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知我家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02W

我知我家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我知我家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內容]

本教案根據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第一課第一框《我知我家》的內容設計。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增強熱愛自己的家庭、熱愛父母的情感,初步形成繼承家庭的優良傳統、學習家人的優良品質、為家庭作貢獻的人生態度。

2.能力目標:增強認識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別家庭傳統優劣的能力。

3.知識目標:知道家庭的含義,瞭解家庭關係確立的情形和現代家庭的主要類型,懂得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家庭關係確立的情形,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

2.教學難點: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歌曲《我想有個家》。

教師:剛才播放的是歌曲《我想有個家》。是啊,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温暖、温馨的家。那麼,什麼是家庭?家庭關係是怎樣確立的?家庭的功能有哪些?我們能否選擇父母?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我知我家》。

多媒體顯示:我知我家。

合作探究:

多媒體顯示:我眼中的家:(1)請用一個比喻描述你對“家”的認識。(2)請用一種水果來描述你對“家”的感受。例:我的家像一個成熟的橘子,那顏色讓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時的燈光,温馨舒適。

學生回答,老師點評。

多媒體顯示:説一説:什麼是家庭?家庭關係確立的情形有哪幾種?

學生閲讀課本後回答。

多媒體顯示:一般來説,家庭是由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家庭關係確立的形式: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結婚,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係結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收養而組成的家庭;隨父(母)再婚組建新的家庭。

教師:那麼,家庭的結構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呢?

多媒體顯示:説一説,家庭的結構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學生閲讀課本後一回答。

多媒體顯示家庭結構示意圖(略)。

教師:家庭的功能有哪些呢?

多媒體顯示:説一説,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學生閲讀課本後回答。

(多媒體顯示)家庭的功能:物質生產功能;人口生產功能;消費功能;撫育和贍養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娛樂功能。

教師:下面,我們對一個情景進行分析。

(多媒體顯示)情景分析:某校八年級學生小鮮的父母都是殘疾人,家庭比較貧窮。小鮮從小就看不起父母,認為父母無能,讓自己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他非常羨慕那些父母身體健全、家庭條件較好的同學。於是,他想與父母脱離關係,然後找一個經濟條件好、身體健康的父母。

議一議:小鮮同學的想法是否正確?簡述理由。

學生討論以上問題後回答,教師引導點撥。

多媒體顯示: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基於關係而確立的父母子女關係不可選擇。(配母親與兒子在一起的圖片)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配母親、兒子相互給對方洗腳的漫畫。)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一則故事,思考並回答相關問題。

(多媒體顯示)一年輕人向一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

智者:“假如有人用100萬換你強健的四肢,你願意嗎?”

年輕人:“不願意。”

智者:“假如有人用1 000萬換你明亮的眼睛,你願意嗎?”

年輕人:“不願意。”

智者:“假如有人用1億元換你健康的生命,你願意嗎?”

年輕人:“不願意。”

智者:那就快感謝你的父母吧,他們一次性饋贈給你超過一億一千一百萬的鉅額財富。”

説一説:你從上述故事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學生回答上述問題,老師點評。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則故事,思考並回答相關問題。

多媒體顯示:小時候,我總為有這樣的父親而感到自卑。他是一個地道的農民,一年中的大部分日子都在土地上勞作。他的皮膚因長時間的日曬而變得粗糙、黝黑,身形佝僂,顯出與年齡不相稱的衰老。那時,農民是靠天吃飯的,天災又似乎很多,所以童年時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飢餓。那時我覺得,捱餓都是因為父親的無能,是他沒能使我們兄弟姐妹吃上一頓飽飯。有一年冬天,母親讓父親給我送冬天的衣物。當同學告訴我,外面有人找我時,我走出了教室。發現是父親……我毫不遲疑地拒絕相認,因為父親看上去實在太土。至今我還清晰地記得父親遭拒認時痛苦的表情,後來它變成了我對父親一生的愧疚。

