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老師先進事蹟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96W

老師先進事蹟多篇

老師先進事蹟篇1

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她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續寫着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張桂梅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張桂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羣眾、一切為了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堅定信仰。其事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深化了我們的情感,真可謂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肅然起敬。

黨總支王從愛書記要求,全校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心繫羣眾的高尚品德;學習她注重學習、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學習她厲行節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淡泊名利、牢記宗旨、忠誠於黨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敢闖敢幹、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開拓精神;學習她堅定信念、執着堅定、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在當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要把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作為重要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廣泛深入學、聯繫實際學、結合工作學。要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認真開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繫於民。

老師先進事蹟篇2

我們學校這段時間組織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

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作為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我覺得和她相比較我深感慚愧,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後,我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老師先進事蹟篇3

1995年以後,張桂梅離開大理喜洲,隻身來到麗江華坪。初來乍到,她便放棄了進入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是選擇了中心中學,承擔了4個畢業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班的女生工作,此外還協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設成立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質最差,經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設備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抓學生學習、管學生日常都親歷親為,一步步推動着教育工作的發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斷湧現。

1999年2月,華坪縣教育局黨委和中共華坪縣委分別發出通知;號召全縣教職工和全縣人民向她學習,縣委還授予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並獎給她1000元,但張桂梅把1000元獎金當場就捐給了縣慈善機構。

説到慈善,張桂梅這一生幾乎都與慈善事業掛鈎。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女孩的素質,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02年起她便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張桂梅和她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逐漸被更多人知道。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

張桂梅表示,學校能辦起來並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後盾。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牆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她都記在心裏。

為了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辦校10多年來,張桂梅走了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中。山區偏遠、山路艱辛,很多學生的家只能靠步行達到,連爬山過去都得好幾個小時。

在她的帶動下,10多年來,華坪女高以自身獨有的特色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斷髮展成長。張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視角,不斷摸索出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當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標,走到學生心裏;她通過家訪瞭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變教育背後的貧困。“山裏的學生太窮太苦了,又那麼善良懂事,我想幫幫她們。”正是秉承着一顆仁愛之心,張桂梅“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老師先進事蹟篇4

矢志不渝、對照先進,堅定教育初心。教師節的前一天,環藝教研室和基礎教研室的全體成員齊聚一堂,共同觀看、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學習前環藝支部書記李德華同志簡要介紹了張桂梅通知單額奮鬥歷程和先進事蹟,要求全體在座教師,從三個方面展開學習:一是學習張桂梅同志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崇高品格;二是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三是學習張桂梅同志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張桂梅同志是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時值教師節來臨之際,大家要以張桂梅為榜樣,踐行教書育人使命。

初心不改、使命不棄。“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張桂梅簡單的幾句話,詮釋了她的初心與使命。張桂梅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雖身患疾病,依然堅守在三尺講台上,全心投入教育事業,學習和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取得突出的教學成績。

真愛無價、希望無邊。張桂梅沒有生兒育女,卻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學生和華坪兒童福利院50多名孤兒的“校園媽媽”、“張媽媽”,她用真愛點亮了孩子們的希望之光,她勤儉節約,捐贈困難學生,帶學生去看病,給學生添置衣被,將自己30萬元獎金捐獻給了貧困山區建設教學樓,張桂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她的真愛。作為基層黨員應有為民服務的真情,心繫羣眾的大愛,在生活中要把羣眾當家人,把羣眾的事當家事,將自己的真情與黨和國家的關愛送到田間地頭,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在工作中要虛心聽取羣眾的心聲,集中羣眾智慧,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在平凡的崗位上給予羣眾最大的温暖,做羣眾的知心人。

聚力教育、助推扶貧。“為了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台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張桂梅為了改變山區母親素質和促進教育公平,在幾年間對400多户貧困家庭進行了家訪,把黨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大山裏,把大山裏有理想和夢想的女孩子帶出來,最終創辦了全免費的女子高中,為貧困家庭的女孩子爭取到了學習的機會。“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無不凸顯出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作為基層黨員,在抓好扶貧基礎工作的同時要創新扶貧開發模式,打造“輸血式扶貧+造血式攻堅”的扶貧機制,在抓好子女教育的同時,利用宣傳引導、開展技能培訓、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勞務補貼等方式激勵貧困户主動學技術、找門路,引導他們創業、興業,“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學習張桂梅的先進事蹟,就是要堅定初心如一、使命必達的的理想信念,用勤勤懇懇的作為、年復一年的堅守,把教育崗位的初心使命化作忠誠乾淨擔當的教育精神,以鐵打的政治品格守護住‘教育打鐵人’的初心。”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如何看待“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是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的素質如何,直接關係到現代化目標能否實現,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立德樹人”這個根本問題,張桂梅的先進事蹟,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時值雙高校建設階段,作為一名黨員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深入學生當中,堅持“立德樹人”,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老師先進事蹟篇5

2007年1月,一場以向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麗江市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記者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

