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浣溪沙晏殊詩意鑑賞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53K

浣溪沙晏殊詩意鑑賞精品多篇

浣溪沙晏殊詩意鑑賞 篇一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我填上一曲新詞,倒上一杯美酒,這時的天氣,與去年相同。當夕陽西下,何時才能迴轉?令人無可奈何,看見花兒又殘落了;似曾相識,春燕又飛回。美好的事物無法挽留,只不過是似曾相識而已,想到這些令人感傷。我獨自在小徑裏徘徊,感覺很傷感。

解題:

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沙,一作“紗”。有雜言、齊言二體。唐、五代人詞中,見於敦煌曲子詞者,均為雜言;見於《花間》、《尊前》兩集者,多為齊言,亦有雜言。至北宋,雜言稱為《攤破浣溪沙》(破七字為十字,成為七言、三言兩句);齊言仍稱《浣溪沙》(或稱《減字浣溪沙》)。這首詞描繪了怎樣的內容情境呢?春季(落花、歸燕)、黃昏(夕陽),園亭,飲酒聽歌。

上片

寫把酒聽歌的情境,淡淡寫來,卻藴含着時間永恆而人生短暫的深長歎惋。“一曲新詞酒一杯”“詞”不止“一曲”,“酒”也不止“一杯”,就在我們把酒聽歌時,時光已從我們身邊悄然逝去。如朱自清的《匆匆》所寫,在我們洗臉時,時間悄悄從我們的指縫間溜走。抒情主人公痛感生命於不知不覺間消失。“去年天氣舊亭台”天氣依舊,亭台如故,潛台詞卻是:物是人非,人生幾何?(從“不變”的角度來寫)“夕陽西下幾時回?”從人們視而不見的“變”的角度承上作補筆。字面上,它寫的是“夕陽”萬古常新,去而復“回”;但在“幾時回”的設問中,已有今日之“夕陽”已非昨日之“夕陽”之意。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夕陽縱然美好,但畢竟要“西下”,就如人生,一去便永無迴歸之日。詞人以有限的生命來體察無窮的宇宙,因而使此詞具有厚重的哲理意味。

下片

通過最有特徵的具體事物和生活細節來深化上片的意境。“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似曾相識是主觀感受,花落去、燕歸來時客觀規律,虛詞對仗。明卓人月《詞統》:“實處易工,虛處難工。對法之妙無兩。”劉熙載《藝概》稱此二句是“觸着”,即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十引《復齋漫錄》:晏殊,大明寺見蜀人王琪壁上題詩,邀至府中,酒後遊園,晏稱去年暮春到此,吟“無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得對句。王琪見庭燕剪柳穿花,應聲道“似曾相識燕歸來”。既傷落花,又喜燕歸,在變化之中又含有某種不變的意味,給人心靈上以某種安慰。“花落去”與“燕歸來”每交替一次,便過了一年,而人生正是在這無窮的交替之中逐漸衰老直至死亡。歷史便在這種新舊交替之中默默向前延伸。面對這一現實,作者止不住要在鋪滿落花的小徑上徘徊沉思了。“小園香徑獨徘徊”詞人沒有對上片的問題作出正面回答,而是通過“落花”和“歸燕”的意象構築了一個宏闊的藝術空間,表現宇宙時空的無窮無盡,從而讓讀者跟隨作者一起去徘徊思考。餘韻悠長。

藝術特色:

淡淡的感傷:就感情基調而言,彷彿温潤的珠玉,感傷中有慰藉,而非深哀巨痛、激情烈響。

富貴氣象:純以白描手法寫平常意象,如“酒”、“亭台”、“夕陽”、“落花”、“歸燕”等,重神髓、重氣象,成為“文章富貴,出於天然”又一力證。

“情中有思”的意境:在傷春的表層意象中,卻藴涵着強烈的時間意識和生命意識,閃爍着一種詩意的生命之光,充分體現了《珠玉詞》“風流藴藉”、“情中有思”的特色。

虛詞對仗:“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虛詞對仗。屬對工巧,卻又天然渾成,似將眼前景信手拈來,輕快流麗,楊慎《詞品》説它是“天然奇偶”。