想一想:後來“我”的態度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討論上述問題後回答,教師引導點撥。

教師: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有志者不嫌家貧,明智者不嫌母醜。不管出生在什麼家庭,我們與父母的血緣關係是不可選擇、不可隨意改變的。

多媒體顯示: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

對我們來説,在家庭關係中,最主要是與父母的關係。父母與子女關係的確立,絕大多數基於血緣關係。這種關係無可選擇、無法改變。我們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

教師:下面請同學再思考並回答幾個問題。

多媒體顯示:説一説:你的家庭有什麼好的傳統?你的家人有什麼優秀品質?你打算怎樣為家庭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學生回答,教師點評。

多媒體顯示: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家,特別是瞭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立志為家庭作出自己的貢獻。

教師: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能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愛家庭的每個成員,那麼,我們的家庭就會充滿温暖,更加和諧,更加興旺。現在,請大家欣賞歌曲《家和萬事興》。

多媒體播放歌曲《家和萬事興》。

課堂小結

教師:下面,我請一位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進行小結。

學生小結,老師引導點撥。

多媒體顯示:課堂小結

一般來説,家庭是由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家庭關係確立的形式: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結婚,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係結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收養而組成的家庭;隨父(母)再婚組建新的家庭。

家庭的功能:物質生產功能;人口生產功能;消費功能;撫育和贍養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娛樂功能等。

現在的家庭結構一般為核心家庭、主幹家庭,此外,還有少量的單親家庭和聯合家庭。

基於血緣關係而確立的父母子女關係是無可選擇、無法改變的。

我們要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立志為家庭作出自己的貢獻。

課堂練習:

教師:最後,我們進行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課堂練習

諾貝爾獎得主貝克特的劇本《結局》中有這樣一段:

漢姆對父親怒吼:“混帳!你為什麼生下我?”

父親:“我不曉得。”

漢姆:“什麼?你不曉得什麼?”

父親:“我不曉得生下的會是你!”

閲讀上述材料,回答:

(1)這段對話反映了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有什麼特點?

(2)漢姆對待父母的態度是否正確?為什麼?

學生回答,老師引導點撥。

(多媒體顯示)課堂練習參考答案:

(1)基於血緣關係而確立的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無法改變的。

(2)不正確。因為不管我們出生在什麼家庭,我們與父母的血緣親情是無法改變的。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他們不僅養育了我們,還為家庭作出了貢獻。漢姆應該尊敬和愛戴父親,而不應該責備、謾罵父親。

《我知我家》教案 篇二

知識目標:瞭解家庭的一般概況;家庭關係的確立;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瞭解父母的特點;家人的優秀品質。

能力目標:認識自己家庭的能力。

情感、價值觀目標:愛自己的家、熱愛父母的情感和厭惡不孝行徑的情感。

導入新課:

展示《三毛流浪記》的四幅圖片,問“三毛最渴望得到的是什麼?”

學生答“三毛最渴望得到的是家”。

聽歌曲:潘美辰的《我想有個家》

活動一(教材第4—5頁)

聯繫所給的情景,説説並體會“家是什麼”?

1.“家”的遐想

請用一種水果來描述你對“家”的感覺?

生1:家像一個成熟的橘子,那顏色讓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時的燈光,温馨舒適。

生2:我的家像一個石榴,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生3:我的家像一個桃子,顏色鮮豔,中間又有一個核,那就是我。

生4:我的家像一個蘆柑,剛開始吃的時候有點苦,但仔細一品又有點甜。

生5:我的家像一個蘋果,很普通,但營養很豐富。

……

體會:説明家不僅僅是一個場所,是吃飯的地方,更是親人、親情的一代名詞,是與感情關係密切的一個詞語。

2.我説我“家”請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情景故事:學生閲讀教材p4兩則故事,思考:家到底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狹義的家和家庭有關。家庭是有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家庭關係的確立也有多種情形,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結婚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係結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收養而組成的家庭;隨父母再婚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關係,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結構。現在的艦艇結構有哪幾種哪?

