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蟬》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87W

《蟬》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蟬》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説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2、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3、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造性地複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課文內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螳螂捕蟬這個故事內容,並領會故事所藴含的深刻道理。

2、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體會,瞭解吳王為什麼會聽了少年的話,同時體會少年的計謀巧妙在哪裏。

教學準備:課件

養教訓練點:

1、在讀中質疑,讀中感悟,讀中積累

2、注重對信息的蒐集與整理

教學流程:

一、動畫引入

1、老師知道同學們特別喜歡看動畫片,所以今天特地送大家一份禮物——動畫片,請欣賞。(展示課件:“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動畫)

2、提問:你能從畫面中找到一個成語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3、師:“螳螂捕蟬”是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故事。我們今天一起學習它,請同學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

二、巧妙入文,探究感悟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敍述畫面故事的段落。

(1)指名讀螳螂捕蟬這個故事,找出故事中的角色——故事中寫了三種小動物,你能從故事中體會到“蟬、螳螂、黃雀”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呢?誰能再用簡短的話説説。

師依據回答板書:蟬———螳螂———黃雀

捕 啄

(2)角色體驗:每位同學把自己想象成故事裏的一個角色,你就是蟬、螳螂或黃雀,找出描寫你這個角色的句子,讀一讀,想想你當時會想些什麼,心情怎樣,想好後説一説。

(3)交流各自的體驗(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

師:在美麗的王宮花園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兒們,快來説説你當時的想法和心情

a蟬

生:我爬得很高,這裏很安全,我可以美美地喝露水了。

生:這露水真甜,這是我這些天來最好的早餐,我太高興了!

結合回答理解“高高在上”、“悠閒”、“自由自在”

師:讓我們把蟬的悠閒與自由自在讀出來。(朗讀句子)

b螳螂

生:今天真幸運,遇到了一隻又肥又大的蟬,沒人和我爭,我可以獨自享受美味了。

生:哈哈,那隻蟬真笨,他還不知道我在它後面,正要吃他呢。

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指導朗讀(帶着高興、得意的心情)

c黃雀

生:我今天真走運,看見一隻又肥又大的螳螂,可以大飽口福了。

生:我今天一下子碰到了兩樣食物,你看,那蟬肥肥的,螳螂胖胖的,我可以飽餐一頓了!

指導朗讀句子

2、同學們的想象好豐富啊!你們發現沒有,雖然這幾位各自打着小算盤,但他們有共同點,你知道是什麼嗎?

出示: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呢!

3、出示下表,分別説説蟬、螳螂、黃雀的“眼前利益”和“隱伏的禍患”。

事物

眼前的利益

隱伏的禍患

螳螂

黃雀

4、“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完全沒有顧到自己身後隱伏的禍患,這可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啊!人説“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那麼作為旁觀者的你們,你想對它們説些什麼?

三、整合資源,巧妙入境

過渡:是啊,凡事不能只想眼前的利益,而忽視利益背後所隱伏的禍患。應三思而後行,切忌一意孤行。請大家讀下面這個小故事:

有一年,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不堪設想。可是吳王固執地説:“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1、反覆朗讀,在其中你能找到蟬、螳螂、黃雀的影子嗎?吳王的眼前的利益是什麼?身後隱伏的禍患呢?能不能把板書的內容替換一下?(引出“乘虛而入”“不堪設想”兩個詞語,其中就暗含了所隱伏的禍患)

2、想象説話,你覺得“不堪設想”的後果可能是什麼?

3、教師補充資料:事情發生在戰國時期,當時楚國國力確實較吳國弱,吳王又有稱霸的雄心。看來吳王的固執是有原因的。可當時的地理位置是吳國南面是越國,西邊是楚國且較遠,北方其他諸侯國還有很多。事實上,攻打楚國對吳國是極為不利的。吳王明白了這個道理嗎?

4、再次出示最後一段話。假如你是吳王,你從中明白了什麼?會説些什麼?(打消念頭)

(1)、什麼是恍然大悟,“悟”又是什麼意思,你有恍然大悟的體驗嗎?説説看。(指導造句)

(2)、想一想:吳王從中“悟”到了什麼?你從中“悟”到了什麼?用一兩句話寫下你“悟”到的東西。

(3)小結:對,不戰,不去侵犯別人,不去一心貪圖眼前不該擁有的利益,這才是百姓之福,國家之福,也才是帝王之福啊!

