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看牧馬人電影的評論和評價多篇,牧馬人電影觀看心得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7W

觀看牧馬人電影的評論和評價多篇,牧馬人電影觀看心得體會

觀看牧馬人電影的評論

許靈均是以“右派”的身份送到敕勒川“勞教”的,那時,他感到孤獨、絕望,差點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解除“勞教”後他無家可歸,被留在牧場放牧。老牧民董大爺給他釘上門簾擋風,董大娘給他送去熱騰騰的麪條,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用他們自己的話説就是“吃飽飯,不想家,住到一起就和一家人一樣”。為了能讓他留下牧馬而不至於被送去學習班報道,大家齊心協力、想方設法保護他。後來在鄉親們的幫助下,他組建了家庭。那一堆糧票、兩袋米還有每家五毛錢的份子錢。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那份時代,那樣的條件下,可能是大家省吃儉用省下來的一點點積蓄慷慨、熱情的幫助他。

善良的牧民温暖了他的心,在他們當中,他找到了親情,找到了温暖和希望。我想許靈均沒有去美國根本原因不僅僅是他自己説的那樣,“我看到了祖國的希望,我不能在人民前進的時候離去”,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妻子説的那樣“你捨不得學校的孩子,捨不得這裏的鄉親”。

我來自農村,看到了這些,我一下子融入了劇情。我感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電影的那些人不就是家鄉那些質樸、熱情的人嘛!這樣的感情只有出生在農村的孩子才能真正的體會到。

觀看牧馬人電影評價

小説的作者張賢亮先生,年輕時從大城市支邊到寧夏農村,準備從一個最基本的農民做起,為建設祖國貢獻力量。世事難料,因為張賢亮能寫一點東西,就受了迫害,年輕時就進了勞改農場,一干就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中的飢餓和精神壓迫,足可以扭曲任何堅強的心靈。然而,我們從張賢亮先生幾部類似自傳的小説中,卻看到了一個百折不撓、生生不息而又頑強學習的靈魂。這正是大草原,正是寧夏,正是美麗而可愛的祖國陶冶出的炎黃子孫。所以,人們都説,在《牧馬人》中看到的是淚水中的笑,有淚水,笑容才是最美的結果。

電影《牧馬人》的結尾鳴謝了兩個單位,可能很少有人注意:一個是北京飯店,一個是山丹軍馬場。

當時的北京飯店還沒有今天的裝修,但仍然質樸雄渾。當時從北京飯店的窗户望出去,馬路上沒有多少車輛,顯得暢通而和諧。現在我們縣城的車輛都比當時京城的車輛多,現在的京城,交通擁擠幾乎成了一個不可的難題。

現在的山丹軍馬場,因為特供軍馬職能的消失,能否存活下去都成了問題。雖然電影裏沒有表現,但有記載表明,在1980年左右,寧夏、內蒙的一部分地區,還能找到成片的一人多高的草叢。就是説,1980年左右,我們還能找到類似“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良草原,但30年後的今天,能找到漫過腳背的草場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這是在相對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我觀看《牧馬人》後的另外感受。

觀看牧馬人電影心得

電影的開頭就是一片“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的景象,和着雄渾悠揚的歌聲讓人感受到一種意境開闊的的氣勢美!這是一個淳樸的世界,有真誠善良的鄉親們,有閒適的草原生活……電影一將觀眾引入這個美好的意境中,就馬上將鏡頭切換到另一個世界,高檔豪華的酒店,燈紅酒綠的舞廳,打扮入時的城市人……電影的主角許靈均就穿梭在這兩個大相徑庭的世界裏,在兩者之間回憶、掙扎、抉擇。電影中通過許靈均的回憶和講述,鏡頭在不停地轉換,使大都市的物質生活和草原的淳樸生活、城市人與鄉親們形成了極強烈極鮮明的對比。

