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蟬的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43W

蟬的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蟬的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這篇文章的説明內容。

2.學着為自讀課文做賞析式批註和質疑式批註。

3.學習本文作者為了獲得第一手材料,鍥而不捨的科學研究精神。

【教學重點】

學着為自讀課文做賞析式批註和質疑式批註。

【教學難點】

學着為自讀課文做賞析式批註和質疑式批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為了觀察昆蟲做過一些傻事啊?你現在還會做嗎?請兩位同學説説看。有一個人小時候也做過一些傻事,有一次他不顧形象地趴在地上,用放大鏡看屎殼郎運糞球,毫不顧及周圍人異樣的眼光,還把這樣的“傻事”做了一輩子。同學們知道這個“怪人”是誰嗎?對,他就是法布爾(板書)。

今天,我們跟着他去觀察一種昆蟲,就是蟬(板書),俗稱知了。説到蟬,同學們對它印象怎麼樣?我們方言裏對它也有一個非常生動準確的稱呼“加加里”。我們對蟬的印象似乎都不怎麼好,那麼法布爾筆下的蟬又是什麼樣的形象呢?我們來一探究竟。

二、瞭解説明內容

我們大多數同學看到的只是蟬在樹上高鳴的生命階段,而課文則記錄了蟬的整個生命歷程,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有些同學對蟬的生命歷程是這樣概括的(出示照片)

幼蟲入土——幼蟲出穴——蜕皮成長——成蟲產卵——幼蟲孵化——幼蟲入土

蟬的幼蟲要從地穴裏鑽出來需要多長時間呢?4年,四年在暗無天日的地下,為了最後的破土而出,為了最後的生命延續,它們不懈地努力着。那麼它們艱苦的四年換來的又是什麼呢?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齊讀)

三、賞析式批註

1.這種四年就能出來的蟬還算幸運的,還有十三年蟬,十七年蟬,它們陽光下的享樂也就只有一個月。如果你是這隻蟬,你會在這有限的時間裏做什麼呢?我們大人有大量,還是原諒蟬的吵鬧,原諒它在夏天喧鬧的“統治”吧!文章第一段説:

出示:我是屋裏的主人,它卻是屋外的統治者。有了它的統治,這裏無論怎樣都是不安靜的。

課文上的批註是:“統治”的説法是不是很有趣?”你們覺得有趣嗎?有趣在哪裏? (學生説)

2.這就是法布爾的《昆蟲記》,比一般説明文更多了一份趣味性。像這樣有趣的地方文章中還有很多,課前預習的時候,大家發現了不少有趣的句段,老師從同學們的預習單中挑了一處大家提到比較多的,説説有趣在哪兒。

{C}–示例一:接着,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在空中騰躍,翻轉,使頭部倒懸,折皺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後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並用前爪鈎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部從殼中脱出,總的過程大概要半小時。

{C}–賞析: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和細緻的動作描寫,將蟬的尾部從殼中脱出的整個過程展現在讀者面前,生動具體,妙趣橫生。“竭力”“盡力”等詞語表現出了蟬將尾部脱出的動作難度之大。表現出了作者觀察的仔細耐心,表達了法布爾對蟬的喜愛。

其實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對這句有趣的話進行了賞析品味,老師將大家的答案彙總起來,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賞析句子的一般規律,那麼對精美句段的賞析一般包含哪些方面呢?

1.寫法(修辭手法、描寫方法、精準用詞……),2.內容、情感3.表達效果(板書)

3.我們把賞析的內容批註在書上,就是批註方法中很常見的一種——賞析式批註(板書)孔老夫子説過: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你們能舉一反三嗎?課文中還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值得我們賞析,這是大家在預習單上提到的,小組合作,選取一個角度做賞析式批註。

1.幼蟲落地前,就在這裏行日光浴,踢踢腿,試試筋力,有時卻又懶洋洋地在繩端搖擺着。

2.最後,它找到適當的地點,用前足的鈎扒掘地面。我從放大鏡中見它揮動“鋤頭”,將泥土掘出拋在地面。幾分鐘以後,一個土穴就挖成了。

3.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風暴,它就小心謹慎地溜到温暖嚴緊的隧道底下。如果氣候看來很温暖,它就用爪擊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來。