四、追根溯源,感召生命

1、故事我們讀懂了,其中的道理也很好理解,它告訴我們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身後隱患。學到這裏,同學們想過沒有:同樣的故事和道理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講給吳王聽,如果是大臣上朝時講給吳王聽,他是不是也能欣然接受呢?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上堂課歸納出的問題——少年是怎樣利用故事讓固執的吳王打消攻楚的念頭的?默讀課文2—8小節,看看哪些詞句一下子跳入你的眼簾,劃出來,想想為什麼要劃這句或這個詞呢?體會體會少年這個人物。

2、學生自由圈畫,想想原因。

3、交流:

(1)轉來轉去、一連轉了三個早晨——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要讓吳王來找他,不露自己真實的目的,同時説明他很有決心)

(2)毫不介意——他不在乎自己的得失,他一心想的是吳王來找他,想的是國家的安危。

(3)王宮花園——為的是讓吳王相信這個故事是真的。(指導讀好3自然段)

(4)挺有意思——激發興趣,在不知不覺中達到自己的目的。從哪可以看出吳王真的感興趣了?

(5)有勇氣。(大臣們在底下議論,少年冒死進諫)

通過剛才的讀書交流,我們知道少年選擇了恰當的地點、選擇了恰當的時機,用了巧妙的方法才獲得了成功,你覺得少年怎樣?

4、想想大臣們是怎麼勸的?

如果説大臣的勸説是直勸、力勸、明勸的話,那少年的勸又是什麼呢?(少年:暗勸、智勸、巧勸、妙勸)(板書)

5、分角色朗讀。想不想來讀少年勸吳王這段精彩的對話?

先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自行練習朗讀(少年、吳王、敍述語言,鼓勵讀敍述語言。)

6、引入古文,加深理解。

(1)我們今天讀這則故事很簡單,因為他是用本站寫的,老師還有這則故事的原著,你有興趣讀一讀嗎?

(2)出示古文,學生理解。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選自劉向《説苑》

(3)指名讀,讀正確。師稍作引導,激發學生讀古文的興趣。

五、通讀全文,整體建構

讀後,請試着用自己的語言評價一下吳王和少年

吳王:(1)固執、(2)知錯就改(我們看待任何一個人都應該一分為二,正確地看待。)

少年:機智、聰明。他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故事勸吳王,讓固執的吳王聽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六、拓展延伸,遷移內化

1、可之前吳王已下了死命令了,那麼,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他會對大臣們怎樣解釋這一新決定呢?來,請同學們為吳王設計一個講話稿,待會兒看哪位吳王得到的掌聲最熱烈。

課件出示:第二天,上早朝時吳王當即宣佈:“攻打楚國一事暫緩不議。”眾大臣聽了大驚不已,議論紛紛。吳王掃視了一眼羣臣,微笑着説:“各位愛卿,事情是這樣的……”

(幾天前,本王決定攻打楚國。可後來,我到後花園散步,遇到一位少年,他給我講了個“螳螂捕蟬”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説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準備捉它。那麼螳螂拱着身子,舉起爪子,要去捕蟬,卻沒想到有隻黃雀在它的背後正要啄食它。聽了這個故事,我恍然大悟,我若攻打楚國,其它諸侯國必然乘虛而入,那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所以,今天,我決定不再攻打楚國了!)

2、大家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成語就是其中的瑰寶。你會填這些成語嗎?

成也蕭何,( ) 八仙過海,( )

千里之堤,( ) 君子一言,( )

養兵千日,( ) 當局者迷,( )

不入虎穴,( ) 明槍易躲,( )

3、在我們身邊有沒有隻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的人或事呢?如果有,請你想想怎樣勸?

結束語:多麼了不起的少年啊!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事情,也要向這位少年學習,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螳螂捕蟬”這個故事也耐人尋味,它所藴涵的道理我們也要牢記:遇事要三思而後行,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身後的隱患。

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捕 啄 瞄準

蟬←——螳螂←——黃雀←——“我”

攻打 乘虛而入

楚國←——吳國←————諸侯國

只顧眼前利益 忽視身後隱患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一、學習作者為了獲取第一手材料,認真的工作精神,全面、深入、細緻的觀察方法。

二、注意文章中的人文主義關懷。

三、使學生掌握科學小品的基本特點,體會運用文藝性手法寫科學小品的用意。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法布爾(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

二、生字新詞,下面的字詞要會寫並懂得意思。

窠——鳥獸做的窩。塗墁——這裏指幼蟬帶着黏液塗抹、平整地穴。纖——細小。蚋——一種小昆蟲,體長二三毫米,頭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蟲棲於水中。鰭——魚類的運動器官。曝——曬。喧囂——聲音雜亂。歡愉——歡樂而愉快。顧忌——行事之前對某些外加的行為規範有所畏懼。尋覓——尋求,探索。不懷好意——意思是沒安好心,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無動於衷——心裏一點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心動。

三、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然後思考問題:本文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主要寫什麼?

