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張桂梅老師先進事蹟材料通用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5.89K

張桂梅老師先進事蹟材料通用多篇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一

十年前,由光明日報和中央電視台聯合評選出的首屆“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教師”中,張桂梅老師的事蹟曾讓億萬觀眾和讀者淚目。那時,本報以《張桂梅:最美的媽媽》《最美鄉村教師張桂梅:百個孩子的最美‘媽媽’》《最美鄉村教師張桂梅回家》《張桂梅:念念不忘做家訪》等為題,多次報道過張桂梅老師的事蹟。

十年後,剛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張桂梅老師,再度感動國人。

已經63歲的張桂梅,現為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作為一個從黑龍江省來紮根邊疆雲南的外省人,她長期獻身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疾病纏身卻奉獻不止,教書育人,用愛心和智慧點亮大批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充分展現了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2008年以來,她已幫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用知識改變了貧困山區女孩命運,並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雲嶺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其動人事蹟經本報等多家媒體再度報道後,在全國特別是雲南、四川、貴州、甘肅、湖南等省的教師、學生及幹部中受到了廣泛關注與讚譽。

老師們説:

要無私奉獻,立德樹人

曾任中國教育報駐雲南記者、雲南省高校工委宣傳部副部長的楊雲慧説:“認識張桂梅已有18年,早在2002年就採寫了張桂梅老師事蹟,先後寫過6次。每次採訪,都會被她的事蹟深深感動,她總會把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事變為現實。向張桂梅老師致敬!”

兩次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進行培訓的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張雅説:“張桂梅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深刻領悟到‘一諾千金、抱柱之信’的脱貧攻堅中國精神。作為農民的子孫,張桂梅點亮鄉村女孩夢想、改變她們人生命運的善舉讓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她用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展示了時不我待、攻堅克難的擔當精神,是我們虛心學習的時代榜樣。”

“張桂梅老師數病纏身,忍受劇痛,卻堅守貧困山區40餘載;生活清苦,節衣縮食,卻甘將所有付之教育;事無鉅細,起早貪黑,只願將代際貧困斬斷;家訪萬里,苦口婆心,照亮大山女孩的追夢之路。”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曉蘭希望國小教師王力説,“作為城區國小一名普通教師,我從張老師身上學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教育信念不動搖。我們不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之使命,勇挑責任與擔當,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二是堅持清雅作風不懈怠。從熱愛自身工作做起,從踐行點滴做起,從關愛每一名學生做起。三是堅持自身修煉不放鬆。”

被張桂梅老師感動落淚的貴州省赫章縣羅州鎮尖山國小教師劉漢學説:“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人民教師的靈魂,更是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她用自己平凡的工作改變了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的命運。她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退縮,與病魔抗爭,與坎坷較量,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支撐着她那瘦弱的身軀。我是一名鄉村教師,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要把她的精神當作自己的精神財富,從中去汲取養分,竭盡全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學生們説:

學做照亮他人前進的一束光

12月11日,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社會各界代表、老師、學生通過電視收看了“時代楷模”張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蹟。

“張老師是照亮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束光。我很榮幸成為華坪女高的學生,今後會更加努力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若以後有幸成為一名醫生,我必當恪盡職守,為更多的人服務,像張老師一樣無私奉獻。”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陳興琳激動地説。

作為湖南師範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章海晨已經來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第一初級中學支教三個多月了,每當他走上講台都能想起大山深處的“張媽媽”。他説:“這是我來到湘西的第108天,也是我投身教育扶貧最前沿、志願支教的第108天。這裏同樣是大山深處,山路十八彎,同樣有着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望、對未來懷揣憧憬的孩子們。我要像張桂梅一樣承擔起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更應肩負起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紮根鄉村教育扶貧,鞏固脱貧攻堅成果,讓教育走得更深,走得更遠。”

西南民族大學學生肖倩説:“從教十二年,張桂梅老師每天都在為改變貧困學生命運而努力。一步一步,她走過山間小路,走進每家每户,幫助每一個孩子順利上學;一步一步,她用自己的雙腳硬生生走出了一條路,一條讓孩子們走出大山的路,一條讓孩子們擺脱貧困陰影的路。她,就是孩子們的光。我也很快就要畢業走向社會,不管從事什麼行業,我都將努力學好本領,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別人點亮一盞燈,帶來一點光亮。”

幹部們説:

不忘初心,擔當敬業

“學習完張桂梅校長的感人事蹟,我熱淚盈眶!作為教師,她用一生詮釋了‘立德樹人’的真正內涵,作為黨員,她時刻踐行着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她的光輝,像太陽一樣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心田;她的精神,像山嶽一樣撐起了我們的信仰;她的愛,像春風,温暖了邊疆、温暖了教育!她消瘦的身軀和沙啞的聲音,在我的腦海裏永不消散!”甘肅省秦安縣隴城教育園區主任、學區校長王旭升這樣説道。

