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精選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63W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1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精選5篇)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世説新語·雅量》,通過寫王戎七歲時和小朋友看到路邊有果實累累的李樹,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去,只有王戎沒有摘並告訴他們李子是苦的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地跟從的道理。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國小生剛接觸文言文,對於文言的停頓、斷句無意識,不能讀出文言文的韻律和節奏。所以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範讀,學生模仿,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重點詞句由學生對照註釋來理解,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教學建議:

教師可範讀課文,讓學生讀準字音,讀出韻律和節奏,指導學生結合註釋,初步瞭解文章的大意。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背誦。

2、複述課文並學習王戎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

3、結合句子理解代詞“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重點:理解重點句子“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並能有感情地讀課文、背誦背誦。

難點:能夠複述課文並理解文章表達的含意。

一、圖片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引導出年幼聰穎的天才少年--王戎

2、過渡:(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並書空)瞭解停頓線,釋題。這個故事就是我們現在“道旁苦李”成語的由來。比喻沒用的人或事物。

二、讀通課文,理解內容

1、引導讀通

師:我來檢查一下,誰能讀第一句話。

生1: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

師:不錯,請坐。生齊讀。

師:你看多好啊,就這樣勇敢的讀。老師讀讀,注意聽節奏。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師拖音誦讀)看再來一長句子。

生2: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沉穩,有節奏)

師:適時評價,來一起像他一樣讀,生齊誦讀(速度節奏不錯)

師:這就是誦讀,有味的讀古文。下一句誰能勇敢地誦讀?

生3: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師:非常好,一起讀。(生齊讀此句。)

師:王戎的判斷正確嗎?文中説——

生:取之信然。

師:本文別人是怎麼讀的,我們一起邊聽、邊想象畫面。

播放《王戎不取道旁李》朗讀音頻。

師:聽了別人的朗讀,自己再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故事畫面。

2、理解讀懂

師:課文讀通了好理解寫的內容,老師總結了四種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1、多讀2、看註釋,3、聯繫上下文或猜測的方式;4、説故事。(下面請默讀課文。)

師:我們來驗證一下你們的理解對不對。看第一句。出示嘗與諸小兒遊,嘗是什麼意思?

生1:曾經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1:看註釋。

師:嗯,你根據看註釋理解嘗是曾經,正確。看註釋理解古文是個很好的學習方法。那諸小兒,諸又做何解?

生2:許多。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根據句子猜的。

師:哦,其實依據課文內容猜測也是一種學習方法。這裏“諸”可以理解為與許多小朋友玩。我們常説諸位同學,諸位來賓。“諸”

可以理解為大家、眾多。我們繼續看多子折枝——

生3:壓彎

師:圖中李子果飽滿繁多,把樹枝——(生:壓彎了。)

師:李子果繁多,壓彎了樹枝,這種情況可以用一個詞叫果實----(生:果實累累。)

師:這裏還有一個諸兒競走,競走是——(生:爭着跑過去)

師:對,課文中競走是爭着跑過去。古人説走就是指現在的跑。那把其他兒童搶摘李子時的表現用一個成語説,叫——(生:爭先恐後。)

師:很好!此刻,王戎如何?(生:只有王戎不去摘。)

師:用文字語言就是——(生:唯戎不動。)

師:結果怎樣?出示取之信然。

生:取之信然。

師:信然什麼意思?

生:果然如此。

3、理清故事

師:這麼多李子,同伴們紛紛摘果,唯戎不動。猜猜,王戎沒有急着去摘當時可能在幹嘛?(生:思考)

師:是啊,他在思考這麼多李子,在路邊怎麼沒有被摘的痕跡。來,再讀課文。(出示全文)思考第一個問題這裏紅色的幾個字(之),完全一樣,他們在文中意思一樣嗎?

第二個問題全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學生默讀課文。

師:我們先交流一下,諸兒競走取之和取之信然,兩句中“取之”分別是什麼意思?

師:之,在這裏是指什麼?就是説他們取什麼?

生:李子

師:對,趕緊在課本記下來,這兩個詞中“之”表示李子。(生記錄)

師:文中還有一句人問之,這裏的之也是指李子果嗎?

