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精品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95W

國小數學精品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繫,切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並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去書店買過書呢?老師我最喜歡看去書店買書了,因為裏面有各種各樣的書本任你挑選。現在,比如老師想再去書店買幾本書,分別是數學家的故事和童話選,單價各是6.45元和4.29元,根據這兩本書的價錢你們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

生1:數學家的故事和童話選一共需要多少錢?

生2:數學家的故事比童話選多多少錢?

師:非常好!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生:6.45?+4.29

師:第二個問題,誰來?

生:6.45?-4.29

師:很好!那6.45?+4.29和6.45?-4.29到底等於幾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小數加減法。

師:這兩道算式你們會算嗎?請同學們拿出草稿紙來列豎式算一算吧!師:同學們,你們算好了嗎?來看看黑板上這兩位同學做的,(念一下豎式)你們同意嗎?

師:(指着豎式)像這樣一位對着一位減,你們覺得陌生嗎?那這樣列豎式以前我們在哪見過

生:在計算整數加減法時用過。

師:是呀,那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在計算整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麼?

生:相同數位對齊。

師:是的,瞧,我們來看看小數加減法,你發現了什麼?

生:小數點對齊。

師:小數點對齊,也就確保了相同數位對齊。太棒了!你們已經找到了小數加減法最關鍵的地方

二、探究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師:看到同學們這麼愛動腦筋,小精靈要送給大家一些禮物,瞧數學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童話故事:4.25

問:你們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道數學問題並列式解決嗎?能嗎?拿出草稿本來提出自己的問題並列式解決。

師:怎麼樣,同學們都寫好了嗎?老師收了幾位同學做的題,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兩位同學都提了水彩筆比跳繩貴多少元?

8.3-6.45,誰做對了,你們同意第幾種?

8.308.3

-6.456.45

1.851.95

生:第一種。

師:那為什麼是這樣做的,你有想法嗎?

生:8.3中有隱形的“0”

師:想一想,為什麼我們可以在百分位上添“0”?

師:對,根據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那誰來説一説第二種哪錯了?

生:0-5忘了退位減。

師:好了,雖然這位同學出錯,但給了我們很重要的提示。

師:剛才這個問題提得真好,讓我們有了新的收穫,還有同學提出不同的問題,咱們來看看。

如:6.45+4.25=10.70(元)

師:仔細看看這道題的得數是10.70,你們有什麼新的想法嗎?

生:得數上,小數的末尾出現了“0”

師:那你知道結果可以怎樣寫?

生:10.7

師:為什麼?

生:小數的性質。

師:以後,當計算小數加減法,如果小數的末尾是0,我們要對結果進行,去掉0,在把化簡結果寫在橫式裏,這也是我們數學簡潔美的體現。

師:老師這再列出兩個式子。

9.6+60.4=70.0(元)

師:你們對它有什麼建議嗎?

生:得數可以寫成70.

師:對,最後的得數能化簡的就要化簡。

師:大家再瞧:9.6-7.53=2.07(元)這個得數上也有0,能去掉嗎?

生:不能。

師:為什麼?(它起到佔位的作用)

師:剛才我們做了這麼多的小數加減法都從哪一位算起?

生:從低位算起。

師:其實這小數加減法的算法和什麼算法相同?

生:和整數加減法相同。

師:那它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

生:得數要點上小數點。

師:嗯,説得太好了,這確實是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最大的不同之處。

師:誰來説一説在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麼?同桌間相互討論。

生:。.。

三、練習鞏固

師:很好,接下來請同學們做一下書本72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們,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麼?要注意什麼?(小數的加減法,小數點要對齊也就是數位要對齊,小數的得數末尾的0可以省略。)

五、作業

國小數學的教學設計 篇二

教材分析

學習內容與任務説明

1、學習內容:

①什麼是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比較周長和麪積的區別。

②用網絡圖形構建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推導公式體系圖,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③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任務説明:通過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的複習,使學生能應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3、完成任務的過程:

①各小組同學明確學習目標,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組內協作,共同完成任務。

②組長巡視,組織本組同學完成學習目標,彙總本組觀點。

③老師巡迴指導,答疑解惑,彙總本組的觀點。

④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結果總結、評價、提升。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年齡特徵與身心發展來看,本課的複習對象是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學生。雖然,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已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他們已具備了主動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對於老師提出的學習任務,他們有主動回憶,主動複習的內驅力。他們能對具體要求有序地進行思考、討論,獲得豐富的知識再現。並且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渴望與他人進行網上交流和合作學習。網絡環境下的課程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應用,學生興趣很濃,但對信息的分析能力欠缺,基於以上思考,我擬採用情景教學法和自主學習法為主,利用情境、合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發現,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完成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的意義及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能熟練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②引導學生探究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從中學習整理知識,領會學習方法。

2、能力目標:

①讓學生在設計的網頁上瀏覽複習內容,初步培養他們獲取信息、分析信息、比較信息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從貼近學生實際的身邊出發,通過形象的動畫演示,豐富的網絡資源,使學生體驗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思想。

②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引導學生探尋知識間的相互聯繫;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的數學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重點:引導學生探究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根據它們間的聯繫構建知識網絡,並應用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對策:

①給學生提供相關資料,提出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上網學習,獲取信息,分析歸納形成結論。

②在老師引導下,通過交流協作,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難點:

①在網絡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差異,完成自主協作學習。

②教師怎樣扮演好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的角色。

對策:

①巡視瞭解,觀察學生的反饋狀況,及時輔導、調整。

激勵措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在線測試。

③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的具體化。

國小數學優秀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

2、在實際操作中,感受排列與組合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並初步感知它們間的不同,且能初步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通過相關的操作活動,能夠找出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4、培養觀察、分析、推理及比較(類比和對比)等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排列規律的過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順序地來計算組合、排列數,初步瞭解簡單事物組合和排列的不同。

三、教具、學具的`準備:

課件、衣服卡片、學生練習紙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要和貝貝一起進入有趣的教學廣角,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事先板書:數學廣角)

(二)探究新知,創設情境

1、衣服搭配中的組合問題

星期天,爸爸、媽媽要帶貝貝去遊樂園玩,既然是去遊玩,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貝貝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穿什麼衣服(點擊出示圖片例1圖(兩件上衣和三件下裝,電腦音問: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①生猜

師:誰猜的對呢?(你們是不是猜對呢?)我們不妨一起來驗證以下,同桌合作動手擺一擺,同時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擺完後,用你喜歡的方法在練習紙表示出來。

展示成果並交流:

師:為了便於同學們表述,我們給這些衣服編上號。

反饋:讓學生先反饋擺法,再反饋記錄法。

評議。

師:他們的搭配方法中,有重複的嗎,有遺漏的嗎?他們再擺的時候,是怎樣做到不遺漏也不重複的呢?

師:簡單的説,他們是先確定一件上裝,然後和不同的下裝進行搭配,再確定一件上裝,和不同的下裝進行搭配,很快就擺出了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這樣的思考方法,非常的——生:有順序。

師:是啊,只要做到有序的思考,就能做到不遺漏也不重複。

師:然後他們按照擺法的順序,用連線法進行了表示。你們也是用連線法表示的嗎?有沒有不是的?其實,我們還可以編號組合來表示,如①A……你們為什麼都選擇用連線法呢?

師:理解了擺法,學會了連線法,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3+3=6可以改寫為2×3=6)算式中的2和3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2表示有2件上裝,3表示每件下裝有3種搭配方法。)

師:剛才我們討論的是先確定一件上裝的情況,有沒有,思考的角度和他們不一樣的同學?

(有,就讓學生上來用連線法邊説,邊記錄。)

(沒有)誰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呢?

師:誰能一邊説,一邊用連線法表示出來?

師:看懂了,舉手,好,他是先確定,……雖然思考角度不同,但因為思考有序,也完整地得出了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早餐中的組合問題

等貝貝穿好衣服,媽媽也為她準備好了豐富的早餐,(看練習紙),有哪幾種飲料?哪幾種點心?如果飲料和點心各選一種,一共有多少種選法呢?你能剛學會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

(1)生嘗試獨立完成

(2)反饋誰想上來説給同學們聽?

(3)評議

師:他按照這樣的方法選一選,連一連,你們贊同嗎?大家都贊同的方法,肯定都是好方法,這種方法好在哪裏呢?