學生結合教材p5的內容回答,

家庭關係的建立

家庭的結構類型家庭的功能

説自己不同的家:

教師板書四種家庭結構形式,即核心家庭,主幹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等。

你現在的家庭屬於什麼類型?

你的家庭(家族)中,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3.“家”的情結

“我可以選擇嗎?”    我是某市重點中學的一名學生,我周圍的同學都很優秀,他們有着優越的家庭環境和優秀的父母。每當他們談及父母時,看着他們眉飛色舞的神情,我只覺得我心中的“祕密”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因為我的家庭跟他們相差十萬八千里。    我出生在農村,父親為讓我受好教育,帶着我和母親來到這個城市,和別人合租了一套房子,為了讓我有個獨立的空間,他戒掉了20年的煙,每月多花200多元錢給我租下了那房子的陽台,但是我睡覺還是得縮着腳。我們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父親在街邊擺的修車攤,為了多賺錢,父親從來早上沒晚過5點出門,晚上沒早過8點回家,而且風雨無阻。我怕同學看不起我,一直不敢跟任何人提及我的家庭和我的父母,這個祕密已經存在我心底七八年了。而且每次和同學一起經過父親的修車攤前,我都痛苦地低下頭,裝做沒看見……    我常常想不明白,在班上,我的學習不比別的同學差,可即使考了第一名,為什麼我還是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為什麼我就偏偏生在這麼個家庭?為什麼我的父母這麼辛苦,卻還不能改變家庭的現狀?為什麼……    我可以選擇嗎?我可以重新選擇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嗎?…… 諾貝爾獎得主貝克特的劇本《結局》中有這樣一段:

兒子對父親吼:“混帳!你為什麼生下我?”父親:“我不曉得。”                                      父母子女的關係不可選擇兒子:“什麼?你不曉得什麼?”父親:“我不曉得生下的會是你!”一年輕人向一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

智者:“假如有人用100萬換你強健的四肢,你願意嗎?”年輕人:“不願意。”智者:“假如有人用1000萬換你明亮的眼睛,你願意嗎?”         學會感恩父母年輕人:“不願意。”智者:“假如有人用1億元換你健康的生命,你願意嗎?”年輕人:“不願意。”智者:那就快感謝你的父母吧,他們一次性饋贈給你超過一億一千一百萬的鉅額財富。”  俗話説: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血濃於水。

教師講解:對我們來説,在家庭關係中,最主要的是我們與父母的關係,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這種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親情,是無法選擇、無法改變的。

活動二(教材第6頁)

1、子女與父母的親情,會因家境狀況、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變嗎?

答:不會。家庭的狀況會變化,父母的地位會不同,但是,我們與父母之間的親情關係是不可選擇、無法改變的。

2、你如何理解與父母的親情?

答:父母子女關係的確立,絕大多數基於血緣關係。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係無可選擇、無法改變。我們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所以我們應當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維繫與父母之間的親情。

你知道家人在工作中有什麼困難和委屈嗎? 你能説説家人在你成長道路上付出的愛嗎?活動三(教材第7頁)

填寫家庭樹,知道自己與家人、親戚的血緣關係。

提示:將自己的家人、親戚的姓名填寫在樹上。

1、你現在的家庭屬於什麼類型?

提示:家庭結構類型有核心家庭、主幹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根據自己實際家庭情況來選答一種。

2、你的家庭成員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

提示:主要是寫符合社會道德規範和價值觀念的長處 。如團結、勤奮、經商等等。 3、在你的家庭中,有什麼好的家風和傳統?