生:不是。

師:那是指什麼?

生1:指王戎。

師:完全正確,根據課文內容就能很容易的理解文中的“之”在不同地方表示不同的意思。這樣聯繫上下文猜測的學習方法不僅理解了課文,還了解了新知識,這個“之”叫代詞。

師:接下來我們交流這個故事發生的起因是什麼?

生1:眾小兒遊,發現李子

師:經過呢?

生:其他孩子爭搶去摘,王戎不摘,因為知道李子是苦的。

師:結果呢?

生3:其他人摘來一嘗果然是苦的。

師:很明顯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生:事情發展的順序。

三、複述故事,品析人物。

1、複述故事

師:瞭解了起因經過結果,我們四人一小組,用現代語言按順序講一講故事。生小組內相互講故事。

師:小組內講完了,誰能用自己最簡單的語言,給大家講述這個故事?

生1: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與他的夥伴去遊玩。走在路上看見路邊有李子樹,樹上的果子非常多,快把樹枝都壓彎了。其他孩子都爭搶着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王戎答到李子這麼多,樹在在路邊栽着,卻沒有人摘,一定是苦的。同伴摘來一嘗,李子果然是苦的。(流暢)

2、品析品質

師:李樹多子折枝,所以眾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引導學生再次梳理板書)這麼多孩子中只有王戎一個不去摘,請思考為什麼他不摘李子?

生:他在思考,這麼多李子沒人摘,肯定是苦的。

師:哦,就是説王戎看到路邊李樹結了這麼多果沒人摘,依此分析沒人摘的原因是什麼?

生:李子苦。

師:他斷定李苦的依據是什麼?

生1:李樹栽在路邊,而且果子這麼多卻沒人摘,他想此必苦李。

師:他沒有着急去摘,而是觀察環境,進行思考。再設想:一般路上會有很多——行人。

師:路上有很多行人,路邊有滿樹李子果,如果香甜能吃——會有人摘的。

師:而現在是多子折枝,沒有被人摘的痕跡,所以王戎斷定——此必苦李。

師:由此可見,王戎通過觀察,經過思考分析,得出苦李的結果。那你覺得王戎是個怎樣得孩子?

生1:聰明的孩子生;2:善於觀察的孩子生3:善於思考分析的孩子。

師:這詞用得好!

師:的確他是個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推理、三思而後行的孩子。他還認定自己的判斷,冷靜應對不動搖,也説明他是個自信的孩子。

3、課文小結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認識到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分析推理,不盲目跟從,希望大家都像王戎一樣,做個聰明的小天才。

4、趣味背誦

師:我們讀完故事,瞭解了王戎是個冷靜,善於觀察分析的孩子,再回過頭朗讀原文。(出示課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預備走!

師:老師把課文變一下,看能不能讀好。(出示(王戎七歲,嘗___, 見路邊____。諸兒____,唯_____。人問之,答曰:“____。”____。)

學生依據此提示齊讀課文。

師:眼睛閉起來,根據老師的提示來接。準備王戎七歲——

生:嘗與諸小兒遊......

5、鞏固練習

師:真了不起!為你點贊!

四、課後作業

回家寫一篇學習《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心得體會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戎、諸、競”3個生字,會寫“戎、諸、競、唯”4個字,理解“唯”“信然”“競走”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劃分文言文節奏。

4.瞭解故事情節,體會王戎善於觀察分析,不盲從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體會文中王戎的善於思考,通過閲讀課文,學習王戎善於觀察、善於分析的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文言文中實詞和虛詞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會朗讀文言文節奏,並能有感情地讀課文並能背誦。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説一句話你們來講講什麼意思?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課件出示2)

師:這兩句話和現代人説的話有何區別?像這樣的語言叫文言。我們以前也背過文言文,還記得嗎?由文言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誰來給大家説説你看到的這個?

(你看的很認真,能把這麼長的故事情節都講清楚了,真不錯!)

師:誰能用一兩句話簡單地説一説嗎?