請3—5名學生講。

教師明確:本文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作者有個很好的研究蟬的習性的環境,介紹考察蟬的季節和自己生活環境中的蟬的情況。

第二部分:(第2至11自然段)寫蟬的地穴及蟬從地穴出來脱皮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12至24自然段)寫蟬的成蟲產卵、卵遭遇的破壞及幼蟲落地的情況。

第四部分:(第25至26自然段)寫出未知的蟬的地下生活以及對蟬的成長過程的感歎。

四、精讀課文。

本文讀起來像小故事,是帶文學性的説明文。我們讀這篇文章時,一要感受其中的趣味;二要關注作者是如何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客觀地記錄蟬的習性與成長規律的。

(一)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

1、蟬的窠與其他掘地昆蟲的窠有什麼不同?作者是怎麼知道這種不同的?(蟬的窠周圍一點兒土都沒有,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窠外面總有一座土堆。)

2、“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數”能否刪去?為什麼?

(不能。因為“大多數”是限制性詞語,表示多數掘地昆蟲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蟲沒有土堆,刪去之後就變成掘地昆蟲外面都有一堆土,與文意不符,它體現了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3、“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窠外面總有一座土堆。”這句話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這句話運用作比較、舉例子的説明方法,將“蟬”的地穴與“金蜣”的地穴相比較,説明“蟬”的地穴周圍一點土都沒有的特點,使讀者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4、第11自然段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試品析其好處。

(這一段是動作描寫,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説蟬“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用了一連串動詞,如“騰躍”“翻轉”“倒懸”“伸直”“張開”“鈎住”等等,把蟬從殼中脱出的艱難過程具體、生動、準確地寫了出來。)

(二)學習本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

1、準確性。如“小孔成為狹窄的小徑,一個個斜下去。一個小孔內約生十個卵,所以生卵總數約為三四百個”;

2、生動性。如“幼蟲落地之前,就在這裏行日光浴,踢踢腿,試試筋力,有時卻又懶洋洋地在繩端搖擺着”;

3、通俗性。如“它必須先知道外面的天氣是怎樣的,才能決定可以出來曬太陽的日子到了沒有”;

4、多運用擬人化手法。如“接着,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

蟬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1、品讀,欣賞課文。

2、瞭解先抑後揚和由事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

3、體悟生命的意義,培養熱愛生活的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習準備:提前出示學習目標,幻燈出示作者簡介,本課生字詞及合作探究題目

教學過程:一、情景引入:由蟬的鳴叫聲引入。板書:蟬

二、自主學習:1、出示學習目標,學生理解學習。2、學習作者小思,原名盧瑋鑾。著作有《承教小記》。3、聽讀課文,出示字詞,給括號裏的字注音。收(斂)(聒)聒寬(恕)(顫)動學生注音,齊讀,識記

三、合作探究:學生讀課文,思考問題:1、小思是從蟬的什麼現象中體悟到屬於她的人生哲學呢?(填空作答)

課文中先寫了蟬的________,又寫了在樹下拾到的________,接着通過友人的話,寫了蟬的________:十七年埋在泥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

2、小思對蟬懷了怎樣的情感呢?

3、小思在這篇文章中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自己思考3分鐘後,小組合作交流(要求在紙上做記錄)。師生共評:知知不休——煩——抑、小、響、驚——對比17年——完結歎——恕——揚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欲揚先抑的作用:寫出感情變化,突出主題。文中其他方面的對比:蟬在地下時間長,享受生活時間短。作者對蟬前後的態度對比。不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地活過。點明哲理散文,板書。讓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師總結:作為我們每一個人,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如何的微不足道,都必須要好好地活着。

四、精神羅盤:“友人説:“它等了17年,等到一個夏天。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從剛才的兩段友人的話中,我們有什麼樣的啟示?