同學們都很聰明,一點就通,但是老師還要指出一點:今天我們學習的只是入門級的批註,也可以有個性化的批註,加入自己獨特的理解,這個我們以後再學習。

4.通過做賞析式批註,我們發現法布爾寫的雖然是説明文,但卻有情節,有描寫,讀來妙趣橫生,這樣的説明文我們稱之為“文藝性説明文”或“科學小品文”。

三、質疑式批註

1.融匯了法布爾畢生心血的《昆蟲記》是一部描寫昆蟲世界的文學寶藏,值得我們一再探尋。但是如果我們把對昆蟲記的閲讀僅僅停留在有趣上,是不夠的,還應該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究。

法布爾觀察得很細緻,法布爾對蟬有一處描寫,老師一直覺得很奇怪:

{C}–出示:蟬的幼蟲初次出現於地面,常常在鄰近的地方徘徊,尋求適當的地點——一棵小矮樹,一叢百里香,一片野草葉,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蟬平時都棲息在哪裏放聲歌唱啊?大樹上,那為什麼它在蜕皮的時候要找一棵小矮樹,一叢百里香,一片野草葉,或者一根灌木枝呢?都説背靠大樹好乘涼,蟬的幼蟲們為什麼特意要挑這樣的地方?請學生暢所欲言。

2.感謝大家解答了老師的疑惑,不知你們讀了課文之後是否也有疑惑呢?試着將你的疑惑批註在書本上,然後與同學分享一下,看是否有同學能回答你的問題? 自由提問,回答,兩到三個問題。

3.看來大家都是會提問愛探究的孩子,(有些問題的答案可能我們暫時找不到答案,但有時候提出疑問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古語有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們剛剛做的就是另外一種批註方式——質疑式批註。(板書)其實批註還有很多種方法,我們今天先學習這兩種。

四、走進法布爾

1.從剛剛同學們提的問題中,我們發現法布爾觀察昆蟲有與眾不同的方式。法布爾就是這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他自己獨特的方法觀察着他心愛的昆蟲,為了更好地研究這些鮮活的小生命,法布爾專門為昆蟲建了一個家園,跟昆蟲住在一起,你們知道是什麼嗎?荒石園。法布爾遠離城市喧囂,帶領家人,在小鎮附近購得一處坐落在荒地上的老舊民宅,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風趣的雅號——荒石園。為了研究昆蟲,他幾乎在忘卻一切,不消遣,不出門,不知時間,不知疲倦,不知艱苦,不知享樂,甚至分不出自己的“荒石園”是人宅還是蟲居。他守着心愛的“荒石園”,開足生命的馬力,不知疲倦地從事獨具特色的昆蟲學研究,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

2.正是因着他對昆蟲的無比熱愛,才會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做這件外人看來很傻的事情,他將這種熱愛也傾注在了《昆蟲記》的字裏行間,讓我們通過這段文字來感受一下: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

這就是蟬的生活

我們不應當討厭它那喧囂的歌聲

因為他掘土四年

現在才能夠穿起漂亮的衣服

長起可與飛鳥匹敵的翅膀

沐浴在温暖的陽光中

什麼樣的鈸聲能響亮到足以歌頌它那來之不易的剎那歡愉呢?

五、融匯了法布爾畢生心血的《昆蟲記》整整有十大冊,我們平時所讀的也只是節選本,今天我們學習的更是冰山一角,裏面還有很多祕密等待你們去發現,耐心地讀讀《昆蟲記》吧,説不定你也會喜歡上這些努力生存的小生命!這堂課就上到這裏,感謝同學們的精彩表現,下課!