貴州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院長、貴州省“青年英才”陳豔波認為,張桂梅校長感動時代的精神恰恰是時代所需要和弘揚的。他動情地説:“身患23種疾病,12年家訪覆蓋1552名學生,行程累計11萬公里,將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送進大學……給缺少教育資源的偏遠地區建設免費高中,為受到陳舊觀念束縛的農村女孩找到出路。張桂梅給予學生最重要的東西與其説是知識,不如説是這種無私的關愛,學生對知識的追求和對社會的回報則是在迴應這份愛,傳遞這份愛,散播這份愛。”

“我認真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蹟,對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她是新時期堅持在基層工作者的楷模。她和我們一樣紮根於最基層最貧困地區,可她堅強的毅力卻是我所不能及的,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工作一線而感動。”甘肅省鎮原縣融媒體中心幹部、下派新城鎮惠溝村黨支部書記閆鈺這樣告訴記者。

令人高興的是,為以實際行動大力弘揚張桂梅精神,讓更多貧困山區的女孩能夠走出大山,繼續完成高中學業,華坪縣已經成立了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助學會經費來源於會費、捐贈、政府資助等,資金主要用於女高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及華坪縣的教育助學活動。麗江市委、市政府和華坪縣委、縣政府已為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籌集了第一筆助學金200萬元。

好教師張桂梅先進事蹟 篇二

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63歲的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12年前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迄今幫助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張桂梅的人生如同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以默默奉獻、傾力傾情的光芒影響了無數大山深處的孩子,給貧寒學子帶來自立自強改變命運的光明大道。40餘年紮根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一線的堅守,是她對教育事業最虔誠的熱愛、最真摯的情感、最無私的奉獻,她把對教育事業的情懷融進了祖國西南邊陲的一個小山區,讓初心和使命在教育扶貧主戰場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她用矢志不渝的無私堅守、奮發有為的擔當,生動訴説着時代精神的豐富內涵。

一個普通的人能給世界留下點什麼?張桂梅留下的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用青春和熱血洋溢的美麗。偶聞雲嶺張桂梅,起初內心並無太大波瀾,但在看完她的故事之後,被她動人的精神所折服、堅守的擔當所欽佩,被她無私的奉獻所感動。從普通教師變為一名校長,再成為一位身兼數職的“校工”,她把自己的生活、生命和精力,全部投入到雲南華坪縣的教育事業,換取華坪大山深處女孩們的光明未來,留給福利院孩子們温暖的回憶,即使生命的燈火日漸微弱,她仍舊沒有停下奉獻的腳步。“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飽含她的對教育事業的深情熱愛;“一張一弛、一舉一動”,富有她的對貧寒學子的的關愛鼓勵。

靠初心喚起力量,如“桂”,默默奉獻。張桂梅來華坪的初衷,只是源於一個平凡人最樸素的奉獻意識——支持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為了在貧困山區創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像“求乞”一樣滿大街“化緣”,瘋狂的舉動、不懈的努力、執着的追求,終於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華坪女子高中落成,並迎來第一批100名不用交學費的女生。張桂梅將小愛匯聚成大愛,用一顆愛心凝聚成百上千顆愛心,如桂樹一樣質樸,鬱鬱葱葱,不事張揚。如桂花一樣清香,悄然綻放,十里飄香,讓人心曠神怡,清新舒暢。桂花盡管花小蕊小,卻為這人間風光帶來了無限生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張桂梅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守,潛移默化中影響和帶領一代又一代追夢人用無限的執着與忠誠,書寫逐夢時代的奮鬥篇章。

靠堅守感動靈魂,如“梅”,不屈不撓。“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凌寒獨自開的梅花,不懼風雪、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期盼,但幸運卻沒有垂憐少時的她,喪失雙親、痛失丈夫,張桂梅是不幸的。沒有兒女,她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身患癌症,她卻在重病面前勇敢地挺直身軀。面對生活中的打擊和挫折,張桂梅沒有被嚇倒、打倒,反而越挫越勇、堅韌向前、迎難而上,用自己的無私和堅守、擔當與奉獻詮釋了人民教師的崇高和偉大,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從青絲到白髮,她將教書育人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用行動和實踐鑄就了共產黨人的思想堡壘、精神高地,光芒萬丈的人格魅力讓人肅然起敬,衷心欽佩。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三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為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裏,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裏鋪了兩張牀,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為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脱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説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牀,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裏很晚睡下,還要忍着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着張老師大哭起來,説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牀,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説。

為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裏存着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説智能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__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為學校買了台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國小;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__、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説:“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