先理解內容,在理解語言特色:這句話除了有聽覺感受之外,還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富有新意,言簡意豐。五、拓展延伸:1、在現實生活中,那些人具有這樣“好好地活”的特點:讓學生暢所欲言。舉例:史鐵生、最美老師張麗莉等。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怎樣做,才算是“好好地活”?引導學生回答,認真學習,孝敬父母等。2、仿寫句子。大自然中,許多事物讓我們感動,一支從泥土裏長出的夏荷,竟開出雪白的花;一條柔軟無骨的蚯蚓,能在堅實的土地裏入水中似的自由遨遊,蜘蛛結網的堅持不懈,蜜蜂採蜜的不辭辛苦,都留給我們深深地感動。選取大自然中的一個事物,用一句簡短的話寫出對他們的評價或感想。示例:蠟燭:生命在於奉獻楓葉:綻放生命的絢麗溪流:生命在於運動

五、學海拾貝這節課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從中有哪些收穫?

六、作業佈置:想想,從自然界中的哪些現象中,我們會有所感悟?會有什麼樣的感悟?把由自然界中的某種現象引發出對生命的思考的過程寫成一篇小短文。

七、教師寄語: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生命因充實豐富多姿而精彩!

八板書設計:

蟬小思

聒聒的蟬鳴——煩——抑

微小而脆弱的病蟬——同情

埋在泥中十七年,就為了好好活過一個夏天——寬恕敬佩——揚

八年級上冊語文《蟬》教案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一、提示學生在閲讀學習的基礎上,自主總結傳記的特點,並能夠根據自己要記述的對象設計適宜的寫作方式。

二、指導學生學會選擇典型的事例來表現人物的個性特點,通過記言述行,展現人物風貌。

三、引導學生學習在真實的基礎上合理發揮想象,適當描寫,增強傳記的生動性。

四、通過學寫傳記,引導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他人,思考人生經歷,提升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

選擇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個性

教學難點:

通過記言述行,展現人物風貌

教學過程:

一、認識傳記

傳記是對人物的生平進行系統記述的一種文章體裁。

小傳因其記事比較簡略、篇幅比較短小,事件典型,特點鮮明,國中生入手練習比較適宜。

例文賞析,感知小傳的特點:

舒舍予,子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生於北平,三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掃空也。幼讀三百千,不求甚解。繼學師範,遂奠教書匠之基。及壯,餬口四方,教書為業,甚難發財;每購獎券,以得末彩為榮,示甘於寒賤也。二十七歲,發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説,博大家一笑,沒什麼了不得。三十四歲結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閒時喜養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所獲,並不着急。教書做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後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能有點出息!——老舍《著者略歷》

學寫傳記,要根據所寫的對象確定寫作方式。從傳記記述的對象來看,一是為別人作傳,二是自傳。如果是為別人作傳,也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記述普通人,二是記述名人。為身邊的普通人寫傳記,首先要仔細觀察人物的言行,還要通過各種方式全面瞭解所寫對象的生活經歷,做到知人而更知心,這樣才能把人物寫得真實形象。為有成就的名人做傳記,一般需要全面瞭解所寫人物的信息,因此,不僅需要閲讀相關書籍,還可以藉助網絡蒐集資料。如果是寫自傳,相比較而言寫作準備的過程比較容易,但是要將自己的經歷寫得有特色,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人生見解,還是需要在材料的選擇與提煉方面下一番功夫。

二、傳記寫作的基本要求

(一)傳記撰寫要體現真實性

要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以真言取信,以真感人。凡是文中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都必須是準確的。傳記要忠實於生活,不能虛構或者粉飾。

傳記可以引用一些資料,保證敍述的真實可信。這些資料可以是書面材料,如《美麗的顏色》中引用的居里夫人的日記、自傳等。也可以是人物的鮮活的語言。只要這些資料準確真實,就能讓讀者信服,也更容易感動讀者。

作者有時要發表議論,應注意評論的準確公允,不可以誇大其詞,也不可矮化人物。《美麗的顏色》中評價居里夫人時這樣説:“她獨自一人就是一家工廠。”這樣的評價生動形象,內涵又極其豐富。

(二)傳記撰寫要體現生動形象性

傳記要有生動形象性,這樣傳記才有感染力。不能寫成一份人物簡歷,僅有一些基本信息,激發不起讀者閲讀的興趣。那麼,如何使傳記體現生動形象性呢?