(你真是個會思考,會表達的小朋友,用一句話就把故事內容説清楚了,真棒!)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篇文言文,請大家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

二、初讀小古文

1.讀後釋題

《王戎不取道旁李》課題中“取”的意思是什麼?“道”的意思是什麼?

連起來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樹上的李子。(課件出示3)

2.交流自學字詞的情況。教師檢查、指導。

(1)教師用生字卡片檢查讀音,並組詞語。

戎 諸 競 

認讀生字“戎”字

這個字由兩部分組成——“戈”指的是長柄兵器,“十”是鎧甲的“甲”,是上戰場時所穿的盔甲,合起來表示爭鬥、戰爭的意思。

字音難點:“戎”(róng)不能讀成(yóng);

“諸”(zhū)不能讀成(zhǔ)。

(課件出示4)

(2)書寫“戎    嘗  諸    競    唯”。

字形難點:戎:左下部是“十”,不是“廾”; 諸:中間沒有“亻”;“競”下半部是“口”加“兒”不能寫成“日”加“兒”。

(課件出示5)

(3)理解實詞和虛詞。

【實詞】實詞是有實在意義且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的詞語,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

【虛詞】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造句,表示種種語法關係。

實詞:〔王戎〕西晉琅琊(今屬山東)人,自幼聰明過人,為“竹林七賢”之一,官至尚書令,司徒。 

〔嘗〕曾經。

〔李〕李子。

〔遊〕玩耍。

〔子〕果實。

〔折枝〕壓彎了樹枝。

〔競〕爭先跑過去。競:爭逐。

〔走〕跑。

〔唯〕只有。

〔曰〕説

〔諸〕眾,一些,這些,許多。

〔信〕的確。

虛詞:

〔然〕如此。

〔之〕他(它)。

(課件出示6、7)

3.過渡:故事中的王戎從小就很聰明,他七歲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後來,他長大後還成了西晉的名士呢!被稱為“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就是當時有七個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飲宴遊樂,創作文章,個個都是大學問家。而王戎是他們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這篇小古文講的就是王戎小時候的故事。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個有趣的故事。

1.師示範讀文。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課件出示8)

2.合作朗讀課文,要讀準生字。

讀完評價,找出不足之處,然後交流,糾正讀錯的地方。

哪一小組來彙報(2個小組)誰最好?

適當根據情況,再讓學生讀一讀。

3.我們一起再來讀讀課文,注意斷句,理解大意。

隨機點找學生朗讀,男生讀,女生讀,男女生比賽朗讀等等多種形式,重在以點帶面,通過典型個例,再次糾正發音和語句讀法。

(從字音、斷句上幫助學生。)

4.合作學習生字。

(1)按照順序挨個朗讀,同時規定一人讀時,其他人不允許插嘴,要注意傾聽,讀完可以提出建議,糾正錯誤。

(2)有的小組速度快,能讀兩到三遍。

朗讀方法:範讀、自由朗讀、賽讀等。

(3)開火車,齊讀,兩兩讀。

三、參與體驗,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個像王戎這樣的善於思考的有心人吧?可是現在有一個小朋友遇到了困難,同學們想不想幫幫他呀?看一個小故事:

一個小孩掉到缸裏去了,缸又很大,裏面盛滿了水,小孩不會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們沒有力氣將他拉上來,叫大人來又怕來不及,這時該怎麼辦呢?(課件出示9)

老師會繼續追問,如果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能夠砸缸的工具又該如何?

師小結:距今900年以前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曉,而司馬光也最終成為北宋一代名相,還寫有著名的史學鉅著《資治通鑑》。由此可見,從小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對於將來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啊!(課件出示1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句子“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體會王戎善於觀察分析,不盲從的優秀品質; 

2.結合理解句子,積累本文重要實詞,理解虛詞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3.學習作者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來表現人物特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讀了《王戎不取道旁李》這篇文言文,你還記得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嗎?(學生回答)

下面我們先來複習一下課文,回憶一下,你還能背下來課文內容嗎?(學生背誦)(課件出示14)

二、精讀小古文

過渡:小古文大家已經讀得背得很不錯啦,那它的意思你們理解了嗎?