浣溪沙晏殊詩意鑑賞 篇二

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淨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着。這是一幅多麼幽美寧靜的山林景緻啊!首七字既點出遊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浸”字與“皋蘭被徑兮,漸”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悽婉,本是易引發羈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者相伴遊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髮感慨和議論。“,何時復西歸”(漢)。“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歎。而作者此際面對着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麼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説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因為人並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裏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歎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體現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

浣溪沙晏殊詩意鑑賞 篇三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詩意鑑賞

晏殊一輩子鉅著頗豐,是宋代婉約派聞名詞人之一,其詞作品在當初頗負盛名。他的詞以抒寫閒情雅緻著稱,作品襲用了晚唐、五代詞柔靡哀婉的餘風,多抒寫酒足飯飽然後的娛賓譴興和描畫男女相思、離情別緒之正題。王灼在《碧雞漫志》中稱其為:“晏元獻公參差句,風流藴籍,一時莫及。而温潤秀潔,亦其無比。”此話比較正確地概括了晏殊詞作品的風格風味。上頭這首詞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這是一首抒發閒愁的詞。因為晏殊少年得志,生於承平之時,仕至相國,政事以外,過着“喜賓朋,未始一日不宴飲”的生計,徵歌逐舞,以詩酒消遣。這麼的地位、生計、思想情誼,所以表決了他的詩詞作品如珠似玉,温潤秀潔,字裏行間只有點許淡淡的閒愁。上頭這首詞作品所抒發的即是悼惜殘春之感。

這首詞主要撰著者新詞對酒的優雅閒適生計和對晚春殘景的歎惋悵惘,抒發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富貴難久的“閒愁”,表現了筆者生計的優裕和神魂生計的寂寞虛空,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期達官顯貴們的神魂面貌。

詞的上闋主要寫持酒聽新詞,意興無窮,不過驟然記起客歲也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同樣的天氣,同樣的亭台,同樣的“一曲新詞酒一杯”,此時感到光陰的流逝,不可追回,雖有富貴,猶有不足,故而未免深深長歎。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藴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着輕鬆喜悦的感情,帶着瀟灑安閒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於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於問津、也樂於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台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藴着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衝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於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歎:“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着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複。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如今讓我們分句來細讀,先讀上闋的首句“一曲新詞酒一杯”,這句詞讓我記起白居易的一首詩,“花枝缺處青樓開,豔歌一曲酒一杯”(《長安道》),晏殊在自個兒這首詞中是化用白居易這首詩之意,以詩酒作排遣。再讀下邊二句“客歲天氣舊亭台,落日西下幾時回”,這二句是説景物依然,季候、園子、亭台均與客歲相同,但以往的一切,都像落日西下,一去不復返。筆者的言外之意是説,人已經不是客歲的人了,雖然景物沒有變,但人卻在變,隱然有一種惜春歎老之情。

詞的下闋主要抒發春殘花落,錦繡事情的衰亡不可抗拒,這也是不得已之事,但燕子去而復返,在春季到來之時,依戀舊巢,人們見到它,有似曾相識的感受,可是青春卻一去不歸,酒闌人散然後,筆者攜帶莫名的閒愁在花園的小路上獨自徙倚。

下闋的“不得已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是這首詞作品的魂靈所在,這首詞作品也因這二句而聞名,成為流芳千古的佳作,因為筆者自愛其工,又將這二句另幫會在一首七律作品中。這二句的意思是,春殘花落,是時序推移的灑脱道理,雖然觸景心傷,但也是不得已之事。燕子春去秋來,依戀舊巢,不忘故主,人們見到它,有似曾相識的感受。