首先,選擇的事例要典型,能夠突出人物的個性特點,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與精神品質。

其次,記述人物的言行要精當,要有能凸顯個性的細節描寫。

最後,寫好傳記還需要作者發揮合理的想象,再現所寫人物的生活場景,給讀者以現場感。如《美麗的顏色》結尾處,作者發揮想象,細膩地描寫了居里夫人在靜夜的黑暗中欣賞鐳的熒光的場景,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也更加深刻。

(三)傳記撰寫要有讀者意識

要想一想寫的傳記給誰看,不一樣的讀者羣,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傳記的寫作內容的確定與表達方式的選擇。

例如:為班上的一位同學作傳,由於讀者基本是熟悉的同學、老師,如果只寫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事,文章便會平淡無味,這就需要選擇一些少有人知且有表現力的事來寫。同時,如果能表現出傳主“眾所周知”個性之外的“另一面”,文章就容易出彩了。

(四)傳記撰寫要有創新意識

人物傳記的創新,可以體現在敍述角度的創新、表達方式的創新,也包括文本傳播交流方式的創新。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採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分享交流,互動參與。這樣可以讓作者、讀者與傳主進行多向性對話,文本也可以在對話中不斷修改潤色。

三、傳記和寫人記敍文的區別

傳記多用敍述,常用概述,具體描寫要適度;寫人記敍文多用具體描寫,輔以概述。

傳記常要詳細説明時、地、事,力求準確;寫人記敍文則大致交代即可。

四、學生寫作實踐一

你和家人朝夕相處,但你知道他們的生日、愛好和經歷嗎?請為你的一位家人寫一篇小傳。不少於600字。

提示:

(一)與你要寫的家人深入交流,進一步瞭解他的生活經歷。

(二)既要有概括性的介紹,也要選擇幾個重要事件,描寫言行細節,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豐滿。

(三)寫完後給傳主看一看或讀給他聽,聽聽他的意見,做些修改。

五、學生寫作實踐二

用欣賞的眼光觀察身邊的同學,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選擇一位,深入交流,為他寫一篇小傳。不少於600字。

提示:

(一)要了解自己想寫的同學的個性特點,更要儘可能理解其內心世界。

(二)不要面面俱到,而應根據要着重表現的特點,選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

(三)寫完後,可以全班合作舉辦一次主題為“我們”的小傳展覽,進行共同修改。

六、板書

傳記寫作的基本要求:

(一)傳記撰寫要體現真實性

(二)傳記撰寫要體現生動形象性

(三)傳記撰寫要有讀者意識

(四)傳記撰寫要有創新意識

《蟬》教案 篇五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不知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顧不得身後隱患是危險的。吳王聽後明白過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課文的第二段是重點,而明白本課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特點及少年講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能聯繫課文的語言環境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3、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寓言藉助故事説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課前準備:

寫有詞語的黑板,光盤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脈絡。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寓言故事,板書:寓言故事

2、請大家回憶一下,什麼是語言故事?

(通過一個小故事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3、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濫竽充數掩耳盜鈴自相矛盾揠苗助長

4、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寓言故事,題目是——螳螂捕蟬齊讀課題。

二、自學課文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自學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讀,正音

勸阻瞄準毫不介意螳螂捕蟬隱伏念頭不堪設想乘虛而入

侍奉固執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諸侯得獎

2、理解詞語意思

諸侯:古代帝王統轄下的列國君主的統稱。

毫不介意:一點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記在心裏。

不堪設想: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指會向很壞、很危險的方向發展。

禍患:禍事;災難。

四、理清課文脈絡

1、再讀課文,按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寫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固執得不聽勸阻。

第二段(2—11):寫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講述“螳螂捕蟬”,巧妙地勸説吳王。

第三段(12):寫吳王終於明白過來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讀明白了什麼?

2、交流:

(1)故事的起因是什麼?

(2)大臣們的意見正確、考慮周到。

(3)吳王主觀、專橫。(説説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3、指導讀

4、齊讀

六、作業

1、描紅

2、家作:抄詞、默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朗讀課文,練習複述課文。

一、聽寫幾組詞語

1、師:這節課先請同學們聽寫幾組詞語,老師一組一組地念,同學們仔細聽,記住了再寫下來,邊寫邊想這幾組詞有什麼聯繫?