(他是先確定一杯飲料,與3種不同的飲料進行搭配,再確定一杯飲料,與不同的點心進行,這樣,以此類推)

師小結:因為思考有序,所以做到了不遺漏,不重複,而且速度很快。

(4)會列式計算嗎?每個數又表示什麼意思呢

(5)他是從飲料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有思考角度和他不同的嗎?(能換個角度思考嗎?)

(4)取一張飲料圖放在練習紙上

師:如果再添1杯飲料,那有幾種選法呢?

師:這麼快,你們是怎樣想的?

(師引導學生説清楚每種飲料都有3種搭配方法,所以4種飲料就有4×3=12種配方法。)

師:啊,原來,用飲料的數量和點心的數量——生:相乘,就可以得到總的搭配數量。同學們學出點門道來了,那我來考考你們,再增加1種點心呢?如果有5種飲料,6種點心呢?

3、3個數的排列問題

吃好了早餐,就讓我們和貝貝一起出發吧?他們先來到遊樂園做個數字遊戲,(課件出示)

用手勢告訴我,你認為可以組成幾個不同的3位數?

誰想的是正確的呢?(都認為是6個,有哪6個呢?)仍舊以同桌為單位,按一定的順序擺一擺,然後把你擺的數記下來。

(1)同桌合作完成(2)交流(3)評議

師:有重複的嗎,有遺漏的嗎?有順序嗎?他是按怎樣的順序擺出來的呢?

師小結:他是先確定百位上的數,然後剩下的2個數擺在十位和個位,然後交換十位和個位兩個數的位置,就又得到了一個新的數,以此類推,得到了6個不同的三位數。

師:當他在確定百位上的數的時候,他又是按怎樣的順序來確定的?還可以按怎樣的順序來確定呢?

師:他是先確定百位上的數,換個角度思考,也可以——生(略)師:看着這6個數,你能列一個算式嗎?説説想法。

師小結:每個數擺在百位,都可以有兩個不同的3位數,3個數,就有3×2=6個不同的三位數。

4、拍照中的排列問題

做了這麼長時間的數字遊戲,可真有點累了,到開心屋去開心一下吧,這不,貝貝一家三口經過裝扮,變成了這三兄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開心時刻,當然要拍照留念,他們有多少種不同的站法呢?為了方便記錄,你們可以先給他們編編號。

(1)生嘗試獨立完成(2)反饋

5、比較例1和例2的異同,感受區別

學到這裏,我們已經和貝貝一起解決了生活當中的4個問題,這第1個問題和第3個問題在解決過程中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衣服的搭配問題和順序無關,數字的排列和順序有關。)

(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開心嗎?為什麼開心?

(四)完成課堂作業

五、課後反思:

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學生已經可以通過觀察猜測以及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標準》中指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套教材注重體現這一要求,所以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繼續學習排列與組合的內容。因為本課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所以我將本課的重點放在向學生滲透相應的數學思想,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上。

本次教學內容安排的都是學生身邊的事例和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如在例1中安排的是有關衣服的搭配問題,讓學生找出不同的穿法,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用活動數字卡片找出不同的兩位數的活動;在例2中安排了學生用數字卡片擺三位數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照相時的不同站位的活動。

由於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所以我採取了讓學生動手實踐、同桌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從而讓學生能根據實際問題採用羅列、連線等方式,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並能感受到有的與順序有關,有的與順序無關。

如教學例1時,讓學生利用學具自己動手擺一擺(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製作好衣服的小卡片),看看一共有幾種穿法。接着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把各種穿法記錄下來,學生都用了連線的方法,所以我又簡單地介紹了羅列法。之後把練習二十五中的早餐搭配問題做為了鞏固練習,並且做了修改,增添了1種飲料,將橫向擺放改為縱向擺放,以此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在學生順利完成後,又了進行了加深,將飲料逐漸增加至5種,飲料逐漸增加至6種,讓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漸抽象為抽象思維,從連線法抽象為計算法。又如教學例2時,也是讓學生先動手擺一擺,看看用三個數字卡片一共能擺出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並把它們記錄下來,然後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接下來讓每個小組進行彙報交流:你一共擺了幾個三位數?你是怎樣擺的?用什麼方法記錄既清楚明瞭又不重不漏?最後對學生的彙報進行小結:不管是怎樣的擺放、排列,只要做到有順序的記錄,就可以保證不重不漏。

