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蟬》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9.86K

《蟬》教案(精品多篇)

《蟬》教案 篇一

中國文學。1981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論文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1978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一、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通過朗讀,學生討論對生命有什麼新的思索,可以從文中找出句子做出解答,並説説對句子的理解。

——“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過。”對它的理解是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要好好地活。此句也是全文的文眼。

2、這是作者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但作者以往對蟬的認識卻是那麼淺薄,以往作者眼中的蟬是什麼樣子的?

——文中第1、2自然段,寫出蟬的煩人、聒噪,病蟬的微弱、細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特點。

3、作者對蟬的厭煩轉變為寬恕、理解,那是什麼讓他思想轉變呢?

——是朋友的話讓他重新認識了這個小生物。(全班齊讀朋友説話的內容)

4、朋友的話揭示了什麼樣的哲理?

——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着。不管是九十年還是九十天,都不過要好好活過。

5、文中哪些地方説明作者也體悟到了生命的意義?

——最後兩段。

二、寫法探究

1、探討:作者由以往的“煩”轉變為現在的“寬恕”,這種寫作方法有什麼不同之處?

——先抑蟬的厭煩、微弱、細小,聽了朋友的話後令作者驚訝起來,對蟬產生了同情和理解,此處開始揚。作者運用了先抑後揚的寫作方法。

2、探究質疑:最後結尾句與開頭有什麼聯繫?

——由結尾的“寬恕”照應開頭的“煩”,首尾照應,結構完整。

三、體悟昇華

1、你是怎樣理解結尾句的?

討論並歸納: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對蟬而言,卻意味着生命的結束。雖然生命短暫,但蟬執著地等待,想到這些,“我”以往對蟬的不敬全部消除了。

2、探討:你認為應該怎樣做生命才有意義?

討論並歸納: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在有限的生命裏創造出無限的價值。

八年級上冊語文《蟬》教案設計 篇二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部編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十五課。本單元的文章或寫人或寫景,但字裏行間都飽含着作者深摯的情感。作者汪曾祺在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語言,記下自己青年時代的足跡,傾訴着對昆明的雨的喜歡與懷念。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瞭解昆明雨的特點;

2、體會作者平淡自然的語言風格;

3、學習作者通過拾取生活中的瑣細事物表情達意的寫作手法。【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多種朗讀方式來品味作品的內涵及作者的情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的習慣,引導他們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文中語句,體會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品讀文本內在的韻味,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

◆課前準備

1、讓學生預習本文字詞,掃清閲讀障礙;2、瞭解汪曾祺的寫作風格;3、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1、導入:

師:同學們,春天的雨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各抒己見)

昆明是個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會是什麼樣呢?今天我們就隨同作家汪曾祺一同來欣賞課文《昆明的雨》。(板書)2、作者簡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説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1935年秋,汪曾祺國中畢業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發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表。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1、朗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不認識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並藉助字典給予解決,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3)指名讀課文,教師相機給予指正。(4)學生自由練讀。

2、學生思考下列問題,師生共同探討交流。

(1)題為“昆明的雨”,文章開篇為什麼要描述給寧坤的畫呢?

明確:所畫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點。又可引出下文對“昆明的雨”具體的描述。

(2)昆明的雨與別處的雨有何不同讓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請圈劃出最能概括其特點的那

一句。

明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具體的寫昆明雨季之明亮、豐滿,使人動情?

明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連綿不斷,下起來沒完”;

昆明的雨季是“豐滿的”,因為“草木的枝葉裏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於誇張的旺盛”。因為“仙人掌不僅多,且極肥大,可以種在菜園的周圍代替籬笆,並且倒掛着也能開花。”;

因為“昆明雨季最多的還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濕空氣最有特徵性的景物”;“雨季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各種菌子,牛肝菌、青頭菌、雞樅、乾巴菌、雞油菌。”;

昆明的楊梅不僅大,有一個乒乓球那樣大,而且顏色黑紅黑紅的,名字也很好聽,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緬桂花和木香花,緬桂花“密密的葉子,把四周房間都映綠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細碎的綠葉,數不清的半開的白花和飽脹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濕透了”。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1、品讀課文,探討問題。

(1)這樣明亮又豐滿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動情的。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師生共同交流並明確:懷念、喜愛、鄉愁。

(2)你是從文中哪些詞句之中體會出作者的這種感情?

