____培育出來的。討論填上“理想和信念”,讀這句話。分角色讀課文對話。

怎樣區分它們呢?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裏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寫。

讀,角色表演。與扮演者交流:“李時珍”,你為何要將那兩片葉子上下左右反覆看?你分辨出來了嗎?嚼?你怎麼敢嚼,不噁心?過去嚼過嗎?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結:這一“端詳”,我們端詳出了李時珍工作的嚴謹,這一“嚼”,我們嚼出了他“為民得福,吃苦、甚至獻出生命也值”的偉大情懷。深情引背:看來,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更是他們……”

二、表現理解再創造

1、投示:飢餐渴飲 曉行夜宿 斷垣殘壁 枯枝雜草 長年累月 解暑消熱

焦急 笑 值得 端詳 嚼嚼

讀一讀,還記得剛才我們的討論嗎?你能不能根據這些詞語,發揮自己的想象,將李時珍師徒夜宿古寺的情景進一步説詳細呢?比如關於“嚼”,他們師徒間肯定有一番對話的,是不是?注意用上上面的兩組詞語,注意情節的豐富與創新。(學生個人準備,相信前面填空所描述的情景會對學生有啟發)

2、和同桌共同來創造。(相互提醒、補充)

3、推薦同學上講台創造性講述故事。師生評議。(評議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注意對於存在問題不要去簡單否定,關鍵是講清理由,提出自己具體的修改意見。)

4、教師小結:抓住關鍵情節,聯前想後,以細節去表現,這就是複述的創造。

三、課後作業:

收集資料,並選擇其中的一個講一講,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張衡與地動儀

居里夫人與鐳的發現

愛迪生與電燈

_______與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