課程結束後,楊老師予以了細心的指點,在她的指點下,原本自己覺得混沌不開的地方,就豁然清晰了。

1、課堂中沒有完成課堂作業本,顯然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存在問題,經楊老師點撥後頓悟:教學內容主次不分名,如新授要引導到位,但練習在放手讓孩子完成後,略微指導就過,而我花了幾乎與新授等同的時間,細究原因,還是老師的本位思想在作怪,沒能充分相信學生的接受能力。

2、教參要求,讓學生初步理解例1與例2的區別,即有的與順序有關,有的與順序無關,但由於教學時間安排的不合理,以致於沒能讓學生經過討論而匆匆指名説説就收場了,所以很多學生其實是不理解的。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篇四

一、聯繫實際,激趣導入

T:孩子們,你們已經是二年級的學生了,平時你們喜歡看課外書嗎?(喜歡)

T:誰能説説你在課餘時間都喜歡看什麼類型的課外書呀?

S:故事書、科技書等。

T:看來你們都是愛讀書的孩子,現在學校決定為你們購買一些課外書,快説説你們想要什麼類型的書?

S:童話類、體育類……

T:你們説了這麼多,我都記不住了,這可怎麼辦呀?

S:您可以記下來呀!

T:這個辦法不錯,下面我們把剛才那些同學説的一起記錄下來。

二、全班交流,感受新知

1、讓學生感受收集數據的過程

T: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給你準備的小卷子,用你喜歡的方法記錄同學們的答案。(全班動手記錄20名左右學生的情況)

T:講明記錄方法。

T:剛才我們記錄了一些同學想要的書籍,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記錄的結果如何,誰願意給大家展示一下你記錄的結果。(或教師巡視,找出典型的方法)

S:到展台上彙報自己的記錄過程。(5人左右)

(如果沒有畫“正”字的方法,就向學生展示老師的方法)

T:剛才我們展示了幾位同學和老師的記錄過程,下面我們看看這些方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S:都是每個人記錄一次,不同的地方是他們選擇了不同的圖形記錄。

T:大家説的真好,那麼這些方法哪個更方便呢?

S:畫“正”的方法,因為那種方法比較好數結果。

2、學習製作統計圖,並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T:我們已經收集了同學們的數據,下面我們把這個結果製成統計圖來方便我們觀察。請大家把小卷子翻過來,看着大屏幕的統計結果來製作統計圖。(每一個小格代表一個人,提要求)

T:剛才我們經歷了收集數據和根據結果製作統計圖的過程,看着統計圖你有什麼發現?

S:我發現有?人喜歡?書,我發現……

T:你們觀察的真仔細,那誰能看着統計圖提出一些問題呀!

S:提問,指名回答。

三、鞏固練習,提高能力

1、剛才我們經歷了統計的整個過程,並且體會到了統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下面我們就用剛才學過的知識來試着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請同學們翻開數學書P111,讀題,明確要求。

2、看來統計還真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最後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統計組員最愛吃的一種蔬菜。提要求。

國小數學的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身邊有趣事例的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

教學難點:

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問題。

教學方法:

討論法、觀察法、情景法、分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

操行統計表、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就要來了,我們班上要出兩個節目,大家覺得我們可以出什麼呢?

生:唱歌、跳舞、繪畫、走時裝步。

師:不錯,合唱、舞蹈、小品、樂器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我們可以從這四類節目中選出兩個,我們怎麼決定出哪兩個節目呢?這就要用到我們一年級時所學的統計知識。老師想讓大家投票來決定,下面老師請每組討論出兩個節目,等會投票。板書課題:“統計”。

二、探究新知。(隨時注意給表現突出的大組或個人加五星和紅旗)

1、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我們要知道哪兩個節目的票數第一步就需要我們來收集數據。

板書“收集數據”。

師:小組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教師行間巡視,對方法收集好的小組和合作愉快的小組加五星)

師:下面請各小組彙報交流各種方法,並説説本小組認為最簡單的記錄方法,談談為什麼?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組長就把討論結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書寫順序畫一筆畫。(學生按大組順序上台投票配上音樂伴奏曲)

2、整理數據的過程

師:請大家整理好每種節目的票數,再填到統計表中,我們數“正”字筆畫的過程,就是我們整理數據的過程。

師:為了能夠使每種節目的數目更直觀的表示出來,讓我們來共同製作統計圖。(小組討論彙報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在條形統計圖下板書節目種類。)師:0是起點,如果1格表示1票,則數軸上依次應標的數字是1、2、3。糟了,合唱的票數最多有8票,只有5格,不夠塗該怎麼辦呢?