(3)作者想念的不僅僅是“雨”,還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風、人情和當年在那裏寧靜、恬然的生活,你能體會出作者什麼樣的生活態度?

明確:生活中並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才算真實地體驗到生活的滋味。2、學生默讀課文,師生相互交流探討,品味語言之美。

例如:

(1)這種東西也能吃?!這東西這麼好吃?!

短短一句話,稍作改動但,疑問、驚喜、感歎之情卻盡在其中!

(2)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為何要寫買花女孩?)

運用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用賣花女孩的嬌美情態襯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發作者對昆明的懷念、喜愛之情。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

1、大家讀完這篇文章,覺得這篇文章語言上能給你什麼獨特的收穫?

請學生朗讀比較感興趣的語句並總結:可能會有A、短句B、文言、成語。C、口語(例句見文中)

教師小結:在這裏,典雅的文言詞語與質樸的口語相映成趣,讓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將極雅與極俗的兩種語言和諧地捏到一處的藝術功力。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2、簡析汪曾祺的散文寫作特點:

汪曾祺的散文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

他以個人化的細小瑣屑的題材,使“日常生活審美化”,糾偏了那種集體的“宏大敍事”;以平實委婉而又有彈性的語言,反撥了籠罩一切的“毛話語”的僵硬;以平淡、含蓄節制的敍述,暴露了濫情的、誇飾的文風之矯情,讓人重温曾經消逝的古典主義的名士風散文的魅力,從而折射出中國當代散文的空洞、浮誇、虛假、病態,讓真與美、讓日常生活、讓恬淡與雍容迴歸散文,讓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沒。五、課堂總結:

在這篇文章中,汪老不僅僅關注着昆明的雨,還描繪了很多自然風物。生活中的美就存於這一草一木中,顯示出汪老獨特的詩情和生活雅趣,他還用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捕捉他們,然後攜入文字,與我們則更是一種美的享受。六、佈置作業:

1、推薦閲讀《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細觀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葉,抓住其特點,並披情入文,寫一點能表現自己獨特感悟的文字。

七、板書設計:

昆明的雨汪曾祺

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

◆教學反思

《蟬》教案 篇三

教學總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到、很、想、名、本、領、知、識,永”等9個 生字,重點讀準“本領”一詞的音;認識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師指導下,正 確描摹“識、本、領”3個字。

2. 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 重點朗讀好文中人物的語言,初步體會人物説話時的心情。

3.能根據提示説清課文的大致內容。

4.瞭解蟬最終沒有學到本領的原因,知道學本領不能怕苦、怕難、怕累的道理,並能用一句話説清自己的讀文感受。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到、很、想、名、本、領、知、識,永”等9個 生字,重點讀準“本領”一詞的音。

2、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能根據提示説清課文的大致內容。

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

媒體課件、田字格卡紙、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拼音引入,揭示課題

1、板書音節:chán,指名拼讀。

2、板書:蟬,結合字形簡單介紹“蟬”。

師:蟬是一種昆蟲,所以左邊是個蟲字旁(板書:蟲)。右邊是個“單” (板書),合起來就是蟬。這是一個形聲字,蟲字旁表義,單表音。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説明】

結合揭示課題,複習拼音,讀準翹舌音。通過板書,結合字形簡單介紹蟬這種昆蟲,同時滾動複習,加深對“形聲字”的認識。

二、鞏固分節,初讀課文

1、鞏固標小節號。

(回憶方法——自己標小節號——集體核對)

2、自讀課文,要求:字字過目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可以拼拼音節。

【説明】

藉助漢語拼音自讀課文、標小節號是初讀課文的常規步驟。對於標小節號這種新技能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學階段,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標小節號的方法及注意點並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逐步使學生對這項技能日趨熟練。另外,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讀課文的時間,逐步培養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自主正音的意識,幫助他們熟悉和掌握自主閲讀的最基本的步驟。

三、小組學習,讀課文劃詞語

1.小組內分節朗讀課文。

出示要求:(1)藉助漢語拼音字字過目讀課文,努力做到讀準生字的字音。

(2)劃出生字組成的詞語。

2、遊戲鞏固,核對詞語。

(1) 遊戲:拼音節,請詞語。

(媒體出示課文內容:詞語都用拼音代替,讀對後出示詞語)

重點關注:

? 很 (前鼻音, “很”就是“非常”的意思。)