【教學反思】

這堂課上完後,自己感觸頗深。感覺自己在課堂教學上還需要潛心修煉,首先在上課時由於過分緊張,有些重要的話忘記説,導致聽起來有點破碎,不夠流暢;其次,在讓學生賞析句子的時候,引導的不夠好;還有在質疑式批註提問階段不夠讓學生髮揮,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蟬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把握課文欲揚先抑的寫法。

2、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小生物有新的認識和體會。

3、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的對待生命的態度。

二、教學重點:

(1)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瞭解先抑後揚及由事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難點: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的對待生命的態度。

四、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學新課之前猜一猜這個謎語,你對蟬有什麼印象?(生交流,引出課題,出示ppt)今天我們去看看作者筆下的《蟬》

一肚子沒學問,開口閉口知道,

瞧瞧這小傢伙,實在真是驕傲。

有翅沒有毛,飛得沒多高;

一到大熱天,多在樹上叫。

(二)學習新課

1、檢查預習情況

(1)瞭解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出示ppt)

作者簡介

小思,原名盧瑋鑾,原籍廣東番禺,1939年出生於香港。小思、明川都是她的筆名。1964年在香港中文學新亞書院中文系畢業,1965年獲羅富國師範學院教育文憑,後任中學教師多年。1973年赴日本,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員,1981年獲香港大學哲學碩士銜。現職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字詞

(2)給下列生字詞注音並解釋。(抽生讀)

收斂(liǎn):本課指收攏。

聒聒(guō):持續嘈雜,本課指不停地叫。

寬恕(shù):寬容饒恕。

2、齊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3、思考討論(結合導學案)

(1)作者寫蟬,先抑後揚。抑在哪裏?揚在何處?(結合導學案資料)

抑: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揚:蟬的生活歷程顯示了生命的意義。

(2)你能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嗎?

它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着。那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的活過。

(3)從你所找到的句子中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

作為我們每一個人,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如何的微不足道,都必須要好好地活着。

(4)從全文看,作者主要是寫蟬的生命歷程,但作者在結尾已經從蟬的生命歷程中悟到人生的意義,這是採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出示ppt瞭解蟬的整個生命歷程,蟬”的專題知識

蟬的一生

①卵在樹洞生活10個月左右

②幼蟲在六月七月爬出來。

③兩個月後,若蟲第二次脱皮,成為二齡若蟲

④一年後,長大兩倍,變成四齡若蟲。

⑤再過兩年,長大兩倍,脱皮成為五齡若蟲,在夏天爬出地面。

⑥產卵後的第6個夏天,羽化成蟲

⑦成蟲大約只有兩個星期的生命。

⑧羽化後五六天,雄蟬以歌聲引誘雌蟬前來交配,等待死亡)

託物言志

(5)最後一句中,“秋風的顏色”,秋風有顏色嗎?給人怎樣的感受呢?

“秋風”暗示蟬的生命的結束,也暗示了蟬的生命之偉大,表達了“我”對蟬的寬容、理解與崇敬。從蟬的生命歷程中使我們感受到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貴與偉大的,人生也是一樣,不管生命如何的短暫,如何的微不足道,我們都應該好好的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義。

(6)説説你從蟬得到了什麼啟示?(小組交流)

(7)説説有關於生命的名言名句?(出示ppt,積累課外拓展)

(8)作業佈置

有感情地閲讀課文。

完成“導學導訓”中“基礎訓練與閲讀訓練”部分的內容。

4、教師小結本課知識點

八年級上冊語文《蟬》教案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理清説明思路,概括課文內容。(重點)

2、品味語言,學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加強説明生動性的寫作方法。(難點)

3、細讀課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和細緻嚴謹的科學方法。(重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虞世南的《蟬》‚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導入本課學習。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通讀全文,理清説明順序

提問1:法布爾從哪幾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蟬?説説每一部分説明的內容及其説明順序。 明確:全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蟬的地穴‛,介紹蟬從幼蟲到成蟲的生長過程。 雖然這一部分的小標題為《蟬的地穴》,但內容並不僅是介紹蟬的地穴的情況,只是表示對蟬的考察從地穴開始。這一部分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第1段) ,表明自己‚有研究蟬的習性的很好環境‛,並介紹考察蟬的季節和自己生活環境中的蟬的情況。