出生於1957年的張桂梅,年輕時不僅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開朗,能歌善舞,對生活充滿憧憬。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雙雙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學教書。但正當夫妻倆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時,不幸卻突然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為了給丈夫治病,她東奔西走到處借錢,能夠借到錢的地方都借了,該花的錢都花了,但丈夫的病還是不見好轉。1995年,身患癌症的丈夫離她而去,張桂梅陷入極度的悲痛之中。後來,在同事的幫助下,她決心重新振作起來,為了擺脱令她觸景生情、傷感悲痛的環境,1996年8月,張桂梅從大理調到華坪,在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開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環境賦予了張桂梅新的生機。來到華坪民族中學後,她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政治課教學工作。她所教的班級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後院,相隔100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後院,她來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記了疲倦,享受着工作的快樂。可就在這時,不幸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1997年4月,張桂梅感覺身體消瘦得特別快,臉也變得特別黑,但肚子卻越來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塊石頭,疼痛難忍。到醫院檢查,結果嚇了她一跳,原來肚子里長了一個腫瘤。醫生要她馬上住院治療,否則後果就不堪設想。但是,想到承擔的4個畢業班的學生再過幾個月就要參加會考,在這個節骨眼上怎麼能扔下他們不管呢!一邊是學生的前途,9年的期盼;一邊是自己的生命,怎麼辦?

張桂梅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但這些磨難更加激勵起她對生活的愛和希望。想想那些學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緊牙關,回到學校把檢查結果鎖進抽屜。這一切,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一直堅持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進了醫院。1997年7月,張桂梅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後,醫生要求她必須注意休息,最少要調養半年。可是為了學生,她在手術後的第24天,又走上了講台。

張桂梅的事蹟迅速傳遍華坪大地。縣政協委員來學校視察,校長在彙報時,介紹了她的情況。聽了介紹以後,所有委員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並當場為她捐款6230元。縣裏召開第八次婦代會,全體代表和縣領導都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對此,張桂梅眼淚奪眶而出:“病無情,人有情,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發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兩次磨難,使她想到,人與人之間是多麼需要理解、幫助和支持呀!如果沒有華坪人民,她的生命將無法延續。她説,她的生命屬於華坪,把全部精力奉獻給華坪人民。正是由於這種感恩的心態和情懷,張桂梅把人間最偉大的母愛獻給了他的學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老師先進事蹟篇6

1997年4月,是個不幸的日子,張老師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腹腔迅速膨脹,疼痛難忍。她一面吃止疼藥,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當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時,面對一紙無情的病檢報告(當時醫院診斷為癌症),她沒讓領導、同事、學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着身體和心靈上生與死的煎熬。在這幾個月裏,同事們經常看見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給學生加大了複習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點多鐘起牀,晚上批閲作業試卷到12點。這樣,一直堅持到7月份,把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才向領導説明情況,住進了昆明的一家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切除的子宮和腫瘤重達2公斤多。手術後,醫生要求她至少休養半年,可是手術後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於手術失血過多,傷口沒有完痊癒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可她仍然堅持在講台。由於過度勞累,97年12月,張老師的病情復發,領導、同事、學生多次勸她住院治療,她不肯。她説:"我的事業是教書,我的希望是學生,不把他們送出學校我是不會先走的"。這段時間,她的工作量達到了極限,每天工作10多小時,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時間只有過春節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惡化得特別厲害。人們勸她住院,她仍然拒絕了。

她説:"學生剛有起色,我不能離開他們,我的生命就是講台"。領導、同事們説:"我們需要你活着,華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請你服從安排吧。"衝着這份真情,她才進了華坪縣中醫院,這時,她仍然一邊治療一邊堅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針頭就走向講台,從沒有在醫院安穩地躺過一天。看了不到一個月,醫生告訴她醫院無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轉院治療。為了節約國家的醫療費,她毅然決定出院。為了即將畢業的學生,她拒絕再到任何醫院治療,仍然堅守在崗位上。就這樣,張老師調到華坪兩年多了,雖然她一直帶着重病,一直承受着痛苦,可她從沒有請過一天病事假。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説:"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老師先進事蹟篇7

隨着鈴聲響,一位老師拿着話筒喊着:“下來吧,下來吧!”400多名來自山上的孩子,正在為改變自己和家庭的未來,拼盡全力奔赴而來,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這些孩子99%還是愛讀書的,因為她們嚐到了不讀書的苦頭。這位老師的初衷是救人的,孩子們越苦讀老師就會越苦教,而這位胸前佩戴黨徽臉上蠟黃的老師就是張桂梅,她紮根貧困山區,全身投入教育事業,卻彰顯出一名普通黨員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正是瘦骨如柴的張桂梅,奉獻了一生創辦了國內一流的華坪女中。1996年,張桂梅調到雲南華坪女中教書,後來,她患腫瘤後,鄉親們救了她並捐錢,為了報答鄉親們,她能做的就是教書來報答他們的恩情,在2008年創辦了免費華坪女中,剛開始她也遇到了困難,有很多女孩子放棄上學,回到家裏待嫁,張桂梅就去家訪,她要帶這些女孩走出大山,可是這是大山裏的傳統習慣。訪問一兩家就覺得心裏很難過,沒有米了,沒有衣服了,她就去送可就是不聽張桂梅的,可是她沒有放棄,這些孩子不懂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裏的女人也不懂,她知道解決低素質的母親,解決低素質的孩兒,一定得讓孩子讀書。