? 本領 (分清前後鼻音。)

? 知識 (整體認讀音節)

(2)媒體示範、全班比對檢查。

3、指導讀好詞語“不以為然、一搖頭、不耐煩”

【説明】

把課文讀正確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充分

的時間讀文,鼓勵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盡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對於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逐步養成不急不躁的讀文好習慣。

“圈生字、劃詞語”有助於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有助於他們漸漸形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遊戲的引入,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各有側重地對容易讀錯的字音進行一次集中的正音。

四、指導讀句,掃除朗讀障礙

1、出示句子,同桌練讀。

媒體出示:(1)蟬一天到晚趴在樹枝上叫,它的叫聲很不好聽。

(2)蟬不以為然地説:“知了,知了!”

(3)蟬很不耐煩地説:“知了,知了!”

2、指名交流讀句,隨機理解“一天到晚”。

【説明】

本教學環節,意在引導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理解句子中重點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將句子教學與閲讀教學相結合,為學生讀懂文章打基礎。

五、讀課文,根據提示説清課文的大致內容

1、指名分節讀課文,鞏固讀書習慣。

2、齊讀課文。

3、根據提示説清故事大概內容。

(1) 師帶讀提示。

出示:因為蟬的叫聲___________,所以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__________。 (怎麼樣) (幹什麼) 可是,蟬不願意學。結果,它___________。

(怎麼樣)

(2)同桌交流。

(3)逐句交流,隨機學習生字“名、本、領”。

第一句:

師:誰來交流第一句?

師:可不是一般的歌唱家,而是-----,有名就是名氣很響的意思。誰能

讀好這個詞?(有名) 你有好辦法記住“名”嗎? 指名説 (關注規範表達)

師:那有名的歌唱家想幹什麼呢?(出示:本領)

師:你怎麼記住“本”這個字?(指導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領”這

個字怎麼記呢?(關注規範表達) 邊説邊在桌上寫一寫。

師:再來讀好這個詞語。

第二句:

師:可是蟬不願意學,那結果怎樣呢?

(4)齊讀。

【説明】

分節讀課文是對學生先前預習課文時標小節、讀準字音的再一次反饋。同時藉助填空整體進入,通過“説一説”、“寫一寫”繼續加強生字的識記,結合語境理解詞義,初步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六、課堂小結,指導書寫

1、小結。

2、指導寫字,練習書寫“本、領”。

【説明】

通過老師示範,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書寫的好習慣。將字形結構、關鍵筆畫作為切入點,對生字的書寫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幫助他們建立起寫好字的信心,並給予充分的時間加以實踐。

七、佈置作業

1.正確朗讀課文。

2.根據提示説説課文的大致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認讀“到、很、想、名、本、領、知、識,永”等9個

生字;認識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師指導下,正確描摹“識”。

2、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 重點朗讀好文中人物的語言,初步體會人物説話時的心情。

3、瞭解蟬最終沒有學到本領的原因,知道學本領不能怕苦、怕難、怕累的道理,並能用一句話説清自己的讀文感受。

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

媒體課件、田字格卡紙、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內容,導入新課

1、引讀填空,回顧故事內容。

2、導入新課。

二、重點學習第二節,讀通句子,瞭解內容,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情

(一)分清句子,讀通句子。

1、指導數句。

2、自讀課文,分清句子,儘量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3、分句開火車交流,正音。

4、齊讀第2節。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6句話。邊讀邊記,有哪幾位歌唱家(板書:歌唱家)想教(板書:想教)蟬學本領(板書:本領)?

(二)讀第二小節,瞭解哪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蟬學本領。

1、思考:課文中提到了哪幾位有名的歌唱家?

2、交流並板書:黃鶯、畫眉、雲雀

3、聽鳥叫聲,加深瞭解。

(三) 朗讀描寫三位“歌唱家”的句子,瞭解它們想教蟬學習的本領。

1、指名3人交流句子。(生交流一句,媒體出示一句)

2、師生配合讀句,隨機指導識記、書寫“識”。

A.發音

B.識譜(出示詞卡)

引導發現2個字的共同處(都是左右結構,都是言字旁)。

蟬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生命的意義。

2、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

3、感受強烈的生命意識,聯繫生活,思考人生,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學情分析

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對蟬這一生物並沒有具體的感知,因而對本文中作者的情感和主旨就較難理解。因而,只有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感性到理性,才能讓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本文並帶給他們觸動和啟示。