1.讓我們先來看第一句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

誰來讀一讀?(生讀,注意節奏)

這句話中有不理解的詞語嗎?

(小兒)(諸)(嘗)

這個詞語提得真好,誰願意來幫助他解決?

(小兒:小夥伴)   

(諸:多 ) 

(嘗:常常。)

有一點想要提醒小朋友,嘗一嘗可不是常常的常,這兒有三種意思,你覺得是哪一種? 為什麼?

(1)品嚐(2)曾經(3)嘗試

(曾經)

現在你能連起來説一説,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了嗎?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與小朋友們一起玩耍。)(課件出示15)

過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諸小兒玩了什麼呢?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嘗試着用小古文説一説!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

同桌説,指名説。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鷹捉小雞、捉蝴蝶、 跳繩、抓蛐蛐兒、爬樹……讓我們一起讀好第一句吧!

2.過渡:正當小朋友們玩得歡天喜地的時候,他們又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16)

請男生一起來讀一讀。

師:接下來的故事情節,請小朋友小組合作來説一説。

師:第一幅

(小朋友們來到了路邊,他們發現路邊長着一棵茂密的李樹。)

師:這棵李樹長在哪裏?

(路邊。)

你怎麼知道的?道邊李樹。

師:這就是李樹,你看到了一棵怎樣的李樹?

(高大) 

(李樹上長着許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樹枝都壓彎了。一個個李子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把樹枝都壓彎了,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讀好這句話了嗎?

出示小古文。

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課件出示17)

師:誰來説説第二幅?

(小朋友們都爬到樹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這麼做。)

小古文是: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老師這兒也有一個李子,你瞧瞧。

它什麼樣?你覺得它的味道怎麼樣呢? 

(諸小兒看着滿樹的李子,饞得直流口水。)

師:諸小兒怎麼做的?

(競走)

師:競走這個詞語,我們在識字中已經學過,什麼是競走?(板書:諸兒:競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動)

(課件出示18)

在小古文裏也出現過競走這個詞,在哪一課?龜兔競走就是龜兔賽跑。所以競走“爭先恐後的跑過去拿”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賽着跑過去,誰也不讓誰,老師送大家一個詞,就是爭先恐後(齊讀)。

(“唯”就是隻有。)

你能讀出諸小兒的爭先恐後,王戎的鎮定嗎?

誰來説第三幅?

(看到路邊的李樹結滿了果子,諸小兒口水直流,一個個爭先恐後地衝向李樹,像猴子一樣一下爬到樹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動。) (課件出示19)

諸小兒會會怎麼問呢?

(你怎麼不摘李?)

你傻啦,為什麼不去?

你怎麼站在這兒不動?)

人問之,“之”是誰?

(“之”就是王戎。)

誰來問一問?指名讀。齊讀。

王戎什麼反應呢,誰來説第四幅。

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課件出示20)

(王戎告訴小朋友如果李樹長在路邊而且長滿樹的話,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麼知道的?他去嚐了嗎?

那他是隨便猜猜的嗎?他怎麼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説得真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樣會觀察會思考。所以王戎説——(齊讀)

:想想王戎説這句話的時候表情是怎樣的?會做什麼動作?做動作演.

師:李子究竟苦不苦?一開始諸小兒相信王戎的話了嗎?

(沒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

生2:哇,果然很苦! )

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嗎?(板書:善觀察  勤思考)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説的話了,這就是信然。)

這句話只有4個字,我們一起讀一讀。

大家終於知道王戎説的是真的,學到這兒,你覺得王戎是個怎樣的小朋友呢?

(聰明,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別人做什麼自己也做什麼。)

師小結,你的發言,老師看出你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你説的也很有道理,老師希望每節課都聽到這樣的發言。(課件出示21)

3.寫作方法(puXuewang.com)

作者不是直接寫王戎的聰明,而是先寫別的小孩“競走取之”,再過寫“唯戎不動”,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寫作手法?這手法對錶現王戎的聰明才智起到了什麼作用? 