第二層(第2—7段) ,寫蟬的地穴和幼蟲的地底生活。

這一層次寫對蟬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內的觀察順序進行的。第2—3段説明對地穴

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説明建穴,第5—7段寫伺機出穴。

第三層(第8—11段) ,寫蟬出洞蜕皮的過程。

這一層次寫對幼蟲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對事物的觀察順序進行的。第8段寫對蟬的幼蟲初次出現於地面上的活動情形的觀察,第9—10段寫對幼蟲蜕皮情形的觀察,第11段寫對剛脱殼的蟬的情形的觀察。 第二部分‚蟬的卵‛,介紹蟬從產卵到幼蟲的生長過程。

雖然這一部分的小標題為《蟬的卵》,但內容並不僅是介紹蟬的卵的情況,只是表示對蟬的產卵、孵化和成蟲的考察從介紹產卵開始。其説明順序和‚蟬的地穴‛一樣,也是按照對事物觀察的進程進行説明。這一部分可分為六個層次。

第一層(第12—13段) ,介紹蟬的產卵,分別説明了產卵的地方、過程和數量等。 第二層(第14—17段) ,寫蟬卵遇到的危險,首先説明產卵的數量多是為了在遭到破壞時能有幸存者,然後介紹蚋對蟬卵的破壞和蟬對此的茫然無知。

第三層(第18—20段) ,介紹蟬卵的孵化和幼蟲出殼。

第四層(第21—23段) ,寫幼蟲落地。

第五層(第24段) ,寫幼蟲挖穴隱藏。

第六層(第25—26段) ,概括蟬的生活歷程。既照應了‚蟬的地穴‛的介紹,又結束了對蟬卵生長過程的説明,也是對全文形象化的總結。

目標導學二:默讀課文,品味説明語言

提問2:這是一篇説明文,但我們讀起來並不覺得枯燥無味,為什麼?

明確:《蟬》實質是科學觀察筆記、考察報告,屬於科學著作的範疇,但是,作者在表達上採用了一些文學性語言對説明對象的科學資料進行綜合介紹,因此有一定的文學色彩,其文學色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把蟬人格化,賦予它人的情感和行為。如寫蟬產卵,寫出了‚可憐做母親的‛生兒育女所付出的艱辛,同時也寫出了蚋殘害生靈的可恨。而由卵發育成蟬所經歷的漫長艱苦的歷程,更使我們為這個小生物的成長慨歎,多麼不易啊!從而對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產生共鳴。再比如最後一個自然段裏的‚苦工‛‚享樂‛‚歌聲‛‚穿起‛等。

二是運用文學的語言表達。如運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為人知的科學現象表現得具體形象,以‚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來比喻蟬的脱殼過程。它‚在空中騰躍,翻轉,使頭部倒懸,折皺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後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並用前爪鈎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端從殼中脱出‛。整個動作順序有它自身的規律,其中的‚騰

躍‛‚翻轉‛‚倒懸‛等動詞用得非常準確,把蟬脱殼的整個過程準確而又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三是把自己的觀察過程寫得富有波折,有情節,有描寫,就像是小故事一樣,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

目標導學三:感知內容,瞭解作品精髓

提問3:作者為什麼能把我們熟視無睹的蟬的成長過程説明得這樣清楚明白?

明確:這是因為作者經過了長期細緻的觀察。從文中看,比如蟬4年一個生命週期,在陽光下歌唱只有5星期,都説明作者對蟬的觀察是長期而細緻的。有時,還要經過多次的反覆,正像作者自己説的那樣:‚我經過多次的觀察,才知道這種危險是什麼。‛必要時,還要藉助觀察工具。‚我從放大鏡裏見過蟬卵的孵化。‛‚我從放大鏡中見它揮動‘鋤頭’,將泥土掘出拋在地面。‛正是作者嚴謹認真、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和全面細緻深入的觀察方法,讓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從而能寫出這樣生動而又準確的文章。

三、板書設計

蟬蟬的地穴地穴特點

出穴脱殼

蟬的卵樹枝產卵

孵化幼蟲

鑽入土裏

變為成蟲生動形象的文學筆法

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

細緻深入的科學觀察

教學反思

《蟬》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析理解詩句的意思。

2、在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蟬》和《詠螢》

3、理解“垂緌”“流響”“疏桐”“的歷”等疑難詞語的意思。

4、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

5、學習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

重點難點:

1、在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蟬》和《詠螢》。

2、學習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教師直接導入揭題《蟬》。

2、介紹作者:虞世南,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本詩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詠蟬》同為當時詠蟬詩三絕。

二、小組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從中圈出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地方,查字典認識生字。

2、教師檢查初讀情況。

三、展示交流,點撥昇華

1、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其他小組注意傾聽和記錄自己贊同的部分,有針對性的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2、針對討論過程,提出自己的疑問。

3、教師點撥,引導學習:教師有感情、有節奏、有韻味地範讀

4、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學生嘗試用簡單的話説説詩的含義。

5、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邊讀邊思考詩的含義,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6、欣賞蟬的近景圖和蟬鳴幽思圖,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7、生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四、鞏固練習,總結提高

1、教師出示重點詞語的意思,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現在你們能完整的説出詩句的意思了嗎?)

2、集體交流,教師趁機拓展,《詠螢》是虞世南的另一首詠物詩,學生識讀,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

3、引導學生理解難理解的詞語含義:

的歷:光明的樣子 飄飄:在風中搖擺不定

恐畏:擔心,害怕

4、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解釋詩句意思。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這篇散文是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性文章。作者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首先作者寫蟬的“煩”和微不足道的特點,表現了作者厭煩的情緒。後來當朋友告訴他蟬的生活歷程如此特殊、生命如此短暫時,作者心靈震動,思想轉變,對蟬有了好感甚至是敬意。

二、教學目標

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小生物有新的認識和體會,培養學生有良好的細微觀察習慣。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的對待生命的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 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 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的對待生命的態度。

2、教學難點:瞭解先抑後揚及由事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過程

1、檢查預習情況

(1) 給下列生字詞注音並解釋。

收斂:

寬恕:

零落:

斷續:

(2) 檢查佈置的收集有關蟬的生長過程的圖片與資料,並讓兩位同學將自己的資料向大家展示。

2、導入

(1) 提問式:同學們!剛才兩位同學把蟬的生長過程簡要的口述後,你對蟬有什麼新的認識呢?(學生自由發言)

(2) 引發思考:它的生活歷程如此艱辛,卻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息,相比之下,我們對自己的生命有什麼新的思索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默讀課文。

3、進入正課

(1) 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 學生之間討論對生命有什麼新的思索,可以從文中找出句子做出解

答,並説説對句子的理解。

討論並歸納:“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過。”對它的理解是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要好好地活。此句也是全文的文眼。

(3)探究質疑:這是作者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但作者以往對蟬的認識卻是那麼淺薄,以往作者眼中的蟬是什麼樣子的?

討論並歸納:文中第1、2自然段,寫出蟬的煩人、聒噪,病蟬的微弱、細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特點。

(4)探究質疑:作者對蟬的厭煩轉變為寬恕、理解,那是什麼讓他思想轉變呢?

討論並歸納:是朋友的話讓他重新認識了這個小生物。(全班齊讀朋友説話的內容)

(5)朋友的話揭示了什麼樣的哲理?

討論並歸納: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着。不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活而已

(6)文中哪些地方説明作者也體悟到了生命的意義?

討論並歸納:最後兩段。

(7)探討:作者由以往的“煩”轉變為現在的“寬恕”,這種寫作方法有什麼不同之處?

討論並歸納:先抑蟬的厭煩、微弱、細小,聽了朋友的話後令作者驚訝起來,對蟬產生了同情和理解,此處開始揚。作者運用了先抑後揚的寫作方法。

(8)探究質疑:最後結尾句與開頭有什麼聯繫?

討論並歸納:由結尾的“寬恕”照應開頭的“煩”,首尾照應,結構完整。

(9)你是怎樣理解結尾句?

討論並歸納: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對蟬而言,卻意味着生命的結束。雖然生命短暫,但蟬執著地等待,想到這些,“我”以往對蟬的不敬全部消除了。

(10)探討:你認為應該怎樣做生命才有意義?

討論並歸納: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在有限的生命裏創造出無限的價值。

4、課後練習:

寫一段80字左右的短文或詩歌,讚頌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