蟬悠閒自由自在

螳螂拱着身子舉起前爪

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

少年拿着彈弓瞄準

正隱伏着禍患

2、出示詞語,自己批改,全對的打“A”,錯的在旁邊訂正,統計對錯。

二、講故事

1、師引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吳王準備攻打楚國,不聽大臣的勸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誰再來勸他,他就處死誰,這時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在花園裏給吳王講了這麼一件事,請同學們認真聽,用心記,是怎樣一件事。老師講完要請同學們來講。

2、師出示:圖(1),示範講故事

3、指一名同學講

師:故事講完了,誰記住了能講這個故事,可以看看我們剛才默的幾組詞,其他同學仔細聽,等會兒請你們評一評這位同學講得怎麼樣?(學生評價後,再請另一位同學講)

4、小結,引出成語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板書)

雖然黃雀在螳螂和蟬的背後,但它也沒有想到自己背後還有一個少年。所以,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呢!

這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所寓示的一個道理。

三、學習課文第2——12自然段

1、少年給吳王講這麼一個故事,那麼他只是為了講這個故事嗎?(不是的,為了勸諫吳王)

2、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呢?請你仔細地讀課文,想象當時他的神態、動作

(1)自由讀,

(2)指名讀,再評議

(3)同桌分角色讀,可加上動作

(4)推薦全班演一演(有什麼建議)

四、明理

1、少年給吳王講故事的目的達到了嗎?

2、從哪裏看出來的?(恍然大悟)

(1)出示詞語,指名讀

(2)説説詞語的意思

(3)吳王徹底明白了什麼?聯繫前文想一想。

五、總結

1、學到這裏,你對吳王有什麼瞭解呢?

(1)固執

(2)知錯就改

2、小結:是啊,我們看待任何一個人都應該一分為二,正確地看待。

3、那你們覺得這位少年是一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談談你的理解

(機智、聰明。他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故事勸吳王,讓固執的吳王聽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4、後來,人們把它演變成了一個成語,告誡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隱伏的禍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它,記住這個道理。

六、作業

1、複述課文

2、造句:

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附板書: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恍然大悟

(二)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聯繫上下文説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並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4、能憑藉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學難點:

讓學生憑藉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資源開發:

從生活周圍尋找如螳螂一樣的人,分析因顧眼前利益而帶來的禍患。

媒體使用:

生活小故事及相應的圖片,配套教材課件。

設計理念:

生活處處皆語文,借用生活中的語言材料深化理解課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地進行學習。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螳螂和蟬和兩種不同的昆蟲,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爭取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2、檢查有關詞語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

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1)指名讀句子,聯繫句子聯繫詞義。

(2)指名説,集體討論。

3、針對前面的幾個問題,説説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寫個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寫起因、經過、結果。

2、組成小組想到交流討論。

3、集體交流,討論。

4、分段讀課文,爭取能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五、指名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名讀。

3、師生評價。

4、學生描紅,臨寫。

六、作業。

1、完成習字冊描紅。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螳螂和蟬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二、指導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1)精讀第一段,注意讀好吳王的話。

(2)你認為吳王應該出兵嗎?為什麼?

(3)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吳王考慮問題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會想什麼方法勸阻?

2.精讀課文第二、三段。

(1)輕聲讀課文,自己複述故事。

(2)同桌互説。

(3)指名説,同學評議。

(4)討論:少年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他的故事為什麼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出示: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諸侯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

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呢?

你認為這兩句話之間存在着什麼樣的聯繫?

3、運用詞語“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説話。

相機出示: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三、複述練習。指名複述,結合對學生的評議,指導學生掌握複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經過和結果簡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關鍵的地方講,生動。

四、學生質疑,結合質疑小結課文。

五、作業:

1、講述故事。

2、練習説話。

3、蒐集生活中只顧眼前利益的故事。

《蟬》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機智品質,並懂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後患”的道理。

3、複述課文中的寓言故事。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我們上堂課初步學習了《螳螂捕蟬》這篇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這位少年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勸説吳王的?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3、指名讀吳王説的話。

二、學習第二段。

過渡:儘管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但是這位侍奉吳王的少年,仍要想去勸説吳王。他究竟是怎麼勸説吳王,並使吳王取消攻打楚國的念頭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討論這兩個問題。

1、講讀第3自然段。

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着彈弓,在王宮花園裏轉來轉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了三個早晨。”

(1)指名朗讀。

(2)讀了這段話,你知道了什麼?(從“轉來轉去”一詞,可看出少年想引起吳王的注意。從“毫不介意”、“一連轉了三個早晨”等詞語,可看出少年一定要等到吳王的決心。)