重點難點

1、瞭解蟬的生活習性和生命歷程。

2、感悟蟬的生命價值。

3、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過程

一、聽蟬聲(導入)

1、聽綠葉中的蟬聲

現在已經進入了炎炎夏日,春有布穀鳥的歡歌,秋有蟋蟀的彈唱,那麼,在夏天的綠蔭裏,自然界最典型的聲音是什麼呢?播放蟬鳴的視頻。

2、聽古詩中的蟬聲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3、聽課文中的蟬聲

(1)聽讀:播放課文朗誦視頻。

(2)自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學生配樂朗讀。

(4)思考:作者在文章的開篇直寫蟬聲,那麼作者筆下的蟬鳴具有怎樣的特點?

(5)蟬聲引發了作者的情緒?找出具體的詞句分析。

(6)作者拾得了一隻什麼樣的病蟬?

(7)對於病蟬,作者的態度是怎樣的?

二、知蟬性

1、蟬經歷怎樣的成長與蜕變才能響徹一個夏天?

明確: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2、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關鍵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蟬的生命歷程。

3、在文中找出幾個能體現生命短暫的詞語。

4、視頻《蟬的一生》補充蟬的生活歷程,讓學生有所瞭解。

三、解蟬意

1、概括蟬的生命本質

(1)那麼,本文通過寫蟬,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找出文中的原句,説説你的理解。

(2)小結:作者通過小小的蟬,實際上是告訴我們,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熱情投入,好好地生活。這就是作者所説的“蟬生命的意義”。

2、理解欲揚先抑的寫法。

(1)想到這兒,此時作者對蟬的態度較之前,有沒有變化?從哪裏能看出?

明確:“斜陽裏,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從厭煩轉向寬恕,甚至是敬佩。

(2)如何理解這句話?(小組討論)

(3)欲揚先抑手法: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從朋友説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驚訝。當最後朋友説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着,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由抑到揚,涵藴深厚。

3、託物言志:同時,這篇文章由小小的蟬引發對生命的感悟,這種手法是託物言志。

四、悟蟬心

1、評價蟬的生命選擇

十七年的蟄伏,只換得一個夏天的唱響,你覺得蟬的選擇是否值得?

2、由蟬我們還能想到哪些平凡而又偉大的事物?

3、仿寫訓練:

生命就要像蟬一樣,即使短暫,也要執著等待,努力歌唱。

五、課堂小結

蟬雖然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蟬一生的歷程給我們的啟示確實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我們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珍惜、善待每一天。就像汪國真的這首《熱愛生命》一樣,“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熱愛生命》

作者:汪國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板書:聽蟬聲——厭煩

看病蟬——不解——先抑——珍惜生命

知歷程——驚訝——後揚——好好生活

悟生命——敬佩

《蟬》教案 篇五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悟寓言藉助故事説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吳王準備攻打楚國,大臣勸阻無效,並且下了死命令,一少年利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住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吳王、少年的人物形象;春秋時的形勢等。)(板書:吳王攻楚)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課文對話部分的內容。

少年:聰明、勇敢。

(少年的聰明就表現在他能巧用螳螂捕蟬的故事來勸説吳王放棄攻打楚國。)

1、出示對話部分的內容(這就是少年對吳王講螳螂捕蟬故事的經過。)

(1)練習分角色朗讀(學習小組)

注:由學習小組長選一個讀吳王的話,選一個讀少年的話,其他兩個做評委。

(2)指名分角色朗讀 評價(自評,互評) (請同學先點撥點撥。)指點示範後,再指名分角色讀 。(評價過程注意點撥。)

2、出示“螳螂捕蟬”圖(課件)讀完螳螂捕蟬的故事,咱們再一起來看看螳螂捕蟬圖。

(1)對照這幅圖,請大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同桌聽聽。

(2)學生自練

(3)指名講故事。

3、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想對蟬、螳螂、黃雀説什麼?