(對比)   (反襯了王戎的聰明過人) 

聯繫實際講對比:對比的手法看起來好像很深奧,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用。而且經常用。 

(課件出示22)

生活中這樣的對比還很多,以後注意在作文中也多運用。

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從聰明過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學到什麼?遇到事情多觀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動。(如果做到這樣,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樣聰明。)(課件出示23)

三、合作朗讀

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們肯定能讀得更好了。請小朋友小組合作讀讀看。(課件出示24)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師:用各種方式讀,還能讀出趣味來呢!

2.看來現在你們都是朗讀高手了。

四、總結提升

師: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學到了什麼呢?你認為王戎聰明在哪裏? 

生彙報。師總結。

我們要仔細觀察,善於思考,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推理判斷,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少走彎路。(課件出示25)

板書設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文言文,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而且,為純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學時,教學生朗誦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為今後的古文教學培養良好的語感。在做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從培養文言文的朗讀方法開始着手,做到讓學生讀準節奏,才能正確理解意思。第一節課以讀為主,理解大意,再做到熟讀成誦。第二節課是以精讀理解字意,實詞和虛詞的理解用法,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明白期中藴含的哲理。教學環節上安排,把全文按照五個畫面分開,讓學生通過這五個畫面,理解每字每句話的意思。圖文結合,理解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編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瞭解故事情節,感受人物形象。本課是一篇文言文,講的是王戎小時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寫王戎的聰明,而是先寫別的小孩“競走取之”,再寫“唯戎不動”,反襯出王戎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優秀品質。教學本課,要注意運用多種朗讀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文,在熟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夠綜合運用以前學過的文言文學習方法,如:結合插圖、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等方法來學習本課,並適時介紹“補充”新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將故事的情節複述完整。在理解本課的基礎上,以“一篇帶多篇”,激發學生閲讀羣文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文,背誦古文。

2.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學習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情節。

3.學習王戎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優秀品質,激發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文,背誦古文,能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情節,引導學生學習王戎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

掌握文言文學習的多種方法,激發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課題

1.出示圖片,猜故事。

2.對比故事,説相同。

3.揭示課題,引啟發。

二、初讀課文,讀準確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相機正音指導。

3.相互評議,讀出節奏、情感。

4.多種方式練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讀明白

1.引導學生回顧文言文學習的方法。

2.運用所學方法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3.師相機出示提示,學生練説文意。

4.師生合作疏通文意。

(1)指名説一説。

(2)師生議一議。

(3)即興演一演。

(4)嘗試再“補充”。

(5)複述練説功。

四、再讀課文,知人物

從“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等句子中,可以體會出王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1.討論並指名回答。                 

2.師相機總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等)。

3.多看,多思,就會有與眾不同的發現。生活中你有這樣的體會嗎?

五、拓展延伸,讀“一類”

出示《楊氏之子》: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自由朗讀古文。

1.挑戰闖關:“文言秀才——文言舉人——文言進士——文言狀元”。

2.根據註釋,猜測大意。

3.學生探討,概括楊氏子禮貌、機智、聰慧等品質。

4.引導學生閲讀《世説新語》中有關描寫人物機智言論的篇章,激發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興趣。

六、總結,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王戎不取道旁李》。

2.運用學過的文言文學習的方法,閲讀有註釋版本的《世説新語》,將其中有關人物機智言論的故事説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王戎            多子折枝           諸小兒      

 不動                競走

善於觀察,勤于思考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戎、諸、競”3個生字,會寫“戎、諸、競、唯”4個字,理解文言詞彙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劃分文言文節奏。瞭解故事情節,

3.體會王戎善於觀察分析,不盲從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流利朗讀這篇文言文,能夠理解文中大意。

教學難點:學習王戎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分析的品質。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談話法,多媒體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談話導入:(展示多媒體)同學們你們看,這有顆碩果累累的李樹,你們想不想摘幾個吃啊?但有一個小朋友並沒有去吃,你們説這是為什麼呢?(板書:王戎不取道旁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書上注音及工具書,認讀本課生字詞。

2.播放範讀音頻,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朗讀,學會文言文的朗讀方式,停頓特點。

3.品讀課文,對照註釋閲讀課文,疏通文意。簡單瞭解文中思路。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簡要説説王戎做了什麼事。(板書:王戎)

明確: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樹上果實累累,壓得樹枝都彎下去了,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後地奔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説:“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的確如此。(板書:道旁李樹、唯戎不動、此必苦李)

2.王戎為什麼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

明確:因為在路邊,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別人摘光了。

3.小組討論,從中可以體現出王戎怎樣的品質?