(3)轉了三天,少年仍未見到吳王。他心裏會想些什麼呢?(啟發學生想象,再次感受少年冒死勸説吳王的決心。)

[句意理解的引導得法,尤其是啟發想象少年的內心,有利於提高少年的形象,很有創意。]

2、講讀第4-11自然段。

(1)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少年非常婉轉地與吳王交談。通過“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引發吳王的好奇心,從而很自然地講述“螳螂捕蟬”這個故事。……)

(2)同桌分角色練讀:吳王與少年的對話。要求:注意讀好吳王、少年對話的語氣,體會他們各自的心情。指名分角色朗讀。

(3)少年究竟給吳王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根據學生講述出示故事內容)

①用“”劃出故事,並練説。

②指名講故事。提示:講故事要生動。

③你覺得故事中,哪句話講得最有道理?

④討論:你覺得少年所講得“它們”表面上指什麼呢?“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⑤引讀故事。

⑥少年講這個“螳螂捕蟬”的故事,真正的用意是什麼呢?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名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2、理解“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

3、吳王到底明白了什麼?

四、深入探究。

五、總結全文。

六、作業。

複述寓言故事。

《蟬》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從關鍵詞入手有條理的複述課文的方法。

★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

★通過課文具體語段的品讀,感受蟬蜕變過程的痛苦與煎熬,感悟作者具體生動地描述。

★讀懂故事內容,深入思考文章揭示的道理,並聯系生活實際獨立表達自己的感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課文具體語段的品讀,感受蟬蜕變過程的痛苦與煎熬,感悟作者具體生動地描述。

教學難點:讀懂故事內容,深入思考文章揭示的道理,並聯系生活實際獨立表達自己的感悟。

教學準備:

查找相關資料,製作蟬蜕變過程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瘸蟬》這一課,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老師發現同學們對這篇課文很感興趣,學得很認真,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出示課件:填詞)回憶課文內容,誰來填寫課中詞

( )地爬行 ( )的過程

( )地戰慄 ( )的一幕

( )的翅膀 ( )的動作

(笨拙 痛苦 美麗)憑自己的力量成為真正的蟬

(神祕 驚心動魄 極其輕柔)經他人的幫助成為真正的蟬

2、出示正確答案,指導學生讀詞,要讀出詞語。

3、你能來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內容嗎?看誰説得有條理。

二、理解課文內容,走進文本,體會情感。

1、通過對本文的初步學習,你一定有些疑問?

(生兩三個)

2、(1)過渡:請同學們帶着你的問題童老師一起再次走進課文《瘸蟬》。

(板書:《瘸蟬》)

根據閲讀提示,畫出令你感觸很深的的語句並在旁邊寫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2)彙報交流,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析,朗讀,感悟。(此處為重點教學)

重點在七、八兩個段落。找到後説出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然後讀一讀,一人讀後,其他人評價,好的再讀,其他人齊讀,不好的改進後,這個人也要再讀,一定要把讀落到實處。

(1)蟲兒痛苦的戰慄着,背部弓起,就像一個駝子。這駝的背越弓越高,蟲兒的戰慄也越來越劇烈。

抓住“戰慄”,“越來越劇烈”等詞體會蟬蜕變的痛苦。

師適時點撥:蟬的幼蟲非常稚嫩,就像嬰兒的皮膚,這麼嬌嫩的身體要從角質的鎧甲中鑽出來,那要經受多大的痛苦。

指導朗讀,體會蟬蜕變時所忍受的劇痛。

(2)是刀在剝皮嗎?是火在燒身嗎?是劍在剔骨嗎?是針在穿心嗎?蘇格拉底看到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心中不由得跟着戰慄起來。

抓住“刀剝皮”,“火燒身”,“劍剔骨”,“針穿心”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蟬蜕變時要忍受難以忍受的痛苦,無法想象的煎熬。

抓住“ 驚心動魄”,“戰慄”讓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以及這種情景對蘇格拉底內心帶來的巨大震撼,對蟬的關心、憐愛,他彷彿和蟲兒一起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連續幾個問句,渲染出了緊張,恐怖,讓人心驚膽寒的氣氛,引導學生邊想象邊朗讀,體會其中所藴含的情感。

師渲染氣氛:刀剝皮,火燒身,劍剔骨,針穿心,這些景象想起來都會令人毛骨悚然,這是多麼難以忍受的切膚之痛啊!