師:下面請小組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彙報交流結果)一個格子不表示1票,而把它表示成兩票剛好用4個半格子。

師:大家覺得他的方法可行嗎?沒錯,我們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2票。請大家分別在條形統計圖上用這種方法表示出每種節目的票數。老師想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來畫一畫。

師:一個格子表示幾票要根據統計表中數量最多的項目和每豎行總共的格子數來確定。

3、描述、分析的過程

師:從黑板上的統計表和統計圖中你看出了些什麼?知道了什麼,明白了什麼?生:xx的票最多,xx的票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幾票?知道了條形統計圖中一個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個人或物,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表示2個或3個甚至更多個人或物。

師:剛才大家的回答就是我們對統計表描述分析的過程(板書“描述、分析”)

三、聯繫生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我們的統計知識,比如跟跟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回來,我們可以統計買的什麼種類的商品最多;老師在班上要統計哪一組的五角星最多,哪一組的表現最優秀等等。回家後大家繼續找一找能夠用到統計的例子,下節課我們一起來説一説。

四、描述分析。

這個案例能貼近學生生活,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中選取素材進行教學。案例中,教師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從熟悉有趣的“慶六一”開聯歡會出節目出發。由於學生喜歡的節目很多,可是出2個節目,產生進行統計活動的需要,必須從同學們喜歡的節目中選取最多人喜歡的2個節目。只有通過統計才能確定出哪2個節目。讓學生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情境中,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合作、交流,課堂成了學生創造靈感的空間。

五、體會與反思。

課標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教師能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出發,靈活選取素材。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從熟悉有趣的“慶六一”開聯歡會出節目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發進行統計活動。讓學生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如:先要知道哪2種節目是最多人喜歡的?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時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用“貼星星”的方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節目,只有讓學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礎上才能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傾聽別人的見解。課學教學要有師生平等、開放的良好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讓他們的思維活起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案例中,教師本着同學生商量的語氣“出什麼節目好呢?”、“怎麼辦?”讓學生在這種輕鬆、自由的氛圍中交流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的學習氛圍濃厚,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師提出“開聯歡會,由於班費有限,只能買2種水果,買什麼好呢?”這裏遇到了困難,產生了分歧,有了爭執。教師把握機會組織學生討論,這個討論是必要的,也是適時和有價值的。這裏融入了小朋友的猜測、驗證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方式,大膽地進行探索、創造,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緊密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統計的整個過程中真心體會到統計的意義和價值。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六

教材分析

1、與整數、小數的計算教學相同,分數乘法的計算主要通過實際問題引出計算問題,並在練習中安排一定數量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豐富練習方式,加強計算與實際應用的聯繫。

2.分數乘法既是本單元的基礎也是分數除法學習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所學內容非常重要。

學情分析

1.由於分數乘法的計算過程要比整數乘法的極端過程複雜,因此學生對於這方面知識的學習有很大的吃力感,所以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學習這方面知識的保證。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國小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還是以整數乘法為主,他們習慣於學習整數乘法方面的知識和解題方法與思路。因此學習本節課內容主要從整數入手,逐漸加強學生對分數乘法的認識。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在剛開始學分數乘法時可能有時想不到先約分,後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經驗探索並解決問題的意識,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複習題。

(1)列式計算

5個12是多少? 9個11是多少?8個6是多少?

(2)計算:

46+46 +46 = 15+15 +15 =

用乘法可以怎樣表示?