明確:他善於觀察,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善於思考和分析,從觀察到的現象中思考路邊的李子無人摘的原因,進行分析、推斷,得出正確的結論。他是一個聰明、機智、善於動腦的孩子。

4.這件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同學們應該怎麼做?

明確:文章最後講“取之信然”説明他的推理是正確的,我們應該學習王戎的品質,他觀察仔細,善於動腦筋,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理智的推理判斷。(板書:善於觀察、思考、分析)

(四)拓展延伸

本篇課文出自《世説新語》,是南朝文學家劉義慶寫的,它在古代文學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書中有許多小故事,歷經千年,依然鮮活生動。“孔融讓梨”“王戎識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五)小結作業

搜索《世説新語》的其他小故事,並在下節課前給大家分享一下。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着重引導學生對本文文言文的內容進行理解,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學會讀懂並理解文言文中的大意,教會學生向王戎學習,學會細心去觀察,我從課文的整體大意來劃分,讓學生在理解其意思後,反覆的進行朗讀,從而使學生對於文言文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做到熟讀成誦。

2.初步瞭解文言文的特點,結合註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對文言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走近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正式上課前,張老師先和大家來一個熱身小活動,我説上句,你們答下句。

2.人心齊,泰山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親。這兩句話和現代我們説的話一樣嗎?有何區別?語言簡練。像這樣的語言叫文言。由文言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板書: 文言文

3.今天,我們也將要學習一則文言文小故事,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寫課題。《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寫生字“戎”字   這個字由兩部分組成---“戈”指的是長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戰場時所穿的盔甲,合起來表示爭鬥、戰爭的意思。

4.指名讀題。你關注到了什麼信息?事兒來説一説題目的意思?

5.讓我們帶着對題目的理解,一起來讀讀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書。

1.為何王戎不取道旁李?先聽老師讀課文。

2.這則文言文一共幾句話啊?(四句)你們能像老師這樣讀好它嗎?請同學們大聲朗讀文章3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嘗試停頓。

3.你們將字音讀準了嗎?檢查字詞句,開火車讀。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講諸的意思,競正音,競是什麼意思?爭着)

4.把這些句子送進文章裏,你還會讀嗎?試着讀全文。誰來挑戰?

三、釋書。

1.這篇文言文一共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呢?請各位同學結合書中的註釋,四人小組,一人一句説説文言文的意思,可以互相補充。

2.誰做勇敢的第一人上台來和大家説一説你對這篇文言文的理解,其他同學認真聽,過會他説完,你可以進行評價或補充。一句一句地説。

3.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你們現在能讀好他們了嗎?指名讀,齊讀。

4.誰再來完整的説一説全文的意思。指名説

5.這則文言文其實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下面請同學們,同桌之間互相説一説,可以加上恰當的內容,讓故事變得生動有趣。

6.你講的真好!就請你將課文再次讀給大家聽一聽,注意讀準節奏,讀書故事的韻味。

7.這短短的49 個字,你會背了嗎?自己背,指名背,齊背

四、尋書

1.同學們,為什麼王戎説“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呢?

2.從中你可以看出王戎是個什麼樣的人?聰明,善於思考。

3.王戎除了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還是一位怎樣的人呢?讓我們再來看一篇有關於王戎的文言文。

出示《王戎觀虎》

4.請同學自己讀一讀,根據老師所給的註釋,能不能看出王戎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5.看你們讀的這麼投入,老師也想來讀一讀。師讀,王戎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勇敢)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6.同學們,文言文難嗎?看,你們讀了一遍就能讀懂了!可真厲害!讓我們為自己鼓一次掌!

7.這兩篇關於王戎的文言文出示出自《世説新語》,全書有一千多則文言文,裏全是這類有趣的小故事。推薦大家進行課外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