引導學生感情朗讀的時候。

(3)讓我們親眼來看一看這充滿着煎熬與痛苦的蜕變過程吧

出示視頻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蟬兒蜕變過程的痛苦。

(4)看完這段視頻你一定有話想説。

(深談感想,引出想幫助它)

3、好心的蘇格拉底也想幫幫它!他是怎麼做的呢?

蘇格拉底打開知了籠,非常小心地從籠中取出一隻蟲兒,以極其輕柔的動作剝開束縛蟲兒的硬殼,幫助它抬起頭,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條腿。

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出這項工作是這麼的艱難?

引導學生體會“非常小心”“極其輕柔”這兩個詞語形象的寫出了蘇格拉底生怕弄疼蟬的心理,寫出了對蟬的憐愛。

引導學生從“取、剝、抬、伸、蜕、抽”這些動詞中體會作者用詞的極其準確,運用語言的巧妙。

師適時點撥:我們知道,這個蟬的幼蟲非常的稚嫩,就像嬰兒的的皮膚,稍不小心就會傷害到它,大家都試着把蘇格拉底對蟲兒的那種憐愛,把那種小心翼翼的,輕柔的動作體會着讀一讀。

(指導動作描寫對人物內心反映的感悟,體會蘇格拉底是出於好心在幫助它。)

如果是我們自己在經歷蘇格拉底這樣的一個過程,心情會是怎麼樣呢?

那就請你帶着這樣的心情來讀一讀這一段吧。

師結:蘇格拉底就是這樣好心好意,小心翼翼的幫助蟬蜕殼的,可結果卻始料未及。

(4)那些憑自己的力量完成蜕變過程的蟲兒們,雖然多經歷了一些痛苦的煎熬,抖一抖,都展開了美麗的翅膀,變成真正的蟬;而經他幫助的那隻蟬兒,翅膀卻始終縮成一團,怎麼也展不開,而且它的六條腿也是瘸的,爬動起來左搖右晃,極其笨拙。

第二天,孩子們看見爬滿籠子的美麗的蟬,高興得又蹦又跳。他們實在不忍心讓這些美麗的小東西再關在籠子裏,於是打開籠門,讓它們恢復了自由。最後,隆重只剩下了一隻蟬,一隻縮着翅膀瘸着腿的蟬。

那些自己經過蜕變的蟬,雖然經歷了痛苦的煎熬,但最後都展開了美麗的翅膀,飛出了籠子,飛進了綠陰,站在高高的樹枝上,享受着夏日的陽光,快樂得歌唱起來,假如你就是這隻美麗的真正的蟬,你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可能會想些什麼?

( 對比的寫作方法)

三、聯繫生活,明白哲理

1、蟬在蜕變的過程中要經歷無法想象的痛苦,難以忍受的煎熬,所以,他們才變成了真正的,美麗的蟬,也正是因為經歷了這種刻骨銘心的痛,所以他們才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才感受到了生命的多彩。

我們在分享着美麗的蟬成功喜悦的同時,再來看看經過好心的蘇格拉底努力幫助的那隻蟲,最後卻變成了一隻瘸蟬,如果你就是這隻剩在籠子裏的縮着翅膀瘸着腿的蟬,你心裏會是什麼滋味,可能會想到些什麼?

出示課件:我就是那隻瘸蟬,

我想對好心的蘇格拉底説

我想對美麗的同伴説

我想中對成長中的所有生命説

我想對生命所有的呵護者説

2、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可從多方面來考慮:

蘇格拉底的好心沒能辦成好事,善意卻帶來了悲劇。應該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有些痛苦,需要我們獨自去面對,獨自去承擔,別人的好心未必有好的結果,善意可能會帶來悲劇。

蘇格拉底雖然是偉大的哲學家,雖然他知識淵博,但如果在某方面知識欠缺的話,照樣會犯錯誤,所以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避免犯無知的錯誤。

痛苦與挫折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財富。

要憑藉自己的力量。

要勇於磨練自己。

要了解事物自身的發展規律。

不要拔苗助長。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聽了同學們這麼精彩的發言老師想到了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有這樣的文字: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扶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師總結

四、課下作業

(1)完成練習冊第四題。

(2)用自己的話講講《瘸蟬》這個故事。

(3)推薦文章:《你不能施捨給我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