提示:如勤儉、勤學向上、樂善好施等等。

課堂小結: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什麼是家,知道了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親情,是無法選擇、無法改變的。我們要認真瞭解自己的家,瞭解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立志為自己的家庭做貢獻。

結論: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這種天然生成的最

自然的親情,是無法選擇、無法改變的。

作業區:舉例説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知我家》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家的含義,認識家庭的特點及家庭關係的確立,明白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認識、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有關發揚良好家風、學習並繼承家人優秀品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家庭、熱愛父母的情感,引導學生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增強對家庭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對“家”的理解;難點在於引導學生能正視“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現實,學會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家庭。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放歌曲《我想有個家》,展出一系列與家相關的圖片和照片。(需課前準備)

2、談“家”

師:剛才歌曲中的“我”唱着“想要有個家”,想要有個什麼樣的家?有人為什麼明明有家卻不想回家呢?

看了以上關於“家”的圖片,你認為哪張圖片最能代表“家”?根據你的理解,你認為究竟什麼是家?

小結:剛才大家從各個角度談了對家的理解。沒錯,家是一個地理位置,是我們的生活住所、人羣集合體……但它又不同於這些,它最大的特點是“有親人,有親情”,這與我們平常所説的“家庭”有關。

3、説“家”

老師首先展示事先準備好的照片,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家庭成員、家庭特色等。

學生相互展示並交流自己準備的家庭照片,並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需課前準備)

從家的介紹中,進一步探究家庭關係的建立、家庭結構的類型。

家庭關係(板書)

家庭結構的不同類型:核心家庭,主幹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板書)

小結:雖然我們的家庭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結構有別,但相同的是,我們都有親人、都有親情。

4、析“家”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滿意自己的家庭,都滿意自己的父母。下面我們聽一聽“我可以選擇嗎?”這個故事……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由小組討論,然後回答。

①這個同學為什麼不滿意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你有類似的情形嗎?

②如果給你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父母,什麼樣的家庭?

與父母親情不可選擇、無法改變。(板書)

5、知識拓展——我“知”我家

師:既然我們不能選擇,我們就應該學會接受,學會珍愛。當我們學會用“心”來看我們的家、我們的父母時,就會發現其實他們也同樣很優秀。

板書:——家庭的良好傳統,如……

——家人的優秀品質,如……

6、小結

今天的主題是《我知我家》,通過學習和討論,我們現在不僅知道了什麼是家,以及家庭的建立與家庭的結構,我們還通過××同學的故事明白了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對於良好的家風和父母優秀的品質,我們應該學習並繼承。

7、作業

⑴在課堂上自己完成“家庭樹”。

⑵回家與父母交流自己的家風,並寫出小結。

8、板書設計

附錄:

我可以選擇嗎?

我是某市重點中學的一名學生,我周圍的同學都很優秀,他們有着優越的家庭環境和優秀的父母。每當談及父母時,看着他們眉飛色舞的神情,我只覺得喘不過氣來,因為我的家庭跟他們相差十萬八千里。

我出生在農村,父親為讓我接受良好的教育,帶着我和母親來到這個城市,和別人合租一套房子。為了讓我有個獨立的空間,他戒掉抽了二十年的煙,每月多花200元錢給我租下了那房子的陽台,但是我睡覺還是得縮着腳。我們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父親在街邊擺的修車攤。為了多賺錢,父親每天早上5點出門,晚上8點以後才回家,風雨無阻。我怕同學看不起我,一直不敢跟任何人提及我的家庭和我的父母,這個祕密已經存在我心底七八年了。而且每次和同學一起經過父親的修車攤前,我都痛苦地低下頭,裝作沒看見……

我常常想不明白:在班上,我的學習不比別的同學差,即使考第一名,為什麼我還是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呢?為什麼我就偏偏生在這麼個家庭?為什麼我的父母這麼辛苦,卻還不能改變家庭的現狀?為什麼?

我可以選擇嗎?我可以重新選擇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嗎?