在這些淳樸的形象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許靈均的妻子李秀芝。她單純又大方,勤勞又能幹。剛到許靈均家的第一天,她就主動洗碗,給許靈均補衣服;結婚前,她能把原本雜亂破敗的房子佈置成乾淨亮堂的新房;她在家裏不僅會飼養許多家畜,還自己做土坯砌房子,是典型的農村姑娘的形象。可是,她又那麼美,那麼温柔。笑起來可愛又迷人,對丈夫許靈均又是小鳥依人。這樣的形象,實在是太完美!可是更讓人意外的是她的她的人生觀,她的覺悟性。許景由也問過許靈均:你和她會有共同語言嗎?的確,他們一個是知識分子,一個是農村姑娘。但在我看來,李秀芝比許靈均更有人生智慧。她聰明好學,學認字、堅持寫日記;她看蘇聯電影,也深有體會——“麪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一切都會好的”,有着樂觀向上的態度;她從不在乎丈夫是個右派,是否成為國家教師,在她眼中人犯錯改了就好,許靈均在她眼中還是許靈均!她明事理,有志氣,當小兒子吵着要爺爺的汽車時,她教育他不是我們賺的錢就不能要。她是農村姑娘,可她沒有一點兒農民階級思想上的侷限性。她極有靈性,有生活情趣,是個極完美的形象。

與她形成鮮明對比的形象是許靈均的父親許景由。他是美國華僑,長期在美國的生活使他沾染上西方資本家的習氣。他很有錢,懂享樂。他承認自己在財產上是一個億萬富翁,在情感上卻是一貧如洗。他竟然認為婚姻只是一種條約和義務,不管和妻子有沒有感情都要將這種條約恪守到底。剛開始,許景由的形象是“窮兇極惡”的,好像他沒有情感,只看重金錢,他不屑於兒子許靈均的生活和愛情,只想讓他跟隨自己去美國繼承家產。可是最後,他理解了兒子,體會到他的情感,並尊重他。他還請求兒子幫他在大陸買一塊墓地,他想葬在祖國。由此可以看出他這個老華僑的心中其實仍有一股對祖國的依戀之情,他並沒有完全被西方的文化浸染。這個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因為他很真實,總的來説,還是可以感受到人性美好的。

觀看牧馬人電影體會

《牧馬人》這部電影的鏡頭穿梭於過去的回憶和現今的生活,敕勒川天山下的草原和北京繁華景象,對比許靈鈞的家國情懷和父親許景由的西化,展現了父與子價值觀的差別,而這價值觀的區別源於東西方社會環境的影響。影片讓我真正感動的是許靈鈞,這個因為揹負政治污名的右派分子在的摧殘中歷盡磨難,仍然深深愛着他的人民和祖國,正是這份相信和堅持,他終於等來了污名的洗脱,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這部影片拍攝於1980年,當時粉,文結束,中國熬過了動盪混亂的十年時期,人們開始反思文化不得不承認,文化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指揮,錯無數無辜的人被打為右派,被髮放到邊遠地區進行勞動改造。就像電影裏許景由説的:“中國是講究出身背景的。”許靈鈞因為父親逃到美國,被認定是資產階級,被無情地打為右派,並被派到敕勒川草原改造。電影一開始音樂:“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詩所描繪的場景成為許靈鈞小半輩子的生活背景。

許靈鈞在文化大虐中,也絕望過,試圖自殺過。在那個年代,許多知識分子因為不堪忍受身心屈辱而自殺,這是人民對國家的失望和放棄,許靈鈞也是如此,但他最終沒有自殺,他曾説:“為什麼我在中沒有選擇自殺?因為我相信我們的古老中國具有扭轉乾坤的力量。”這是一種對中國莫大的信任,何況是在最艱難的處境中,愛國情懷仍然沒有泯滅,以至於最後當他的右派頭銜被平反之時,他竟淚流滿面,不僅是苦盡甘來的欣慰,更是對黨,對中國沒有辜負自己信任的欣慰之情。許靈鈞對祖國愛在電影中有許多的展現。當他問妻子秀芝自己會否去美國時,妻子斬釘截鐵地説:“不會。我知道你捨不得她,你每天都看着她。”這個“她”就是地圖上的中國,許靈鈞熱愛的中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成為老師的他在上第一節課時講的就是中國,而他激動地連粉筆都寫斷了。這一腔炙熱的愛國情懷不是沒來由的,這也源於許靈鈞對那些幫助他的西北人民的感激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