為何這二句傳誦不息,性命長存呢?因為這二句可給讀者以充分的美感聯想,能萌生廣泛的象徵性。“落花”的衰亡、無情,“燕歸”的新生、有情,飽含辯證法,思想意藴遠遠高過於字面的意義、形象。而且,在這搭又飽含迴環起伏、抑揚跌宕的藝術美感,用了好些虛詞,意味卻深長,雖然這二句是“觸着”之句,但卻是對人生哲理品味中“妙手偶得之”的感悟。張宗肅在其《詞林紀事》中這麼名聲道:“細玩‘不得已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意致纏綿,語調諧婉,的是倚聲家語……”

通觀這首詞的囫圇層面,它的構思精緻,採景典型,筆者善於捕捉自個兒那一剎那間偶然性為外物所觸發的真實情意。整首詞遍及是寫景和寫私人的活動,但遍及又是抒情,由景及情,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交融。

這首詞在藝術上具備較高的審美價值,它語言工巧,清麗而灑脱。整首作品委宛涵蓄,語淺情深,集中體現了晏詞“富貴天氣”的風格風味。而妙手偶得的“不得已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更使這首詞作品傳流千古,這是這首詞作品最成功之處。

浣溪沙晏殊詩意鑑賞 篇四

北宋初年詞的創作主要承襲五代遺風,多為宴席間娛賓遣興而作。所以要求協律,宜於歌女逐弦管之音演唱。從內容看多是吟風雪詠花草,寫離別道相思之作;在藝術上則以委婉濃麗為主導風格。

官至宰相,一生顯貴,以“善知人”著稱。他生活優裕,喜聚客宴飲。其被視為婉約詞派的正宗。這首是的代表作,也是宋詞中被後人廣為傳誦的名篇。

詞分上下兩片,每片三句。主要寫作者在春天黃昏時的生活和心情,它的好處在於擺脱了代歌女立言的,直接真實地抒發了個人的生活感受。上片寫作者在唱一曲新詞,飲一杯醇酒時,竟感到這樣的生活已經無數次地重複,因為春天的天氣同去年一樣,亭台景物也都依舊。作者看見“夕陽西下”想到了歲月在不斷地流逝。時間是不能倒流的。在這裏,作者向我們傾訴的是他所感到的生活的空虛、無聊,同時也有一種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下片進一步寫這種生活感受。時間永不停滯,春花紛紛凋謝,燕子又回來尋找舊巢。對春花落地感到無可奈何,燕子年年歸來也不覺新奇。這一切都取決於自然規律,是人力難以支配的,而人只能在花開花落、燕去燕來中逐漸衰老,想到此他只有獨自一人在小園花徑間不斷地徘徊。在詞中作者對生活的體驗,對人生的思考藉助曲、酒、夕陽、落花、燕子並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感受表現出來,所以做到了景與情自然結合,渾然一體。“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頗為自得的奇偶佳聯,也深受後人的讚賞。

對於詞人的心態及詞中的情感,中學生可能難以理解,應多引導他們去分析作者對歲月的愛惜和對生命的珍視,並啟發他們鑑賞這首詞在語句和對仗上的`。

浣溪沙晏殊詩意鑑賞 篇五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詞的上片通過對眼前景物的詠歎,將懷舊之感、傷今之情與惜時之意交織、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詞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對酒當歌”的情景,似乎主人翁十分醉心於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於問津、也樂於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記憶中,最難忘懷的卻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氣”句,點出眼前的陽春煙景既與去年無異,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飲酒聽歌的場所。故地重臨,懷舊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藴着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衝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夕陽西下”句,不僅是惋惜時光的匆匆流逝,同時也是慨歎昔日與伊人同樂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下片仍以融情於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二句,屬對工切,聲韻和諧,寓意深婉,一向稱為名對。唯其如此,作者既用於此詞,又用於《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上句對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對巢燕的歸來興懷舊之感。人間生死,同花開花落一樣,不由自主,所以説 “無何奈何”。舊地重遊,前塵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説“似曾相識”。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着眷戀和悵惆,既似衝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因此,此詞不但以詞境勝,還兼以理致勝。後來蘇軾的詞,就大暢此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