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廖仲愷的名人事蹟故事【通用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07W

廖仲愷的名人事蹟故事【通用多篇】

廖仲愷的簡介 篇一

廖仲愷於1877年出生在美國的加州一個旅美的華工家庭裏,廖仲愷十幾歲的時候父親就在金山病故了,所以廖仲愷就跟着母親回到了廣州。中日甲午戰爭發生之後,廖仲愷深覺西方文化的重要,於是潛心學習西學。

廖仲愷的婚姻是在叔父的安排之下結成了,他的妻子是香港的地產商的女兒何香凝。婚後二人和哥哥廖恩壽一家住在廣州的廖公館裏,夫妻二人在二樓的陽台為自己搭了一個小窩,也就是在這裏,素不相識的夫妻二人開始了相識相愛。後來出洋留學成為風氣,所以廖仲愷也希望去日本留學。儘管家裏人反對,但是妻子何香凝卻非常支持,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金銀細軟陪嫁首飾,為廖仲愷湊錢。1903年,夫妻二人先後去了日本學習。廖仲愷考入了早稻田大學學習,之後又到了中央大學政治經濟學學習。也就是這段時間裏,他們夫妻二人結識了孫中山。辛亥革命之後,廖仲愷夫妻二人跟隨孫中山回到了祖國繼續革命事業。可以説廖仲愷夫妻為革命事業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

後來廖仲愷就開始了自己幾年的國內革命生涯,1925年7月國民政府成立,任財政部長、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政府財政廳長。1925年8月20日上午,廖仲愷攜夫人何香凝乘車前往黨部開會,半路上遇見陳秋霖,隨即同車前往,不想竟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慘遭殺害。

廖仲愷的故居 篇二

一般廖仲愷故居就是指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了。這座紀念館是為了紀念廖仲愷和何香凝所建的,館址位於廣州市海珠區仲愷路501號,這裏原本是仲愷農工學校辦事處的舊址,後來經過修繕,成為了廖仲愷、何香凝故居。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由原國家副主席王震提議,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設立。於1982年8月30日式開館,葉劍英元帥還為本館題寫館名。1984年,廖仲愷、何香凝之女廖夢醒被聘請為紀念館擔任名譽館長一職。這座紀念館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1982年10月12日被廣東省政府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0月,紀念館被列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11月,又被列為“廣東省統一戰線基地”。

在紀念館中最開始展出的是廖仲愷和何香凝的革命史蹟,後來他們兩人的兒子,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為中日友好邦交正常化做出過重要貢獻的廖承志去世之後,經過中央的同意,紀念館中也開始展出廖承志的生平事蹟。

1984年6月10日的時候,是廖承志逝世一週年的紀念日,紀念館重新對廣大的遊客開放。開館以來,許多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還有廣東、廣州的領導都對紀念館的工作表達過自己的重視與關心,王震等領導還先後到紀念館中參觀並指導工作過。紀念館中的照片,和檔案,也向所有展示了這一對革命伉儷燦爛的人生。

人物簡介 篇三

廖仲愷,男,(1877—1925),漢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1877年4月23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廣東省歸善縣陳江鎮鴨仔埗鄉窯前村人(現廣東省惠州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廣東梅縣程江鎮,

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國民黨左派的光輝旗幟,中國共產黨的摯友。

擅長詩詞、書法,著作編為《廖仲愷集》、《雙清文集》上卷。

廖仲愷的名人事蹟 篇四

1997年,廖仲愷從美國舊金山陪同母親回到祖國。甲午戰爭的慘敗,戊戌變法的夭折,使他一心想着尋求救國道路,於1902年東渡日本留學。

他在日本聆聽了孫中山的革命演講,非常佩服,積極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他擔任廣東省軍政府總參議,並且兼管財政,在幾個月時間裏,把廣東財政整理得井井有條。

1921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他擔任財政部次長,全力整理財務,籌措軍費,支持孫中山出兵北伐。

1922年6月,他被叛將陳烱明逮捕囚禁,後經夫人何香凝多方營救,8月獲釋。此後他代表孫中山與蘇俄代表會談。

1924年孫中山逝世後,他繼承孫中山的遺志,堅決要把“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的三大政策付諸實施。1925年8月,帝國主義分子和國民黨右派相互勾結,密謀策劃,在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大門口,將他暗殺了。

廖仲愷遇刺案的簡介 篇五

廖仲愷遇刺案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影響非常惡劣的刺殺案件,也是對中國近代史產生重要影響的一次事件。因為當時的政治原因和局勢所迫,導致廖仲愷遇刺案的兇手是誰一直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廖仲愷遇刺案的經過是這樣的:廖仲愷攜夫人何香凝乘車前往黨部開會,半路上遇見陳秋霖,隨即同車前往,不想竟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慘遭殺害。

()

在廖仲愷被刺殺前,孫中山逝世,國民黨接下去的走向撲朔迷離,有多種可能性。國民黨內部主要分成左派和右派,以廖仲愷為代表的是親共的左派,而另一方是以反對共產黨為主要思想的右派。而當時國民黨內部的聲音已經甚囂塵上,所以廖仲愷也不僅處在一個輿論的壓力中,也處在一個時代的風口浪尖上。

所以在廖仲愷被刺殺之後,輿論的聲音一致都認為是國民黨內部的勢力在暗中籌劃安排的。但是也有人説是反對汪精衞掌權者所為的,因為廖仲愷當時持的是擁戴汪精衞的態度,在汪精衞取代胡漢民的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有人認為是反對汪精衞的人所為。還有的説是,仇視、破壞工農的勢力密謀的暗殺。因為廖仲愷是省港大罷工的策劃和領導者,還以黨政高官的身份對這次罷工給予了支持和幫助,所以身為罷工者們的堅強後盾,廖仲愷自然就成了反對工農運動的人的眼中釘和肉中刺了。

人物評價 篇六

鄧穎超:“廖仲愷、何香凝先生一生為中國革命事業鞠躬盡瘁,建樹了光輝的業績。他們堅持原則,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廉潔奉公,不斷進步,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