我知我家教學反思 篇四

教學中值得注意之處:

本節課主要完成三個教學任務:瞭解家的涵義,認識家庭的特點及家庭關係的確立;明白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瞭解父母的特點、家人的優秀品質。

生活中學生相互存在攀比的現象,使得一些學生因家庭不富裕、父母普通而埋怨家長沒本事、沒錢、沒地位,看不起父母、嫌棄家庭、更談不上感恩。所以必須對學生進行正視現實、愛自己父母的教育。讓他們明白,一般來説父母子女 關係的確立基於血緣關係。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係不可選擇、無法改變。讓學生感激父母給予生命,體會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純真。

針對現實中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由於種種原因,他們過多地享受了家庭中長輩的關愛,反而想不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也是重要的社會問題。因此,需要通過對家庭温暖和親情的認識和感受,培養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意識。

為此,教學中設計的相關活動,所選取的案例應力圖用學生自身和身邊的人和事,這樣會更有説服力。

在教學活動中注意營造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氛圍。這樣有利於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自信地面對一切,懂得人生道理,。

教學中的困惑:

個別學生的家庭是悲哀的,如有的家長是犯罪分子,此時別的同學講述自己家庭的優良傳統、家人的優秀品質,越是感人,對他們的傷害越大。但這一環節在教學中又必須呈現,如何處理“體驗好的家風與傳統”與“呵護個別孩子受傷的心”這兩者關係,那個度不好把握,感到有一定的困惑。

猜你感興趣的:

《我知我家》教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1.對教學目標的理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熱愛家庭、熱愛父母的情感,引導學生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增強對家庭的責任感和自豪感。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家的涵義,認識家庭的特點及家庭關係的確立,明白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瞭解父母的特點、家人的優秀品質。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與活動,提高學生認識、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併發揚良好家風、學習並繼承家人優秀品質的能力。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家的涵義,認識家庭的特點及家庭關係的確立,明白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瞭解父母的特點、家人的優秀品質。

2.對教學重難點的認識

教學重點:對“家”的理解。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正視“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的現實。

3.對教學內容的分析

“我知我家”,主要講兩個問題。一是家庭關係的確立,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和回答“家是什麼”。二是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主要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與父母的親情,感謝父母賦予自己生命、對自己的養育,着重解決部分學生看不起家長、嫌棄家庭、不懂父母恩的問題。

二、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

由於學生中存在相互攀比的現象,使得一些學生因家庭不富裕、父母普通而埋怨家長沒本事、沒錢、沒地位,看不起父母、嫌棄家庭、更談不上感恩。針對這一心理,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正視現實、愛自己父母的教育。就大多數學生而言,父母子女關係的確立基於血緣關係。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係不可選擇、無法改變。教學中應設計相關的活動,讓學生感激父母給予生命,體會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純真。

2.學生的需要:

家庭是學生最熟知的第一個社會環境,正是因為太熟悉了,反而不去思考其中的價值,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親情是很現實的社會問題。特別是作為獨生子女,由於各種原因,過多地享受了家庭中長輩關愛,反而想不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也是重要的社會問題。因此,需要通過對家庭温暖和親情的認識和感受,培養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意識。

三、綜合設計思路

【課前準備】

準備小時候與家人的全家福;學生向自己的長輩進行家庭訪談,使其對自己的家族有一個概括的瞭解。

【新課導入】

在《我想有個家》音樂聲中出示三毛的漫畫,體現對家的一種渴望。

引導思考:想要有個什麼樣的家?在你們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特別想家、想父母的時候?回家的感覺是什麼?

【教學過程】

1.“家”的遐想

活動內容:請用一種水果來描述你對“家”的感覺?根據你的理解,究竟什麼才是家?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隱含的意義在於,讓學生感受自己從家中得到了什麼,培養愛家、愛父母的情感。它由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順利地開展本課的教學。

教師行為:歸納,家是一個地理位置,是我們的生活住所、人羣集合體……但它又不同於這些,它最大的特點是“有親人,有親情”。

2.我説我“家”

活動內容:學生相互展示並交流自己準備的“家庭照片”,並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

教師行為:由於不可能把每個人的故事都講出來,教師在選取故事時要注意兼顧各種“家”的類型。在“家”的介紹中,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家庭關係的建立、家庭結構的類型和家庭功能。