2、引出課題。

20(5)+20(5)+20(5) 這題我們還可以怎麼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乘法。

二、新授

1、利用 20(5)+20(5)+20(5) 教學分數乘法。

(1) 這道加法算式中,加數各是多少?(都是20(5))

(2)表示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怎麼列式?(乘法,20(5)×3)

2、出示例1,畫出線段圖,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1)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11(2),那麼“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是多少?(列式:11(2)×3 = )

3、結合以上兩題,歸納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4、練習:練習完成“做一做”第2題。

5、教學例2

(1)出示8(3)×6,學生獨立計算。

(2)根據計算結果,學生觀察討論: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應該怎麼辦?

(3)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的來約分:A、先約分再計算;B、先計算得出乘積後約分。

(4)對比,讓學生體會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同時向學生説明先約分的書寫格式。

三、練習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題。(提醒學生,計算前先觀察分數的分母與整數是否可以約分,養成先約分在計算的習慣)

2、“做一做”第3題。(先讓學生説説解題思路,討論先算什麼可以使計算簡便。如果用連乘算式,要提醒學生先約分再計算。)

國小數學優秀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鈍角,知道用直角和鋭角拼出的一定是鈍角。

2、進一步鞏固對直角、鋭角、鈍角的認識,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經歷完整的活動過程,培養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美。

目標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項內涵豐富的數學活動,又是安排在第三單元最後的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它既能鞏固學生對直角、鋭角和鈍角的認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積累學生活動和解決問題的經驗,還能使學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點,為後續學習作好鋪墊。

教學重點: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鈍角,知道用直角和鋭角拼出的一定是鈍角。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角的知識拼角。

教學準備:課件、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活動前──充分準備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義

1、觀察一副三角尺中兩個三角尺中的角分別是什麼角?

2、給一副三角尺上的每個角編號。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編為A尺,其中的直角為A尺直角,另兩個鋭角分別為A尺①號鋭角和A尺②號鋭角;另一塊三角尺編為B尺,它的直角為B尺直角,另兩個鋭角分別為B尺①號鋭角和B尺②號鋭角。

(二)複習舊知,激趣引入

1、鋭角、直角、鈍角有什麼關係?(鋭角<直角<鈍角)

2、三角尺上直角、鋭角都有,就是沒有鈍角,你能用它們拼出一個鈍角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動前學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義,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兩塊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麼特點。同時調動鋭角、直角、鈍角之間大小關係的知識,為“拼角”作好準備。】

二、活動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個鈍角。

(一)小組討論,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個鈍角。

2、學生動手拼角並畫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二)彙報展示,師生交流

1、組長彙報。

2、挑選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鈍角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

(三)作品分類,討論質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將它們按一定的規律分類嗎?

2、討論交流:一類是鋭角與鋭角拼成的,另一類是直角與鋭角拼成的。

3、質疑:鋭角與鋭角一定能拼成鈍角嗎?(不一定)直角與鋭角一定能拼成鈍角嗎?(一定)

(四)驗證鈍角,優化拼法

1、交流驗證方法

目測──看上去比直角大

測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與鋭角一定能拼成鈍角

2、總結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個直角與一個鋭角一定能拼成一個鈍角。

【設計意圖:通過“用一副三角尺拼一個鈍角”的活動,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類討論中質疑,在驗證優化中昇華。理解根據直角和鈍角的關係,以直角為基礎和鋭角去拼的優勢。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三、活動後──運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頁“做一做”

1、從兩副三角尺中選兩個,拼出一個鈍角。

2、從兩副三角尺中選兩個,拼出一個直角。

3、從兩副三角尺中選兩個,拼出一個鋭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組交流,再全班彙報展示。

(二)從兩副三角尺中選三個,拼一個鈍角。

同桌合作拼角,並畫下來,再全班交流討論。

(三)教材第45頁練習八的第13題。

綜合運用鋭角、直角和鈍角的知識,用七巧板上的圖形靈活拼角。

【設計意圖:運用拓展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礎上,用兩副三角尺中的兩塊拼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層次用兩副三角尺中的三塊拼角,發散學生的思維;第三層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種圖形拼,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數學美,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四、活動總結

(一)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二)拓展延伸

1、鈍角去掉一個直角是什麼角?鈍角去掉一個鋭角是什麼角?為什麼?

2、你還想到了……

【設計意圖:通過談收穫歸納總結全課,讓學生感受學習成功的快樂,同時提出幾個開放性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對數學內在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