蟬、螳螂、黃雀 只顧眼前利益

不顧身後隱患 (教師板書)

4、齊讀螳螂捕蟬的段落。(媒體出示)

5、我們明白了故事當中的道理,那吳王明白嗎?(明白)哪裏可見(恍然大悟)

(1)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不明白)

(2)哪裏可見吳王原來不明白?(回到第一小節)

A:吳王執意要攻打楚國,不聽勸告,還下了死命令。所有的大臣都沒説服吳王,這時你想對大臣説什麼。(表演大臣們可能怎麼勸阻。)你們説我這個吳王是個怎樣的人。(固執)

(3)就這樣一個固執的吳王,怎麼會由於少年的故事而改變想法呢?這是什麼原因呢?看來咱們還得研究研究當時這段歷史。

(4)出示戰國形勢圖(媒體演示):聯繫剛才螳螂捕蟬的故事,從這幅春秋形勢圖上,現在你就是吳王,你會從中明白什麼?(引導學生將吳國分別比作蟬、螳螂、黃雀説話,如:我們吳國就像那螳螂,楚國就是那蟬,我們很容易能打敗楚國。但我們進攻時,其他諸侯國就會像黃雀一樣攻擊我們。)

(5)學生互説。

(6)彙報(板書)(理解“不堪設想”)

6、教師小結:吳王的確也悟到了這點,所以他是怎麼對少年説的,(指名説)假如你就是吳王,你會怎麼説、怎麼做?為什麼?(愛國)課文學到這裏,吳王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三、作業:

1、請大家把螳螂捕蟬的故事相互演一演。

2、請大家回去後把螳螂捕蟬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附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只顧身後隱患 不顧眼前利益

吳王攻楚

《蟬》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蟬的外形特徵和習性。

2、對蟬有探究興趣,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蟬的認識。

活動準備

1.樂幼教課件-照片:蟬

2.樂幼教課件-聲音:蟬。

聲音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課件聲音演示:聽聽誰在叫,引起幼兒興趣。

播放《蟬》的叫聲,聽一聽,是什麼叫聲?猜猜是誰?

二、展開

1.課件-照片:引導幼兒觀察《蟬》

(1)蟬是什麼樣子的? (黑褐色)

(2)蟬的頭上有什麼?

(頭上有一對複眼,一對短短的觸角,嘴像針是一根空心的管子。)

(3)背上有什麼?

(背上有兩對薄而透明的翅膀。)

(4)身體下面有什麼?

(身體下面有三對足。肚子是一節一節的。)

2.師幼討論,蟬的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

(雄蟬在夏天發出“知了、知了”的聲音,這種聲音是蟬的翅膀振動發出的。)

三、結束

討論:蟬生活在哪裏?吃什麼?

(蟬生活在樹上,靠吸樹枝裏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樹木,是害蟲。)

《蟬》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機智品質,並懂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後患”的道理。

3、複述課文中的寓言故事。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我們上堂課初步學習了《螳螂捕蟬》這篇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這位少年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勸説吳王的?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3、指名讀吳王説的話。

二、學習第二段。

過渡:儘管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但是這位侍奉吳王的少年,仍要想去勸説吳王。他究竟是怎麼勸説吳王,並使吳王取消攻打楚國的念頭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討論這兩個問題。

1、講讀第3自然段。

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着彈弓,在王宮花園裏轉來轉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了三個早晨。”

(1)指名朗讀。

(2)讀了這段話,你知道了什麼?(從“轉來轉去”一詞,可看出少年想引起吳王的注意。從“毫不介意”、“一連轉了三個早晨”等詞語,可看出少年一定要等到吳王的決心。)

(3)轉了三天,少年仍未見到吳王。他心裏會想些什麼呢?(啟發學生想象,再次感受少年冒死勸説吳王的決心。)

[句意理解的引導得法,尤其是啟發想象少年的內心,有利於提高少年的形象,很有創意。]

2、講讀第4-11自然段。

(1)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少年非常婉轉地與吳王交談。通過“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引發吳王的好奇心,從而很自然地講述“螳螂捕蟬”這個故事。……)

(2)同桌分角色練讀:吳王與少年的對話。要求:注意讀好吳王、少年對話的語氣,體會他們各自的心情。指名分角色朗讀。

(3)少年究竟給吳王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根據學生講述出示故事內容)

①用“”劃出故事,並練説。

②指名講故事。提示:講故事要生動。

③你覺得故事中,哪句話講得最有道理?

④討論:你覺得少年所講得“它們”表面上指什麼呢?“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⑤引讀故事。

⑥少年講這個“螳螂捕蟬”的故事,真正的用意是什麼呢?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名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2、理解“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

3、吳王到底明白了什麼?

四、深入探究。

五、總結全文。

六、作業。

複述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