她牢記立德樹人使命,不忘初心。辦學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從剛剛開始她改變了一個女孩子,成績從五分,到考上二本,她是這麼做到的呢?每天晚上都要孩子們有點收穫,要不她就會覺得會白乾,每天陪在女孩子們身邊,女中的老師們平均年齡在30歲,她要求老師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只要有學生在,星期六星期天從不休息,這讓顧家的我慚愧。張桂梅頂着社會的壓力和社會的質疑,直到孩子考到670,孩子們的成績離不開張桂梅的付出,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女高。

她與命運抗爭,對黨忠誠一生。因為長期奔波,身體大不如從前,她説“只要能吃飯就能熬得住只要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其實張桂梅在剛調來華坪女中的時候,就是有病的,各界都捐錢給他治病,她就想大家都這麼希望她活着,就要好好的活着,活着就不能白活,有些人不明白她這樣做,在她的內心當中,信仰支撐着她,共產黨人的信仰就是拋頭顱,灑熱血,背後強大的信仰力量讓她守護着女高這個大家庭,如果沒有政府,沒有共產黨,也不會有華坪女中,她告訴孩子們要熱愛校園,更要熱愛國家,不管走到哪裏都不能忘了國家,這裏也成了她和孩子們共同的家,這就是她的家國情懷。

作為一名教師,我要學習她那種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學習她愛生如子、精心教育學生的品質,學習她遠大抱負和家國情懷。她是與命運之神抗爭的典範,我要時刻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在教育工作中努力工作奉獻自己。

老師先進事蹟篇8

亦師亦母,“校長媽媽”大愛無疆

清晨5點15分,張桂梅和往常一樣,從女生宿舍的鋼架牀上爬起,坐着宿管員的電摩來到教學樓,在學生到來前,把每層樓的燈一一打開。清晨5點15分,張桂梅和往常一樣,從女生宿舍的鋼架牀上爬起,坐着宿管員的電摩來到教學樓,在學生到來前,把每層樓的燈一一打開。

10多年來,張桂梅每個上學日都堅持着這個頗具儀式感的習慣。“姑娘們怕黑,提前把燈打開讓她們更安心。”她説。

愛人早年病故,張桂梅膝下沒有兒女,她把母愛奉獻給了女高的孩子。

每逢假期,不管工作多忙,她都要抽出時間去學生家中挨個家訪。10多年來,她的足跡遍佈麗江市一區四縣,行程超過10萬公里。

有年寒假,張桂梅到華坪縣榮將鎮家訪。在街頭,張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學生山啟燕正在路邊賣甘蔗。“都要大學聯考了,不好好在家看書,咋跑來賣甘蔗?”張桂梅生氣地問。

瞭解到山啟燕父親患病、家庭困難,張桂梅經常偷偷給她塞生活費,直到她順利考上大學。如今,大學畢業的山啟燕已成為一名幼師。

張桂梅名下幾乎沒有任何財產,她沒有房、沒有車,所有收入都用在了女高的學生們身上,自己一件衣服能穿10多年。

2018年初,張桂梅病危入院,華坪縣縣長到醫院看望她。躺在病牀上的張桂梅拉住縣長的手説:“我情況不太好,能不能把喪葬費提前給我,我想看着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

我將無我,讓信仰的力量傳遞

9月5日,華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場上,聆聽入學後的第一堂“校課”。每週“校課”,小到學習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張桂梅都親自授課。

如今,這堂課讓張桂梅愈發感覺吃力。63歲的她站在教學樓前,身形有些佝僂,手指、胳膊、頸背上貼滿了止痛膏藥。“早上起牀時,腳疼得不敢着地。有時我真想不幹了,可看着你們,我告訴自己必須堅持。”張桂梅對學生説。

看到有學生抽泣,張桂梅連忙説:“不哭不哭,我答應你們,我會好好的,陪你們讀完這三年……”話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張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麗江市專門設立了“張桂梅教育基金”,所籌集資金將用於支持華坪女高發展、補助貧困學生。

讓張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接過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許多華坪女高的學生大學畢業後,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選擇投身艱苦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畢業生。從小窮苦的她,以前願望是“走出大山、賺大錢”,但女高改變了她的想法。2015年大學畢業後,周雲麗考取了寧蒗縣城的中學教師崗位。聽説女高缺數學老師後,她毫不猶豫放棄了縣城工作、放棄了正式編制,來到女高做代課老師,一年後才轉正。

“老師老了,我們長大了。”周雲麗説,“我們要繼續她未竟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