教學建議:關於家庭的類型,教材只提及四個概念,即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聯合家庭、單親家庭,學生看完後沒什麼印象。可以請學生寫出自己家裏都有哪些人?寫完後請學生説出黑板上寫的家庭各屬於什麼類型?學生馬上再從書本中查找,一一辨別。關於家庭的功能,可讓學生討論在家裏或與家人都有過哪些活動?並寫到黑板上,然後歸類。

3.“家”的情結

閲讀感悟:諾貝爾獎得主貝克特的劇本《結局》中,有這樣一段:兒子對父親吼:“混帳!你為什麼生下我?”父親:“我不曉得。”兒子:“什麼?你不曉得什麼?”父親:“我不曉得生下的會是你!”

設計意圖:説明子女與父母之間是無法選擇的,最重要的,是這層關係無法割捨。

閲讀感悟:有一年年輕人向一位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智者問:“假如有人用100萬換你強健的四肢,你願意嗎?”年輕人回答:“不願意。”智者再問:“假如有人用1000萬換你明亮的眼睛,你願意嗎?”年輕人擺手:“不願意。”智者接着問:“假如有人用1億元換你健康的生命,你願意嗎?”年輕人連連搖頭:“不願意。”智者説:“那就快感謝你的母親吧,她一次性饋贈給你超過一億一千一百萬的鉅額財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父母要感恩而不是抱怨、嫌棄。明白父母之間的關係是無法選擇的,我們就應該學會接受。一個人所誕生的家庭是不可選擇的,人們可以選擇的是將要開創的家庭。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家庭的不利狀況,那是光榮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們不必因為家境的某種窘迫而自卑,更不應該家境優裕而自傲。

教學建議:這一活動的結論,在教材的相關鏈接中已有答案。指導學生開展這一活動,可以提供相關具體實例(家貧出孝子、出才子的事例,家長地位不高但品德高尚的事例等)予以引導;注意保護學生的家庭隱私,不宜強迫學生談自己不願意別人知曉的事;可以對學生中相互比家長地位高低、金錢多少的問題予以剖析;注意辨證看待家境的作用,引導學生髮揮優勢、發揚自強精神,避免消極因素的影響;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平等意識,不能因為家境的差別而自傲或者自卑。

4.繪一棵家庭樹

活動內容:根據教材填寫家庭樹,知道自己與家人、親戚的血脈關係。

設計意圖:繪製家庭樹的目的在於使學生以自己的家庭作為研究的突破口,探究家庭演變與發展的普遍規律。讓學生自己來思考、探索親屬之間的關係,在學生操作與實踐的過程中,增強他們對家的歸屬和熱愛,為樹立家庭責任感打下基礎。同時,又促進了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與合作的意識。

教師行為:學生分小組開始動手繪製,學生畫了樹狀的、示意圖狀的,教師肯定學生的繪圖能力之後,要求在小組裏介紹家庭樹中所列出的親屬的基本情況,挑選出繪製比較好的“家庭樹”,拿到食物投影儀前向全班

學生展示,並介紹家庭樹中所列出的親屬的基本情況。

教學建議:這是學生了解自己家庭的一部分。對這個活動,不一定要求學生寫出,可以讓學生思考。因為這可能涉及學生的隱私。如果個別學生沒有可談的,或者個別家庭屬於問題家庭,則不必讓學生講,必要時可通過家庭的不可選擇對這些學生加以開導。但對於好的家風、好的傳統、家族裏出的的名人,則可以讓學生講,因為這是光榮的事。

四、教學中的困惑

個別學生的家庭是悲哀的,如有的家長是犯罪分子,此時別的同學講述自己家庭的優良傳統、家人的優秀品質,越是感人,對他們的傷害越大。但這一環節在教學中應該呈現,如何處理“體驗好的家風與傳統”和“呵護個別孩子受傷的心”這兩者關係,感到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